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Fusion Rates between Autologous Iliac Bone Graft and Calcium Sulfate with Laminectomy Bone Chips in Multilevel Posterolateral Spine Fusion
1
作者 Meng-Ling Lu Tsung-Ting Tsai +4 位作者 Lih-Huei Chen Po-Liang Lai Tsai-Sheng Fu Chi-Chien Niu Wen-Jer Chen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Multilevel lumbar fusion usually requires a large quantity of iliac crest bone graft but the supply is usually insufficient, so an alternative bone graft substitute for autograft is needed. This prospective study inve... Multilevel lumbar fusion usually requires a large quantity of iliac crest bone graft but the supply is usually insufficient, so an alternative bone graft substitute for autograft is needed. This prospectiv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calcium sulfate by comparing the fusion rat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calcium sulfate pellets with bone chips from laminectomy) and autologous iliac bone graft in long segment (three-or four-level) lumbar and lumbosacral posterolateral fusion. Forty-five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 or spondylolisthesis received multilevel spine fusion and decompression.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of calcium sulfate pellets with decompression bone chips was placed on the experimental side and the iliac crest bone graft was placed on the control side. The fusion status was assessed radiographically at three-month intervals, and solid fusion was defined as a clear continuous intertransverse bony bridge at all levels. The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was 34.4 months. Twenty-nine (64.4%) patients showed solid fusion on the experimental side and 39 (86.7%) patients on the control side. The overall fusion rate was 86.7%.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sides with the Kappa coefficient of agreement of 0.436.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ide, the fusion rate of experimental side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14). The fusion ability of autograft is high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in multilevel lumbar posterolateral fusion. However, the overall fusion rate of calcium sulfate pellets i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rates, which suggested that such material may be considered as an acceptable bone graft exten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EVEL Spinal FUSION POSTEROLATERAL FUSION calcium sulfate bone substitutes AUTOLOGOUS Iliac bone Graft
下载PDF
Effects of Calcium Sulfate Combined with Platelet-rich Plasma on Restoration of Long Bone Defect in Rabbits 被引量:8
2
作者 Hua Chen Xin-Ran Ji +3 位作者 Qun Zhang Xue-Zhong Tian Bo-Xun Zhang Pei-Fu T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57-561,共5页
Background:The treatment for long bone defects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alcium sulfate (CS) combined with platelet-rich pla... Background:The treatment for long bone defects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alcium sulfate (CS) combined with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on long bone defect restoration.Methods:A radial bone defect model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an osteotomy using New Zealand rabbits.Th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 =10 in each group):a CS combined with PRP (CS-PRP) group,a CS group,a PRP group,and a positive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control group.PRP was prepared from autologous blood using a two-step centrifugation process.CS-PRP was obtained by mixing hemihydrate CS with PRP.Radiographs and histologic micrographs were generated.The percentage of bone regenerated bone area in each rabbit was calculated at 10 weeks.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performed in this study.Results:The radiographs and histologic micrographs showed bone restoration in the CS-PRP and positive control groups,while nonunion was observed in the CS and PRP groups.The percentages of bone regenerated bone area in the CS-PRP (84.60 ± 2.87%) and positive control (52.21 ± 4.53%)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CS group (12.34 ± 2.17%) and PRP group (16.52 ± 4.22%) (P 〈 0.001).In addition,the bone strength of CS-PRP group (43.l 0 ± 4.10%)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S group (20.10 ± 3.70%) or PRP group (25.10 ± 2.10%) (P 〈 0.001).Conclusion:CS-PRP functions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long bone defects through stimulating bone regeneration and enhancing new bone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Restoration calcium sulfate Long bone Defect platelet-rich plasma
原文传递
硫酸钙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人工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畅 乔苏迟 +3 位作者 王志伟 李诚 曹烈虎 苏佳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81-1585,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使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97例下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评价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使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97例下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接受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联用组),另65例患者接受单纯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单用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不良事件、人工骨完全吸收后的骨质愈合情况等。结果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术后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6%(5/32)和26.2%(17/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完全吸收后,遗留明确或可疑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9.4%(3/32)和29.2%(19/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两者的联合使用不会增加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并且可能降低人工骨被完全吸收后遗留骨缺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同种异体骨 骨代用品 骨肿瘤 骨移植 骨缺损
下载PDF
医用硫酸钙在家兔腰椎融合模型中的成骨能力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健 吕厚山 +2 位作者 刘海鹰 王会民 张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78-1180,1192,共4页
[目的]通过与自体髂骨进行比较,评价医用硫酸钙单独应用的成骨能力,并探讨其可能的成骨机理。[方法]建立家兔腰椎后外侧融合模型,以自身作为对照,双侧横突间植骨,左侧植入硫酸钙颗粒,右侧植入自体髂骨。于术后3、6、12周行X线、CT及组... [目的]通过与自体髂骨进行比较,评价医用硫酸钙单独应用的成骨能力,并探讨其可能的成骨机理。[方法]建立家兔腰椎后外侧融合模型,以自身作为对照,双侧横突间植骨,左侧植入硫酸钙颗粒,右侧植入自体髂骨。于术后3、6、12周行X线、CT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3周,硫酸钙尚可见残留颗粒,自体骨完全降解;植骨区域内均可见到大量的破骨细胞,并有血管纤维组织长入。术后6周,硫酸钙完全降解,影像学检查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局部骨密度增高,新骨成形;组织学检查两侧植骨区内均为大量的透明软骨形成,自体髂骨植骨区内可见散在的骨小梁结构。术后12周,组织学及影像学上二者没有任何的差别,两侧形成的骨组织与家兔的椎体骨组织结构相同。[结论]医用硫酸钙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除了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外,硫酸钙可能还具有骨诱导性,其成骨能力与自体髂骨相当,医用硫酸钙单独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骨移植材料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下载PDF
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硕 马剑雄 +4 位作者 马信龙 杜育任 雪原 黄洪超 张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99-2302,共4页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早期临床X线表现,评价其应用特点。方法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0~71岁,平均41.6岁。术后即刻、1、2、4、6、8周、3、6个月依X线片计算医用硫酸钙降...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早期临床X线表现,评价其应用特点。方法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0~71岁,平均41.6岁。术后即刻、1、2、4、6、8周、3、6个月依X线片计算医用硫酸钙降解率。结果术后1周,约69%残留;2周,约53%残留;4周,约26%残留;6周,约7%残留;8周,未见明确显影。骨痂初现时间为3~9周,平均(6.5±1.6)周,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为8~24周,平均(15.0±5.2)周,未见骨折不愈合。1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例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伤口分别在术后7、10 d出现暗红色黏稠液体,后者后外侧伤口细菌培养为溶血性葡萄球菌。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治疗中,医用硫酸钙降解速度较快,应用于表浅部位须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医用硫酸钙 骨移植替代物 人工骨
下载PDF
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的制备与理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建民 金大地 +2 位作者 瞿东滨 张忠民 张海兵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能。方法分别制备硫酸钙、骨基质明胶颗粒,按1:1、2:1、3:1、1:0不同质量比例制备复合人工骨。经扫描电镜观察、生物力学测试及体外降解试验,研究不同配比复合人... 目的探讨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能。方法分别制备硫酸钙、骨基质明胶颗粒,按1:1、2:1、3:1、1:0不同质量比例制备复合人工骨。经扫描电镜观察、生物力学测试及体外降解试验,研究不同配比复合人工骨的结构特征、力学强度及降解速率。结果硫酸钙与骨基质明胶呈均匀混合分布,材料内见较多孔径为100~500μm的微孔结构,孔隙间相互交通,随着骨粒含量的增加,孔径逐渐增大。质量比为1:1、2:1、3:1、1:0的复合人工骨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53±0.62)、(6.74±0.78)、(13.60±1.01)、(39.85±2.33)MPa,100%体外降解时间分别为8、10、12、12周。结论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人工骨具有利于新骨长入的微孔结构,随着骨粒含量的增高,材料的力学强度逐渐减低,降解时间加快,不同配比的复合材料可适用于不同的植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骨基质明胶 人工骨 骨移植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混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勇忠 王剑火 +3 位作者 张朋 黄哲 龚衍丁 周清碧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6期626-628,63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及硫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结核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及硫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结核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局部切口、有无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定期影像学检查对植骨融合和后凸畸形矫正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凸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的矫正,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全身不良反应。21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20例患者一次手术治愈,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结核复发再次行前路手术后治愈。胸腰椎X线检查:术后1周硫酸钙人工骨粒显影清楚,术后3个月显影不清,术后6-9个月植骨部位获骨性愈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与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硫酸钙 后路手术 链霉素 骨移植替代材料 自体骨移植
下载PDF
硫酸钙富血小板血浆活性人工骨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学忠 刘越 +3 位作者 陈华 张伯勋 杨强 梁茂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24期6309-6312,共4页
探讨了硫酸钙/富血小板血浆人工骨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以100g/α-半水硫酸钙和富血小板血浆24mL(标准稠度)制备复合人工骨。经扫描电镜观察、X线晶体衍射分析、生物力学测试及体外降解实验,研究复合人工骨的组成结构、力学性能及降解... 探讨了硫酸钙/富血小板血浆人工骨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以100g/α-半水硫酸钙和富血小板血浆24mL(标准稠度)制备复合人工骨。经扫描电镜观察、X线晶体衍射分析、生物力学测试及体外降解实验,研究复合人工骨的组成结构、力学性能及降解特点。硫酸钙/富血小板血浆人工骨以5~10μm柱状晶体为主要骨架,其间布满直径约1μm的小片状或短柱状结晶,分布均匀,晶体间结合紧密。复合人工骨的抗压强度为38.5MPa。100%体外降解时间为41d。结果表明,硫酸钙/富血小板血浆人工骨可用作骨移植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骨替代材料 富血小板血浆
下载PDF
硫酸钙人工骨填充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愈合情况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勇昆 徐海荣 牛晓辉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1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分析硫酸钙人工骨填充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探讨人工骨在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作用。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应用Osteo Set硫酸钙人工骨移植治疗72例原发良性骨肿瘤,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7例。根据术后随访期X线片... 目的分析硫酸钙人工骨填充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探讨人工骨在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作用。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应用Osteo Set硫酸钙人工骨移植治疗72例原发良性骨肿瘤,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7例。根据术后随访期X线片所见评估人工骨降解、吸收和骨愈合生长情况,评估38例含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和9例未含DBM硫酸钙人工骨的愈合情况,研究植骨量对愈合情况的影响,同时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47例患者获3~5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均有人工骨颗粒与宿主骨间隙变模糊以及颗粒间变模糊,平均用时3.1(1~6)个月;42例完全吸收,用时4.2(1~12)个月;27例重新塑形,用时7.3(3~17)个月。人工骨愈合良好39例(83.0%),未出现不愈合病例。含DBM硫酸钙与不含DBM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患者的愈合率分别为89.5%和77.8%。植骨量≤5mL组愈合率95.6%,用时6.8(3~12)个月;植骨量>5mL组愈合率79.2%,用时5.5(3~17)个月。对两组愈合率、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0,P=0.920;Z=-0.650,P=0.516)。MSTS功能评分平均28.8分。术后2例出现伤口不愈合。结论对于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硫酸钙人工骨愈合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刮除术 骨移植 骨重建 硫酸钙 骨代用品 愈合
下载PDF
注射植入硫酸钙骨粉治疗桡骨远端骨缺损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磊 马占忠 +2 位作者 肖京 陈京峰 张彦东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7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闭合复位外固定,结合硫酸钙骨粉的微创注射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30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并存在骨缺损腔隙者,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石膏8例、外固定架22例)后,对骨折处缺损腔... 目的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闭合复位外固定,结合硫酸钙骨粉的微创注射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30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并存在骨缺损腔隙者,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石膏8例、外固定架22例)后,对骨折处缺损腔隙,将硫酸钙骨粉注射植入填充。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4~18)个月,硫酸钙平均吸收时间为2.5(2~3)个月。所有使用人工骨填充的病例,骨折均如期愈合,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和并发症。结论硫酸钙骨粉注射植入,在辅助外固定下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以及填充效果确实,骨折愈合良好等优点。硫酸钙骨粉固化后具有较强支撑作用,而且具有骨诱导作用。对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塌陷大于0.5cm或缺损腔隙小于2.5cm者,在外固定确实的情况下,注射植骨不失为治疗骨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替代物 硫酸钙
下载PDF
医用硫酸钙与磷酸钙在创伤性骨缺损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人工合成医用硫酸钙和磷酸钙在骨创伤中,作为骨替代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创伤骨折并存在骨缺损者,治疗除采用内固定(钢针、钢板)和外固定(石膏、外固定架)外,结合使用医用硫酸钙组24例,使用医用磷酸钙组26例。结果所有使用... 目的观察人工合成医用硫酸钙和磷酸钙在骨创伤中,作为骨替代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创伤骨折并存在骨缺损者,治疗除采用内固定(钢针、钢板)和外固定(石膏、外固定架)外,结合使用医用硫酸钙组24例,使用医用磷酸钙组26例。结果所有使用填充人工骨的病例,骨折均如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周(8~16周),使用硫酸钙者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和并发症,使用磷酸钙者有2例浅表渗出,经换药愈合。平均随访时间24周(16~50周),硫酸钙组平均吸收时间较磷酸钙组短约30周。结论医用硫酸钙和磷酸钙人工骨均可作为骨替代物应用,在辅助固定下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以及填充效果确实,骨折愈合良好等优点。硫酸钙骨粉固化后较磷酸钙坚固,具有较强支撑作用。在内或外固定确实的情况下,二者均不失为治疗骨缺损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替代物 医用硫酸钙 医用磷酸钙
下载PDF
磷酸钙和硫酸钙类可注射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志刚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年第3期177-183,共7页
磷酸钙和硫酸钙类可注射骨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人工骨修复材料,目前已有大量产品应用于人体骨缺损的修复。该文主要介绍磷酸钙和硫酸钙类可注射骨的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并对其主要产品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 磷酸钙类 硫酸钙 可注射骨 骨代用品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缺损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复合材料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13
作者 张金鹏 赵爱彬 +5 位作者 普有登 朱明雨 施璟 汤逊 陈庆华 张勇 《材料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512-520,共9页
目的:探讨两种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特点、细胞毒性,进而验证该种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按照n-HA在复合材料中所占质量分数不同分为复合材料A (10% n-HA)和复合材料B (20% n-HA),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为溶剂检测... 目的:探讨两种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特点、细胞毒性,进而验证该种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按照n-HA在复合材料中所占质量分数不同分为复合材料A (10% n-HA)和复合材料B (20% n-HA),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为溶剂检测材料体外降解性能;通过MTT实验评定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将人成骨样细胞MG-63种植在材料表面,然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体外降解实验结果显示A组材料在PBS缓冲液中有较明显的快速失重期和慢速失重期,第40天完全降解;B组材料没有明显的快速失重期,第25天降解至50%,第55天降解完全。MTT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复合材料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对细胞的生长、增殖没有明显影响,MTT测试得出的结果为两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为1级,即无细胞毒性,并两种材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材料与人成骨样细胞MG-63共培养的扫描电镜显示,细胞的形态、生命活动未受明显影响。结论:1) B组材料体外降解速度较A组材料慢,后者降解初期有一个短暂的快速失重期,B组材料降解相对平稳;2) A组材料与B组材料对人成骨样细胞MG-63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细胞毒性均为1级,即无细胞毒性;细胞在两组材料表面覆盖面积均在80%以上,两复合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硫酸钙 骨替代材料
下载PDF
OsteoSet硫酸钙移植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14
作者 朱国清 邹天明 +1 位作者 张向鑫 胥正泉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对比OsteoSet硫酸钙人工骨及自体骨移植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建立兔双侧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研究组分别用自体骨(自体骨亚组,右侧)和OsteoSet硫酸钙人工骨(OsteoSet亚组,左侧)填充修复骨缺损区,术后3、6、13周处... 目的对比OsteoSet硫酸钙人工骨及自体骨移植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建立兔双侧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研究组分别用自体骨(自体骨亚组,右侧)和OsteoSet硫酸钙人工骨(OsteoSet亚组,左侧)填充修复骨缺损区,术后3、6、13周处死动物,以正常兔作为对照组,进行一般观察及生物力学实验分析。结果术后未见关节腔积液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术后3周,自体骨亚组与OsteoSet亚组抗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两个亚组的抗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周,两个亚组的抗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较术后6周时增高(P<0.05),接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3周,自体骨亚组与OsteoSet亚组抗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OsteoSet硫酸钙人工骨具有骨传导作用和一定的力学支撑作用,初期力学强度均高于正常骨,其所发挥的生物力学作用与自体骨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骨代用品 股骨 骨移植 移植 自体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异黄酮介孔玻璃水泥支架材料修复兔股骨骨缺损
15
作者 王勇 曹烈虎 +6 位作者 吴银生 陈晓 翁蔚宗 汪琳 张军 周启荣 苏佳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评价异黄酮介孔玻璃水泥支架材料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组分的骨水泥材料,并用介孔玻璃水泥粉末吸附植物性激素大豆异黄酮(isoflavone,IS),制备成载IS的硫酸钙(calcium sulphate,CS)骨水泥(CS/IS)、载IS的20%介孔硅... 目的评价异黄酮介孔玻璃水泥支架材料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组分的骨水泥材料,并用介孔玻璃水泥粉末吸附植物性激素大豆异黄酮(isoflavone,IS),制备成载IS的硫酸钙(calcium sulphate,CS)骨水泥(CS/IS)、载IS的20%介孔硅酸钙镁/硫酸钙(20%mesoporous magnesium calcium silicate/calcium sulfate,20m-MCS/CS)骨水泥(20m-MCS/CS/IS)、载IS的40%介孔硅酸钙镁/硫酸钙(40m-MCS/CS)骨水泥(40m-MCS/CS/IS),检测不同骨水泥支架材料的体外释药性能。将6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制作右侧股骨末端骨缺损模型后,分别植入CS、20m-MCS/CS、40m-MCS/CS以及40m-MCS/CS/IS,于术后第4、8、12周各组随机处死5只兔并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脱钙后切片并进行三色染色,普通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20m-MCS/CS/IS和40m-MCS/CS/IS骨水泥对IS的释放均为缓释,但40m-MCS/CS/IS的释放量更多,在第25天已高达(41.0±1.8)%,因此后续实验中采用40m-MCS/CS/IS。动物实验表明,骨水泥支架植入12周后,CS组的缺损部位仍比较明显,20m-MCS/CS组有了一定程度的修复,40m-MCS/CS组已基本愈合,而40m-MCS/CS/IS组已基本完全愈合并且骨小梁已贯穿骨缺损区。三色染色结果显示40m-MCS/CS/IS复合骨水泥有更快的降解速度,能够促进大量新生骨和成熟骨的产生,其促成骨能力也优于40m-MCS/CS。结论异黄酮介孔玻璃水泥能有效修复腔隙性骨缺损,有望成为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用品 介孔硅酸钙镁 硫酸钙 异黄酮类 骨修复
下载PDF
不同比例自体骨与骨替代物植入对兔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鑫 徐斌 +2 位作者 肖涛 孔亮 吴仁彬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将不同比例自体骨与骨替代物植入具有诱导膜的骨缺损兔模型,探索其治疗骨缺损的理想比例。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制成骨缺损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兔分为A、B、C、D、E组,每组12只。将不同比例的自体骨与骨替代物(3∶1、2∶1... 目的将不同比例自体骨与骨替代物植入具有诱导膜的骨缺损兔模型,探索其治疗骨缺损的理想比例。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制成骨缺损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兔分为A、B、C、D、E组,每组12只。将不同比例的自体骨与骨替代物(3∶1、2∶1、1∶1、1∶2、1∶3)分别植入A、B、C、D、E组兔骨缺损处。自体骨选用兔另一后肢胫骨骨质修剪为颗粒状;骨替代物选用硫酸钙,制成直径5 mm大小的颗粒。分别于术后1、2、3、4个月采用Samantha X线评分评估各组兔骨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1、2、3个月采用X线片观察各组兔胫骨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1、2、3、4个月计算各组兔新生骨面积占缺损骨百分比;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损部位新骨生长情况。结果术后1、2、3、4个月,A、B、C组兔Samantha X线评分及新生骨面积占缺损骨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组和E组兔Samantha X线评分及新生骨面积占缺损骨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E组兔Samantha X线评分及新生骨面积占缺损骨百分比显著低于A、B、C组(P <0. 01)。各组兔术后1、2、3、4个月Samantha X线评分及新生骨面积占缺损骨百分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A、B、C 3组兔骨愈合速度无明显差异;D组、E组兔胫骨愈合速度也无明显差异,但A、B、C 3组兔骨愈合速度快于D组、E组。术后3个月,A组兔胫骨骨组织中可见较多的骨小梁及少量骨基质,骨组织愈合情况较好;B组兔胫骨骨组织中出现少量的骨小梁,骨组织大部分已愈合;C组兔胫骨骨组织中出现较多的骨母细胞,骨组织正在愈合中;D组兔胫骨骨组织中出现较多的纤维组织和成骨细胞,骨组织正在加速愈合;E组兔胫骨骨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结痂,骨组织开始愈合。结论自体骨与骨替代物植入均可以有效促进骨缺损的愈合,且在一定范围内自体骨含量越高愈合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自体骨 骨替代物 硫酸钙 骨缺损模型
下载PDF
基于脱细胞骨基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能研究
17
作者 孙佳培 杜建 +1 位作者 黄迅悟 彭伟 《军事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15-620,共6页
目的物理混合制备脱细胞骨基质(ACBM)与磷酸钙/硫酸钙(CPC/CS)复合材料,以提升人工骨材料的可塑性并观察其理化特性。方法选取健康牛股骨干骺端松质骨制备ACBM,以ACBM为主体填充磷酸钙/半水硫酸钙(CPC/CSH),制备复合人工骨支架。设置ACB... 目的物理混合制备脱细胞骨基质(ACBM)与磷酸钙/硫酸钙(CPC/CS)复合材料,以提升人工骨材料的可塑性并观察其理化特性。方法选取健康牛股骨干骺端松质骨制备ACBM,以ACBM为主体填充磷酸钙/半水硫酸钙(CPC/CSH),制备复合人工骨支架。设置ACBM占复合材料总体质量的10%、20%和30%3组,分别测量各组力学性能(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选取其中最优力学性能组,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仪、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微量凯氏定氮法和液体置换法进一步分析其理化性能,并与同种异体骨和复合CPC/CSH进行力学性能比较。结果①ACBM不同占比复合材料中,20%ACBM复合人工骨材料具有最佳力学性能,能够承受最大应力923.81 N,最大变形4.92 mm,弹性模量(85.91±3.67)MPa,抗压强度(3.34±0.15)MPa,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XRD显示,复合人工骨材料固化后主要是羟基磷灰石(HA)、CS和二水硫酸钙(CSD)等可吸收物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材料孔径为(496.56±153.37)μm,内部孔隙相互贯通,连通性较好,缺损填充度高。材料蛋白质含量极低。液体置换法测量,孔隙率为(80.7±5.1)%。②力学性能测试,20%ACBM骨材料力学性能优于同种异体骨组和CPC/C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0%ACBM复合人工骨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孔隙率,可塑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骨基质 骨代用品 复合骨材料 硫酸钙 骨缺损 理化性能
原文传递
可注射硫酸钙基人工骨在羊股骨缺损植骨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逢贤 尹本敬 +2 位作者 俞兴 曹旭 徐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078-2080,共3页
[目的]通过可注射性植骨材料在羊股骨缺损的骨内植入,评价可注射硫酸钙基植骨材料的骨修复能力。[方法]建立绵羊单侧股骨缺损模型,将可注射硫酸钙基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内,于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及X线片检查缺损区骨痂生长情况。[结果... [目的]通过可注射性植骨材料在羊股骨缺损的骨内植入,评价可注射硫酸钙基植骨材料的骨修复能力。[方法]建立绵羊单侧股骨缺损模型,将可注射硫酸钙基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内,于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及X线片检查缺损区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术后4周时材料大部分降解吸收,可见新生骨小梁结构,缺损区有部分骨痂形成;8周时可见大量新生骨小梁结构,部分形成成熟骨单位,可见骨母细胞,新生骨与宿主骨界面模糊,完成断端间的骨性桥接;12周时材料完全降解,形成的新生骨小梁部分出现重塑形成正常骨结构,缺损区被新骨完全替代,骨痂开始塑形,髓腔再通。[结论]可注射硫酸钙基人工骨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用于修复骨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可注射骨材料 骨移植材料 骨缺损
原文传递
复合透明质酸钠的硫酸钙可注射材料促进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志峰 李波 +6 位作者 李强 黄振飞 尹博 马培 许德荣 吴志宏 邱贵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0-737,共8页
目的制备复合透明质酸钠的硫酸钙可注射材料,观察其促进骨再生作用,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一种可注射材料。方法将硫酸钙分别与透明质酸钠溶液、交联透明质酸钠溶液、PBS溶液,按照2∶1(W/V)比例混合,制备3种复合材料(记作CA+HA、CA+HAC以及CA... 目的制备复合透明质酸钠的硫酸钙可注射材料,观察其促进骨再生作用,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一种可注射材料。方法将硫酸钙分别与透明质酸钠溶液、交联透明质酸钠溶液、PBS溶液,按照2∶1(W/V)比例混合,制备3种复合材料(记作CA+HA、CA+HAC以及CA)。通过将3种复合材料浸泡于PBS溶液中观察其形变并进行X线衍射分析,观察材料稳定性。参照ISO10993-5制备3种复合材料浸提液,用于培养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并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检测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不同浓度浸提液促进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单纯培养基培养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成骨分化培养基制作促进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浸提液,用于培养MC3T3-E1细胞,ELISA法检测成骨分化相关蛋白ALP、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及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浓度。取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CA+HA、CA+HAC以及CA材料,于6、12周取标本行Micro-CT扫描并计算骨组织占组织体积百分比(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然后标本切片行HE染色,观察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复合材料稳定性检测示,CA+HA及CA+HAC具有良好可注射性,在PBS溶液中不易溃散,优于CA。生物相容性实验显示,培养6、12、24 h,CA组吸光度(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CA+HA组、CA+HAC组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实验显示,25%、50%浓度浸提液培养5 d时CA组、CA+HA组和CA+HAC组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5%、100%浓度浸提液培养后,仅CA+HA组A值高于对照组(P<0.05)。选择50%浓度浸提液进行成骨分化实验。ELISA检测示,培养14、21 d时CA+HA组和CA+HAC组ALP、COL-Ⅰ、OCN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A组(P<0.05)。Micro-CT检查示,6、12周时CA+HA组、CA+HAC组间BV/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CA组(P<0.05);HE染色示,6周时CA组缺损处无成形骨组织,CA+HA组和CA+HAC组可见少量骨组织;12周时,CA组可见到少量细条索状骨组织形成,CA+HA组和CA+HAC组均见较多条索状骨组织,明显优于CA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硫酸钙与透明质酸钠溶液及其交联产品按照2∶1(W/V)比例混合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稳定性和可注射性,体外能促进小鼠MC3T3-E1细胞增殖和分化,植入新西兰大白兔体内后具有良好成骨能力,有望作为一种可注射材料用于骨缺损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替代材料 可注射性 透明质酸钠 硫酸钙 交联
原文传递
种植前牙槽骨保存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施斌 周毅 +1 位作者 王贻宁 程祥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级半水硫酸钙(SGCS)和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物在种植前牙槽骨保存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SGCS和PRP复合物、SGCS植入5只犬两侧手术区后,采用螺旋CT、放射性核素骨显像、X线片、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技术,比较牙槽骨修复... 目的探讨外科级半水硫酸钙(SGCS)和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物在种植前牙槽骨保存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SGCS和PRP复合物、SGCS植入5只犬两侧手术区后,采用螺旋CT、放射性核素骨显像、X线片、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技术,比较牙槽骨修复后的变化。结果SGCS和PRP复合物减小了牙槽骨吸收,提高了新骨生成的代谢活性和种植体的骨结合率。而在SGCS中加入PRP仅在早期表现出较高的骨代谢活性。结论在本项实验中,SGCS和PRP复合物可用于种植前牙槽骨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牙槽骨质丢失 硫酸钙 富血小板血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