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油茶种仁含油率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袁小康 邬定荣 +1 位作者 范嘉智 范雨娴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含油率是油茶重要的经济性状,构建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对于茶油产量预报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普通油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油茶种仁含油率与不同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影响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关键气象因子,然后用回归分析法构建基于关键气... 含油率是油茶重要的经济性状,构建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对于茶油产量预报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普通油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油茶种仁含油率与不同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影响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关键气象因子,然后用回归分析法构建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并用独立资料检验预测模型效果。结果表明:8月平均气温、8月最高气温、9月最高气温、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最高气温与含油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拟合得到了3个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用独立资料检验后,发现基于9月降水量(x_(1))、9月最高气温(x_(2))和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最长连续无降水天数(x3)的油茶种仁含油率(y)预测模型(y=79.46-0.03x_(1)-0.86x_(2)-0.30x3)效果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6%,可应用于普通油茶种仁含油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仁含油率 气象因子 逐步回归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采摘时间对武陵山北部地区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春霖 顿春垚 +3 位作者 姚小华 单丹丹 陈伟 万松胜 《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7-21,共5页
油茶采摘时间的确定是保证种植加工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为弄清不同品种油茶在武陵山北部地区的油脂转化规律,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4个良种油茶果实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至11月初分4次采集其果实... 油茶采摘时间的确定是保证种植加工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为弄清不同品种油茶在武陵山北部地区的油脂转化规律,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4个良种油茶果实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至11月初分4次采集其果实进行经济性状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10月18日之后,‘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53号’三个品种油茶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等经济指标变化趋于平稳,10月18日之后,四个油茶品种果油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采摘时间 果油率 动态变化 干仁含油率
下载PDF
微波和红外处理对油茶仁油组成和稳定性影响规律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凡 王龙祥 +2 位作者 郭少海 姚小华 钟海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30,共8页
通过微波和红外两种方式加热油茶籽,研究了油茶仁的水分、含油率以及压榨油茶仁油的水分、氧化稳定时间、分子质量组成、液质成分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和红外加热均可有效去除油茶仁和油茶仁油中的水分,相比油茶仁随加热强... 通过微波和红外两种方式加热油茶籽,研究了油茶仁的水分、含油率以及压榨油茶仁油的水分、氧化稳定时间、分子质量组成、液质成分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和红外加热均可有效去除油茶仁和油茶仁油中的水分,相比油茶仁随加热强度增大水分降低的规律,油茶仁油中水分在加热后期有略微上升。不同功率微波处理油茶籽后,油茶仁油的氧化稳定时间随加热时间上升,不同温度红外处理油茶籽后其压榨油的氧化稳定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但是加热一定时间后油的氧化稳定时间与红外加热温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61;经过不同方式加热后油茶仁油的分子质量都有上升趋势,两种加热处理后,油茶仁油中分子的分散系数在1.05~1.06之间,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越来越窄,但高功率或高温处理一定时间后分子质量分布越来越分散。负模式下测到油茶仁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壬二酸,辛二酸,15,16-二羟基亚油酸,9,12,13-三羟基-反10,顺15-十八碳二烯酸,姜辣素,油酸等加热后期含量明显上升,考虑是氧化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因素;正模式下油茶仁油中主要成分为棕榈油酸,油酸酰胺,蓖麻油酸,棕榈酰胺等。本研究结果为阐明热处理提高茶油氧化稳定性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生产中油茶籽物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仁 油茶仁油 微波 红外 分子质量
下载PDF
西南山茶种仁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及GC-MS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洁 陈功锡 +1 位作者 李贵 邢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1,共4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研究了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50 min...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研究了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55℃;在最佳条件下,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为36.74%。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山茶种仁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78.68%)、棕榈酸(8.59%)、十六碳三烯酸(7.92%)、亚油酸(2.43%)、亚麻酸(1.17%)、硬脂酸(0.81%)、花生酸(0.1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20%,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茶 种仁油 超声波辅助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_2萃取茶籽仁油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翠莉 吴苏喜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3-17,共5页
为了保证茶籽油的原生态品质,研究了茶籽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并运用响应面法对其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在33 MPa压力和43℃温度下连续萃取时间2 h。此条件下的萃取得率为39.6%、出油... 为了保证茶籽油的原生态品质,研究了茶籽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并运用响应面法对其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在33 MPa压力和43℃温度下连续萃取时间2 h。此条件下的萃取得率为39.6%、出油效率达86.5%,所得茶籽油只需简单的脱酸处理即达到国标GB11765—2003规定的压榨一级茶籽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仁油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法 气相色谱分析
下载PDF
油茶籽油主要特征成分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龙伶俐 薛雅琳 +2 位作者 张东 朱琳 张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1,共4页
研究分析了采自我国油茶籽主产地95个油茶籽和87个成品油茶籽油样品的特征成分。结果表明:油茶籽的纯仁率为57.5%~71.8%;含油量(干基)为39.6%~65.3%。提取油茶籽油的皂化值(KOH)、碘值(I)分别为178.0~197.7 mg/g和79.3~97.3 g/100 g... 研究分析了采自我国油茶籽主产地95个油茶籽和87个成品油茶籽油样品的特征成分。结果表明:油茶籽的纯仁率为57.5%~71.8%;含油量(干基)为39.6%~65.3%。提取油茶籽油的皂化值(KOH)、碘值(I)分别为178.0~197.7 mg/g和79.3~97.3 g/100 g,成品油茶籽油分别为181.0~188.0 mg/g和82.0~86.0 g/100 g。提取油茶籽油和成品油茶籽油中占主要组分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几乎一致,提取油茶籽油的棕榈酸含量为7.1%~9.6%,硬脂酸含量为1.6%~3.3%,油酸含量为77.2%~83.6%,亚油酸含量为5.4%~9.8%;成品油茶籽油分别为3.9%~9.1%,1.0%~4.6%,74.3%~83.6%和7.0%~15.0%。根据上述数据可确定油茶籽油国家标准的特征指标和限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纯仁率 含油量 脂肪酸组成 特征成分
下载PDF
主产区浙江红花油茶籽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变异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贺义昌 吴妹杰 +6 位作者 董乐 温强 李田 李晓辉 朱恒 徐林初 徐立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5,共9页
【目的】探讨浙江红花油茶油用性状的变异规律,为浙江红花油茶品质育种和引种栽培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了江西、浙江、福建省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内的6个优势林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干籽仁油,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 【目的】探讨浙江红花油茶油用性状的变异规律,为浙江红花油茶品质育种和引种栽培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了江西、浙江、福建省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内的6个优势林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干籽仁油,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浙江红花油茶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多重比较法及巢氏方差分析法对浙江红花油茶各项油用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个产地的浙江红花油茶其籽仁含油率的总均值为58.46%,其中,籽仁含油率大于60%的样株数占供试样株总数的52%。各个产地的平均籽仁含油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福建武夷山、福建霞浦、浙江开化、江西德兴、江西乐平和江西婺源。统计所有供试样株的数据可知,浙江红花油茶的油脂以油酸为主,且其变异系数最小(2.64),而油酸大于81%的样株数占供试样株总数的50%以上。在其脂肪酸组成中,油酸与亚油酸组分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籽仁含油率在不同产地间及相同产地内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各脂肪酸组分在不同产地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对油脂性状指标与不同产地地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仁含油率受不同地理生态因子的影响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年均温与年均湿度对浙江红花油茶籽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均较大。【结论】在种子发育进程中,相对较高的温度和相对较低的湿度可能有利于种子中油酸的积累。此外,除了总脂肪酸含量与产地海拔呈一定的负相关,不同产地的海拔差异与浙江红花油茶各项油脂性状指标间总体上均无显著相关性,表明从高海拔区域向低海拔区域引种浙江红花油茶对其油脂品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籽仁含油率 脂肪酸组分 变异规律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法测定广宁红花油茶含油率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喻娟 蔡坚 +5 位作者 张应中 李远平 陈清凤 丁晓纲 李永泉 陈柱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91-93,114,共4页
探讨了种仁含水量、颗粒大小和样品量对核磁共振法测定广宁红花油茶种仁含油率结果的影响,并与索氏抽提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讨论了核磁共振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种仁含水量、颗粒大小和样品量对种仁含油率测定有一定影响... 探讨了种仁含水量、颗粒大小和样品量对核磁共振法测定广宁红花油茶种仁含油率结果的影响,并与索氏抽提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讨论了核磁共振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种仁含水量、颗粒大小和样品量对种仁含油率测定有一定影响,测定时样品需烘至恒重,如无特殊要求,样品不需要粉碎,样品量范围为8~11 g;同一样品核磁共振法得到的含油率高于索氏抽提法,但两种方法间的绝对偏差小于2%;核磁共振法的测定精密度和稳定性好,可用于广宁红花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法 索氏抽提法 广宁红花油茶 含油率 种仁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法测定高州油茶种仁含油率试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蔡坚 刘喻娟 +3 位作者 张应中 李永泉 陈清凤 丁晓纲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5,共4页
探讨了种仁含水量、颗粒大小和样品量对核磁共振法测定高州油茶种仁含油率结果的影响,并与索氏抽提法进行比较,同时讨论了核磁共振法的测定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种仁含水量、颗粒大小和样品量对高州油茶种仁含油率测定有一定影... 探讨了种仁含水量、颗粒大小和样品量对核磁共振法测定高州油茶种仁含油率结果的影响,并与索氏抽提法进行比较,同时讨论了核磁共振法的测定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种仁含水量、颗粒大小和样品量对高州油茶种仁含油率测定有一定影响,测定时样品需烘至质量恒定,如无特殊要求,样品不需粉碎,样品量范围为6~11g;同一样品,核磁共振法测定高于索氏抽提法,但两种方法间的绝对偏差小于2%;核磁共振法的测定精密度和稳定性好,可用于高州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法 索氏抽提法 高州油茶 含油率 种仁
下载PDF
土壤养分与油茶产量与种仁含油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刘伟 陈世品 +4 位作者 陈辉 刘玉宝 杨志坚 林文俊 马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3,共5页
对福建省5个主要油茶产区的土壤养分、油茶产量和种仁含油率进行了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1)样地间p H值差异最小,其他土壤养分差异明显,种仁含油率的差异较小。(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养分相互关系紧密,有非常明显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对福建省5个主要油茶产区的土壤养分、油茶产量和种仁含油率进行了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1)样地间p H值差异最小,其他土壤养分差异明显,种仁含油率的差异较小。(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养分相互关系紧密,有非常明显的协同与拮抗作用,油茶产量与种仁含油率的负相关系数达到-0.67。(3)通径分析表明土壤中有效Fe、水解性N、速效K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大、中量元素对油茶产量较大的正向直接通径效应是微量元素的间接通径效应累积的结果,回归分析表明全K、有机质、有效Fe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主要结果基本一致。(4)含油率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应根据油茶林本底营养和需肥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土壤养分 产量 种仁含油率 相关性
下载PDF
油茶叶片氮磷钾含量与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永庆 任华东 +4 位作者 王开良 陈新建 汪舍平 俞春莲 姚小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72,共8页
[目的]解析油茶叶片矿质养分含量与其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为油茶树体营养状态科学评估和营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广泛栽培的国家油茶良种‘长林4号’和‘长林53号’为研究对象,利用等角对数比(ILR)方法对矿质养分含量多元数据进行处理... [目的]解析油茶叶片矿质养分含量与其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为油茶树体营养状态科学评估和营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广泛栽培的国家油茶良种‘长林4号’和‘长林53号’为研究对象,利用等角对数比(ILR)方法对矿质养分含量多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油茶叶片氮、磷、钾含量与产量、种仁含油率、花芽数量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长林53号’叶片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2.72、0.89、3.65 g·kg^(−1),显著高于‘长林4号’叶片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1.40、0.80、3.11 g·kg^(−1)),且3种矿质元素含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长林4号’和‘长林53号’叶片ILR[N,P|K]值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值分别为0.4056和0.7136;‘长林4号’和‘长林53号’叶片ILR[N,P|K]值与花芽/叶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2)值分别为0.9437和0.9887;‘长林4号’和‘长林53号’叶片ILR[N,P|K]值与种仁含油率则呈显著负相关,R^(2)值分别为0.8074和0.8573。[结论]不同油茶品种叶片的氮、磷、钾含量差异显著且存在显著正相关,以ILR[N,P|K]值为参考指标在评估不同品种的单位面积冠幅产量和种仁含油率时较单一元素指标更稳定可靠,油茶林分的叶片ILR[N,P|K]值宜控制在0.40~0.43之间。本研究为油茶营养状态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氮磷钾 产量 种仁含油率 等角对数比
下载PDF
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与种仁品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永庆 姚小华 +3 位作者 任华东 王开良 李建新 周庆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6期81-85,共5页
为探明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与种仁品质性状关系,以浙江省不同油茶栽培区7个试验点的‘长林’系列良种林分为对象,分析了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以及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和角鲨烯、维生素E、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油... 为探明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与种仁品质性状关系,以浙江省不同油茶栽培区7个试验点的‘长林’系列良种林分为对象,分析了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以及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和角鲨烯、维生素E、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油茶栽培区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在32.66%~142.26%之间,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性氮含量间、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有机肥和磷钾肥平衡应用是提升油茶林地土壤营养供给能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土壤氮磷比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多不饱和脂肪酸、角鲨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氮磷比是影响品质性状形成的重要因子,比值在7.60~26.92之间,有利于促进油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本研究可为油茶林地土壤高效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土壤养分 氮磷比 种仁含油率 活性成分
下载PDF
3种植物饼粕类饲料原料对肉牛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以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樊庆山 刁其玉 +4 位作者 毕研亮 王炳 成述儒 付彤 屠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9-17,共9页
探索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替代豆粕应用到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3种饼粕对肉牛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以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以3头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安格斯阉牛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饼... 探索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替代豆粕应用到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3种饼粕对肉牛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以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以3头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安格斯阉牛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饼粕的瘤胃发酵特性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1)茶籽粕96 h的总产气量显著高于豆粕(P<0.05)。豆粕48 h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茶籽粕48 h的丙酸比例最高,其余依次为油茶籽粕、豆粕和棕榈仁粕(P<0.05)。在培养24 h及48 h后,豆粕的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豆粕的DM瘤胃降解率最高,其余依次为茶籽粕、油茶籽粕和棕榈仁粕(P<0.05);豆粕的OM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瘤胃CP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茶籽粕、茶籽粕、豆粕和棕榈仁粕(P<0.05)。(3)豆粕的能氮负平衡程度较大,棕榈仁粕的能氮平衡值最接近0。由上述结果可见,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均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瘤胃发酵,显示出替代豆粕的潜力。茶籽粕在提供能量方面具有优势且消化性能最好,棕榈仁粕的能氮平衡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椋榈仁粕 油茶籽粕 茶籽粕 体外产气法 瘤胃降解率
下载PDF
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饲粮对3~5月龄犊牛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樊庆山 屠焰 +4 位作者 刁其玉 毕研亮 王炳 付彤 成述儒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82,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饲粮对夏杂断奶公犊牛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选取断奶后2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79.5±0.79)kg的夏杂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4种全混合饲粮,对照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饲粮对夏杂断奶公犊牛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选取断奶后2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79.5±0.79)kg的夏杂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4种全混合饲粮,对照组饲喂仅含豆粕的全混合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5%棕榈仁粕、5%油茶籽粕、5%茶籽粕的全混合饲粮,并调整为等能等蛋白。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棕榈仁粕组犊牛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棕榈仁粕组犊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体尺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在30、60 d时,茶籽粕组犊牛血清中Ig G、Ig A、Ig M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上述结果可见,棕榈仁粕饲粮可以促进夏杂公犊牛的生长;茶籽粕饲粮使得犊牛血清Ig G、Ig A、Ig M含量升高,采食量降低;油茶籽粕饲粮降低了犊牛采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杂犊牛 棕榈仁粕 油茶籽粕 茶籽粕 生长性能 抗氧化指标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杏仁种皮提取物对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熊颖 钟海雁 周波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107,共6页
采用Rancimat法和Schaal烘箱法测定低共熔溶剂杏仁种皮提取物对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氧化诱导时间、酸价、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溶剂杏仁种皮提取物组成较复杂,低共熔溶剂在提取过程中能表现出对某种或某几种... 采用Rancimat法和Schaal烘箱法测定低共熔溶剂杏仁种皮提取物对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氧化诱导时间、酸价、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溶剂杏仁种皮提取物组成较复杂,低共熔溶剂在提取过程中能表现出对某种或某几种物质的选择性。添加了低共熔溶剂杏仁种皮提取物对油茶籽油酸价最大抑制量可达58.18%,明显高于传统溶剂杏仁种皮提取物。DESs2(氯化胆碱+草酸)和DESs3(氯化胆碱+苹果酸)提取物对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的最大抑制量分别为83.72%和65.12%。添加DESs5(氯化胆碱+苹果酸+脯氨酸)提取物的油茶籽油p-茴香胺值升高量仅为空白组的37%。低共熔溶剂杏仁种皮提取物与传统溶剂杏仁种皮提取物相比具有更好的延长油茶籽油氧化诱导时间的效果,对延缓油脂在储藏过程中的氧化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杏仁种皮 酚类化合物 油茶籽油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的油茶种仁成分差异分析及其油脂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溢 黄润生 +3 位作者 程俊森 李永泉 张庆威 张晖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9-341,共13页
为研究油茶种仁的主要代谢成分,分析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内种仁成分差异,比较2种油茶种仁油脂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通过聚类分析、样本相关性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比较相同生境... 为研究油茶种仁的主要代谢成分,分析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内种仁成分差异,比较2种油茶种仁油脂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通过聚类分析、样本相关性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比较相同生境下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内种仁的代谢物质成分的异同,最后以索氏提取法提取种仁油脂,比较油脂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从2种油茶种仁中共检出11类536种代谢物,其中高州油茶种仁特有代谢物25种,普通油茶种仁特有代谢物16种。2种油茶种仁筛选得到差异代谢物197种,占总代谢物的36.75%,其中高州油茶种仁相对普通油茶种仁有103种代谢物含量较高,占总差异代谢物52.28%,94种成分含量较低,占总差异代谢物47.72%;197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分布在20条代谢途径中,前4条通路分别是黄酮生物合成通路、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酪氨酸代谢通路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通路。两种油茶种仁油脂的抗氧化活性:高州油茶茶籽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油脂质量浓度大于6.0 mg/mL时略高于普通油茶,且当油脂质量浓度超过0.4 mg/mL时,高州油茶茶油的羟基清除率略高于普通油茶。高州油茶种仁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且脂质的种类与含量比普通油茶种仁丰富。油茶种仁的代谢物差异可能是影响两种茶油成分、抗氧化活性不同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种仁 差异代谢物 高州油茶 普通油茶 种仁油脂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高州油茶不同产区果实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异特征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杨颖 张鹏 +1 位作者 奚如春 黄容容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4-108,144,共6页
为给高州油茶良种选育和栽培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在广东省的高州、揭阳和阳春3个高州油茶主产区,选择成熟林分,开展样地调查,测定不同产区高州油茶果实出仁率,采用核磁共振仪测定种仁含油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地区高州油... 为给高州油茶良种选育和栽培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在广东省的高州、揭阳和阳春3个高州油茶主产区,选择成熟林分,开展样地调查,测定不同产区高州油茶果实出仁率,采用核磁共振仪测定种仁含油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地区高州油茶油脂进行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个产区的高州油茶种子出仁率在43.49%~49.04%之间;种仁含油率在41.91%~45.14%之间;高州油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2.72%~88.01%之间;棕榈酸含量在7.43%~13.63%之间;硬脂酸含量在1.35%~3.86%之间;油酸含量在73.83%~82.79%之间;亚油酸含量在4.42%~8.03%之间;亚麻酸含量在0~1.08%之间。不同产区由于气候、水热、海拔等不同,高州油茶种子中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州油茶 种仁含油率 脂肪酸组分 脂肪酸含量
下载PDF
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饲粮的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庆山 刁其玉 +4 位作者 毕研亮 王炳 成述儒 付彤 屠焰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37,共8页
试验旨在应用体外产气量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肉牛饲粮的营养价值。试验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添加5%的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并调整为等能等蛋白饲粮。结果表明:(1)D组饲... 试验旨在应用体外产气量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肉牛饲粮的营养价值。试验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添加5%的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并调整为等能等蛋白饲粮。结果表明:(1)D组饲粮体外发酵96h的总产气量最高,较A、B和C组饲粮分别提高2.62%、10.01%和7.05%(P<0.05);B组饲粮24h及48h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饲粮体外发酵24h及48h的丙酸含量最高,其余依次为A、C和B组饲粮(P<0.05)。(2)A组饲粮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最高,其余依次为D、C和B组饲粮(P<0.05);A组饲粮的有机物有效降解率最高,分别较B、C和D组饲粮提高32.21%、9.56%和3.62%(P<0.05);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D、A和B组饲粮(P<0.05)。(3)A组的能氮平衡值较大,B、C、D组的能氮平衡值较小,B组的能氮平衡值最接近0。结果可见,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饲粮均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含茶籽粕饲粮在提供能量方面具有优势且消化性能最好,含棕榈仁粕饲粮的能氮平衡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饼粕类饲料 肉牛 棕榈仁粕 油茶籽粕 茶籽粕 体外产气法 瘤胃降解率
下载PDF
金花茶果核油沐浴露的研制及其抗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金生 陈楚茹 +3 位作者 曾雪琪 黄静雯 余梓源 陈建林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4期69-71,共3页
目的:目前行业内金花茶果核利用率很低,本工作由金花茶果核中高效提取、精制果核油,并以其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款具有保湿,杀菌,除螨功效的沐浴露。方法:对金花茶果核油沐浴露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经正交试验对沐浴露处方进行优化,最后... 目的:目前行业内金花茶果核利用率很低,本工作由金花茶果核中高效提取、精制果核油,并以其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款具有保湿,杀菌,除螨功效的沐浴露。方法:对金花茶果核油沐浴露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经正交试验对沐浴露处方进行优化,最后通过金花茶果核油沐浴露对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考察的最优配方比例为月桂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1 g、十二烷基硫酸钠3g、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6 g、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4 g、金花茶果核油12 g、珠光浆3.5 g等。研究数据显示,本工作所开发的金花茶果核油沐浴露对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以利用率较低的金花茶果核油为原料研制沐浴露切实可行,所研制金花茶果核沐浴露抑菌功效较强,具有保湿、易冲洗、温和无刺激等优点,有望实现金花茶果核综合利用,提高原料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果核油 沐浴露 抗菌 研究
下载PDF
罗源各地油茶优株含油率差异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油汀 《青海农林科技》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本试验主要是在罗源的中房、霍口、飞竹等油茶产区选取高产的油茶优株,并采集了各棵优株的油茶籽样品,测出各个参试样品的含油率、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等五个油茶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结合罗源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其... 本试验主要是在罗源的中房、霍口、飞竹等油茶产区选取高产的油茶优株,并采集了各棵优株的油茶籽样品,测出各个参试样品的含油率、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等五个油茶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结合罗源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其油茶优株含油率的高低,并分析各地油茶优株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四个因素与含油率的相关性。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1.地处霍口的油茶优株含油率指标总体水平优于罗源其他2个地方的油茶优株。2.各地的油茶优株含油率与鲜出籽率呈微正相关,与干出籽率呈实正相关且呈非常显著相关,与种仁率呈微正相关且呈显著关系,与种仁含水率呈微负相关,在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4个指标中,油茶含油率与其干出籽率的相关性最强。3.油茶优株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彼此呈显著正相关,并都与种仁含水率呈微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含油率 种仁率 含水率 差异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