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平原冻融期和非冻融期及年时段裸地潜水蒸发模拟研究
1
作者 丁钰童 王怡宁 +4 位作者 鞠琴 周超 徐荣艳 张美娜 王振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进一步揭示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和黄潮土裸地冻融期、非冻融期日潜水蒸发变化规律及其与年时段计算结果的差异性,根据五道沟实验站2006~2022年62套原状土(0~5m)蒸渗仪观测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别提出了两种土质3个时段日潜水蒸... 为进一步揭示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和黄潮土裸地冻融期、非冻融期日潜水蒸发变化规律及其与年时段计算结果的差异性,根据五道沟实验站2006~2022年62套原状土(0~5m)蒸渗仪观测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别提出了两种土质3个时段日潜水蒸发量计算修正公式,并得到潜水蒸发极限埋深阈值hm和参数n的取值。结果表明:①两种土质经过修正后的阿维里扬诺夫计算公式计算日潜水蒸发量,较直接用水面蒸发(E601)计算精度提高0.9%~10.2%,其中砂姜黑土计算精度提高0.9%~10.2%。黄潮土计算精度提高3.6%~5.0%;②将潜水蒸发量的计算分成冻融期和非冻融期两个时段来考虑,比直接采用单一年时段潜水蒸发量计算公式,模拟精度有所提高,且两种土质计算精度表现出差异性,砂姜黑土冻融期提升6.6%,非冻融期提升2.8%;黄潮土冻融期提升1.3%,非冻融期提升2.6%;③砂姜黑土和黄潮土冻融期阈值hm分别为0.96、1.18,参数n分别为2.082、2.830;非冻融期阈值hm分别为1.39、1.69,参数n分别为2.236、0.719。采用年时段计算的阈值hm分别为1.23、1.66,参数n分别为2.758、0.740,实际应用时分别取冻融期及非冻融期的值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期 裸地 潜水蒸发 阿维里扬诺夫公式 极限潜水埋深
下载PDF
Effects of sand burial on growth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of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in northern China
2
作者 Hao Qu HaLin Zhao +2 位作者 RuiLian Zhou Jin Li ChengChen Pa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5年第1期67-73,共7页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wheat to sand burial were studied in Horqin Sandy Lan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n productivity and survival as well as antioxidant enzymes responses. This study consisted of one ...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wheat to sand burial were studied in Horqin Sandy Lan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n productivity and survival as well as antioxidant enzymes responses. This study consisted of one control (no sand) and four sand burial treatments: 25%, 50%, 75% and 100% of seedling height, respectively. Minor burial (25%) had no effect on wheat growth and survival; deep burial (100%) was fatal, and the others had an intermediate effect. Thus, the survival limit to sand burial was equal to seedling height. Sand burial mainly decreased shoot biomass and crop yield, but had small effects on belowground biomas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creased with time after burial in all treatments with surviving plants. Peroxidase (POD) activity increased after six days under burial, and catalase (CAT) activity de- creased after burial, but recovered after 12 days. The concentration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 marker for oxidative stress, was low on the sixth day, but increased thereafter with burial depth. Thus, sand burial 〉25% should be avoided due to growth rate reduction leading to reduced crop yield, and even 25% burial showed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qin Sandy land sand burial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survival antioxidant-enzymes
下载PDF
中国节地生态安葬政策问题与对策研究
3
作者 刘振杰 马金生 《岳麓公共治理》 2023年第1期82-97,共16页
殡葬乃民生大事,实现“逝有所安”“厚养礼葬”既是一种传统美德,又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多元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年死亡率居高不下,人地矛盾日益凸显,通过全面深入推进节地生态殡葬,最大限度缓解环境压力... 殡葬乃民生大事,实现“逝有所安”“厚养礼葬”既是一种传统美德,又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多元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年死亡率居高不下,人地矛盾日益凸显,通过全面深入推进节地生态殡葬,最大限度缓解环境压力,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本研究对近年来国内节地生态安葬推广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考察,对影响节地生态安葬推广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国外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做法,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节地生态安葬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地生态葬 惠民殡葬 科技殡葬 人文殡葬
下载PDF
镎、钚、锶在黄土地下水中地球化学行为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展适 周文斌 +2 位作者 钱天伟 武贵斌 李满根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5-361,共7页
结合中国的浅地层处置方针和现场实际情况 ,采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EQ3 /6模拟研究了核素镎、钚、锶在浅地层埋藏条件下黄土地下水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其中包括核素在黄土地下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地下水 黄土相互作用条件下核素存在形式的变... 结合中国的浅地层处置方针和现场实际情况 ,采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EQ3 /6模拟研究了核素镎、钚、锶在浅地层埋藏条件下黄土地下水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其中包括核素在黄土地下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地下水 黄土相互作用条件下核素存在形式的变化规律和次生矿物的生成种类和顺序等。研究结果表明 :1 )在现场地下水中核素的存在形式为 :镎以NpO2 +为主 ,次为NpO2 CO3- 、NpO2 OH(aq) ,分别占73 .88%、1 9.72 %和 5 .86%。钚以Pu(OH) 5- 占绝对优势 (99.68% ) ;锶的存在形式以Sr2 +为主 ,占94.84%。 2 )水 岩作用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在地下水中加入研究浓度的核素镎、钚后 ,瞬间将生成NpO2和PuO2 沉淀 ,同时还将生成一系列其它矿物的沉淀 ,主要有赤铁矿、绿泥石及磷灰石等。地下水 黄土相互作用过程中溶液中镎的浓度和存在形式变化表现为突变 ,在反应的初始阶段以NpO2 +为主 ,占95 .3 7% ,反应进行约半小时左右时 ,镎的存在形式突然发生了质的变化 ,瞬间转变为以Np(OH) 5- 为主 ,且含量占 99.1 6% ,但体系的pH值并没有发生突然的改变。地下水 黄土相互作用过程中钚的存在形式的变化基本上遵循渐变的规律。由反应初期以PuO2 +为主 ,次为Pu(OH) 5- ,逐渐过渡到Pu(OH) 5- 、Pu3+和PuSO4 +共存 ,到反应后期则以Pu(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下水 地球化学行为 中国 放射性废物处置
下载PDF
河流与人群:清水江流域“散葬”现象的历史人类学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健 张应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34-42,共9页
关于河流与人群关系的讨论是一个引起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通过历史人类学研究路径,结合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考察探析清水江流域存续的一种独特祖坟空间布局——“散葬”现象,指出这一在清代以来清水江木材贸易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现象,... 关于河流与人群关系的讨论是一个引起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通过历史人类学研究路径,结合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考察探析清水江流域存续的一种独特祖坟空间布局——“散葬”现象,指出这一在清代以来清水江木材贸易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现象,既与传统地方文化的风水信仰相关,更与这一特定区域的人群流动的历史关联。清水江流域“散葬”现象折射出来的是一段流动的历史,一段由流动的人群、固定的土地、周期性成长的山林、流播的风水信仰等多重要素编织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散葬” 移民 地权 历史人类学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恢复过程中冷蒿种群的扩散对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英杰 李衍青 +5 位作者 赵爱芬 黄玉清 周爱萍 罗艾滢 徐广平 姚月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1,共9页
在科尔沁沙地冷蒿种群有2种明显形态差异的个体即直立型和匍匐型2种生长表现型植株.为深刻理解冷蒿种群在沙漠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学意义,对不同生长型个体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形态特征和繁殖特性,及冷蒿种群的扩散现况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科尔沁沙地冷蒿种群有2种明显形态差异的个体即直立型和匍匐型2种生长表现型植株.为深刻理解冷蒿种群在沙漠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学意义,对不同生长型个体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形态特征和繁殖特性,及冷蒿种群的扩散现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表现型冷蒿在枝高、枝条分化、花序数、地下根系等个体形态上均表现出差异性;直立型冷蒿地上部分的高度及平均单株地上生物总量均优于匍匐型冷蒿,匍匐型冷蒿生物量主要集中于靠近基部的0~10 cm处;通过对匍匐型冷蒿的克隆能力调查发现,被沙埋后大多数冷蒿产生分株数在10株以下,分株扩散距离主要在10~20 cm以内;冷蒿枝条被沙埋后其生根数量及长度与当季的降雨量有极大关系,而枝条被沙埋后产生分株对冷蒿种群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直立型冷蒿主要以种子方式进行繁殖,且种群扩散方向与当地风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冷蒿 个体形态 沙埋 扩散对策
下载PDF
沙埋对毛乌素沙地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修梅 郝丽珍 +1 位作者 张凤兰 杨忠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7期194-198,共5页
为探讨沙生植物幼苗对沙埋逆境的适应机理,以中国特有种沙芥(Pugionium cornutum L.)和濒危种斧形沙芥(P.dolabratum Maxim)为研究材料,取自然生境的沙土,采用人工模拟试验,研究沙埋对沙芥、斧形沙芥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遭受沙埋... 为探讨沙生植物幼苗对沙埋逆境的适应机理,以中国特有种沙芥(Pugionium cornutum L.)和濒危种斧形沙芥(P.dolabratum Maxim)为研究材料,取自然生境的沙土,采用人工模拟试验,研究沙埋对沙芥、斧形沙芥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遭受沙埋后,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节间伸长的顺序均为T2/3>T1/2>T1/3>T0。沙埋深度在沙芥与斧形沙芥幼苗高度的1/3、1/2时,幼苗存活率100%,地上干重、总生物量、叶面积增长百分率、每天净增加的生物量和每天单位面积所固定的净光合产物均明显高于对照,根冠比显著低于对照;沙埋深度在幼苗高度2/3时,沙芥和斧形沙芥存活率分别为80%、60%,以上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全部沙埋时,均不能成活。研究表明,沙芥、斧形沙芥幼苗对沙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当幼苗遭受到沙埋后,沙芥、斧形沙芥延长了节间伸长和分配较多的生物量用于地上部分的生长,这种生长方式和分配模式可能是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对沙埋环境的重要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沙芥属 沙芥 斧形沙芥 沙埋 幼苗生长
下载PDF
《死者的葬礼》的整体阐释
8
作者 罗志野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2-56,73,共6页
艾略特是20世纪欧美最主要的诗人之一,他创作的《荒原》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诗歌之一。从整体阐释学的角度来分析《荒原》的第一部分《死者的葬礼》,发现艾略特在该诗作表现出三个哲学特点,即:不用个人的感情创造诗歌,使诗歌接近科学;... 艾略特是20世纪欧美最主要的诗人之一,他创作的《荒原》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诗歌之一。从整体阐释学的角度来分析《荒原》的第一部分《死者的葬礼》,发现艾略特在该诗作表现出三个哲学特点,即:不用个人的感情创造诗歌,使诗歌接近科学;诗歌创作是从不合理中表现出合理,荒谬之中自有真理存在;诗歌和宗教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者的葬礼 荒原 意象群
下载PDF
经营性殡葬用地地价评估方法的应用研究——以深圳市殡葬用地地价评估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月明 《广东土地科学》 2016年第3期14-18,共5页
殡葬用地在全国土地分类中属于特殊用地,实际评估工作中比较少见,亦缺乏市场交易案例。本文主要结合地价评估实例,研究并分析了剩余法在经营性墓地地价评估中的应用,同时亦对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评估墓地地价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经营性殡葬用地:剩余法 地价评估
下载PDF
坡地超高层建筑的桩基础及阶梯式箱形承台设计
10
作者 方飞虎 林超伟 +3 位作者 吴昀泽 王紫旻 沈忠伟 沈文赫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080-2085,共6页
某典型坡地项目,地下车库一侧全埋,一侧开敞,两侧高差48~62m。结合场地高差的特点,为减少对现状地形的破坏,确保坡地桩基础受力的整体性,基础顶采用了阶梯式箱形承台,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阶梯式箱形承台与桩基整体受力形式的合理性... 某典型坡地项目,地下车库一侧全埋,一侧开敞,两侧高差48~62m。结合场地高差的特点,为减少对现状地形的破坏,确保坡地桩基础受力的整体性,基础顶采用了阶梯式箱形承台,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阶梯式箱形承台与桩基整体受力形式的合理性。对塔楼整体抗倾覆、滑移和基础抗剪的验算,确保坡地基础埋深不足下的结构安全。在保证塔楼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主体结构应尽量减少其对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关于坡地基础的设计方法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阶梯式箱形承台 埋深不足 边坡稳定
下载PDF
半干旱区沙生植物繁殖对策
11
作者 刘志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37-1940,共4页
沙丘生态系统受到强烈的沙埋和风蚀干扰。虽然多数生态学家认为植物更倾向于借助繁殖对策适应干扰,但是沙生植物具备何种繁殖对策以适应风沙干扰鲜为人知。鉴于此,作者以生长在半干旱科尔沁沙地的典型沙生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 沙丘生态系统受到强烈的沙埋和风蚀干扰。虽然多数生态学家认为植物更倾向于借助繁殖对策适应干扰,但是沙生植物具备何种繁殖对策以适应风沙干扰鲜为人知。鉴于此,作者以生长在半干旱科尔沁沙地的典型沙生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黄柳(Salix gordejevii)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系统研究,阐释了沙生植物2种提高繁殖体可获得性机制(抗远距离传播和繁殖体持续供应)、2种无性繁殖适应机制(“固守型”机制和“游走型”机制)、4种风蚀适应机制(流动沙丘上的有性繁殖机制、丘间低地的有性繁殖机制、沙丘上的有性+无性繁殖机制、丘间低地的无性繁殖机制)、4种繁殖与风沙活动互馈机制(风蚀和沙埋促进沙丘植物有性繁殖机制、风蚀和沙埋促进丘间低地植物有性繁殖机制、风蚀和沙埋促进沙丘植物无性繁殖机制、风蚀和沙埋调整丘间低地植物无性繁殖机制)。本文对生长在半干旱区的沙生植物的适沙繁殖对策进行了概念化和体系化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风蚀 种子可获得性 互馈机制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沙埋对科尔沁沙地两种主要作物存活的影响及其光合生理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曲浩 赵哈林 +5 位作者 石永强 高宝兰 李莹 姬明飞 乌仁高娃 李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8-704,共7页
为了解沙埋对农作物存活、产量的影响及其光合生理响应特征,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研究了玉米(Zea mays)和绿豆(Vigna radiata)在不同沙埋深度下第5、10、15天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并于作物生长末期对其... 为了解沙埋对农作物存活、产量的影响及其光合生理响应特征,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研究了玉米(Zea mays)和绿豆(Vigna radiata)在不同沙埋深度下第5、10、15天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并于作物生长末期对其存活率及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玉米较绿豆具有较强的耐沙埋能力,埋深等于株高时绿豆全部死亡,玉米仍有12.5%的存活率;(2)埋深超过株高的25%后,玉米和绿豆的产量均显著下降,但玉米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绿豆;(3)随着沙埋胁迫的加剧,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表明沙埋胁迫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很大。但相比于绿豆,玉米对于沙埋胁迫有着更好的光合适应机理,随着胁迫的时间增加,其净光合速率有所恢复。且可以通过降低蒸腾速率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适应沙埋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沙埋 农作物 产量 光合生理
原文传递
成吉思汗去世及埋葬地问题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乌兰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96,共12页
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情况及其埋葬地,史书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学者们也已有不少的研究,除了一些具体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外,总体上不应存在什么歧义和与史料记载相悖的说法。然而,近些年来却出现了一些宣传,在关于成吉思汗的... 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情况及其埋葬地,史书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学者们也已有不少的研究,除了一些具体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外,总体上不应存在什么歧义和与史料记载相悖的说法。然而,近些年来却出现了一些宣传,在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情况及其埋葬地的问题上混淆视听,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本文依据史料记载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史学方法和蒙古史专业常识,就这一问题加以梳理、辨析和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吉思汗 去世 埋葬地 史料辨析 蒙古史
原文传递
海岸和内陆沙地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对自然环境和沙埋处理适应的生理差异 被引量:4
14
作者 解卫海 周瑞莲 +3 位作者 梁慧敏 曲浩 董龙伟 强生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38-1548,共11页
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是一种耐盐、耐旱固沙地被植物,既能生长在海岸沙地并成为优势植物,也在内陆干旱沙地有分布。本文以科尔沁内陆沙地和烟台海岸沙地生长的砂引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沙地土壤化学特性、水温特性及在自然... 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是一种耐盐、耐旱固沙地被植物,既能生长在海岸沙地并成为优势植物,也在内陆干旱沙地有分布。本文以科尔沁内陆沙地和烟台海岸沙地生长的砂引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沙地土壤化学特性、水温特性及在自然状况和沙埋胁迫条件下两沙地砂引草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海岸沙地土壤含盐量较内陆沙地高5倍,但土壤地表温度略低。(2)在自然和沙埋条件下,两沙地砂引草叶中MDA含量较低。(3)生活在内陆干旱高温沙地上的砂引草,在自然和沙埋处理中叶片平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海岸沙地砂引草,自然状况下,其叶片平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海岸沙地的高25%~50%和高3.5倍。(4)海岸沙地砂引草在自然和沙埋处理5d和10d中,其叶片平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大于内陆沙地砂引草,且两者差异显著(p<0.05),自然状况下海岸沙地砂引草叶片SOD、POD、CAT平均活力分别较内陆高14%、140%和118%。(4)两沙地砂引草对沙埋胁迫的生理响应类似,随着沙埋强度的增加砂引草沙上叶片MDA含量变化不大,SOD和CAT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研究表明,砂引草具有在不同环境下利用不同渗透调节剂维护水分代谢平衡、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抑制膜脂过氧化维持氧自由基代谢平衡的生理调控能力,该生理可塑性可能是其具有较宽生态幅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 海岸沙地 内陆沙地 沙埋 抗氧化酶活力
原文传递
西晋丧葬赏赐考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鹤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0-137,176,共8页
西晋时期,国家对亡故官员实行丧葬赏赐。这种赏赐是丧礼的重要环节。西晋的丧葬赏赐,是有严格限定的。实际上这种赏赐是在一品至五品官员的范围内实行的。在一品、二品官员范围内实行固定的赏赐,而在三品至五品的官员范围内则实行不固... 西晋时期,国家对亡故官员实行丧葬赏赐。这种赏赐是丧礼的重要环节。西晋的丧葬赏赐,是有严格限定的。实际上这种赏赐是在一品至五品官员的范围内实行的。在一品、二品官员范围内实行固定的赏赐,而在三品至五品的官员范围内则实行不固定的赏赐。固定的丧葬赏赐,有基本固定的标准。不固定的丧葬赏赐,则具有随意性。西晋国家除了赏赐物品之外,还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赏赐葬地。西晋的葬地赏赐,是一种不固定的赏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丧葬赏赐 葬地赏赐
原文传递
沙埋和供水对毛乌素沙地沙芥与斧形沙芥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修梅 郝丽珍 +1 位作者 张凤兰 杨忠仁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0,共5页
以中国特有种沙芥和濒危种斧形沙芥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控制的6个沙埋深度和4个供水量处理对沙芥与斧形沙芥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不同深度的沙芥、斧形沙芥出苗与供水量密切相关。当供水量为毛乌素沙地6月份平均降雨量的50%(22... 以中国特有种沙芥和濒危种斧形沙芥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控制的6个沙埋深度和4个供水量处理对沙芥与斧形沙芥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不同深度的沙芥、斧形沙芥出苗与供水量密切相关。当供水量为毛乌素沙地6月份平均降雨量的50%(22.5mm)时,沙埋各深度的果实都不能出苗;当供水量为毛乌素沙地6月份平均降雨量(50mm)时,浅层的沙芥(1-4cm)和斧形沙芥(1-2cm)均能顺利出苗;当供水量为毛乌素沙地7月份平均降雨量(100mm)时,沙芥沙埋1-4cm和斧形沙芥沙埋0-6cm均能出苗;当供水量为毛乌素沙地7月份平均降雨量增加50%(150mm)时,沙芥1-8cm和斧形沙芥0-8cm均能出苗。沙芥出苗速率随供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供水量为135mL时出苗最快,沙埋2cm出苗最快,且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出苗时间推迟。斧形沙芥在供水量90mL出苗较快,出苗时间等于或早于供水量135mL,1cm沙埋深度出苗最快。结合毛乌素沙地降雨特点与该试验结果,沙埋1.0-2.0cm和100mm以上月平均降雨量是沙芥和斧形沙芥自然条件下出苗较好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沙芥 斧形沙芥 沙埋 供水 幼苗出土
原文传递
半干旱风沙区黄柳幼苗生长发育对沙埋的响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苗纯萍 李雪华 蒋德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以科尔沁沙地黄柳(Salix gordejevii)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0 cm,10 cm,20 cm和40 cm 4个沙埋处理,研究其生长发育对沙埋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黄柳幼苗的死亡率增加,存活率下降。沙埋对黄柳幼苗的株高、相对高度增长率,... 以科尔沁沙地黄柳(Salix gordejevii)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0 cm,10 cm,20 cm和40 cm 4个沙埋处理,研究其生长发育对沙埋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黄柳幼苗的死亡率增加,存活率下降。沙埋对黄柳幼苗的株高、相对高度增长率,分配到根、茎、叶的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影响,对绝对高度增长率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轻度沙埋有利于黄柳幼苗高度增加,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株高依然增加,相对高度生长率却下降。轻度沙埋使黄柳幼苗的生物量较多地分配到根,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较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上部分,根冠比下降。说明黄柳幼苗可通过加快茎的生长或改变生物量的分配等方式维持光合作用能力,增加对沙埋的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柳(Salix gordejevii) 幼苗 沙埋 存活率 根冠比 生物量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南阳东汉建宁四年周世雅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8
作者 乔保同(发掘) +1 位作者 王巍(发掘) 翟京襄(发掘/执笔)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2,F0002,共6页
2019年11月,为配合南阳市广苑食品商贸城征地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工地进行考古发掘,其中M13内出土一件铅质买地券,保存完好,在南阳地区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研究南阳市汉代丧葬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南阳 汉代墓葬 买地券 周世雅 建宁四年
原文传递
隋唐墓葬出土铁券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月馨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5,共9页
考古发现的隋唐时期墓葬中,偶尔出土一类长20~30、宽10~20厘米的薄铁片,多发现于墓主头部附近,发掘材料报道中常以铁券、铁板、铁片、铁牌、铁刀等名称之。为叙述方便,本文暂统称为铁券。
关键词 隋唐时期 墓葬 铁券 买地券
原文传递
葬坟与先占:清中叶以来滇南黑树林地区地权新秩序中的多民族互动交融
20
作者 李建明 干小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6-174,共9页
清中叶以来省内外移民持续进入滇南地区,黑树林地区得到开发。移民带来的水利灌溉技术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产量的增加,哈尼族白宏人传统的社会形态发生变迁。移民通过葬坟圈地的方式获取荒地开发权,这一实践是对哈尼族先占制度的一种固化... 清中叶以来省内外移民持续进入滇南地区,黑树林地区得到开发。移民带来的水利灌溉技术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产量的增加,哈尼族白宏人传统的社会形态发生变迁。移民通过葬坟圈地的方式获取荒地开发权,这一实践是对哈尼族先占制度的一种固化,激发了本地哈尼族与移民共同开垦荒地、改造山区的能动性。本文通过呈现清中叶以来滇南黑树林地区五姓外来移民立碑葬坟继而圈地开发的案例,探讨边疆民族地区的外地移民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的基础上,运用文化资本拓展生存空间,并与本地民族发生深刻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双方各有进退,水乳交融,命运与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树林 丧葬 先占制度 地权 山区开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