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TSCR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和p53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干红美 罗英 张岩青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区基因2(GLTSCR2)在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GEPIA数据库分析卵巢癌组织中GLTSCR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卵巢癌细胞(CAOV3、A2780、OVCAR3和SKOV3)中GLTSCR2的表达。分别转...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区基因2(GLTSCR2)在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GEPIA数据库分析卵巢癌组织中GLTSCR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卵巢癌细胞(CAOV3、A2780、OVCAR3和SKOV3)中GLTSCR2的表达。分别转染pcDNA3.1(空质粒)和pcDNA3.1-GLTSCR(过表达质粒)至SKOV3细胞和OVCAR3细胞,分为SKOV3-NC组、SKOV3-GLTSCR2组(SKOV3细胞中过表达GLTSCR2)和OVCAR3-NC组、OVCAR3-GLTSCR2组(OVCAR3细胞中过表达GLTSCR2)。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53、p-p53-Ser15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结果GLTSCR2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上调GLTSCR2表达后SKOV3-GLTSCR2组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SKOV3-NC组;OVCAR3-GLTSCR2组OVCAR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OVCAR3-NC组。另外,SKOV3-GLTSCR2组p53、p-p53-Ser15和PTEN的蛋白水平高于SKOV3-NC组;OVCAR3-GLTSCR2组p53、p-p53-Ser15和PTEN的蛋白水平高于OVCAR3-NC组。结论GLTSCR2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增强p53信号通路活性,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迁移侵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神经胶质瘤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区基因2 迁移 侵袭 p53信号通路
下载PDF
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基因突变的意义研究
2
作者 廖莹 宋晓霞 刘行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BRCA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MSH2)基因突变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及家系中5名Ⅰ代健康亲属、20名Ⅱ/Ⅲ代健康亲属作为... 目的研究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BRCA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MSH2)基因突变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及家系中5名Ⅰ代健康亲属、20名Ⅱ/Ⅲ代健康亲属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提取DNA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比对,研究遗传性卵巢癌家族中有意义的错义突变基因。结果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以Ⅲ期、组织分级以低-中分化、有淋巴结肿转移为主。13例患者基因测序显示,BRCA1基因发现突变6处中,无意义突变3处,新发现突变3处。新发现3处突变中3780A>G、5069A>G造成氨基酸变化,3326A>T突变造成Arg突变成终止密码子,共同存在突变为3326A>T。BRCA2基因测序检测出突变6处,无意义突变5处,其中共同存在突变为1342A>C。MSH2基因测序发现无意义突变2处。健康家系中,携带BRCA1基因3326A>T突变3例(12.00%),携带BRCA2基因1342A>C突变12例(48.00%),其余女性测序结果正常。结论BRCA1基因杂合突变3326A>T和BRCA2基因杂合突变1342A>C是遗传性卵巢癌家族发病的致病基因,可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卵巢癌 乳腺癌抑制蛋白1/2 错配修复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LZTS2抑癌基因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枭雄 杨光 +2 位作者 张大明 陈鑫 赵世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328-1332,共5页
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因子2(leucine zipper tumor suppressor 2,LZTS2)是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许多研究表明,LZTS2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细胞异常增殖等多个环节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可为肿瘤... 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因子2(leucine zipper tumor suppressor 2,LZTS2)是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许多研究表明,LZTS2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细胞异常增殖等多个环节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因子2 抑癌基因 肿瘤
下载PDF
结肠癌病灶内Runt相关转录因子2与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向春华 鲍峰 冯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1643-1646,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病灶内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与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的相关性。方法:90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作为结肠癌组、68例良性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结肠息肉组,对比两组病灶组织中RunX2及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 目的:探讨结肠癌病灶内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与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的相关性。方法:90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作为结肠癌组、68例良性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结肠息肉组,对比两组病灶组织中RunX2及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表达量的差异,进一步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结肠癌组织中RunX2表达量与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表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病灶中RunX2mRNA的表达量高于结肠息肉组。结肠癌组病灶中增殖基因GTPBP4、HOXB7、ZNF331、ADAM17、HSP60 mRNA的表达量高于结肠息肉组;抑癌基因ATF3、FOXN3、OTUD1、NDRG2mRNA的表达量低于结肠息肉组;血管新生分子Musashi 1、NF-κB、RegⅣ、STAT3mRNA的表达量高于结肠息肉组。结肠癌病灶中RunX2mRNA表达量与上述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表达量直接相关。结论:结肠癌病灶内RunX2异常高表达,且具体表达量与癌细胞的增殖活性、血管新生活性均呈正相关,是导致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增殖基因 抑癌基因 血管新生分子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辅助治疗晚期肝癌后IL-33、ST2、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川 李宾 李磊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究^(125)I粒子植入辅助治疗晚期肝癌后白细胞介素-33(IL-33)、癌性抑制基因2(ST2)、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94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125)I粒子植入辅助治疗晚期肝癌后白细胞介素-33(IL-33)、癌性抑制基因2(ST2)、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94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125)I粒子植入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肿瘤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α-L-岩藻糖苷酶(AFU)]、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Th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Th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血清IL-33、ST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74.47%高于对照组的51.06%(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CA19-9、AFP、CEA、AFU水平、QLQ-C30评分、IL-4、IL-6、IL-33、ST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辅助治疗晚期肝癌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血清IL-33、ST2水平,促使Th1/Th2平衡,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 晚期肝癌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 肿瘤标志物 癌性抑制基因2
下载PDF
基于P53/Bbc3/BCL-2信号转导通路的映山红花总黄酮在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春 童有福 张晓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468-1470,1474,共4页
目的观察映山红花总黄酮对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抑癌基因P53(P53)/BCL-2绑定组件3(Bbc3)/B细胞淋巴瘤样因子-2(BCL-2)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 目的观察映山红花总黄酮对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抑癌基因P53(P53)/BCL-2绑定组件3(Bbc3)/B细胞淋巴瘤样因子-2(BCL-2)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映山红总黄酮组;采用冠状动脉(冠脉)微血栓方法构建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造模后心肌细胞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组织内P53、Bbc3及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天狼星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部分出现纤维断裂的情况;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出现凋亡现象,结构紊乱。天狼星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梗死面积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与映山红花总黄酮干预后,心肌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53、Bbc3及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给与映山红花总黄酮可显著抑制组织中P53、Bbc3及BCL-2的表达水平(P均<0.05)。结论映山红花总黄酮对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映山红花总黄酮抑制心肌细胞内P53、Bbc3及BC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山红总黄酮 心肌损伤 抑癌基因P53 BCL-2绑定组件3 B细胞淋巴瘤样因子-2 大鼠
下载PDF
增殖抑制基因/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颖露 白云 +1 位作者 熊艳杰 胡芬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0期2077-2079,共3页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线粒体融合蛋白2(HSG/MFN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病变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50例膀胱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SG/MFN2蛋白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线粒体融合蛋白2(HSG/MFN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病变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50例膀胱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SG/MFN2蛋白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HSG/MFN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组织中HSG/MFN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42.75±2.1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4.78±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生长方式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中HSG/MFN2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G/MFN2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过表达,对膀胱癌病变过程有着重要的参与和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抑制基因/线粒体融合蛋白2 膀胱癌 Western blot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KiSS-1、MMP-2表达水平与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伟 杨霜 +2 位作者 崔立娟 张肖玲 杨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5期1869-1873,1880,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与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且完成1年随访的11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资料,采集患者相...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与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且完成1年随访的11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资料,采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及乳腺癌组织KiSS-1、MMP-2表达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血清CEA水平及乳腺癌组织KiSS-1、MMP-2表达水平,分析乳腺癌组织KiSS-1、MMP-2表达水平与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的关系。结果11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中预后不良组26例,预后良好组8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CEA水平、乳腺癌组织MMP-2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乳腺癌组织KiSS-1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般线性双变量Spearman直线相关检验,乳腺癌组织KiSS-1表达水平与MMP-2呈负相关(r=-0.327,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KiSS-1高表达可能是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0.271,P<0.05),CEA、MMP-2高表达可能是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3.619、16.43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iSS-1、MMP-2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0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老年乳腺癌组织KiSS-1、MMP-2表达水平与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预后
下载PDF
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成瘤组织中HSG及WNT/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闽付 陶金艳 葛正行 《癌症进展》 2019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究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WNT5A、WNT11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成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裸鼠成瘤技术在裸鼠皮下培养NCI-H446细胞肿瘤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成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HSG、... 目的探究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WNT5A、WNT11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成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裸鼠成瘤技术在裸鼠皮下培养NCI-H446细胞肿瘤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成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HSG、WNT5A、WNT1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20只接种NCIH446细胞悬液的裸鼠中,1只裸鼠于操作过程中死亡,15只裸鼠成功成瘤,成瘤率为78.9%。肿瘤组织中WNT5A、WNT1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肿瘤组织中HS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 HSG基因可能具有抑制小细胞肺癌成瘤的作用,WNT/Ca2+信号通路在NCI-H446细胞成瘤组织中大量开放并可能参与其成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NCI-H446细胞 细胞增殖抑制基因 WNT/Ca^2+信号通路
下载PDF
HSG/MFN2和nm2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白云 姜广建 李卫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132-2134,共3页
目的:探讨HSG/MFN2和nm23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G/MFN2和nm23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SG/MFN2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恶性卵巢癌组,H... 目的:探讨HSG/MFN2和nm23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G/MFN2和nm23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SG/MFN2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恶性卵巢癌组,HSG/MFN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46.7%和73.3%;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比较,恶性卵巢癌组HSG/MFN2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m23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基质中,为棕黄色细颗粒。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恶性卵巢癌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43.3%和70.0%;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比较,恶性卵巢癌组nm23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G/MFN2和nm23在恶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nm23蛋白低表达的卵巢癌发生转移的危险性高,提示nm23能显著抑制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G/MFN2 NM23 卵巢癌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乳腺癌中HSG和MMP-2/MMP-9与MVD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玉环 张自忠 +1 位作者 徐泊文 李利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5385-538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新的增殖抑制基因(HSG)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唐山市工人医院60例乳腺癌标本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SG和MMP-2/MMP-9的表达,用CD34标记乳腺癌...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新的增殖抑制基因(HSG)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唐山市工人医院60例乳腺癌标本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SG和MMP-2/MMP-9的表达,用CD34标记乳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采用图像分析进行MVD测定。结果:在60例乳腺癌组织中HSG低表达,MVD在HSG阳性表达组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MM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MVD在MMP-2/MMP-9阳性表达组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另外,在乳腺癌组织中MVD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HSG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乳腺癌的MVD生成,降低乳腺癌的转移率,而MMP-2/MMP-9可促进乳腺癌组织中MVD的生成,并参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HSG和MMP-2/MMP-9与MVD的表达有利于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进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SG 免疫组织化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特异性小片段干扰RNA降低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表达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晓艳 武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9-361,共3页
目的 观察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LASS2)/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首先采用小片段RNA干扰技术沉默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2B4(低转移潜能)中LASS2/TMSG-1的表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 观察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LASS2)/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首先采用小片段RNA干扰技术沉默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2B4(低转移潜能)中LASS2/TMSG-1的表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法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小干扰RNA (siRNA)后,选取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2进行后续实验,通过体外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黏附实验检测干扰LASS2/TMSG-1基因前后,PC-3M-2B4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筛选出4条siRNA,以空白对照为1,siRNA-1、siRNA-2、siRNA-3及siRNA-4的LASS2/TMSG-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557、0.155、0.369及0.193;siRNA-2转染组穿膜细胞数为(21.20±1.21)个,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高于无关阴性对照组[(l0.07±1.39)个]和空白对照组[(11.00±1.97)个,P<0.01];siRNA-2转染组细胞划痕修复率[(64.90±0.56)%]明显高于无关阴性对照组[(26.46±0.31)%]和空白对照组[(22.18±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黏附30、60 min后,与无关阴性对照组[(29.83±0.15)%、(49.90±0.35)%]、空白对照组[(30.37±1.27)%、(50.20±0.06)%]比较,siRNA-2转染组细胞黏附率[(10.10±0.27)%、(30.37±0.30)%]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RNA干扰技术证实了LASS2/TMSG-1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证明它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 侵袭 转移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MMP-2蛋白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玉 冯南 +2 位作者 郭义锦 林亚发 张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68-2772,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Surviv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139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为胃癌前病变组,13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Surviv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139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为胃癌前病变组,138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取患者胃癌组织标本或胃黏膜组织标本,检测Survivin、MMP-2蛋白表达及Hp感染情况.统计胃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和Hp感染Survivin、MMP-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Survivin、MMP-2蛋白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胃癌前病变组、对照组Survivin、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胃癌组、胃癌前病变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Sur-vivin、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Hp阳性组胃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07%、84.21%,均高于Hp阴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MMP-2蛋白与Hp感染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MMP-2蛋白均呈高表达,且表达均与Hp感染及胃黏膜癌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凋亡抑制基因 存活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
原文传递
PKNOx2及相关基因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袁茂玲 蒋敬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47-1350,共4页
PKNOX2是一种转录因子,在胚胎时期脏器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成年人的部分脏器中也有表达,并参与生长发育过程.同时,PKNOX2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阻断上皮细胞间质化等过程具有抑癌基因作用.在胃癌(GC)中PKNOX2通过激... PKNOX2是一种转录因子,在胚胎时期脏器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成年人的部分脏器中也有表达,并参与生长发育过程.同时,PKNOX2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阻断上皮细胞间质化等过程具有抑癌基因作用.在胃癌(GC)中PKNOX2通过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和p53信号通路发挥抑癌作用,其过表达上调RPRM、BTG2、GADD45A、p73等多个基因,被上调的基因可协同PKNOX2发挥抑癌作用.本文介绍PKNOX2及相关基因在胃癌中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KNOx2 抑癌基因
原文传递
p53、COX-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联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磊 刘地发 +2 位作者 徐杰 李春香 周捷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967-1971,共5页
目的探究53抑癌基因(p53)、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联。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感染Hp分为单纯胃癌组23例和胃癌合并Hp感染组59例,对比... 目的探究53抑癌基因(p53)、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联。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感染Hp分为单纯胃癌组23例和胃癌合并Hp感染组59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检测p5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625895(A/G)、rs1042522(C/G)和COX-2基因SNPs位点rs3218625(A/G)、rs689466(A/G)的多态性,分析p53、COX-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者Hp易感性的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53、COX-2基因型与Hp感染胃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两组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血清p53、COX-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胃癌组和胃癌合并Hp感染组p53基因rs1625895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s1042522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基因rs3218625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s689466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53(rs1042522)CC基因型、COX-2(rs689466)AA基因型是Hp感染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53基因的rs1042522位点和COX-2基因的rs689466位点可能与胃癌患者Hp易感性相关,其中rs1042522位点C等位基因和rs689466位点的A等位基因为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53抑癌基因 环氧化酶-2 基因多态性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微小RNA-339-5p通过靶向鼠双微体基因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p53肿瘤抑制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扬帆 钟源 +1 位作者 江学庆 戈文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339-5p通过鼠双微体基因(MDM2)对乳腺癌MCF-7细胞p53肿瘤抑制通路调节的效果.方法 建立高通量筛选方法,将hsa-miR-339-5p前体miRNA、hsa-miR-192-5p前体miRNA、hsa-miR-605前体miRNA、小干扰RNA(siRNA...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339-5p通过鼠双微体基因(MDM2)对乳腺癌MCF-7细胞p53肿瘤抑制通路调节的效果.方法 建立高通量筛选方法,将hsa-miR-339-5p前体miRNA、hsa-miR-192-5p前体miRNA、hsa-miR-605前体miRNA、小干扰RNA(siRNA) p53和siRNA MDM2转染至MCF-7、HEK293、ACNH和BJ-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细胞中,5-氟尿嘧啶(5-Fu)水溶液或雷公藤甲素处理转染细胞,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MDM2表达.结果 转染miR-339-5p后,MCF-7和HCT116细胞系中p53蛋白水平分别升高2.60倍及2.48倍;在无遗传毒性应激情况下,MDM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5-Fu处理后,p53蛋白及目标MDM2和p21水平均上调.miR-339-5p与siRNA MDM2可降低MDM2 mRNA水平.MCF-7细胞株中,与对照组比较,MDM2mRNA水平均由于转染siRNA MDM2或miR-339-5p而分别降低至0.48±0.15和0.47±0.08.雷公藤甲素处理后,MDM2 mRNA水平下降更加明显,分别为0.19±0.05和0.23 ±0.10.p53敲除试验则表明miR-339前体水平升高不依赖于p53.MDM2基因3&#39;端非编码区域(3&#39;-UTR)包含有能与miR-339-5p结合的功能位点,正是这些位点的存在介导了转录本抑制.结论 miR-339-5p通过靶向MDM2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p53肿瘤抑制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小RNA-339—5p 鼠双微体基因 p53肿瘤抑制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