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duction of Cocoa Butter Replacer by Dry Fractionation, Partial Hydrogenation, Chemical and 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 of Tea Seed Oil
1
作者 Soheila Zarringhalami Mohammad Ali Sahari +1 位作者 Mohsen Barzegar Zohreh Hamidi-Esfehani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2年第2期184-189,共6页
Production of cocoa butter replacer (CBR) from tea seed oil through common modification methods of oils (dry fractionation, partial hydrogenation, chemical and 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 was evaluated. Some physic... Production of cocoa butter replacer (CBR) from tea seed oil through common modification methods of oils (dry fractionation, partial hydrogenation, chemical and 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 was evaluated. Som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odine, saponification, acid and peroxide value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FAC) of modified sampl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a reference cocoa butter (CB). Solid and liquid fractions for large amounts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pprox. 80%) and thereby lower iodine values (81 - 85 gI2/100g) than that of CB (37% and 34 gI2/100 g, respectively), are not suitable as CBR. Among all ratios of chemically and enzaymatically interesterified oil blends (20%, 25% and 30% of hydrogenated tea seed oil with 80%, 75% and 70% of tea seed oil/liquid fraction/solid fraction), the samples with ratio of 30:70 from both chemical and 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 had FAC and iodine value closer to that of CB. A comparision between chemically and enzymatically interesterified samples (CISs and EISs,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solid fat content (SFC)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 SFC values in EI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CB, but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is sample is comprable to CB at 20℃- 30℃ (sharp melting point of C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oa butter Replacer TEA SEED oil DRY FRACTIONATION Partial HYDROGENATION nteresterification
下载PDF
Production of Cocoa Butter Substitute from Extra Virgin Olive Oil Rich in Omega-9 and Polyphenols
2
作者 Shaker M. Arafat Amany M. Basuny Dalia M. Hikal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21年第6期614-626,共13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duce healthy cocoa butter substitutes from extra virgin olive oil rich in omega-9 and polyphenols by blending process with palm oil avoiding hydrogenation and esterification pro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duce healthy cocoa butter substitutes from extra virgin olive oil rich in omega-9 and polyphenols by blending process with palm oil avoiding hydrogenation and esterification processes. Oil blends, formulated by binary blends of palm oil and extra virgin olive oil at different ratios (90:10, 80:20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n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70:30)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cocoa butter.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efractive index, melting and slip point, color index, acidity, peroxide value, iodine numbe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n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duction period by Rancimat method)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palm and olive oils and the produced cocoa butter substitute. Also,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atty</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cid composition was identified b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gas liqui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hromatography and solid fat content of the produced cocoa butter substitut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w</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measur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n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otal polyphenols of oils and produced cocoa butter substitut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w</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r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 values of melting and slip point were about the human body temperature (37</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deg;</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 also results show a high content of cocoa butter produced from oleic acid, as well as phenolic compounds, and this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oxidative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oa butter Extra Virgin Olive oil ω-9-Fatty Acids POLYPHENOLS Blending Process
下载PDF
不同国家黄油和黄油乳脂理化性质的比较评价
3
作者 邹孝强 蒋邦智 +5 位作者 郑磊 胡纪洁 潘月超 王钦民 IMAD Khan MUDASSAR Hussain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9,共11页
为帮助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选择适用于不同应用途径的黄油,并为生产更受消费者喜爱的黄油替代品提供理论支持,选取了11个国家的黄油并提取黄油乳脂,对黄油及黄油乳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评价。结果表明:11个国家黄油中的脂肪、水... 为帮助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选择适用于不同应用途径的黄油,并为生产更受消费者喜爱的黄油替代品提供理论支持,选取了11个国家的黄油并提取黄油乳脂,对黄油及黄油乳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评价。结果表明:11个国家黄油中的脂肪、水分、蛋白质含量和滑动熔点分别为82.97%~86.40%、12.84%~16.14%、0.45%~0.78%、31.5~33.9℃,酸值(KOH)和过氧化值分别不超过0.32 mg/g、0.029 g/100 g。中国黄油的L值最高(86.87),而新西兰黄油的b值最高(35.28)。所有黄油共检出29种脂肪酸和42种甘油三酯,蛋白质主要由αs1-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α-乳白蛋白和Adipophilin组成。爱尔兰黄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35.65%),固体脂肪含量(SFC)较低,而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黄油的饱和脂肪酸和SFC含量较高。不同国家的黄油和黄油乳脂的晶体均为均匀精细的球晶,其中美国黄油和黄油乳脂的晶体均呈现部分聚集,且绝大多数晶体主要由β′型晶体组成。质地和流变学分析表明,爱尔兰黄油和黄油乳脂的硬度最低,所有黄油和黄油乳脂都表现出良好的黏弹性和剪切变稀性能。综上,不同国家黄油在基本理化性质、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SFC及硬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食品工业中需要根据成品、加工工艺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黄油,在新型人造奶油的构建中,也可依据各黄油特点进行定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油 黄油乳脂 理化性质 晶体 质构 流变
下载PDF
类可可脂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航 岳珂 +3 位作者 秘英静 张林尚 陈小军 毕艳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类可可脂(CBE)是一类重要的糖果用脂,可以经过物理复配或者酶法酯交换获得。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制备CBE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各种微生物产脂策略正在被应用,以提高CBE的产量,例如化学诱变或基因工程等。旨在为CBE的生产提供参考,从原料油... 类可可脂(CBE)是一类重要的糖果用脂,可以经过物理复配或者酶法酯交换获得。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制备CBE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各种微生物产脂策略正在被应用,以提高CBE的产量,例如化学诱变或基因工程等。旨在为CBE的生产提供参考,从原料油来源、制备方法研究现状两个方面分别综述了CBE的传统制备方法(物理复配和酶法酯交换)和新方法(微生物发酵)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微生物发酵法更符合绿色、健康、低碳的发展需求,能够为CBE的制备提供一种新思路,也有利于推进CBE的产业化应用,具有潜在发展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可可脂 原料油 产油微生物 发酵法
下载PDF
巧克力用脂及其替代脂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前景
5
作者 李鹏燕 郭慧敏 +2 位作者 李川 朱科学 曹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9期204-211,共8页
巧克力的关键原料可可脂醇香丝滑、香润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种植条件、产量、病虫害等因素导致全球可可脂供应紧缺、售价高昂,严重限制其在巧克力糖果领域的发展。目前关于可可的分布状况、进出口数据等统计信息较为分散,不利于... 巧克力的关键原料可可脂醇香丝滑、香润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种植条件、产量、病虫害等因素导致全球可可脂供应紧缺、售价高昂,严重限制其在巧克力糖果领域的发展。目前关于可可的分布状况、进出口数据等统计信息较为分散,不利于后续评估。该文重点对2017~2022年可可的分布、产量、价格、进出口贸易等情况进行归纳梳理,结合图表分析数据趋势,使可可市场分布情况更加直观清晰,有利于可可脂产业发展。类可可脂和代可可脂的主要来源有芒果仁油、乳木果油、山竹籽油、娑罗子油、椰子油和棕榈仁油,在对其组成特征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巧克力替代脂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归纳。明晰当前可可脂及其替代脂在巧克力产业中实际发展概况,以期为巧克力替代脂产业的研究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可可脂 类可可脂 代可可脂 巧克力用脂 油脂组成
下载PDF
Impact of dietary oils and fats on lipid peroxidation in liver and blood of albino rats 被引量:2
6
作者 Mohammad El-Sayed Yassin El-Sayed Haggag Rafaat Mohamed Elsanhoty Mohamed Fawzy Ramad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4年第1期52-58,共7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ary fat and oils(differing in their degree of saturation and unsaturation)on lipid peroxidation in liver and blood of rats.Method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SO al...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ary fat and oils(differing in their degree of saturation and unsaturation)on lipid peroxidation in liver and blood of rats.Method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SO albino rats tha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of 10 animals.The groups were fed on dietary butter(Group I),margarine(Croup II),olive oil(Group III),sunflower oil(Group IV)and com oil(Group V)for 7 weeks.After 12 h of diet removal,livers were excised and blood was collected to measure malondialdehyde(MDA)levels in the supernatant of liver homogenate and in blood.Bloo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SOD),glutathione peroxidase activity(GPx),serum vitamin E and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levels were also measur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fats and oils on lipid peroxidation.Resul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SOD activity,vitamin E and TAC levels between the five groups.However,there was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GPx activity in groups IV and V when compared with otlier group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eding corn oil caus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liver and blood MDA levels as compared with other oils and fats.There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SOD and GPx,vitamin E and TAC as well as between GPx and TAC(r:0.743;P<0.001)and between blood MDA and liver MDA(r:0.897;P<0.00l).The results showed also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blood MDA on one hand and SOD,GPx,vitamin E and TAC on the other hand.Conclusion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eeding oils rich in polyunsaturated fatly acids(PUFA)increases lipid peroxidation significantly and may raise the susceptibility of tissues to free radical oxidative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ble oils butter MARGARIN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 Lipid PEROXIDATION Malondialdehyde(MDA)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ctivity(CPX
下载PDF
山东省市售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状况与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董文亚 陈晨 +4 位作者 赵秀兰 杨永浩 赵金山 肖培瑞 褚遵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72,共6页
为了解山东省市售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污染状况,评估其暴露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并为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2015—2020年于山东省16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农贸市场、商店)随机采集花生、花生酱、花生油共计... 为了解山东省市售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污染状况,评估其暴露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并为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2015—2020年于山东省16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农贸市场、商店)随机采集花生、花生酱、花生油共计246份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其AFB_(1)含量,计算AFB_(1)平均膳食暴露量和暴露限值(MOE),评估山东省市售花生及其制品中AFB_(1)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花生及其制品中AFB_(1)总检出率为28.46%,不合格率为7.72%。花生酱和花生油中AFB_(1)检出率显著高于花生;散装花生酱、花生油中AFB_(1)检出率显著高于预包装产品;一般消费居民通过花生、花生酱和花生油AFB_(1)平均膳食暴露量分别为0.01、0.61、1.09 ng/(kg·d),肝癌发病风险分别为0.000、0.019、0.034例/10万人,其MOE分别为30500、500和280;高消费居民通过花生、花生酱和花生油AFB_(1)平均膳食暴露量分别为0.23、6.64、8.90 ng/(kg·d),肝癌发病风险分别为0.007、0.205、0.274例/10万人,其MOE分别为1326、46和34。严格执行限量标准后经花生酱和花生油AFB_(1)平均膳食暴露量、肝癌发病风险降幅均达50%以上。为了更大限度地保护人群健康,有必要采取有效的监管和风险管理措施控制山东省市售花生及其制品中AFB_(1)含量,特别是散装花生酱和花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花生 花生酱 花生油 食品污染 暴露风险评估
下载PDF
芝麻酱、花生酱酸值和过氧化值测定中的油脂提取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高牡丹 师景双 胡明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09,134,共5页
为解决现有芝麻酱和花生酱酸值、过氧化值测定中油脂提取方法存在的提取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在样品中加入丙酮水溶液,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絮凝,从而破坏芝麻酱、花生酱稳定的溶胶体系,使体系快速分层,油脂快速游离出来,从而快速高... 为解决现有芝麻酱和花生酱酸值、过氧化值测定中油脂提取方法存在的提取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在样品中加入丙酮水溶液,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絮凝,从而破坏芝麻酱、花生酱稳定的溶胶体系,使体系快速分层,油脂快速游离出来,从而快速高效地提取油脂。具体方法:按料液比1∶1向芝麻酱、花生酱样品中加入丙酮水(体积比1∶1)溶液,搅拌混匀后加入3倍样品体积的石油醚,振摇提取,静置约30 min分层,将上层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过滤,于40℃脱除溶剂,获得油脂。通过加入丙酮水溶液大大缩短了油脂提取时间,效率极大提高,并且降低了提取时间长带来的油脂氧化风险,提高了结果准确度。通过精密度、准确度方法学考察,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综上,该方法可以用于芝麻酱、花生酱产品酸值、过氧化值测定中油脂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花生酱 丙酮 油脂提取 酸值 过氧化值
下载PDF
高油酸花生油酶促酯交换合成类可可脂工艺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康宝 孙聪 +5 位作者 杨瑞楠 张林尚 张晓晓 陈雁然 梁慧敏 梁少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03,114,共9页
为促进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在无溶剂体系中以高油酸花生油为原料,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乙酯为酰基供体,酶促酯交换合成类可可脂。以目标甘三酯1,3-二棕榈酸-2-油酸(POP)、1-棕榈酸-2-油酸-3-硬脂酸(POS)、1,3-二硬脂酸-2-油酸(SOS)... 为促进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在无溶剂体系中以高油酸花生油为原料,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乙酯为酰基供体,酶促酯交换合成类可可脂。以目标甘三酯1,3-二棕榈酸-2-油酸(POP)、1-棕榈酸-2-油酸-3-硬脂酸(POS)、1,3-二硬脂酸-2-油酸(SOS)含量,硬脂酸指数和酰基位移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酶促酯交换合成类可可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促酯交换合成类可可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硬脂酸乙酯与棕榈酸乙酯物质的量比1.3∶1、酰基供体与高油酸花生油物质的量比12∶1、加酶量2.7%(以底物质量计)、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7 h,在该条件下产物甘三酯中POP、POS、SOS的含量分别为14.55%、48.87%、25.17%,硬脂酸指数为0.56,酰基位移率为7.35%。产物的目标甘三酯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与可可脂相近,可作为可可脂替代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可可脂 酶促酯交换 高油酸花生油 脂肪酸乙酯 酰基位移
下载PDF
火锅底料中两种动物油脂的风味与感官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杰 薛艳霞 +2 位作者 李昌禹 谢镇国 赵志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19,30,共5页
为了对比不同动物油脂的火锅底料风味和感官特性的差异,以鱼油火锅底料和牛油火锅底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动物油的香味物质进行了鉴定,并结合感官评价对比了两种火锅底料的感官特性。结果表明,... 为了对比不同动物油脂的火锅底料风味和感官特性的差异,以鱼油火锅底料和牛油火锅底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动物油的香味物质进行了鉴定,并结合感官评价对比了两种火锅底料的感官特性。结果表明,鱼油和牛油分别鉴定出香味物质36种和59种,共有香味物质种类为烃类、醇类、醚类、醛类、酸类和酯类,其中烃类和醛类为主要香味物质种类。鱼油的整体风味以油脂香和鱼腥味为主,伴有花果香;牛油以油脂香为主,伴有花果蔬菜香、鱼腥味和辛辣味。鱼油火锅底料和牛油火锅底料均表现为固态,油料分层明显,呈红褐色,煮后无浑汤现象;与牛油火锅底料相比,鱼油火锅底料香味较差,滋味较好,表现为香味较浓郁吗,有鱼腥味,滋味鲜味浓郁,回味绵长。该研究为鱼油在火锅底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牛油 火锅底料 风味
下载PDF
山苍子油对花生酱的防霉保鲜效果 被引量:19
11
作者 余伯良 吴仕业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52,共4页
采用平板法比较山苍子油与合成食品防腐剂对5种霉菌包括引起花生酱变质的霉菌的抗菌效力。结果表明:在培养基pH5.5时,山苍子油对多数霉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1.77mg/ml,而山梨酸钾为2.21mg/ml,苯甲酸钠为3.... 采用平板法比较山苍子油与合成食品防腐剂对5种霉菌包括引起花生酱变质的霉菌的抗菌效力。结果表明:在培养基pH5.5时,山苍子油对多数霉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1.77mg/ml,而山梨酸钾为2.21mg/ml,苯甲酸钠为3.10mg/ml。同时,从山苍子油与黄曲霉产毒关系的试验中发现,山苍子油对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鲁氏酵母的麦芽汁摇床培养中,添加0.10%的山苍子油能改变其生长曲线,使调整期延长,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缩短,并减少了55%的细胞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油 花生酱 霉菌 黄曲霉毒素 防霉 保鲜
下载PDF
茶油酶促改性一步反应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徐学兵 胡晓中 张根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3-35,共3页
中国南方几省茶油有一定产量,而国外茶油产量极小,基本上没有市场。利用茶油的特殊结构进行酶促改性制类可可脂很少见有报道。选择1,3位定向脂肪酶,在茶油、硬脂酸、软脂酸混合非水溶剂(己烷)体系中进行一步酯交换反应,最终制... 中国南方几省茶油有一定产量,而国外茶油产量极小,基本上没有市场。利用茶油的特殊结构进行酶促改性制类可可脂很少见有报道。选择1,3位定向脂肪酶,在茶油、硬脂酸、软脂酸混合非水溶剂(己烷)体系中进行一步酯交换反应,最终制出了类似可可脂结构和组成的代用品。本研究主要对茶油酶促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脂肪酶 类可可脂 酯交换 改性
下载PDF
豆渣酶解产物作为花生油—西藏酥油微胶囊壁材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德红 郑为完 +1 位作者 熊华 祝团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90,共4页
以花生油-西藏酥油(2∶3)为芯材,可溶性豆渣酶解产物-麦芽糊精(1∶4)为壁材,单甘酯、蔗糖酯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花生油-西藏酥油混合油脂的微胶囊化进行了研究。主要原料配方是:混合油脂35%,乳化剂2%,酪朊酸钠3%,混合壁材60%;工... 以花生油-西藏酥油(2∶3)为芯材,可溶性豆渣酶解产物-麦芽糊精(1∶4)为壁材,单甘酯、蔗糖酯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花生油-西藏酥油混合油脂的微胶囊化进行了研究。主要原料配方是:混合油脂35%,乳化剂2%,酪朊酸钠3%,混合壁材60%;工艺参数为:乳化温度70~80℃,加水量1~1.2(相对于固形物),喷雾进风温度185℃,出风温度95℃。制备的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流动性和乳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花生油 西藏酥油 微胶囊化 工艺配方
下载PDF
Rancimat法与Schaal烘箱法测定花生油和花生酱氧化稳定性的对比 被引量:26
14
作者 黄克 崔春 +1 位作者 赵谋明 马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分别采用Rancimat法与Schaal烘箱法测定花生油和花生酱的氧化稳定性,并对2种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Rancimat法替代传统的过氧化值测定法评价花生油和花生酱的氧化稳定性是可行的。
关键词 油脂氧化稳定测试仪 花生油 花生酱 过氧化值 稳定时间
下载PDF
Lipozyme TL IM脂肪酶催化茶油酯交换制备类可可脂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晓洋 孟宏昌 +3 位作者 毕艳兰 杨国龙 张丽芬 王志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2-76,87,共6页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利用Lipozyme TL IM脂肪酶催化茶油与硬脂酸和棕榈酸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类可可脂。利用酯交换程度和酰基位移程度来评价各反应影响因素对反应工艺的影响。反应条件为:茶油3 g,反应时间14 h,底物物质的量比为6.0(脂...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利用Lipozyme TL IM脂肪酶催化茶油与硬脂酸和棕榈酸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类可可脂。利用酯交换程度和酰基位移程度来评价各反应影响因素对反应工艺的影响。反应条件为:茶油3 g,反应时间14 h,底物物质的量比为6.0(脂肪酸/茶油),加酶量20%(以茶油质量计),反应温度60℃,硬脂酸与棕榈酸的物质的量比为2/1,水活度0.43(20℃)时所制备的类可可脂产品的β-POP+β-POSt+β-StOSt的总量为27.24%,与天然可可脂的符合度达到37.3%;熔点范围为21~24℃,这与产品中油酸含量偏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茶油 类可可脂 酯交换 酯交换程度 酰基位移程度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的酶法酯交换制备乌桕脂油类可可脂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芳 韦富香 +2 位作者 王志成 刘云 闫云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4-97,共4页
在无溶剂状态下,研究Lipozyme TLIM催化乌桕脂油酯交换反应制取类可可脂。采用三因素五水平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获得最优工艺条件为:酶用量9wt.%,反应温度52.5℃,反应时间3h。在最优条件下,类可可脂得率为(85.111±0.475)%。高温... 在无溶剂状态下,研究Lipozyme TLIM催化乌桕脂油酯交换反应制取类可可脂。采用三因素五水平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获得最优工艺条件为:酶用量9wt.%,反应温度52.5℃,反应时间3h。在最优条件下,类可可脂得率为(85.111±0.475)%。高温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类可可脂中甘油三酯组成和结构与天然可可脂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脂油 类可可脂 脂肪酶 酯交换反应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鱼油火锅底料煮制与贮藏过程中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杰 李昌禹 +3 位作者 谢镇国 苗宇 吕莉莉 赵志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37,共4页
淡水鱼油由于产量大、价格低、营养好已逐渐成为调味品用油中的优选,为了研究鱼油在火锅底料中的氧化稳定性,以传统牛油火锅底料为对照,测定了鱼油火锅底料在煮制0~2h时间范围内与37℃加速保藏0~2个月条件下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动态变化。... 淡水鱼油由于产量大、价格低、营养好已逐渐成为调味品用油中的优选,为了研究鱼油在火锅底料中的氧化稳定性,以传统牛油火锅底料为对照,测定了鱼油火锅底料在煮制0~2h时间范围内与37℃加速保藏0~2个月条件下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鱼油火锅底料和牛油火锅底料经不同时间煮制和加速保藏后,酸价和过氧化值均升高,其中,经2h煮制后鱼油火锅底料和牛油火锅底料的酸价分别为1.5733mg/g和1.7367mg/g,过氧化值分别为0.0163g/100g和0.0308g/100g;经37℃加速保藏2个月后鱼油火锅底料和牛油火锅底料的酸价分别为2.0750mg/g和2.2990mg/g,过氧化值分别为0.0155g/100g和0.0281g/100g,因此鱼油火锅底料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为鱼油替代牛油作为火锅底料中的动物油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牛油 酸价 过氧化值
下载PDF
芒果脂油脂成分分析和体外促渗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文澜 梁菊 +1 位作者 董亚南 陈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99,10,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芒果脂所含的油脂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芒果脂的6个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分别是:棕榈酸为15.235%,油酸为78.041%,11-二十碳烯酸为0.425%,花生酸为4.681%,山俞酸为0.674%,木质素酸为0.549%。体外经皮...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芒果脂所含的油脂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芒果脂的6个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分别是:棕榈酸为15.235%,油酸为78.041%,11-二十碳烯酸为0.425%,花生酸为4.681%,山俞酸为0.674%,木质素酸为0.549%。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显示,芒果脂能够显著增加经皮给药制剂的皮肤透过率,氮酮组和芒果脂组对利多卡因的累积透皮量分别为794.840μg和1208.700μg,累积透皮率分别为7.95%和12.80%,芒果脂对模型药利多卡因的体外促渗作用一定程度上优于氮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脂 气相色谱-质谱 油脂 透皮给药系统 促渗剂
下载PDF
中国花生制品及其工业化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娇 阚健全 赵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系统综述了目前国内花生蛋白,花生油,花生酱,花生皮壳的开发利用的现状,并介绍了花生系列产品的生产。分析了中国花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花生工业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花生蛋白 花生油 花生酱 花生皮壳 发展对策
下载PDF
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韦伟 冯凤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8,共7页
脂肪酶在食品中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油脂中三酰甘油的1,3位和2位的脂肪酸对油脂的理化、营养和生理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专一性水解三酰甘油1,3位的脂肪酶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选择性地水解三酰甘油的... 脂肪酶在食品中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油脂中三酰甘油的1,3位和2位的脂肪酸对油脂的理化、营养和生理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专一性水解三酰甘油1,3位的脂肪酶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选择性地水解三酰甘油的1位和3位,因此广泛的用于三酰甘油的修饰。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适用于生产结构脂质、母乳脂肪替代品、类可可脂和甘油二酯等,获得价格低廉而活性高的酶、高效的酶固定化技术和研发酶反应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1 3位专一性脂肪酶 结构脂质 母乳脂肪替代品 类可可脂 甘油二酯 油脂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