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ubmergence on Iron Transformation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n Calcareous Soils
1
作者 ZHUXIAO-PING YINJIN-LA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31-339,共9页
A thermostatic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flooding periods,stalk application and P addition of Fe transformation and P availability in calcareous soils.Submergence increased amorp... A thermostatic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flooding periods,stalk application and P addition of Fe transformation and P availability in calcareous soils.Submergence increased amorphous Fe,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stalk application.The newly formed amorphous Fe with a great surface area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sorption;and submergence also stimulated the dissolution of inorganic P,thus increasing the availability of soil P in calcareous soils.Meanwhile,a part of soluble P was absorbed and fixed again on the surface of newly formed amorphous Fe,thus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of P availability.Soil rapidly available P increased after 150-day incubation.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soil amorphous Fe content and soil Fe-P and rapidly available P contents.Submerged condition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organic P added toward Fe-P in calcareous soils,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stalk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质土壤 铁转化 铁形态 可利用性磷 浸没
下载PDF
Rhizospher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soybean genotypes and feedback to soil P availability 被引量:3
2
作者 ZHOU Tao WANG Li +5 位作者 DU Yong-li LIU Ting LI Shu-xian GAO Yang LIU Wei-guo YANG Wen-y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230-2241,共12页
Soil with low phosphorus (P) availability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exists in large area of southwest of China, but some soybean genotypes still show well adaptations to this low yield farmland. However, to date, th... Soil with low phosphorus (P) availability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exists in large area of southwest of China, but some soybean genotypes still show well adaptations to this low yield farmland. However, to d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how soybean regulates soil P availability still remains unclear, like microbe-induced change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between E311 and E109 in P-sufficiency (10.2 mg kg^-1) and P-insufficiency (5.5 mg kg^-1), respectively, which then feedback to soil P availability. In P-sufficienc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were observed, with fast-growth bacterial phylum Proteobacteria, genus Dechloromonas, Pseudomonas, Massilia, and Propionibacterium that showed greater relative abundances in E311 compared to E109, while in P-insufficiency were not. A similar result was obtained that E311 and E109 were clustered together in P-insufficiency rather than in P-sufficiency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The quadra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soil P availability in rhizosphere were analyzed, confirming that bacterial diversity enhanced the soil P availability. Moreover, the high abundance of Pseudomonas and Massilia in the rhizosphere of E311 might increased the P availabil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oybean E311 showed capability of shaping rhizosphere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subsequently, increasing soil P availability. This study provided a strategy for rhizosphere management through soybean genotype selection and breeding to increase P use efficiency, or upgrade middle or low yield farm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low p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soil p AVAILABILITY
下载PDF
用^(32)P示踪法研究石灰性土壤中磷素的形态及有效性变化 被引量:53
3
作者 冯固 杨茂秋 +1 位作者 白灯莎 黄全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1-307,共7页
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其有效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短期内(2个月)有2/3左右变成不可提取态磷(Olsen)法,其形态主要是Ca8—P,Al—P,Fe—P型磷酸盐。在种植玉米时,施入的磷肥22.6—27.8%转化成Ca... 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其有效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短期内(2个月)有2/3左右变成不可提取态磷(Olsen)法,其形态主要是Ca8—P,Al—P,Fe—P型磷酸盐。在种植玉米时,施入的磷肥22.6—27.8%转化成Ca2—P,27.5—30.6%转化成Ca8—P,9.1—10.0%转化成Al—P,10.5—15.6%转化成Fe—P,11.3—18.8%被玉米吸收利用。Ca2—P、Ca8—P、Al—P和Fe—P型磷酸盐对玉米生长都有一定的肥效,它们对植物干物质生产的效率(即引入每百毫克磷所产生的植株干重)的大小顺序是:Ca2—P>Al—P>Ca8—P>Fe—P。Ca(10)—P型磷酸盐对玉米生长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水溶性磷肥 形态 有效性变化
下载PDF
玉米生长期间石灰性土壤Ca-P转化特征与土壤速效磷、磷酸酶活性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秀珍 梁小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47,120,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磷肥后玉米生长期间石灰性土壤Ca-P组分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的前期和中期施入土壤中的磷肥主要转化为速效磷和Ca2-P,生长后期主要转化为Ca8-P,很少向Ca10-P转化,在高含水量条件下有...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磷肥后玉米生长期间石灰性土壤Ca-P组分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的前期和中期施入土壤中的磷肥主要转化为速效磷和Ca2-P,生长后期主要转化为Ca8-P,很少向Ca10-P转化,在高含水量条件下有利于土壤磷由易溶态向难溶态转化,在低含水量条件下转化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在高含水量下转化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磷酸酶活性在玉米生长期间表现为前、中期呈上升趋势,后期开始缓慢下降,水分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小于肥效;土壤速效磷和Ca-P组分的相关性为Ca8-P>Ca2-P,土壤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和Ca-P组分的相关性为孕穗期>拔节期>蜡熟期>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和磷酸酶活性都与Ca10-P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石灰性土壤 钙-磷 转化特征 土壤速效磷 磷酸酶活性 相关性 磷肥
下载PDF
原位提取法与Olsen-P法比较石灰性土壤磷的有效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国桥 褚贵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03-2008,共6页
【目的】精准有效简便的测定土壤磷有效性,为土壤磷素养分诊断与磷肥推荐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设置不施磷(CK)、固体磷酸二铵60%基施+40%追施(DAP60-40)、液体磷酸60%基施+40%追施(PA60-40)3个施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利用Olsen... 【目的】精准有效简便的测定土壤磷有效性,为土壤磷素养分诊断与磷肥推荐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设置不施磷(CK)、固体磷酸二铵60%基施+40%追施(DAP60-40)、液体磷酸60%基施+40%追施(PA60-40)3个施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利用Olsen法、土壤水溶性磷浸提法和土壤原位提取法对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及土壤供磷能力进行比较,并对玉米磷素吸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种方法均反映出土壤磷的有效性和作物磷素吸收能力,以抽雄期为例,利用土壤原位浸提法测定土壤有效磷,PA60-40较DAP60-40提高了14.6%,相比其他2种方法效果更加明显。Olsen-P、Water-P、土壤原位提取磷与植株吸磷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39 7、0.468 7、0.793 9。说明土壤原位提取磷浸提法对石灰性土壤磷有效性响应更为敏感,是诊断土壤磷素营养的有效手段。【结论】土壤原位提取法是一种准确的测定土壤有效磷的方法,利用土壤原位提取法能够方便、快速研究土壤对植物的供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有效磷 水溶性磷 土壤原位提取磷
下载PDF
PMPD模型预测中国土壤有效磷变化初探
6
作者 曹宁 张玉斌 +1 位作者 闫飞 杨振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6-420,共5页
采用北京昌平区潮褐土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数据对土壤磷肥力预测(PMPD)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调整,用河南郑州潮土试验站的数据对其进行模拟和验证。结果表明:经参数调整后的模型对河南潮土土壤有效磷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 采用北京昌平区潮褐土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数据对土壤磷肥力预测(PMPD)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调整,用河南郑州潮土试验站的数据对其进行模拟和验证。结果表明:经参数调整后的模型对河南潮土土壤有效磷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48,表明校正后的模型较适用于潮土及潮褐土区田块尺度土壤有效磷的模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土壤有效磷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磷的活化效应及机理
7
作者 章浩 王雪薇 褚贵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3,共15页
【目的】添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是活化土壤难溶性磷有效途径。比较研究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及其组合对土壤磷的活化性能,为土壤磷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低磷和高磷石灰性土壤选自新疆石河子,设置5个低分子有机酸添加处理:草酸、柠檬... 【目的】添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是活化土壤难溶性磷有效途径。比较研究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及其组合对土壤磷的活化性能,为土壤磷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低磷和高磷石灰性土壤选自新疆石河子,设置5个低分子有机酸添加处理:草酸、柠檬酸、黄腐酸、柠檬酸+草酸、草酸+柠檬酸+黄腐酸处理,和一个0.01mmol/L KCl对照。采用吸附平衡实验法测定土壤磷的吸附量;采用土壤吸附动力学实验法测定土壤磷的解吸动力学。采用常规和灭菌土壤培养方法,通过连续浸提法研究低分子有机酸及其组合对磷组分动态转化的影响和pH对磷的活化效应。【结果】Langmuir与Elovich模型均可较好地拟合土壤对磷的吸附热力学(R^(2)=0.852~0.994)与吸附动力学过程(R^(2)=0.882~0.975)。低磷土壤的最大吸附量(Q_(max))、最大缓冲容量(MBC)、吸附力常数(K_L)和吸附速率(b)均高于高磷土壤,表明低磷土壤对磷的吸附更强。低分子量有机酸添加均降低了Q_(max)、MBC和b。草酸对Q_(max)和MBC的降幅最大,低磷土壤降幅分别为28.5%和74.9%,高磷土壤分别为14.7%和73.3%。柠檬酸对低磷土壤的b值降幅最大(80.9%),草酸对高磷土壤的b值降幅最大(22.0%)。与CK相比,草酸添加显著提高了Olsen-P含量,草酸+柠檬酸效果次之,黄腐酸对磷的活化效果最差。不灭菌培养条件下,草酸和草酸+柠檬酸处理低磷土壤的Olsen-P含量分别增加了42.6%和18.5%,高磷土壤分别增加了27.3%和1.01%;草酸和草酸+柠檬酸处理的活性磷组分Resin-P在低磷土壤中分别增加了80.9%和77.4%,在高磷土壤中分别增加了79.5%和72.8%;非活性磷组分Di HCl-P在低磷土壤中分别降低了8.87%和5.89%,在高磷土壤中分别降低了8.83%和5.54%;Con HCl-P在低磷土壤中分别降低了25.1%和12.9%,在高磷土壤中分别降低了16.9%和5.30%。柠檬酸处理的Resin-P在低磷和高磷土壤中分别增加了70.2%和79.5%,而NaOH-P则分别降低了14.8%、26.3%,说明草酸、草酸+柠檬酸促进了非活性磷向活性磷组分的转化,柠檬酸则促进了中活性磷向活性磷组分的转化。土壤灭菌培养各处理磷组分含量与不灭菌培养无显著差异,说明微生物对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效应无显著影响。不论是否灭菌,土壤Olsen-P含量的增加与pH降低呈负相关,因此致酸效应不是小分子有机酸活化土壤难溶性磷的主要机制。【结论】小分子有机酸通过与磷竞争吸附位点或进行螯合反应活化土壤磷,而不是通过致酸效应或激发磷活化相关的微生物。3种小分子有机酸相比,草酸活化磷的效果最大,其次是柠檬酸、黄腐酸,单一有机酸的活化效果大于有机酸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磷有效性 磷组分转化 石灰性土壤
下载PDF
复配酸化对滴灌条件下石灰性土壤pH、磷有效性及玉米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黄致华 王娟 +3 位作者 李言言 侯建伟 李留仁 危常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0-666,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硫酸铵(生理酸性)和磷酸脲(化学酸性)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对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玉米对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模拟大田条件下复配酸化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施...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硫酸铵(生理酸性)和磷酸脲(化学酸性)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对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玉米对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模拟大田条件下复配酸化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施用硫酸铵和磷酸脲复配显著降低局部土壤pH,且随施用次数的增加,酸化效果呈现增强的趋势。在第6次施用复配酸化后酸化效果最强,土壤pH最大降幅0.35个单位,并且复配酸化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等养分投入和管理水平下,施用复配酸化能增加玉米植株生物量和提高植株磷素累积量。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复配酸化的磷素累积量分别增加了29.86%、15.06%、11.52%,玉米产量提高了7.72%~10.58%。【结论】滴灌条件下施用复配酸化是提高石灰性土壤养分有效性和作物增产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复配酸化 土壤有效磷 滴灌 石灰性土壤
下载PDF
Genetic Improvement of Root Growth Contributes to Efficient Phosphorus Acquisition in maize (Zea mays L.) 被引量:8
9
作者 ZHANG Yi-kai CHEN Fan-jun +5 位作者 CHEN Xiao-chao LONG Li-zhi GAO Kun YUAN Li-xing ZHANG Fu-suo MI Guo-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98-1111,共14页
Maize plants adapt to low phosphorus (P) stress by increasing root growth. It is of importance to know the extent to which genetic improvement of root growth can enhance P acquisit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ontr... Maize plants adapt to low phosphorus (P) stress by increasing root growth. It is of importance to know the extent to which genetic improvement of root growth can enhance P acquisit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ontribution of root growth improvement to efficient P acquisition was evaluated in two soils using T149 and T222, a pair of near isogenic maize testcrosses which were derived from a backcross BC 4 F 3 population. T149 and T222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shoot biomass and leaf area under normal growth conditions, but differed greatly in root growth. T149 had longer lateral roots and a larger root surface area compared to T222. In calcareous soil, when P was insufficient, i.e., when P was either supplied as KH 2 PO 4 at a concentration of 50 mg P kg-1 soil, or in the form of Phy-P, Ca3-P or Ca10-P, a 43% increase in root length in T149 compared to T222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P uptake by 53%, and shoot biomass by 48%. In acid soil, however, when P supply was insufficient, i.e., when P was supplied as KH 2 PO 4 at a concentration of 100 mg P kg-1 soil, or in the form of Phy-P, Fe-P or Al-P, a 32% increase in root length in T149 compared to T222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P uptake by only 12%, and shoot biomass by 7%.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udation of organic acids and APase activity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enotypes. It is concluded that genetic improvement of root growth can efficiently increase P acquisition in calcareous soils. In acid soils, however, improvements in the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roots, in addition to their size, seem to be required for efficient P acqui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efficiency ROOTS low phosphorus calcareous soil acid soil MAIZE
下载PDF
低磷石灰性土壤施磷和小麦秸秆后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小蓉 周然 +1 位作者 李贵桐 林启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5-330,共6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低磷的石灰性土壤加入磷(0、25、50、100mg P·kg-1,KH2PO4)和小麦秸秆(5g C·kg-1),25℃下培养90d,研究在施肥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磷及微生物含磷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土壤有效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低磷的石灰性土壤加入磷(0、25、50、100mg P·kg-1,KH2PO4)和小麦秸秆(5g C·kg-1),25℃下培养90d,研究在施肥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磷及微生物含磷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土壤有效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微生物含磷量随加入无机磷量的提高而增加,最高分别为71.37和105.34mg·kg-1;除非加入足够的无机磷(如100mg.kg-1),否则同时加入秸秆会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磷和微生物含磷量,这种效果在培养初期更加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磷和微生物含磷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26和0.40,n=49).加入的无机磷可迅速转化为微生物量磷,表观贡献率最高可达71%,秸秆的加入可使表观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的石灰性土壤 无机磷 小麦秸秆 土壤微生物量磷 微生物含磷量
下载PDF
不同根构型大豆对低磷的适应性变化及其与磷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61
11
作者 刘灵 廖红 +1 位作者 王秀荣 严小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89-1099,共11页
【目的】探讨土壤低磷胁迫下大豆的根形态、构型适应性变化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大豆生长和磷效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具有不同根构型和磷效率的51个大豆品种,分别在广东省博罗县和英德县两个试验点的酸性缺磷红壤上,分春播和夏播两个季... 【目的】探讨土壤低磷胁迫下大豆的根形态、构型适应性变化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大豆生长和磷效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具有不同根构型和磷效率的51个大豆品种,分别在广东省博罗县和英德县两个试验点的酸性缺磷红壤上,分春播和夏播两个季节进行田间试验,测定低磷、高磷处理下根形态、构型的差异及其与大豆生长和磷效率的关系。【结果】低磷处理下供试大豆基因型间生物量和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供试大豆基因型的根形态、构型与磷效率密切相关,浅根型大豆根系具有合理的三维空间分布和较长的总根长,其磷效率和产量最高;低磷条件下,浅根构型和深根构型的大豆基因型根构型可塑性最小,中间根构型的大豆供试材料根构型最不稳定,可塑性最大。【结论】缺磷是供试酸性红壤上大豆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大豆具有适应低磷土壤的遗传潜力;土壤中磷的有效性等环境因素对根构型具有调节作用;具有较好根形态构型的大豆基因型有利于从耕层土壤中吸收有效磷和其它养分,其产量和磷效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磷胁迫 根构型 磷效率
下载PDF
猪粪和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尹金来 沈其荣 +4 位作者 周春霖 洪立洲 王凯 丁金海 王茂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5-300,共6页
通过室温培养—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磷肥 (磷酸二氢钾 )后石灰性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变化及不同有机磷组分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的贡献。结果表明 ,施用猪粪和磷肥显著地增加了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的含量 ,其中以中活性有机磷增量... 通过室温培养—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磷肥 (磷酸二氢钾 )后石灰性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变化及不同有机磷组分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的贡献。结果表明 ,施用猪粪和磷肥显著地增加了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的含量 ,其中以中活性有机磷增量最大 ;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磷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直接贡献较大。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对黑麦草吸磷总量也有一定的间接贡献。按它们总的贡献可排序为 :活性有机磷 >中活性有机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猪粪 磷肥 有机磷组分 有效性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131
13
作者 沈仁芳 蒋柏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0-86,共7页
本文应用蒋柏藩和顾益初(1989)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分级方法,对我国北方主要的石灰性土类进行了无机磷形态分级的研究,并对其有效性作出了初步评价。供试的甘肃、陕西和河南的16种土壤的无机磷形态的分布情况为:Ca_2-P平均占无机... 本文应用蒋柏藩和顾益初(1989)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分级方法,对我国北方主要的石灰性土类进行了无机磷形态分级的研究,并对其有效性作出了初步评价。供试的甘肃、陕西和河南的16种土壤的无机磷形态的分布情况为:Ca_2-P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1.34%,Ca-P占9.91%,Al-P占4.27%,Fe-P占4.40%,O-P占10.9%,Ca_(10)-P占69.1%。生物试验的结果表明:Ca_2-P型的磷酸盐是最有效的,也是作物磷素营养的主要来源;Ca_(?)-P、Al-P和Fe-P可以作为缓效磷源;Ca_(10)-P和O-P只是一种潜在磷源。本研究为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研究和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 土壤 无机磷 有效性
下载PDF
滴灌下酸性物质对石灰性土壤磷有效性及作物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红华 危常州 +3 位作者 侯建伟 朱金龙 张书捷 虎净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7-852,共6页
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少量多次施用硫酸和磷酸对石灰性土壤pH、磷有效性以及改善作物磷营养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磷酸和硫酸降低局部土壤pH,且随施用次数的增加,酸化效果趋于加强,在第5次施用酸化剂时下降到最大。水平方向上,滴... 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少量多次施用硫酸和磷酸对石灰性土壤pH、磷有效性以及改善作物磷营养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磷酸和硫酸降低局部土壤pH,且随施用次数的增加,酸化效果趋于加强,在第5次施用酸化剂时下降到最大。水平方向上,滴灌带附近pH降低最大,随距离增加酸化效果减弱,pH最大降幅0.26个单位。垂直方向上,0~10cm酸化最为强烈,pH最大降幅0.29个单位。pH降低提高了土壤磷的有效性,0~20cm土层深度酸化剂处理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硫酸与磷酸酸化效果接近。相同养分用量投入和管理水平下,酸化剂处理棉花吸磷量增加17.6%~23.4%,皮棉产量提高9.9%~11.4%。滴灌条件下施用酸化剂提高石灰性土壤养分有效性是一种可行的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酸化剂 滴灌 土壤有效磷 棉花
下载PDF
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磷组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29
15
作者 穆晓慧 李世清 党蕊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41-1347,共7页
以黄土高原自北向南采集的12个0~20 cm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采用Tiessen和Moir修正的Hedley土壤有机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组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各形态P总体分布特征为:HCl-P>Residual-P&... 以黄土高原自北向南采集的12个0~20 cm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采用Tiessen和Moir修正的Hedley土壤有机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组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各形态P总体分布特征为:HCl-P>Residual-P>NaHCO3-Po>NaHCO3-Pi>NaOH-Po>NaOH-Pi>H2O-P,以HCl-P和Residual-P为主,分别占土壤全磷的54.00%~88.96%和0~39.11%。黄土高原土壤磷含量总体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在各土壤类型间,NaOH-Po、Residual-P和全磷平均含量表现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自北向南依次增加;H2O-P和HCl-P表现为简育干润均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自北向南先降后升,且上升幅度较大。黄土高原土壤全氮与全磷及各形态磷含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其中与NaOH-Pi、NaOH-Po、HCl-P及全磷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C/N、pH及砂粒与全磷及各形态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其中pH与NaHCO3-Po呈显著负相关,与H2O-P、NaHCO3-Pi、NaOH-Pi及HCl-P呈极显著负相关;砂粒与NaHCO3-Pi、Residual-P及全磷呈显著负相关。除NaHCO3-Po、NaOH-Po及Residual-P,CaCO3与其他各形态磷含量具有一定程度负相关。除NaOH-Pi和NaOH-Po外黏粒与其他各形态磷及全磷也具有一定程度负相关。土壤各形态磷组分和有效磷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各形态磷中对有效磷贡献最大的是H2O-P,其次为NaOH-Pi和NaHCO3-Po;土壤各形态磷组分和有效磷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H2O-P的有效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磷形态 有效磷 石灰性土壤
下载PDF
长期棉麦轮作下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尹金来 周春霖 +2 位作者 洪立洲 王凯 丁金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7,共4页
1984年和1993年对棉花-大麦轮作下的土壤进行无机磷分级测定以及土壤磷减少量与作物产量、吸磷量的通径分析,研究了施用磷肥、有机肥等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大大提高了土壤中Ca... 1984年和1993年对棉花-大麦轮作下的土壤进行无机磷分级测定以及土壤磷减少量与作物产量、吸磷量的通径分析,研究了施用磷肥、有机肥等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大大提高了土壤中Ca2-P、Ca8-P、Al-P和Fe-P含量,有机肥与磷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土壤无机磷的积累,对增加O-P也有一定作用。在土壤无机磷长期处于耗竭状态下,其各组分对作物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磷形态转化 有效性 石灰性土壤 长期棉麦轮作
下载PDF
磷肥和黑麦草结合修复铅污染贫磷潮土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邢维芹 李立平 +2 位作者 王琳 赵永祥 黄海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18-725,共8页
在Pb污染土壤中施用磷肥是降低Pb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在低磷或高Pb胁迫下,植物根际的一系列变化将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或对Pb毒性的降低,但低磷胁迫下植物对土壤Pb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不多.为探讨Pb污染低磷土壤上施用磷肥对Pb有效性、植物吸... 在Pb污染土壤中施用磷肥是降低Pb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在低磷或高Pb胁迫下,植物根际的一系列变化将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或对Pb毒性的降低,但低磷胁迫下植物对土壤Pb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不多.为探讨Pb污染低磷土壤上施用磷肥对Pb有效性、植物吸收Pb的影响及黑麦草(LoliumperenneL.)对土壤Pb有效性的影响,设置0、500和1000mg·kg-13个Pb用量和0、2729mg·kg-1两个普通过磷酸钙磷肥用量,种植黑麦草,0和1000mg·kg-1Pb下设置不种植植物的对照的盆栽试验,植物生长48d后收获,测定植物地上部和根系产量、长度、Pb浓度及土壤DTPA-Pb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后植物产量和地上部长度增加、根冠比、根系长度和Pb浓度减小,500mg·kg-1Pb用量时,未施用磷肥和施用磷肥时植物产量分别为0.37和1.70g·pot-1,1000mg·kg-1Pb用量时这两个数值分别为0.24和1.50g·pot-1,500mg·kg-1Pb用量时,植物产量与未施Pb处理(产量为0.75g·pot-1)差异显著(p<0.05);施用磷肥后,地上部吸收的Pb的比例和植物体吸收的Pb数量均增加.1000mg·kg-1Pb用量下,植物产量、地上部长度均小于500mg·kg-1Pb用量处理时的水平,而土壤DTPA-Pb浓度、植物Pb浓度、Pb吸收量均大于500mg·kg-1Pb处理,表明2729mg·kg-1普通过磷酸钙用量并不能完全抵消1000mg·kg-1Pb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施用磷肥降低了土壤DTPA-Pb含量,但500mg·kg-1Pb用量时降低效果不显著(p>0.05).0mg·kg-1Pb用量下,种植植物的处理土壤DTPA-Pb含量比未种植植物处理高54.3%;1000mg·kg-1Pb处理时,种植植物处理土壤DTPA-Pb含量比未种植植物平均低18.5%.以上结果表明,在0mg·kg-1Pb用量下,植物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磷胁迫.在磷胁迫下,种植植物提高了土壤Pb有效性,而在1000mg·kg-1Pb用量下,不管是否施用磷肥,种植植物均降低了土壤Pb有效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和高Pb胁迫下,施用水溶性磷肥可降低土壤Pb有效性,促进黑麦草生长,促进Pb向植物地上部转移;在低磷胁迫且无Pb污染条件下,黑麦草对土壤Pb的有效性表现为促进;在高Pb胁迫下,不管是否施用磷肥,黑麦草均可降低土壤Pb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磷土壤 黑麦草 磷肥 有效性
下载PDF
石灰性潮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根际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介晓磊 杨先明 +5 位作者 黄绍敏 刘芳 刘世亮 宝德俊 化党领 李有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8,共6页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分占26.1%。不施磷肥的各处理(CK、N、NK)中,小麦生物量和吸磷量均较低,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总量变化不大,Ca2-P和Ca8-P在各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含量均很低。在施用磷肥的各处理(NP、PK、NPK)中,NP和NPK处理小麦的生物量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PK处理,而PK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增幅明显高于NP和NPK处理。磷肥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磷量和生物学产量,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和总量增加的幅度以1.5(M+NPK)处理最高。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根际各无机磷形态及其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分析表明,Ca2-P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Ca8-P、Al-P、Fe-P达显著水平,O-P、Ca10-P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潮土 施肥 根际 无机磷组分 有效性 小麦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组成及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绍琼 党廷辉 +1 位作者 戚瑞生 马瑞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7-171,共5页
为探索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途径,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酸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及有机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酸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草酸处理下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柠檬酸和苹果酸对土壤... 为探索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途径,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酸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及有机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酸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草酸处理下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柠檬酸和苹果酸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具有抑制作用,其活化量为负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速效磷含量缓慢降低。速效磷含量随着草酸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苹果酸、柠檬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有机酸处理后,土壤活性、中活性、中稳性有机磷升高,高稳性有机磷降低,这说明有机酸能促进土壤有机磷由有效性低的形态逐步向有效性高的形态转化,其中草酸的作用效果总体上较柠檬酸和苹果酸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速效磷 有机磷 石灰性土壤
下载PDF
不同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差异 被引量:14
20
作者 卜玉山 梁美英 +3 位作者 张广峰 郭淑红 史晓凯 马茹茹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研究了山西中部和中西部盆地与丘陵区26个石灰性土壤的磷素总量及其形态差异,并利用通径分析分析了不同磷素形态与速效磷的关系,以了解供试土壤利用状况对土壤磷素总量、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无机、有机磷总量... 研究了山西中部和中西部盆地与丘陵区26个石灰性土壤的磷素总量及其形态差异,并利用通径分析分析了不同磷素形态与速效磷的关系,以了解供试土壤利用状况对土壤磷素总量、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无机、有机磷总量均差异明显,无机磷以Ca-P为主,有机磷以MLOP为主。大棚石灰性褐土无机磷中Ca2-P、Ca8-P和Al-P显著高于其它供试土壤,且Ca8-P含量超过Ca10-P,有机磷中MLOP显著高于其它供试土壤,且LOP和MROP含量也较高。无机形态磷与速效磷均显著正相关,除HROP外,其余有机形态磷与速效磷均为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Ca2-P对速效磷的直接影响达显著水平,其余无机形态磷的间接影响均达显著水平;MLOP和LOP对速效磷的直接影响均达显著水平,LOP和MROP的间接影响都达显著水平,HROP既无直接影响,也无间接影响。利用管理强度特别是施肥不同是导致供试石灰性土壤有机和无机磷总量及其不同形态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通径分析不同形态磷素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更为简单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有机形态磷 无机形态磷 速效磷 相关性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