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rting the rock mass P-wave velocity field ahead of deep buried tunnel face while borehole drilling
1
作者 Liu Liu Shaojun Li +5 位作者 Minzong Zheng Dong Wang Minghao Chen Junbo Zhou Tingzhou Yan Zhenming S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81-697,共17页
Imaging the wave velocity field surrounding a borehole while drilling is a promising and urgently needed approach for extending the exploration range of the borehole point.This paper develops a drilling process detect... Imaging the wave velocity field surrounding a borehole while drilling is a promising and urgently needed approach for extending the exploration range of the borehole point.This paper develops a drilling process detection(DPD)system consisting of a multifunctional sensor and a pilot geophone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the drilling rod,geophones at the tunnel face,a laser rangefinder,and an onsite computer.A weighted adjoint-state first arrival travel time tomography method is used to invert the P-wave velocity field of rock mass while borehole drilling.A field experiment in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of a deep buried tunnel in southwestern China demonstrated the DPD system and the tomography method.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typical borehole drilling detection data shows that the impact drilling source is a pulse-like seismic exploration wavelet.A velocity field of the rock mass in a triangular area defined by the borehole trajectory and geophone receiving line can be obtained.Both the borehole core and optical image validate the inverted P-wave velocity field.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checkerboard benchmark model is used to test the tomography method.The rapid convergence of the misfits and consist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inverted and observed travel times validate the P-wave velocity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buried tunnel Wave velocity field Borehole drilling Tomography rock mass
下载PDF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a deep buried sand and a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using a high normal stress direct shear apparatus 被引量:4
2
作者 Bai Hanying Li Wenping +2 位作者 Ding Qingfeng Wang Qiqing Yang Dongd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623-628,共6页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afe mining close to the contact zone under reduced security coal pillar conditions at a coal mine in eastern China,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deep buri...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afe mining close to the contact zone under reduced security coal pillar conditions at a coal mine in eastern China,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deep buried sand and a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by direct shear testing. A DRS-1 high pressure soil shear testing machine and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were used in the direct shear tests. Variance and rang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of each factor that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s of the interfac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 pressure 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fo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face, while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roughness are minor factors; the shear stress against shear displacement curve for the interface shows an overall hyperbola relationship, no obvious peak stress and dilatancy was observed.When the normal pressure is 6 MPa, the shear strengths of interfaces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and when the normal pressure is more than 8 MPa, the larger the roughness of the interface, the larger will be the shear strength; the shear strength has a better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normal pressure, which can be described by a linear Mohr–Coulomb criter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buried sand Coal series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Roughness of interface Mohr-Coulomb criterion
下载PDF
Support pressure assessment for deep buried railway tunnels using BQ-index 被引量:5
3
作者 WANG Ming-nian WANG Zhi-long +3 位作者 TONG Jian-jun ZHANG Xiao DONG Yu-cang LIU Da-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47-263,共17页
Estimation of support pressur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support system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of tunnels.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methods for the estimation of support pressure based on different roc... Estimation of support pressur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support system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of tunnels.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methods for the estimation of support pressure based on different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such as Q system,GSI system and RMR system.However,various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re based on different tunnel geologic conditions in various regions.Therefore,each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 has a certain regionality.In China,the BQ-Inex(BQ system)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rock engineering ever since its development.Unfortunately,there is still no estimation method of support pressure with BQ-index as parameters.Based on the field test data from 54 tunnels in China,a new empirical method considering BQ-Inex,tunnel span and rock weight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support pressure using multiple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And then the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of support pressure estimation method for the safety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explain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ith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ly widely used support pressure estimation methods of RMR system,Q system and GSI system.Finally,the empirical method of estimating the support pressure based on BQ-index was applied to designing the support system in the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Zhengwan high-speed railway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is method has been verified through the data of field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upport pressure deep buried tunnel field test multiple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BQ-Index
下载PDF
单节理深埋隧洞开挖瞬态卸荷响应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曾勇 常衍 +1 位作者 胡荣 赵康定 《人民珠江》 2024年第9期74-82,共9页
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重现深埋单节理隧洞瞬态卸荷过程,从应力状态、变形特征、裂纹扩展等多角度探析节理特征对双江口水电站进厂交通洞瞬态卸荷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节理对深埋隧洞瞬态卸荷的应力调整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力集中区将由... 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重现深埋单节理隧洞瞬态卸荷过程,从应力状态、变形特征、裂纹扩展等多角度探析节理特征对双江口水电站进厂交通洞瞬态卸荷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节理对深埋隧洞瞬态卸荷的应力调整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力集中区将由硐室底角、拱顶转移至节理尖端。随着节理长度的增加,节理尖端应力集中区域离自由面距离逐渐增大,围岩损伤区逐步向岩体深部发生迁移。不同节理角度下,微裂纹数目差异性显著,其中60°和30°节理围岩中的微裂纹数量较多;此外,压剪裂纹所占比例随着节理角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45°时达最大。研究成果对水工隧洞开挖卸荷作用下围岩破坏机制认识和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洞 节理岩体 瞬态卸荷 裂纹扩展
下载PDF
隧道浅埋段半圆拱形初砌结构荷载反分析研究
5
作者 李佳莉 周兴宇 +1 位作者 段鑫鹏 刘英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3期542-546,共5页
结合浅埋段初砌-围岩层间压力、初砌钢拱架应力、上台阶初砌相对周边收敛等监测数据,建立半圆拱形初砌结构平面有限元模型,利用径向、切向未知荷载模拟复杂围岩响应,提出影响线方法,开展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荷载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 结合浅埋段初砌-围岩层间压力、初砌钢拱架应力、上台阶初砌相对周边收敛等监测数据,建立半圆拱形初砌结构平面有限元模型,利用径向、切向未知荷载模拟复杂围岩响应,提出影响线方法,开展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荷载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用荷载反分析方法可准确模拟复杂浅埋段围岩与未闭合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反分析结果有效可靠,时效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软岩段 监控量测 荷载反分析
下载PDF
软弱破碎岩层浅埋隧道地表注浆加固
6
作者 肖志云 《路基工程》 202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以于都1号隧道工程项目为依托,在穿越地层断裂带、周边围岩松散、自稳定性能差、埋深约39~58 m、长度155 m软弱围岩段,研究软弱地层中浅埋隧道地表注浆加固技术措施,对注浆前后岩层进行取芯对比、超前钻探及掌子面地层揭示对比、地下水... 以于都1号隧道工程项目为依托,在穿越地层断裂带、周边围岩松散、自稳定性能差、埋深约39~58 m、长度155 m软弱围岩段,研究软弱地层中浅埋隧道地表注浆加固技术措施,对注浆前后岩层进行取芯对比、超前钻探及掌子面地层揭示对比、地下水量对比等,表明地层加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层 浅埋地表 工艺试验 注浆加固 岩体完整性 经济性
下载PDF
场地存在高陡自然边坡的岩土工程勘察
7
作者 李扬清 《有色金属设计》 2023年第2期99-101,106,共4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首先要考虑场地的整体稳定性,要消除场地周边现状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评价项目建设中切填方可能引发的边坡稳定性,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广泛认可及应用。文章以思南县青岗坡中学整体搬迁项目为例,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过程... 岩土工程勘察中,首先要考虑场地的整体稳定性,要消除场地周边现状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评价项目建设中切填方可能引发的边坡稳定性,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广泛认可及应用。文章以思南县青岗坡中学整体搬迁项目为例,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场地存在高陡自然边坡时候的勘察处理方式及基础建议埋深,为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平投影分析 三维楔形体稳定性计算 岩体侧压力 地基基础埋深
下载PDF
裂隙岩体渗透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张金才 刘天泉 张玉卓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1-485,共5页
采用力学理论研究了裂隙岩体渗透系数随埋深及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得出渗透系数与埋深及水压力的关系式.另外,将裂隙岩体介质假设为互相平行的几组裂隙网络,提出了应力与渗流的耦合模型,得出了裂隙岩体与三向应力的关系式.利用这些... 采用力学理论研究了裂隙岩体渗透系数随埋深及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得出渗透系数与埋深及水压力的关系式.另外,将裂隙岩体介质假设为互相平行的几组裂隙网络,提出了应力与渗流的耦合模型,得出了裂隙岩体与三向应力的关系式.利用这些公式及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受采矿影响后岩体的渗透性变化值,并且得到了试验结果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透系数 埋深 水压力 应力 地下水
下载PDF
深部软岩隧道施工性态时空效应分析 被引量:98
9
作者 赵旭峰 王春苗 孔祥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4-409,共6页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深部岩体中修筑隧道工程已必不可少,随之而来的深部岩体所具有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也更加突出。主要对深部软岩隧道工程中施工力学性态和变形时空效应进行三维非线性黏弹性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深部岩体中修筑隧道工程已必不可少,随之而来的深部岩体所具有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也更加突出。主要对深部软岩隧道工程中施工力学性态和变形时空效应进行三维非线性黏弹性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计入围岩流变效应,考虑深部软岩隧道时空效应影响,在作业面影响范围内,开挖面空间效应占主导因素,围岩应力随距作业面距离的加大而逐步释放;在此范围外,软弱岩体流变属性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分析和施工实践证明,对于深埋软岩隧道应尽早施作衬护,以改善承载环范围内围岩受力,减少扰动,提高围岩自承能力;由于软岩流变效应显著,必须适时设置二次衬砌以承受来自围岩的后期流变压力,限制围岩大变形。研究成果丰富了地下工程施工力学理论,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埋隧道 软弱围岩 施工力学 开挖面效应 时间效应 流变压力
下载PDF
花岗岩风化壳分带与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关系探讨 被引量:24
10
作者 尚彦军 史永跃 +2 位作者 金维俊 袁广祥 孙元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58-1864,共7页
风化壳分带和岩体质量分级对浅埋隧道设计和施工很重要,需对这两套系统定性和定量指标做平行判别。中国东部花岗岩分布区,强风化带(IV)和全风化带(V)、岩体质量III和IV级界限划分上常存在较大分歧。据此,对此问题开展探讨,并通过大亚湾... 风化壳分带和岩体质量分级对浅埋隧道设计和施工很重要,需对这两套系统定性和定量指标做平行判别。中国东部花岗岩分布区,强风化带(IV)和全风化带(V)、岩体质量III和IV级界限划分上常存在较大分歧。据此,对此问题开展探讨,并通过大亚湾隧道工程实例予以说明。研究表明,浅埋条件下风化壳分带同岩体质量级别空间上有交叉现象,前者是宏观的,后者是细观的,前者控制后者;风化带IV,V和III,IV级岩体涉及到岩土过渡、岩体节理密度、裂隙水和孔隙水等多个指标和因素的复杂变化;岩体质量级别比风化壳带号大致高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浅埋隧道 风化壳分带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相关关系
下载PDF
超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卸荷渐进破坏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徐前卫 丁文其 +2 位作者 朱合华 唐卓华 李元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14,132,共12页
以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为背景,针对谷对岭"Y"形喇叭口大断面分岔隧道,通过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大断面隧道围岩的渐进性破坏过程、岩体内部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软... 以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为背景,针对谷对岭"Y"形喇叭口大断面分岔隧道,通过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大断面隧道围岩的渐进性破坏过程、岩体内部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软弱隧道围岩的破坏是始自拱腰以下的岩体,而后自拱腰向上继续扩展成拱,为此必须要对拱腰以下岩体施作锁脚锚杆,从而制止岩体的初始剪切破坏;当采取左右导洞分块开挖时,后开挖导洞会引起既有洞室围岩的破坏,因此需要对导洞之间的隔墙进行加固;拱顶上方0.95B(B为隧道跨度)范围内的岩体变形受到隧洞开挖影响,但最终塌落成拱的高度为0.55B;隧道开挖后,拱顶上方岩体应力升高区主要集中在0.4B^0.95B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深埋隧道 渐进性破坏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埋硬岩隧洞系统砂浆锚杆的加固机制与加固效果模拟方法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吴文平 冯夏庭 +2 位作者 张传庆 邱士利 李占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711-2721,共11页
系统布置的砂浆锚杆是深埋硬岩隧洞主要支护结构,锚杆与围岩组成锚杆–围岩复合结构体,使围岩的力学特性得到改善。基于岩体的莫尔–库仑(M-C)屈服准则,推导锚杆–围岩复合结构体满足M-C准则的应力条件。结合岩体劣化本构模型,提出确定... 系统布置的砂浆锚杆是深埋硬岩隧洞主要支护结构,锚杆与围岩组成锚杆–围岩复合结构体,使围岩的力学特性得到改善。基于岩体的莫尔–库仑(M-C)屈服准则,推导锚杆–围岩复合结构体满足M-C准则的应力条件。结合岩体劣化本构模型,提出确定锚杆–围岩复合结构体力学参数的方法。锚杆与弹性围岩和屈服围岩组成的锚杆–围岩复合结构体的力学参数确定方法不同,锚杆与屈服围岩组成的锚杆–围岩复合结构体的力学参数与围岩当前状态的等效塑性应变有关。基于此提出一种模拟隧洞开挖支护过程中系统普通砂浆锚杆加固效果的数值方法。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锚杆支护时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最后运用该方法对锦屏II级水电站2#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为隧洞的施工和支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深埋隧洞 锚杆 岩体劣化模型 破坏接近度 等效塑性应变
下载PDF
深埋隧道穿越富水破碎带围岩突水机理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廷春 吕连勋 +1 位作者 段会玲 陈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469-3476,共8页
基于隧道穿越处于复杂应力场与渗流场环境的富水破碎带时存在发生重大突水事故的安全隐患,通过对破碎岩体的渗流特点进行研究,建立孔隙颗粒介质流失的渗流模型;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和变质量动力学理论,推导饱和破碎岩体变质量渗流-变形耦... 基于隧道穿越处于复杂应力场与渗流场环境的富水破碎带时存在发生重大突水事故的安全隐患,通过对破碎岩体的渗流特点进行研究,建立孔隙颗粒介质流失的渗流模型;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和变质量动力学理论,推导饱和破碎岩体变质量渗流-变形耦合理论模型;以福建漳州梁山隧道L7富水破碎带为工程背景,分析围岩的渗流场、应力场与位移场分布特性,并总结隧道断层破碎带的突水塌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突水实质上是围岩的力学平衡和地下水的渗流平衡因施工扰动发生急剧变化,引起围岩应力重分布及地下水能量释放;隧道施工揭露断层后,岩体颗粒随孔隙空间的流体发生迁移形成新的渗流通道,导致地下水在水头压力作用下向工程临空面涌出,形成漏斗形的渗水区域;随着渗流作用时间的延长,地下水和岩土体逐渐流失,隧道上方的破碎岩体发生严重的滑移变形,形成椭圆形塌陷区域,与现场实际塌陷破坏规律基本吻合。本文提出的渗流-变形耦合模型对理解破碎岩体渗流力学机制和深埋隧道突水灾害的预防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岩体 断层破碎带 突水机理 流固耦合
下载PDF
松散岩体竖向压力计算方法剖析及隧洞深浅埋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曲星 李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749-2757,共9页
松散岩体中洞室衬砌结构设计时围岩压力的计算主要根据土体理论建立起来的松散介质理论公式,但目前规范中并未明确规定松散岩体对应的围岩等级,使得公式在现有围岩分级下应用计算结果出现负值;同时现有公式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深... 松散岩体中洞室衬砌结构设计时围岩压力的计算主要根据土体理论建立起来的松散介质理论公式,但目前规范中并未明确规定松散岩体对应的围岩等级,使得公式在现有围岩分级下应用计算结果出现负值;同时现有公式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深浅埋的划分仍无定论,造成在应用上的混乱。以城门洞型洞室为分析对象,将现有计算方法分为浅埋洞室计算法与深埋洞室计算法,针对各公式建立时的不同假定,得出浅埋洞室下几种计算方法的差异在于受力分析方法、抗剪强度理论的应用及两侧楔形体对土柱侧压力的求解方法,进一步分析得出在现有围岩分级下应用太沙基法、谢家烋法及比尔鲍曼法时竖向荷载不出现负值的基本洞型条件。综合分析现有的深浅埋划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介于普氏法与比尔鲍曼法之间的深浅埋划分界限,以洞跨为基准,考虑岩体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全面考虑洞型影响的埋深修正系数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松散岩体 计算方法 浅埋隧洞 深浅埋划分界限 比尔鲍曼法
下载PDF
锚杆支护下深埋圆形洞室塑性区半径的近似解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新荣 黄明 +2 位作者 祝云华 王吉明 袁飞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3-576,共4页
基于无支护条件下深埋圆形洞室塑性区半径的经典求解公式,导出了塑性区半径与围岩单轴抗压强度和黏聚力之间的关系式,进行了围岩体内摩擦角和黏结强度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敏感性对比分析,得出黏聚力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比内摩擦角对其影... 基于无支护条件下深埋圆形洞室塑性区半径的经典求解公式,导出了塑性区半径与围岩单轴抗压强度和黏聚力之间的关系式,进行了围岩体内摩擦角和黏结强度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敏感性对比分析,得出黏聚力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比内摩擦角对其影响敏感性强。基于国内外学者对黏结式锚杆加固机理研究成果,导出了深埋圆形洞室锚杆支护条件下塑性区半径的近似计算公式,通过具体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半径一定情况下,锚杆支护下深埋圆形洞室的塑性区半径的大小不仅跟岩石本身特性有关,而且跟锚杆的规格、力学性能及布置情况都存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支护 深埋洞室 围岩 塑性区半径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下层状岩体巷道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21
16
作者 江军生 曹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18-4224,共7页
针对马路坪矿640 m深部开采出现的严重底鼓问题,对巷道围岩性质的研究、底鼓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巷道原支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提出增设底角锚杆、底板锚杆及加筋混凝土底板控制底鼓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进行效果检验。研究结果表... 针对马路坪矿640 m深部开采出现的严重底鼓问题,对巷道围岩性质的研究、底鼓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巷道原支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提出增设底角锚杆、底板锚杆及加筋混凝土底板控制底鼓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进行效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具有明显的偏压现象,且该矿区为遇水膨胀性、高应力环境下层状底板褶皱型和沿倾斜层理面剪切错动型底鼓,围岩性质、高地应力环境、水和支护形式是产生底鼓的主要因素,所提出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底鼓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鼓机理 软岩巷道 层状岩体 深埋巷道
下载PDF
一种基于地质指标的裂隙岩体渗透系数估算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君 刘明明 +2 位作者 李星 陈益峰 周创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06-1714,共9页
裂隙岩体的渗透特性受控于裂隙的发育特征、连通特性和充填情况,并与岩体的地应力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裂隙岩体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并考虑现有渗透系数估算模型的不足,利用钻孔压水试验和钻孔电视图像资料,建立考虑埋深(Z)、岩石... 裂隙岩体的渗透特性受控于裂隙的发育特征、连通特性和充填情况,并与岩体的地应力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裂隙岩体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并考虑现有渗透系数估算模型的不足,利用钻孔压水试验和钻孔电视图像资料,建立考虑埋深(Z)、岩石质量指标(RQD)以及充填物指标(FSD)等3个指标的渗透系数估算ZRF模型,并应用到牙根二级水电站及其他工程区的渗透系数估算中。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渗透系数估算模型相比,ZRF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岩体渗透性的影响因素,且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便于获取,对分析裂隙岩体渗透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透系数 埋深 岩石质量指标(RQD) 充填物指标(FSD) 牙根二级水电站
下载PDF
地下硐室围岩应力状态及相关参数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啟良 赵仕广 +1 位作者 丁立丰 王成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361-3366,共6页
在深埋及压力硐室工程中,采用水压致裂法测定围岩三维应力状态,宜首先判定围岩应力的分布状况。在具有应力松弛圈、应力集中区与不受开挖影响的正常应力分布域情况下,只有分别进行计算分析,才能更为真实地揭示出硐壁围岩的三维应力分布... 在深埋及压力硐室工程中,采用水压致裂法测定围岩三维应力状态,宜首先判定围岩应力的分布状况。在具有应力松弛圈、应力集中区与不受开挖影响的正常应力分布域情况下,只有分别进行计算分析,才能更为真实地揭示出硐壁围岩的三维应力分布特征。对于确定压力硐室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的水力劈裂测试成果,只有结合裂隙性状、岩层结构状况等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准确评价围岩的抗载强度。由于在高压力作用下,岩体中存在的软弱结构面有可能被张裂或扩展,从而改变岩层的透水性,因此只有按照工程运行状态下围岩实际承受的压力进行高压压水测试,才能得到岩层透水性的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水压致裂 深埋承压硐室 三维原地应力 围岩抗载强度 高压透水性
下载PDF
韩家岭大跨度浅埋隧道开挖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奚春雷 朱浮声 +1 位作者 王述红 杜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461-2463,共3页
通过韩家岭隧道现场工程地质工作,阐述了隧道多层开挖方法以及大管棚、小导管、锚杆等超前支护措施;最后,针对现场施工提出了几点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大跨度浅埋隧道 围岩稳定性 开挖方法
下载PDF
深埋洞室围岩分层断裂现象模型试验解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伟 王明洋 顾雷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680-2686,共7页
对深部围岩分层断裂破坏机制模型试验进行再分析,研究模型介质断裂形态,指出模型裂缝存在剪切和拉伸2种形式。采用锯齿形岩石模型和极限应变破坏准则,推导洞室围岩的应力场,定量分析试验结果。通过与试验对比,证明解析方法的正确性。研... 对深部围岩分层断裂破坏机制模型试验进行再分析,研究模型介质断裂形态,指出模型裂缝存在剪切和拉伸2种形式。采用锯齿形岩石模型和极限应变破坏准则,推导洞室围岩的应力场,定量分析试验结果。通过与试验对比,证明解析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很大的轴向水平压力作用下,介质会产生间隔的拉伸裂缝,形成分层断裂现象。拉伸裂缝的几何形状逐渐趋于圆形,每形成一道拉伸断裂,模型等效于形成一个受支护作用的洞室,随着等效洞室半径的增大,其受到的支护力迅速增大,使得分层断裂现象局限在一定范围内。该解析方法可为研究不同条件下深部洞室围岩破坏规律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部巷道围岩 分层断裂 破坏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