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ypyrrole Chitosan Cobalt Ferrite Nanoparticles Composite Layer for Measuring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Fluorene Using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1
作者 A.R.Sadrolhosseini M.Naseri M.K.Halimah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11-114,共4页
Fluorene is a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which is a hazardous toxic chemical in the environment. The measurement of low concentrations of fluorene is a subject of intense interest in chemistry and in the environ... Fluorene is a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which is a hazardous toxic chemical in the environment. The measurement of low concentrations of fluorene is a subject of intense interest in chemistry and in the environment. Polypyrrole chitosan cobalt ferrite nanoparticles are prepared using th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The prepared layers are characterized us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 layers are used to detect fluorene using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echniqu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omposite layer is evaluated after detection of fluorene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The fluorene is bound on the layer, and the shift of the resonance angle is about 0.0052°, corresponding to the limitation of 0.01 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NP Polypyrrole Chitosan Cobalt Ferrite nanoparticles composite Layer for Measuring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Fluorene Using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下载PDF
金属介电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永红 容建华 +1 位作者 刘应亮 满石清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94-1000,共7页
金属介电核壳结构复合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许多奇异的性质,尤其表现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上。通过改变金属纳米颗粒的大小和核壳的相对尺寸,可实现光学共振在很宽波段内的可调特性。这一特性不仅在光子学,而且在生物光子学... 金属介电核壳结构复合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许多奇异的性质,尤其表现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上。通过改变金属纳米颗粒的大小和核壳的相对尺寸,可实现光学共振在很宽波段内的可调特性。这一特性不仅在光子学,而且在生物光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几种金属介电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制备、性质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介电核壳结构 复合纳米颗粒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下载PDF
帽状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的研究
3
作者 满石清 雷新宪 肖桂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8-1131,共4页
采用热蒸发法在SiO2自组装单层膜上制备了帽状锑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帽状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形貌、结构以及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进行了研究和... 采用热蒸发法在SiO2自组装单层膜上制备了帽状锑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帽状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形貌、结构以及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纳米粒子呈帽状,表面等离子共振峰具有明显的可调谐性,当二氧化硅粒径增大或锑帽层厚度增加时,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位置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状锑纳米粒子 复合纳米粒子 表面等离子共振
下载PDF
复合纳米金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
4
作者 万淼 魏刚 +1 位作者 袁红 洪汉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10,共6页
本文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并利用离子自组装多层技术在玻璃基底上沉积了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纳米金膜,研究了颗粒尺寸和成膜厚度对复合金膜光学性质的影响。不同比例的柠檬酸钠与氯金酸产生的金纳米颗粒溶液的紫... 本文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并利用离子自组装多层技术在玻璃基底上沉积了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纳米金膜,研究了颗粒尺寸和成膜厚度对复合金膜光学性质的影响。不同比例的柠檬酸钠与氯金酸产生的金纳米颗粒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随着金颗粒直径增大而红移展宽。适量比例的柠檬酸钠与氯金酸能够产生平均直径为14±1.2nm且尺寸分布均匀的金纳米球;其溶液在518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不同大小的金纳米颗粒形成的薄膜的紫外-可见光谱形状不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的位置随着颗粒直径的减小而向短波方向迁移。薄膜的沉积层数越多,薄膜表面的颗粒分布越均匀,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峰的峰值变化也将减小。本工作证实了利用离子自组装多层技术能够快速、简易、低成本地在玻璃基底上沉积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复合纳米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离子自组装多层技术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复合纳米金膜 光学性质
下载PDF
Au/TiO_2薄膜的制备及等离子体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雷阳 菅傲群 +3 位作者 桑胜波 段倩倩 冀建龙 张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3,共4页
以TiO_2薄膜为载体,采用真空镀金和退火法制备了载金(Au)TiO_2(Au/TiO_2)薄膜光催化材料,并对制得的Au/TiO_2薄膜光催化材料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Au/TiO_2薄膜表面形貌呈岛状分布,薄膜表面Au层厚度20~80nm,相比TiO_2薄膜,Au/TiO_2... 以TiO_2薄膜为载体,采用真空镀金和退火法制备了载金(Au)TiO_2(Au/TiO_2)薄膜光催化材料,并对制得的Au/TiO_2薄膜光催化材料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Au/TiO_2薄膜表面形貌呈岛状分布,薄膜表面Au层厚度20~80nm,相比TiO_2薄膜,Au/TiO_2薄膜在全光谱下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在300W氙灯光源,亚甲基蓝(MB)水溶液初始浓度为20mg/L,降解时间为4h条件下,Au/TiO_2薄膜对MB的降解率最大达到94%,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金纳米颗粒 Au/TiO2复合薄膜 亚甲基蓝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下载PDF
帽状锡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等离子的共振特性
6
作者 雷新宪 肖桂娜 +1 位作者 满石清 杨兴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9-172,共4页
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在SiO2自组装单层膜上沉积金属锡,制备了帽状锡纳米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仪和Cary5000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其表面形貌、结构以及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表征... 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在SiO2自组装单层膜上沉积金属锡,制备了帽状锡纳米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仪和Cary5000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其表面形貌、结构以及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纳米粒子呈帽状,表面等离子共振峰位具有明显的可调谐性,随二氧化硅粒径的增大或锡帽层厚度的增加,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状锡纳米结构 复合纳米粒子 表面等离子共振
下载PDF
Ag-SiO_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7
作者 孙玉龙 王建 +2 位作者 王多书 李晨 王成伟 《真空与低温》 2014年第2期83-86,97,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底上成功制备了Ag-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SEM、TEM和XRD的表征分析表明Ag是以单晶纳米颗粒的形态均匀分散在SiO2基质中,形成了多孔状Ag-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从Ag-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的光吸收谱发现,该复合...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底上成功制备了Ag-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SEM、TEM和XRD的表征分析表明Ag是以单晶纳米颗粒的形态均匀分散在SiO2基质中,形成了多孔状Ag-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从Ag-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的光吸收谱发现,该复合薄膜中Ag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峰位在430 nm附近,随着复合薄膜中Ag、Si摩尔比的逐渐增大,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不断增强且发生蓝移,蓝移量可达30 nm;研究Ag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发现,当激发波长为220 nm时,复合薄膜分别在330 nm和375 nm处出现了两个发光带,随着复合薄膜中Ag、Si摩尔比增大到0.11,两发光带均逐渐增强,继续增加Ag、Si摩尔比,两发光带又逐渐减弱,且375 nm处的发光带变化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复合纳米颗粒 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 光致发光
下载PDF
The beginnings of plasmomechanics: towards plasmonic strain sensors
8
作者 Thomas MAURER Joseph MARAE-DJOUDA +9 位作者 Ugo CATALDI Arthur GONTIER Guillaume MONTAY Yazid MADI Benoit PANICAUD Demetrio MACIAS Pierre-Michel ADAM Gaetan LEVEQUE Thomas BURGI Roberto CAPUTO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170-177,共8页
This article exposes the beginnings of a new field which could be named as "plasmomechanics". Plasmomechanics comes from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mechanics and plasmonics. Here we discuss a relatively recent topic wh... This article exposes the beginnings of a new field which could be named as "plasmomechanics". Plasmomechanics comes from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mechanics and plasmonics. Here we discuss a relatively recent topic whose technolo- gical aim is the development of plasmonic strain sensors, The idea is based on the ability to deduce Au nanoparticles (NPs) distance distributions from polarized optical extinction spectroscopy which could thus give access to material strains. Variations of interparticle distances distributions can indeed lead to variations of plasmonic coupling and thus to material color change as shown here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for random Au NP assemblies deposited onto elastomer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 metallic nanoparticle STRAIN composite material elastomeric film
原文传递
Ag:Bi_2O_3复合膜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宝华 王芳芳 +3 位作者 张琨 马国宏 郭立俊 钱士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24-4031,共8页
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探讨了金属Ag不同掺杂浓度对Ag:Bi2O3复合膜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用吸收光谱研究了Ag浓度与Ag:Bi2O3复合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带之间的关系;用皮秒Z-扫描技术研究了共振和非共振情况下(激发光波长分别为532nm... 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探讨了金属Ag不同掺杂浓度对Ag:Bi2O3复合膜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用吸收光谱研究了Ag浓度与Ag:Bi2O3复合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带之间的关系;用皮秒Z-扫描技术研究了共振和非共振情况下(激发光波长分别为532nm和1064nm),金属Ag浓度与复合膜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关系.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和局域场增强理论对复合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Ag浓度时Ag:Bi2O3复合膜的三阶非线性效应,研究了激发波长和金属浓度对复合膜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共振增强和合适的金属掺杂浓度使得三阶极化率增强二个量级,在Ag浓度为35%左右和接近等离子体共振频率(相应吸收带位于560nm—622nm)的532nm激发时,χ(3)具有最大值2.4×10-9e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 复合膜 三阶非线性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原文传递
Au:TiO2和Au:Al2O3纳米颗粒复合膜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宝华 王芳芳 +4 位作者 张琨 马国宏 顾玉宗 郭立俊 钱士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85-3092,共8页
主要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探讨了不同Au颗粒尺寸和不同基质对Au:TiO2和Au:Al2O3复合膜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用吸收光谱研究了Au颗粒尺寸和基质与Au复合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带之间的关系;用皮秒Z扫描技术研究了共振和非共振情况下... 主要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探讨了不同Au颗粒尺寸和不同基质对Au:TiO2和Au:Al2O3复合膜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用吸收光谱研究了Au颗粒尺寸和基质与Au复合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带之间的关系;用皮秒Z扫描技术研究了共振和非共振情况下(激发光波长分别为532nm和1064nm),Au颗粒尺寸和基质与复合膜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关系.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和局域场增强理论对复合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Au颗粒大小和不同基质时Au复合膜的三阶非线性效应,研究了金属尺寸和基质对复合膜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共振增强和大的金属颗粒以及等离子体共振增强和大介电常数的基质均使得三阶极化率增强近二个量级,且其中颗粒增强占主导地位,在Au颗粒大小为35nm、介电常数较大的TiO2为基质和接近等离子体共振频率(相应吸收带位于618—632nm)的532nm激发时,χ(3)具有最大值2.5×10-9e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 复合膜 三阶非线性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原文传递
纳米Au双壳层微球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优化
11
作者 柳家娴 李明月 +4 位作者 谢帅 程向阳 罗志鹏 丁华琪 李美亚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5-392,共8页
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纳米Au双壳层Au@SiO2@TiO2(AST)微球,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ST微球含量的复合光阳极及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研究了不同含量AST微球对光阳极的光吸收以及DSSC性能的影响.研究表... 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纳米Au双壳层Au@SiO2@TiO2(AST)微球,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ST微球含量的复合光阳极及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研究了不同含量AST微球对光阳极的光吸收以及DSSC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ST微球可显著增强光阳极的光吸收以及DSSC的短路电流密度(short-circuit photocurrent density,J(sc))和光电转换效率(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当掺入AST微球的质量比(m(AST)∶m(TiO2))为1.6%时,对应的DSSC具有最大的J(sc)和PCE,分别为15.23mA·cm^-2和6.70%,相比于纯TiO2光阳极DSSC,分别提高了26.3%和19.0%.电池性能的显著改善可归因于AST微球中Au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和TiO2薄膜壳层的共同作用,使得光阳极的染料吸附量增加,光吸收增强,从而显著提高了电池的J(sc)和P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u颗粒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双壳层微球 复合光阳极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