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icrostructure on Corrosion Fatigue Behavior of 1500 MPa Level Carbide-Free Bainite/Martensite Dual-Phase High Strength Steel 被引量:4
1
作者 XU Lei WEI Dong-yuan YU Yang ZHANG Han BAI Bing-zhe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3-67,共5页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s on the corrosion fatigue behavior in 3.5% of NaCl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full martensite(FM)steel,the car...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s on the corrosion fatigue behavior in 3.5% of NaCl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full martensite(FM)steel,the carbide-free bainite/martensite(CFB/M)steel has higher corrosion fatigue strength and corrosion fatigue crack threshold(ΔKthcf),and lower corrosion crack propagation rate [(da/dN)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trength steel carbide-free bainite/martensite dual-phase steel corrosion fatigue
原文传递
Fatigue of 0.55C-1.72Si Steel with Tempered Martensitic and Carbide-Free Bainitic Microstructures 被引量:5
2
作者 Alejandro Leiro Arash Roshan +2 位作者 Karl-Gustaf Sundin Esa Vuorinen Braham Prakash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5-62,共8页
High-Si spring steel was heat treated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at 460 ℃ to obtain a tempered martensite microstructure, and austempering at 300 and 350 ℃, respectively, to obtain two differe... High-Si spring steel was heat treated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at 460 ℃ to obtain a tempered martensite microstructure, and austempering at 300 and 350 ℃, respectively, to obtain two different carbide-free bainitic microstructures. In the steel austempered at 350 ℃, both the bainite lath thickness and retained austenite cont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teel austempered at 300 ℃. Rotating-bending fatigue tests were don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ach heat treatment on the high-cycle fatigue behavior of the steel. When the austempering temperature was 300 ℃, the endurance limit was increased by 25% despite a 5% reduction in tensile strength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urance limit [Rfat (50~)] and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Rm) was higher for the austempered samples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quenched and tempered material. Therefo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resence of retained austenite aff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urance limit and tensile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S FATIGUE carbide-free bainite TRIP effect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ailway wheels manufactured with low-medium carbon Si-Mn-Mo-V steel 被引量:2
3
作者 Mingru Zhang Haicheng Gu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8年第2期125-131,共7页
The suitability of carbide-free bainite steel as railway wheel materials was investigated. The low-medium carbon Si-Mn- Mo-V steel was designed to make railway wheels by forging and rolling. The slack quenching with w... The suitability of carbide-free bainite steel as railway wheel materials was investigated. The low-medium carbon Si-Mn- Mo-V steel was designed to make railway wheels by forging and rolling. The slack quenching with water was conducted on the tread of rim section by programmed control to simulate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after being austenitized.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rim is mainly carbide-free bainite, and the mixed microstructure of bainitic ferrite and granular bainite is observed in web and hub.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superior to both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and the commercial production, such as CL60 plain carbon. The Charpy impact energy is relatively high at room and/or subzero temperatures. The force-displacement curves and fractographies reveal the excellent ability of resistance to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el steel carbide-free bainit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Low temperature impact toughness of laser hybrid welded joint of 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eel
4
作者 倪加明 李铸国 +2 位作者 黄坚 倪慧峰 吴毅雄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eel with 16 mm thickness was welded by using high power laser hybrid welding. Microstrue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SEM ) , transmissi... 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eel with 16 mm thickness was welded by using high power laser hybrid welding. Microstrue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SEM ) ,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Low temperature impact toughness was estimated by using Charpy V-notch impact samples selected from the upper part and the lower part at the same heterogeneous joi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temperature impact absorbed energies of weld metal are (202,180,165 J) of upper samples and (178,145,160 J) of lower samples, respectively. All of them increase compared to base metal. The embrittlement of HAZ does not occur. Weld metal primarily consists of refined carbide free bainite and a little granular bainite since laser hybrid welding owns the character of low heat input. Retained austenite constituent film "locates among the lath structure of bainitie ferrite. Refined bainitic ferrite lath and retained austenite constituent film provide better low temperature impact toughness compared to base me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hybrid welding 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eel low temperature impact toughness carbide free bainite retained austenite constituent film
下载PDF
低碳低合金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5
作者 苏震 邸洪双 +1 位作者 张天宇 柯浩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0-145,共6页
开展了实验钢在Ms点以上及以下保温不同时间的等温淬火实验,结合高分辨膨胀仪、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等其它实验手段,探究了引入一次马氏体对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不同等温时间转变后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 开展了实验钢在Ms点以上及以下保温不同时间的等温淬火实验,结合高分辨膨胀仪、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等其它实验手段,探究了引入一次马氏体对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不同等温时间转变后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Ms点以下等温阶段引入的一次马氏体显著地加速了贝氏体相变动力学,并且提高了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和伸长率。这是因为引入的一次马氏体为贝氏体提供了更多的形核界面,并且获得了由回火马氏体、二次马氏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多相组织,其中较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因TRIP效应从而使实验钢的塑性提高。实验钢在300℃等温2 h后,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分别为1475、986 MPa,伸长率高达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 热处理工艺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强韧性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东雨 方鸿生 +2 位作者 白秉哲 杨志刚 杨金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7-31,共5页
探讨了回火温度对低碳Mn-Si-Cr钢的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及水淬马氏体组织强韧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中温回火的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较高的强韧性,且中温回火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J积分断... 探讨了回火温度对低碳Mn-Si-Cr钢的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及水淬马氏体组织强韧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中温回火的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较高的强韧性,且中温回火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J积分断裂韧度需用J_(1C)来表征。经360℃火后,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强韧性为σ_(0.2)=1355 MPa,σ_b=1600 MPa,δ_5=13.5%,φ=56.2%,A_K=81 J,相同钢的水淬马氏体组织的强韧性为σ_(0.2)=1350 MPa,σ_b=1617 MPa,δ_5=14.1%,φ=59.5,A_K=67.5 J。其原因在于中温形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回火抗力,而无碳化物贝氏体中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富碳膜状残余奥氏体使钢呈现较高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强韧性 断裂韧度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中温回火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度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41
7
作者 杨福宝 白秉哲 +3 位作者 刘东雨 常开地 韦东远 方鸿生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6-300,共5页
阐述了新型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CFB/M)复相钢的组织与合金设计思想;研究了复相钢在空冷条件下的组织及其精细结构,并系统地总结了实验钢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相高强钢在具有优良的强韧性能的同时,... 阐述了新型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CFB/M)复相钢的组织与合金设计思想;研究了复相钢在空冷条件下的组织及其精细结构,并系统地总结了实验钢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相高强钢在具有优良的强韧性能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延迟断裂抗力和抗疲劳破坏能力,其强韧性的提高归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贝氏体碳化物被薄膜状残余奥氏体所取代,大大改善了复相钢的回火稳定性和疲劳性能,稳定的残余奥氏体薄膜作为不可逆氢陷阱,并显著提高了钢的抗氢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 复相钢 残余奥氏体 延迟断裂 疲劳性能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1200MPa级贝氏体钢轨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许亚娟 周清跃 +2 位作者 陈朝阳 张银花 周镇国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2-76,共5页
对贝氏体钢轨钢不同工艺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50℃回火4 h及以上,贝氏体钢轨屈服强度大于1000 MPa,抗拉强度大于1200 MPa,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大于15%和45%,室温冲击功大于150 J;在450~550℃回火时,出现明显的回... 对贝氏体钢轨钢不同工艺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50℃回火4 h及以上,贝氏体钢轨屈服强度大于1000 MPa,抗拉强度大于1200 MPa,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大于15%和45%,室温冲击功大于150 J;在450~550℃回火时,出现明显的回火脆性。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贝氏体轨钢以粒状贝氏体组织为主,残留奥氏体在板条间以M-A岛状形式分布。不同回火温度及3%拉伸变形后试验贝氏体轨钢残留奥氏体的测定结果表明,350℃回火时的残留奥氏体机械稳定性最好。贝氏体钢轨的强韧性随回火温度的变化与残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 无碳化物贝氏体 回火工艺 机械稳定性
下载PDF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方鸿生 刘东雨 +3 位作者 白秉哲 常开地 顾家琳 杨志刚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6,共3页
所研制的具有稳定残留奥氏体薄膜的无碳化物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钢 ,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提高到 370℃以上。由此可以通过提高回火温度改善钢的韧性 ,降低钢的氢脆敏感性。经 36 0℃回火后 ,所研钢的σb 为 15 80MPa,AKU为 81J ... 所研制的具有稳定残留奥氏体薄膜的无碳化物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钢 ,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提高到 370℃以上。由此可以通过提高回火温度改善钢的韧性 ,降低钢的氢脆敏感性。经 36 0℃回火后 ,所研钢的σb 为 15 80MPa,AKU为 81J ,该钢的KISCC值超过 5 0MPa·m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残留奥氏体 强韧性 氢脆敏感性 回火温度
下载PDF
Mo和Ni对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组织转变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雨来 董长征 +3 位作者 蔡庆伍 万德成 李亮 齐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21,共6页
测定了不含Mo和Ni、含Ni和含Mo三种成分实验钢的CCT曲线,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了连续冷却及轧后空冷条件下三种钢的显微组织变化,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少量Mo和Ni能有效延迟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CCT曲线... 测定了不含Mo和Ni、含Ni和含Mo三种成分实验钢的CCT曲线,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了连续冷却及轧后空冷条件下三种钢的显微组织变化,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少量Mo和Ni能有效延迟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CCT曲线中高温铁素体相变,降低Ms点,促进贝氏体相变。Mo和Ni的添加可使实验钢轧后空冷组织由铁素体+粒状贝氏体+M/A混合组织转变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BF+AR),Ni对贝氏体板条的细化作用比Mo显著,但组织中会出现少量粗大贝氏体;Mo对轧后相变过程中粗大贝氏体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使获得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均匀性更好。Mo和Ni均可有效提高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其中Ni对抗拉强度的提升作用强于Mo,而Mo则更有利于冲击韧性的提高。含Ni的2#实验钢抗拉强度比不加Ni和Mo的1#实验钢提高252MPa,含Mo的3#实验钢-20℃下冲击吸收功比1#提高11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NI 高强钢 显微组织 无碳化物贝氏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古辉 桂晓露 +1 位作者 谭谆礼 白秉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4-81,共8页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具有比同等强度马氏体钢更优异的韧性和塑性,被广泛应用到轨道交通、机械、建筑等领域。文章概述了低成本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近年来在合金化设计、工艺设计、微观组织、强韧化机理...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具有比同等强度马氏体钢更优异的韧性和塑性,被广泛应用到轨道交通、机械、建筑等领域。文章概述了低成本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近年来在合金化设计、工艺设计、微观组织、强韧化机理、强塑化机理、延迟断裂及疲劳性能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介绍了近年来笔者在BQ&P工艺处理CFB/M复相钢方面的工作进展,经过BQ&P处理之后,CFB/M复相钢显示了更优异的强度、塑性、韧性和疲劳性能的匹配。最后简单介绍了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其在重载高速铁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 强韧性 疲劳性能 BQ&P工艺
下载PDF
70Si3Mn钢中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佳莉 杨志南 张福成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9-205,212,共8页
70Si3Mn钢是传统的弹簧钢,其常规热处理工艺是油淬后中温回火得到屈氏体组织。本文对70Si3Mn钢进行等温淬火处理获得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比较了其经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处理后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并对其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Si... 70Si3Mn钢是传统的弹簧钢,其常规热处理工艺是油淬后中温回火得到屈氏体组织。本文对70Si3Mn钢进行等温淬火处理获得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比较了其经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处理后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并对其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Si3Mn钢在Ms以上10-30℃等温可得到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该组织由厚度为160nm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残余奥氏体薄膜组成,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高的塑性和韧性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Si3Mn钢 无碳化物贝氏体 微观组织 耐磨性
下载PDF
高碳低合金钢低温贝氏体组织及其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静 王天生 张冰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27-430,470,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新的低温等温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低合金钢。对该钢低温等温淬火组织和干滑动摩擦磨损耐磨性及磨损机理进行研究,并与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试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1 000℃奥氏体化后在220℃盐浴中进行等温120 h的等温淬火... 设计了一种新的低温等温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低合金钢。对该钢低温等温淬火组织和干滑动摩擦磨损耐磨性及磨损机理进行研究,并与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试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1 000℃奥氏体化后在220℃盐浴中进行等温120 h的等温淬火处理,得到了由平均厚度约为120 nm的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薄膜状的残留奥氏体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干滑动摩擦磨损相对耐磨性比回火马氏体组织提高19%,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低合金钢 等温淬火 无碳化物贝氏体 耐磨性
下载PDF
我国低碳贝氏体钢的发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东雨 徐鸿 +1 位作者 方鸿生 白秉哲 《热处理》 CAS 2005年第2期12-15,19,共5页
随着人们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的深入,在有限的资源面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须开发和推广高强、高韧的节能型钢铁材料。本文综述了低碳贝氏体钢在我国的发展。展现了低碳贝... 随着人们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的深入,在有限的资源面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须开发和推广高强、高韧的节能型钢铁材料。本文综述了低碳贝氏体钢在我国的发展。展现了低碳贝氏体钢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 粒状贝氏体 仿晶界形铁素体 无碳化物贝氏体
下载PDF
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铸钢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巨强 刘志学 《铸造》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32-1234,1238,共4页
研究了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铸钢材料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采取960~1 000℃正火、250~350℃回火,铸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组成,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冲击韧度。在450℃回火,出现贝氏... 研究了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铸钢材料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采取960~1 000℃正火、250~350℃回火,铸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组成,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冲击韧度。在450℃回火,出现贝氏体回火脆性,发生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组织的分解,冲击韧度最低。与几种进口铲齿材料耐磨性试验对比说明,无碳化物贝氏体铸钢铲齿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铲齿材料,并介绍了奥氏体-贝氏体耐磨材料的实际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铸钢 组织 性能 应用
下载PDF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渗碳后的深冷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世清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99,共6页
采用热磁分析、显微硬度分析与直读光谱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进行渗碳后的深冷处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在1193K渗碳空冷后,测试有效硬化层样品的热磁曲线,可以得到有效硬化层的深冷处理温度宜低于134... 采用热磁分析、显微硬度分析与直读光谱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进行渗碳后的深冷处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在1193K渗碳空冷后,测试有效硬化层样品的热磁曲线,可以得到有效硬化层的深冷处理温度宜低于134K。经123K深冷处理和463K回火,有效硬化层残留奥氏体含量约为12.2%(质量分数)。通过深冷处理使渗碳钢近表面层得到显著硬化,再经低温回火使近表面层硬度均达到810HV_(1.0)左右,渗碳钢的硬度梯度分布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 渗碳 深冷处理 热磁分析 残留奥氏体 硬化
下载PDF
钙对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钢25Mn2SiCrCa组织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谭谆礼 王凯凯 +1 位作者 白秉哲 刘东雨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136,共5页
研究了添加微量钙0.006%对新型高强高韧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钢25Mn2SiCrCa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钙的加入不会改变实验钢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组织,且对钢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性影响不大。但是,经340℃以下中低温... 研究了添加微量钙0.006%对新型高强高韧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钢25Mn2SiCrCa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钙的加入不会改变实验钢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组织,且对钢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性影响不大。但是,经340℃以下中低温回火后0.006%钙的加入显著降低钢的氢脆敏感性,提高钢的抗延迟断裂性能。微钙钢25Mn2SiCrCa经280℃回火后,氢脆敏感性指数由不含钙钢25Mn2SiCr的53%降至27%,经340℃回火后,氢脆敏感性指数从25Mn2SiCr的48%降至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钢 韧性 氢脆敏感性
下载PDF
X100管线钢焊接接头强韧化研究
18
作者 李继红 陈飞绸 +2 位作者 郑雯 毕宗岳 张敏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X100管线钢匹配其专用焊丝在不同热输入下进行埋弧焊接试验,获得的焊接接头焊缝区组织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无碳贝氏体的整合组织,区别在于相比例、大小、形态和分布的不同;焊接热输入为15.75kJ/cm,焊接熔池场温度最适宜,焊缝区... X100管线钢匹配其专用焊丝在不同热输入下进行埋弧焊接试验,获得的焊接接头焊缝区组织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无碳贝氏体的整合组织,区别在于相比例、大小、形态和分布的不同;焊接热输入为15.75kJ/cm,焊接熔池场温度最适宜,焊缝区准多边形铁素体含量为70.5%,无碳化物贝氏体为28.8%,所得焊接接头强韧性最优异。研制渣系中MnO严格控制在8%最适宜;Al2O3控制在22%~28%,能起到有利脱渣的作用,不会增加焊缝氧含量和接头氧化物夹杂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00管线钢 焊缝区 准多边形铁素体 无碳化物贝氏体
下载PDF
含Al超细晶粒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的热模拟
19
作者 齐锦刚 张东军 +1 位作者 杨洋 邱海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93,共4页
为改善超细晶粒钢焊缝热影响区(HAZ)组织软化问题,对不同Al含量的Fe-Mn-Si超细晶粒钢进行了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冷速条件下,此类钢随Al元素添加量的变化,组织从上贝氏体转变为无碳化物贝氏体,且随Al含量的不同,无碳化物贝氏体... 为改善超细晶粒钢焊缝热影响区(HAZ)组织软化问题,对不同Al含量的Fe-Mn-Si超细晶粒钢进行了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冷速条件下,此类钢随Al元素添加量的变化,组织从上贝氏体转变为无碳化物贝氏体,且随Al含量的不同,无碳化物贝氏体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及其形态存在明显变化。另一方面,适当Al含量可增加此类钢种焊接条件下贝氏铁素体的形核数量,造成晶粒细化。残留奥氏体相数量与形态变化及晶粒细化是含Al超细晶粒钢HAZ区韧性提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添加 超细晶粒钢 无碳化物贝氏体 韧性 残留奥氏体
下载PDF
奥氏体化温度和空冷速率对CFB/M复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苑晔 刘东雨 +6 位作者 彭建超 侯世香 刘宗德 徐鸿 安江英 白秉哲 徐雪霞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1-63,共3页
通过Formaster-F热膨胀仪和Gleeble-1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分别模拟了奥氏体化温度为910℃和960℃时不同直径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CFB/M)复相钢圆棒在空气中的冷却速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CFB/M... 通过Formaster-F热膨胀仪和Gleeble-1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分别模拟了奥氏体化温度为910℃和960℃时不同直径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CFB/M)复相钢圆棒在空气中的冷却速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CFB/M复相钢显微组织的影响,测定了CFB/M复相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值。结果表明,在空冷条件下,随圆棒直径增大,CFB/M复相钢的组织由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转变成铁素体+无碳化物贝氏体,硬度随之降低,但冲击功却显著增加。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可抑制铁素体析出,使CFB/M复相钢在更大的冷速范围内获得强韧性好的CFB/M复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CFB/M)复相钢 奥氏体化温度 空冷 强韧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