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1
作者 张明军 颜文博 +2 位作者 曾治高 毛全盛 王琦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2018年12月—2021年9月采用公里网格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选取的125个公里网格中布设了162台红外相机进行调查监测。累计42 078个相机工作日内获得有效探测照片9 225张,鉴定出6目13科23种哺乳动物,有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2018年12月—2021年9月采用公里网格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选取的125个公里网格中布设了162台红外相机进行调查监测。累计42 078个相机工作日内获得有效探测照片9 225张,鉴定出6目13科23种哺乳动物,有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 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相对多度和网格占有率较高。人类活动对区内哺乳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影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沿海拔梯度从低到高呈中峰模式。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园内大中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完善了园内哺乳动物编目信息,为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和规划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编目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运用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规范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2
作者 李军杰 詹继聪 +4 位作者 侯鑫磊 黄志旁 谭坤 房以好 肖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2-83,共12页
红外相机技术已经成为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的主要手段,对该技术的规范使用是获取代表性与可比性数据的前提。为了解国内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使用规范情况。在CNKI数据库内,检索并筛选得到572篇使用红外相机研究野生动物... 红外相机技术已经成为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的主要手段,对该技术的规范使用是获取代表性与可比性数据的前提。为了解国内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使用规范情况。在CNKI数据库内,检索并筛选得到572篇使用红外相机研究野生动物的文献,根据发文趋势将其分第一阶段(1996~2013年)、第二阶段(2013~2018年)、第三阶段(2019~2021年)进行分析。对于其中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类的286篇文献,从抽样布设、安装与维护、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三方面,细分出24个模块进行评分,分析不同阶段的分值变化,探究经济水平(省人均GDP)、有无高校等科研机构参与、地形、保护地等级四种因素对使用规范的影响。在地理空间上发文量由华中、华南地区向西南、西北及华北区域扩展,西南地区为热点调查区域。资源调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地。不同阶段规范分值有显著差异,随时间呈增长趋势,即国内红外相机的使用趋向规范化发展。但仍存在不足,很多调查不能完成年周期监测,安装时缺乏对相机间隔距离、所处小环境的考虑,数据分析时缺乏对采样强度的判断。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省份经济水平与各省内开展的红外相机研究的规范呈显著正相关,主要表现在安装与维护的操作。广义线性模型结果发现,科研机构的参与显著增加了相关研究的评分。为更好地促进国内红外相机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使用规范,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1)推动保护地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2)增加省级以下保护地及非保护地的调查。3)红外相机使用过程中,当存在较大尺度栖息地类型差异时,尽可能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并完成年周期调查;考虑并记录像机的间隔距离、小环境等信息;数据分析和展示中,注意分析采样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监测规范 打分评估 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物监测
下载PDF
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图像数据管理系统CameraData介绍 被引量:20
3
作者 肖治术 王学志 李欣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2-716,共5页
红外相机的应用获得了海量野生动物物种分布和行为的数据信息。然而,如何存贮和管理这些图像数据,并及时提供给研究者、管理决策部门和公众,已成为野生动物监测所面临的新问题。为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织研发了图像数据管理系统Cam... 红外相机的应用获得了海量野生动物物种分布和行为的数据信息。然而,如何存贮和管理这些图像数据,并及时提供给研究者、管理决策部门和公众,已成为野生动物监测所面临的新问题。为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织研发了图像数据管理系统CameraData(http://cameradata.ioz.ac.cn)。这是一个开放的网络交互式平台,用于收集和管理通过红外相机所拍摄的野生动物图像数据,集成了野生动物图像数据规范存贮、标准化分析和共享功能。该系统的目标在于促进野生动物图像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充分利用,为野生动物研究、保护和管理等提供服务。本文对其功能模块、主要构成和使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 图像数据管理系统cameradata
原文传递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省凤阳山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47
4
作者 李佳 刘芳 +3 位作者 叶立新 刘胜龙 彭辉 李迪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3,共9页
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凤阳山片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98个不同相机位点(45个公里网格),累计28 256相机日,共拍摄到8 208张有效独立照... 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凤阳山片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98个不同相机位点(45个公里网格),累计28 256相机日,共拍摄到8 208张有效独立照片,鉴定为18种野生兽类和38种野生鸟类物种,分别隶属5目12科和7目16科;家畜及家禽共5种。红外相机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野生动物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拍摄率CR=11.15)、白鹇(Lophura nycthemera)(CR=2.63)、黑麂(M.crinifrons)(CR=1.03)、野猪(Sus scrofa)(CR=0.96)、猕猴(Macaca mulatta)(CR=0.59);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N)、近危(TN)的物种分别有2、4、9种。调查中记录到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和丘鹬(Scolopax rusticola)等15个物种为凤阳山保护区新记录种,其中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为浙江省鸟类新记录物种。此外红外相机还拍摄到大量的人类活动照片,表明当地人类活动较为严重,应加强管理。调查结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凤阳山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本底信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监测 物种名录 拍摄率 相机调查技术
下载PDF
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调查初报 被引量:24
5
作者 粟海军 李光容 +3 位作者 陈光平 姚小刚 张明明 胡灿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29,共9页
为系统掌握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状况,采用公里网格布设红外相机,对宽阔水重点区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褐胸噪鹛(Garrulax maesi)、蓝歌鸲(Luscinia cyane)、灰翅鸫(Turdus boulboul)、红腿... 为系统掌握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状况,采用公里网格布设红外相机,对宽阔水重点区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褐胸噪鹛(Garrulax maesi)、蓝歌鸲(Luscinia cyane)、灰翅鸫(Turdus boulboul)、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等4种为该保护区新纪录野生动物;(2)宽阔水拍摄率高的常见种类有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1.09)、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0.44)、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3.16)、野猪(Sus scrofa)(0.69)、小麂(Muntiacus reevesi)(0.49)等。这些常见物种在宽阔水呈现不同的日活动节律。野猪活动频率为早午主副峰型(08:00-09:00为小高峰,11:00-13:30为大高峰),小麂为晨昏型(09:30-11:30与17:00-19:00两个高峰),红腿长吻松鼠虽在早08:00-10:00稍显活跃,但整个日间节律高低峰并不明显;灰胸竹鸡日节律呈多高峰,而红腹锦鸡为早晚双峰型(10:00-11:00与16:00-17:00);(3)宽阔水监测区域内不同生境类型和海拔对物种拍摄率无显著差异。红外相机监测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宽阔水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状况,有利于区域生物多样性编目、保护管理和重要物种生态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监测 鸟兽多样性
下载PDF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红外相机调查结果初报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力 谢文华 +2 位作者 尚涛 姜丙坤 肖治术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7,共8页
掌握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是各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和保护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建立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资源的长期监测机制,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们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在龙溪沟和虹口峡谷等区域... 掌握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是各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和保护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建立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资源的长期监测机制,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们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在龙溪沟和虹口峡谷等区域按公里网格布设了57个监测点,调查地面活动的兽类和鸟类。红外相机累计工作达11 847个工作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61种,其中兽类5目12科21种,鸟类3目10科40种。猎隼(Falco cherrug)、光背地鸫(Zoothera mollissima)、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灰翅鸫(Turdus boulboul)、锈脸钩嘴鹛(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红嘴鸦雀(Conostoma aemodium)和褐鸦雀(Paradoxornis unicolor)7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种。调查到的兽类被列为国家I级和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和"易危VU"的物种各3种,被评为"近危NT"级别的物种有4种;鸟类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物种有1种。本次调查补充更新了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地栖息鸟类名录,初步了解了保护区内地面活动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的物种组成和分布,为保护区建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常规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多样性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调查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24
7
作者 何百锁 孙瑞谦 +4 位作者 陈鹏 董伟 王军 王大军 李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8-356,共9页
野生动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与管理,需要大范围、长时间的系统监测网络支持。红外相机调查技术近年来已成为自然保护区鸟兽调查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为了解和掌握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提供了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数据。长青国家级... 野生动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与管理,需要大范围、长时间的系统监测网络支持。红外相机调查技术近年来已成为自然保护区鸟兽调查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为了解和掌握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提供了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数据。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地处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地带。自2008年至2011年,使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技术调查大中型兽类与鸟类的本底。共完成有效调查位点435个,相机工作日15 767 d。获得兽类有效拍摄3 282次,记录到分属5目12科的21种野生兽类和1种家畜,其中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各有5种,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物种分别有2、3、4种。食肉目和偶蹄目是本次调查兽类记录中物种数量(分别有9种和7种)和有效拍摄数(分别占兽类有效拍摄数的13.5%和84.0%)最高的两个类群,食肉目中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物种是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12.30),偶蹄目中最高的物种是羚牛(Budorcas taxicolor,114.04)。保护区内大型兽类(食肉目和偶蹄目)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大体呈现中部高、两侧低的单峰模式,海拔1 600-2 200 m的中等海拔段是大型兽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鸟类有效拍摄191次,记录到分属4目8科的17种鸟类,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8种。鸡形目雉科鸟类是有效拍摄数最高的类群,占全部鸟类拍摄数的79.8%。调查中记录到的林猬(Mesechinus hughi)和鹰雕(Spizaetus nipalensis)为长青自然保护区的新记录种。调查结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区内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群落的本底信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规划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红外相机调查技术 生物多样性编目 物种名录 野生动物监测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地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6
8
作者 莫锦华 李佳 +2 位作者 刘芳 李晓光 李迪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3-210,共8页
【目的】了解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和2015年5—11月,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结... 【目的】了解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和2015年5—11月,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结果】红外相机调查累计工作量为14715相机工作日,共拍到5383张动物有效独立照片,鉴定出隶属6目10科的15种野生兽类和8目17科的33种野生鸟类,以及2种家畜。其中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2、8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TN)的物种分别有1、3、3和8种。拍摄率最高的前5位野生动物依次为帚尾豪猪(拍摄率CR=7.23)、白腹巨鼠(CR=4.96)、鼬獾(CR=2.54)、白鹇(CR=2.60)、野猪(CR=1.17)。调查中记录到的霜背大鼯鼠、倭花鼠、白喉矶鸫等11个物种为尖峰岭地区新记录种。红外相机记录到大量人类活动的照片,表明该区域人为干扰严重,应加强管理。【结论】本次调查提供尖峰岭地区兽类和鸟类资源信息,初步掌握区内野生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尖峰岭地区仍然分布有众多野生动物和地方特有物种;人类活动给该区域野生动物带来影响。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可有效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名录 生物多样性编目 红外相机调查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拍摄率
下载PDF
四川岷山小麂的种群性比、社会结构和活动节律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尔骏 官天培 李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主要分布在东亚长江以南的地区,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麂属物种。本研究基于四川省岷山山脉6个自然保护区2011—2020年的红外相机调查数据,共布设有效调查位点726个,完成75320个相机日的有效调查工作量;在其中13... 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主要分布在东亚长江以南的地区,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麂属物种。本研究基于四川省岷山山脉6个自然保护区2011—2020年的红外相机调查数据,共布设有效调查位点726个,完成75320个相机日的有效调查工作量;在其中133个相机位点上拍摄到小麂照片和视频20236份,独立探测1903次。分析结果显示,岷山地区野生小麂种群中成年个体雌雄性比为1.13∶1。小麂的集群类型多样,以单只活动为主,占总探测次数的91.97%;其次为雌雄对,占总探测次数的6.15%;其余较为少见的集群模式有母幼群、父幼群、家庭群、双雌、双雄与单雄双雌,合计占总探测次数的2.88%。岷山地区小麂的日活动节律呈双峰型,分别在日出前后的06:00—09:00和日落前后的17:00—19:00各存在1个活动高峰,为典型的晨昏活动型;小麂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之间存在差异,以冬季与夏季间的差异尤为明显。本研究基于大数据量的野外实地调查记录,探明了岷山地区小麂种群的性比、社会结构和日活动节律,为该小型鹿科物种野外种群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蹄类 性别比例 日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岷山山脉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鸟兽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锦源 胡洁 +4 位作者 宋景舒 万雅琼 郭志宏 宋森 李佳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于2017年7月—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宁夏泾源县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资源进行了调查。布设的60台红外相机在47 460个相机工作日内拍摄到56 901张有效拍摄照片和2 883段视频。其中兽类有效拍摄照片41 710张、视频1 733... 于2017年7月—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宁夏泾源县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资源进行了调查。布设的60台红外相机在47 460个相机工作日内拍摄到56 901张有效拍摄照片和2 883段视频。其中兽类有效拍摄照片41 710张、视频1 733段,记录到隶属于5目11科19种的野生兽类和4种家畜,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食肉目和偶蹄目是本次调查兽类记录中有效拍摄照片数(9 922张和25 114张)最多的2个类群,分别占兽类有效拍摄照片数的23.78%和60.19%。食肉目中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物种是猪獾(Arctonyx collaris,RAI为5.008),偶蹄目中最高的物种是野猪(Sus scrofa,RAI为7.206)。拍摄到鸟类有效拍摄照片12 861张、视频964段,鉴定出6目15科53种鸟,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鸡形目雉科鸟类是有效拍摄照片数(6 190张)最高的类群,占全部鸟类拍摄数的48.08%。调查记录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鸟类新记录2种:斑背噪鹛(Garrulax lunulatus)和灰翅鸫(Turdus boulboul);宁夏兽类新记录2种: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六盘山保护区兽类新记录2种:黄喉貂(Mustela flavigula)和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调查结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的本底信息,为保护区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划和今后进行长期监测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物监测
下载PDF
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穆文靖 周绍春 +1 位作者 梁卓 张明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549,共5页
2013~2014年在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监测和样线调查开展了兽类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1)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照片4 060张,7科13种兽类,分别为猫科(Felidae)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2013~2014年在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监测和样线调查开展了兽类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1)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照片4 060张,7科13种兽类,分别为猫科(Felidae)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鹿科(Cervidae)的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梅花鹿(Cervus nippon);猪科(Suidae)的野猪(Sus scrofa);松鼠科(Sciuridae)的松鼠(Sciurus vulgaris);鼬科(Mustelidae)狗獾(Meles meles)、青鼬(Martes flavigula);熊科(Ursidae)黑熊(Ursus thibetanus)、棕熊(Ursus arctos);兔科(Leporidae)雪兔(Lepus timidus)、东北兔(Lepus mandshuricus)。相对丰富度最高的是雪兔,其次为西伯利亚狍。2)样线调查共发现兽类足迹443条,根据足迹形状共鉴定兽类6科8种,分别为西伯利亚狍、梅花鹿、野猪、黄鼬(Mustela sibirica)、黑熊、雪兔,其中遇见率最高的为狍,其次为野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冬季 样线调查 红外相机监测 兽类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调查
12
作者 白冉君 康齐梅 +5 位作者 雷开明 孙鸿鸥 旷培刚 赵联军 余鳞 李晟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8-67,共10页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中部,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与较高的生物物种多样性。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在九寨沟保护区开展鸟兽多样性调查,共布设红外相机调查位点106个,覆盖海拔范围为2189~3514 m,总有...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中部,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与较高的生物物种多样性。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在九寨沟保护区开展鸟兽多样性调查,共布设红外相机调查位点106个,覆盖海拔范围为2189~3514 m,总有效工作量76342相机日。野生兽类、鸟类的独立有效探测数分别为11045次和648次,共记录到分属5目13科的野生兽类2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一级4种,二级10种),种群相对多度最高的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相对多度指数RAI=48.66);记录到分属4目10科的鸟类3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一级3种,二级10种),种群相对多度最高的为血雉(Ithaginis cruentus,RAI=2.33)。偶蹄目和鸡形目分别是红外相机记录到兽类和鸟类中的优势类群,分别占兽类和鸟类独立有效探测总数的84.92%和64.50%。调查中记录到九寨沟保护区新记录种7个,包括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水鹿(Rusa unicolor)、梅花鹿(Cervus nippon)5种兽类和四川淡背地鸫(Zoothera griseiceps)、乌鸫(Turdus mandarinus)2种鸟类。相比于保护区之前的2次红外相机调查,本次调查的工作量和覆盖范围均大大增加,记录到的鸟兽物种数量也有明显增长,调查结果为九寨沟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物种名录更新提供了可靠数据,为保护区系统建立野生动物监测体系、有效开展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生物多样性编目 本底调查 野生动物监测 保护地管理
下载PDF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初报
13
作者 王亮 裴鹏祖 +2 位作者 任廷锋 田瑞祥 李果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2期94-100,共7页
采用公里网格布设法,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设置红外触发相机20部,对区域内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监测到兽类4目5科7属7种,鸟类4目7科7属8种,包括北山羊、金雕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采用公里网格布设法,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设置红外触发相机20部,对区域内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监测到兽类4目5科7属7种,鸟类4目7科7属8种,包括北山羊、金雕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盘羊、猞猁、狼和短耳鸮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兽类中北山羊和中亚兔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鸟类中石鸡和漠即鸟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物种稀疏曲线显示,兽类在3个月后趋于稳定,鸟类在10个月后趋于稳定,表明调查取样充分。本次初步调查基本上掌握了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鸟兽本底信息,总结讨论了红外相机在鸟兽资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地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监测 野生动物 物种多样性 物种稀疏曲线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323
14
作者 李晟 王大军 +4 位作者 肖治术 李欣海 王天明 冯利民 王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5-695,共11页
20年来,红外相机技术在国内外野生动物研究、监测与保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红外相机技术,我国在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行为学研究、稀有物种的探测与记录、动物本底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地管理与保护评价等领域取得了... 20年来,红外相机技术在国内外野生动物研究、监测与保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红外相机技术,我国在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行为学研究、稀有物种的探测与记录、动物本底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地管理与保护评价等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目前,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方法和新的概念正在促进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与保护管理中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同时,随着红外相机技术的成熟、成本降低和应用普及,这一技术也将会被更多的野生动物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自然保护区管理者所采用,并成为全国各级保护地和区域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今后,建立并完善系统化的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新一代的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型,将是此项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野生动物保护 监测指标 种群参数 生态学模型
原文传递
探讨我国森林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规范 被引量:139
15
作者 肖治术 李欣海 +4 位作者 王学志 周岐海 权锐昌 申小莉 李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4-711,共8页
野生动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管理评价的关键指标,因此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监测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等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以来,CForBio网络陆续在多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野生动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管理评价的关键指标,因此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监测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等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以来,CForBio网络陆续在多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开展以红外相机来监测野生动物多样性。随着我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网络的初步形成,亟待建立和执行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统一监测规范。基于3年来在我国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红外相机监测的进展情况,以及热带生态评价与监测网络针对陆生脊椎动物(兽类和鸟类)所提出的红外相机监测规范,本文从监测规范和监测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了我国森林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的现状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野生动物监测 监测规范
原文传递
中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与研究:现状及未来 被引量:36
16
作者 肖治术 肖文宏 +5 位作者 王天明 李晟 连新明 宋大昭 邓雪琴 周岐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0-255,共26页
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方面的潜力。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案例,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过去30年间(1991–2021年)中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研究相关文献... 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方面的潜力。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案例,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过去30年间(1991–2021年)中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研究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2)结合国内2011年以来的典型案例,对技术方法、物种发现与编目、形态与行为研究、生态学研究和保护管理等主题领域的进展进行总结分析;(3)结合国外近期的典型案例,对红外相机监测与研究的重点领域进行评估分析;(4)对中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回顾,本文旨在明晰国内外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建设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物种编目 动物行为 生态学 保护管理 自然保护地
原文传递
四川老河沟保护地2011-2015年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集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晟 王大军 +3 位作者 陈祥辉 卜红亮 刘小庚 靳彤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0-1174,共5页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调查、记录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栖鸟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为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编目、野生动物本底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老河沟保护地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地处岷山山脉中段,面积110 km^(2),是大熊猫(Ailuro...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调查、记录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栖鸟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为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编目、野生动物本底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老河沟保护地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地处岷山山脉中段,面积110 km^(2),是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本文汇总、整理了老河沟保护地2011–2015年的红外相机监测记录,提供了完整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集。数据集包括红外相机有效位点130个,海拔跨度1,317–3,265 m,总有效相机工作日10,185 d。红外相机拍摄记录159,694条,其中兽类记录91,839条,独立有效照片3,017张,包括分属5目15科的野生兽类28种;鸟类记录37,775条,独立有效照片1,311张,包括分属7目19科的野生鸟类60种;两栖类记录8条,独立有效照片2张,包括1目1科1种;家畜记录47条,独立有效照片5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岷山 生物多样性编目 野生动物监测 西南山地红外相机监测网络
原文传递
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共享子平台红外相机数据库建设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佳 王秀磊 +9 位作者 杨明伟 陈大祥 王晓菊 罗平 刘芳 薛亚东 李广良 张于光 张宇 李迪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1-1089,共9页
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调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发展和普及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诸多机会。为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在我国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在自然保护区生物... 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调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发展和普及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诸多机会。为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在我国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在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共享子平台增设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数据库专栏,并通过门户网站"中国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http://www.papc.cn/)对外发布,向公众开放,可以随时查阅、下载信息。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平台的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数据库建设进展,包括所监测的自然保护区、监测方案、数据规范存储、标准化分析、成果介绍、工作计划等内容。2010–2019年间,该平台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在全国13个不同类型的保护地开展兽类和鸟类资源调查,累计27.25万个有效工作日,共拍摄到8.41万张独立图像,经鉴定有80种野生兽类和200种野生鸟类,并利用这些数据对野生动物行为、稀有物种探测、人为干扰,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子平台牵头单位将筹建自然保护地红外相机数据共享平台,制定红外相机调查设计、监测技术、数据格式等统一标准化方案,逐步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物种名录 自然保护地 数据共享
原文传递
钱江源国家公园红外相机监测平台进展概述 被引量:9
19
作者 申小莉 余建平 +5 位作者 李晟 肖慧芸 陈小南 陈声文 刘鸣章 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0-1114,共5页
钱江源国家公园红外相机监测平台由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合作建立,覆盖了钱江源国家公园全域和毗邻的安徽及江西省的部分区域。其中,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片区的监测始于2014年5月,其他区域的监测始于2... 钱江源国家公园红外相机监测平台由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合作建立,覆盖了钱江源国家公园全域和毗邻的安徽及江西省的部分区域。其中,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片区的监测始于2014年5月,其他区域的监测始于2018年7月;毗邻的江西、安徽区域的监测分别始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3月。截至2020年5月,共在343个公里网格内完成了1,033个有效位点的调查,总有效相机工作日331,834d,共获得兽类、鸟类的照片和视频718,515份,独立有效探测数151,221次。其中, 658,644份照片和视频可鉴定到物种,对应133,204次独立有效探测。记录到分属7目15科的野生兽类23种,分属9目27科的野生鸟类75种。通过覆盖全域的长期监测,完成了钱江源国家公园大中型兽类的本底调查,开展了关键物种栖息地利用和种群动态等研究,为国家公园的规划、保护管理措施的制定和保护管理成效的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今后,本监测平台将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一步拓展,以服务于国家公园主要保护目标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案例和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江源国家公园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保护地管理
原文传递
秦岭中段野生动物多样性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库平台介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雪华 张语克 +5 位作者 赵翔宇 何祥博 蔡琼 朱云 何百锁 酒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5-1080,共6页
秦岭地处我国中西部,生物地理位置重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秦岭羚牛(Budorcas bedfordi)、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和朱鹮(Nipponia nippon)等4个秦岭森林旗舰物种,被称为"秦岭四宝&... 秦岭地处我国中西部,生物地理位置重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秦岭羚牛(Budorcas bedfordi)、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和朱鹮(Nipponia nippon)等4个秦岭森林旗舰物种,被称为"秦岭四宝"。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秦岭野生动物的非损伤性监测不仅可以为秦岭山系提供物种名录信息,还可以为了解秦岭野生动物的行为和活动格局提供科学数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团队自2009–2020年在秦岭中段南坡先后实施了7个项目,对秦岭南坡的4个保护区进行了野生动物监测,面积达1,113 km2(26.5 km×42 km),红外相机位点数267个,相机日数152,160天,共获取红外相机照片855,260张。共鉴定出27种野生兽类和63种野生鸟类,并应用这些照片数据开展了信息挖掘工作,对野生动物行为、稀有物种、与生境的关系,以及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等领域进行了研究,已取得部分成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秦岭中段野生动物多样性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库平台",供团队内部及合作者使用。通过10年的监测,我们提出未来研究建议:(1)对于非常偶见的物种,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并在更多样化的生境布设相机,以获取更多影像数据评估其现状;(2)数据库需要在更大程度和深度上进行信息挖掘,尤其在种间关系、物种–生境关系、种群动态等方面;(3)对典型大种群数量的物种(如秦岭羚牛和野猪Sus scrofa)及食物链顶端大型捕食动物(如金钱豹Panthera pardus)进行种群动态研究,为整个秦岭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提供科学支撑;(4)利用数据库的数据及今后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进行野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物种名录 秦岭中段 数据库平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