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替罗非班桥接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病例报道
1
作者 郑剑华 崔燕玲 +1 位作者 曹莹 戴建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0,共5页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e warning s yndrome,CWS)是一组罕见的临床症状,具有反复发作刻板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易进展成完全性卒中的特点。本研究报道1例表现为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的CWS,该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e warning s yndrome,CWS)是一组罕见的临床症状,具有反复发作刻板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易进展成完全性卒中的特点。本研究报道1例表现为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的CWS,该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仍反复发作刻板样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经评估风险后,静脉溶栓后24 h内予以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 d后桥接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患者未再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静脉溶栓治疗后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时机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方案,仍需大规模数据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红景天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张肖 郝姗姗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CW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2021年4月—2023年8月收治的CWS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红景天水煎剂治疗... 目的:探讨红景天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CW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2021年4月—2023年8月收治的CWS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红景天水煎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大脑中动脉血流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治疗前,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治疗CW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红景天 大脑中动脉血流
下载PDF
替罗非班动脉局部给药在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媛媛 陈枫蕾 容琼文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4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动脉局部应用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10例,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其中2例在术前表现... 目的探讨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动脉局部应用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10例,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其中2例在术前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表现为进展性卒中。所有患者均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5例无颅内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采用动脉局部注射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术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不同程度降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治疗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7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2例患者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1例患者失访。结论颅内小血管病变可能是内囊预警综合征发病的主要机制,动脉局部应用替罗非班不增加不良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替罗非班 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进前 余永广 郭惠宇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9期80-83,共4页
目的评析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进展成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接诊的50例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内囊预警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28... 目的评析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进展成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接诊的50例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内囊预警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和单纯性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22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内囊预警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感觉和运动障碍发作次数、血糖、合并脑白质脱髓鞘与单纯性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水平、感觉和运动障碍发作次数、合并脑白质脱髓鞘是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356、3.189、3.248、3.321,P<0.05)。结论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加强危险因素的防治,以最大程度改善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颅脑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广平 邹宁 +1 位作者 马颖 孙鹏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947-952,共6页
目的 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CWS)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100例CWS患者根据颅脑扩散加权成像是否存在新发急性脑梗死病灶分为合并急性脑梗死组(n=58)和单纯CWS组(n=42),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 目的 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CWS)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100例CWS患者根据颅脑扩散加权成像是否存在新发急性脑梗死病灶分为合并急性脑梗死组(n=58)和单纯CWS组(n=42),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动脉粥样硬化、脑白质脱髓鞘的发生情况,感觉和(或)运动障碍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两组患者有差异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CWS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概率logit(p)绘制预测CWS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风险预测模型对CWS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预测价值。结果 CWS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58.00%,合并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年龄、FPG水平、感觉和(或)运动障碍发作次数、脑白质脱髓鞘比例高于单纯CWS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升高、FPG水平较高、多次发作、合并脑白质脱髓鞘均为CWS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2.375、1.872、2.132、2.042,P<0.05);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stic(P)=-12.343+年龄×0.312+FPG×1.160+发作次数×1.200+合并脑白质脱髓鞘×1.179, ROC曲线结果显示logit(p)> 11.01时,模型预测CWS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AUC为0.859,敏感度为89.66%,特异度为76.19%。结论 CWS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率较高,年龄升高、FPG水平升高、发作次数增加、合并脑白质脱髓鞘等因素是CWS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CWS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急性脑梗死 颅脑扩散加权成像 血液指标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影像学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邹宁 田广平 马颖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影像学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04例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影像学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04例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并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内出现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不可逆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h、7 d、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随时间而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患者预后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两组患者MRS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两组患者年龄、高血脂症、症状类型、责任血管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NIHSS评分所占比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脂症、症状类型、责任血管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NIHSS评分均为预后是否良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丁苯酞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对于高龄及患高血脂症等患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丁苯酞 临床疗效 影像学特征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七例
7
作者 刘志华 张瑾 +1 位作者 方思伟 丘鸿凯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内囊预警综合征(CWS)患者急性期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CW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后卒中症状再发且持续20 min未能缓解后启动静脉溶栓补救... 目的探讨内囊预警综合征(CWS)患者急性期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CW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后卒中症状再发且持续20 min未能缓解后启动静脉溶栓补救治疗。结果7例患者在72 h内共完成8次静脉溶栓补救措施,5次完全缓解,2次部分缓解,1次无效,静脉溶栓补救措施的及时有效率为87.5%(7/8),所有患者均无颅内出血;首次溶栓有效的5例患者48 h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仍有复发,但发作频率较溶栓前下降,其中3例最终进展为完全性卒中,1例自行缓解,1例予以再次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5例患者72 h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提示基底节或脑干有高信号影,其中4例患者遗留有肢体症状,但6个月后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2分。结论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治疗可能是CW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失败后重要的补救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内囊预警综合征 静脉溶栓 进展性脑卒中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被引量:9
8
作者 于一娇 刘丽 +4 位作者 杜娟 李薇 林甜 路冬煦 蔡艺灵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2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CW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住院治疗的CWS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治疗... 目的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CW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住院治疗的CWS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共12例患者,男性8例(66.67%),中位年龄为60岁。高脂血症9例(75.0%),高血压8例(66.67%),糖尿病4例(33.33%),肿瘤病史3例(25.0%)。纯运动性卒中4例(33.33%),运动伴有构音障碍者4例(33.33%),运动及感觉性障碍3例(25.00%),纯感觉障碍1例(8.33%)。影像学示豆纹动脉供血区新发脑梗死6例(50%)。所有患者给予口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其中3例症状复发患者又给予静脉溶栓和静脉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再出现症状发作,10例mRS评分为0分,2例mRS评分分别为4分及3分。结论CWS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发作刻板,常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在本组病例中发现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效,静脉溶栓效果不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抗血小板治疗 动脉硬化
下载PDF
15例卒中预警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付群颖 王博 +1 位作者 徐莹 王志成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9期52-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卒中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于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15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分别采集其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个人史及既往史)及临床资料(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卒中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于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15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分别采集其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个人史及既往史)及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影像检查结果、入院时ABCD2评分、发病1周时NIHSS评分、治疗方案、出院时mRS评分)。结果本组15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年龄45~78岁,男9例,女6例,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2例、高尿酸血症1例、冠心病1例,吸烟者8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例,既往有卒中病史者3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2例,纯运动性卒中8例,纯感觉性卒中1例,感觉运动性卒中4例。15患者中进展成脑梗死12例,占80%,12例患者在不同部位存在责任病灶,内囊后肢6例,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病灶2例,丘脑2例,脑桥2例,3例患者DWI未见异常弥散信号。15例患者的ABCD2评分为(4.20±0.86)分(3~6分),发病1周时NIHSS评分(2.67±1.09)分(0~6分)。本组患者均在不同时间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溶栓3例,扩容3例,抗凝1例。出院时15例患者中3例mRS评分为0分,1~2分4例,3分3例,4分5例。结论卒中预警综合征在治疗方面无明确的指南,需根据患者不同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结合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临床医生需早期发现,尽量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预警综合征 脑梗死 内囊后肢 脑桥
下载PDF
内囊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添 温世荣 潘玉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2年第6期696-699,共4页
内囊是脑组织内重要的连结部位,其所经过的密集纤维束涉及到运动、感觉、情绪、认知等多种功能,内囊由于其供血动脉的独特性极易出现梗死,不仅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而且会出现早期的神经功能障碍进一步恶化。目前,对内囊梗死相关发病机制... 内囊是脑组织内重要的连结部位,其所经过的密集纤维束涉及到运动、感觉、情绪、认知等多种功能,内囊由于其供血动脉的独特性极易出现梗死,不仅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而且会出现早期的神经功能障碍进一步恶化。目前,对内囊梗死相关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检查手段以求尽早诊断及预后评估。文中围绕内囊梗死的病因机制、反复发作的临床症状、早期功能恶化及预后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 脑梗死 内囊预警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