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3基因c.1630C>T突变致CADASIL家系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晓贞 何谨 +2 位作者 郑韵秋 沈逸华 吴可贵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研究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同一家系中2例疑似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例患者及先证者子女的Notch3基因突变热点区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2例患者... 目的研究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同一家系中2例疑似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例患者及先证者子女的Notch3基因突变热点区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2例患者均为中年起病,临床表现不同,分别以认知障碍及卒中为主要表现,但2例患者头颅磁共振均显示双侧基底节区、皮质下及脑干多发缺血梗死灶,并在基底节区和脑干可见多发微出血;2例患者均检测出Notch3基因11号外显子区c.1630C>T突变。结论Notch3基因c.1630C>T突变所致的该CADASIL家系的临床特征无明显特异性,但同一家系不同成员的临床表现可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ASIL NOTcH3基因 c.1630c>t突变 临床特征
下载PDF
CASQ2基因c.381C>T突变致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翠兰 袁越 +1 位作者 刘文玲 胡大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2-699,共8页
目的:对心电图上有U波,首诊怀疑长QTU综合征(LQTU)的两个家系进行基因筛查和功能检验,以期找到致病突变并结合临床信息作出疾病诊断。方法:筛查对象是2004~2005年来我院就诊的两个初诊为LQTU的家系L79和L104。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特征,如... 目的:对心电图上有U波,首诊怀疑长QTU综合征(LQTU)的两个家系进行基因筛查和功能检验,以期找到致病突变并结合临床信息作出疾病诊断。方法:筛查对象是2004~2005年来我院就诊的两个初诊为LQTU的家系L79和L104。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特征,如交感神经兴奋相关的晕厥,心电图记录到QT间期(或QU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动过速,且无器质性心脏病。记录先证者及其父母和一级亲属的病史、心电图和家族史,包括12导联静息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试验等。采用全外显子及Sanger测序法进行基因筛查。对发现的突变利用微小基因(minigene)技术进行功能验证。结果:两个家系中共有3例女性患者,皆为5岁左右首次发生晕厥。儿时心电图上有显著U波,随年龄增加U波幅度降低或消失。校正QT间期正常或临界值。基因筛查发现3例患者携带有CASQ2基因上的c.381C>T(p.Gly127=)纯合突变,父母杂合携带。其中L79家系先证者同时携带KCNQ1/c.921+1G>T杂合突变。Minigene实验证实,CASQ2/c.381C>T(p.Gly127=)突变虽未引起编码氨基酸改变,但其改变了3号外显子后面的生理性剪接位点并在380_381位点引入了一个新的剪切位点,致使其后41个核苷酸缺失,并在第128位置产生提前终止密码子。3例患者服用普萘洛尔或联合使用美西律,近3~15年无晕厥。结论:基因筛查及minigene功能验证结合家系临床表现,可确诊这3例患者为CASQ2/c.381C>T(p.Gly127=)纯合突变引起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2型,L79先证者同时伴有KCNQ1/c.921+1G>T杂合突变所致的长QT综合征1型。本研究在中国CPVT患者中发现CASQ2基因编码区内的核苷酸同义变异可导致剪接突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U波 cASQ2基因 c.381c>t 剪接突变 微小基因功能验证
下载PDF
KCNQ2基因c.581C>T新发突变致大田原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厉广栩 喻树峰 +3 位作者 逯军 陈明辉 王丹虹 陈秀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641-2644,共4页
大田原综合征(OS)是一种罕见的癫痫性脑病,也称为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其特征为新生儿期起病,频繁及难以控制的强直痉挛发作的临床表现、典型暴发-抑制脑电图及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本文总结了1例KCNQ2基因c.581C>T新发突变致OS患儿的... 大田原综合征(OS)是一种罕见的癫痫性脑病,也称为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其特征为新生儿期起病,频繁及难以控制的强直痉挛发作的临床表现、典型暴发-抑制脑电图及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本文总结了1例KCNQ2基因c.581C>T新发突变致O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该罕见病的认识。OS相关基因突变的识别,可为OS早期诊断、干预、预后判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大田原综合征 KcNQ2基因 c.581c>t 新发突变
下载PDF
温州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3基因c.538C>T突变及其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梦思 项时琼 项延包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GJB3基因c.538C>T突变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型分析c.538C>T突变的致病性。方法收集589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家系临床资料,采用耳聋基因芯片或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GJB2、SLC26A4、线粒体12Sr...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GJB3基因c.538C>T突变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型分析c.538C>T突变的致病性。方法收集589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家系临床资料,采用耳聋基因芯片或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以及GJB3基因c.538C>T突变情况,并以1288例听力正常的婚育女性作为对照,观察两者GJB3基因c.538C>T突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共检出5例耳聋患者和3例正常婚育女性携带GJB3基因c.538C>T突变,分别占0.85%和0.23%,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携带该突变的耳聋患者其临床表型均为重度或极重度全频听力损失性耳聋,与文献报道有差异。结论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同,GJB3基因c.538C>T突变在温州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的检出率低;该突变可能并非是上述耳聋患者的真正致聋原因;该位点致病性仍有待更大样本的数据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GJB3 c.538c>t突变
下载PDF
1个导致B1型短指的ROR2基因新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程亚婷 王陈 +7 位作者 邱雪平 马建鸿 马玲 张铭 靳冰玉 赵悦 张元珍 郑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对湖北省一个B1型短指(趾)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ACMG指南判定位点的致病性,发现疑似致病位点后对家系患者和未受累亲属的该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 目的对湖北省一个B1型短指(趾)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ACMG指南判定位点的致病性,发现疑似致病位点后对家系患者和未受累亲属的该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家系中所有患者临床表型符合BDB1的特征,c.2239C>T(p.R747X)这一杂合致病突变在家系中与BDB1共分离。这一突变产生了部分结构域缺失的ROR2截短蛋白,检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EXAC等多个数据库均未收录,是此前未发现的新的ROR2基因变异位点。进一步对R747及其上下游序列进行保守性分析,发现其在多个物种中高度保守。结论首次报道B1型短指(趾)ROR2基因c.2239C>T突变,丰富了ROR2基因突变谱,结合我们报道的另一个ROR2终止突变,提示ROR2基因的终止突变可能是湖北省BDB1疾病的主要致病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型短指(趾) ROR2基因 c.2239c>t 基因突变
下载PDF
WNT1基因突变所致成骨不全症患者皮肤组织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
6
作者 杜松杰 管鑫 +2 位作者 张美丽 赵秀丽 黄粤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建立WNT1基因突变(WNT1c.677C>T)所致成骨不全症患者皮肤组织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系,为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Sanger测序明确患者的致病变异。... 目的建立WNT1基因突变(WNT1c.677C>T)所致成骨不全症患者皮肤组织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系,为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Sanger测序明确患者的致病变异。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采集其皮肤组织样本,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利用仙台病毒介导的非基因组整合的体细胞重编程方法,将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为iPSCs,并对其进行多能性、分化能力以及核型鉴定。结果患者携带WNT1基因c.677C>T(p.Ser226Leu)纯合错义突变。由其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编程建立的iPSCs系具备自我更新及体外分化能力,核型为正常的二倍体(46,XX)。结论建立了患者来源的WNT1基因突变(WNT1c.677C>T)iPSCs系,为该突变所致成骨不全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WNT1 c.677c>t突变 诱导多能干细胞 仙台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