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环境下蔗梢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1
作者 沈中华 夏爱强 +2 位作者 董志康 陈万委 曹卫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为实现甘蔗联合收割机对田间甘蔗蔗梢的有效识别与切割,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OTSU阈值分割算法的蔗梢图像分割方法。以甘蔗图像的H分量作为分割样本,选用中值滤波去除图像中存在的小范围孤立噪声点,利用改进非对称加速因... 为实现甘蔗联合收割机对田间甘蔗蔗梢的有效识别与切割,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OTSU阈值分割算法的蔗梢图像分割方法。以甘蔗图像的H分量作为分割样本,选用中值滤波去除图像中存在的小范围孤立噪声点,利用改进非对称加速因子与非线性递减更新惯性权重的PSO算法,通过迭代搜寻图像最优阈值,并将此阈值作为改进算法的分割阈值,得到蔗梢分割图像。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采集120幅甘蔗样本图像,对本文算法进行测试。试验表明,所设计的算法对晴天、阴天两种天气下的甘蔗图像分割识别率分别达到88.33%、91.67%,平均识别率为90.0%,处理单张甘蔗图像平均所用时间为0.368 7 s,分割速度较传统OTSU算法与标准PSO+OTSU算法分别提高30%、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复杂环境 蔗梢图像分割 惯性权重 非对称加速因子
下载PDF
糖蜜酒精蒸馏废液色素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吴振强 梁世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5,18,共4页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方法测定从甘蔗糖蜜酒精废液中提纯的色素的分子量。通过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氨基酸分析、溶剂析出等方法 ,确定色素的成分。结果表明 ,该色素具有三个不同分子量的组分 ,重均分子量分别为 2 189、987和 43 9Da....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方法测定从甘蔗糖蜜酒精废液中提纯的色素的分子量。通过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氨基酸分析、溶剂析出等方法 ,确定色素的成分。结果表明 ,该色素具有三个不同分子量的组分 ,重均分子量分别为 2 189、987和 43 9Da.。主要有酚类色素、焦糖色素和美拉德色素等 3种色素 ,其质量分数分别为 2 0 %、67.7%和 12 .3 %。色素中铁质量分数为 0 .12 % ,水解氨基酸质量分数为 5 .2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糖蜜 色素提纯 成分 分子量 蒸馏 废水处理 酒精
下载PDF
热处理对单叶省藤材化学成分及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绘宇 李担 +4 位作者 刘杏娥 尚莉莉 杨淑敏 王燕高 汪佑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97,102,共5页
为了研究高温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棕榈藤材化学成分和颜色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为对象,研究了常压蒸汽高温热处理温度(160、180、200℃)与处理时间(2、4 h)对单叶省藤材的化学成分、质量损... 为了研究高温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棕榈藤材化学成分和颜色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为对象,研究了常压蒸汽高温热处理温度(160、180、200℃)与处理时间(2、4 h)对单叶省藤材的化学成分、质量损失率及颜色的影响,分析了热处理后材色与化学成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单叶省藤材的质量损失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200℃、4 h时,藤材质量损失率达到最大,综纤维素和纤维素质量分数呈下降的趋势,木质素和苯醇提取物呈相对升高的趋势。热处理过程中藤材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对材色改变有很大影响,热处理后藤材的明度差、总体色差与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差、纤维素质量分数差和木质素质量分数差都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省藤 热处理 质量损失率 化学成分 材色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砍收后甘蔗重量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梁宏卫 卢海发 +4 位作者 韦素 石浩丁 杨幼 叶林高 林善海 《中国糖料》 2020年第3期25-30,共6页
通过测定‘柳城05-136’、‘桂糖29’和‘桂糖42’三个甘蔗品种在不同时长水分胁迫下蔗茎重量、糖分、锤度和简纯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究甘蔗砍收后浸水胁迫对其重量及蔗糖分等的影响程度,旨在为榨季制糖企业评估及解决多雨天气条件下... 通过测定‘柳城05-136’、‘桂糖29’和‘桂糖42’三个甘蔗品种在不同时长水分胁迫下蔗茎重量、糖分、锤度和简纯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究甘蔗砍收后浸水胁迫对其重量及蔗糖分等的影响程度,旨在为榨季制糖企业评估及解决多雨天气条件下甘蔗砍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泡水6 h、24 h和48 h与不泡水相对应处理时长相比,其重量增幅为1.27%~1.70%(平均1.50%)、1.13%~1.45%(平均1.32%)和1.20%~1.88%(平均1.62%),砍收后48 h内的蔗茎受水分胁迫表现出吸水-释放-再吸水的过程,而蔗糖分、锤度和简纯度均随着泡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泡水6 h的蔗糖分下降0.19~0.20个百分点(平均0.20个百分点),24 h降幅为0.08~0.71个百分点(平均0.34个百分点),48 h降幅0.31~0.84个百分点(平均0.51个百分点);泡水6 h、24 h和48 h简纯度平均分别下降1.98、2.01、2.58个百分点。未泡水而自然堆放48 h的蔗茎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上与之相反,蔗茎重量逐渐下降,蔗糖分和锤度先小幅下降,然后大幅增加;简纯度先增加,然后下降,再上升。与避雨免晒自然存放的甘蔗相比,砍收后受浸水胁迫的甘蔗重量更重,蔗糖分更低,品质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水分胁迫 自然堆放 蔗茎重量 糖分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