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Phase Characteristics of CO2 Injection in BZ13-2 Strong Volatile Oil Reservoir in Bohai Sea Buried Hills
1
作者 Zhennan Gao Lei Zhang +2 位作者 Yong Jiang Jingtao Wu Chenxu Yang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23年第7期763-772,共10页
BZ13-2 oil field is a deep submerged strongly volatile reservoir in Bohai Sea. This oil reservoi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gas oil ratio and small difference in formation pressure and saturation point pressure.... BZ13-2 oil field is a deep submerged strongly volatile reservoir in Bohai Sea. This oil reservoi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gas oil ratio and small difference in formation pressure and saturation point pressure. It usually adopts gas injection development to avoid crude oil degassing and fast decreasing production capacity. However, the phase characteristics and miscibility mechanism of this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fluid after gas injection are not clea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CO<sub>2</sub> injection to improve oil recovery in near critical volatile oil reservoirs through CO<sub>2</sub> injection experimen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pletion experiment, the content of heavy components in the remaining oi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o the depletion metho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reservoir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sub>2</sub> injection, the volumetric expansion coefficient of formation crude oil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saturation pressure and formation crude oil viscosity remain basically unchanged. The minimum miscible pressure experiment shows that CO<sub>2</sub> injection under formation pressure conditions can achieve multiphase miscibility.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sults, the BZ13-2 oilfield is suitable for early gas injection development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buried hills Strongly Volatile Reservoir gas Injection and Development Phase Characteristics Fine Tube Experiment
下载PDF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zhong 19-6 large condensate gas field in offshore Bohai Bay Basin 被引量:6
2
作者 XU Changgui YU Haibo +1 位作者 WANG Jun LIU Xiaoji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1期27-40,共14页
Based on the study of natural gas resource, low buried hill trap formation mechanism, high quality reservoir control factors and natural gas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reservoir accumula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natural gas resource, low buried hill trap formation mechanism, high quality reservoir control factors and natural gas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reservoir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zhong 19-6 large condensate gas field were summarized. Large gas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multiple sets of thick humic-sapropelic source rocks in high maturity stage in Bozhong depression was the basis of large gas field formation. The multi-stage tectonic evolution since Indosinian period formed large-scale buried hill traps. The Tanlu fault activity formed multi-type reservoirs, and buried hill metamorphic rock of Archean and sand-conglomerate of Kongdian Formation were high-quality reservoirs. Thick overpressure lacustrine mudstone and weak neotectonic movement provided goo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Bozhong 19-6 gas reservoir was a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with very high condensate oil content, and the gas origin was humic-sapropelic and kerogen-cracking gas, and the gas field had large gas thickness, high gas colum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 was first oil and then gas. The buried hill reservoir was a massive reservoir and the Kongdian reservoir was a stratified reservoir. The gas field had multi-channel hydrocarbon intense charge from overpressure source rocks, atmospheric-weak overpressure reservoir favorable for accumulation, thick overpressure mudstone caprock favorable for preservation, and natural gas ultra-late rapid accumulat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Bohai Bay Basin Bozhong 19-6 gas field CONDENSATE gas low buried hill 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RCHEAN
下载PDF
双封隔器在渤海油田潜山地层取样的应用
3
作者 李扬 马俊全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5期161-163,共3页
渤海油田潜山地层油气藏油质好、储量大,但由于埋藏深、岩性复杂、储集空间多样,勘探开发过程中储层有效性评价及流体性质评价难度大。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EFDT)是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自研的一种模块化、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仪,... 渤海油田潜山地层油气藏油质好、储量大,但由于埋藏深、岩性复杂、储集空间多样,勘探开发过程中储层有效性评价及流体性质评价难度大。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EFDT)是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自研的一种模块化、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仪,其双封隔器取样技术能够在非均质性强的地层成功坐封和取样,准确判断潜山地层是否存在油气,为正确认识储层特征和流体类型提供可靠依据,为确定潜山成藏模式的勘探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 潜山地层 双封隔器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崖城13-A构造潜山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4
作者 刘硕 方立羽 +3 位作者 罗鼎 胡潜伟 王文博 麻清云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9期39-47,共9页
琼东南盆地潜山油气藏勘探形势复杂,近年在陵南低凸起、松南低凸起均有勘探失利。为进一步剖析琼东南盆地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以YC13-A-A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包裹体分析、薄片观察、盆地模拟、地震资料和测录井资料,对YC13-A构造成藏... 琼东南盆地潜山油气藏勘探形势复杂,近年在陵南低凸起、松南低凸起均有勘探失利。为进一步剖析琼东南盆地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以YC13-A-A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包裹体分析、薄片观察、盆地模拟、地震资料和测录井资料,对YC13-A构造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YC13-A构造天然气为高成熟-过成熟天然气,天然气来源于崖南凹陷以及莺歌海盆地古近系崖城组烃源岩。中生界潜山顶部风化剥蚀以及内幕形成的孔隙和裂缝作为储层,构造脊、砂体和断层为气体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输导条件。受到古潜山上覆巨厚泥岩以及泥岩快速沉降的影响,导致欠压实形成弱超压,从而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各成藏控制因素的耦合,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了有利成藏条件。YC13-A构造主要由西侧莺歌海盆地、东侧崖南凹陷古近系崖城组烃源岩供烃,供烃动力充足,通过断层、构造脊、砂体向潜山风化壳直接充注,具有双凹供烃、双类输导、双重封堵、晚期成藏的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烃源岩 储层 输导条件 封盖条件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田储层分类及其剩余油分布规律
5
作者 王双龙 岳宝林 +2 位作者 祝晓林 郑炀 赵兴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9,I0006,共12页
渤海锦州南油田为变质岩潜山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油井见水规律多样,剩余油分布复杂,稳油控水难度日益增大。根据取心、测井、薄片、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三维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划分储层类型,讨论不同储层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 渤海锦州南油田为变质岩潜山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油井见水规律多样,剩余油分布复杂,稳油控水难度日益增大。根据取心、测井、薄片、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三维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划分储层类型,讨论不同储层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田分为背斜型、半背斜型及掀斜抬升型3类储层,受不同类型储层裂缝开度、密度、连通关系,以及油、水井距离等因素影响;背斜型储层采油井无水采油期长,剩余油主要富集基质系统和构造高部位裂缝系统,提高基质系统的渗吸作用,加强剩余油动用;半背斜型储层采油井存在优势见水方向,剩余油主要富集非优势见水方向的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通过流场调控加强非优势见水方向的注水波及系数,提高剩余油动用;掀斜抬升型储层采油井易快速水淹,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剩余油大量富集,通过控制含水率上升提高剩余油动用。该结果对同类型潜山油田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潜山 裂缝性储层 储层分类 剩余油分布 锦州南油田 渤海油田
下载PDF
胜利滩浅海油田高效开发技术进展及展望
6
作者 翟亮 刘丽 +2 位作者 胡晨彬 张海娜 唐晓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共11页
胜利滩浅海油田位于海陆交汇处,以埕岛油田、新北油田为典型代表,具有油藏类型多样、地面条件复杂、海工配套投资大的特点,效益开发难。立足胜利滩浅海油田开发实践,重点梳理了“十一五”以来技术成果,经过持续技术攻关,形成了以滩浅海... 胜利滩浅海油田位于海陆交汇处,以埕岛油田、新北油田为典型代表,具有油藏类型多样、地面条件复杂、海工配套投资大的特点,效益开发难。立足胜利滩浅海油田开发实践,重点梳理了“十一五”以来技术成果,经过持续技术攻关,形成了以滩浅海油田细分加密综合调整、滩浅海油田整体注采调控、海油陆采高效开发、滩浅海边际油藏有效动用、复杂裂缝性潜山油藏开发为核心的胜利特色滩浅海油田高效开发技术,建成国内首个400万吨级滩浅海油田——埕岛油田,实现了从陆上到海上的跨越。通过剖析滩浅海油田目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明确了在新区效益建产与老区提高采收率技术支撑上面临的挑战。作为胜利油田持续上产的重要阵地,针对未来滩浅海油田面临的上产需求与未动用储量品位低以及老区稳产基础与液量受限两大挑战,提出了滩浅海油田“少井高产、高速高效”的发展方向,即持续攻关滩浅海复式油气藏效益动用、基于平台集约化的“3+2”开发方式下的二次井网重构、基于大模型的智能注采调控等关键技术,支撑胜利滩浅海油田高质量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浅海油田 高效开发 埕岛油田 整体注采调控 边际油田 裂缝性潜山油藏
下载PDF
武清凹陷构造变形特征与油气成藏潜力分析
7
作者 牛子凡 马宝军 +3 位作者 李鹏 屈燕微 何静波 李柄毅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1-37,共7页
武清凹陷位于冀中坳陷的北东缘,勘探程度较低,近期泗村店潜山的突破重新引起了重视。论文以最新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地震解释和构造解析对凹陷的构造变形及地质演化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认识:武清凹陷是一个西断东超、北断南超的弧形断陷... 武清凹陷位于冀中坳陷的北东缘,勘探程度较低,近期泗村店潜山的突破重新引起了重视。论文以最新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地震解释和构造解析对凹陷的构造变形及地质演化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认识:武清凹陷是一个西断东超、北断南超的弧形断陷,进一步分为大孟庄洼槽、大口屯洼槽、孙校庄洼槽和杨村斜坡四个次级单元;武清凹陷早期受控于大兴断层和宝坻断层,属于廊固—武清“箕”状大凹陷的斜坡部位,沙一段沉积时期武清凹陷受河西务断层和宝坻断层耦合变形造就了现在的形态;武清凹陷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孔店组—沙二段沉积期属于大凹陷断陷的斜坡区,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受两边界断裂控制断陷呈弧形,新近纪以来为拗陷阶段;凹陷的斜坡内带潜山生储盖配置较好,是下一步的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断裂耦合 地质演化 潜山油气藏 廊固—武清凹陷
下载PDF
渤中凹陷西南环特大型高产油气聚集带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被引量:16
8
作者 薛永安 许鹏 汤国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渤中凹陷西南环历经20多年的油气勘探,早期以构造(或断块)圈闭为目标的勘探方式在凹陷带勘探逐渐步入困境;近10年,针对深层潜山提出“陆相断陷盆地天然气成藏理论技术”,针对浅层新近系提出“汇聚脊控藏理论技术”,指导发现了一系列大... 渤中凹陷西南环历经20多年的油气勘探,早期以构造(或断块)圈闭为目标的勘探方式在凹陷带勘探逐渐步入困境;近10年,针对深层潜山提出“陆相断陷盆地天然气成藏理论技术”,针对浅层新近系提出“汇聚脊控藏理论技术”,指导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深层潜山天然气田、深层潜山油气田及浅层油田,这些油气田横向连片、纵向叠置,形成了渤中凹陷西南环特大型高产油气聚集带,提交国家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8亿吨油当量。深层潜山油气藏主要包括渤中19-6凝析气藏、渤中13-2油气藏、渤中26-6油气藏等,这些油气藏普遍具有埋深大、油品性质好、储量规模大、测试产能高的特征,形成高产气藏、凝析气藏和高挥发油藏;浅层岩性油藏以渤中19-2新近系油藏为典型代表,具有纵向油层少、单砂体面积大、测试产能高的特征。渤中凹陷西南环特大型高产油气聚集带的成功发现也为渤海湾盆地后续勘探带来重要启示:深层潜山和浅层疏松砂岩岩性圈闭将是渤海海域今后最主要的油气勘探类型;存在“湖盆成气”“汇聚脊”控藏地质条件的凹陷带是渤海湾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特大型油气聚集带 潜山油气藏 浅层油藏 湖盆成气 渤中19-6 渤中26-6 渤中13-2 渤中19-2 勘探启示
下载PDF
渤中26-6构造太古界潜山储层含水识别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明宇 李战奎 +2 位作者 徐鲲 张学斌 李文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7-143,共7页
渤中26-6构造太古界潜山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不均,流体性质复杂。为解决钻井过程中太古界潜山流体性质判断困难、储层是否含水等难题,研究建立了潜山储层含水识别方法。通过分析渤海油田已钻潜山井油层和水层录井特征,以气测、三... 渤中26-6构造太古界潜山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不均,流体性质复杂。为解决钻井过程中太古界潜山流体性质判断困难、储层是否含水等难题,研究建立了潜山储层含水识别方法。通过分析渤海油田已钻潜山井油层和水层录井特征,以气测、三维定量荧光、地化和红外光谱等录井数据和图谱为基础,结合荧光滴照和裂缝发育情况,形成了油层和水层的区分图版和标准图谱,建立了渤中26-6构造太古界潜山储层含水识别方法。太古界潜山储层含水识别方法在渤中26-6构造8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储层含水识别准确率100%,油水界面深度的判断与测试结果一致,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能够为勘探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界 潜山油气藏 含水识别 油水层图版 渤中26-6构造
下载PDF
潜山油藏开发后期驱油、储气及地热利用协同联动探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刚 吕传炳 +3 位作者 杨莹莹 程相振 崔昕玥 王贵阳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5期64-72,共9页
针对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潜力不明、注气提高采收率难度大、采出高温水处理难、地热资源未有效利用等问题,开展理论与技术探索,根据油藏型地下储气库驱油储气地热协同联动一体化建设实践,取得以下成果及认识:(1)潜山油藏具有得天独... 针对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潜力不明、注气提高采收率难度大、采出高温水处理难、地热资源未有效利用等问题,开展理论与技术探索,根据油藏型地下储气库驱油储气地热协同联动一体化建设实践,取得以下成果及认识:(1)潜山油藏具有得天独厚的建库优势;(2)通过调控注气速度控制油气界面缓慢推进,保持油水界面稳定,有望实现潜山油藏大幅提高采收率与调峰供气一体化;(3)结合油田现有规划,将地热井、换热站、油田管线进行区域整合,建立了潜山油藏注气开采—余热利用—回注闭环模式,实现多套地热资源和油田集输余热综合利用;(4)开展驱油储气地热协同联动一体化建设试验,取得良好效果,预测提高采收率20%以上。潜山地热开发利用推广以来,已在冀中地区建成205×10^(4)m^(2)/a供暖能力,利用地热能折合标准煤5.11×10^(4)t,减排CO_(2)达14.15×10^(4)t,提高了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能力,缓解了供暖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型储气库 潜山油藏 提高采收率 地热资源 余热利用 协同联动
下载PDF
古潜山Z油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主控因素及储层发育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岚 王少鹏 +2 位作者 吴穹螈 唐何兵 李卓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1期49-56,共8页
碳酸盐岩潜山是渤海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以渤海区域重点开发目标Z油田为例,应用钻测井、岩心、微观薄片及地震等基础资料,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形成机制及地质发育模式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 碳酸盐岩潜山是渤海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以渤海区域重点开发目标Z油田为例,应用钻测井、岩心、微观薄片及地震等基础资料,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形成机制及地质发育模式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为晶间孔、裂缝和溶蚀孔隙.碳酸盐岩潜山储层主要受沉积、成岩及构造因素控制.结合单井特征及垂向岩溶分带性,将潜山纵向分为表层风化带、垂直渗流带和顺层溶蚀带.受成岩、构造等多因素影响,上油组较下油组储层发育,上油组储层全区发育,下油组储层局限发育.明确了岩溶分带及储层展布地质模式,为油田的下步调整和挖潜方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潜山 油气田 岩溶分带 储层模式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采油厂的绿色低碳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金永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5期16-23,共8页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采油厂需要完善清洁低碳、节能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减污降碳将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CCUS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技术,分驱油、减碳、负排放三个阶段,其驱动力分别为驱采石油、减碳、深度减排,与采油...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采油厂需要完善清洁低碳、节能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减污降碳将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CCUS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技术,分驱油、减碳、负排放三个阶段,其驱动力分别为驱采石油、减碳、深度减排,与采油厂的生产路线一致,通过CCUS技术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助力采油、减少排放。以华北油田第三采油厂潜山油藏为例,利用碳驱油、碳埋存配套工艺技术,规模埋存后实现零排放及收益率大于6%,为京津冀地区打造亿吨级潜山碳库群做好了技术储备,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该技术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可在中小潜山群进行工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八里西潜山油藏 绿色低碳 碳驱油 碳埋存
下载PDF
轻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油气藏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姬建飞 毛敏 +3 位作者 杨毅 袁胜斌 郭明宇 李战奎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2649-2652,共4页
轻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发展迅速,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各个阶段均有应用,是储层流体性质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经调研发现,基于井场轻烃色谱分析技术的油气藏评价现有方法较为单一,应用效果欠佳。充分借鉴前人利用地化轻烃参数评价储... 轻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发展迅速,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各个阶段均有应用,是储层流体性质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经调研发现,基于井场轻烃色谱分析技术的油气藏评价现有方法较为单一,应用效果欠佳。充分借鉴前人利用地化轻烃参数评价储层流体性质的思路,通过对轻烃的109个组成参数进行筛选和分析,优选了轻烃评价油气藏的主要参数,针对不同储层类型的油气藏流体性质评价需求,分别建立了砂岩储层生物降解油识别与流体性质快速识别方法、复杂储层的含油气性识别与含水性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井场轻烃色谱分析技术的深度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气相色谱 砂岩储层 潜山储层 生物降解油识别 含水性识别
下载PDF
饶阳凹陷赵皇庄-肃宁构造带奥陶系潜山勘探潜力简析
14
作者 张成武 张君子 +3 位作者 李娟 陈俊 孙江虹 李冬蕾 《录井工程》 2023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发现潜山最多、潜山油藏规模最大的富油凹陷,尽管经过多年的勘探,饶阳凹陷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饶阳凹陷中部的赵皇庄-肃宁构造带潜山虽然勘探程度较高,但奥陶系潜山一直没有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由于该构造...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发现潜山最多、潜山油藏规模最大的富油凹陷,尽管经过多年的勘探,饶阳凹陷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饶阳凹陷中部的赵皇庄-肃宁构造带潜山虽然勘探程度较高,但奥陶系潜山一直没有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由于该构造带的断裂系统复杂、钻井出露的潜山层位多,影响了奥陶系潜山地层的准确落实;而且钻入第三系沙三段地层的井较少,也给奥陶系潜山油源分析带来一定困难。为此采用了加强潜山层位对比及区域分布特征研究,推算该区奥陶系地层的厚度;以已知井进山层位为依据,重新精细梳理断层,加强潜山断裂结构研究,确定断槽内奥陶系层位的存在;加强下第三系沙三段暗色泥岩分析,寻找奥陶系潜山油气运移通道等方法。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构建该区奥陶系潜山的油藏模式,提出奥陶系潜山有利目标,明确了该区奥陶系潜山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从而为华北油田的增储上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皇庄-肃宁构造带 奥陶系潜山 断裂系统 油源 油藏模式 勘探潜力 有利目标
下载PDF
Effect of Faulting on Ordovician Carbonate Buried-Hill Reservoir Beds in Hetianhe Gas Field, Tarim Basin
15
作者 吕修祥 白忠凯 +3 位作者 李建交 汪伟光 付辉 王清华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6期625-635,共11页
Ordovician carbonate buried-hill reservoir beds in the Hetianhe (和田河) gas field, located in the Mazhatage (玛扎塔塔) structural belt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Bachu (巴楚) faulted uplift, southwestern Tar... Ordovician carbonate buried-hill reservoir beds in the Hetianhe (和田河) gas field, located in the Mazhatage (玛扎塔塔) structural belt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Bachu (巴楚) faulted uplift, southwestern Tarim basin, were studied. Based on field survey, core and slice observation,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ate buried-hill reservoir beds and specifically Ordovician carbonate buried-hill reservoir beds in the Hetianhe gas field were discussed. The karst zone of the reservoir beds in Hetianhe gas field was divided into superficial karst zone, vertical infiltration karst zone, lower subsurface flow karst zone, and deep sluggish flow zone from top to bottom. The effects of faulting on Ordovician carbonate buried-hill reservoir beds in the Hetianhe gas field were obvious. The faulting intensified the karstification and increased the depth of denudation. Faulting and subsequent fracture growth modified the reservoir beds and improved the physical property and quality of the reservoir beds. Moreover, faulting enha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solution holes and fractures and increased the thickness of the effective reservoir beds. Meanwhile, faulting made the high porosity-permeability carbonate belts, which created conditions for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evelop near the faul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Hetianhe gas field carbonate buried hill FAULTING reservoir bed.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大型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被引量:35
16
作者 吴伟涛 高先志 +2 位作者 李理 张东伟 刘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6,151-152,共5页
以冀中坳陷任丘碳酸盐岩潜山和辽河坳陷兴隆台变质岩潜山为例,探讨了渤海湾盆地大型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因素。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已发现潜山油气藏111个,层位从太古宇变质岩至古生界碳酸盐岩;任丘碳酸盐岩潜山和兴隆台变质岩潜山风... 以冀中坳陷任丘碳酸盐岩潜山和辽河坳陷兴隆台变质岩潜山为例,探讨了渤海湾盆地大型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因素。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已发现潜山油气藏111个,层位从太古宇变质岩至古生界碳酸盐岩;任丘碳酸盐岩潜山和兴隆台变质岩潜山风化剥蚀时间长、断裂活动强度大;"洼中隆"的构造格局、"多对一"的源储关系、厚度大的储层条件、多类型的圈闭条件和源储直接接触关系以及大面积的供烃窗口是大型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内幕圈闭 任丘潜山 兴隆台潜山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勘探潜力与方向 被引量:54
17
作者 李欣 闫伟鹏 +3 位作者 崔周旗 郭彬程 梁坤 张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4,152,共6页
渤海湾盆地潜山勘探历经40余年,通过勘探历程与发现规律分析认为,以10年为一个阶段,潜山勘探经历了规模发现阶段、勘探低迷阶段、缓慢发现阶段,目前正处于新的勘探阶段。深层资源研究证实油气资源丰富,潜山勘探具有坚实的资源基础。潜... 渤海湾盆地潜山勘探历经40余年,通过勘探历程与发现规律分析认为,以10年为一个阶段,潜山勘探经历了规模发现阶段、勘探低迷阶段、缓慢发现阶段,目前正处于新的勘探阶段。深层资源研究证实油气资源丰富,潜山勘探具有坚实的资源基础。潜山勘探现状分析表明,潜山类型、潜山勘探层系、勘探深度、不同勘探区域勘探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并在不均衡中孕育着巨大的勘探潜力。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与冀中坳陷牛东深潜山的勘探表明,深层变质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未来潜山勘探深度将不断加深,4 000 m以下将成为勘探的热点;潜山类型将由以风化壳型为主向潜山内幕型转变,凹中、凹边隆起(凸起)是内幕潜山勘探的重点;潜山勘探发现具有明显的坳陷接替式,黄骅坳陷、辽河坳陷的滩海以及以往受认识局限制约的低勘探程度区将成为勘探重点。通过勘探程度等条件分析,大兴—固安、曙北—牛心坨、长芦、王官屯—乌马营、燕南、笔架岭、海月等26个潜山带勘探潜力较大。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与成藏认识的提升,潜山勘探必将形成一轮新的规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勘探阶段 勘探潜力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古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 被引量:49
18
作者 刘静江 刘慧荣 +1 位作者 谭琳 张春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2-542,共11页
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潜山形成于晚加里东 海西期 ,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 ,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 ;经过了多期成藏过程 ,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油气水分布特征。轮南奥陶系古潜山油气主要分布在潜山围斜部位 ,潜山面以下约 1 5 0m范围内 ,... 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潜山形成于晚加里东 海西期 ,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 ,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 ;经过了多期成藏过程 ,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油气水分布特征。轮南奥陶系古潜山油气主要分布在潜山围斜部位 ,潜山面以下约 1 5 0m范围内 ,原油分布不受局部构造影响。总体看来 ,轮南奥陶系古潜山油气分布主要与储集空间的分布、水动力作用和差异聚集作用有关 ;轮南奥陶系古潜山油水界面是倾斜的 ,油气藏具有一定的水动力特征 ,可能是一个大型的水动力圈闭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 油气成藏 油气分布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油气圈闭
下载PDF
任11井潜山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皆明 张昱文 +2 位作者 丁国生 郑雅丽 陆笑心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6-411,共6页
利用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利用潜山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在国外也很少见。借鉴华北雁翎油田注气矿场试验经验,结合国外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主要理论基础,对双重介质潜山油藏注气驱动机理、库容及损失量、建库过程控制和建... 利用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利用潜山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在国外也很少见。借鉴华北雁翎油田注气矿场试验经验,结合国外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主要理论基础,对双重介质潜山油藏注气驱动机理、库容及损失量、建库过程控制和建库周期等进行了评价研究,解决了潜山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多项技术难点,初步建立了一套双重介质潜山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评价理论体系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潜山油藏 双重介质 调峰 周期
下载PDF
黄骅坳陷千米桥古潜山构造凝析油气藏的油源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卢鸿 王铁冠 +2 位作者 王春江 朱丹 朱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21,共5页
对千米桥古潜山高蜡凝析油C12 —C35 液态烃馏分进行精细的化学组成剖析 ,是开展准确的油源研究之基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受凝析油形成过程中的化合物分馏效应影响 ,常规甾、萜烷含量甚微且分布面貌已不同程度失真 ;凝析油具... 对千米桥古潜山高蜡凝析油C12 —C35 液态烃馏分进行精细的化学组成剖析 ,是开展准确的油源研究之基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受凝析油形成过程中的化合物分馏效应影响 ,常规甾、萜烷含量甚微且分布面貌已不同程度失真 ;凝析油具有相对富集的重排补身烷和较高的苯并 [e]芘及单峰的系列等特征性分布指纹 ,可以作为油源研究的基础。单体烃碳同位素、馏分碳同位素等的油 油对比表明 ,板深 4、7、8井奥陶系凝析油与板深 35井沙三段轻质油等第三系原油具有可比性 ,应为同源产物 ;无论是馏分碳同位素、单体烃碳同位素还是生物标志物等的油 岩对比均表明 ,板深 4、7、8井奥陶系凝析油与板深 7井、板深 35井沙三段泥岩具有母源成因联系 ,沙三段是千米桥古潜山油藏的油源层。图 5表 4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奥陶系 古潜山构造 凝析油气藏 油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