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o–nano bubble column flotation using static mixer-venturi tube for Pittsburgh No.8 coal seam 被引量:7
1
作者 Peng Felicia F. Yu Xi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3期347-354,共8页
The flotation process is a particle-hydrophobic surface-based separation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 essential flotation steps of collision and attachment probabilities, and reduce the step of detachment probabilities b... The flotation process is a particle-hydrophobic surface-based separation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 essential flotation steps of collision and attachment probabilities, and reduce the step of detachment probabilities between air bubbles and hydrophobic particles, a selectively designed cavitation venturi tube combined with a static mixer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very high numbers of pico and nano bubbles in a flotation column. Fully embraced by those high numbers of tiny bubbles, hydrophobic particles readily attract the tiny bubbles to their surfaces. The results of column flotation of Pittsburgh No. 8 seam coal are obtained in a 5.08 cm ID and 162 cm height flotation column equipped with a static mixer and cavitation venturi tube, using kerosene as collector and MIBC as frother.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is combined with a statistical two-stepwise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maximum recovery at a specified grade. The effec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on the responses has been explained. Combustible material recovery of 85–90% at clean coal product of 10–11% ash is obtained from feed of 29.6% ash, with a much-reduced amount of frother and collector than that used in conventional column flotation. The column flotation process utilizing pico and nano bubbles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the lower limit and upper limit of particle size ranges, minus 75 lm and 300–600 lm, respectively, for better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纳米气泡 文丘里管 浮选柱 匹兹堡 煤层 疏水表面 浮选工艺
下载PDF
Rationale of Timed-Release Analysi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Flotation Experiment
2
作者 刘炯天 周振英 +2 位作者 李备备 沈正义 王进才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199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The fundamental aspects of The Timed-Release Analysis (TRA) and some problems are analysed. Having studied the attribute of optimum flotation test results and the way of optimum test conditions, the auther put forward... The fundamental aspects of The Timed-Release Analysis (TRA) and some problems are analysed. Having studied the attribute of optimum flotation test results and the way of optimum test conditions, the auther put forward a proposal to improve this test method by adding a new test step of scavenging flotation and using optimum test conditions varied with different fine coals instead of the given ones settled by the TRA norm. Comparison between test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of TRA shows that the improved method is very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atory COAL flotation TEST method timed-release ANALYSIS optimization of TEST conditions optimum results of COAL flotation
下载PDF
Next Generation Flotation Agents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lex Copper-Lead Ores
3
作者 Nessipbay Tussupbayev Nuraly Bekturganov +2 位作者 Larissa Semushkina Dulatbek Turysbekov Zhadyra Yerzhanov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2年第12期1317-1324,共8页
下载PDF
乳化捕收剂强化煤泥浮选研究进展
4
作者 安茂燕 廖寅飞 +1 位作者 解恒参 赵美霞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与传统药剂(烃类油)相比,乳化捕收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在水中的分散度高,可快速有选择性地吸附在煤表面,改善煤表面的疏水性,提高浮选效率,能够有效解决捕收性能差、选择性差和油耗高的问题。介绍了乳化捕收剂(普通乳状液和微乳液)的... 与传统药剂(烃类油)相比,乳化捕收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在水中的分散度高,可快速有选择性地吸附在煤表面,改善煤表面的疏水性,提高浮选效率,能够有效解决捕收性能差、选择性差和油耗高的问题。介绍了乳化捕收剂(普通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结构及形成机理,分析了机械搅拌、超声乳化和射流乳化三种制备乳化捕收剂的方法及优缺点,阐述了乳化捕收剂的分散度、表面改性作用及浮选速度与煤泥浮选效率提高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现阶段乳化捕收剂的研究类型及应用情况。提出针对煤泥的性质,设计及制备不同特性的乳化捕收剂,将有利于推动工业规模上煤泥的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捕收剂 乳化方法 形成机理 煤泥 浮选
下载PDF
复合药剂强化浮选精煤加压脱水效果研究
5
作者 毕海怡 樊民强 +2 位作者 武晋川 李海鹏 韩雪莲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0,共8页
为了降低浮选精煤滤饼水分、加快成饼速度,选择分子量为700万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L-64),采用分别添加和混合添加等加药方式,在实验室加压过滤系统进行了脱水试验。通过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测试、滤液表面... 为了降低浮选精煤滤饼水分、加快成饼速度,选择分子量为700万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L-64),采用分别添加和混合添加等加药方式,在实验室加压过滤系统进行了脱水试验。通过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测试、滤液表面张力测量和絮团形态观测的方式研究复合加药强化脱水的机理。结果表明:PAM能加快脱水速度但降水效果一般,L-64能明显降低精煤水分但过滤速度一般;复合添加药剂能有效减少成饼时间和降低滤饼水分,相同药剂添加量的情况下,先加PAM后加L-64更有利于降低滤饼水分,先加L-64后加PAM更有利于减少成饼时间。提出了基于滤饼水分和成饼速度的双目标脱水效率强化水平评价模型,给出了复合药剂的最佳用量。复合加药能提高煤表面的疏水性,降低滤液表面张力,并且形成疏松透气性良好的絮团结构,有利于煤颗粒间毛细水的脱除,具有降低滤饼水分、提高过滤速度的双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精煤脱水 滤饼水分 复合加药 加药方式 评价模型
下载PDF
氧化铜矿浮选方法及药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
作者 蔺月萌 韩百岁 +3 位作者 姜丽帅 李潇煜 徐文涛 谢昊宇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112-120,共9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铜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随着易选硫化铜矿的日益减少,开发利用氧化铜矿是矿业领域内研究的重要内容。浮选法是处理氧化铜矿的主要方法。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关于氧化铜矿浮选的相关研究进展,详述...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铜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随着易选硫化铜矿的日益减少,开发利用氧化铜矿是矿业领域内研究的重要内容。浮选法是处理氧化铜矿的主要方法。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关于氧化铜矿浮选的相关研究进展,详述了直接浮选法和硫化浮选法以及其他浮选方法的发展现状,并对浮选药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氧化铜矿浮选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高效选别氧化铜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氧化铜矿 浮选方法 研究进展 浮选药剂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浮选-消解顺序对土壤中微塑料提取效率的影响
7
作者 赵媛 盖一丹 +2 位作者 聂子宜 于艺 甘延东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通过向实验土样中定量添加不同类型的微塑料,比较了两种浮选液(氯化锌ZnCl_(2)和氯化钠NaCl)、浮选-消解顺序对微塑料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浮选液对PVC类高密度(ρ>1.30 g/cm^(3))微塑料不能发挥浮选作用,而ZnCl_(2)浮选液... 通过向实验土样中定量添加不同类型的微塑料,比较了两种浮选液(氯化锌ZnCl_(2)和氯化钠NaCl)、浮选-消解顺序对微塑料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浮选液对PVC类高密度(ρ>1.30 g/cm^(3))微塑料不能发挥浮选作用,而ZnCl_(2)浮选液对各种密度的微塑料都能起到较好的浮选效果;不论供试土壤还是实际土壤的应用中,ZnCl_(2)浮选液与先浮选后消解的组合展现出了较高的提取效率.本研究结论为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 提取顺序 密度分离法 浮选液
下载PDF
筛分浮选法高效提取土壤中聚乙烯微塑料研究
8
作者 张杰 赖金龙 罗学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89-96,共8页
【目的】土壤中聚乙烯微塑料的高效分离、提取是研究聚乙烯微塑料环境污染、毒理等的关键环节,构建一种从土壤中原位分离、高效提取聚乙烯微塑料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筛分浮选法、密度分离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别对土壤中的聚乙烯微塑... 【目的】土壤中聚乙烯微塑料的高效分离、提取是研究聚乙烯微塑料环境污染、毒理等的关键环节,构建一种从土壤中原位分离、高效提取聚乙烯微塑料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筛分浮选法、密度分离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别对土壤中的聚乙烯微塑料进行提取,计算3种分离方法对土壤中聚乙烯微塑料的提取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聚乙烯微塑料表面微观形貌特征的变化;采用热重(TG)分析聚乙烯微塑料热解特性参数的变化;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聚乙烯微塑料特征官能团的变化。【结果】3种分离方法均可提取土壤中的聚乙烯微塑料,其中筛分浮选法的提取率最高可达95.58%,密度分离法的提取率最高可达89.60%,索氏提取法的提取率最高可达86.10%。SEM分析显示,索氏提取法分离的聚乙烯微塑料颗粒表面有细碎的鱼鳞纹或片状结构;密度分离法提取的聚乙烯微塑料表面附有大量的土壤杂质颗粒物;筛分浮选法分离的聚乙烯微塑料颗粒表面几乎没有土壤杂质,表面微观形貌特征未被破坏。TG和FT-IR分析显示,3种分离方法提取的聚乙烯微塑料主要成分均为聚乙烯微塑料且均没有破坏聚乙烯微塑料原有的官能团结构。【结论】3种分离方法的提取率为筛分浮选法>密度分离法>索氏提取法,微观表面特征完整性表现为筛分浮选法>密度分离法>索氏提取法,在提取率和保留提取物微观表面特征信息方面,筛分浮选法均优于其他两种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聚乙烯 提取方法 表面特征 土壤 筛分浮选法 地膜污染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有轩 张志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3-1412,共10页
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的研究对理解浮选原理至关重要。在颗粒-气泡间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构建了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的模拟系统,模拟了粒度为0.1 mm,密度级分别为-1.3、1.3~1.4、1.4~1.5... 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的研究对理解浮选原理至关重要。在颗粒-气泡间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构建了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的模拟系统,模拟了粒度为0.1 mm,密度级分别为-1.3、1.3~1.4、1.4~1.5、1.5~1.6、1.6~1.7、+1.7 g/cm^(3)的球形煤颗粒与固定气泡在静止水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行为。研究了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的各阶段以及各阶段颗粒速度变化规律、颗粒密度与颗粒-气泡间临界碰撞角的关系、颗粒密度与颗粒捕获概率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可分为5个阶段:自由沉降阶段、绕流运动阶段、颗粒在液膜上滑动阶段、液膜破裂并形成三相接触线(TPC)阶段、伴随TPC滑动阶段。颗粒以自由沉降末速接近气泡,在临近气泡表面时会做绕流运动,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当颗粒与气泡发生碰撞时,其速度降至最小值。碰撞后颗粒随即在气泡表面滑动,滑动速度先逐渐增加,然后急剧下降,再继续增加,在气泡“赤道”位置附近时其速度达到最大值,越过“赤道”后速度开始逐渐降低,最终停留在气泡底部。颗粒在气泡表面的滑动速度近似关于气泡“赤道”对称。当颗粒的密度级从-1.3 g/cm^(3)增加至+1.7 g/cm^(3)时,颗粒-气泡间临界碰撞角从50.77°降低至31.93°,气泡对颗粒的捕获概率从51.74%降低至2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颗粒 气泡 离散元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铁尾矿溢流选磷试验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广金 李彩霞 +2 位作者 刘桂祺 宁琴 张雨涵 《非金属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74,共5页
以承德某含磷铁尾矿溢流为原料,选取精矿P_(2)O_(5)品位为指标,探究矿浆pH、捕收剂用量与抑制剂用量3组单因素对含磷铁尾矿磷再选实验的影响,并以此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相关系数为0.9894,响应面优化模型可靠;矿浆pH为10.37、... 以承德某含磷铁尾矿溢流为原料,选取精矿P_(2)O_(5)品位为指标,探究矿浆pH、捕收剂用量与抑制剂用量3组单因素对含磷铁尾矿磷再选实验的影响,并以此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相关系数为0.9894,响应面优化模型可靠;矿浆pH为10.37、捕收剂用量为5.53 kg/t、抑制剂用量为0.54 kg/t时,精矿P_(2)O_(5)品位预测值为29.16%,3次验证试验平均值与预测值相差0.19百分点。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试样进行理化表征,探究其浮选机理。FT-IR分析表明捕收剂与矿石发生了键合吸附,使得矿物表面疏水性增强;zeta电位测试显示精矿表面电位下降,说明组合捕收剂与矿物中Ca^(2+)发生了络合反应,增加了磷矿物的可浮性;XPS测试表明尾矿中复配捕收剂增加了矿物表面的疏水基团C=O,进而促进了捕收剂对磷灰石的选择性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铁尾矿 浮选 组合捕收剂 响应面法 机理分析
下载PDF
改性水玻璃抑制剂研究进展
11
作者 熊浩 刘建 +2 位作者 秦晓艳 白旭 赖浩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5期138-145,共8页
水玻璃是矿物浮选过程中一种常用的调整剂,但近年来矿石呈现出品位低、嵌布粒度细和组成复杂的特点,使用单一水玻璃作为调整剂难以实现选择性抑制,而对水玻璃进行改性可以实现低成本配制的同时大幅度增强水玻璃的选择性抑制效果。综述... 水玻璃是矿物浮选过程中一种常用的调整剂,但近年来矿石呈现出品位低、嵌布粒度细和组成复杂的特点,使用单一水玻璃作为调整剂难以实现选择性抑制,而对水玻璃进行改性可以实现低成本配制的同时大幅度增强水玻璃的选择性抑制效果。综述了金属离子和酸分别对水玻璃的改性方法,探讨了铝盐改性水玻璃、铁盐改性水玻璃和铅盐改性水玻璃等多种盐化水玻璃,以及硫酸酸化水玻璃和草酸酸化水玻璃在浮选中的应用现状和抑制机理,展望了未来改性水玻璃的发展方向,为高性能改性水玻璃的研发以及改性水玻璃在矿石高效分选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 改性方法 抑制剂 浮选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去除高放射性废液中的金属离子研究
12
作者 董亦卓 李泓儒 +3 位作者 孙科 尹俊连 周文涛 王德忠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88,96,共9页
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含有^(155)Eu、^(90)Sr、^(137)Cs、^(149)Sm等中长半衰期核素的高放废液。高放废液的处理是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关键步骤。以往使用的沉淀、吸附等方式均会产生较多的二次废物。针对该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 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含有^(155)Eu、^(90)Sr、^(137)Cs、^(149)Sm等中长半衰期核素的高放废液。高放废液的处理是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关键步骤。以往使用的沉淀、吸附等方式均会产生较多的二次废物。针对该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微纳米气泡离子浮选对废液中的金属离子进行去除的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微纳米气泡去除金属离子的过程进行了建模,探索了微纳米气泡在溶液中的产生、扩散及对金属离子的去除过程,分析了金属离子价态、吸附反应平衡常数、温度等对浮选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时的选择性浮选特性。结果表明,高平衡常数及高价态的金属离子更容易从溶液中浮选出,对于平衡常数大于10的金属离子,可以达到90%以上的去除率。控制微纳米气泡的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可以对平衡常数大于0.5的金属离子进行选择性浮选,从而达到富集和分离的效果。研究结果对高放废液中金属离子的去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液 微纳米气泡 离子浮选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基于I-GWO-BP神经网络的紫金山铜矿浮选回收率预测研究
13
作者 夏永涛 马英强 +4 位作者 印万忠 衷水平 鲁军 张德文 詹殷权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克服传统测量浮选回收率方式存在的低效率、滞后性等问题,结合紫金山硫化铜矿浮选厂生产情况,采用基于MI(Mutual Information)互信息法对选厂原矿品位、丁铵黑药用量等浮选条件因子进行特征选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Back Propaga... 为克服传统测量浮选回收率方式存在的低效率、滞后性等问题,结合紫金山硫化铜矿浮选厂生产情况,采用基于MI(Mutual Information)互信息法对选厂原矿品位、丁铵黑药用量等浮选条件因子进行特征选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GWO-BP(Grey Wolf Optimizer-Back Propagation)、I-GWO-BP(Improved-Grey Wolf Optimizer-Back Propagation)的三种浮选回收率预测模型,并选取紫金山硫化铜矿浮选车间生产数据进行神经网络训练与验证试验,分析了浮选回收率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BP、GWO-BP的浮选回收率预测模型而言,基于I-GWO-BP的浮选回收率预测模型具有更大的相关系数和更小的均方误差根,说明该模型泛化拟合能力更强,对浮选回收率的预测值在很大程度上逼近于真实值,预测精度更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浮选回收率高效、准确、自动的在线预测技术开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回收率 互信息法 BP神经网络 改进的灰狼算法
下载PDF
体相纳米气泡的制备方法及强化细颗粒矿物浮选机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肖 马芳源 《中国矿业》 2023年第10期111-117,共7页
体相纳米气泡是分散在溶液中的亚微米气体域,它们应该能存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过去二十多年,体相纳米气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体相纳米气泡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解决方案,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挑战、工业过程中的成本和能源降低、治疗和... 体相纳米气泡是分散在溶液中的亚微米气体域,它们应该能存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过去二十多年,体相纳米气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体相纳米气泡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解决方案,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挑战、工业过程中的成本和能源降低、治疗和诊断技术的优化以及其他应用。虽然体相纳米气泡的生产和开发是一个新发展的领域,但已经有许多关于其性质的报道和研究,并有望在各个领域实现。特别是大量关于体相纳米气泡在浮选中应用的报道不断涌现。目前,体相纳米气泡浮选强化作用已被各种细颗粒矿物的浮选性能所广泛验证,为细颗粒矿物浮选提供了一种高效、低能的分选技术。本文总结了体相纳米气泡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水力空化法、电解法、多孔膜法等。基于体相纳米气泡的特殊性质,归纳了体相纳米气泡强化细颗粒矿物浮选的机理,特别是体相纳米气泡与矿物颗粒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矿物颗粒表面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体相纳米气泡在细颗粒矿物浮选领域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相纳米气泡 矿物浮选 细颗粒 浮选机理 制备方法
下载PDF
电选预处理铜钼混合精矿及其对浮选的影响
15
作者 张萍 吴维明 邵延海 《矿冶》 CAS 2023年第6期21-26,共6页
为探明电选预处理铜钼混合精矿对后续铜钼浮选分离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精矿产率最优电选设备参数为电压23.12 kV、电选机滚筒转速117.75 r/min、电选机精矿挡板角度4.18°;并对最优电选条... 为探明电选预处理铜钼混合精矿对后续铜钼浮选分离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精矿产率最优电选设备参数为电压23.12 kV、电选机滚筒转速117.75 r/min、电选机精矿挡板角度4.18°;并对最优电选条件下的精矿进行粒度、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浮选试验。粒度分析表明电选后精矿有利于下一阶段辉钼矿浮选,多元素分析以及XRD证实电选对铜钼混合精矿起到了除杂效果,浮选试验结果显示电选后浮选辉钼矿品位与未处理变化不大,但回收率有所上升,证明电选预处理铜钼混合精矿有利于下一段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选 铜钼混合精矿 浮选 响应曲面法 粒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单纯形格子混料设计的难选胶磷矿浮选工艺优化
16
作者 江旭 李杰 +2 位作者 冯程 韩远燕 陈巧妹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1期156-159,共4页
云南某高镁高硅胶磷矿针对选矿磷精矿品位难以提高的问题,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最佳磨矿细度和混合酸用量,并采用单纯形格子混料设计法优化反浮选组合捕收剂,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十八烷基二甲基... 云南某高镁高硅胶磷矿针对选矿磷精矿品位难以提高的问题,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最佳磨矿细度和混合酸用量,并采用单纯形格子混料设计法优化反浮选组合捕收剂,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十八烷基二甲基叔铵及十二胺比例为自变量,磷精矿品位及回收率为响应因变量进行拟合。试验结果表明:十二胺比重对磷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最大,响应曲面法优化出的组合捕收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十八烷基二甲基叔铵∶十二胺的最优配比为18∶13∶69。在此基础上结合最佳单因素条件,通过1粗1扫1精反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P_(2)O_(5)品位31.14%、回收率80.21%的磷精矿,解决了该胶磷矿产品品质不达标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 反浮选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东一含聚污水除油工艺优化
17
作者 吴磊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585-588,共4页
针对胜利油田东一含聚污水处理站现有重力自然除油处理工艺不能满足含聚污水的处理需求,而采用加药混凝重力沉降工艺处理含聚污水又会带来产生大量含聚污泥等处置难题,开展多流态梯级强化气浮法物理法除油工艺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确定了... 针对胜利油田东一含聚污水处理站现有重力自然除油处理工艺不能满足含聚污水的处理需求,而采用加药混凝重力沉降工艺处理含聚污水又会带来产生大量含聚污泥等处置难题,开展多流态梯级强化气浮法物理法除油工艺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确定了多流态梯级强化气浮除油器在最佳运行参数:循环压力为0.11 MPa、气水比为4.17下,原水含油3684.00 mg/L,含聚量184 mg/L时,一级多流态梯级强化气浮工艺出水含油量为110 mg/L,两级气浮出水出水含油量为50 mg/L,除油率为98.6%。实现了含聚污水的物理法高效除油,处理过程中,除去的原油全部回收,无污泥产生,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多流态梯级强化气浮法 物理法除油 最优运行参数
下载PDF
异形节流孔对气浮性能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王子坤 李建辉 +2 位作者 赵宏亮 董丽坤 赵豹杰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23年第6期117-121,共5页
在气浮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气浮的节流孔是关注的重点。通常,气浮节流孔设计为圆形,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受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存在节流孔加工成异形孔的问题。针对某种气浮,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异形节流孔对气浮承载... 在气浮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气浮的节流孔是关注的重点。通常,气浮节流孔设计为圆形,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受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存在节流孔加工成异形孔的问题。针对某种气浮,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异形节流孔对气浮承载力、静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浮承载面积下,半径为0.05 mm的腰形节流孔的气浮承载力大。但在气浮设计工况,气膜厚度为10μm时,由于气浮承载面的面积一定,3种不同节流孔的静刚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节流孔 承载力 静刚度 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
下载PDF
铝土矿预脱硅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世民 王淀佐 +2 位作者 胡岳华 徐竟 赵小玲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2004年第5期37-44,共8页
介绍了国内外铝土矿预脱硅的研究现状。目前铝土矿预脱硅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使铝土矿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脱羟基反应。铝硅酸盐矿物晶体由于脱水而被破坏,形成无定形SiO2,这种活性... 介绍了国内外铝土矿预脱硅的研究现状。目前铝土矿预脱硅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使铝土矿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脱羟基反应。铝硅酸盐矿物晶体由于脱水而被破坏,形成无定形SiO2,这种活性较差的SiO2在低温条件下可溶于稀碱溶液中被脱除。生物方法则利用一些微生物的分泌物能够溶解铝硅酸盐矿物的特性,将铝土矿中的硅脱除。物理方法则是根据矿物粉碎难易程度的不同,以及铝硅酸盐矿物颗粒与铝土矿颗粒可浮性的差异,有选择性地将铝硅酸盐矿物从铝土矿中分离除去。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预脱硅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 正浮选 反浮选
下载PDF
一种纳米TiO_2粉体防团聚的新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姚超 陈志刚 +3 位作者 龚方红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0-1006,共7页
开发了一种新的低成本防团聚方法——泡沫悬浮法。对泡沫悬浮法和共沸蒸馏法的防团聚效果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泡沫悬浮法可以有效抑制煅烧过程中纳米TiO2晶粒的粗化和一次粒径的长大。泡沫悬浮法所得纳米TiO2的粉体还具有团聚粒... 开发了一种新的低成本防团聚方法——泡沫悬浮法。对泡沫悬浮法和共沸蒸馏法的防团聚效果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泡沫悬浮法可以有效抑制煅烧过程中纳米TiO2晶粒的粗化和一次粒径的长大。泡沫悬浮法所得纳米TiO2的粉体还具有团聚粒径小、粒度分布窄以及比表面积大的优点。通过FTIR、TG、DTA和松装密度实验对泡沫悬浮法的防团聚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纳米TiO2防团聚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防团聚 泡沫悬浮法 共沸蒸馏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