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孟頫书法“晋唐一体化”之深层意蕴及书学价值
1
作者 兰浩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5,30,共6页
南宋赵构、姜夔、赵孟坚奠定了回归晋唐书法的理论基础,而赵孟頫是晋唐书法理想的实践者。赵孟頫“晋唐一体化”书法之路以回归魏晋古法、矫正南宋书法流弊为出发点,书法面目中和雅丽,寄寓其多元复杂的内心世界。赵孟頫书法“晋唐一体... 南宋赵构、姜夔、赵孟坚奠定了回归晋唐书法的理论基础,而赵孟頫是晋唐书法理想的实践者。赵孟頫“晋唐一体化”书法之路以回归魏晋古法、矫正南宋书法流弊为出发点,书法面目中和雅丽,寄寓其多元复杂的内心世界。赵孟頫书法“晋唐一体化”取法广泛,学书用功,学养深厚,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影响深远。后世对赵孟頫书法地位评价颇高,其广泛取法和深厚功力对当代书法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书法 “晋唐一体化” 当代启示
下载PDF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书风源流考述
2
作者 刘瑞鹏 《艺术探索》 2023年第2期33-39,共7页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唯一的大字摩崖作品,其表现出的篆隶笔意,有着特定的历史成因和自然成因。其笔法、结构及章法特征的表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与颜真卿后期楷书如《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宋璟碑》及碑侧记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唯一的大字摩崖作品,其表现出的篆隶笔意,有着特定的历史成因和自然成因。其笔法、结构及章法特征的表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与颜真卿后期楷书如《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宋璟碑》及碑侧记有明显的传承关系。颜真卿晚年书风转向自《大唐中兴颂》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大唐中兴颂》 书风源流 篆隶笔意
下载PDF
晋唐笔法的传承 被引量:1
3
作者 丛文俊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4,共4页
晋、唐是书法史上的两个高峰,本属一脉传承,但从技法到美感风格、从书家个性到时代风尚,都有明显的区别。归根到底,还是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差异使然。文章着重分析了晋、唐笔法的不同及其原委,还有它们是如何影响到美感风格的问题,同时也... 晋、唐是书法史上的两个高峰,本属一脉传承,但从技法到美感风格、从书家个性到时代风尚,都有明显的区别。归根到底,还是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差异使然。文章着重分析了晋、唐笔法的不同及其原委,还有它们是如何影响到美感风格的问题,同时也论及了人的社会生活体验、观念和作品之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对今天如何更好地弘扬"兰亭"精神,也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笔法 传承 “二王”书法 唐楷
下载PDF
略论中国书法与文学趣味之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胜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2-56,共5页
以中国书法艺术与文学趣味之间的关系为着眼点,以中国书法史为经略,展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趣味对同期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并以魏晋风度、盛唐气象为个案,着重剖析二者之间的相互浸濡与融汇。
关键词 中国书法 文学趣味 魏晋风度 盛唐气象
下载PDF
论姜夔《续书谱》的书法美学批评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晓岚 《唐都学刊》 2003年第3期46-50,共5页
姜夔的《续书谱》从道德批评转为美学批评,薄唐人法度而尚魏晋之风,并形成一系列与之相辅的切实简明、深契事理而又灵动辩证的理论,在宋代书论史上承上启下,真正树立起"宋人尚意"的里程碑。
关键词 续书谱 美学批评 魏晋之风 自然个性 书体技法
下载PDF
试论魏晋隋唐时期的宗族政策
6
作者 马新 齐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共10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古宗族势力发展的顶点,也是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各王朝在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虽然必须借助于宗族与士族势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它们都与异己的宗族与士族势力进行着强力的较量,并开始清理宗族势力在乡村社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古宗族势力发展的顶点,也是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各王朝在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虽然必须借助于宗族与士族势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它们都与异己的宗族与士族势力进行着强力的较量,并开始清理宗族势力在乡村社会中的根基。就其宗族政策而言,魏晋以依托为主,南北朝以收拢为主;收拢之力度南不如北。至隋唐时期,旧式宗族逐渐消解,新式宗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隋唐王朝则从制度上完成了对宗族这一社会力量的有效分解与钳制。在隋唐宗族政策的冲击下,中古宗族的政治与军事功能逐渐消退,经济互助功能以及血缘凝聚力的效能与影响明显逊于前代,宗族威权发生蜕变,开始了向近古新型宗族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宗族政策 中古宗族 旧式宗族 新式宗族 士族
下载PDF
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豪良 《襄樊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4-88,共5页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尚法书风 书法
下载PDF
晋唐佛教行记文体解析与文学生成
8
作者 阳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27-35,共9页
晋唐佛教行记有功于佛教史和佛教文化,同时在佛教文学方面亦具研究价值。考察史志和其他公私目录、佛教经录著录清单,兼及历代大藏经收录文本,检读这种文献的全帙、节本以及佚文,可见晋唐佛教行记兼具传记、地记、游记等文本特征,呈现... 晋唐佛教行记有功于佛教史和佛教文化,同时在佛教文学方面亦具研究价值。考察史志和其他公私目录、佛教经录著录清单,兼及历代大藏经收录文本,检读这种文献的全帙、节本以及佚文,可见晋唐佛教行记兼具传记、地记、游记等文本特征,呈现出了多重文体属性。晋唐佛教行记一是与常见的僧人传记构成交叉关系,同时呈现出某些文本差异;二是生动地展示宋前方志基本内容,成为以时间为导引的活态地记,并且呈现出历史社会学意义;三是以凸显游程、关注地理、演绎佛国以及与文学的适度游离为基本特征,最终成为中古山水游记的变态。以传记为本质,以地记为内涵,以游记为特色,晋唐佛教行记不失为佛国舆地类僧人游记,其文学性借此得以生成,其文学表征、价值以及影响亦借此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 佛教行记 文体解析 文学生成
下载PDF
初唐士人心态和书法风貌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邵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初唐的书坛呈现着特别的风景,体现了初唐士人心态中家国格局与开国气度,具有承先启后的性质。在王学书风盛行的总体情貌下显示着四个基本特征:晋人风度的延续;法度的强化;书学在教育和科举中的拓展;众多书论家的出现。
关键词 初唐 士人心态 书法风貌
下载PDF
唐本《伤寒论》新考
10
作者 李文飞 郑丰杰 +3 位作者 孟庆鸿 李楠 陈泽霖 曾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301-4304,共4页
目前学界将宋校本《千金翼方》卷九、卷十视作唐本《伤寒论》,认为其系孙思邈所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伤寒论》的面貌。文章通过考察北宋校正医书局整理《千金翼方》的方法与内容、主校者孙奇的知识背景及其整理张仲景三书的理念... 目前学界将宋校本《千金翼方》卷九、卷十视作唐本《伤寒论》,认为其系孙思邈所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伤寒论》的面貌。文章通过考察北宋校正医书局整理《千金翼方》的方法与内容、主校者孙奇的知识背景及其整理张仲景三书的理念原则及方法程式,结合孙思邈编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体例及张仲景在唐代的学术地位,提出唐本《伤寒论》经孙奇校改,已非原著旧貌。提示既往对于唐本《伤寒论》的断代,以及基于此所提出的版本特点与文献价值,均应予以重新审视;对于宋以前《伤寒论》的版本流传情况,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本《伤寒论》 《千金翼方》 孙奇 版本 文献 体例 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