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lk metallic glasses formed by alloying the Cu_6Zr_5 cluster 被引量:1
1
作者 Yanhui Li1), Qing Wang1), Jiang Wu1), Jianbing Qiang1), and Chuang Dong1,2) 1) State Key Lab of Materials Modificatio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2)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Materials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39-42,共4页
The bulk metallic glass formation in the Cu-Zr-M ternary systems by alloying of a binary basic Cu6Zr5 cluster was inves- tigated, where M stands for Sn, Mo, Ta, Nb, Ag, Al and Ti. The Cu6Zr5 cluster is a capped Archim... The bulk metallic glass formation in the Cu-Zr-M ternary systems by alloying of a binary basic Cu6Zr5 cluster was inves- tigated, where M stands for Sn, Mo, Ta, Nb, Ag, Al and Ti. The Cu6Zr5 cluster is a capped Archimedean antiprism that characterizes the local structure of the Cu10Zr7 crystalline phase. This cluster composition almost superposes with Cu-Zr eutectic Cu0.56Zr0.44. A se- ries of alloys along the cluster line (Cu6Zr5)1-xMx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glass forming abilities. Alloy rods with a diameter of 3 mm were prepared by copper mould suction casting method and analyzed by XRD and thermal analysis. The Cu-Zr 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es were discovered with minor Nb, Sn, Mo, Ta additions (≤2at%) and Al, Ti, Ag (8at%≤concentration≤9at%). The alloying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atomic size, cluster-link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 concentration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k metallic glasses CLUSTER electron concentration atomic size minor-alloying Cu-Zr alloys
下载PDF
Zr基大块非晶合金成分的等电子浓度和等原子尺寸判据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伟荣 王英敏 +3 位作者 羌建兵 徐卫平 王德和 董闯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制备了 6种合金Zr65.5A15.6Ni6.5Cu22.4,Zr65.3Al6.5Ni8.2Cu20,Zr65Al7.5Ni10Cu17.5,Zr64.8Al8.3Ni11.4Cu15.5,Zr64.5Al9.2Ni13.... 制备了 6种合金Zr65.5A15.6Ni6.5Cu22.4,Zr65.3Al6.5Ni8.2Cu20,Zr65Al7.5Ni10Cu17.5,Zr64.8Al8.3Ni11.4Cu15.5,Zr64.5Al9.2Ni13.2Cu13.1 和 Zr63.8Al11.4Ni17.2Cu7.6,共晶成分位于合金 Zr64.5Al9.2Ni13.2Cu13.1 和合金 Zr63.8Al11.4Ni17.2Cu7.6的成分之间 这6种合金均显示了非晶相的形成和较宽的过冷液相区范围 ATx 值.以及较大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 Trg 值,除合金Zr63.8Al11.4Ni17.2Cu7.6的Tx值为 87 K外.其余5种成分合金的Tx值均在 97 K以上.最宽的达 105 K,表明这 6种合金是一个具有大玻璃形成能力和高热稳定性的非晶合金系列,合金Zu63.8Al11.4Ni17.2Cu17.6是 6种合金中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最高的.其 Tg、Tx和Trg值最高Inoue非品合金Zr65Ak7.5Ni10Cu17.5并不是最佳非晶成分,提出以等电子浓度和等原子尺寸规律作为设计大块非晶合金成分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基大块非晶合金 成分 等电子浓度 等原子尺寸 判据 锆基合金
下载PDF
Pd基大块金属玻璃过冷液相区与键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方守狮 肖学山 +2 位作者 王庆 夏雷 董远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32-1135,共4页
通过计算机对 Pd 基大块金属玻璃的过冷液相区宽度 ?Tx 的表达式进行回归处理分析,得到 Pd 基大块金属玻璃过冷液相区 ?Tx 与反映合金混合热变化的 3 个键参数(电负性差 ?X、原子尺寸差的百分数 δ 和电子浓度 n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Tx=... 通过计算机对 Pd 基大块金属玻璃的过冷液相区宽度 ?Tx 的表达式进行回归处理分析,得到 Pd 基大块金属玻璃过冷液相区 ?Tx 与反映合金混合热变化的 3 个键参数(电负性差 ?X、原子尺寸差的百分数 δ 和电子浓度 n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Tx=–29.369 09+3 602.458 98(?x)2+9 992.767 58 δ2–3.958 97 n2/3,相关系数为 97.2%。?Tx 随多元合金的电负性差和原子尺寸差的百分数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电子浓度的增加而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金属玻璃 过冷液相区 电负性差 原子尺寸因素 电子浓度
下载PDF
Zr-Al-Ni-Fe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伟荣 王宙 韩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17-1020,共4页
以等电子浓度和等原子尺寸为判据,以Zr-Al-Ni-Fe合金系为研究体系,设计并制备了7种电子浓度和平均原子尺寸相等但成分不同的系列块体合金。XRD结果表明,只有靠近Zr-Al-Ni三元系的4个合金得到块体非晶;DSC和DTA结果表明,这4个合金中的最... 以等电子浓度和等原子尺寸为判据,以Zr-Al-Ni-Fe合金系为研究体系,设计并制备了7种电子浓度和平均原子尺寸相等但成分不同的系列块体合金。XRD结果表明,只有靠近Zr-Al-Ni三元系的4个合金得到块体非晶;DSC和DTA结果表明,这4个合金中的最佳成分,即具有最高玻璃形成能力和最好热稳定性的合金是Zr60.7Al15.5Ni15.5Fe8.3,其特征热力学参数Tg=710K,Tx=770K,?Tx=60K,Tg/Tm=0.607,Tg/Tl=0.5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Al-Ni-Fe合金 块体非晶合金 等电子浓度 平均原子尺寸
下载PDF
Cu-Zr-Ti系Cu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和成分优化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清 羌建兵 +4 位作者 王英敏 夏俊海 林哲 张新房 董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8-385,共8页
利用与团簇相关的变电子浓度判据研究了过渡金属Cu-Zr-Ti系中Cu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区域和成分特征.据此判据在Cu-Zr-Ti系相图中确定出三条特殊的成分线,(Cu9/13Zr4/13)100-xTix,(Cu0·618Zr0·382)100-xTix和(Cu0·56Zr0&... 利用与团簇相关的变电子浓度判据研究了过渡金属Cu-Zr-Ti系中Cu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区域和成分特征.据此判据在Cu-Zr-Ti系相图中确定出三条特殊的成分线,(Cu9/13Zr4/13)100-xTix,(Cu0·618Zr0·382)100-xTix和(Cu0·56Zr0·44)100-xTix.其中,Cu9Zr4,Cu61·8Zr38·2和Cu56Zr44为Cu-Zr二元相图中特殊的团簇结构成分.在这三条线上设计合金成分,并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为3mm合金棒.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表明:沿这三条成分线分别在Ti含量为x=7·5%—15%,x=7·5%—12·5%和x=5%—12%的成分区间内形成了块体非晶.热分析实验进一步表明这些块体非晶合金均具有较高的热力学参数Tg,Tx,Tg/Tl,和γ值,且每个系列非晶合金的Tg,Tx,Tg/Tl,和γ值均随合金中Ti含量增加而单调下降.其中,(Cu9/13Zr4/13)100-xTix系列中Cu64Zr28·5Ti7·5非晶合金具有最高的热力学参数值,最高的硬度以及最大的晶化激活能,其值为Tg=736K,Tx=769K,Tg/Tl=0·627,γ=0·403,Hν=6·74GPa,ΔE=3·88eV;皆优于已报道的参考成分Cu60Zr30Ti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Cu-Zr-Ti合金 原子团簇 电子浓度
原文传递
Cu-Zr-Al-Ti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与晶化研究
6
作者 彭敏 董闯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4,共8页
在三元Cu-Zr-Al非晶合金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等电子浓度和等原子尺寸成分设计规则来引入第四组元Ti,将合金系拓展到Cu-Zr-Al-Ti四元合金体系,并在该四元系的等电子浓度面和等原子尺寸面的交线上进行成分设计。对设计的合金成分采用铜模吸... 在三元Cu-Zr-Al非晶合金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等电子浓度和等原子尺寸成分设计规则来引入第四组元Ti,将合金系拓展到Cu-Zr-Al-Ti四元合金体系,并在该四元系的等电子浓度面和等原子尺寸面的交线上进行成分设计。对设计的合金成分采用铜模吸铸法得到直径为3 mm的棒状样品。对铸态样品微观组织的分析表明:在设计的六个合金成分中有两个成分(即:Cu58Zr33Al6 Ti3和Cu56.9 Zr31.5 Al5.6 Ti6)可以形成块体非晶合金。示差扫描量热(DSC)分析的结果表明:Cu58 Zr33 Al6 Ti3的非晶形成能力(GFA)大于Cu56.9Zr31.5Al5.6Ti6和基础成分Cu58.1Zr35.9Al6的GFA。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块体非晶合金Cu58Zr33Al6Ti3的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58Zr33Al6Ti3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分两个阶段进行:合金的初始晶化主要是对应着Cu10Zr7相的析出;而晶化的第二阶段是Cu10Zr7、Cu8Zr3和AlCu2Zr(Ti)三个相同时析出。对非晶合金在等温退火过程中组织结构转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Cu-Zr-Al-Ti合金 等电子浓度 等原子尺寸 晶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