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峡谷型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及污染评价——以万峰水库为例
1
作者 杨柳英 焦树林 +3 位作者 王磊 李银久 李娟 韦宗校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143,I0018,共14页
开展岩溶峡谷型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影响因素及污染风险研究,对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典型岩溶峡谷型水库——万峰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基础上,识别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异影响... 开展岩溶峡谷型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影响因素及污染风险研究,对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典型岩溶峡谷型水库——万峰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基础上,识别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并进行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79.37~438.04 mg/kg,无机磷(IP)占比为73.26%~78.84%,I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赋存形态。铁铝结合态无机磷(Fe/Al-Pi)含量为16.86~91.82 mg/kg,是IP的主要赋存形态;弱吸附态有机磷(H_(2)O-Po)含量为0.27~8.03 mg/kg,是有机磷(OP)的主要赋存形态。(2)残渣态磷(Res-P)、弱吸附态无机磷(H_(2)O-Pi)、钙结合态无机磷(Ca-Pi)、潜在活性无机磷(NaHCO_(3)-Pi)、Fe/Al-Pi是TP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沉积物的厚度对于TP具有多重作用,与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显著。(3)生物有效性磷(BAP)含量为66.97~201.46 mg/kg,占TP的55.6%~59.6%;磷污染指数均值为0.53,生物有效性指数均值为0.81。表明沉积物磷污染程度整体为轻度污染,但仍存在潜在的内源磷污染上覆水体风险。建议岩溶峡谷型水库在控制外源磷输入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内源磷的管理,以降低内源磷释放污染上覆水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污染评价 生物有效性磷 岩溶峡谷型水库 万峰水库
下载PDF
岩溶区峡谷型水库枯水期表层水体有机碳浓度分布特征
2
作者 韦宗校 杨柳英 +5 位作者 焦树林 刘炜 李银久 冯椰林 邵雨潇 李娟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2-540,共9页
为揭示岩溶区峡谷型水库碳循环规律,以岩溶区峡谷型水库万峰、董箐水库为研究区,通过现场监测和水体样品采集,分析水库枯水期理化指标、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浓度的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万峰水库水体温度(Water Tempe... 为揭示岩溶区峡谷型水库碳循环规律,以岩溶区峡谷型水库万峰、董箐水库为研究区,通过现场监测和水体样品采集,分析水库枯水期理化指标、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浓度的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万峰水库水体温度(Water Temperature,WT)、电导率(Conductivity,COND)、总溶解固体物(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含量、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总氮(Total Nitrogen,TN)浓度、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浓度均比董箐水库高,且变化范围较大,万峰、董箐水库WT、COND、TDS、TP的空间差异较小,ORP和TN的变异系数较大,具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万峰水库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分别为3.11-6.66、2.35-5.12 mg/L,呈干流高于马岭河支流的分布特征,董箐水库TOC、DOC浓度分别为3.07-4.75、2.87-3.99 mg/L,呈库湾(D1)>码头(D4)>坝前(D2)的分布特征,万峰水库TOC和DOC浓度均比董箐水库高,且变化范围较大;万峰、董箐水库有机碳均以DOC为主,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较少但高于其他水库。本研究为岩溶区水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溶解有机碳 峡谷型水库 岩溶区
下载PDF
西部高山峡谷区重大滑坡成生规律及灾变演化机理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世殊 胡新丽 +5 位作者 章广成 李亚博 刘欣宇 徐庆尧 冉从彦 赵小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5-810,共16页
中国西部水电工程大多位于高山峡谷内,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导致峡谷库岸滑坡灾害分布广泛。基于西部高山峡谷水电工程区的工程地质特征,系统分析了地形、地质构造、滑体物质、坡体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与滑坡的成生发育关系,并总结了典型... 中国西部水电工程大多位于高山峡谷内,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导致峡谷库岸滑坡灾害分布广泛。基于西部高山峡谷水电工程区的工程地质特征,系统分析了地形、地质构造、滑体物质、坡体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与滑坡的成生发育关系,并总结了典型滑坡的类型、特征及其灾变演化的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高山峡谷滑坡以坡度30°~50°、高程超过1000 m、体积超过100×10^(4)m^(3)的滑坡为主;三叠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为典型的易滑地层;降雨和水库蓄水导致侵蚀基准面抬升、侵蚀范围扩大,库区水位的反复升降导致涉水滑坡体前缘岩土体性质降低。西部高山峡谷区滑坡类型主要分为以牵引式滑坡、推移式滑坡和复合式滑坡为主的堆积层滑坡以及以顺层岩质滑坡、溃屈型岩质滑坡、反倾岩质滑坡和座落式滑坡为主的岩质滑坡,不同类型的滑坡其演化过程不同,滑坡灾变机理也有所差异。研究成果将对西部高山峡谷区的滑坡识别、监测、预警以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高山峡谷区 库岸滑坡 成生规律 滑坡类型 演化机理 破坏力学机制
下载PDF
扬水曝气对峡谷分层型水库藻类控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孔昌昊 黄廷林 +4 位作者 温成成 张春晓 刘宇轩 程亚 赵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55-4266,共12页
为探明扬水曝气对峡谷分层型水库中不同径向藻类生物量和结构的影响,以李家河水库为对象,对扬水曝气系统(WLAs)运行期间水体理化性质参数和藻类数量及物种进行了高频监测,采用藻类传统和功能分类法,建立了控制条件下藻类的演替规律和控... 为探明扬水曝气对峡谷分层型水库中不同径向藻类生物量和结构的影响,以李家河水库为对象,对扬水曝气系统(WLAs)运行期间水体理化性质参数和藻类数量及物种进行了高频监测,采用藻类传统和功能分类法,建立了控制条件下藻类的演替规律和控制机制.结果表明,WLAs运行12d后,径向S1~S4点藻密度削减率分别为92.7%、92.9%、92.1%和89.2%;径向S1~S4点藻属结构发生演替,绿藻(珊藻)和硅藻(短缝藻和羽纹藻)转向硅藻(针杆藻,小环藻),即“高温、大型且低比表面积(S/V)藻”转向“低温、小型且高S/V藻”;水温、光可利用率(Zeu/Zmix)、营养盐的降低和混合层深度(Zmix)的增加是扬水曝气系统控藻的主要原因;径向S1~S4点Q指数升高且TLI指数降低,表明富营养化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谷分层型水库 硅藻水华 功能藻分类 扬水曝气 径向控制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黄流组中央峡谷水道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钟佳 代龙 +2 位作者 朱沛苑 吴仕玖 焦垚祺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7,共9页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气田是我国海域自营勘探发现的第一个深水大气田,是南海西部油气田上产的重要支撑。为合理制定气田开发方案,基于岩心微观分析测试资料与工程测试数据,针对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黄流组中央峡谷水道开展储层...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气田是我国海域自营勘探发现的第一个深水大气田,是南海西部油气田上产的重要支撑。为合理制定气田开发方案,基于岩心微观分析测试资料与工程测试数据,针对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黄流组中央峡谷水道开展储层岩石学、物性、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划分储层类别并探究储层特征差异性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峡谷水道储层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喉道介于中—微喉。②综合储层物性、流动性、产能(米无阻流量)、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可将峡谷水道储层划分为好、中等、差以及致密等4类。研究区峡谷水道自西向东储层品质逐渐变好:好储层分布于东部陵水X区、陵水ZX区,中等储层分布于陵水Z区,差储层分布于西部崖城A区、崖城B区,致密储层在以上区域均有少量分布。③峡谷水道的水动力条件是制约储层品质的基础因素,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会缩小和堵塞孔喉,异常超压可延缓压实进程、保留粒间孔,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峡谷水道在不同区块的孔隙结构、储集物性差异明显。研究成果可为中央峡谷水道气田群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目标优选以及后续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储层 中央峡谷水道 黄流组 乐东—陵水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基于沉积模拟的虚拟井建立与深水峡谷相控建模策略——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陵水段为例
6
作者 付超 谢玉洪 +4 位作者 宋来明 王晖 徐伟 苑志旺 陈国宁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3-424,共12页
稀井网-低地震分辨率区域的深水峡谷沉积体储层建模缺少成熟的方法。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陵水段为研究对象,创新引入沉积正演模拟,综合地震属性、纵波反演数据和正演模拟结果建立虚拟井,按照峡谷的演化过程进行分层建模。针对不同阶段... 稀井网-低地震分辨率区域的深水峡谷沉积体储层建模缺少成熟的方法。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陵水段为研究对象,创新引入沉积正演模拟,综合地震属性、纵波反演数据和正演模拟结果建立虚拟井,按照峡谷的演化过程进行分层建模。针对不同阶段的峡谷形态和沉积过程选择相应的建模策略:①峡谷初始形成阶段:为非限制性沉积背景,峡谷内浊积水道较容易摆动,难以确定砂体边界,仅可以识别范围较大的复合水道带和滑塌体。选择利用井震数据拟合虚拟井数据,采用序贯高斯模拟进行建模。②峡谷稳定发育阶段:上游为非限制性沉积背景,可识别大量滑塌体;下游为限制性沉积背景,发育多期叠置的形态较为顺直的浊积水道,在峡谷底部堆积。选择识别出的复合水道带采用截断高斯模拟进行建模。③峡谷后期改造阶段:为限制性沉积背景,其内部的水道以侧积和加积为主,可以识别出较为明显的水道边界。针对上游区域孤立水道,首先对砂体规模进行统计,然后建立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最后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建模;针对中下游连片水道,仍采用截断高斯模拟进行建模。通过针对不同的沉积充填过程选择针对性的建模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各期次内砂体分布预测的可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峡谷 相控 虚拟井 储层建模 中央峡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高海拔峡谷型大型水库淤积测量方法探析
7
作者 郝勇 何宏恩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3年第3期60-62,70,共4页
水库淤积是研究水库水文、特征水位等变化的重要数据,也是水库调度和运行的一项主要参数。文章针对峡谷型大型水库两岸峡谷库岸、库区回水较长,常规淤积测量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传统测量与新型测量设备相结合的测量方法。结果表... 水库淤积是研究水库水文、特征水位等变化的重要数据,也是水库调度和运行的一项主要参数。文章针对峡谷型大型水库两岸峡谷库岸、库区回水较长,常规淤积测量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传统测量与新型测量设备相结合的测量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速度快,精度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峡谷型 大型水库 淤积测量
下载PDF
西南峡谷型水库的季节性分层与水质的突发性恶化 被引量:104
8
作者 王雨春 朱俊 +2 位作者 马梅 尹澄清 刘丛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60,共7页
选择西南云贵高原乌江流域的百花湖水库进行了气象、水温度和水化学(DO、FeⅡ和MnⅡ)的连续监测(13个月).结果表明,由于气候等原因,百花湖水库的水体在夏季形成分层,但是没有典型分层湖泊的温跃层变化,这种水体温度结构可以在4-10月保... 选择西南云贵高原乌江流域的百花湖水库进行了气象、水温度和水化学(DO、FeⅡ和MnⅡ)的连续监测(13个月).结果表明,由于气候等原因,百花湖水库的水体在夏季形成分层,但是没有典型分层湖泊的温跃层变化,这种水体温度结构可以在4-10月保持稳定;这种"不显著的"温度分层结构,有效限制了上下水团的混合,形成显著的水体溶解氧分层,氧化/还原界面可达到水深8m左右.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贵州多座水库频繁出现的季节性水质恶化现象,与水库水体混合期(多为夏末初秋),水体分层结构失稳有关.上下层水体的垂直交替,使下层水体中的还原性物质带入上层湖水,造成表层水体缺氧和表观浑浊,鱼类窒息死亡.在百花湖水库的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深水水库,可以在夏季出现一定的水体温度分层结构,并导致显著的水体水化学(如溶解氧)分层,进而影响水库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温度 湖水 百花湖 水环境质量 溶解氧 水库 水质 水化学 层结 表观
下载PDF
峡谷型水库地壳形变流动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尚红 刘天海 杨怀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78,共5页
对峡谷型水库地壳形变流动监测技术方案进行研究,给出峡谷型水库地壳形变流动监测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监测网布设原则以及具体建设方案。
关键词 峡谷型水库 地壳形变 地震 流动监测 金沙江地区
下载PDF
山区水库水面气温与太阳辐射的修正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脱友才 邓云 梁瑞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31,共7页
考虑到山区水库库面气象要素受周围地形影响,结合前人的研究,库区气温计算方法采用回归余项法并计入地形影响,而对于库区水面上的太阳辐射计算,则采用了平行山脊坡地上的简化算法。应用结果表明:由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和大地形影响等4... 考虑到山区水库库面气象要素受周围地形影响,结合前人的研究,库区气温计算方法采用回归余项法并计入地形影响,而对于库区水面上的太阳辐射计算,则采用了平行山脊坡地上的简化算法。应用结果表明:由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和大地形影响等4项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气温方程拟合效果显著;并用同时期盐边气象站的资料进行检验,检验精度在0.5℃以内。与平地相比,在山区地形影响下的二滩库区水面太阳辐射有一定程度的改变量,同时不同河岸坡度对水库水面接收的太阳辐射有较大影响。该方法有效揭示了山区月平均温度和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修正后的气温和太阳辐射符合山区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气温 太阳辐射
下载PDF
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砂体沉积机制与岩性油藏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振兴 杨光 +4 位作者 黄铭志 张菊红 宋雷 马林 丁冶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2期50-52,107,共4页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地层发育几套厚层砂体,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及地震属性分析,表明该套厚层砂体具有长、直、窄的条带型沉积特征。对其成因许多学者提出多种假设,如:风成、潮汐、河流、滑塌等,但是所有的假设都不能很...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地层发育几套厚层砂体,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及地震属性分析,表明该套厚层砂体具有长、直、窄的条带型沉积特征。对其成因许多学者提出多种假设,如:风成、潮汐、河流、滑塌等,但是所有的假设都不能很好解释此种砂体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海坨子—大布苏地区位于坡折带之上,地形落差大,水流下切作用强,对下伏地层造成侵蚀,形成深而窄的湖缘峡谷。湖缘峡谷控制砂体的沉积,该砂体在上倾方向上与断层有机配置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特征 沉积机制 厚层砂体 湖缘峡谷 岩性油藏 松辽盆地南部
下载PDF
九甸峡燕子坪滑坡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鸿图 李学军 李万茂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2-138,共7页
本文论述了燕子坪滑坡形成的工程地质背景和形态、结构等特征。研究表明,该滑坡从孕育到发生是一个长期的渐近性破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构造应力是主导因素,地下水和坡体内裂隙则加速了破坏过程.而滑坡的不稳定性,将严重影响九甸... 本文论述了燕子坪滑坡形成的工程地质背景和形态、结构等特征。研究表明,该滑坡从孕育到发生是一个长期的渐近性破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构造应力是主导因素,地下水和坡体内裂隙则加速了破坏过程.而滑坡的不稳定性,将严重影响九甸峡水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活动构造 应力场 水库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天然气藏输导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静静 刘震 +2 位作者 王子嵩 曹尚 孙晓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琼东南盆地晚期构造活动较弱,为了阐明该盆地深水区深层古近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如何运移至浅层新近系中央峡谷储集体聚集成藏这一问题,利用地震分频处理技术提高3D地震资料分辨率,开展断裂输导体系识别,结合区域断裂发育特征建立天然... 琼东南盆地晚期构造活动较弱,为了阐明该盆地深水区深层古近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如何运移至浅层新近系中央峡谷储集体聚集成藏这一问题,利用地震分频处理技术提高3D地震资料分辨率,开展断裂输导体系识别,结合区域断裂发育特征建立天然气输导模式。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4期断裂活动,且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基于此,提出了断裂旋回的概念——一个断裂旋回包括了较短时间的断层活动期和较长时间的断层静止期。通过对比断裂旋回不同阶段断层输导天然气的差异特征,提出断层活动期高效涌流输导模式和断层静止期有效渗流输导模式,并指出超压断陷盆地涌流和渗流交替输导可以增强天然气输导效率。中央峡谷陵水段下方深层发育一系列沟通烃源岩的阶梯状断层,浅层发育许多高角度小断层,其是深部天然气运移至浅层的重要通道。建立了中央峡谷天然气"多期断裂—多断层"接力输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旋回 输导模式 天然气藏 中央斜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沉积充填特征与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超 陈国俊 +4 位作者 沈怀磊 郑胜 吕成福 梁建设 张义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2期74-82,共9页
中央峡谷是平行于陆坡跨盆地发育的深水水道一天然堤体系。应用2D和3D地震数据,结合岩心和测录井资料,分析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充填的岩性、砂体类型和特征、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认为距今10.5~4.2Ma期间,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内发... 中央峡谷是平行于陆坡跨盆地发育的深水水道一天然堤体系。应用2D和3D地震数据,结合岩心和测录井资料,分析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充填的岩性、砂体类型和特征、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认为距今10.5~4.2Ma期间,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内发育5期次级水道充填,沉积了浅灰色砾质细砂岩、厚层块状/粒序细砂岩、粉砂岩和灰黑色粉砂质泥岩、泥岩等,发育4种充填相,包括浊流、碎屑流、滑塌等重力流过程和半深海沉积。应用井一震对比并结合均方根振幅属性分析,识别出4种砂体类型,分别为峡谷轴部砂体、天然堤砂体、侧向加积砂体和侵蚀残余砂体。砂体类型在纵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异性特征,即峡谷充填总体在底部中部以砂岩为主,上部由粉砂岩构成,在不同次级峡谷充填内,同样是砂岩在下,向上渐变为粉砂岩的正旋回特征。另外,砂体在横向上的分布具有分段性特征,第13期峡谷充填砂体,主要发育在峡谷中游;第4、5期充填砂体仅发育在峡谷中上游。中央峡谷充填砂体分布主要受母源区岩性、长距离及多次搬运、初始流体规模及流态、次级水道的改造与破坏、中央峡谷发育方式和盆地构造等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峡谷 重力流 充填特征 储层分布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乐东—陵水凹陷黄流组峡谷水道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5
作者 尤丽 王振峰 +3 位作者 钟佳 李才 刘才 吴仕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38,共8页
峡谷水道沉积储层是深水区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琼东南盆地乐东一陵水凹陷中新统黄流组发育多期重力流峡谷水道,目前已在陵水区发现储量超1000×10~8m^3的大气田。为深入认识峡谷水道沉积优质储层形成机制,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峡谷水道沉积储层是深水区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琼东南盆地乐东一陵水凹陷中新统黄流组发育多期重力流峡谷水道,目前已在陵水区发现储量超1000×10~8m^3的大气田。为深入认识峡谷水道沉积优质储层形成机制,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根据岩心与井壁取心资料,以及岩石薄片观察鉴定、扫描电镜、激光粒度、重矿物、X射线衍射等分析资料,研究了该区黄流组峡谷水道储层特征,并明确不同期次水道的差异(包括岩石组分、岩石结构、成岩作用与储集性等),进而分析储层岩相特征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以及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特征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黄流组峡谷水道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母岩类型以沉积岩、岩浆岩为主,部分为变质岩;②沉积水动力条件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局部发育牵引流特征,其造成的储集岩粒度、分选性控制着研究区内优质储层的发育,伴随着牵引流改造的地区其优质储层更加发育;③弱一近强压实、局部碳酸盐胶结与异常超压是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乐东-陵水凹陷 中新世 沉积相 峡谷水道 储集层 岩石学特征 成岩作用 物性参数
下载PDF
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82-87,共6页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钻井及典型地震相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两种类型的储层:第一类为形成于浅水环境的储层,包括扇三角洲砂体、滨浅海相滩坝砂体和台地碳酸盐岩;第二类为形成于深水环境的储层,包括盆底扇和峡谷水道等低位砂体。其...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钻井及典型地震相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两种类型的储层:第一类为形成于浅水环境的储层,包括扇三角洲砂体、滨浅海相滩坝砂体和台地碳酸盐岩;第二类为形成于深水环境的储层,包括盆底扇和峡谷水道等低位砂体。其中,深水区广泛分布的海底扇、峡谷水道砂体和台地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深水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储层 深水 海底扇 峡谷水道 碳酸盐岩台地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巫峡滑坡灾害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健 张鹏 +2 位作者 张全 黄波林 秦臻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20年第1期38-45,共8页
三峡库区地质结构复杂,尤其是巫峡高陡岸坡发育区域,历来是滑坡灾害高发区,对三峡库区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为了厘清巫峡高陡峡谷区滑坡灾害发育的高精度多光谱遥感影像特征,本研究以高精度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以巫峡高陡峡谷区为研究对... 三峡库区地质结构复杂,尤其是巫峡高陡岸坡发育区域,历来是滑坡灾害高发区,对三峡库区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为了厘清巫峡高陡峡谷区滑坡灾害发育的高精度多光谱遥感影像特征,本研究以高精度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以巫峡高陡峡谷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面对对象的分类方法对研究区的高精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和分类,结合多尺度分割和ESP(Estimation of Scale Parameter)工具确定最优分割尺度,选取典型的滑坡对象样本进行最近邻分类,探索基于高精度多光谱遥感影像的高陡峡谷区滑坡灾害识别技术方法。经试验得出高陡峡谷区基于高精度多光谱遥感影像的滑坡灾害识别的最优分割尺度为720,形状因子和紧致度为0.5,在分割基础上,进行分类和滑坡信息提取。通过对比已有滑坡灾害资料,基于遥感影像自动识别滑坡灾害技术得到的研究区滑坡灾害分布结果总体精度达到了0.8696。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高精度的遥感影像自动识别滑坡灾害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分割与滑坡识别,精度评价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研究结果为巫峡高陡峡谷区滑坡灾害的识别、调查、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对三峡库区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和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高陡峡谷区 巫峡 滑坡 遥感解译
下载PDF
Geology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the deepwater of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with focus on natural gas 被引量:11
18
作者 WANG Zhenfeng SUN Zhipeng +5 位作者 ZHANG Daojun ZHU Jitian LI Xushen HUANG Baojia GUO Minggang JIANG Rufe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57-70,共14页
The deepwater of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to southern parts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QDN Basin), which is a key site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th... The deepwater of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to southern parts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QDN Basin), which is a key site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di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ravity-magnetic data, extensive 3D seismic survey, cores and cuttings, paleontology and geochemical indexes, proposed the mechanism of natural gas origin, identified different oil and gas systems, and established the model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the deep-water region. Our basin tectonic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volution of QDN Basin was controlled by multiple-phased tectonic movements, such as Indochina-Eurasian Plate collision, Tibetan Uplift, Red River faulting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Paleogene rifting, Neogene depression, and Eocene intensive faulting and lacustrine deposits. The dril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is region is dominated by marine- terrestrial transitional and neritic-bathyal facies from the early Oligocene. The Yacheng Formation of the early Oligocene is rich in organic matter and a main gas-source rock.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geochemical data from the latest drilling wells, Lingshui, Baodao, Changchang Sags have good hydrocarbon-generating potentials, where two plays from the Paleogene and Neogene reservoirs were developed. Those reservoirs occur in central canyon structural-lithologic trap zone, Changchang marginal trap zone and southern fault terrace of Baodao Sag. Among them, the central canyon trap zone has a great potential for exploration because the various reservoir- forming elements are well developed, i.e., good coal-measure source rocks, sufficient reservoirs from the Neogene turbidity sandstone and submarine fan, faults connecting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s, effective vertical migration, late stage aggregation and favorable structural-lithological composite trapping. These study results provide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is region, evidenced by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the significant commercial LS-A gas field in the central canyon of the Lingshui 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natural gas petroleum system central canyon reservoir-formingconditions Qiongdongnan Basin
下载PDF
谷幅收缩与库水对溪洛渡动力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瑞 邱奕翔 +1 位作者 王进廷 时洪涛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58,共9页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地震多发的西南地区,对其进行抗震分析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拱坝-库水-地基系统非线性损伤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库水位条件下谷幅收缩对溪洛渡拱坝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岸谷幅收缩会增大拱坝坝肩处、...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地震多发的西南地区,对其进行抗震分析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拱坝-库水-地基系统非线性损伤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库水位条件下谷幅收缩对溪洛渡拱坝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岸谷幅收缩会增大拱坝坝肩处、大坝中部靠近坝肩处及孔口附近的塑性损伤,而水位的抬升能缓解谷幅收缩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洛渡拱坝 库水位 谷幅收缩 抗震分析
下载PDF
峡谷型水库溢洪道迷宫堰过流能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欣 邱勇 +2 位作者 焦萱 阮合春 余远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7-109,166,共4页
针对溢洪道迷宫堰过流形态复杂的问题,采用FLUENT软件,运用VOF方法、RNGκ-ε双方程紊流模型,结合ICEM CFD软件划分网格,对山区峡谷型水库溢洪道单宫V型迷宫堰过流能力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在分析正堰、侧堰和宫头过堰水流流态、流速矢量... 针对溢洪道迷宫堰过流形态复杂的问题,采用FLUENT软件,运用VOF方法、RNGκ-ε双方程紊流模型,结合ICEM CFD软件划分网格,对山区峡谷型水库溢洪道单宫V型迷宫堰过流能力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在分析正堰、侧堰和宫头过堰水流流态、流速矢量分布及压力变化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单宫角度V型迷宫堰的过流能力,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能够满足工程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流能力 数值模拟 VOF方法 迷宫堰 峡谷型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