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te postoperative open abdominal wall”: Nosological concept and treatment implica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Manuel López-Cano José A Pereira Manuel Armengol-Carrasc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3年第12期314-320,共7页
The so-called 'burst abdomen' has been described for many years and is a well-known clinical condition, whereas the concept of the 'open abdomen' is relatively new. In clinical practice, both nosologic... The so-called 'burst abdomen' has been described for many years and is a well-known clinical condition, whereas the concept of the 'open abdomen' is relatively new. In clinical practice, both nosological entit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complex spectrum of symptoms apparently disconnected, which in many cases poses a great challenge for surgical repair. In order to assess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disorders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l fashion, the concep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open abdominal wall'(acute POAW) is presented, which in turn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ntional' or planned acute POAW and 'unintentional' or unplanned POAW.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cute POAW as a single clinical process not only allows a better optimiz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approach in the surgical repair of abdominal wallrelated disorders, but also the stratif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 data in different patient subsets, favoring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wide spectrum of conditions involved in the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bdominal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st ABDOMEN open ABDOMEN EVISCERATION Abdominal wall Mesh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INCISIONAL HERNIA Enteroatmospheric FISTULA
下载PDF
Theoretical Assessment of Burst Failure of Internally Pressurized Defect-Free Pipelines with Plastic Anisotropy
2
作者 张永强 王立忠 金伟良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In the framework of finite deformation theory, the burst failure analysis of end-opened defect-free pipes with plastic anisotropy under internal pressure is carried out.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burst pressure and ... In the framework of finite deformation theory, the burst failure analysis of end-opened defect-free pipes with plastic anisotropy under internal pressure is carried out.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burst press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equivalent stress and strain are obtained for thin-walled pipes, which can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material plastic anisotropy and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 The influences of plastic anisotropy on the burst press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equivalent stress and strain are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burst press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equivalent stress and strain are dependent upon the plastic anisotropy of material, and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is related to the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 of material.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the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 on burst failure a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st pressure plastic anisotropy end-opened pipe finite strain
下载PDF
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椎体后壁复位减压治疗椎管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翔宇 曹林虎 +4 位作者 谭伦 林旭 吴超 胡海刚 吴春宝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椎体后壁复位减压治疗椎管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TLBF患者67例,男性48例,女性19例;年龄19~63...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椎体后壁复位减压治疗椎管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TLBF患者67例,男性48例,女性19例;年龄19~63岁,平均41.1岁。根据椎管减压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单侧椎板有限开窗、自制夯实器对椎体后壁骨折进行夯实复位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术。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22~63岁,平均40.9岁;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18例,其他2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13例、D级12例、E级8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19~59岁,平均41.2岁;道路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19例,其他3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12例、D级13例、E级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比值,术前和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并随访观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63.3±44.6)mL vs.(229.4±53.0)mL,P<0.001]。实验组术前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小[(51.8±10.1)%vs.(90.0±3.4)%vs.(88.8±3.5)%]、伤椎Cobb角大[(20.7±2.8)°vs.(3.4±1.5)°vs.(3.8±1.8)°]、椎管矢状径比值小[(43.4±9.5)%vs.(91.8±2.9)%vs.(93.3±4.7)%],术前较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C级13、D级12、E级8)vs.(C级3、D级5、E级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小[(51.4±9.3)%vs.(88.8±3.0)%、(51.4±9.3)%vs.(87.4±3.4)%]、伤椎Cobb角大[(21.7±3.6)°vs.(3.9±1.8)°vs.(4.0±2.0)°]、椎管矢状径比值小[(43.2±8.6)%vs.(91.5±2.7)%vs.(92.6±4.2)%],术前较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C级12、D级13、E级9)vs.(C级4、D级5、E级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手术时间,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比值,术前、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减压和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TLBF,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比值和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改善,而椎板单侧开窗减压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路 开窗减压 椎体后壁骨折 夯实器
下载PDF
特长隧道敞开式TBM掘进机施工岩爆的预防及处治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成炎 李晓龙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5期1846-1850,共5页
作为岩体中较高的地应力,岩爆具有相当显著的脆性和一定的弹性,突发性、随机性和危害性都很强。基于岩爆与施工活动在时空上的相互作用,可以将其划分为即时型、延迟型和周期型3种类别。以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3 km)的服务隧道为例,针对... 作为岩体中较高的地应力,岩爆具有相当显著的脆性和一定的弹性,突发性、随机性和危害性都很强。基于岩爆与施工活动在时空上的相互作用,可以将其划分为即时型、延迟型和周期型3种类别。以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3 km)的服务隧道为例,针对TBM掘进机在岩爆区域的施工,通过现场实验,以及对TBM掘进机防护策略和不同支护方式的实际操作经验,总结出如何使敞开式TBM更有效地穿越岩爆地带的施工方法。该研究成果与敞开式TBM掘进机预防、处治对岩爆段施工相一致,对现场采取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作为类似隧道敞开式TBM掘进机预防、处治对岩爆段施工的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隧道 敞开式TBM 岩爆 预防及处治措施
下载PDF
窄煤柱沿空掘巷迎头区贯通阶段矿压显现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国华 王颜亮 +4 位作者 王朝引 韩刚 吕玉磊 周林 王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25,共7页
对于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沿空掘巷工作面,由于其应力环境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巷道贯通阶段防冲工作的难度。基于如何避免掘进工作面迎头区冲击地压频发的问题,确保工作面安全科学贯通,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展... 对于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沿空掘巷工作面,由于其应力环境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巷道贯通阶段防冲工作的难度。基于如何避免掘进工作面迎头区冲击地压频发的问题,确保工作面安全科学贯通,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展开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通过理论分析,对掘进工作面迎头区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展开初步探讨;进一步采用地音监测的方法,分析了掘进贯通期间迎头滞后区域地音事件突增的范围,进而确定该范围为掘进贯通影响区域。为了消除冲击地压隐患,设计了掘进贯通期间的多轮循环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得到卸压效果良好的结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掘进贯通 地音监测 冲击地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复合门抗爆性能开洞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振兴 鲁军凯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3期70-74,共5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工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地铁防护门多为钢材制作而成,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现已逐步应用于地下防护工程。但部分防护门需要满足工程的过...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工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地铁防护门多为钢材制作而成,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现已逐步应用于地下防护工程。但部分防护门需要满足工程的过滤通风或进气需求,不可避免地要对其门体进行开洞处理。文中基于ABAQUS建立了玄武岩纤维复合门的有限元模型,对爆炸作用下不同开洞纤维复合门变形及受力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了开洞率及开洞位置的影响,对玄武岩纤维复合门的抗爆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开洞率对纤维复合门性能有着一定影响,开洞位置对纤维复合门性能有着极大影响。对玄武岩纤维复合门开洞设计给出了工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复合门 爆破性能 开洞率
下载PDF
基于支承压力估算的合理开切眼位置确定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书民 魏全德 刘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7-563,共7页
针对开切眼附近冲击地压事故,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勘查,探索了开切眼附近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基于支承压力估算的合理开切眼平面位置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开切眼布置在上覆岩层自重应力、采空区传递应力、构造应力等叠加区域内... 针对开切眼附近冲击地压事故,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勘查,探索了开切眼附近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基于支承压力估算的合理开切眼平面位置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开切眼布置在上覆岩层自重应力、采空区传递应力、构造应力等叠加区域内,叠加应力超过煤岩体冲击临界值是导致发生冲击的主要原因。基于现场微地震实测数据剖面分析,估算了关键岩层的断裂角。结合覆岩空间结构,建立了支承压力估算模型,估算了叠加总应力,并绘制了支承压力分布曲线。以动应力比d=σ/σc为冲击危险性判断标准,根据经验d值,在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内划分冲击危险区,指导合理开切眼平面位置或现场防冲强度的确定。研究成果经河南某矿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承压力 冲击地压 开切眼 合理位置 岩层断裂角
下载PDF
开切眼附近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许胜铭 姜福兴 陈涌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0,58,共5页
为解决开切眼附近冲击地压事故频发的问题,采用力学理论计算和现场测试的方法,分析了开切眼附近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深度、采空区应力转移和断层残余应力是诱发开切眼附近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开切眼附近巷道冲击破... 为解决开切眼附近冲击地压事故频发的问题,采用力学理论计算和现场测试的方法,分析了开切眼附近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深度、采空区应力转移和断层残余应力是诱发开切眼附近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开切眼附近巷道冲击破坏类型分为高压应力差导致的剪切失稳和高拉剪应力导致的结构失稳。采用半煤岩巷或全岩巷,避免高压应力差导致剪切失稳型冲击;在开切眼及附近巷道两帮实施大直径深孔卸压,将底板的屈曲性破坏转化成缓慢弯曲变形,避免发生高拉剪应力导致结构失稳型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开切眼 残余应力 结构失稳
下载PDF
长大深埋水工隧洞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1
9
作者 杜雷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共9页
在分析我国长大深埋隧洞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长大深埋隧洞工程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结合多年积累的调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经验,总结已完工及在建的高埋深长隧洞遇到的实际情况,针对突涌水、突泥和涌砂、岩爆、... 在分析我国长大深埋隧洞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长大深埋隧洞工程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结合多年积累的调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经验,总结已完工及在建的高埋深长隧洞遇到的实际情况,针对突涌水、突泥和涌砂、岩爆、围岩大变形、高地温、高地应力、高外水等多种极为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长大深埋隧洞设计前期,结合工程主要地质问题进行TBM设备选型至关重要;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数值模拟、试验研究、超前地质预报、现场监测等手段,对高外水、软岩大变形、岩爆、高地温等不良地质洞段进行分析研究并动态调整设计;不良地质条件掘进易采用三低(低推力、低转速、低贯入度)、一快(快速掘进)、一连续(掘进)、宁慢勿停的掘进原则,可以避免国内外类似工程灾难性的后果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深埋隧洞 复杂地质条件 高地下水 围岩大变形 岩爆综合预测方法 开敞式TBM
下载PDF
沙波附近紊流拟序结构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毛野 张志军 +1 位作者 袁新明 刘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61,共6页
在底部为定床沙波的循环水槽中采用流场综合分析法将流动显示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进行系统实验研究 ,重点研究了紊流猝发形态和特性 .分析表明 :沙波床面对明渠紊流拟序结构的特性有重要影响 .水流在沙波坡顶分离 ,沙波周围高于沙波... 在底部为定床沙波的循环水槽中采用流场综合分析法将流动显示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进行系统实验研究 ,重点研究了紊流猝发形态和特性 .分析表明 :沙波床面对明渠紊流拟序结构的特性有重要影响 .水流在沙波坡顶分离 ,沙波周围高于沙波顶部的流区为自由紊流区 ,低于沙波顶部的流区为沙波紊流区 ;在自由紊流区典型的剪切混合层也有显著的以喷射和清扫为主要特征的猝发现象 ;在沙波紊流区的沙波迎水坡面上水流分离 ,在背水坡附近产生漩涡 ;自由紊流区与沙波紊流区之间的紊流拟序结构不同 ,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了特有的泡漩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波 明渠紊流 猝发现象 拟序结构 泡漩 漩涡
下载PDF
平底光面明渠中紊流猝发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野 杨华 +1 位作者 袁新明 吉庆丰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21,共9页
在保持循环水槽底部平整和表面光滑仅改变流速的条件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重点研究了雷诺数ReR 对紊流猝发的形态和特性的影响。采用流场综合分析法将流动显示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 ,与常用的点流速条件检测猝发现象相比有了明显... 在保持循环水槽底部平整和表面光滑仅改变流速的条件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重点研究了雷诺数ReR 对紊流猝发的形态和特性的影响。采用流场综合分析法将流动显示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 ,与常用的点流速条件检测猝发现象相比有了明显改进 ,有利于加深对明渠紊流猝发的认识。PIV激光片光源频闪技术拍摄的猝发系列照片生动展示了明渠紊流流场的猝发特性 ,可用于直接分析 ;再经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后可绘制流速矢量场图并进行相关计算分析。试验表明猝发喷射角约为 4 0°~ 6 0°,雷诺数ReR 增大会使喷射角略有增加 ;猝发喷射高度约可达到边界层名义厚度的 1/4~ 1/3高度。雷诺数ReR 增大明显增加了多头群体喷射现象 ,无量纲猝发周期加大 ,喷射尺度和清扫尺度也有增大趋势。对试验的分析表明雷诺数ReR 对明渠中紊流猝发的特性有重要影响 ,增大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流 拟序结构 猝发现象 明渠水流 PIV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伟 罗云蔓 程中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132例,随机将其分为开窗和椎弓根组,开窗组行椎板间隙小开窗椎体内植骨术,椎弓根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通过术中记录、住院记录...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132例,随机将其分为开窗和椎弓根组,开窗组行椎板间隙小开窗椎体内植骨术,椎弓根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通过术中记录、住院记录和术后随访收集病人手术指标、形态学指标、JOA评分及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以分析评估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椎弓根组手术时间为(103.58±14.37)分钟,开窗组为(85.72±12.96)分钟;椎弓根组切口引流量为(100.96±5.29)ml,开窗组为(178.52±12.41)ml;椎弓根组术后疼痛评分为(15.37±2.86),开窗组为(8.26±4.52),椎弓根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0.85±0.60)周,开窗组为(24.29±1.06)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弓根组椎体间隙高度为(11.55±1.94)mm,开窗组为(9.53±1.92)mm,椎弓根组JOA评分中自觉症状评分为(7.78±1.39)、体征评分为(4.93±0.92)、日常生活动作评分为(13.84±2.74),开窗组分别为(6.24±1.20)、(4.50±0.83)和(12.43±2.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组病人Frankel脊髓损伤与开窗组构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植骨能促进病人骨折愈合、改善病人症状,更适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板间隙小开窗 经椎弓根入路 植骨
下载PDF
表面糙率与明渠紊流猝发现象 被引量:7
13
作者 毛野 杨华 袁新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59,共7页
采用流场综合分析法将流动显示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 ,在不同表面糙率的条件下重点研究紊流的猝发形态和特性 .研究表明 ,表面粗糙度对明渠紊流拟序结构的特征有重要影响 .猝发喷射角约为 35~ 75度 ,随表面粗糙雷诺数增加趋于增大 ;... 采用流场综合分析法将流动显示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 ,在不同表面糙率的条件下重点研究紊流的猝发形态和特性 .研究表明 ,表面粗糙度对明渠紊流拟序结构的特征有重要影响 .猝发喷射角约为 35~ 75度 ,随表面粗糙雷诺数增加趋于增大 ;喷射高度可达 1 8水深 ;喷射尺度和清扫尺度均有随雷诺数增大的趋势 .增大粗糙雷诺数明显增加了多头群体喷射现象 ,以致形成“喷射垫层” ,清扫须在床面附近逐步深入推进 ;由于大雷诺数增加了群喷延续时间及清扫与喷射相持时间 ,无量纲猝发周期明显加大 .分析还表明 ,在喷射迸发区域水体动能和紊流耗散率较床面附近提高了数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糙率 明渠 紊流 猝发现象 拟序结构
下载PDF
圆柱壳大开孔极限载荷的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丽萍 桑芝富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73-78,共6页
通过试验研究分别用两倍弹性斜率法、双切线法确定了内压作用下圆柱壳大开孔结构(d/D≥0.5)的极限载荷。同时,由爆破试验得到该大开孔结构的爆破压力及爆破发生的部位。结果表明,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开孔率大于0.5的薄壁容器... 通过试验研究分别用两倍弹性斜率法、双切线法确定了内压作用下圆柱壳大开孔结构(d/D≥0.5)的极限载荷。同时,由爆破试验得到该大开孔结构的爆破压力及爆破发生的部位。结果表明,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开孔率大于0.5的薄壁容器,其横向对称面上的极限载荷均大于纵向对称面上的极限载荷,即纵向对称面是大开孔结构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极限分析 爆破试验 大开孔 圆柱壳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菌代谢产物诱导的烟草BY-2细胞ROS爆发和ATP损耗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丹丹 孙学娟 +3 位作者 高辉远 杨程 张立涛 孟庆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0-1617,共8页
【目的】探讨赤星病菌代谢产物(metabolic products of Alternaria alternata,MP)对烟草BY-2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和ATP含量的影响以及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方法】用10%MP处理烟草BY-2细胞,用氧电极检测不同M... 【目的】探讨赤星病菌代谢产物(metabolic products of Alternaria alternata,MP)对烟草BY-2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和ATP含量的影响以及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方法】用10%MP处理烟草BY-2细胞,用氧电极检测不同MP处理时间后,烟草BY-2细胞呼吸速率和呼吸途径的变化,同时分析BY-2细胞内H2O2产生和ATP含量等的变化。【结果】MP处理导致了烟草BY-2细胞H2O2爆发和ATP含量下降,此外,MP处理也导致了烟草BY-2细胞总呼吸速率、细胞色素途径(cytochrome pathway)和交替氧化酶途径(AOX)的下降,并且造成线粒体通透转换孔道(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结论】MP对BY-2细胞呼吸速率和细胞色素途径的抑制不可避免地导致胞内ATP含量下降,此外MP诱导的烟草BY-2细胞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是MP导致胞内ATP含量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而MP对AOX途径的抑制则是诱导胞内ROS爆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BY-2细胞 赤星病菌代谢产物 活性氧爆发 ATP含量下降 线粒体PTP开放 细胞色素C释放
下载PDF
三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涛 郑永宏 +2 位作者 许正伟 郝定均 钱立雄 《骨科》 CAS 2020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微创经皮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三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9...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微创经皮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三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9例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KP组(40例)、经皮复位组(27例)和切开复位组(32例)。收集各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椎Cobb角及相关并发症;以随访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情况。结果PKP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0.7±0.1)h、(4.6±1.6)ml、(2.4±0.9)d,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且经皮复位组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病人术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KP组术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KP组术后骨水泥渗漏9例,无需处理。经皮复位组1例术后皮下血肿,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2例术后钉道松动,无症状,术后1年取出。切开复位组术后病人伤口延迟愈合5例,处理后伤口延迟愈合。结论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这三种术式均可安全、有效缓解病人腰背部疼痛症状,但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还需根据病人诉求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 爆裂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植物密度对明渠紊流拟序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静 余洋 +1 位作者 唐立模 鲁经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145,共13页
河道中淹没植物顶部附近的大尺度涡结构,影响着水体中的动量和物质交换,从而导致泥沙和污染物输移发生变化。基于淹没刚性植物条件下的水槽试验,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五种植物密度条件下的流场进行测量,分别用象限分析法和伽利... 河道中淹没植物顶部附近的大尺度涡结构,影响着水体中的动量和物质交换,从而导致泥沙和污染物输移发生变化。基于淹没刚性植物条件下的水槽试验,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五种植物密度条件下的流场进行测量,分别用象限分析法和伽利略分解法,研究密度对植物顶部附近的猝发及KH涡垂向几何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植物密度增大会增强植物顶部附近的剪切作用,缩窄植物层内外动量交换的范围,抑制极端清扫作用对植物内部的侵袭。同时KH涡涡量增强,位置抬升,KH涡的垂向尺度总体增大,在密度较小的两种工况(0.09和0.18)时KH涡的垂向尺度较为接近,其值约为75~86 mm;密度为0.36时约为105~115 mm;密度为0.72和1.44时较为接近,在淹没度为4时约为114 mm,在淹没度为5时约为13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密度 明渠紊流拟序结构 PIV 猝发 KH涡 水力特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植物条件下明渠紊流拟序结构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闫静 戴坤 +2 位作者 唐洪武 陈扬 张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7,共7页
运用数字图像处理及流动显示技术,对植物条件下明渠紊流拟序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改变了明渠的紊流结构,与无植物条件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拟序结构特性,流动可以划分为3个区域:植物内层区,弱猝发现象与类卡门涡街... 运用数字图像处理及流动显示技术,对植物条件下明渠紊流拟序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改变了明渠的紊流结构,与无植物条件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拟序结构特性,流动可以划分为3个区域:植物内层区,弱猝发现象与类卡门涡街综合作用,尾流涡结构受植物直径及排列方式影响大;植物顶部附近区,紊流结构复杂、结构变化快,同时存在壁面边界层中的猝发现象及自由混合层中大涡配对现象,猝发周期与流速负相关,涡平均渗透深度与流速和淹没度正相关;植物外层区,与明渠外区类似,表现为涡体拉伸及紊流的间歇性。各区紊流拟序结构各不相同,但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显示 植物明渠 紊流 拟序结构 猝发现象 涡结构
下载PDF
煤柱影响下开切眼掘进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绍良 张磊 张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89,共5页
以峻德煤矿21煤层一段开切眼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勘、模拟分析、震动场-应力场监测等手段,对煤柱影响下开切眼掘进冲击地压防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应力集中影响因素为上部煤柱向下延伸的自重应力和本层区段煤柱侧... 以峻德煤矿21煤层一段开切眼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勘、模拟分析、震动场-应力场监测等手段,对煤柱影响下开切眼掘进冲击地压防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应力集中影响因素为上部煤柱向下延伸的自重应力和本层区段煤柱侧向支承压力升高段应力;利用数学公式计算了两部分煤柱模型各自的应力增高区域范围,得出了开切眼掘进期间的应力增高影响范围值138m,其中强冲击危险区52m;针对现场情况制定开切眼贯通未掘进卸压前期、掘进中期和贯通后期的具体防治方案,实现开切眼的安全贯通,该研究结果对类似情况下的开切眼掘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 开切眼掘进 冲击地压 应力集中 卸压
下载PDF
圆柱壳大开孔补强圈补强的极限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丽萍 陈彪 桑芝富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29-34,共6页
对圆筒形薄壁容器开孔率大于0.5时采用补强圈补强之后的结构进行了极限分析。用两倍弹性斜率法、双切线法分别确定了内压作用下该补强结构的极限载荷,同时,由爆破试验得出其爆破压力并与无补强圈补强的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对圆筒形薄壁容器开孔率大于0.5时采用补强圈补强之后的结构进行了极限分析。用两倍弹性斜率法、双切线法分别确定了内压作用下该补强结构的极限载荷,同时,由爆破试验得出其爆破压力并与无补强圈补强的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薄壁容器(d/D≥0.5)的补强圈补强结构,无论是筒体还是接管,其横向对称面上的极限载荷均大于纵向对称面上的极限载荷。结果还表明,补强圈补强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圆柱壳大开孔结构的极限载荷值及爆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开孔 补强圈补强 补强 圆筒形 压力容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