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与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初步比较
1
作者 刘鑫 张东 林听听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6-743,共8页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侧线系统的发育生态学,对大黄鱼的侧线器官和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开展了初步研究。比较了养殖和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及侧线器官数目的异同。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侧线系统由管道神...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侧线系统的发育生态学,对大黄鱼的侧线器官和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开展了初步研究。比较了养殖和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及侧线器官数目的异同。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侧线系统由管道神经丘和表面神经丘两类感受器组成。管道神经丘位于侧线管道腔内的皮肤表面,感觉斑多为椭圆形,其长轴与鱼体的体轴垂直。表面神经丘多具有圆形或近圆形的底座。毛细胞着生于神经丘的顶端,由一根较长的动纤毛和十多根静纤毛组成。养殖大黄鱼与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分布情况相似,管道神经丘的数目相近,野外捕获大黄鱼单个鳞片上具有更少的表面神经丘。推测两种生境大黄鱼的表面神经丘数目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在养殖和野外生存环境中,大黄鱼的侧线系统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所导致,后期将对引起侧线系统产生差异的因素做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躯干侧线 表面神经丘 管道神经丘
下载PDF
鳜颅部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瑞祺 赵金良 +1 位作者 郝月月 宋银都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6,共10页
该研究利用神经丘荧光染色、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颅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过程与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鳜颅部侧线系统胚后发育中,受精后第4天(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前体管道神经丘(Presumptive canal neurom... 该研究利用神经丘荧光染色、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颅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过程与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鳜颅部侧线系统胚后发育中,受精后第4天(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前体管道神经丘(Presumptive canal neuromast,PCN)出现,至30 dpf数量趋于稳定,表面神经丘(Superficial neuromast,SN)在16 dpf出现,之后在颅顶部大量分布,前鳃盖表面少量分布,下颌未见;颅部侧线管道建立始于19~22 dpf,于37 dpf完成,主要为上眶线、下眶线、下颌线和前鳃盖线,同时耳后线将上下眶线与前鳃盖线连通,颞上线起始于前鳃盖线背侧末端与上眶线旁线向颅顶部延伸;背侧管道神经丘发育速度快于腹侧,颅顶部管道系统相对密集,SN分布较集中。研究表明,鳜颅部侧线系统是其侧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颅部侧线管道属于简易分支型,颅顶部管道系统相对密集和SN相对集中构成了鳜颅顶部完善的侧线系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部侧线系统 侧线管道 神经丘 发育
下载PDF
鳜(Siniperca chuatsi)后部侧线系统胚后发育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瑞祺 赵金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230,共9页
利用神经丘荧光染色、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后部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过程与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6-10 dpf期间躯干已出现前体管道神经丘(L1-L7),至58 dpf后部侧线系统主要结构发育完成,23-58 dpf后部侧... 利用神经丘荧光染色、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后部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过程与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6-10 dpf期间躯干已出现前体管道神经丘(L1-L7),至58 dpf后部侧线系统主要结构发育完成,23-58 dpf后部侧线系统神经丘结构变化、数量增长均较为明显,同时侧线管道也在这一时期建立完成;躯干上由水平、垂直方向敏感的表面神经丘交替排列,躯干侧线管道系统属于完整弓形结构,管道侧线与表面神经丘均集中排列于躯干背侧。研究结果表明,鳜侧线管道结构、神经丘结构发育与排布方式增强了其后部侧线系统对上层水体的感知能力,上述结构特征与鳜底栖生活习性相适应。本研究为解读鳜侧线系统结构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也为鲈形目其他鱼类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具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侧线系统 发育 神经丘 侧线管道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ipheral innervation of the lateral line system in the Siberian sturgeon (Acipenser baerii) 被引量:2
4
作者 Wei SONG Jiakun SONG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2年第1期83-93,共11页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were used to study the epidermal lateral line system of the Si-berian sturgeon(Acipenser baerii Brandt,1869).This system consists of mechanoreceptive neuromasts,ampul-lae and...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were used to study the epidermal lateral line system of the Si-berian sturgeon(Acipenser baerii Brandt,1869).This system consists of mechanoreceptive neuromasts,ampul-lae and the electroreceptive organ.The neuromasts are located in 5 pairs of cephalic and 1 pair of trunk canals and superficially in the middle and posterior pit lines that lie dorsomedially along the top of the skull immedi-ately adjacent to the otic ampullae field.Both canal neuromasts and pit organ superficial neuromasts have oppo-site polarized hair cells that are parallel along the axis of the canal and pit line,respectively.However,they dif-fer in both size and shape and in the density and length of the hair bundles.The ampullae are confined on the head,adjacent to the neuromast lines.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ampullae in the Siberian sturgeon is similar to the ampullae in elasmobranchs and other primitive fish.Nevertheless,it has a relatively large mucus-filled ampulla,and a shorter and narrower canal leading to a small opening to the outer epidermal surface.We also present new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peripheral innervation of lateral line receptors in sturgeons.The re-ceptors of the lateral line system are innervated by 2 pairs of cranial nerves:anterior and posterior lateral line nerves.The peripheral processes of the anterior lateral line nerve form superficial ophthalmic,buccal,otic and anteroventral rami.The peripheral processes of the posterior lateral line nerve form middle,supratemporal and lateral r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al neuromasts electroreceptors lateral line nerves MECHANORECEPTORS pit organ superficial neuromasts STURGEON
原文传递
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早期形态和生长发育 被引量:8
5
作者 宋丽姿 宋佳坤 王晓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9,共11页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及组织学的研究。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除了主侧线外还包括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主侧线分布主要包括眶上线、眶下线、耳后侧线、下颌线、前...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及组织学的研究。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除了主侧线外还包括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主侧线分布主要包括眶上线、眶下线、耳后侧线、下颌线、前鳃盖线、上颞线、背侧线、腹侧线。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分布主要包括口部辅助侧线、眶下辅助侧线、下颌前辅助侧线、下颌后辅助侧线、眶上后辅助侧线、上颞腹辅助神经丘、上颞背辅助神经丘、前鳃盖后辅助神经丘、背部辅助神经丘、尾部辅助神经丘。暗纹东方鲀侧线器官为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数目上千,神经丘分布在体表的凹槽里,且位于高低不同突起顶端。神经丘由套细胞、支持细胞和感觉毛细胞组成。感觉毛细胞呈圆形排列,并且每个细胞的游离面均有一根动纤毛和几十根静纤毛。据本研究对暗纹东方鲀侧线分布特征和神经丘的生长特征等的观察结果,认为尽管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没有如其他真骨鱼类的管道系统,但是依然具有两套不同生理机能的机械感受系统,符合"七管模式"的主侧线神经丘与管道神经丘同源,而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才是真正的表面神经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侧线系统 管道神经丘 表面神经丘 辅助神经丘
原文传递
点纹斑竹鲨晚期胚胎侧线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倩 宋佳坤 +2 位作者 郭弘艺 范纯新 程生福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4,共9页
通过阿利新蓝染色、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对点纹斑竹鲨晚期胚胎侧线系统的分布、形态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点纹斑竹鲨的侧线系统与多数软骨鱼板鳃类相一致,包括有机械感受功能的侧线管和陷器,以及有电感受功能的罗伦氏壶腹器... 通过阿利新蓝染色、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对点纹斑竹鲨晚期胚胎侧线系统的分布、形态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点纹斑竹鲨的侧线系统与多数软骨鱼板鳃类相一致,包括有机械感受功能的侧线管和陷器,以及有电感受功能的罗伦氏壶腹器。侧线管分布呈典型的"七管模式",其内的管道神经丘位于侧线管内远离体表的一侧,由覆盖细胞、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组成。陷器分布于背部两体侧线管之间,单个陷器位于两盾鳞间,深陷在真皮中,由1短管通向表面,管壁不规则,上段由表皮细胞组成,管深40~60μm。罗伦氏壶腹器由管孔、罗伦管和罗伦瓮3部分组成,呈长颈瓶状,很多罗伦管都较长,从1 mm~50 mm不等,管壁规则;罗伦瓮由7个罗伦小囊组成,每个小囊直径约50μm。通过与其他软骨鱼类进行比较,点纹斑竹鲨的侧线系统分布和感受器结构不但印证了软骨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也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纹斑竹鲨 侧线系统 管道神经丘 陷器 罗伦氏壶腹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