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s Forests of Steles and the Intension of the Stele Culture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5年第2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China’s forests of steles and the Intension of the Stele Culture St
下载PDF
Chinese Four Big Forests of Steles——by our staff reporter Shao De
2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1990年第1期66-66,共1页
The chinese upright stone tablets started building early inQindynasty which were called stone-carving in the Initial stage.After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y were gradually changed name as"tablets" or "... The chinese upright stone tablets started building early inQindynasty which were called stone-carving in the Initial stage.After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y were gradually changed name as"tablets" or "stel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arved stones. Greatnumbers of stone tablets standing like trees in forest, were l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our Big forests of steles by our staff reporter Shao De FOUR DE
下载PDF
关中唐碑中唐代书坛的正大气象
3
作者 王彩凤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古代碑刻既是保存历史资料的重要文物,也是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陕西关中历代名家名碑,从《石台孝经》到《孔子庙堂碑》,从欧阳询《黄甫诞碑》到高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从篆书《美原神泉诗序》到行书《慧坚禅师... 古代碑刻既是保存历史资料的重要文物,也是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陕西关中历代名家名碑,从《石台孝经》到《孔子庙堂碑》,从欧阳询《黄甫诞碑》到高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从篆书《美原神泉诗序》到行书《慧坚禅师碑》等,不仅完整再现了中国古代文字篆、隶、楷、行、草的发展轨迹,记录了中国汉字的书写史和风格演变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唐碑 正大气象 颜筋柳骨
下载PDF
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叙事设计的方法与实践
4
作者 刘秀敏 张凯 《设计》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基于叙事设计与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化,探讨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叙事设计的方法与实践。运用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和焦点小组等方法分析叙事设计与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化的内核和内容。提出焦山碑林博物馆叙事设计方法,包括叙事主题确... 基于叙事设计与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化,探讨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叙事设计的方法与实践。运用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和焦点小组等方法分析叙事设计与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化的内核和内容。提出焦山碑林博物馆叙事设计方法,包括叙事主题确定、叙事情节设置以及叙事设计表达。将提出的设计方法运用在设计实践中,能够促进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推动文创产品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创产品 焦山碑林博物馆 设计方法 设计实践 叙事设计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藏《唐李思训碑》拓本断代与碑文疏证
5
作者 邵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5,I0002,共7页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为唐代书法大家李邕撰并书而影响书坛久远。碑存陕西蒲城,拓本藏故宫博物院。比较宋及以后之拓本文字,以渐次风化之痕迹可为断代依据。李思训为唐宗室,因宫廷斗争波及身世。此碑之立凭靠李思训侄、时任吏部尚书兼...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为唐代书法大家李邕撰并书而影响书坛久远。碑存陕西蒲城,拓本藏故宫博物院。比较宋及以后之拓本文字,以渐次风化之痕迹可为断代依据。李思训为唐宗室,因宫廷斗争波及身世。此碑之立凭靠李思训侄、时任吏部尚书兼中书令李林甫的主持。碑以行书撰写,和李思训桀骜的人格和其书法造诣均有承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思训碑 拓本断代 李邕书法 行书入碑
下载PDF
寻绎演化:碑帖融合的流变与当代书法评论
6
作者 杨晨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4期78-85,I0003,共9页
碑帖融合论一直受到晚清民国“碑学”理论的影响,20世纪初期,随着书法新材料的出现,碑帖之辨不断被扬弃,碑帖融合观念在回归墨迹到刀笔相参的探讨中得到发展。然而,其理论化的完成又受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理论的影响而发生断裂。当下,... 碑帖融合论一直受到晚清民国“碑学”理论的影响,20世纪初期,随着书法新材料的出现,碑帖之辨不断被扬弃,碑帖融合观念在回归墨迹到刀笔相参的探讨中得到发展。然而,其理论化的完成又受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理论的影响而发生断裂。当下,碑帖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已成为书坛发展的契机,发掘碑帖融合新义,构建其独立的研究领域,将有助于当代书法评论的深入发展。同时,对碑帖融合的创新是一条无止境的探索之路,亟需当代书法评论的引领,以呼应新时代笔墨艺术的需求,从而赋予其新的使命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融合 当代书法评论 碑帖之辨 书法新材料 返本开新
下载PDF
刻石文字源流考析
7
作者 王学理 《唐都学刊》 2023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深厚,传承载体之功首屈一指。从追本溯源到演绎历史,极具戏剧性。秦记事刻之于鼓形的石头上(“石鼓”),是对商周铜器铭刻记事形式的一种突破,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起了先锋的作用。随历史的演进,从秦刻石、瓦书、简...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深厚,传承载体之功首屈一指。从追本溯源到演绎历史,极具戏剧性。秦记事刻之于鼓形的石头上(“石鼓”),是对商周铜器铭刻记事形式的一种突破,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起了先锋的作用。随历史的演进,从秦刻石、瓦书、简牍开始,再到汉碑、纤维纸的出现,各成系统,相继发展,使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绵延长久,独立于世界之林。而刻石作为记录文字的又一载体,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刻之于碑的形态在演进中走向固态化。完整的石碑由额、身、座三部分构成,形态俊美,尤其大面积的碑身除记事的功能之外,竟成了历代创作书法艺术的广阔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文 简牍 石碑 石磬 西安碑林
下载PDF
由《吴养充墓表》看王铎小楷对二王书法的继承
8
作者 黄硕钊 王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6期1-6,共6页
《吴养充墓表》碑版书丹小楷作品刻于明朝万历年间,为王铎最早的存世作品。由于王铎早期书作存世相对较少,故《吴养充墓表》小楷入碑的稀有性、碑面的完整性及其后期书风的巨大差异性为王铎早期小楷书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文章以... 《吴养充墓表》碑版书丹小楷作品刻于明朝万历年间,为王铎最早的存世作品。由于王铎早期书作存世相对较少,故《吴养充墓表》小楷入碑的稀有性、碑面的完整性及其后期书风的巨大差异性为王铎早期小楷书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文章以王铎《吴养充墓表》为切入点,以王铎在小楷中师法“二王”为研究对象,对王铎早期小楷书风进行梳理与研究,兼及历代书家对王铎师法“二王”的研究品评等,可以看出“二王”书法对王铎早期书风影响颇深,这对于进一步完善王铎书风演变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亦可为书家书风演变历程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养充墓表》 王铎 碑版 小楷 二王 书风演变
下载PDF
碑林书法艺术情景体验的数字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文莉 周明玥 韩啸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76-282,共7页
目的解决碑林书法文化传播途径单一、体验感欠缺、互动性匮乏的问题。方法研究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情景体验应用于碑林书法艺术传播的营造路径。以焦山碑刻博物馆为例,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与3D打印技术实现场景再现、历... 目的解决碑林书法文化传播途径单一、体验感欠缺、互动性匮乏的问题。方法研究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情景体验应用于碑林书法艺术传播的营造路径。以焦山碑刻博物馆为例,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与3D打印技术实现场景再现、历史回溯、多感官互动等,达成多维度情景体验。结果构建以焦山碑林虚拟博物馆、AR手册和拓印体验为主体的体验式展示系统,从虚实两个维度有效还原了焦山碑林书法碑刻的真实环境,介绍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拓印实操,令体验者获得对碑林书法艺术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和体验。结论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对书法碑林进行情景体验营造,能够更有效地传播碑林书法艺术。研究对于其他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林书法 情景体验 数字技术 体验式展示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论《姚伯多造像题记》的书法艺术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6
10
作者 岳红记 《艺术探索》 2010年第2期57-58,共2页
本文通过对姚伯多造像碑的介绍,在分析其题记书法艺术特点的基础上,与龙门造像碑书法艺术进行比较,认为龙门造像碑书法艺术接近于南方楷书,且有着贵族化的倾向,而姚伯多造像碑题记书法具有下层平民化的一端。形成这种书法特点的原因与... 本文通过对姚伯多造像碑的介绍,在分析其题记书法艺术特点的基础上,与龙门造像碑书法艺术进行比较,认为龙门造像碑书法艺术接近于南方楷书,且有着贵族化的倾向,而姚伯多造像碑题记书法具有下层平民化的一端。形成这种书法特点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民族特点有关,同时笔者认为,这种特点的形成可能与该石碑题记的书者为一人而刻工却为多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伯多造像题记》 书法艺术 成因
下载PDF
唐代楷书笔法问题辨正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宝剑 《美育学刊》 2015年第3期6-14,共9页
清代以来,在碑学的影响之下,人们对唐代楷书形成种种偏见和误读,学书者临习唐楷亦往往不得要领,于是出现对唐楷既不屑学、又不能学的局面。通过碑刻与墨迹的细读,可讨论唐楷笔法中的藏露、直曲、中侧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对唐人笔法做出... 清代以来,在碑学的影响之下,人们对唐代楷书形成种种偏见和误读,学书者临习唐楷亦往往不得要领,于是出现对唐楷既不屑学、又不能学的局面。通过碑刻与墨迹的细读,可讨论唐楷笔法中的藏露、直曲、中侧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对唐人笔法做出不囿于碑刻形态的还原。这些探讨,或可对历史上的诸种误读有所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楷书 碑刻 墨迹 笔法
下载PDF
西安碑林的《唐月令》刻石及其天象记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次沅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7年第1期88-94,共7页
西安碑林所藏唐开成石经的《礼记·月今》并非经典原文,而是唐玄宗时根据当时天象改写的。此文介绍了《开成石经·唐月令》的状况及其与经典《月令》的差异,列举了其中正月部分。经过对《唐月令》天象的分析,发现它们并非实... 西安碑林所藏唐开成石经的《礼记·月今》并非经典原文,而是唐玄宗时根据当时天象改写的。此文介绍了《开成石经·唐月令》的状况及其与经典《月令》的差异,列举了其中正月部分。经过对《唐月令》天象的分析,发现它们并非实测数据,而是根据《大衍历》推算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碑林 唐月令 刻石 天象记录
下载PDF
书法碑名英译的实证研究——以杭州碑林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晓波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02-407,共6页
书法外宣英译的现有研究欠缺理论构建与实地调研,因此基于实地调研,对碑林、博物馆等展览场所碑名英译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意义。该类翻译可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来制定具体策略,并以《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为参... 书法外宣英译的现有研究欠缺理论构建与实地调研,因此基于实地调研,对碑林、博物馆等展览场所碑名英译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意义。该类翻译可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来制定具体策略,并以《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为参照来制定总体原则。基于适用该类翻译的策略与原则,以杭州碑林为例,对其碑名英译进行了实地考察,从三个方面评析了其译文:重要术语的英译及译名的统一,英译中背景信息的择取,语言与编辑的规范。文章在评析原译文的基础上提供了参考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碑林 碑名 书法 英译
下载PDF
湖北护林古石碑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秀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4期10-12,共3页
天然林保护在湖北有悠久的历史,现己发现的明清时代的护林古石碑有十余通,内容十分丰富,按类型分为官方型护林石碑和民间型护林石碑两类。为我们探讨湖北古代森林文献信息资源状况,护林思想及护林措施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关键词 湖北 护林 古石碑
下载PDF
王铎(1593-1652)与集王字碑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龙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2,共7页
自唐高宗朝僧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成后,集王成为一时风气,影响波及北宋,后渐趋式微。明末清初金石学振起,古代集王字碑的发现、著录与评价是其内容之一。在这一学术史背景下,北方地区的一些碑志中出现集王风气的复兴。王铎就是其间... 自唐高宗朝僧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成后,集王成为一时风气,影响波及北宋,后渐趋式微。明末清初金石学振起,古代集王字碑的发现、著录与评价是其内容之一。在这一学术史背景下,北方地区的一些碑志中出现集王风气的复兴。王铎就是其间一位关键人物,除了他本人书碑常准绳于古代集王字碑之外,亦影响了身边一些友人,他甚至还为友人介绍刻工。王铎参与集王字碑的兴趣,与其《圣教序》研究者的角色、尊崇二王的书学取径以及较量前贤的心理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铎 集王字碑 明末清初 金石学 《圣教序》
下载PDF
焦山碑林增强现实展示中的多感官通道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超 张文莉 《设计》 2019年第5期152-153,共2页
解决碑林书法艺术展示方法单一、展示内容不充分、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方法:研究多感官通道设计理论及其在增强现实(AR)展示中的应用,提出将视、听、触等感官通道进行整合、联通、代偿和虚实协调的增强现实展示设计策略。设计并实现了基... 解决碑林书法艺术展示方法单一、展示内容不充分、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方法:研究多感官通道设计理论及其在增强现实(AR)展示中的应用,提出将视、听、触等感官通道进行整合、联通、代偿和虚实协调的增强现实展示设计策略。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移动终端的焦山碑林增强现实展示APP。基于多感官通道的设计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AR展示"虚实结合"的特性,令观众获得更全面、更有层次的感官体验,推动了碑林书法的数字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通道设计 增强现实展示 焦山碑林
下载PDF
僧安道壹入隋后书刊风格分析——以《曹植庙碑》为起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强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在《清何以变凊——僧安道壹后期书刊系列研究之一》基础上,从清代以来金石学家的评论以及《曹植庙碑》(593)、《章仇氏造像碑》(589)、《白佛山造像题记》之间的地理关系上,揭示了三者均为僧安道壹所为的证据。
关键词 曹植庙碑 僧安道壹 书刊风格
下载PDF
对《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所处地域和朝代的考订 被引量:1
18
作者 辛魁鹏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8-50,共3页
《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爨宝子碑立于东晋时期,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时期,二者均属于"南碑"。因为南碑数量较少,爨龙颜碑不能单独形成一种书体(爨体),而且当时北魏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影响较大,所以... 《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爨宝子碑立于东晋时期,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时期,二者均属于"南碑"。因为南碑数量较少,爨龙颜碑不能单独形成一种书体(爨体),而且当时北魏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影响较大,所以也就把该碑归为魏碑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化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书法 北碑 南碑
下载PDF
渠县汉阙之沈府君阙研究三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忠明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1-15,共5页
四川渠县现存汉阙 6处 7尊 ,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 ,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其中《沈府君阙》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处 ,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书学价值。文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 ,对《沈府君阙》阙主的官职名讳。
关键词 四川 渠县 汉阙 沈府君阙 官职名讳 碑亭记 书法艺术 史学价值 书学价值
下载PDF
试述王同顺《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书法研究》的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福林 叶鹏飞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0-82,共3页
王同顺先生所著《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书法研究》,以其丰富的资料和独到的视角,对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和精确的考证,具有相当多的全新的开拓性的见解,使地域书法研究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书以史与论、考与证... 王同顺先生所著《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书法研究》,以其丰富的资料和独到的视角,对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和精确的考证,具有相当多的全新的开拓性的见解,使地域书法研究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书以史与论、考与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抓住焦山石刻要害,突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同顺 焦山碑林研究 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