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0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C-CalF量表对亚洲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雅 周星辰 +1 位作者 黄龄漪 郭声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3期2260-2265,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SARC-CalF量表筛检亚洲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风险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中使用SARC-CalF量表筛查亚洲老年人群肌肉减... 目的 系统评价SARC-CalF量表筛检亚洲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风险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中使用SARC-CalF量表筛查亚洲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的诊断/筛检试验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4月。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资料分析采用STATA15.1。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筛查老年人肌肉减少症5 4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ARC-CalF量表筛查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的合并敏感度为0.63[95%可信区间(95%CI)0.54~0.71],合并特异度为0.82(95%CI 0.74~0.88),阳性似然比为3.40(95%CI 2.50~4.80),阴性似然比为0.45(95%CI 0.37~0.56),诊断比值比为8(95%CI 5~12),拟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5%CI 0.74~0.81)。结论 SARC-CalF量表对亚洲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筛查具有一定准确性,且不同研究人群、地区的诊断价值存在差异,但具体情况仍需联用其他筛查工具以提高敏感度,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C-calf量表 老年人 肌肉减少症 诊断 META分析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and Calf Circumference in Older Women
2
作者 Michio Wachi Takumi Jiroumaru +2 位作者 Mika Suzuki Shinichi Noguchi Ayako Satonaka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24年第3期213-223,共11页
Purpose: Frailty is a state of declined vitality of the body and mind with age in which life functions are impaired. In addition,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susceptibility of older women to frailty compared with tha... Purpose: Frailty is a state of declined vitality of the body and mind with age in which life functions are impaired. In addition,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susceptibility of older women to frailty compared with that of older men. Therefore, assessing and encourag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 before they become frail is essential. We aimed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lf circumference and body composition and assess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calf circumference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dices in older women.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included 18 healthy older adults (age 69.0 ± 5.7 years).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calf circumference, body composition, calf muscle thickne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that included items on exercise-related activity thermogenesis (EAT) and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NEAT) were assess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lf circumference and these additional measures was examined. Result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calf circumference and body weight, body mass index (BMI), skeletal muscle mass,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 calf muscle thickness, total questionnaire score, and NEAT score (r = 0.66 - 0.87). However,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calf circumference and EAT scores. Conclusion: Calf circumference in older women may reflect NEAT activity. Improving NEAT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health-promoting factor in older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FRAILTY calf Circumference Older Women
下载PDF
Calf Posture Recognition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3
作者 Tan Chen Tung Uswah Khairuddin +3 位作者 Mohd Ibrahim Shapiai Norhariani Md Nor Mark Wen Han Hiew Nurul Aisyah Mohd Suhaimie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3年第1期1493-1508,共16页
Dairy farm management is crucial to maintain the longevity of the farm,and poor dairy youngstock or calf management could lead to gradually deteriorating calf health,which often causes premature death.This was found t... Dairy farm management is crucial to maintain the longevity of the farm,and poor dairy youngstock or calf management could lead to gradually deteriorating calf health,which often causes premature death.This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neglected part among the management workflows in Malaysia and has caused continuous loss over the recent years.Calf posture recogni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monitor calf behaviour and health state,which can be achieved by monitoring the calf behaviours of standing and lying where the former depicts active calf,and the latter,passive calf.Calf posture recognition modul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me automated calf monitoring systems,as the system requires the calf to be in a standing posture before proceeding to the next stage of monitoring,or at the very least,to monitor the activeness of the calves.Calf posture such as standing or resting can easily be distinguished by human eye,however,to be recognized by a machine,it will require more complicated frameworks,particularly one that involves a deep learning neural networks model.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images are required to train a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such tasks.In this paper,multiple 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CNN)architectures were compared,and the residual network(ResNet)model(specifically,ResNet-50)was ultimately chosen due to its simplicity,great performance,and decent inference time.Two ResNet-50 models having the exact same architecture and configuration have been trained on two different image datasets respectively sourced by separate cameras placed at different angle.There were two camera placements to use for comparison because camera placem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s,which is highly correlated to the deep learning model performance.After model training,the performance for both CNN models were 99.7%and 99.99%accuracies,respectively,and is adequate for a real-time calf monitor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f posture machine vision deep learning transfer learning
下载PDF
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组织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付菊 赵宇田 马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棕色脂肪组织(BAT)作为非震颤性产热(NST)的主要产热器官,在新生动物的寒冷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犊牦牛肾周BAT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采集1日龄、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脂肪细... 棕色脂肪组织(BAT)作为非震颤性产热(NST)的主要产热器官,在新生动物的寒冷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犊牦牛肾周BAT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采集1日龄、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滴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解偶联蛋白1(UCP1)在脂肪细胞的定位、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脂肪转化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犊牦牛肾周存在2种类型的脂肪细胞,即含有小脂滴和大量线粒体的棕色脂肪细胞以及含有大脂滴和少量线粒体的白色脂肪细胞;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白色脂肪细胞的面积和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棕色脂肪细胞的面积和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日龄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细胞和白色脂肪细胞质膜上均有UCP1阳性表达,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细胞中UCP1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BAT产热相关基因(UCP1、PPARα和PGC-1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出生后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白色脂肪细胞数量逐渐增加,且产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该结果为深入探究犊牦牛寒冷适应机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肾周脂肪 棕色脂肪组织 产热相关基因
下载PDF
紫苏籽提取物对西门塔尔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高亮 闫向民 +2 位作者 程黎明 米青婕 夏春芳 《畜禽业》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紫苏籽提取物(perilla seed extract,PSE),对西门塔尔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日龄左右、体格匀称、健康的西门塔尔母犊牛6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头,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PSE,PSE0;PSE低剂量组,基础日... 目的研究紫苏籽提取物(perilla seed extract,PSE),对西门塔尔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日龄左右、体格匀称、健康的西门塔尔母犊牛6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头,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PSE,PSE0;PSE低剂量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5‰的PSE,PSE1;PSE中剂量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PSE,PSE2;PSE高剂量组,基础日粮中添加2‰的PSE,PSE3。试验期90 d,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80 d。结果添加紫苏籽提取物的PSE2组和PSE3组西门塔尔母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PSE0对照组(p<0.01),PSE2组和PSE3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PSE2组和PSE3组十字部高、体斜长显著高于PSE0对照组(p<0.05),而与PSE1组差异不显著,各组的鬐甲高、胸围、管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紫苏籽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西门塔尔犊牛日增重并对体尺指标有积极影响,且最适添加量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提取物 断奶犊牛 生长性能
下载PDF
腹泻犊牛粪便菌群及粪便代谢物的变化特征分析
6
作者 赵清梅 崔省委 +3 位作者 郭仕辉 余永涛 梁泰宇 李欢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92-4105,共14页
【目的】揭示腹泻犊牛粪便菌群和粪便代谢物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粪便评分和临床症状,本研究将30日龄内哺乳犊牛分为健康组(CK)和腹泻组(D),应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CK和D组犊牛粪便菌群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目的】揭示腹泻犊牛粪便菌群和粪便代谢物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粪便评分和临床症状,本研究将30日龄内哺乳犊牛分为健康组(CK)和腹泻组(D),应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CK和D组犊牛粪便菌群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犊牛粪便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粪便菌群和粪便差异代谢物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CK组相比,D组犊牛粪便菌群OTU数量和Chao1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Shannon和Simpson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D组粪便中梭杆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以及埃希-志贺属、梭杆菌属、梭菌属等9个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或P<0.05),而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广古菌门,以及粪杆菌属、罕见小球菌属、厄氏菌属、双歧杆菌属等11个菌属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梭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属、埃希-志贺菌属、死亡梭杆菌、大肠埃希菌是腹泻犊牛粪便生物标志物。从CK和D组犊牛粪便中共筛选到5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PC(16∶1(9Z)/16∶1(9Z))富集到甘油磷脂代谢途径,与梭杆菌属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柯林斯菌属、巨型球菌属、厄氏菌属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P<0.01)。脱硫生物素富集到生物素代谢途径,与梭杆菌属显著负相关(P<0.05),与罕见小球菌属、巨型球菌属、罗尔斯通菌属显著正相关(P<0.05)。二氢生物蝶呤和二氢新蝶呤三磷酸富集到叶酸生物合成途径,与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P<0.01;P<0.05),与罕见小球菌属、巨型球菌属、厄氏菌属、双歧杆菌属、普雷沃菌属、柯林斯菌属、粪杆菌属、副拟杆菌属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结论】腹泻犊牛粪便菌群丰富度、多样性、物种组成及粪便代谢物组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犊牛肠道甘油磷脂代谢、生物素和叶酸生物合成受到影响,肠道菌群的紊乱和粪便代谢物的显著变化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犊牛 犊牛腹泻 粪便菌群 粪便代谢物
下载PDF
牛诺如病毒感染相关腹泻犊牛粪便菌群的特征分析
7
作者 赵清梅 崔省委 +3 位作者 郭仕辉 余永涛 梁泰宇 李欢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84-3494,共11页
[目的]比较哺乳期健康犊牛和感染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的腹泻犊牛粪便菌群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初步揭示BNoV感染的腹泻犊牛粪便菌群特征。[方法]首先应用PCR和RT-PCR法对健康和腹泻犊牛粪便中的腹泻相关病原进行检测,然后采... [目的]比较哺乳期健康犊牛和感染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的腹泻犊牛粪便菌群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初步揭示BNoV感染的腹泻犊牛粪便菌群特征。[方法]首先应用PCR和RT-PCR法对健康和腹泻犊牛粪便中的腹泻相关病原进行检测,然后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病原检测阴性的健康犊牛粪便(H组)和仅BNoV检测阳性的腹泻犊牛粪便(BNoV组)的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组成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H组相比,BNoV组粪便菌群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和Chao1指数显著升高(P<0.05),Shannon和Simpson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与H组相比,BNoV组粪便变形菌门、埃希-志贺属、丁酸球菌属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放线菌门、柯林斯菌属、巨球型菌属、厄氏菌属、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等丰度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双歧杆菌属、柯林斯菌属、巨球型菌属、厄氏菌属、粪杆菌属等在H组显著富集,而丁酸球菌属、埃希-志贺属、脆弱拟杆菌、梭菌属等在BNoV组显著富集。与H组相比,BNoV组粪便菌群胞内过程和信号传导、脂质代谢、新陈代谢、异生物质生物降解与代谢、萜类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等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而膜转运、复制与修复、翻译、核苷酸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等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感染BNoV的腹泻犊牛粪便菌群丰富度、多样性、物种组成和功能与健康犊牛显著不同,提示BNoV感染犊牛处于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诺如病毒(BNoV) 犊牛腹泻 粪便菌群 16S rRNA扩增子测序
下载PDF
β_(3)-肾上腺素受体在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8
作者 陈付菊 全七十六 +5 位作者 范伟峰 徐伟亮 李颖帮 赵宇田 童依然 陈杏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57,共6页
【目的】探究β_(3)-肾上腺素受体(β_(3)-AR, ADRB3)在犊牦牛寒冷适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日龄(1、7和30日龄)的健康雄性犊牦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以及Western blot(WB)对犊牦牛棕色/白... 【目的】探究β_(3)-肾上腺素受体(β_(3)-AR, ADRB3)在犊牦牛寒冷适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日龄(1、7和30日龄)的健康雄性犊牦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以及Western blot(WB)对犊牦牛棕色/白色脂肪组织中ADRB3 mRNA及β_(3)-AR蛋白的表达、分布及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基因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IHC结果显示,β_(3)-AR在犊牦牛肾周棕色和白色脂肪细胞中均有分布,且从1~30日龄,β_(3)-AR阳性表达强度显著增加(P<0.05)。qRT-PCR结果显示,从1~30日龄,ADRB3和HS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WB结果显示,从1~30日龄,β_(3)-A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ADRB3 mRNA和β_(3)-AR蛋白在犊牦牛肾周棕色和白色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量在白色脂肪组织中高于棕色脂肪组织,说明β_(3)-AR在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产热和脂解中均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肾周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白色脂肪组织 β_(3)-肾上腺素受体
下载PDF
冀北地区致犊牛腹泻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召兴 韩平 +6 位作者 王亚男 王珍珊 张妍 郭磊 衡江鸿 闫港 张艳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为鉴定冀北地区养殖场中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菌,本实验于2021年~2023年采集冀北地区养殖场中患腹泻病奶肉犊牛的肛拭子、粪便及肝脏等病料样品247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ureR基因的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 为鉴定冀北地区养殖场中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菌,本实验于2021年~2023年采集冀北地区养殖场中患腹泻病奶肉犊牛的肛拭子、粪便及肝脏等病料样品247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ureR基因的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47份患腹泻病的奶肉犊牛病料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到102株奇异变形杆菌(PM)。将分离菌人工感染小鼠(0.20 m L/只,含菌量为108cfu/mL),检测PM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其中72株PM引起小鼠发病与死亡,为致病性PM,小鼠的死亡率在40%~100%。采用PCR方法及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相关耐药基因及耐药性,采用SPSS19软件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M耐药表型与相关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毒力基因fliL、zapA、pmf A、atfA、rsb A、ureC、atfC在72株致病性PM中的检出率在63.4%~100%,其他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在2.7%~8.1%;72株致病性PM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安普霉素等12种药物耐药的菌株占51.4%以上,对其他药物耐药的菌株占6.9%~33.3%,均呈多重耐药性(MDR),且至少耐3类药物;72株致病性PM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OXA、blaCTX-M、blaTEM,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dA、aac(6’)-I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M的检出率在43.2%~98.6%,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在4.2%~33.3%,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之间基本呈正相关(除多粘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外)。本研究为致奶肉犊牛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奇异变形杆菌 致病性 毒力基因 耐药性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不同益生菌对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丽娟 张永根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试验旨在探讨犊牛日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其生长性能、消化率、氮代谢、免疫指标和腹泻发生的影响。选取42头20日龄荷斯坦犊牛,按照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分成7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枯草... 试验旨在探讨犊牛日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其生长性能、消化率、氮代谢、免疫指标和腹泻发生的影响。选取42头20日龄荷斯坦犊牛,按照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分成7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枯草芽孢杆菌、0.05%腊样芽孢杆菌、0.2%乳酸杆菌、0.1%酵母菌、0.05%粪肠球菌和0.1%地衣芽孢杆菌。预饲期10 d,正试期75 d。结果表明:(1)105日龄时试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其中0.2%乳酸杆菌组和0.05%粪肠球菌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和105日龄时0.2%乳酸杆菌组体格高于对照组(P<0.05);30~105日龄0.2%乳酸杆菌组、0.1%酵母菌组、0.05%粪肠球菌组和0.1%地衣芽孢杆菌组日增重显著高于0.1%枯草芽孢杆菌组和对照组(P<0.05);(2)105日龄时0.05%粪肠球菌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60日龄时0.2%乳酸杆菌组有机物(OM)、N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5日龄时0.1%酵母菌组NDF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60日龄、105日龄时0.2%乳酸杆菌组、0.05%粪肠球菌组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60日龄时0.05%粪肠球菌组的IgM、IgA含量和0.1%地衣芽孢杆菌组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2%乳酸杆菌组和0.05%粪肠球菌组腹泻频率最低,粪便评分中对照组和0.05%腊样芽孢杆菌组较高。综上所述,益生菌对断奶后犊牛生长发育性能有促进作用,其中乳酸菌和粪肠球菌效果更明显;益生菌对犊牛DM、OM、NDF、ADF表观消化率及氮代谢有显著提升,粪肠球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在NDF和ADF表观消化率要优于其他益生菌;添加粪肠球菌可提高犊牛免疫球蛋白含量,益生菌能降低犊牛腹泻发生的概率,乳酸菌和粪肠球菌的降低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犊牛 生长性能 消化率 氮代谢 免疫指标
下载PDF
围产期母体营养调控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恺圆 江明锋 +9 位作者 官久强 安添午 赵洪文 柏琴 吴伟生 李华德 谢荣清 沙泉 罗晓林 张翔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8-1648,共11页
本研究基于高寒牧区牦牛产业母犊培育现状,旨在探究围产期母体营养均衡供给与早期断奶的营养调控方式对犊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牦牛高效养殖提供科学基础。研究选取18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为2~4次、预产期相近的... 本研究基于高寒牧区牦牛产业母犊培育现状,旨在探究围产期母体营养均衡供给与早期断奶的营养调控方式对犊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牦牛高效养殖提供科学基础。研究选取18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为2~4次、预产期相近的妊娠后期麦洼牦牛,随机分为放牧对照组(GF)、营养供给组(SF)、早期断奶组(SW)3个组(n=6),GF组牦牛产前及产后阶段均于天然牧场自然放牧,SF组牦牛在产前30 d至产后90 d按妊娠后期、泌乳早期营养需要以“精料+青干草+放牧”方式给予营养均衡供给,SW组牦牛在营养均衡供给基础上,于产后60 d对犊牛进行早期断奶处理。对GF、SF、SW组牦牛所产犊牛初生重、90 d体重及体尺指标进行测定,并采集犊牛90日龄血清样本,分析不同母体营养调控方式下犊牦牛血清生化、生长相关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差异。结果表明,SF和SW组犊牛的初生重显著高于GF组(P<0.05);90日龄时,SF和SW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以及胸围均显著高于GF组(P<0.05),SW与SF组之间犊牛体重、体尺无显著差异(P>0.05)。与GF组相比,SF和SW组犊牛血清葡萄糖(GLU)、球蛋白(GLB)、胆固醇(CHO)浓度显著上升(P<0.05);SF组TP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生长相关激素方面,SF和SW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SW组生长激素(GH)浓度显著高于GF组(P<0.05)。SF、GF组犊牦牛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显著高于SW组(P<0.05)。相较于GF组,SF、SW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SF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显著高于GF组(P<0.05)。综上所述,营养均衡供给为妊娠后期和泌乳前期牦牛母体提供了充足的养分,通过增加犊牦牛养分摄入,提升了犊牛初生重、血清糖、氮营养代谢物水平,增加了生长相关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促进了犊牦牛生长发育;早期断奶搭配营养均衡供给方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无显著负面影响,并进一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营养调控 早期断奶 犊牦牛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犊牦牛腹泻病原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丁中 滕焯 +3 位作者 程玉婷 任云鑫 岳华 汤承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为调查青藏高原地区引起犊牦牛腹泻的主要病原,2021年6月—2022年8月采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共21个场的239份腹泻犊牦牛粪便,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A群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A,BRVA)、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ovine viral ... 为调查青藏高原地区引起犊牦牛腹泻的主要病原,2021年6月—2022年8月采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共21个场的239份腹泻犊牦牛粪便,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A群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A,BRVA)、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of genotype 1,BVDV-1)、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传染性鼻气管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沙门氏菌6种腹泻病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39份腹泻样品的个体阳性率为64.44%,场阳性率为42.86%~90.48%;BRVA、BVDV-1、BCoV、IBRV、ETEC、沙门氏菌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8.87%、26.78%、5.44%、28.45%、17.57%、16.32%,青海省样品中BRVA(35.29%)与BVDV-1(30.88%)个体阳性率较高,西藏自治区样品中IBRV(93.75%)与ETEC(75.00%)个体阳性率较高,四川省样品中BRVA(24.46%)、IBRV(22.30%)与BVDV-1(27.34%)个体阳性率较高;混合感染率为62.99%,二重、三重、四重感染率分别为42.86%、15.58%、4.55%,未见五重及以上混合感染,以BRVA、BVDV-1、IBRV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为主。结果表明:上述6种病原在青藏高原地区腹泻犊牦牛中广泛流行,不同地区的病原流行情况存在差异,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建议加强青藏高原地区BRVA的检测与控制,推进BVDV-1和IBRV灭活疫苗在牦牛中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腹泻病原 青藏高原地区 检测
下载PDF
甘肃某牛场隐孢子虫引起犊牛腹泻的虫种鉴定及亚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忠 马燕玲 +5 位作者 张继维 马玉珍 王树青 徐万祥 王春梅 王铭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2,共9页
新生犊牛腹泻(NCD)严重影响犊牛的健康,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隐孢子虫病是引起NCD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NCD疾病暴发的报道还非常少。2022年9月,甘肃省武威市某奶牛场1月龄以内犊牛发生严重腹泻,并伴有部分犊牛... 新生犊牛腹泻(NCD)严重影响犊牛的健康,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隐孢子虫病是引起NCD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NCD疾病暴发的报道还非常少。2022年9月,甘肃省武威市某奶牛场1月龄以内犊牛发生严重腹泻,并伴有部分犊牛死亡。为弄清犊牛腹泻是否由隐孢子虫引起,本研究对该牛场1月龄以内腹泻和非腹泻犊牛分别采集10份样品,应用显微镜检和套氏PCR方法对犊牛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应用显微镜检方法检出10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应用PCR方法检出14份阳性样品,包括8份腹泻样品和6份非腹泻样品。PCR方法隐孢子虫总的感染率为70.0%,其中腹泻犊牛的感染率为80.0%,非腹泻犊牛的感染率为60.0%。对所有PCR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均为微小隐孢子虫。进一步对14份C.parvum阳性样品进行gp60基因扩增和亚型鉴定,13份样品测序成功,均为IIdA19G1亚型。本研究首次在甘肃省发现隐孢子虫引起犊牛腹泻的暴发,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该地区犊牛腹泻的病因,做好腹泻疾病的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隐孢子虫 犊牛 甘肃 腹泻 基因亚型
下载PDF
低聚木糖和牛磺酸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14
作者 田雨晴 张一平 +6 位作者 吴春会 王明亚 徐宏建 李妍 李建国 李秋凤 曹玉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86,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聚木糖(XOS)和牛磺酸(Tau)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45日龄左右的荷斯坦公犊牛60头,按照体重[(80±1)kg]相近原则,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为对照组(C...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聚木糖(XOS)和牛磺酸(Tau)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45日龄左右的荷斯坦公犊牛60头,按照体重[(80±1)kg]相近原则,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为对照组(C组)、10 g/(d·头)XOS组(X组)、4 g/(d·头)Tau组(T组)、10 g/(d·头)XOS+4 g/(d·头)Tau组(XT组)。添加剂饲喂至犊牛77日龄。每天记录犊牛采食量和腹泻情况,在犊牛45、63、77和93日龄晨饲前称重并测量体尺,在犊牛63、77和93日龄分别连续3 d采集粪便,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4组间犊牛始重无显著差异(P>0.05),T组犊牛末重显著高于C组和XT组(P<0.05)。犊牛45~63日龄时,4组间犊牛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差异不显著(P>0.05),X、T、XT组料重比(F/G)与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犊牛64~77日龄时,4组间犊牛ADG、ADFI、F/G均差异不显著(P>0.05)。犊牛78~93日龄时,T组犊牛ADG显著高于C、X、XT组犊牛(P<0.05),ADFI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与X、XT组差异不显著(P>0.05);4组间F/G无显著差异(P>0.05)。日龄对犊牛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犊牛的ADG、ADFI显著提高(P<0.05),F/G显著降低(P<0.05)。处理和日龄的互作效应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X、T和XT组犊牛45~63日龄腹泻率和粪便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与C组相比,X、T和XT组犊牛45~63日龄腹泻率分别降低30.11%、32.69%、34.62%。日龄对犊牛腹泻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各组腹泻率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处理和日龄之间的互作效应对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0.05)。3)添加XOS和Tau对犊牛各日龄体尺指标和体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日龄对犊牛体尺指标和体尺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犊牛的体尺指标显著提高(P<0.05),体长指数、体躯指数、胸围指数显著提高(P<0.05),管围指数显著降低(P<0.05)。处理和日龄的互作效应对体尺指标和体尺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4)犊牛63、77日龄时,各组间犊牛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犊牛93日龄时,T组犊牛CP、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组和XT组(P<0.05);各组间DM、EE、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日龄对犊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犊牛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处理和日龄的互作效应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添加4 g/(d·头)Tau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CP及NDF表观消化率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低聚木糖 牛磺酸 腹泻率 体尺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下载PDF
健康安格斯犊牛与IBRV感染犊牛鼻腔菌群变化比较
15
作者 易鹏飞 孙磊 +5 位作者 马亚楠 马雪连 李娜 孙亚伟 钟旗 姚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7-1158,共12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是一种对全球养牛业造成严重影响的牛呼吸系统病毒。对新疆南疆地区4个规模化安格斯肉牛繁育场1月龄安格斯犊牛进行IBR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探讨IBRV感染犊牛的鼻腔菌群变化。临床调查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主要...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是一种对全球养牛业造成严重影响的牛呼吸系统病毒。对新疆南疆地区4个规模化安格斯肉牛繁育场1月龄安格斯犊牛进行IBR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探讨IBRV感染犊牛的鼻腔菌群变化。临床调查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的1月龄安格斯犊牛,采集犊牛鼻拭子,进行IBRV PCR检测,依据PCR检测结果,随机选取单纯IBRV阳性犊牛(P组)和IBRV阴性且无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健康犊牛(N组)各10头,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选择V3和V4可变区使用Illumina平台对鼻腔菌群DNA片段进行双端(Paired-end)测序,分析两组犊牛鼻腔菌群组成结构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该牛场犊牛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共计922头,犊牛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发生率为8.2%(922/11 215);其中死亡98头,病死率为10.6%(98/922)。样品IBRV检出率为22.0%(50/227)。与N组犊牛鼻腔菌群分类单元数相比,P组犊牛在门、纲、目、科水平上呈极显著增加(P<0.01),且属水平也呈增加趋势(P=0.056)。Alpha多样性显示,P组犊牛鼻腔菌群均匀度(Pielou_e)和覆盖度(Goods_coverage)指数显著高于N组犊牛(P<0.05),Beta多样性中P组犊牛鼻腔菌群结构与N组犊牛有显著差异(P<0.05)。菌门和菌属差异性显示,P组犊牛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极显著低于N组犊牛(P<0.01),绿弯菌门、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蓝菌门(Cya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丰度极显著高于N组犊牛(P<0.01);P组犊牛的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盐水球菌属(Salinicoccus)丰度显著低于N组犊牛(P<0.05),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高于N组犊牛(P<0.05)。P组犊牛在MetaCyc代谢通路中存在9条代谢通路变化,在KEGG代谢通路丰度预测中存在7条代谢通路变化,主要和参与合成,炎性反应标志物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相关。此外,两组间鼻腔菌群在细胞功能、物质运输、分解和合成代谢以及疾病发生等预测功能方面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呼吸道症状病牛群中IBRV感染和鼻腔菌群组成结构及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明犊牛感染IBRV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安格斯肉牛 犊牛 鼻腔菌群 代谢通路
下载PDF
中药组方对大肠杆菌致小鼠腹泻治疗效果研究
16
作者 高庆羽 符乐 +6 位作者 石玉祥 李杰峰 刘嫣然 秦立佳 张华莹 何团拥 王晓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61-2670,共10页
【目的】研究中药组方对犊牛源大肠杆菌致小鼠腹泻的治疗效果,为中药治疗大肠杆菌致犊牛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62只小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2个组方各3个浓度(1.5、1.0、0.5 g/mL))和西药治疗组,每组3个重... 【目的】研究中药组方对犊牛源大肠杆菌致小鼠腹泻的治疗效果,为中药治疗大肠杆菌致犊牛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62只小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2个组方各3个浓度(1.5、1.0、0.5 g/mL))和西药治疗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5 mL 1×10~8 CFU/mL的大肠杆菌悬液,小鼠出现腹泻后,中药组小鼠分别灌喂0.2 mL不同浓度中药组方提取液(白头翁汤加减和乌梅散加减),西药组小鼠灌喂0.2 mL恩诺沙星,模型组小鼠灌喂0.2 mL蒸馏水,持续7 d。每天记录小鼠体重、采食量,治疗第3天时统计腹泻指数;治疗第7天剖检小鼠,检测小肠病理变化,利用ELISA法检测回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十二指肠Claudin-1、Occludin和ZO-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经2个中药组方治疗后腹泻小鼠体重、采食量均可显著增加(P<0.05),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改善了小肠病理组织学病变,促进了肠绒毛损伤的修复。与模型组相比,2个组方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肠黏膜sIgA、pIgR含量(P<0.05)及十二指肠Claudin-1、Occludin和ZO-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5)。1.0 g/mL乌梅散加减在2个中药组方中治疗效果最佳,与西药组相比,在小鼠肠组织形态、肠黏膜免疫球蛋白含量及紧密连接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乌梅散加减和白头翁汤加减均可降低小鼠腹泻指数,改善肠道病理损伤,其中乌梅散加减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本研究可为中药治疗大肠杆菌致犊牛腹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小鼠 中药 治疗 犊牛腹泻
下载PDF
参芪补气散对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血清生化、激素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杨昊赤 纪鹏 +9 位作者 魏彦明 华永丽 任建明 张晓松 买占海 李宏雅 武凡琳 李琛琛 马挺 朱潇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研究参芪补气散对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发病率、血清生化、激素与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3月龄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105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参芪补气散低剂量组、参芪补气散高剂量组3个组,每组35头。对照组每日饲喂基础饲粮,给药组在基础饲粮... 研究参芪补气散对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发病率、血清生化、激素与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3月龄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105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参芪补气散低剂量组、参芪补气散高剂量组3个组,每组35头。对照组每日饲喂基础饲粮,给药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每日添加精料15 g/kg(低剂量组)和30 g/kg(高剂量组)的参芪补气散,连续饲喂21 d,观察每组犊牛腹泻、感冒的发生情况。试验结束后每组犊牛采集血液用于血清生化、激素、免疫指标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参芪补气散高、低剂量组犊牛的感冒、腹泻发病率呈降低趋势,高剂量组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参芪补气散低剂量组犊牛的甘油三酯、尿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免疫球蛋白A均显著升高(P<0.05),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参芪补气散高剂量组犊牛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钾、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参芪补气散可以明显改善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的血清生化、激素及免疫相关指标,防病增重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西门塔尔犊牛 血清生化 激素 免疫
下载PDF
宁夏部分地区哺乳期奶犊牛群中腹泻相关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18
作者 崔省委 赵清梅 +5 位作者 于鲲 薛佳祺 孙若菡 李勇 马云 余永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9-1613,共15页
为了解宁夏地区哺乳期奶犊牛群中腹泻相关病原的流行情况,采用PCR和RT-PCR法对采自宁夏4个地区、18个规模化奶牛场的334份哺乳期犊牛粪便样品分别进行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牛冠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诺如病毒(Bov... 为了解宁夏地区哺乳期奶犊牛群中腹泻相关病原的流行情况,采用PCR和RT-PCR法对采自宁夏4个地区、18个规模化奶牛场的334份哺乳期犊牛粪便样品分别进行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牛冠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 BNoV)、牛纽布病毒、牛星状病毒、牛环曲病毒、牛嵴病毒(Bovine kobuvirus, BKoV)、牛肠道病毒、隐孢子虫、艾美耳球虫、贾第鞭毛虫、K99型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14种腹泻相关病原的检测,并对各种病原的流行特点和主要流行病原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宁夏地区哺乳犊牛粪便中共检出13种腹泻相关病原,其中隐孢子虫(38.02%)、BRV(19.76%)、BKoV(18.56%)和BNoV(13.77%)检出率较高,隐孢子虫、BRV和BKoV在腹泻犊牛粪便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犊牛(P<0.05)。单一病原感染类型占比显著高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的类型(P<0.05)。在宁夏4个地区、3个季节采集的样品中,隐孢子虫、BRV、BKoV和BNoV检出率相对较高,在1~30日龄犊牛群中隐孢子虫、BRV和BKoV检出率较高,在31~60日龄犊牛中隐孢子虫和BNoV检出率较高,在60日龄以上的哺乳犊牛中BKoV、BEV和隐孢子虫检出率较高。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哺乳犊牛感染的隐孢子虫主要为微小隐孢子虫,BRV主要为A型轮状病毒,BKoV主要为B型爱知病毒,BNoV主要为GⅢ.2型诺如病毒。以上结果表明,隐孢子虫、BRV、BKoV和BNoV是宁夏地区哺乳期奶犊牛群中主要流行的腹泻相关病原,并与犊牛腹泻的发生关系密切。单一病原感染是哺乳期奶犊牛腹泻相关病原感染的主要类型。犊牛感染的病原种类与季节和日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奶犊牛 犊牛腹泻 病原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Human Pro-insulin Transgenic Calf Derived from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东山 郭旭东 +6 位作者 海棠 杜晨光 王建国 仓明 刘东军 李喜和 旭日干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9-416,共8页
The curr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a human pro-insulin transgenic cow by means of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A double selection system, Neomycin resistance (Neo^r)... The curr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a human pro-insulin transgenic cow by means of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A double selection system, Neomycin resistance (Neo^r) gene and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gene linked through an inner ribosomal entry site (IRES) sequence directed by a Cytomegalovirus (CMV) promoter, was used for enrichment and selection of the transgenic cells and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Transgenes were introduced into bovine fetal fibroblast cells (BFF) cultured in vitro through electroporation (900 V/cm, 5 ms). Transgenic bovine fibroblast cells (TBF) were enriched through addition of G418 in culture medium (800 μg/mL). Before being used as a nuclear donor, the TBF cells were either cultured in normal conditions (10% FBS) or treated with serum starvation (0.5% FBS for 2-4 days) followed by 10 hours recovery for G1 phase synchronization. Transgenic cloned embryos were produced through GFP-expressing cell selection and SCNT. The results were the percentage of blastocyst development following SCNT was lower using TBF than BFF cells (23.2% VS 35.2%, P 〈 0.05). No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age of cloned blastocys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transgenic nuclear donor of normal and starvation cultures were observed (23.2% VS 18.9%, P 〉 0.05). Two to four GFP-expressing blastocysts were transferred into the uterus of each synchronised recipient. One pregnancy from of seven recipients (21 embryos) was confirmed by rectum palpation 60 days after embryo transfer and one recipient has given birth to a calf at term. PCR and DNA sequencing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calf was produced using human proinsulin transgenic anim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Human pro-insulin EGFP Transgenic calf
下载PDF
香菇多糖对犊牛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雨 王琪茹 +3 位作者 师鑫潮 何欣 张铁 赵兴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5-90,97,112,共8页
为了研究香菇多糖对犊牛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健康、体重相近的30日龄荷斯坦犊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10个重复,每重复1头,其中对照组(C组)饲喂代乳粉,试验组(A1组、A2组)分别饲喂添加10 g/d... 为了研究香菇多糖对犊牛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健康、体重相近的30日龄荷斯坦犊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10个重复,每重复1头,其中对照组(C组)饲喂代乳粉,试验组(A1组、A2组)分别饲喂添加10 g/d和20 g/d香菇多糖的代乳粉。分别在试验第0,10天测定犊牛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在试验第10天,采集直肠粪便检测肠道微生物;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A1组和A2组犊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9.67%和8.79%,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拟杆菌科和瘤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A1组显著低于A2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A1组显著高于A2组(P<0.05)。A1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A2组(P<0.05);A1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提高(P<0.05),A2组血清IgM和IL-2含量显著提高(P<0.05),A1组和A2组血清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A1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A2组(P<0.05)。说明在代乳粉中每天添加10 g香菇多糖可提高犊牛平均日增重,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犊牛 生长性能 肠道微生物 抗氧化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