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时期的散茶法及相关问题探讨
1
作者 沈水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共8页
中国6000多年的茶叶利用史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三个历史阶段。“以茶为饮”的饮茶法主要是末茶法和散茶法。其中,末茶法盛行于唐宋时期,散茶法盛行于明清至今。其实,唐宋时期的散茶法也有较大发展,并于南宋末至元代逐步取代末茶法,... 中国6000多年的茶叶利用史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三个历史阶段。“以茶为饮”的饮茶法主要是末茶法和散茶法。其中,末茶法盛行于唐宋时期,散茶法盛行于明清至今。其实,唐宋时期的散茶法也有较大发展,并于南宋末至元代逐步取代末茶法,将中国的茶饮文化引向散泡茶发展阶段。以往学界多聚焦明清时期成熟的散茶法,较少关注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唐宋时期的散茶法。文章通过对唐宋时期散茶产地与名品、制作与沏茶法、贮藏方式等的梳理,以期探讨唐宋时期散茶法的文化面貌和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散茶法 文化面貌
下载PDF
市售茶油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2
作者 李寒 任红英 +2 位作者 万彬 刘京山 蒋春义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3期198-200,共3页
本文以预包装和散装茶油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和苯并[a]芘。结果表明,10批次预包装茶油4项指标均未超过国家标准;10批次散装茶油中有6批次至少存在一个项目超出国家标准范围,不合格率达到60%。相比预包装茶油,... 本文以预包装和散装茶油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和苯并[a]芘。结果表明,10批次预包装茶油4项指标均未超过国家标准;10批次散装茶油中有6批次至少存在一个项目超出国家标准范围,不合格率达到60%。相比预包装茶油,市售散装茶油存在更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包装茶油 散装茶油 酸价 过氧化值 苯并[A]芘 溶剂残留
下载PDF
市售散装抗感冒凉茶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快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谢集照 韦倩 +4 位作者 焦杨 谢婷 朱秋莲 刘向红 邹录惠 《海峡药学》 2015年第4期55-59,共5页
目的:建立市售散装抗感冒凉茶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薄层液相色谱( TLC )快捷筛查检测方法。方法利用薄层液相色谱( TLC)手段建立市售散装抗感冒凉茶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快捷筛查检测方法,对影响薄层色谱结果的影响因素... 目的:建立市售散装抗感冒凉茶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薄层液相色谱( TLC )快捷筛查检测方法。方法利用薄层液相色谱( TLC)手段建立市售散装抗感冒凉茶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快捷筛查检测方法,对影响薄层色谱结果的影响因素湿度、温度、展开距离、薄层色谱预制板来源等进行优化。结果在温度32℃,湿度28%~32%,分别吸取凉茶样品,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3μL以条状点于规格为5cm×10cm的青岛海洋GF254薄层色谱板上进行展开为最优条件。结论该优化方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可用于市售散装凉茶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品的快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冒凉茶 对乙酰氨基酚 薄层色谱(TLC)
下载PDF
优质绿茶加工过程主要物理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琛 艾仄宜 +2 位作者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5-714,共10页
以茶树单芽和一芽一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恒重法、量筒法、TPA测试和应力应变拉伸测试,研究针形名优绿茶加工过程物料容重、质构特性和拉伸等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针形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容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揉捻... 以茶树单芽和一芽一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恒重法、量筒法、TPA测试和应力应变拉伸测试,研究针形名优绿茶加工过程物料容重、质构特性和拉伸等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针形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容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揉捻叶(含水量56%~58%),做形后期、固形和干燥过程茶叶容重急剧下降。塑性也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揉捻工序达到最大值,其后在做形过程(含水量58%~23%)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在固形和干燥阶段显著下降。弹性的变化趋势与塑性相反,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在揉捻及做形过程(含水量58%~23%)处于最低水平。加工过程柔软性的变化幅度较小。茶叶的拉伸过程经历线性阶段、非线性阶段和塑性变形到断裂阶段。随着加工的进程,最大力呈先下降后升高(含水率56%~57%)的趋势,拉伸强度则呈增加趋势,弹性模量在揉捻前变化小(含水率56%~57%),但此后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过程茶叶的拉伸强度与含水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单芽和一芽一叶的主要物理特性在加工过程的变化不尽相同。除柔软性接近外,单芽原料的容重、弹性、最大力要高于一芽一叶,但塑性、拉伸强度、弹性模量要小于一芽一叶。除了塑性和柔软性接近外,单芽在各工序的容重和弹性均高于一芽一叶,但一芽一叶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在全过程均高于单芽,最大力在揉捻后显著高于单芽。说明在机械设计原理和加工工艺的掌握方面需要注意原料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加工 含水率 容重 质构特性 拉伸特性
下载PDF
茶与茶制品紧密堆积密度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静 杨秀芳 +2 位作者 邹新武 梁慧玲 孔俊豪 《中国茶叶加工》 2014年第4期25-26,31,32,共4页
使用茶与茶制品紧密堆积密度测定仪对所采集的碎茶和茶制品的紧密堆积密度进行测定,比较振动次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测定方法的重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片末型碎茶在振动150次后,紧密堆积密度基本达到稳定值;颗粒型碎茶在振动10... 使用茶与茶制品紧密堆积密度测定仪对所采集的碎茶和茶制品的紧密堆积密度进行测定,比较振动次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测定方法的重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片末型碎茶在振动150次后,紧密堆积密度基本达到稳定值;颗粒型碎茶在振动100次后,紧密堆积密度基本达到稳定值;茶制品在振动100次后,紧密堆积密度基本达到稳定值。对于碎茶和茶制品的紧密堆积密度连续测定10次后,其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碎茶紧密堆积密度测定,振动次数宜选用150次;茶制品紧密堆积密度测定,振动次数宜选用100次。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对于碎茶和茶制品紧密堆积密度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茶 茶制品 紧密堆积密度
下载PDF
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永利 廖万有 +2 位作者 王烨军 苏有健 孙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3-878,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设置免耕(MG)、高地隙多功能茶园管理机械卧式旋耕(WX)、立式旋耕(LX)、深松铲耕(SS)和小型茶园翻耕机翻耕(FG)5种耕作方式,分析其对茶园0~45 cm土壤紧实度、容...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设置免耕(MG)、高地隙多功能茶园管理机械卧式旋耕(WX)、立式旋耕(LX)、深松铲耕(SS)和小型茶园翻耕机翻耕(FG)5种耕作方式,分析其对茶园0~45 cm土壤紧实度、容重和固、液、气三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相比,深松铲耕处理对0~30 cm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最好,卧式旋耕处理对30~45 cm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最好;卧式旋耕、立式旋耕处理对0~15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比的改善作用最好,翻耕处理对15~30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比的改善作用最好。可见,高地隙多功能茶园管理机械的最佳耕作方式为卧式旋耕,在不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的茶园,选用小型茶园翻耕机亦可达到较好的耕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机械 耕作方式 土壤容重 三相比 土壤紧实度
下载PDF
复水干燥处理对机采卷曲形绿茶副茶外形的影响
7
作者 桂安辉 叶飞 +5 位作者 高士伟 龚自明 郑琳 王雪萍 汤星 陈绪敏 《茶叶学报》 2019年第4期156-162,共7页
机采茶原料老嫰混杂,长短不一,经初制、精制后,副茶较多,如何充分利用副茶,提高其经济效益,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机采鲜叶制成的卷曲形绿茶精制后所得的副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复水比、不同干燥时间等对机采卷曲形绿茶副茶容... 机采茶原料老嫰混杂,长短不一,经初制、精制后,副茶较多,如何充分利用副茶,提高其经济效益,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机采鲜叶制成的卷曲形绿茶精制后所得的副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复水比、不同干燥时间等对机采卷曲形绿茶副茶容重、碎茶率、干茶和茶汤色泽等外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水比样品容重均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达到一定阈值后不再显著变化,干燥时间越长,碎茶率越高。不同复水比干燥不同时间,干茶和茶汤的色差值则呈现较大差异。以容重增加同时控制碎茶率,干茶亮度提升,色泽偏绿为筛选标准,综合比较表明当复水比5:1、干燥7 h时,可以较好地提升副茶外形,从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形绿茶 复水干燥 副茶 容重 碎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