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Cinnamomum camphora essential oil for analgesia 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integrated network pharmacology
1
作者 Nianyun Yang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2023年第3期87-97,共11页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nalgesic ingredients and mechanism of Cinnamomum camphora essential oil(CCEO).The constituents in CCEO were characterized qualitatively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argets r...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nalgesic ingredients and mechanism of Cinnamomum camphora essential oil(CCEO).The constituents in CCEO were characterized qualitatively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argets related to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collected by PubChem and Swiss Target Prediction.Targets related to pain were screened by TTD and OMIM database,and compound-target network was established by Cytoscape software.Gene ontology(GO)function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of targets were carried out by DAVID database.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 was established and analyzed by STRING database.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was used to verif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in components and relevant core targets.A total of 13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CCEO,and 58 related targets were predicted.GO function enrichm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selected targets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hemical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molecular function such as 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 activity;24 signal pathways were screened by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including 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retrograde endocannabinoid signaling and 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Dock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constituents had certain affinities with the key targets.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CCEO regulated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to ameliorate pain through AR,ACHE,ESR1,GABRG2,PTGS2 and PPAR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namomum camphora essential oi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GESIC network pharmacology selina-6-en-4-ol
下载PDF
樟树对铜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及铜富集转运特性分析
2
作者 刘淑娟 欧阳雪灵 +3 位作者 杨爱红 刘腾云 刘立盘 周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以前期在铜污染矿区修复中筛选出的耐铜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为材料,通过盆栽模拟实验,以不添加铜为对照(CK),设置50、150、300、600、900、1200 mg/kg 6个处理浓度,胁迫处理60 d后,测定樟树的生物量积累、叶绿素含量、... 以前期在铜污染矿区修复中筛选出的耐铜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为材料,通过盆栽模拟实验,以不添加铜为对照(CK),设置50、150、300、600、900、1200 mg/kg 6个处理浓度,胁迫处理60 d后,测定樟树的生物量积累、叶绿素含量、生理生化指标及樟树对铜离子的富集和转移量,分析不同浓度铜处理对耐铜樟树生长、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铜在不同组织的富集转运规律。结果显示,樟树对铜胁迫表现出低浓度(150 mg/kg)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在900 mg/kg处理时没有显著升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则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各器官铜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根>叶>茎,樟树主要将铜富集在根系,往地上茎和叶的转移率很低,极大地降低了对茎、叶的铜毒害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铜由根系向叶片的转移率IF(Leaf/Root)由对照处理的0.078逐降至1200 mg/kg处理时的0.007;铜由根系向茎的转移率IF(Stem/Root)由对照处理的0.06逐降至1200 mg/kg处理时的0.005。综合其生长、生理及铜的富集转运特性,樟树对铜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耐受浓度可达900 mg/kg,是可用于铜污染土壤种植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铜胁迫 生理响应 富集转运
下载PDF
樟树枝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室内筛选
3
作者 叶小真 张龙华 +4 位作者 陈红梅 林曦碧 李渊顺 杨晓文 陈全助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为了掌握樟树枝枯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林间防治有效的杀菌剂,于2020—2021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森林保护研究所,以强致病力病原菌株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JY-6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生物学特性和杀菌药剂室内抑菌效... 为了掌握樟树枝枯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林间防治有效的杀菌剂,于2020—2021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森林保护研究所,以强致病力病原菌株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JY-6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生物学特性和杀菌药剂室内抑菌效果测定。结果表明,JY-6菌株菌丝以PDA培养基(pH 5.0)、30℃全光照恒温培养生长最快,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硝酸铵;菌株分生孢子以PDA培养基(pH 6.0~7.0)、30℃恒温培养萌发率最高,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硝酸铵,萌发率的高低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水滴中培养6 h萌发率高达92.63%,但受光照条件的影响不显著;筛选出精甲·咯菌腈、多菌灵、吡醚·甲硫灵、氟硅唑和戊唑醇等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EC50、EC90分别介于0~0.1、0~5 mg·L^(-1)之间,尤以精甲·咯菌腈(EC50、EC90分别为0.008、0.058 mg·L^(-1))抑菌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樟树枝枯病的病害野外监测和防治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枝枯病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下载PDF
樟叶总木脂素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4
作者 张岚雄 郑威 +4 位作者 陈源桉 沈婧 邹双全 伍建榕 倪林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为研究樟叶总木脂素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以樟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芝麻素和9-羟基芝麻素含量,通过单因素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樟叶总木脂素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带毒平板法对总木脂素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为研究樟叶总木脂素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以樟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芝麻素和9-羟基芝麻素含量,通过单因素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樟叶总木脂素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带毒平板法对总木脂素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回流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6℃、料液比1∶8.39(g·mL^(-1))、提取时间43 min、提取溶剂为无水乙醇,在此条件下木脂素提取率达0.3804%。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表现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抑菌活性试验表明,木脂素含量为2 mg·mL^(-1)时对链孢粘帚霉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西瓜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f)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率均达到50%以上;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1.238、1.280、1.486和0.419 mg·mL^(-1)。以上研究结果为樟叶开发利用及植物源农药研究及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脂素 响应面法 抑菌活性 毒力
下载PDF
香樟凋落物对杂草萌发与生长的化感作用
5
作者 刘巧丽 陈彩慧 +4 位作者 钟永达 余发新 刘腾云 肖亮 吴照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目的】杂草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危害之一,化学除草剂导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化感作用防治杂草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方法】研究采用培养实验,探究添加不同量(质量分数3%、6%、9%、12%)的香樟含油叶粉和脱油叶粉对田园土种... 【目的】杂草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危害之一,化学除草剂导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化感作用防治杂草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方法】研究采用培养实验,探究添加不同量(质量分数3%、6%、9%、12%)的香樟含油叶粉和脱油叶粉对田园土种子库杂草萌发与生长的影响。【结果】(1)两种叶粉均能显著抑制杂草的萌发与生长,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且能延迟除稗草外其他禾本科杂草的萌发时间8 d以上。(2)根据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当添加量≤6%时,香樟脱油叶粉对杂草的抑制效果要强于含油叶粉;添加量≥9%时,香樟含油叶粉的抑制效果要强于脱油叶粉。施加同一叶粉时,综合化感效应指数随叶粉量的增加而增强。(3)两种叶粉均能显著提升土壤的肥力,增加速效钾、速效磷、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速效钾含量与杂草的萌发、生长之间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两种香樟叶粉均可以抑制土壤种子库杂草萌发和生长,且当浓度≤6%时,脱油叶粉的效果更佳;当浓度≥9%时,含油叶粉抑草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凋落叶 杂草 土壤肥力 化感效应
下载PDF
不同光照水平下叶损失对樟(Cinnamomum camphora)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孟金柳 曾波 +2 位作者 叶小齐 付天飞 何兴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9-444,共6页
对不同光照条件及叶组织受损程度对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不同和叶损失程度不同都会导致植物物质分配方式的变化.高光照水平下,植株加大对根的生物量分配,低光照水平下增加对叶的生物量分配,中度光照条件下... 对不同光照条件及叶组织受损程度对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不同和叶损失程度不同都会导致植物物质分配方式的变化.高光照水平下,植株加大对根的生物量分配,低光照水平下增加对叶的生物量分配,中度光照条件下植株对根和叶的分配则处于两者之间;叶组织损失使植株加大对叶的生物量投资,不同处理阶段结果有所不同;低光照条件下,叶损失植株对叶的生物量分配显著高于高光照下的叶损失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光照 叶损失 功能平衡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盆栽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叶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田大伦 黄智勇 付晓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99-1105,共7页
采用盆栽方法,以不同pH值(3.0、4.0、5.0)的模拟酸雨溶液对樟树幼苗进行浇灌处理,研究不同酸度酸雨对樟树幼苗叶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酸雨处理后樟树幼苗叶矿质元素含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N、P、Ca、Mg、Fe、Al、Cu、Mn... 采用盆栽方法,以不同pH值(3.0、4.0、5.0)的模拟酸雨溶液对樟树幼苗进行浇灌处理,研究不同酸度酸雨对樟树幼苗叶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酸雨处理后樟树幼苗叶矿质元素含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N、P、Ca、Mg、Fe、Al、Cu、Mn、Ni含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C、K、Zn含量有所减少。S、Cd、Pb含量变化表现为:pH3.0处理S、Cd含量增加,Pb含量下降;pH4.0处理S、Cd、Pb含量均下降;pH5.0处理S、Cd含量减少,Pb含量增加。相关分析则表明,酸液pH值与樟树幼苗叶中N、M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该项研究可为南方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樟树 矿质元素 影响
下载PDF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对钉螺过氧化物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聂冉 王万贤 +1 位作者 戴灵鹏 刘兵钦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30-331,352,共3页
分别用新鲜樟树的根皮、茎皮、叶的水浸液处理钉螺,结果表明:樟树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灭螺效果的顺序依次为:根皮、茎皮、叶;樟树各部水浸液对钉螺的过氧化物酶有明显影响,经处理1~3天样品的酶活高于对照组,处理4天的酶... 分别用新鲜樟树的根皮、茎皮、叶的水浸液处理钉螺,结果表明:樟树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灭螺效果的顺序依次为:根皮、茎皮、叶;樟树各部水浸液对钉螺的过氧化物酶有明显影响,经处理1~3天样品的酶活高于对照组,处理4天的酶活最强,而处理5天的酶活则大大减弱.在这一处理过程中,有时出现新的酶带,有时又有酶带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钉螺 过氧化物酶 灭螺效果 同工酶 血吸虫病 中间宿主
下载PDF
臭氧胁迫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颜贝 黄忠良 +7 位作者 张珉 杨骏 黎蕾 杨丽丽 李俊 邱叶群 石炫炜 罗佳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7-35,共9页
探讨对流层臭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为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开顶箱气室(OTC)模拟熏蒸法,探讨了高浓度臭氧对长沙地区典型城市林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胁迫对香... 探讨对流层臭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为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开顶箱气室(OTC)模拟熏蒸法,探讨了高浓度臭氧对长沙地区典型城市林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胁迫对香樟幼苗的生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株高和地径均呈现下降趋势;此外,臭氧处理导致香樟叶片受到显著伤害。经过两个月的臭氧胁迫,香樟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下素(Car)含量较对照组NF分别下降了20.0%~63.1%、8.2%~34.7%、15.7%~62.5%,光合色素含量明显减少。香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E)也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44.2%~75.0%、35.7%~69.5%、16.9%~53.3%;而胞间C0_(2)浓度(C_(i))则随着胁迫的加剧而显著升高,上升幅度为4.2%~20.0%。此外,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_(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相较于对照组NF基本都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出显著的光抑制现象。结果揭示了高浓度臭氧对香樟幼苗光合特性的负面影响,为城市林木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胁迫 香樟 生长 光合特性 OTC模拟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矮林芳樟叶片含水率与叶水势反演
10
作者 杨宝城 鲁向晖 +3 位作者 张海娜 王倩 陈志琪 张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0,267,共12页
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反映植物组织中水分的状态,是衡量植物水分供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基于不同高度下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反演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模型的差异,本研究在3个飞行高度处理F30、F60、F100(30、60、100 m)下采集多... 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反映植物组织中水分的状态,是衡量植物水分供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基于不同高度下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反演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模型的差异,本研究在3个飞行高度处理F30、F60、F100(30、60、100 m)下采集多光谱影像数据,通过使用6种光谱反射率+经验植被指数的组合与地面实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不同飞行高度下的光谱反射率+经验植被指数组合与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的反演模型及其决定系数,以决定系数为依据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模型,分析不同飞行高度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反演芳樟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的精度。结果发现:3个飞行高度下,基于RF模型的反演精度均高于SVM模型和RBFNN模型。F30处理对叶片含水率与叶水势反演效果均优于F60和F100处理。F30处理对叶片含水率反演的敏感光谱反射率+植被指数组合为红光波段反射率(R)、红边1波段反射率(RE1)、红边2波段反射率(RE2)、近红外波段反射率(NIR)、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RF模型训练集的R2、RMSE、MRE分别为0.845、0.548%、0.712%;测试集的R2、RMSE、MRE分别为0.832、0.683%、0.897%。对叶水势反演的敏感光谱反射率+植被指数组合为R、RE2、NIR、EVI、SAVI、花青素反射指数(ARI)。RF模型训练集的R2、RMSE、MRE分别为0.814、0.073 MPa、3.550%;测试集的R2、RMSE、MRE分别为0.806、0.095 MPa、4.250%。研究结果表明飞行高度30 m与RF方法分别为反演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的最优光谱获取高度与最优模型构建方法。本研究可为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矮林芳樟水分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并可为筛选无人机多光谱波段与经验植被指数、实现植物长势参数快速估测提供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林芳樟 叶片含水率 叶水势 无人机 多光谱 飞行高度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陈宇琳 吴凤英 +3 位作者 张伟婷 刘东明 何峥旋 毛艳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芳香樟经济林营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芳香樟优质品系‘MD1’为材料,设置对照(CK,不施化肥和生物炭)、化肥(F)、木炭+化肥(MC)和秸秆炭+化肥(JC)4个处理,在芳...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芳香樟经济林营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芳香樟优质品系‘MD1’为材料,设置对照(CK,不施化肥和生物炭)、化肥(F)、木炭+化肥(MC)和秸秆炭+化肥(JC)4个处理,在芳香樟移栽前一天施入生物炭(140 g/盆)、化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分别为6,2.19,0.44 g/盆),将其与土壤混匀,移栽定植后浇水灌透。移栽后测定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指标、各器官精油含量、芳樟醇相对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并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氮代谢的调控过程。【结果】1)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均可提高芳香樟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之间差异显著,JC处理对芳香樟植株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MC处理,其芳香樟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比MC处理分别增加了36.22%,8.24%,8.68%和12.80%。2)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芳香樟茎、叶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其中以JC处理芳香樟叶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4.05%和94.31%。3)施用生物炭可提高芳香樟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减少光合产物消耗;化肥处理除亚硝酸还原酶外,氮代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均能促进芳香樟生长,提高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改善芳香樟的光合生理特性,其中以秸秆炭+化肥处理综合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芳香樟 生长品质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树冠位置对香樟叶形态性状和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
12
作者 王梦亭 刘小敏 +3 位作者 金欣悦 王苓汝 项小燕 陶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9,共11页
为深入了解树冠位置对植物叶形态性状的影响,在常绿乔木香樟树冠上下2层和东南西北4个方位开展调查取样,系统分析了不同树冠位置间叶形态性状(叶长、叶宽、叶厚、叶柄长、叶柄直径和叶形指数)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叶形... 为深入了解树冠位置对植物叶形态性状的影响,在常绿乔木香樟树冠上下2层和东南西北4个方位开展调查取样,系统分析了不同树冠位置间叶形态性状(叶长、叶宽、叶厚、叶柄长、叶柄直径和叶形指数)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叶形态性状在不同树冠方位间均差异显著,但上下2层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在树冠上层,除叶形指数和叶炳长外,其余4个性状均表现为东侧最大。在树冠下层,除叶形指数外,其余5个性状指标均表现为东侧最小。在同一方位上,叶形态性状在上下2层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叶形指数多为下层高于上层,而其他形态性状多呈相反趋势。此外,树冠层次和方位的交互作用对叶片长、叶片厚、叶柄长和叶柄直径有显著影响。各层次和各方位叶形态性状间多为异速生长关系(即异速生长指数不等于1),且多无显著差异。在所有树冠层次和树冠方位,叶宽与叶厚、叶宽与叶炳长、叶长与叶厚及叶长与叶柄长之间均呈异速生长关系。可见,树冠位置对香樟叶形态性状的影响较大,但形态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相对稳定,这是香樟叶形态性状表型可塑性和内在关系稳定性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树冠层次 树冠方位 形态性状 异速生长关系
下载PDF
香樟和银杏落叶海水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的抑藻效应及其有效成分分析
13
作者 王文卿 沈盎绿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9,共14页
为寻找防治赤潮的有效手段,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银杏(Ginkgo biloba)落叶作为抑藻制剂材料,探究其常温海水浸提液对东海赤潮高发区原因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化感抑制效果,并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 为寻找防治赤潮的有效手段,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银杏(Ginkgo biloba)落叶作为抑藻制剂材料,探究其常温海水浸提液对东海赤潮高发区原因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化感抑制效果,并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了香樟和银杏海水浸提液中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香樟和银杏叶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96 h半效应浓度(96 h-EC50)分别为1.23 g·L^(-1)和1.22 g·L^(-1)。高浓度香樟叶浸提液(≥3.0 g·L^(-1))处理72 h时即可使大量东海原甲藻细胞破裂,96 h时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率高于70%,且在第8天仍可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银杏叶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起效快,处理24 h时,高浓度试验组(≥3.0 g·L^(-1))中东海原甲藻基本失去游动能力,处理96 h时,浓度≥2.0 g·L^(-1)的银杏叶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率均达到了80%以上。另外,从香樟叶浸提液中共分离鉴定出了芳樟醇、橙花叔醇、桉油烯醇和桉叶油醇等可能具有化感作用的萜类物质,从银杏叶浸提液中分离鉴定出了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等可能具有化感作用的黄酮类物质,其中橙花叔醇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橙花叔醇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96 h-EC50为1.25 mg·L^(-1);24 h时,4.0 mg·L^(-1)橙花叔醇即可使大量藻死亡,并使藻细胞丧失游动性;96 h时4.0 mg·L^(-1)橙花叔醇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率达到了99.55%,所以橙花叔醇是一种有潜力的抑藻活性成分。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陆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机理及制备复方抑藻剂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银杏 东海原甲藻 化感作用 橙花叔醇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樟树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吴有勤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1-25,共5页
氮素参与植物多种生理代谢过程,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营养元素.樟树作为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其生长受氮素形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氮素在实现樟树壮苗培育与人工林科学经营中的应用潜力.试验以樟树幼苗为材料... 氮素参与植物多种生理代谢过程,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营养元素.樟树作为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其生长受氮素形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氮素在实现樟树壮苗培育与人工林科学经营中的应用潜力.试验以樟树幼苗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比例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处理下幼苗叶片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氮素形态显著影响了樟树幼苗生长,其中在等比例(5∶5)硝铵态氮处理下苗高、地径、生物量最大,而根冠比则以3∶7硝铵比(NO_(3)^(-)-N∶NH_(4)^(+)-N)处理下的最大;与未施氮对照相比,纯硝态氮处理下的苗高、地径、根冠比无显著变化,但生物量降低,而在纯铵态氮处理下的地径、根冠比变化不明显,但苗高、生物量增加了;不同形态氮素的比例不同,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参数也不同.整体上,在等比例硝铵态氮处理下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值均最大,叶绿素含量最高、气孔密度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不明显(P>0.05,R^(2)=0.65),但与气孔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R^(2)=0.88).研究认为,樟树为喜铵态氮树种,但复合性等比例的硝铵态氮肥对樟树生长及光合能力具有明显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氮素形态 精准施肥 生长 光合能力
下载PDF
栽植密度对樟树幼林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宋青良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132-134,共3页
为探究栽植密度对樟树幼林生长的影响,设计了不同栽植密度下樟树生长量及生物量积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栽植密度会对樟树幼林的生长造成直接影响,在栽植密度为1333~1600株/hm^(2)时,樟树幼林个体植株及林分整体生长均较为理想,是最适... 为探究栽植密度对樟树幼林生长的影响,设计了不同栽植密度下樟树生长量及生物量积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栽植密度会对樟树幼林的生长造成直接影响,在栽植密度为1333~1600株/hm^(2)时,樟树幼林个体植株及林分整体生长均较为理想,是最适宜福州樟树的栽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植密度 樟树 幼林 生长
下载PDF
香樟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余首华 郭萍 +2 位作者 王子豪 温文照 唐友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45-49,共5页
香樟作为优良用材和香料树种,其精油及相关化学成分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及研究价值。系统科学的栽培技术有利于保障香樟的健康生长,提高林分产量,从而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总结了香樟可生长及最佳生长区域、施肥比例、最佳施肥... 香樟作为优良用材和香料树种,其精油及相关化学成分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及研究价值。系统科学的栽培技术有利于保障香樟的健康生长,提高林分产量,从而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总结了香樟可生长及最佳生长区域、施肥比例、最佳施肥龄期以及最佳采收时期等栽培技术,为香樟的科学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栽培密度 施肥 水分管理 采收技术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樟杉混交林及樟树纯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杨斌 陈志鹏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坡位对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提供合理的林业管理决策。【方法】在不同坡位上设置样地,分别调查了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的林分生长指标,包括树高、胸径、树冠宽度等。【结果】通过对不同坡...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坡位对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提供合理的林业管理决策。【方法】在不同坡位上设置样地,分别调查了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的林分生长指标,包括树高、胸径、树冠宽度等。【结果】通过对不同坡位上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坡位对樟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坡位上,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的林分生长存在差异。在较陡的坡位上,樟树纯林的树高和胸径明显高于樟杉混交林,而在较缓的坡位上,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结论】坡位是一个重要的立地因子,对于樟杉混交林和樟树纯林的生长表现具有显著影响。下坡位相对于中坡位和上坡位来说,在胸径、树高和枝下高等方面表现更优越,而中坡位和上坡位对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在坡地林业管理中,应根据具体坡位条件选择合适的林木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生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樟树 混交林 林分生长
下载PDF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果实酪氨酸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晓晴 蔡宇杰 +1 位作者 廖祥儒 张大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167-6170,6262,共5页
[目的]检测并分离香樟果实中的酪氨酸酶。[方法]从香樟成熟果实中分离和纯化出酪氨酸酶,研究该酶的酶活、蛋白质含量、最适pH值、最适温度、动力学特性和稳定性,并分析了不同金属离子、化合物和中药对其酶活的影响。[结果]经分离和纯化... [目的]检测并分离香樟果实中的酪氨酸酶。[方法]从香樟成熟果实中分离和纯化出酪氨酸酶,研究该酶的酶活、蛋白质含量、最适pH值、最适温度、动力学特性和稳定性,并分析了不同金属离子、化合物和中药对其酶活的影响。[结果]经分离和纯化,获得43 kD的酪氨酸酶。该酶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7.5和50℃。以L-DOPA为底物,测得Km和Vmax分别为12.83 mmol/L和180.65U/mg。该酶在pH值4-7和较高温度时均较为稳定。Al^3+和Cu^2+对该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Zn^2+、Mg^2+等则有激活作用。250mmol/LEDTA对该酶有激活作用,抗坏血酸和1 mmol/Lβ-巯基乙醇有完全抑制作用。中药女贞对其有强激活作用,乌梅对其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香樟果实中酪氨酸酶同工酶的存在为该酶的纯化带来一定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 纯化 香樟 性质
下载PDF
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组培快繁与苗木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秀芳 林文革 苏明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9-574,共6页
选取龙脑含量高的优良单株,以其树干基部的幼嫩萌条为外植体开展龙脑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改良MS+BA2.0 mg.L-1+NAA 0.1 mg.L-1为芽诱导培养基,诱导率为9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BA 2.0 mg.L-1+NAA 0.05 mg.L-1,增殖系数... 选取龙脑含量高的优良单株,以其树干基部的幼嫩萌条为外植体开展龙脑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改良MS+BA2.0 mg.L-1+NAA 0.1 mg.L-1为芽诱导培养基,诱导率为9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BA 2.0 mg.L-1+NAA 0.05 mg.L-1,增殖系数为5.57,生长周期为30 d;适宜的增殖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3 000 lx,光照时间11 h,不定芽长势良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IBA 0.5 mg.L-1+IAA 0.4 mg.L-1+蔗糖20 g.L-1,生根率可达97.3%,生根条数为3~5条,生根时间为12 d;以草炭+珍珠岩(3∶1)为移栽基质,成活率可达86.2%。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应用于龙脑樟组培苗工厂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樟 组织培养 工厂化生产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soil fauna to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components in Cinnamomum camphora foliar litter in different-sized gaps in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s 被引量:2
20
作者 Yan Zhang Danju Zhang +1 位作者 Xun Li Jian Zh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931-941,共11页
Forest gaps are important in forest dynamics and management,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soil fauna influence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litter components in different-sized forest gaps. This investigation uses... Forest gaps are important in forest dynamics and management,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soil fauna influence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litter components in different-sized forest gaps. This investigation uses litterbags with two different mesh sizes (0.04 and 3 mm) to control the meso- and microfauna entering the bags t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 of soil fauna to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components (including condensed tannins, total phenol, lignin and cellulose) during litter decomposition.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seven different forest gap sizes in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s over 1 year. One closed-canopy site (CC) and forest gap sizes of 100, 225, 400, 625, 900, 1225 and 1600 m^2 were created in a P. massoniana plant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of China;the CC was treated as the control. Cinnamomum camphora foliage from local native trees was used in all forest gap experiments. We found the following:(1) Gap siz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egradation rates (E) of condensed tannins and lignin and on the contributions of soil fauna;medium-sized gaps also presented high degradation rates. Soil fauna obviously contributed to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foliar litter components in medium-sized gaps.(2)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to degradation (40.98%) was recorded for lignin, and the lowest contribution (0.29%) was recorded for condensed tanni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dium-sized gaps (900 m^2) were conducive to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litter components by soil fau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NAMOMUM camphora FOLIAR LITTER Gap size Pinus massoniana RECALCITRANT LITTER components Soil fau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