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尾万三对敦煌《食疗本草》残卷的研究
1
作者 任怡君 张如青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6期562-571,共10页
《食疗本草》是唐代著名的饮食疗法专书,惜原书早已亡佚。目前可见的《食疗本草》完整本为后人根据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敦煌残卷S.76与《证类本草》等传世文献佚文辑佚而成。中尾万三所作《〈食疗本草〉之考察》(日文版)是近代以来首部... 《食疗本草》是唐代著名的饮食疗法专书,惜原书早已亡佚。目前可见的《食疗本草》完整本为后人根据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敦煌残卷S.76与《证类本草》等传世文献佚文辑佚而成。中尾万三所作《〈食疗本草〉之考察》(日文版)是近代以来首部基于敦煌残卷S.76对《食疗本草》全面考证和辑校的研究专著,是早期敦煌医药文献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在敦煌文献保存与学术研究上具有开创性和关键性的重要价值。回顾和梳理中尾万三对敦煌《食疗本草》残卷的研究,对进一步全面研究辑复中国古代食疗学名著《食疗本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疗本 敦煌残卷 中尾万三 研究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成书考 被引量:5
2
作者 丁振国 张净秋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5期434-452,共19页
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问世,有关古书成书的讨论越发热烈。结合新的理论观点,借助出土与传世文献的综合分析,同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神农本草经》成书过程、文本状貌更为细密的探究成为可能。该书是以早期本草类文书为基础逐渐生成的... 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问世,有关古书成书的讨论越发热烈。结合新的理论观点,借助出土与传世文献的综合分析,同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神农本草经》成书过程、文本状貌更为细密的探究成为可能。该书是以早期本草类文书为基础逐渐生成的,这反映出早期药物学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目前所知最早的《本草》古书出现在东汉后期,之后的魏晋南北朝300余年,本草著作蓬勃发展。其间《本草》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局面:其一,书名众多;其二,出现同书异本、同名异书现象;其三,《本草》的整理和研究著作不断涌现。这对于《本草》作为“经”的确立、定本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南朝梁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集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文本。《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是一个动态累积的过程,其经典化历程展现出士人对技术类文本所持的一种尴尬态度和折衷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经》 陶弘景 成书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书籍史
下载PDF
“草”源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邓春琴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8-651,共4页
"草"表"雌性"之语源,古往今来有三种说法,然都不切要旨,文章在分析常用词时,发现其语源当与"木"、"根"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语源 语义 感染 雌性 “木” “根”
下载PDF
复方五凤草液对结核性溃疡VEGF、FGF-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子慧 张国英 +2 位作者 洪练青 钮晓红 靳汝辉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8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五凤草液对结核性溃疡VEGF、FGF-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3例结核性疮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异烟肼、利福平。治疗组以复方五凤草液外用,对照组以异烟肼针剂外用。试验时间设为21 d。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 目的:观察复方五凤草液对结核性溃疡VEGF、FGF-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3例结核性疮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异烟肼、利福平。治疗组以复方五凤草液外用,对照组以异烟肼针剂外用。试验时间设为21 d。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刮取两组患者疮疡内侧壁少许肉芽组织行ELISA法检测。动态观察2组细胞生长因子(VEGF、FGF-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VEGF、FGF-2表达渐升高,第14天到达高峰后渐平缓;而对照组VEGF始终处于低释放水平,FGF-2表达则缓慢升高。组间比较,两组第3天、第7天,2组VEGF、FGF-2比,差异均无学意义(P>0.05);第14天、第21天治疗组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FGF-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五凤草液治疗结核性溃疡疗效确切,可能是通过刺激VEGF、FGF-2的表达来完成其溃疡修复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溃疡 复方五凤 VEGF FGF-2
下载PDF
也说“皮草”——兼论漆器款识“成草”“成市草” 被引量:1
5
作者 景盛轩 刘晓梅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5-68,共4页
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出土的秦汉漆器有"成草""成市草""市草"等带"草"字的款识,这些"草"字和"皮草"的"草"无关。"成草"中的"草"即是《髹... 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出土的秦汉漆器有"成草""成市草""市草"等带"草"字的款识,这些"草"字和"皮草"的"草"无关。"成草"中的"草"即是《髹饰录》中所说的"糙",是指灰漆之后、漆之前的一道工艺。"皮草"中的"草"是"醜"的假借字,指"对某类东西的称谓",在方言中有虚化为词尾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漆 假借
下载PDF
草书考
6
作者 连劭名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1-32,共2页
“草书”的“草” ,应读为“早”。“草书”是草稿之书。
关键词 稿 秦代
下载PDF
谢三秀《寒夜饮杨愿之太史石林精舍醉歌》作年略考及《远条堂草》编年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晓军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1期114-117,共4页
《远条堂草》明代万历年间贵阳著名诗人谢三秀的诗集,清代莫友芝认为《远条堂草》卷首《寒夜饮杨愿之太史石林精舍醉歌》一诗作于万历丁未(1607)冬,并由此推定此诗集是"万历己酉(1609)前后三数年作"。本文从与谢三秀交往甚密... 《远条堂草》明代万历年间贵阳著名诗人谢三秀的诗集,清代莫友芝认为《远条堂草》卷首《寒夜饮杨愿之太史石林精舍醉歌》一诗作于万历丁未(1607)冬,并由此推定此诗集是"万历己酉(1609)前后三数年作"。本文从与谢三秀交往甚密,并有诗歌唱和的"太史杨愿之"(杨师孔,字愿之)1607年前后的行踪入手考证,又引杨师孔《秀野堂集》为重要外证,将这首诗的作年推断为1610年冬,并认为《远条堂草》应是谢三秀1610至1615年间的诗歌作品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三秀 寒夜饮杨愿之太史石林精舍醉歌 远条堂 编年
下载PDF
《本草纲目》对江户时代食物本草书的影响——以《本朝食鉴》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敏 刘士永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4期353-361,共9页
《本草纲目》自江户时代伊始东传日本后,引起日本学者的高度重视,随后围绕《本草纲目》展开了一系列学术研究工作,食物本草书籍的编撰当列其中。食物本草类专书出现于江户时代早期,其中最具典范性的当推人见必大所著《本朝食鉴》。通过... 《本草纲目》自江户时代伊始东传日本后,引起日本学者的高度重视,随后围绕《本草纲目》展开了一系列学术研究工作,食物本草书籍的编撰当列其中。食物本草类专书出现于江户时代早期,其中最具典范性的当推人见必大所著《本朝食鉴》。通过对是书的考察发现,人见必大对《本草纲目》知识的吸纳存在选择性,并非全盘接受,亦记载了大量日本独有的食物品种,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日本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体而言,《本朝食鉴》的编撰过程是日本学者群体对以《本草纲目》为核心的本草学知识体系进行本土化改造的缩影。作为个案研究,有助于从细节层面了解中国本草学知识在异文化传播过程中所历经的改造过程,在方法和内容上可丰富《本草纲目》的传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本 江户时代 《本朝食鉴》 《本纲目》
下载PDF
“草”“革”“華”“章”讹混与古籍校读
9
作者 郑贤章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9-736,768,共9页
在汉字发展演变中,不少字的形体发生较大变化。原本形体差异较大的字也可能随着新字体的出现产生混。“草”“革”“華”“章”四字在隶书之前形体差别较大,不易讹混,在草、行、楷书阶段则易发生讹混,形成了一个讹混字群。它们不仅自身... 在汉字发展演变中,不少字的形体发生较大变化。原本形体差异较大的字也可能随着新字体的出现产生混。“草”“革”“華”“章”四字在隶书之前形体差别较大,不易讹混,在草、行、楷书阶段则易发生讹混,形成了一个讹混字群。它们不仅自身讹混,以其作为构件的字也发生讹误,从而产生新的字形。“韓”“”分别为“韓”“”误出现的新字。了解与掌握这些字之间的讹误情况与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有意识地校读古代文献,对汉字形体演变与字际关系研究也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形 讹混 “革” “華” “章”
原文传递
《天工开物》与《本草纲目》中几种染色药材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鄢梁裕 惠宏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5期92-100,共9页
《天工开物》与同时期的《本草纲目》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书中记载有数量可观的染色药材。在同时期两本书中,对同一种染色药材出现不同的记述,将两书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纠正和补充相关染色药材在产地、开采方法、加工炮制记载中的错误与不... 《天工开物》与同时期的《本草纲目》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书中记载有数量可观的染色药材。在同时期两本书中,对同一种染色药材出现不同的记述,将两书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纠正和补充相关染色药材在产地、开采方法、加工炮制记载中的错误与不足,同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窥探明代对于染色药材认识与利用的发展,也间接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手工业在明代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工开物》 《本纲目》 染色药材 中药
下载PDF
正典与世俗之间:《串雅》医疗知识空间的构筑
11
作者 刘雨茁 王育林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5期463-472,共10页
《串雅》往往被认为是一部反映清代江南地区走方医特点的方书,但通过对《串雅》内、外编8卷内容的史料溯源发现,其文本主要直接抄录自《本草纲目》《石室秘录》《万氏家抄济世良方》等多部医学典籍。其编纂者赵学敏将民间走方医学体系... 《串雅》往往被认为是一部反映清代江南地区走方医特点的方书,但通过对《串雅》内、外编8卷内容的史料溯源发现,其文本主要直接抄录自《本草纲目》《石室秘录》《万氏家抄济世良方》等多部医学典籍。其编纂者赵学敏将民间走方医学体系与既有经典文本“嫁接”,对走方医的具体医疗知识进行了优化与改造,构筑了一个介于正典与世俗之间,士人、医者与大众共享的医疗知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雅》 赵学敏 文本溯源 《本纲目》 书籍史
下载PDF
白居易《送客南迁》之“■”字考
12
作者 陈会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2-34,共3页
白居易《送客南迁》诗中"飓风千里黑,■草四时青"的"■草",一般注家引用前人注解为"山菜",这是错误的。"■"本义是一种山菜,也表示一种草药"■",即"五原之韭"。白居易借... 白居易《送客南迁》诗中"飓风千里黑,■草四时青"的"■草",一般注家引用前人注解为"山菜",这是错误的。"■"本义是一种山菜,也表示一种草药"■",即"五原之韭"。白居易借此字的形体和读音来表示一种新的意义——"荨麻",宋人张邦基承用,李时珍《本草纲目》将"■"视为"荨"的异体字,这样"■"字就获得了第三个意义:"荨麻"。同时,"■"和"荨"两字的读音和意义也产生了感染和混同,现代汉字"荨"行而"■"废,个别字典把"■"作为"荨"的异体字。诗中"■草"应为"荨麻",是一种毒草,这样解释才符合诗歌的整体义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送客南迁 山茱 荨麻
下载PDF
王士禛词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宫洪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90-94,共5页
王士禛是广陵词坛的总持,有词集《衍波词》、词话《花草蒙拾》、词选《倚声初集》,且支持孙默汇刻了《国朝名家诗馀》,并评点过邹祗谟、董以宁、梁清标等人的词集。当今学界主要从"词论"、"词作"和"词史地位&q... 王士禛是广陵词坛的总持,有词集《衍波词》、词话《花草蒙拾》、词选《倚声初集》,且支持孙默汇刻了《国朝名家诗馀》,并评点过邹祗谟、董以宁、梁清标等人的词集。当今学界主要从"词论"、"词作"和"词史地位"等三方面对王士禛的词学贡献进行论析,虽时有精辟之论,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王士禛词学研究尚有拓展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词学 蒙拾 衍波词 述评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本草纲目》中鲜药应用的规律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亚楠 惠香香 +3 位作者 秦格 赵艳媛 苗明三 白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1,共5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使用鲜药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临床使用鲜药提供数据支撑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总结《本草纲目》中关于中药鲜药的临床应用,输入Excel 2016软件中建立数据库,对药物的使用频数、性味、... 目的:本文通过对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使用鲜药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临床使用鲜药提供数据支撑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总结《本草纲目》中关于中药鲜药的临床应用,输入Excel 2016软件中建立数据库,对药物的使用频数、性味、归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草纲目》中共记载药物1 892种,发现鲜药品种总计达292种,其中鲜药植物药258种,鲜药动物药34种;鲜药的使用频次共为1 016次;鲜药的药性以寒、平居多,药味以苦、甘为主,鲜药的归经以肝经、肺经为主;在古方的应用中,使用鲜药频次最高的是内科疾病(350次,34.4%)、外科疾病(337次,33.2%)。结论:《本草纲目》是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所记载的药方应用鲜药的方子颇多,鲜药来源广泛,代表性高,且多为地产药材,临床应用广泛,不只用于内科,还用于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耳鼻喉;不只用于一般疾病,还用于疑难杂症、危重症以及急性传染病,对鲜药的文献考究,必将加深人们对鲜药特点的理解和认识,也为鲜药的现代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时珍 《本纲目》 鲜药 文献研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寇宗奭对“五味”理论的发展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雅彬 尚力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3期53-57,共5页
五味最早起源于饮食,而与医学理论相关的五味理论最早源于《黄帝内经》。但从《神农本草经》到《证类本草》,“五味”理论并未与药物的具体功效发生联系,直到寇宗奭开此先河。通过从五味的起源、《黄帝内经》五味理论、寇宗奭对五味理... 五味最早起源于饮食,而与医学理论相关的五味理论最早源于《黄帝内经》。但从《神农本草经》到《证类本草》,“五味”理论并未与药物的具体功效发生联系,直到寇宗奭开此先河。通过从五味的起源、《黄帝内经》五味理论、寇宗奭对五味理论的阐释及应用等方面系统论述“五味”理论的发展,反映寇氏运用《黄帝内经》五味理论及临床实践阐释药物功效、解释仲景医方之法,此法对金元医家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寇宗奭 《本衍义》 五味理论 《黄帝内经》
下载PDF
漢藏語視角下“草”“㹀”動物雌性稱謂考察
16
作者 周俊勛 劉宇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31-44,共14页
漢語動物雌性稱謂中隱含有原始漢藏語的信息。漢語表動物雌性義的“草”與藏緬語的“草”具有同源關係,而藏緬語不少語言中的“草”與“矮小”義同源,漢語表雌性義的“草”也同樣來源於“矮小”義的隱喻。表動物雌性義的“㹀”,一般認爲... 漢語動物雌性稱謂中隱含有原始漢藏語的信息。漢語表動物雌性義的“草”與藏緬語的“草”具有同源關係,而藏緬語不少語言中的“草”與“矮小”義同源,漢語表雌性義的“草”也同樣來源於“矮小”義的隱喻。表動物雌性義的“㹀”,一般認爲是“牸”的訛字,本文認爲“㹀”與“牸”爲同義詞;“㹀”與“母”“豝”具有同源關係,其構詞理據與“牸”相似,都來源於“孕育”義的轉喻,有“雌性”義;其構形方式也和“牸”具有平行性,由聲符“孛”添加義符“牛”而形成。“草”與“㹀”正好揭示了漢語動物雌性稱謂在原始漢藏語中的不同來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小 孕育 漢藏語
原文传递
清初“苏州派”作家过孟起的医药编辑
17
作者 张亚妮 杨奕望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3期89-94,共6页
清代康熙年间医家、戏曲作家过孟起,业儒擅医、兼通戏曲,属'苏州派'昆剧作家群成员,曾与朱素臣、盛国琦合撰传奇剧《定蟾宫》。过氏对于医药学贡献更著,编撰《吴中医案》,重刻《仙传痘疹奇书》,尤其辑佚的3卷本《本草经》是清... 清代康熙年间医家、戏曲作家过孟起,业儒擅医、兼通戏曲,属'苏州派'昆剧作家群成员,曾与朱素臣、盛国琦合撰传奇剧《定蟾宫》。过氏对于医药学贡献更著,编撰《吴中医案》,重刻《仙传痘疹奇书》,尤其辑佚的3卷本《本草经》是清代《神农本草经》之最早辑本。过孟起的相关研究至今不多,尝试对其生平及所涉领域进行探讨,以冀为学界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孟起 江南文化 《本经》 《吴中医案》 《吴医汇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