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ω-ACRYLOYL POLY (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ON EMULSIFIER-FREE EMULSI0N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n-BUTYL ACRYLATE
1
作者 郭天瑛 宋谋道 +2 位作者 周庆业 郝广杰 张邦华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1-355,共5页
Well-defined nonionic hydrophilic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PEO-A) has been prepared by living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oxidewith diphenyl methyl potassium as the initiator and acryloyl... Well-defined nonionic hydrophilic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PEO-A) has been prepared by living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oxidewith diphenyl methyl potassium as the initiator and acryloyl chloride as the reaction termi-nating agent. The 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SEC. Th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nd n-butyl acrylate (BA) containing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PEO-A was studied. In all cases stable emulsion coplymerizationsof MMA and BA were obtained. The stabilizing effect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feed amount of the macromono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MONOMER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methyl methacrylate-n-butyl acrylate copolymer
下载PDF
RAFT法制备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酯共聚物
2
作者 谯祖勤 周昌平 +1 位作者 司孝刚 陈思帆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以溶解后改性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大分子引发剂,S-1-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试剂,通过RAFT法制备了CMC接枝丙烯酸酯的新型接枝共聚物。为了进一步探索共聚物的成膜形态,... 以溶解后改性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大分子引发剂,S-1-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试剂,通过RAFT法制备了CMC接枝丙烯酸酯的新型接枝共聚物。为了进一步探索共聚物的成膜形态,设计了不同反应时间、不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配比的反应条件,合成了CMC接枝MMA嵌段BA聚合物(Cell-g-PMMA-b-PBA)。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24 h,MMA与BA体积比为6∶1的条件下,Cell-g-PMMA-b-PBA的成膜性能最好,热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接枝共聚物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增韧聚氯乙烯电工套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赵兴钟 李贝贝 王选伦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4,共7页
采用丙烯酸酯橡胶(ACM)、刚性体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弹性体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AMB)作为增韧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复合增韧改性,并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加工流变性、动态热力学性能等进... 采用丙烯酸酯橡胶(ACM)、刚性体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弹性体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AMB)作为增韧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复合增韧改性,并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加工流变性、动态热力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VC/ACM/nano-CaCO_(3)/AMB质量比为100/10/3/9时,复合材料的常温冲击强度为27.64 kJ/m^(2),比纯PVC提升5倍;低温冲击强度为14.91 kJ/m^(2),比纯PVC提升4.1倍。加入AMB能使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下降,由93.71℃下降到8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增韧改性 丙烯酸酯橡胶 纳米碳酸钙 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
作者 周建华 李楠 +3 位作者 李红 陈潇雨 刘秀青 牛转丽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体系模型,预测了单体配比对MMA-BA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MA和BA物质的量比增大,MMA-BA共聚物的Tg升高,与Fox方程计算的T...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体系模型,预测了单体配比对MMA-BA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MA和BA物质的量比增大,MMA-BA共聚物的Tg升高,与Fox方程计算的Tg变化趋势一致;MMA-BA共聚物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随着MMA和BA物质的量比的增大而增加,且与实验测试的MMA-BA共聚物膜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力学性能 玻璃化转变温度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共聚物自愈合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
作者 周建华 李楠 +2 位作者 刘秀青 李红 刘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9,共6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微裂纹模型,研究了MMA与BA摩尔比分别为3∶7、4∶6、5∶5和6∶4,温度分别为25℃、50℃和75℃时MMA-BA共聚物的自愈合行为.从MMA-BA共聚物微裂纹模型的密度、均方...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微裂纹模型,研究了MMA与BA摩尔比分别为3∶7、4∶6、5∶5和6∶4,温度分别为25℃、50℃和75℃时MMA-BA共聚物的自愈合行为.从MMA-BA共聚物微裂纹模型的密度、均方位移、扩散系数和力学性能等方面评价了MMA-BA共聚物的自愈合性能,并对MMA-BA共聚物膜的自愈合行为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温度越高,MMA-BA共聚物微裂纹模型的愈合速度越快.当MMA与BA摩尔比为5∶5时,MMA-BA共聚物的微裂纹基本消失,自愈合性能最好,修复效率最高,且与实验测试的MMA-BA共聚物膜的自愈合行为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自愈合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可乳化共聚单体AGES用于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唐广粮 郝广杰 +1 位作者 宋谋道 张邦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804-1807,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可共聚单体烯烃基甘油醚磺酸盐(AGES), 不仅含有具有反应活性的烯键, 而且带有起乳化作用的磺酸离子基团及羟基, 可用于MMA/B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 对乳胶粒大小、乳液的流体力学行为及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 合成了一种新型可共聚单体烯烃基甘油醚磺酸盐(AGES), 不仅含有具有反应活性的烯键, 而且带有起乳化作用的磺酸离子基团及羟基, 可用于MMA/B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 对乳胶粒大小、乳液的流体力学行为及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AGES的引入, 可获得直径为0.5 μm 左右的分布均匀的乳胶粒, 乳液含固量高(60% ), 粘度低, 是稳定的塑性非牛顿流体乳液, 共聚物为典型的无规共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AGES 共聚物 MMA BA
下载PDF
环氧基团功能化弹性体增韧聚乳酸的性能 被引量:19
7
作者 冯玉林 殷敬华 +1 位作者 姜伟 赵桂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0-403,共4页
以2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酯甲酯-甲基丙烯酯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聚乳酸(PLA),研究了接枝型与嵌段型弹性体的结构对聚乳酸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型... 以2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酯甲酯-甲基丙烯酯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聚乳酸(PLA),研究了接枝型与嵌段型弹性体的结构对聚乳酸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与基体PLA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当POE-g-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72.4 kJ/m2,而E-MA-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32.4 kJ/m2,结果表明,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增韧效果明显优于嵌段型E-MA-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增韧 反应共混 弹性体 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 嵌段型聚合物E-MA-GMA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与SBS的接枝共聚合及产物的粘合行为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利亚 万惠杰 +2 位作者 容如滨 陈连喜 喻宗源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正丁酯(BA)与丁苯嵌段共聚物(SBS)在甲苯-环已烷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中的三元接枝共聚合。结果表明,以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用量1.5~2.5质量份(按100份SBS计),反应温度80~85℃,反应时间4~5h,BA用...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正丁酯(BA)与丁苯嵌段共聚物(SBS)在甲苯-环已烷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中的三元接枝共聚合。结果表明,以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用量1.5~2.5质量份(按100份SBS计),反应温度80~85℃,反应时间4~5h,BA用量小于单体(BA+MMA)总用量的40%为宜;当BA用量为30%时,接枝聚合物的剥高强度出现极大值。用红外光谱图和裂解色谱图证实了接枝聚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甲酯 丙烯酸正丁酯
下载PDF
氯化聚丙烯/MMA/BA/MAA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10
9
作者 董雪茹 孙培勤 +1 位作者 刘大壮 孙绍晖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09-111,共3页
采用溶液法用混合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和2-甲基丙烯酸(MAA)对氯化聚丙烯(CPP)进行接枝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 采用溶液法用混合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和2-甲基丙烯酸(MAA)对氯化聚丙烯(CPP)进行接枝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理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05℃,反应时间为5 h,m(CPP)/m(单体)/m (RPO)为1:0.3: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2-甲基丙烯酸 接枝率 稀释比
下载PDF
氧化-还原低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超浓乳液聚合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洪涛 王岸林 操建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9,共7页
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 (HD)作为复合乳化体系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 ,N 二甲基苯胺 (DMA)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MMA BA)作为混合单体 ,制备了分散相占 83 %以上的稳定的超浓... 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 (HD)作为复合乳化体系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 ,N 二甲基苯胺 (DMA)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MMA BA)作为混合单体 ,制备了分散相占 83 %以上的稳定的超浓乳液 ,然后在低温下引发聚合 .探讨了引发剂浓度、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摩尔比、乳化剂的浓度、液膜增强剂的种类、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 ,测定并计算得到了聚合速率的公式 ;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测定了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大小及粒径分布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讨论了乳化剂浓度、聚合温度等对乳胶粒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聚合稳定性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龙娜 姚大虎 +1 位作者 李旭阳 张玉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3-456,共4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实验结果表明,在m(MMA)∶m(BA)=0.5、DVB加入量为0.8%、BPO加入量为1.2%的最佳条件...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实验结果表明,在m(MMA)∶m(BA)=0.5、DVB加入量为0.8%、BPO加入量为1.2%的最佳条件下,树脂对氯仿的吸油率可达30.6 g/g,对氯仿、柴油、甲苯、废机油、花生油、丙酮等有机溶剂和油品的保油率可达9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法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高吸油树脂 吸附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淀粉改性及其与聚乙烯共混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再满 丁生龙 柳明珠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4-207,共4页
分别采用偶联剂处理和反应共混方法对玉米淀粉进行了改性,研究了偶联剂处理淀粉的疏水性和加工性能,考察了改性淀粉的工艺条件及其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中,... 分别采用偶联剂处理和反应共混方法对玉米淀粉进行了改性,研究了偶联剂处理淀粉的疏水性和加工性能,考察了改性淀粉的工艺条件及其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中,用硅烷偶联剂处理淀粉的效果较好;硅烷偶联剂处理淀粉的疏水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与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时,体系的熔体黏度变小。淀粉和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在130℃高温密炼机中共混6 m in,可制得丙烯酸丁酯改性淀粉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淀粉,使用少量的改性淀粉即可明显提高LLDPE/淀粉共混物的扯断伸长率,拉伸强度变化不大;该改性淀粉对LLDPE/淀粉的共混起到增容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混
下载PDF
含氟三元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纪晓丽 余樟清 +1 位作者 倪沛红 邵亚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90-894,共5页
由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丙烯酸丁酯 (BA)和含氟丙烯酸酯合成了含氟三元共聚乳液。FT IR、1HNMR、13 CNMR和19FNMR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含氟单体用量、增溶剂 β 环糊精(β CD)用量和聚合条件对乳液聚合动力学、粒径... 由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丙烯酸丁酯 (BA)和含氟丙烯酸酯合成了含氟三元共聚乳液。FT IR、1HNMR、13 CNMR和19FNMR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含氟单体用量、增溶剂 β 环糊精(β CD)用量和聚合条件对乳液聚合动力学、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 ,以及这些因素对三元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合反应温度在 5 5~ 6 5℃范围 ,升高温度 ,使聚合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热分析表明 ,聚合温度对共聚物的组成几乎没有影响。增加含氟单体用量 (摩尔分数 0~ 3 0 % ) ,使聚合反应速率略有降低。加入少量增溶剂 β CD使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 (Tg)升高。与不含氟的共聚物P(MMA co BA)膜性能比较 ,三元含氟共聚物乳液涂膜的表面接触角明显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含氟甲基丙烯酸酯 Β-环糊精 乳液共聚物
下载PDF
低温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PU/MMA-BA超浓乳液共聚合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洪涛 王岸林 +1 位作者 陈敏 操建华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4-279,共6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六烷醇为复合乳化体系,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低温下引发PU/MMA-BA超浓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氧化还原引发剂质量浓度、内相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六烷醇为复合乳化体系,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低温下引发PU/MMA-BA超浓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氧化还原引发剂质量浓度、内相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观察了聚合物胶乳粒子的形态,并测试了聚合物胶乳粒子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最佳聚合工艺是PU预聚体中—NCO/—OH(质量比)为1.5~2.0,PU/MMA-BA(质量比)为1/4~1/3,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为0.06~0.15g/mL,氧化还原引发剂质量浓度为0.025g/mL,氧化剂/还原剂(摩尔比)为1/0.830~1/0.710,内相比为0.80,聚合温度为20~40℃;聚合反应5h后,单体转化率超过90%,制得了粒径为200nm左右、分散度为0.100~0.400的PU/MMA-BA胶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预聚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超浓乳液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聚合稳定性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诚 郭睿 王博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1-334,共4页
以含氢硅油为主链,在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5 h,催化剂用量35 mg/L的条件下与甲基丙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通过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具有梳型结构的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MAA、MMA、BA不... 以含氢硅油为主链,在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5 h,催化剂用量35 mg/L的条件下与甲基丙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通过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具有梳型结构的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MAA、MMA、BA不同摩尔比对长庆油田宝塔区原油破乳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MAA、MMA、BA摩尔比为4∶3∶2。在70℃、破乳剂加量100 mg/L的条件下,处理120 min后原油的脱水率达87.46%。在破乳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该破乳剂与破乳剂DB-2000按质量比8∶2复配使用,原油脱水率可达90.58%。所合成的破乳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破乳剂 含氢硅油 甲基丙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复配破乳剂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乳胶涂料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7
16
作者 焦剑 张爱波 徐书元 《涂料工业》 CAS CSCD 1999年第8期10-12,共3页
采用丙烯酸酯及其衍生物作为主单体,以丙烯酸作为官能单体,通过对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的选择,得到了一种粘度适当,贮存稳定性好的乳胶涂料。
关键词 乳胶涂料 丙烯酸酯 涂料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核壳型丙-苯乳液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霍东霞 刘大壮 孙培勤 《涂料工业》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6,共3页
实验证明,根据粒子设计所制备的丙-苯乳液为核壳型复合乳液,且该乳液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滴加速度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讨论了软、硬单体配比、丙烯酸含量及交联剂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乳液聚合 核壳型 苯-丙乳液 苯乙烯 涂料 涂膜
下载PDF
粒径可控的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龙 唐颂超 +1 位作者 王锡莹 王庆海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54-458,共5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然后通过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溶胀法聚合制备了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乳液,用激光散射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液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乳化荆十二...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然后通过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溶胀法聚合制备了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乳液,用激光散射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液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乳化荆十二烷基硫酸钠质量分数为丙烯酸丁酯的1.5%时,可制备粒径为53.6nm且分布窄的PBA种子乳液;通过调整补加乳化剂、单体与种子乳液的用量,可制得粒径为53.6-443.8nm的一系列单分散PBA乳液;PBA/PMMA乳液具有完善的核壳结构,且在核壳两相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聚丙烯酸丁酯 预溶胀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粒径 核壳结构
下载PDF
聚乳酸/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相态结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志忠 林明穗 +3 位作者 方丽华 苏雪丽 饶强 王坚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A/LLDPE/EMAG共混物的结晶能力减弱,分散相LLDPE在基体PLA中的粒径明显减小。Harkin’s铺展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EMAG可在LLDPE中扩散并完全包覆LLDPE。实验结果表明,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EMAG含量的增加而提高,m(PLA)∶m(LLDPE)∶m(EMAG)=81∶9∶10时的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可达227%,冲击强度可达32.0 kJ/m2,并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扩展系数法 共混物
下载PDF
SBS和反应性单体本体接枝共聚合机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中华 李建宗 +1 位作者 徐祖顺 李晓琴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0-171,共2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SBS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及乙酸乙烯酯(VAC)进行本体接枝共聚合。根据均聚物的生成量和聚合物的相态结构,认为SBS防与MMA(或BMA)的反应机...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SBS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及乙酸乙烯酯(VAC)进行本体接枝共聚合。根据均聚物的生成量和聚合物的相态结构,认为SBS防与MMA(或BMA)的反应机理与系山、伊田等的研究结果一致;SBS与VAc的反应机理是,BPO·与VAc生成PVAc链自由基,继而向SBS主链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 嵌段共物 SBS MA BMA 共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