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pacity of Dual-Right-Turn Lanes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under Mixed Traffic Condi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艾树波 杨孝宽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9年第3期229-239,共11页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capacity of dual-fight-turn lanes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under mixed traffic conditions, we defined two conflict zones between right turn vehicles and through bicycle corresponding to dif...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capacity of dual-fight-turn lanes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under mixed traffic conditions, we defined two conflict zones between right turn vehicles and through bicycl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right turn flows from dual-right-turn lan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rrival rate of bicycle group at each conflict zone and the saturation flow rate of right turn movement were investigated. A model based on gap acceptance theory was adopted to estimate the capacity of dual-right-turn lanes under mixed traffic conditions. A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collected data from three four-leg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n Beijing, China, where the dual-right-turn lanes were used. In addition, we also discussed the patterns of bicycle lane in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 and classified it based on its characteristics in us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wo lanes of dual-fight-turn lanes produce different capacities under mixed traffic conditions, and the analysis on scenarios of dual-right-turn movement traversing bicycle traffic plays a key role in explaining the different capacity performance of the two right turn lanes. Error analysis of the model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was ratio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right-turn lanes Bicycle group CONFLICT capacity Patterns of bicycle lane
下载PDF
Effect of Transit Capacity onto Morning Commute Problem with Competitive Modes and Distributed Demand
2
作者 Hiroshi Shimamoto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2年第1期80-95,共16页
A lane exclusively for transit is one measure to reduce urban congestion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s) are expected to make this policy more effective. However, the advantage may be limited if a transi... A lane exclusively for transit is one measure to reduce urban congestion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s) are expected to make this policy more effective. However, the advantage may be limited if a transit agency does not provide sufficient vehicle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transit capacity on a dedicated</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ransit</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ane policy by examining the morning commute problem, by defining user equilibrium and system optimisation considering transit capacity. It was confirmed that reduced transit capacity under user equilibrium smoothly increases the transit cost per person, which decreases the duration period of the dedicated transit lane and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early and delayed car commuters. However,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ransit capacity under a system optimum depends on the initial solution of the system optim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dicated Transit lane Transit capacity User Equilibrium System Optimum System-Optimal Pricing
下载PDF
Enhancing Urban Mobility: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Exclusive Motorcycle Lane Using VISSIM
3
作者 Tanveer Ahmed Lamiya Farah Chowdhury +3 位作者 Md. Golam Sobhani A. S. M. Mohaiminul Islam Sultan Al Shafian Mishuk Majumder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3年第4期644-656,共13页
The proliferation of Mobility on Demand (MOD) services has ushered in a surge of ridesharing platforms, catalyzing the emergence of micro mobility solutions like motorcycle sharing. Consequently, motorcycles have witn... The proliferation of Mobility on Demand (MOD) services has ushered in a surge of ridesharing platforms, catalyzing the emergence of micro mobility solutions like motorcycle sharing. Consequently, motorcycles have witnessed unprecedented growth over recent decades. This proliferation, while offering convenience, has introduced challenges such as diminished road capacity, and compromised safety. This study advocat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clusive motorcycle lanes to mitigate the ensuing disorderliness using VISSIM microsimulation platform. Empirical data from a key corridor in Dhaka is harnessed to calibrate and simulate network performance scenarios—pre- and post-implementation of dedicated motorcycle lanes. The outcomes of our simulation experiments exhibit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dicated motorcycle lanes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vehicular throughput but improvement the flow of motorcycles. In addition, Surrogate Safety Measures (SSMs) demonstrate the safety improvements through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rcycle lane Traffic Simulation capacity Safety
下载PDF
左转专用短车道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4
作者 常玉林 刘润 《交通工程》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针对信号交叉口左转专用短车道排队阻塞导致的时空资源浪费、通行能力降低等问题,本文分析排队阻塞车流形成与消散过程,从车流到达分布理论和概率论2个角度建立了排队阻塞概率模型。考虑到不同流向的放行顺序,结合交通流波动理论,建立了... 针对信号交叉口左转专用短车道排队阻塞导致的时空资源浪费、通行能力降低等问题,本文分析排队阻塞车流形成与消散过程,从车流到达分布理论和概率论2个角度建立了排队阻塞概率模型。考虑到不同流向的放行顺序,结合交通流波动理论,建立了3种不同相位方案下排队阻塞时进口道通行能力模型。通过VISSIM对模型进行检验,并对模型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观察不同影响因素下通行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模型能更加准确地计算不同信号控制条件下左转专用短车道通行能力;左转专用短车道下,短车道容量、信号周期、绿信比、车流比例、车流平均到达率对通行能力起主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通行能力 排队阻塞概率 短车道 VISSIM仿真
下载PDF
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及特性分析
5
作者 刘佳慧 王红 +2 位作者 吴景安 朱顺应 沈国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54-2561,共8页
针对非机动车交错行驶、蛇形运动特点,为更合理计算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消耗的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通过武汉市7条非机动车道的饱和时段交通流观测数据,采用本文方法计算该7条非机动车道的混合... 针对非机动车交错行驶、蛇形运动特点,为更合理计算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消耗的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通过武汉市7条非机动车道的饱和时段交通流观测数据,采用本文方法计算该7条非机动车道的混合流通行能力;利用数据拟合与方差分析得到不同隔离方式及宽度下非机动车车速及电动自行车比例对单一非机动车平均时空消耗的影响,进而分析非机动车道的混合流通行能力特性。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纯电动自行车比纯人力自行车的单一非机动车平均时空消耗约降低2.15 (m2·s)/辆,电动自行车的运行效率高于人力自行车,对通行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基于时空消耗的混合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分析,能克服忽略非机动车行驶特性及多因素简化降低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精度的弊端,计算原理清晰,便于路上试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非机动车道 时空消耗 通行能力 混合流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社会车借用公交专用道行为影响分析
6
作者 陈春安 陈立扬 周晨静 《交通工程》 2024年第3期70-73,80,共5页
应用微观仿真实验,以社会车车道疏导交通能力变化为观测目标,以社会车流量大小及借道通行车辆比例为观测变量,实现社会车借用公交专用道行为的量化影响分析.借鉴已有成果标定微观仿真模型参数而后开展仿真实验,分析得出借道车辆在当前... 应用微观仿真实验,以社会车车道疏导交通能力变化为观测目标,以社会车流量大小及借道通行车辆比例为观测变量,实现社会车借用公交专用道行为的量化影响分析.借鉴已有成果标定微观仿真模型参数而后开展仿真实验,分析得出借道车辆在当前稽查管理模式下能提升车辆自身通行效益,但对群体效益带来负面影响,且随着借道车辆数的增加车辆自身通行效益也在降低,对群体带来更为不利的通行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强化公交专用道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专用道 借道行为 通行能力 微观交通仿真
下载PDF
中运量公交专用道功能复合提升规划研究
7
作者 刘彬彬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为构建高品质、高效益的中运量干线公交,解决上海市中运量公共交通在实施运营中存在的客流效益较低、对社会车辆影响大等痛点问题,依托北横中运量公交工程的规划研究,首先,基于中运量公交专用道的研究概况及运行现状,分析规划建设同时... 为构建高品质、高效益的中运量干线公交,解决上海市中运量公共交通在实施运营中存在的客流效益较低、对社会车辆影响大等痛点问题,依托北横中运量公交工程的规划研究,首先,基于中运量公交专用道的研究概况及运行现状,分析规划建设同时具有公交客流效益高、可衔接轨道交通促进两网融合并对区域常规公交体系有整合优化作用的多功能复合中运量公交专用道的必要性;其次,基于规划工程的实践,提出相应的规划实施策略,如合理统筹公交及私人机动车路权,融合沿线道路、公交、慢行设施空间设置集约横断面方案,整合沿线常规公交、衔接轨道交通的两网融合运营模式等策略方法,以提升片区及通道的整体交通功能;最后,对其提升效果进行评估。本文旨在为中运量公交专用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运量交通 公交专用道 北横通道
下载PDF
Impact of Pedestrian Traffic on Saturation Rate of Protected Left-Turn at Urban Intersections
8
作者 Yixin Chen Yulong He Xiaoduan Sun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5年第1期22-31,共10页
Heavily congested intersections in metropolitan areas in China are facing unique problems due to high travel demand and a high degree of traffic law violations. Based on a study conducted by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Heavily congested intersections in metropolitan areas in China are facing unique problems due to high travel demand and a high degree of traffic law violations. Based on a study conducted by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93% of left-turn vehicles turning left in these areas were slowed in order to avoid conflict with pedestrians. Intertwined pedestrian and vehicular flow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apacity of exclusive left-turn lane group through reducing saturation flow rate, which increases the congestion at intersectio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saturation flow rate of exclusive left-turn lane group is 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 flow. By analyzing the imagery data collected by video cameras installed at intersections, the research team is able to ob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vehicular and pedestrian flows, such as speed and spatial locations. The average operating speed at the saturation flow rate with and without pedestrian traffic is used as a direct measurement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edestrian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saturation flow rate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position of pedestrian in the crosswalk (inside or outside of left-turn vehicle’s trajectory),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vehicle and pedestrians. In general, when the distance is less than four meters, the smaller the distance between vehicle and pedestrians, the larger the impact. Howev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mpact when the distance is larger than four meters. To accurately quantify the effect, the degree of pedestrian-vehicle impact is defined in four lev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saturation flow rate between the best and the worst level could be 15.7%, which clearly indicates how important it is to enforce pedestrian crossing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of PEDESTRIANS Exclusive left-turn lane Speed of SATURATION FLOW SATURATION FLOW RATE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路内停车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沈金星 蒋文凤 +1 位作者 曹惠敏 马昌喜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设置路内泊位是解决停车供需不平衡问题的1种重要的措施。然而,不合理的路内泊位设置不仅无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还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导致交通拥堵,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交通问题。为进一步从微观层面探究路内停车泊位供求关系以及停车便... 设置路内泊位是解决停车供需不平衡问题的1种重要的措施。然而,不合理的路内泊位设置不仅无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还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导致交通拥堵,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交通问题。为进一步从微观层面探究路内停车泊位供求关系以及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构建了1个包括跟驰模型、换道模型和停靠模型的单向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跟驰模型中,通过为停车路段和非停车路段设置不同的慢化概率,探究机动车正常行驶和巡游停靠过程的差异性。在停靠模型中,通过设置停车机动持续时间,解析路内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中正常行驶车辆和巡游停靠车辆的运行规则分别进行了标定,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与现有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53.74%~75.71%,能更真实地反应路内停车过程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随着交通流密度的增加,本文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16.39%~52.85%,可以避免过高估计路内泊位对路段通行能力的负面影响,是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分别探究了停车需求、便利性和供给能力变化情景下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特征。3种不同场景下路段通行能力均有明显的波动,且停车需求变化的影响最显著。具体地,停车需求由路段交通流量的10%上升至30%时,通行能力下降44.12%;当停车便利性降低,停车机动持续时间由5 s提高到15 s时,通行能力下降24.44%;在500 m的路段上,当停车供给能力由20个停车泊位提高到50个时,通行能力下降3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路内停车 通行能力 元胞自动机 单向双车道
下载PDF
容量约束的间歇式公交专用道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盈盈 董红召 +1 位作者 张楠 佘翊妮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1-281,共11页
间歇式公交专用道虽然能有效提高专用道的利用率,但是过量的社会车辆借道会导致公交车辆的额外延误,因此有必要对借道车辆的总量进行控制。提出车联网环境容量约束的控制策略,首先,将相邻前后公交车辆之间的路段空间设置为基本控制单元... 间歇式公交专用道虽然能有效提高专用道的利用率,但是过量的社会车辆借道会导致公交车辆的额外延误,因此有必要对借道车辆的总量进行控制。提出车联网环境容量约束的控制策略,首先,将相邻前后公交车辆之间的路段空间设置为基本控制单元;然后,以公交车辆行驶方向的下游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作为可借道容量约束;最后,利用车辆间通信允许不超过基本控制单元可借道容量的社会车辆在控制单元范围借道。此外,还提出了容量约束的专用道入口控制策略作为无车联网时的替代策略。SUMO仿真验证表明:相较于一般间歇式公交专用道,容量约束控制策略在不增加公交车延误和不干扰邻道交通流运行稳定性的同时,不仅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减少行程时间,而且更适用于饱和交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公交专用道 智能车联网 通行能力 交通波
下载PDF
混行交通流下单交叉口车道布设和信号配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林锡 吴伟 秦少敏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为提高道路交叉口在自动驾驶车辆和常规驾驶车辆混行交通流环境下的通行能力,在交叉口设置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常规驾驶专用车道以及混合驾驶车道,基于车道布设和信号配时,以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 为提高道路交叉口在自动驾驶车辆和常规驾驶车辆混行交通流环境下的通行能力,在交叉口设置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常规驾驶专用车道以及混合驾驶车道,基于车道布设和信号配时,以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通过设置相应的车道及信号配时,能有效地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该研究还对交通流量中自动驾驶车辆所占比例、自动驾驶专用道的车头时距及常规驾驶专用道的车头时距进行了敏感度分析,这些结果也表明该模型能适用于多种不同的交通状况。该研究可为类似混行交通流下单交叉口的车道布设与信号配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车辆 车道布设 通行能力 信号配时
下载PDF
考虑车流通行效率的混行交叉口时空资源配置
12
作者 钱国敏 任璐 +3 位作者 季青原 冯远静 章立辉 王殿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3,83,共8页
为优化小汽车和大型车混行环境下交叉口时空资源配置,本文基于车道模型构建一套以通行能力最大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在模型中,首先,考虑许可车道位置对不同转向的小汽车车流和大型车车流通行效率的不同影响,以提升车道模型实... 为优化小汽车和大型车混行环境下交叉口时空资源配置,本文基于车道模型构建一套以通行能力最大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在模型中,首先,考虑许可车道位置对不同转向的小汽车车流和大型车车流通行效率的不同影响,以提升车道模型实际应用效果;其次,松弛车道位置约束,不再固定左直右进口车道的相对布设位置,以进一步考虑车流通行效率受许可车道位置影响对交叉口时空资源配置的影响;随后,考虑到相对布设位置改变会引发一些受车道渠化方案影响的潜在冲突,构建相应约束以判断潜在冲突是否存在,以及考虑其对交叉口时间资源配置的影响。数值算例结果表明:考虑车流通行效率受许可车道位置影响会改变交叉口时空资源配置,相比于传统车道模型,所构建模型在确保车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可提升交叉口最大通行能力,提升程度随大型车占比和车道位置对车流通行效率影响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大型车与小汽车通行效率差异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时空资源配置 车道模型 交叉口 通行能力
下载PDF
高速公路封道施工路段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分析——以杭州湾大桥内侧两条车道封道情形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梓杰 祝会兵 +2 位作者 叶岳定 杨斌 肖龙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3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基于交通流实测数据,针对三车道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路段内侧两条车道因施工而封闭时的情形,建立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根据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和车辆行驶特点,细致划分了施工路段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换道规则来模拟不同区域中车辆的换... 基于交通流实测数据,针对三车道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路段内侧两条车道因施工而封闭时的情形,建立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根据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和车辆行驶特点,细致划分了施工路段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换道规则来模拟不同区域中车辆的换道行为,区分车型和司机性格差异,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封道时流量和速度随着进车率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流量还会因施工区域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此外,通过分析封道时的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与交通流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得出在三级服务水平以上时,道路通行能力能得到基本的保证,以此推荐了极限流量值,可为高速公路封道时的交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封道施工 杭州湾大桥 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开放式边界 交通流特征 道路通行能力
下载PDF
智能网联环境下管理车道设置策略与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傅泽新 陈旭梅 +1 位作者 王宇擎 张义鑫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32,共9页
为探索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HDV)与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CAV)构成的新型混合交通流的运行规律,研究不同管理车道设置策略对城市快速路新型混合交通流产生的影响。首先,基于不同种类车辆间跟驰... 为探索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HDV)与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CAV)构成的新型混合交通流的运行规律,研究不同管理车道设置策略对城市快速路新型混合交通流产生的影响。首先,基于不同种类车辆间跟驰与专用道选择概率间的耦合关系,定量描述了不同管理车道设置策略条件下快速路通行能力演变机理。基于此,利用SUMO仿真平台分析了新型混合交通流条件下车辆延误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对车辆换道类型与换道间隙分析,研究了不同管理车道设置策略对交通流车辆间碰撞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CAV渗透率低于30%或大于80%,且只限制HDV在普通车道通行时,通行能力最大;CAV渗透率介于30%~80%之间,应考虑设置公交和CAV专用车道;设置公交和CAV专用车道但不限制其通行路权时,路段平均延误最小且几乎不受CAV渗透率的影响;当只为CAV或多乘员车辆(high-occupancy vehicle,HOV)设置管理车道时,会增加车辆碰撞风险。这说明CAV渗透率是建立合理的管理车道设置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CAV渗透率对设置管理车道路段的通行能力有很大影响,而路段平均延误和交通流车辆间碰撞风险则更受管理车道设置策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管理车道设置策略 SUMO仿真 新型混合交通流 通行能力
下载PDF
多车道机场航站楼车道边停车容量研究
15
作者 张龙财 刘斌 +1 位作者 刘明辉 徐健平 《舰船电子工程》 2023年第5期93-97,共5页
机场航站楼车道边送客车辆的换道停车行为会造成道路收缩,形成交通瓶颈,在停车容量达到饱和时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交通堵塞。论文从微观角度研究送客车辆的个体行为,考虑送客车辆变道对目标车道前后车辆车速的干扰,基于STCA模型构建改进... 机场航站楼车道边送客车辆的换道停车行为会造成道路收缩,形成交通瓶颈,在停车容量达到饱和时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交通堵塞。论文从微观角度研究送客车辆的个体行为,考虑送客车辆变道对目标车道前后车辆车速的干扰,基于STCA模型构建改进型多车道机场航站楼车道边停车容量仿真模型,引入强制换道与自由换道选择机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利用所建模型分析了当停车道位于中间车道时对停车容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停车道位于中间车道时,可显著增加机场航站楼车道边停车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航站楼车道边 停车容量 STCA模型 停车道位置
下载PDF
交通量配置下三车道出口枢纽互通改扩建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水生 黄沙路 《交通工程》 2023年第5期43-50,59,共9页
枢纽互通是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决定着高速公路能否发挥快速转换功能.本文基于樟树枢纽收集和恢复的基础性技术资料,从枢纽现状技术指标的要素评价、事故黑点分析、交通量预测等方面着手,梳理枢纽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证枢纽改造的必要性.... 枢纽互通是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决定着高速公路能否发挥快速转换功能.本文基于樟树枢纽收集和恢复的基础性技术资料,从枢纽现状技术指标的要素评价、事故黑点分析、交通量预测等方面着手,梳理枢纽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证枢纽改造的必要性.分别将单向双车道匝道设计成单向三车道主线和单向三车道匝道,分析两种设计方式在交通量配置、平纵横指标、变速车道及渐变段长度等在取值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结合方案对比、分流区通行能力分析阐述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并得出采用三车道主线出口更合适的结论.结合仿真分析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三车道主线出口进行设计在规范无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改扩建 三车道匝道 交通量配置 分流区通行能力
下载PDF
高速公路收费站车道优化配置智慧管控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新福 范欣炜 严欣 《时代汽车》 2023年第22期13-15,共3页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收费站时的交通流特性,对各区域驾驶行为进行分段分析,找出影响较大的路段,运用排队论研究方法,将通过收费站的车辆交通行为参数进行理论计算,以达到车辆高效通行为目的,得出收费站车道优化配置方案,...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收费站时的交通流特性,对各区域驾驶行为进行分段分析,找出影响较大的路段,运用排队论研究方法,将通过收费站的车辆交通行为参数进行理论计算,以达到车辆高效通行为目的,得出收费站车道优化配置方案,提高车辆通过收费站的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排队论 车道优化 通行效率 通行能力
下载PDF
拉萨市公交专用道条件设立研究
18
作者 龚栩 崔素萍 +1 位作者 陈波 张翔 《时代汽车》 2023年第17期175-178,共4页
拉萨市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随着旅客的增多,交通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枢纽,改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改善方法为在交叉口口设立的公交专用道。但不是每个交叉口都能设立公交专用道,针对不同的... 拉萨市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随着旅客的增多,交通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枢纽,改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改善方法为在交叉口口设立的公交专用道。但不是每个交叉口都能设立公交专用道,针对不同的交叉口,其车流量和公交车占比也不同,每个地区的公交专用道设立的指标和条件都不同。而本文便是以车流量饱和度和公交车占比为指标进行探究拉萨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立标准,以江苏路与藏大西路交叉口为例,具体方法为先计算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然后在不同的饱和度下,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两次仿真,分别是有公交专用道的仿真和无公交专用道的仿真。通过两次仿真找到一个公交车占比阈值,该阈值为公交车专用道设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专用道 饱和度 公交车占比 通行能力 VISSIM仿真
下载PDF
机场陆侧出发车道边布局方案
19
作者 孙红松 焦伟杰 孔维麟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2期48-54,共7页
为科学利用机场陆侧出发车道边设施,针对机场车道边交通流特征,对机场出发车道边不同布局方案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国内常见出发车道边布局形式、交通特征及通行能力,基于各车道通行能力构建考虑停车道溢出状态的出发车道边通行能力理论... 为科学利用机场陆侧出发车道边设施,针对机场车道边交通流特征,对机场出发车道边不同布局方案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国内常见出发车道边布局形式、交通特征及通行能力,基于各车道通行能力构建考虑停车道溢出状态的出发车道边通行能力理论模型。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为例,利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的参数标定和场景构建对通行能力模型的准确性予以验证,结果显示:理论和仿真通行能力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1%和4.2%。最后,在济南遥墙机场规划中的T2航站楼出发车道边设计5种布局方案,并运用仿真评价方法对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案3和方案4的运行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发车道边 理论通行能力 VISSIM 参数标定 服务水平
下载PDF
对快速公交规划与设计的思考
20
作者 尚德申 《城市公共交通》 2023年第2期47-50,共4页
快速公交在国内已有二十余年的实践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对目前快速公交普遍存在的症结进行剖析,认为快速公交实质是公共交通的骨干系统,在公共交通中起到引领作用,只有将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进行融合,从廊道服务变为网络服务,才... 快速公交在国内已有二十余年的实践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对目前快速公交普遍存在的症结进行剖析,认为快速公交实质是公共交通的骨干系统,在公共交通中起到引领作用,只有将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进行融合,从廊道服务变为网络服务,才能在提升公交吸引力和出行比例中起到关键作用。指出成功的快速公交系统需要从规划和设计、宏观与微观多方面入手,以寻求方便乘客使用、吸引公交客流和提升服务品质的提质增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公交 公交专用道 通行能力 交通衔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