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and Analysis: Fate of Arsenic Applied to Canal Shipping Lane Vegetation and United States Military Base Grounds in the Panama Canal Zone
1
作者 Kenneth R. Olson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3年第10期391-413,共23页
The opening of the Panama Canal in 1913 increased the availability of internationally traded goods and transformed ocean-shipping by shortening travel time between the Atlantic Ocean and Pacific Ocean. The canal spark... The opening of the Panama Canal in 1913 increased the availability of internationally traded goods and transformed ocean-shipping by shortening travel time between the Atlantic Ocean and Pacific Ocean. The canal sparked the growth of port authorities and increased ship tonnage on both coasts of Panama. 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nama Canal, in the 1910s, pesticides, herbicides and chemicals, including arsenic, have been essential for controlling wetland vegetation, including hyacinth, which blocked rivers, lakes, and the canal as well as managing mosquitoes. Pesticides and chemicals flowed into Lake Gatun (reservoir) either attached to sediment or in solution during the monsoon season. Lake Gatun was the drinking water source for most of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Panama Canal Zone.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base commanders had the ability to order and use cacodylic acid (arsenic based) from the Naval Depot Supply Federal and Stock Catalog and the later Federal Supply Catalog on the military base grounds in the Panama Canal Zone. Cacodylic acid was shipped to Panama Canal Zone ports, including Balboa and Cristobal, and distributed to the military bases by rail or truck.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fate of arsenic: 1) applied between 1914 and 1935 to Panama Canal shipping lane hyacinth and other wetland vegetation and 2) cacodylic acid (arsenic) sprayed from 1948 to 1999 on the US military base grounds in the Panama Canal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ma canal ARSENIC Hyacinth lake Gatun Shipping Lanes Cacodylic Acid
下载PDF
Microalgal Epibiontic Communities on Some Brachyuran Crabs in Suez Canal, Egypt
2
作者 Nesreen K. Ibrahim Abeer S. Ami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3年第5期517-526,共10页
下载PDF
淮安市古运河幸福河湖创建思考
3
作者 张新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2期52-55,68,共5页
为了探索分析幸福河湖建设经验,本文在分析淮安市古运河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古运河幸福河湖打造创建创新举措:管护模式创新、生态运河和文化运河创建、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同时总结出幸福河湖建设启示:安澜之河是基本... 为了探索分析幸福河湖建设经验,本文在分析淮安市古运河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古运河幸福河湖打造创建创新举措:管护模式创新、生态运河和文化运河创建、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同时总结出幸福河湖建设启示:安澜之河是基本保障,以及强化水环境治理、维护河湖健康水生态、推进先进水文化建设、强化幸福河湖建设宣传引导等,以期为建设更多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湖 创新举措 淮安市 古运河
下载PDF
Forma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Nansihu Lake 被引量:1
4
作者 ZHANGZulu SHENJi +2 位作者 LIUEnfeng SUNQingyi JIANGLugu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3年第2期241-249,共9页
Through high-resolution research of sedimental chronology and the sediment environmental indexes, such as graininess, minerals, magnetic parameters, pigment content, organic carbon and chronology in Ds-co... Through high-resolution research of sedimental chronology and the sediment environmental indexes, such as graininess, minerals, magnetic parameters, pigment content, organic carbon and chronology in Ds-core and Ws-core in Nansihu Lake,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formation cause of the Nansihu Lake and its water environmental changes. Historical documents are also analyzed here in order to reach the conclusion.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the Nansihu Lake came into being about 2500 aBP and its evolution succes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 this evolution process, several scattered lakes merge into one large lake in the east of China. This process is distinctively affected by the overflow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nd other human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sihu lake lake sediment study water environment evolution migration and overflow of the Yellow River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CLC number:X144
下载PDF
沧州市南运河幸福河湖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5
作者 陈广宇 张荣英 韩英杰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6期100-102,共3页
全面推行幸福河湖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和“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从幸福河湖建设背景和意义出发,全面分析南运河幸福河湖建设的主要做法、... 全面推行幸福河湖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和“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从幸福河湖建设背景和意义出发,全面分析南运河幸福河湖建设的主要做法、现阶段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可为进一步提高河湖管护水平、建设幸福河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长制 幸福河湖 南运河 经验与启示
下载PDF
从漕利到迂谋:明代高邮湖的“圈田”兴废与河工建设
6
作者 张叶 《历史地理研究》 2024年第1期17-31,155,156,共17页
明弘治年间,白昂在高邮湖东穿民田开凿康济河,在新河道和湖面之间形成了被称为“圈田”的湖田。正德、嘉靖时期,随着湖滨田土的开垦、赋役征派方法的变化,涵洞、浅铺遭到破坏,运河淤塞、湖水上涨的趋势加剧。隆万之际,运河屡次决口,针... 明弘治年间,白昂在高邮湖东穿民田开凿康济河,在新河道和湖面之间形成了被称为“圈田”的湖田。正德、嘉靖时期,随着湖滨田土的开垦、赋役征派方法的变化,涵洞、浅铺遭到破坏,运河淤塞、湖水上涨的趋势加剧。隆万之际,运河屡次决口,针对是否保留康济河和圈田,地方志编纂者与河漕官员产生不同观点,前者试图巩固作为课税客体的田亩,后者更加强调堤岸的作用。最终吴桂芳傍老堤改建高邮越河,康济河被废弃,圈田也失去了河工意义。高邮的湖滨田土兴废与水环境变化互相作用,交织在赋役改革进程中,共同影响了运河河工的方略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田” 高邮湖 康济河 河道工程 浅夫
下载PDF
水韵婚嫁:大运河淮安段渔民婚俗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7
作者 冯忻悦 谢玮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湖因运河而生,运河因湖而畅,洪泽湖作为大运河枢纽,承载了重要的水利工程与丰富的文化遗产,孕育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水上渔民婚俗,其不仅是渔民社群历史与变迁的真实写照,还是婚嫁仪式中价值观的生动展示。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大运河淮安段渔... 湖因运河而生,运河因湖而畅,洪泽湖作为大运河枢纽,承载了重要的水利工程与丰富的文化遗产,孕育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水上渔民婚俗,其不仅是渔民社群历史与变迁的真实写照,还是婚嫁仪式中价值观的生动展示。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大运河淮安段渔民婚俗文化,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塑造过程,以及历史变革对其影响。通过对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解读,尝试寻求有效的保护措施与发展路径,以激活和传承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上婚礼 大运河 洪泽湖 淮安婚俗 社会学
下载PDF
Sustainable Ecosystem Management versus Economic Exploitation: A Case Study of Lake Naivasha Basin, Kenya
8
作者 P.M. Njogu J.J. Kitetu J.M. Kerik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年第7期50-55,共6页
关键词 经济开发 生态系统管理 肯尼亚 淡水生态系统 底栖生物群落 盆地 案例 废水排放
下载PDF
蜀山湖“孔子祀田”争夺案
9
作者 高元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48-156,共9页
清代最重要的济运水柜蜀山湖经常淤出湖田,受到附近豪强,尤其是曲阜衍圣公府的凯舰。但由于蜀山湖事关漕运安危,衍圣公府始终未能如愿。清末漕运废止后,蜀山湖淤出480顷湖荒,被附近佃农争种。争夺失败的佃农企图借用衍圣公府势力重夺佃... 清代最重要的济运水柜蜀山湖经常淤出湖田,受到附近豪强,尤其是曲阜衍圣公府的凯舰。但由于蜀山湖事关漕运安危,衍圣公府始终未能如愿。清末漕运废止后,蜀山湖淤出480顷湖荒,被附近佃农争种。争夺失败的佃农企图借用衍圣公府势力重夺佃种权,遂伪造碑志投献衍圣公府。衍圣公府以此为据,凭借与山东督办张宗昌的亲密关系夺得蜀山湖田的所有权,但尚未来得及接收便因国民革命军北伐而事寝。北伐后孔子祀田被划归地方教育事业提供经费之用,济宁县教育局便以蜀山湖田是“孔子祀田”为由,请求归其掌管,并获得山东省政府批准。当时湖田所有者山东省建设厅对此不满,适值1931年爆发全国性特大水灾,蒋介石提议“废田还湖”并通令各省遵行,山东省建设厅据此强调蜀山湖在维系区域水利上的重要性,最终保有了蜀山湖田的国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蜀山湖 湖田 衍圣公 祀田
下载PDF
胥河流域历史文化空间变迁与发展研究
10
作者 汪艳 董卫 +1 位作者 寇婧怡 李梦圆 《世界建筑》 2023年第9期48-53,共6页
建构全域性、全时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空间体系是新时期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胥河是古代运河体系中的重要一脉,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文章通过分析胥河流域水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变迁过程,总结胥河文... 建构全域性、全时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空间体系是新时期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胥河是古代运河体系中的重要一脉,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文章通过分析胥河流域水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变迁过程,总结胥河文化廊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载体,为太湖—长江历史文化片区提供历史性思考与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胥河流域 历史文化空间 价值与载体 芜申运河 太湖—长江历史文化片区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苏南运河洪涝特性及治理对策研究
11
作者 汪院生 柳子豪 唐仁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8期23-28,共6页
受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区域下垫面条件和极端气候等变化环境影响,苏南运河成为太湖流域“涨水快、退水慢、水位高”的高水河道和防洪排涝突出薄弱处。基于实测水文资料,结合水动力模型手段,对2016年流域特大洪水发生时期苏南运河实况洪... 受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区域下垫面条件和极端气候等变化环境影响,苏南运河成为太湖流域“涨水快、退水慢、水位高”的高水河道和防洪排涝突出薄弱处。基于实测水文资料,结合水动力模型手段,对2016年流域特大洪水发生时期苏南运河实况洪水过程开展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各项治理措施实施后,可以分段解决运河洪涝水出路,降低运河沿线洪水位。研究发现,在苏南运河上游湖西区段,河道汇流以北排长江和沿运河下泄为主,武澄锡虞区、阳澄淀泖区段水流去向受长江和太湖两侧洪(潮)水位影响,当外部长江水位较高时,通过运河调蓄缓排是主要洪水出路。结合区域治理情况,按照“扩大外排、增加调蓄、控制下泄”的分段治理理念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苏南运河 洪涝特性 治理对策
下载PDF
对江苏胥溪河成因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诚 林承坤 +5 位作者 马春梅 武春林 张芸 杨晓轩 濮阳康京 王心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3-679,共7页
胥溪河东坝北岸7508钻孔柱状剖面中-3.7 ̄-5.8m深处2m厚的砂夹泥砾土层和东坝至下坝间的8179号孔下部存在4.5m厚的中、粗、细粒砂层表明,在春秋吴国开凿胥溪运河之前,该处就存在规模较大的天然河流;胥溪河沿岸薛城遗址、朝墩头遗址和下... 胥溪河东坝北岸7508钻孔柱状剖面中-3.7 ̄-5.8m深处2m厚的砂夹泥砾土层和东坝至下坝间的8179号孔下部存在4.5m厚的中、粗、细粒砂层表明,在春秋吴国开凿胥溪运河之前,该处就存在规模较大的天然河流;胥溪河沿岸薛城遗址、朝墩头遗址和下家宕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存在,以及胥溪河两岸1km范围内地表数米之下厚达数十米的淤泥层更是古中江在胥溪河一带存在的重要证据。目前胥溪河东坝所建的船闸不利于水阳江和太湖水系的沟通,也不利于发挥胥溪河流域灌溉和航运的应有作用。若能及早开发芜(湖)-太(湖)运河,即进一步拓宽芜湖→固城湖→胥溪河→东坝→溧阳→宜兴→太湖的水运航道,清除水阳江和太湖水系之间由坡积物构成的分水岭岗地堆积物,不仅可缩短长江入太湖的水上航线,还可分流长江航运船只、保证安全通航率、开发古河道砂砾石资源、稳固长江堤防,解决长江下游灌溉、分洪、排涝和冲污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推动胥溪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胥溪河成因 钻孔资料 河道开发利用 芜(湖)-太(湖)运河 开发利用 溪河 新石器时代遗址 经济可持续发展 成因
下载PDF
苏北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评价 被引量:27
13
作者 彭凯 李太民 +3 位作者 刘利 邹伟 吴天浩 龚志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3-191,共9页
为了解骆马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水质健康状态,于2014年对骆马湖浮游植物进行逐月野外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1种属,其中蓝藻门和硅藻门最多,其次为绿藻门.全湖细胞丰度在1.52×10~6~7.89×10~6 cells/L之间,全湖生... 为了解骆马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水质健康状态,于2014年对骆马湖浮游植物进行逐月野外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1种属,其中蓝藻门和硅藻门最多,其次为绿藻门.全湖细胞丰度在1.52×10~6~7.89×10~6 cells/L之间,全湖生物量在0.048~12.44 mg/L之间.非多维度量尺度分析结果显示,骆马湖全湖浮游植物生物量从冬春季喜低温的硅藻门为主演替到夏秋季喜高温的蓝藻门为主,表明骆马湖浮游植物有着明显的季节演替规律.与20世纪相比,骆马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属有着很大的变化,富营养化指示属隐藻、纤维藻、针杆藻、鱼腥藻、伪鱼腥藻等明显增多,表明自20世纪以来,骆马湖富营养化程度正在加剧.与邻近的洪泽湖、南四湖、高邮湖、邵伯湖和宝应湖相比,骆马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于宝应湖,但低于其他4个湖泊.基于浮游植物的水质评价结果,骆马湖目前处于从寡污带向β-中污带过渡的状态,富营养化程度轻于洪泽湖,与南四湖部分湖区富营养化程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演替 生物指标 骆马湖 指示种 富营养化 大运河
下载PDF
南四湖的形成及水环境演变 被引量:37
14
作者 张祖陆 沈吉 +1 位作者 孙庆义 姜鲁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4-321,共8页
采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南四湖的独山湖和微山湖分别采取了两个湖底沉积剖面的样品。通过对湖底沉积物高分辨率的粒度、矿物、磁化率、有机碳、色素等环境指标和沉积年代学的综合研究 ,结合研究区的历史文献资料 ,探讨了南四湖形成近 2 ... 采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南四湖的独山湖和微山湖分别采取了两个湖底沉积剖面的样品。通过对湖底沉积物高分辨率的粒度、矿物、磁化率、有机碳、色素等环境指标和沉积年代学的综合研究 ,结合研究区的历史文献资料 ,探讨了南四湖形成近 2 5ka以来的水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表明 ,南四湖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 4个阶段 :初时 ,湖区为古泗水及其沿岸平原 ;西汉时期古泗水中下游段形成分散的湖沼地 ;唐—明代受黄河夺泗入淮和开挖京杭运河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沼扩张、合并 ;清同治 1 1年黄河大决于东明后 ,先后出现的南阳、昭阳、独山、微山四湖合并为统一的南四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湖泊沉积 水环境演变 黄河迁徙 运河开挖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固城湖及上下游河道富营养化和浮游藻类现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曾庆飞 谷孝鸿 +2 位作者 毛志刚 孙明波 谷先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7-1494,共8页
于2009年4月(枯水期)、7月(丰水期)在固城湖及芜申线高淳段航道选取19个调查站点采集水样,测定水体理化特征、细菌总数、浮游藻类种类、数量等指标,并采用富营养状态指数法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价.... 于2009年4月(枯水期)、7月(丰水期)在固城湖及芜申线高淳段航道选取19个调查站点采集水样,测定水体理化特征、细菌总数、浮游藻类种类、数量等指标,并采用富营养状态指数法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固城湖上游水阳江和固城湖湖区水质较好,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官溪河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附近和下游胥河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并且综合富营养化指数在下游逐渐增高.目前固城湖及其上下游河道水质主要为氮磷污染,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影响较小.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9门22科36属74种.4月份固城湖湖区蓝藻数量占优势,达56%,其次是绿藻;上下游河道以绿藻和隐藻占优势,比例在30%左右.而7月份所有采样点蓝藻数量占绝对优势,均在80%以上,湖区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城湖 航道 芜申线 富营养化指数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太湖上游水环境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萌 倪乐意 +6 位作者 曹特 方涛 熊道文 周广杰 祝国荣 徐军 过龙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8,194,共9页
对北太湖上游流域的苏南第二大湖泊滆湖及其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质和水生植被开展调查、评价与环境生态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水质均超富营养化,尤以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体污染为甚。通过PCA综合评价,河流... 对北太湖上游流域的苏南第二大湖泊滆湖及其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质和水生植被开展调查、评价与环境生态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水质均超富营养化,尤以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体污染为甚。通过PCA综合评价,河流绝大多数河段已是Ⅳ类水体,滆湖也已呈Ⅲ类水体。对水生植物类群调查而言,调查发现太隔运河和漕桥河中上游河段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很小,凤眼莲、芦苇和菰为优势种,沉水植被分布很少,群落退化严重,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和水盾草占优势;在湖泊中心区,沉水植物已完全退化。聚类分析发现所调查的植物可分为3大类群。PCO和CCA分别表明河流与湖泊所在的样点间的水体理化性状出现很明显的分离;该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N、P含量或底泥N、P含量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太滆运河 漕桥河 富营养化 水质评价 水生植物
下载PDF
杭州西湖与运河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及其示踪意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路远发 陈好寿 +4 位作者 陈忠大 杨红梅 顾明光 马丽艳 梅玉萍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3-452,共10页
西湖底部表层沉积淤泥与沉积柱中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沉积柱中206Pb/207Pb=1.1906±0.0029(2σ),208Pb/206Pb=2.0858±0.0074(2σ),而表层沉积淤泥的206Pb/207Pb=1.1705~1.1726,208Pb/206Pb=2.1052~2.1069,... 西湖底部表层沉积淤泥与沉积柱中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沉积柱中206Pb/207Pb=1.1906±0.0029(2σ),208Pb/206Pb=2.0858±0.0074(2σ),而表层沉积淤泥的206Pb/207Pb=1.1705~1.1726,208Pb/206Pb=2.1052~2.1069,存在明显的异常。沉积柱中铅同位素组成演变特征表明,西湖沉积柱的上部受到了现代人为的铅污染,污染物厚度35cm左右,其中顶部10cm污染较为严重。与杭州市有关环境样品的铅同位素背景对比表明,西湖的铅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铅。运河(杭州段)0~30cm的沉积柱中除个别样品外,206Pb/207Pb=1.1543~1.1705,208Pb/206Pb=2.1011~2.1540,与西湖沉积柱下部沉积物中的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而与西湖表层沉积淤泥的铅同位素组成一致,这表明运河沉积物存在显著的铅污染。对比表明,运河铅污染也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同时煤铅可能也有一定的贡献。根据西湖沉积柱中铅污染的深度与平均沉积速率估计,杭州地区的铅污染开始于1910年代,但到1970年代铅污染明显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铅污染 铅来源 铅同位素 西湖 运河(杭州段)
下载PDF
杭州西湖与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志兵 施心路 +3 位作者 杨仙玉 刘桂杰 赵元莙 刘晓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于2008年1月,在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各设6个采样站,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体的水温(T)、pH值、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 于2008年1月,在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各设6个采样站,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体的水温(T)、pH值、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参照《水质标准汇编》(下册)有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对两水域的水质进行大体评价,对比两水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1)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上游入口处(样站1)水质好于运河杭州城区段;2)杭州西湖水域呈现的理化指标(平均值DO:9.96mg/L,CODCr:19.00mg/L,BOD5:1.25mg/L,TN:2.88mg/L,TP:0.247mg/L)均好于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域(平均值DO:5.54mg/L,CODCr:25.95mg/L,BOD5:3.05mg/L,TN:6.21mg/L,TP:0.525mg/L);3)两水域的TN和TP(TN:西湖为2.13~3.88mg/L,运河为4.83~9.15mg/L;TP:西湖为0.099~0.376mg/L,运河为0.429~0.752mg/L)含量明显超标,均属典型富营养化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 京杭大运河 理化指标 水质
下载PDF
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 被引量:62
19
作者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 2018年第9期10-20,共11页
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断开发农业以满足生存需要。为适应农业、定居和交通发展的需求,人们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特征修筑各种水利设施,形成了由天然水体与人工水系相结合的覆盖国土的水的网络。人们在区域的自然山水与人工农田水... 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断开发农业以满足生存需要。为适应农业、定居和交通发展的需求,人们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特征修筑各种水利设施,形成了由天然水体与人工水系相结合的覆盖国土的水的网络。人们在区域的自然山水与人工农田水利系统中择址建设城市,并对城市内外已形成的大地肌理进行改造和点缀,实现山水环境的风景化。这种独特的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方式造就了人工与自然融合的中国传统国土景观,并形成了山、水、田、城一体的景观系统。今天,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去认识历史,汲取古代经验,保护国土上遗留下来的古代水利、农业、村落和城市遗产,并寻求与古代经验兼容并蓄的新的山水人居建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景观 农业 水利 陂湖 运河 城市 风景
下载PDF
苏南运河沿线精细化水文-水动力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帆 周钰林 +5 位作者 范子武 乌景秀 贾本有 刘国庆 谢忱 王朝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4,共9页
苏南运河自北向南穿过太湖流域腹部,具有航运、防洪排涝、灌溉和景观功能。近些年,运河汛期水位连年超历史,造成运河沿线及周边受灾严重。精细化水文-水动力模型可为运河高水位成因分析、防汛排涝调度决策、新老工程效益评估提供技术手... 苏南运河自北向南穿过太湖流域腹部,具有航运、防洪排涝、灌溉和景观功能。近些年,运河汛期水位连年超历史,造成运河沿线及周边受灾严重。精细化水文-水动力模型可为运河高水位成因分析、防汛排涝调度决策、新老工程效益评估提供技术手段。基于Infoworks ICM软件,充分考虑苏南运河沿线平原河网地区圩区、城区管网以及复杂下垫面,构建了苏南运河沿线平原河网水文水动力模型。鉴于苏南运河沿线水系边界难以确定,将模型构建范围扩大至2.16万km2。采用2015年和2016年的汛期实况降雨、水位和调度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绝大多数水文站点水位模拟纳什系数接近于1,模型可信度高;可决系数显示相关性中等偏上,模型总体结果可信。同时相比其他片区,湖西区精度更高,主要原因是相比其他片区,湖西区受人为调度干预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动力模型 太湖流域 苏南运河 模型构建 率定验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