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ervation genomics analysis reveals recent population decline and possible causes in bumblebee Bombus opulentus
1
作者 Huiling Sang Yancan Li +5 位作者 Shuxin Tan Pu Gao Bei Wang Shengnan Guo Shudong Luo Cheng Sun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31-1644,共14页
Bumblebees are a genus of pollinators(Bombus)tha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natural ecosystem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everal bumblebee species have been recorded as under population decline,and the proportion of sp... Bumblebees are a genus of pollinators(Bombus)tha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natural ecosystem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everal bumblebee species have been recorded as under population decline,and the proportion of species experiencing popula-tion decline within subgenus Thoracobombus is higher than average.Bombus opulentus is 1 species in Thoracobombus,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recent population dynamics.Here,we employed conservation genomics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B.opulentus during the recent past and identify the likely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may cause population decline.Firstly,we placed the scaffold-level of B.opulentus ref-erence genome sequence onto chromosome-level using Hi-C technique.Then,based on this reference genome and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data for 51 B.opulentus samples,we reconstructed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Ne)trajectories of B.opulentus and identified genes that were under positive selection.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ollected B.opulentus sampl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2 populations,and 1 of them experienced a recent population decline;the declining population also exhibited lower ge-netic diversity and higher inbreeding levels.Genes related to high-temperature tolerance,immune response,and detoxication showed signals of positive selection in the declining population,suggesting that climate warming and pathogen/pesticide exposur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cline of this B.opulentus population.Taken together,our study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demography of B.opulentus populations and highlighted that popula-tions of the same bumblebee species could have contrasting Ne trajectories and population decline could be caused by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stres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mbus opulentus bumblebee conservation genomics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Ne) population decline
原文传递
The cephalic labial gland secretions of two socially parasitic bumblebees Bombus hyperboreus (Alpinobombus) and Bombus inexspectatus ( Thoracobombus) question their inquiline strategy
2
作者 Nicolas Brasero Baptiste Martinet +7 位作者 Thomas Lecocq Patrick Lhomme Paolo Biella Irena Valterova Klara Urbanova Maurizio Cornalba Heather Hines Pierre Rasmont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75-86,共12页
Social parasitic Hymenopterans have evolved morphological, chemical, and behavioral adaptations to overcome the sophisticated recognition and defense systems of their social host to invade host nests and exploit their... Social parasitic Hymenopterans have evolved morphological, chemical, and behavioral adaptations to overcome the sophisticated recognition and defense systems of their social host to invade host nests and exploit their worker force. In bumblebees, so- cial parasitism appeared in at least 3 subgenera independently: in the subgenus Psithyrus consisting entirely of parasitic species, in the subgenus Alpinobombus with Bombus hy- perboreus, and in the subgenus Thoracobombus with B. inexspectatus. Cuckoo bumblebee males utilize species-specific cephalic labial gland secretions for mating purposes that can impact their inquiline strategy. We performed cephalic labial gland secretions in B. hyperboreus, B. inexspectatus and their hosts. Males of both parasitic species exhibited high species specific levels of cephalic gland secretions, including different main com- pounds. Our results showed no chemical mimicry in the cephalic gland secretions between inquilines and their host and we did not identify the repellent compounds already known in other cuckoo bumbleb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mblebeeS bombus hyperboreus bombus inexspectatus cephalic labial gland secretions inquiline strategy social parasitism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高山植物麻花艽的传粉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何亚平 刘建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对青藏高原东部麻花艽 (Gentiana straminea)海北居群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 3a连续的观察和实验。试验表明自然去雄、人工自交和杂交处理均结实 ,而人工去雄套袋和自然套袋不结实。麻花艽自交亲合 ,但必须依赖传粉媒介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 对青藏高原东部麻花艽 (Gentiana straminea)海北居群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 3a连续的观察和实验。试验表明自然去雄、人工自交和杂交处理均结实 ,而人工去雄套袋和自然套袋不结实。麻花艽自交亲合 ,但必须依赖传粉媒介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不存在无融合生殖。野外捕捉到 14种访花昆虫 ,它们分别属于 2个纲 ,7个目 ,8个科。观察和分析了各种昆虫的访花行为后 ,认为苏氏熊蜂 (Bombus sushikini)是麻花艽有效而稳定的传粉者。测量表明麻花艽花蜜通道的深度和苏氏熊蜂的舌长基本吻合。苏氏熊蜂的访花频率在 10 :0 0~ 12 :0 0 ,13:0 0~ 15 :0 0和 16 :0 0~ 18:0 0时间段没有差别 ,单花的访花频率为 0 .0 0 5次 / (花· min)。和其它高山植物相比 ,青藏高原高山植物麻花艽的访花频率较高。熊蜂传粉和高频率的访花维持了麻花艽在极端寒旱的青藏高原环境下的有性生殖。此外 ,高频率的访花对于维持该地区高山植物的生殖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否具有普遍性 ,还有待研究更多的高山代表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艽 传粉生态学 苏氏熊蜂 自交亲和 访花频率 熊蜂传粉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EM原露对熊蜂蜂王产卵前期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廖思米 周祖基 +2 位作者 耿金虎 徐希莲 王凤鹤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5-790,I0001,共7页
用60%蔗糖,60%蔗糖加EM原露,60%蔗糖加花粉,60%蔗糖加花粉加EM原露4种食料饲喂复苏熊蜂Bombus terrestris L.蜂王,研究EM原露对复苏蜂王产卵前期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EM原露对熊蜂蜂王产卵前期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表现出... 用60%蔗糖,60%蔗糖加EM原露,60%蔗糖加花粉,60%蔗糖加花粉加EM原露4种食料饲喂复苏熊蜂Bombus terrestris L.蜂王,研究EM原露对复苏蜂王产卵前期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EM原露对熊蜂蜂王产卵前期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表现出一定抑制性,但影响不显著。虽然于第2天,EM原露对其开始发生显著抑制性影响(P=0.047),且EM原露与花粉的交互作用对其发育促进影响亦显著(P=0.014),但从第5天始,EM原露对其影响下降为不显著,而花粉开始表现出显著性促进熊蜂蜂王卵巢发育(P=0.000)。EM原露对熊蜂蜂王卵子发生并无促进或抑制作用,然而花粉的缺失促使熊蜂蜂王卵子发生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EM原露 熊蜂 卵巢发育 卵子发生
下载PDF
火红熊蜂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种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安建东 黄家兴 +1 位作者 董捷 周冰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23-1432,共10页
火红熊蜂Bombus pyrosoma是中国特有的熊蜂资源,在华北地区分布十分丰富,是众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的重要传粉者。为了探究火红熊蜂的遗传结构及其进化关系,首次开展了该种熊蜂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其种特异性研究。本研究采用生物素-磁珠吸... 火红熊蜂Bombus pyrosoma是中国特有的熊蜂资源,在华北地区分布十分丰富,是众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的重要传粉者。为了探究火红熊蜂的遗传结构及其进化关系,首次开展了该种熊蜂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其种特异性研究。本研究采用生物素-磁珠吸附分离法从火红熊蜂基因组中筛选微卫星标记,并选取黑熊蜂亚属Melanobombus其他7种熊蜂进行了这些标记的种特异性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探针与磁珠杂交产生的微卫星标记阳性克隆率存在很大差异,TC探针的微卫星阳性克隆率最高为82%;TG探针次之,为28%;AT和GC探针分离未获得微卫星标记克隆。根据获得的阳性克隆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筛选验证,共获得31对熊蜂微卫星序列特异性引物。微卫星标记分析发现,完美型(perfect)18个,占58.1%;非完美型(imperfect)10个,占32.3%;混合完美型(compoundperfect)1个,占3.2%;混合非完美型(compound imperfect)2个,占6.4%。不同探针的微卫星核心序列重复数不同,TC探针和TG探针的微卫星核心序列最高重复数分别为28和15个,最低重复数分别为7和11个。利用所获得的31对微卫星引物对黑熊蜂亚属其他7种熊蜂进行检测,有26对引物可以扩增所测试的7种熊蜂,其他5对引物只能扩增部分熊蜂种类,其中BPM5是火红熊蜂种特异性引物。本研究从火红熊蜂基因组中筛选的微卫星标记,不仅可用于火红熊蜂的遗传结构、分子进化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而且可进一步用于黑熊蜂亚属其他种群的遗传特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火红熊蜂 分子标记 微卫星标记 磁珠富集 引物设计 种特异性
下载PDF
熊蜂为温室茄子授粉试验 被引量:37
6
作者 安建东 童越敏 +4 位作者 国占宝 彭文君 吴杰 孙永深 李乃光 《中国养蜂》 2004年第3期7-8,共2页
通过对温室茄子应用熊蜂授粉、人工蘸花授粉和空白对照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熊蜂组的座果数比人工组和对照组分别增加了 17 84 %和 33 32 % ,产量比人工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2 7 93%和 4 1 98% ,果实含糖量比人工组和对照组分别增加了 ... 通过对温室茄子应用熊蜂授粉、人工蘸花授粉和空白对照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熊蜂组的座果数比人工组和对照组分别增加了 17 84 %和 33 32 % ,产量比人工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2 7 93%和 4 1 98% ,果实含糖量比人工组和对照组分别增加了 18 33%和 2 1 16 % ,而且 ,熊蜂组的果实大而充实 ,商品性较好。说明利用熊蜂为温室茄子授粉 ,不仅能够促进座果 ,提高产量 ,而且可以改善果实品质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温室 茄子 授粉 果实品质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区熊蜂短膜虫的感染情况及亲缘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唐裕杰 王刘豪 +1 位作者 李凯 李继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0-1118,共9页
【目的】探明熊蜂肠道寄生虫——短膜虫(Crithidia bombi)的流行规律以及不同蜂种、不同地区间寄生的熊蜂短膜虫的亲缘关系。【方法】调查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4个省(自治区)的25种1 007只熊蜂的短膜虫感染情况,对不同蜂种、不同地... 【目的】探明熊蜂肠道寄生虫——短膜虫(Crithidia bombi)的流行规律以及不同蜂种、不同地区间寄生的熊蜂短膜虫的亲缘关系。【方法】调查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4个省(自治区)的25种1 007只熊蜂的短膜虫感染情况,对不同蜂种、不同地区间熊蜂短膜虫的感染率进行卡方检验(SPSS 22.0),并对熊蜂短膜虫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利用特异的ITS引物扩增待检测的熊蜂肠道总DNA,之后进行凝胶电泳检测,通过是否扩增出675 bp的熊蜂短膜虫ITS基因片段来判断待检测的蜂群是否感染了熊蜂短膜虫,再进一步测序,分析不同蜂种、不同地区寄生的熊蜂短膜虫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在调查的所有样品中,有20种262只熊蜂被短膜虫感染,感染率为26.0%。感染率最高的两种熊蜂是白背熊蜂(Bombus festivus)和火红熊蜂(B. pyrosoma),而西伯熊蜂(B. sibiricus)的短膜虫感染率最低;青海省熊蜂的短膜虫感染率最高,而内蒙古熊蜂的短膜虫感染率最低;雄蜂的感染率极显著高于工蜂和蜂王。另外,除了甘肃省的黑尾熊蜂(B.melanurus)和猛熊蜂(B. difficillimus),四川省的疏熊蜂(B. remotus)、兴熊蜂(B. impetuosus)和弗里熊蜂(B. friseanus)所感染的短膜虫与其他短膜虫亲缘关系较远之外,其余大部分的熊蜂短膜虫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熊蜂短膜虫对我国熊蜂的感染广泛,且不同蜂种、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级型间熊蜂短膜虫的感染率均有差别。熊蜂经过长期群体进化演变,不同地区形成相对固定的优势种类,因此各地区所捕捉到的熊蜂种类不同。对我国不同地区熊蜂短膜虫感染情况的统计分析侧重于样本量≥30的种类,这些种类是各地区的优势种类,另外一些熊蜂虽未能采集足够的样本,但根据已采集的样本量分析得出的感染率较高。熊蜂短膜虫存在寄主专一性,且对熊蜂宿主的感染具有适应性。我国部分地区熊蜂感染的短膜虫的亲缘关系总体来说较强,但也受到地理位置及其寄主熊蜂蜂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熊蜂短膜虫 内转录间隔区 感染率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熊蜂授粉技术在早春大棚番茄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红 祝花 +2 位作者 王孝琴 孙雄军 鲍喜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875-877,共3页
为改善早春大棚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品质,并达到增产增收、省工、省力、省成本的目的,开展了早春大棚番茄生产应用熊蜂(Bombus sp.)授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熊蜂授粉处理比激素点花处理增产937 kg/667m2,单果重增加11... 为改善早春大棚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品质,并达到增产增收、省工、省力、省成本的目的,开展了早春大棚番茄生产应用熊蜂(Bombus sp.)授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熊蜂授粉处理比激素点花处理增产937 kg/667m2,单果重增加11.2 g,单株坐果数增加3.8个,畸形果率下降17个百分点,节省人工投入185元/667m2,共节本增收2 621元/667m2。同时熊蜂授粉技术比激素点花技术的番茄果形周正、果实饱满多汁,改善了番茄的风味与口感,提高了果实硬度;在生产过程中还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激素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bombus sp.) 授粉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大棚
下载PDF
熊蜂在向日葵花上授粉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时东方 辛树权 李福森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10期86-88,共3页
本文采用人工在向日葵地放置授粉用熊蜂(Bombus sp),观察熊蜂及其它昆虫在向日葵地活动情况。结果表明,吉林西北部向日葵花期授粉昆虫缺失严重,只有少量的蜜蜂及鳞翅目的蝶类与蛾类昆虫,满足不了大面积的向日葵花期授粉的需求,在向日葵... 本文采用人工在向日葵地放置授粉用熊蜂(Bombus sp),观察熊蜂及其它昆虫在向日葵地活动情况。结果表明,吉林西北部向日葵花期授粉昆虫缺失严重,只有少量的蜜蜂及鳞翅目的蝶类与蛾类昆虫,满足不了大面积的向日葵花期授粉的需求,在向日葵花期急需补充授粉昆虫以提高向日葵的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授粉 向日葵
下载PDF
红光熊蜂卵黄原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继莲 吴杰 +1 位作者 彩万志 彭文君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32-1139,共8页
红光熊蜂Bombus ignitus Smith是许多经济作物和野生植物的重要授粉昆虫之一。卵黄原蛋白基因(vitellogenin,Vg)在昆虫的生殖调控中和行为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试验对Vg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测序及在蜂王、工蜂和雄性蜂三型蜂中的表达... 红光熊蜂Bombus ignitus Smith是许多经济作物和野生植物的重要授粉昆虫之一。卵黄原蛋白基因(vitellogenin,Vg)在昆虫的生殖调控中和行为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试验对Vg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测序及在蜂王、工蜂和雄性蜂三型蜂中的表达分析得出:Vg基因的全长cDNA为5 481 bp,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FJ913883,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 772个氨基酸,N-末端的前16个氨基酸为一个信号肽。接近C-末端区域存在保守的GL/ICG基元,其后含有9个半胱氨酸,而且DGXR位于GL/ICG基元上游18个氨基酸残基处。其氨基酸序列与韩国的熊蜂B.ignitus和B.hypocrita相似性高达95%,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相似性达到51%。Vg的mRNA首先在蜂王蛹期的白眼蛹(Pw)时期出现,其表达量在蜂王整个蛹期发育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且在黑眼蛹(Pbd)时期达到最高,在成年蜂的脂肪体中的表达量仍在升高,甚至更高。Vg也在工蜂蛹期的白眼蛹(Pw)时期被检测到,然后在整个蛹期发育过程中呈现上升趋势,在刚羽化出房时达到高峰,Vg的mRNA水平随着成年蜂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到15日龄时达到最高,然后呈现下降趋势。对于雄性蜂,Vg的mRNA虽然卵黄原蛋白基因的mRNA水平几乎在整个蛹期发育阶段都表达,但是表达水平非常低,只有在刚羽化出房时期表达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bombus ignitus 卵黄原蛋白 荧光定量RT-PCR
原文传递
Wolbachia在熊蜂中的双重感染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振宇 冯夏 +2 位作者 宋月 沈佐锐 耿金虎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5-921,共7页
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细胞质遗传的细菌,它可以通过诱导产雌孤雌生殖、引起细胞质不亲和、遗传雄性的雌性化、雄性致死和增强生殖力等作用方式引起其寄主生殖行为的改变。本文以16S rDNA为标记检测了3种熊蜂不同组织(... 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细胞质遗传的细菌,它可以通过诱导产雌孤雌生殖、引起细胞质不亲和、遗传雄性的雌性化、雄性致死和增强生殖力等作用方式引起其寄主生殖行为的改变。本文以16S rDNA为标记检测了3种熊蜂不同组织(头,胸,足,卵巢或雄外生殖器)的Wolbachia感染。其中明亮熊蜂Bombuslucorum和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e是自然种,短舌熊蜂Bombus terrestris及其后代是实验室种。所检测的所有个体的不同组织中,除头部外,其余均发现不同组Wolbachia双重感染,感染率为100%。本研究首次报道熊蜂感染Wolbachia,同时也证明熊蜂的所有个体中存在不同组的Wolbachia双重感染现象。初步讨论了感染Wolbachia对熊蜂生殖行为和孤雌生殖的影响,推断Wolbachia可能是熊蜂种群生殖冲突和偏雌性性比的潜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熊蜂属 熊蜂 双重感染 16S RDNA
原文传递
湖南报春苣苔的花部特征及其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帅杰 蔡秀珍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2-502,共11页
为揭示湖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hunanensis)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对有性繁殖过程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其野生种质资源,对其开花物候、花部特征以及访花昆虫类型进行了野外定点观测,测量和分析了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值、杂交指... 为揭示湖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hunanensis)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对有性繁殖过程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其野生种质资源,对其开花物候、花部特征以及访花昆虫类型进行了野外定点观测,测量和分析了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值、杂交指数,并结合人工辅助授粉试验对其繁育系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湖南报春苣苔花期在5-7月,长约40 d,单花周期3~8 d;雌雄异熟,开放当天花粉活力最强(>90%),柱头无活性;雌雄异位,开放后雄蕊几乎不再生长,而雌蕊继续伸长。(2)花粉胚珠比值为518.36,杂交指数为5,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去雄不授粉套袋结实率为0,不存在无融合生殖。(3)开花期间存在多种传粉者,熊蜂与其花部特征相适应,为最有效传粉者。(4)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高;存在无性繁殖,作为生殖补偿机制维持种群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报春苣苔 传粉生物学 繁育系统 花部特征 熊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