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geomechanics of Shenhua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CCS) demonstration project in Ordos Basin,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Xiaochun Li Qi Li +2 位作者 Bing Bai Ning Wei Wei Yua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948-966,共19页
Carbon dioxide(CO2) capture and storage(CCS) is considered widely as one of promising options for CO2emissions reduction,especially for those countries with coal-dominant energy mix like China.Injecting and storing a ... Carbon dioxide(CO2) capture and storage(CCS) is considered widely as one of promising options for CO2emissions reduction,especially for those countries with coal-dominant energy mix like China.Injecting and storing a huge volume of CO2in deep formations are likely to cause a series of geomechanical issues,including ground surface uplift,damage of caprock integrity,and fault reactivation.The Shenhua CCS demonstration project in Ordos Basin,China,is the first and the largest full-chain saline aquifer storage project of CO2in Asia.The injection started in 2010 and ended in 2015.during which totally 0.3 million tonnes(Mt) CO2was injected.The project is unique in which CO2was injected into 18 sandstone formations simultaneously and the overlying coal seams will be mined after the injection stopped in 2015.Hence,intense geomechanical studies and monitoring work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recent years,including possible damage resulting from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jected CO2and formations,injection induced stress and deformation change,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safety factor,interaction between coal mining and CO2geological storage,determination of injection pressure limit,and surface monitoring by the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 technology.In this paper,we first described the background and its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henhua CCS demonstration project.Then,we gav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o-chemical(THMC) processes in CO2geological storage,and mapped the key geomechanical issues into the THMC processes accordingly.Next,we proposed a generalized geomechanical research flowchart for CO2geological storage projects.After that,we addressed and discussed some typical geomechanical issues,including design of injection pressure limit.CO2injection induced near-field damage,and interaction between CO2geological storage and coal mining,in the Shenhua CCS demonstration project.Finally,we concluded some insights to this CCS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al stability carbon dioxide(CO_2) geological storage injection pressure limit Caprock integrity coal mining
下载PDF
深部煤层地下气化选址研究——以东胜气田J148地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锦昌 刘刚 +3 位作者 张辉 翁新龙 马超 张茹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气化适用性等角度,系统研究了东胜气田J148地区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延9煤层地下气化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利用深部煤层气化燃空区孔隙层、含水层及该区致密气层进行碳封存的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9煤... 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气化适用性等角度,系统研究了东胜气田J148地区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延9煤层地下气化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利用深部煤层气化燃空区孔隙层、含水层及该区致密气层进行碳封存的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9煤层埋深1 264~1 285 m、倾角小于1°,煤层稳定性好。气化目标选区内地层断层、节理裂隙不发育,偶有裂隙但断面新鲜、闭合,煤层气化后空腔有较好的密闭性,对煤炭地下气化影响小,有利于气化炉的建设和扩展,可满足规模化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实施。延9煤层顶底板存在连续的隔水层,能阻截地下水对煤层直接充水,有利于地下气化炉布置;顶板隔水层厚度小于导水裂隙带高度,存在垮落导通顶板含水层间接充水的风险,但顶板含水层属弱富水含水层,涌水量小,风险可控;底板隔水层厚度大于隔水层的安全厚度,能有效阻截煤层底板含水层对煤层直接充水的风险。总体而言,延9煤层厚度适中、夹矸少,属低灰、低硫、高热值不黏煤,煤焦反应活性高,具有良好开发前景。针对深部煤层规模化气化开采产生大量的CO_(2)排放,初步探讨了利用煤层燃空区、顶底板含水层和下部致密天然气层进行CO_(2)安全封存可行性。分析认为,在延9煤层气化燃空区孔隙层和顶底板含水层中,可封存煤层气化产生的CO_(2)的60.8%~88.2%;若结合东胜气田上古生界致密天然气开发,用煤气化产生CO_(2)进行天然气驱替与封存,有望实现深部煤层气化开采过程近零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地下气化 选址 碳封存
下载PDF
安徽淮南煤田新庄孜矿煤层二氧化碳封存量评价研究
3
作者 方惠京 张文永 +2 位作者 丁海 刘卫彬 尚建华 《安徽地质》 2024年第3期216-219,245,共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安徽淮南地区广泛发育的不可采煤层、残留煤层是碳封存的潜在场所。煤层碳封存的潜力评价是碳封存工作的基础。本文综合物质平衡和有效容积法提出适合淮南煤田的碳封存量计算方法,并依据封存方...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安徽淮南地区广泛发育的不可采煤层、残留煤层是碳封存的潜在场所。煤层碳封存的潜力评价是碳封存工作的基础。本文综合物质平衡和有效容积法提出适合淮南煤田的碳封存量计算方法,并依据封存方式和封存有利区划分,对煤层碳封存潜力进行分级评价。将碳封存评价方法应用于已关井闭坑的淮南新庄孜煤矿,揭示该矿残留煤层的理论碳封存量为303.92万t,有效碳封存量为137.7万t,实际碳封存量为102.54万t,其中C13煤层的封存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残留煤层 封存潜力 新庄孜矿
下载PDF
深煤层井组CO_2注入提高采收率关键参数模拟和试验 被引量:35
4
作者 叶建平 张兵 +1 位作者 韩学婷 张春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5,共7页
深部煤层井组注入CO2开采煤层气技术主要通过CO2的强吸附效应,能够置换出更多的CH4,同时实现CO2的长期大量的埋藏。通过试验分析,柿庄北地区CO2的吸附能力是CH4的2倍,随着解吸压力的降低,CH4比CO2会更快的解吸,能够有效的置换CH4。CO2... 深部煤层井组注入CO2开采煤层气技术主要通过CO2的强吸附效应,能够置换出更多的CH4,同时实现CO2的长期大量的埋藏。通过试验分析,柿庄北地区CO2的吸附能力是CH4的2倍,随着解吸压力的降低,CH4比CO2会更快的解吸,能够有效的置换CH4。CO2的注入引起煤储层物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CO2的吸附和解吸引起的基质膨胀与收缩效应造成渗透率的变化,并且呈现随着压力的降低先降低后迅速增加的变化规律。基于渗透率变化规律,应用模拟软件建立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分析了CO2注入量、频率和注入方式对井组或单井的产量、采收率和CO2埋藏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认为注入量10~15 t/d,连续注入90 d,关井90 d,反复实施2 a后,可以实现采收率的提高。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区3号煤层吸附CO2的能力在8 t/d,井组的埋藏潜力约为12 616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煤层 采收率 二氧化碳 数值模拟 沁水盆地
下载PDF
深部煤层对CO_2地质处置机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来 冯启言 +1 位作者 李向东 刘波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4,共6页
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CO2的有效处置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煤介质具有特殊的双重孔隙结构、吸附性强等物性特征,对CO2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且大于煤介质吸附CH4的能力,因此,可将CO2注入深部不可开采煤层储存,在长久处置CO... 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CO2的有效处置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煤介质具有特殊的双重孔隙结构、吸附性强等物性特征,对CO2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且大于煤介质吸附CH4的能力,因此,可将CO2注入深部不可开采煤层储存,在长久处置CO2的同时亦可促进深部煤层气的开采。在我国,深部不可开采煤层处置CO2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可以处置26-46年的CO2排放量,尤其在华北煤炭能源基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附性 深部不可开采煤层 地质处置 煤层气
下载PDF
低渗煤层液态CO_2相变定向射孔致裂增透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0
6
作者 张东明 白鑫 +2 位作者 尹光志 饶孜 何庆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38-1950,共13页
如何实现深部煤层瓦斯的高效抽采是保障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而低透气性煤层瓦斯储层增产改造则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和热点问题。为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难题,研究提出了地应力条件下优势射孔致裂方向的确定方法及... 如何实现深部煤层瓦斯的高效抽采是保障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而低透气性煤层瓦斯储层增产改造则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和热点问题。为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难题,研究提出了地应力条件下优势射孔致裂方向的确定方法及低渗煤层液态CO_2相变定向射孔致裂增透技术,现场试验及应用研究形成了液态CO_2相变定向射孔致裂增透网格式瓦斯抽采方法。研究表明:孔壁破裂压力受钻孔方位角、倾角影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并确定了试验区液态CO_2相变定向射孔优势致裂方向;该技术可有效增加煤样孔隙度、孔径、比表面积、可见孔比例等,改善煤岩体内孔隙结构及渗流能力,提高瓦斯抽采纯流量9~12倍,降低煤层瓦斯抽采流量衰减系数92%;现场试验及PFC2D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该技术的影响半径为9~13 m;应用表明液态CO_2相变定向射孔致裂增透网格式瓦斯抽采方法,可有效预防低透气高突煤层巷道掘进期间的瓦斯超限问题,提高巷道掘进速度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煤层 液态CO2 致裂增透 瓦斯抽采
下载PDF
含CH_4煤岩注CO_2后力学性能及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迪 刘雪莹 +2 位作者 孙可明 辛利伟 张子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为观察含CH_4煤岩注入CO_2后力学和渗透性能的变化,用自制三轴吸附解吸渗流试验装置开展试验,研究型煤试件内气体种类和注气压力对注CO_2煤岩强度、渗透性和应变等参数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CH_4煤岩注入CO_2后,单轴压缩应力-应... 为观察含CH_4煤岩注入CO_2后力学和渗透性能的变化,用自制三轴吸附解吸渗流试验装置开展试验,研究型煤试件内气体种类和注气压力对注CO_2煤岩强度、渗透性和应变等参数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CH_4煤岩注入CO_2后,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与未注入CO_2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同,但煤岩强度等参数随注气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注入等孔隙压CO_2后,含CH_4煤岩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明显上升,但煤岩中CH_4渗透率呈现下降趋势;随着CO_2注入压力的增加,煤样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下降,而CH_4渗透率逐渐增强,注气压力每增加1 MPa,煤岩强度平均下降0.095MPa,CH_4气体渗透率平均增加1 m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瓦斯煤岩 注CO2 力学性能 渗流试验 强度
下载PDF
阜新煤田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甲烷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远文 刘大锰 +2 位作者 姚艳斌 郭广山 敖卫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4,共6页
针对阜新煤田煤储层的地质特征,选取了刘家煤层气勘探区和东梁矿2个地点,开展了注二氧化碳置换煤层甲烷的试验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的吸附能高于甲烷的吸附能,它可以将甲烷从煤的微表面置换出来,从而提高煤层甲烷的采出率。... 针对阜新煤田煤储层的地质特征,选取了刘家煤层气勘探区和东梁矿2个地点,开展了注二氧化碳置换煤层甲烷的试验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的吸附能高于甲烷的吸附能,它可以将甲烷从煤的微表面置换出来,从而提高煤层甲烷的采出率。在置换过程中总是吸附能力弱的甲烷首先解吸,而吸附能力强的二氧化碳最后解吸,而且较高压力下的置换效果总比低压下的好。与东梁矿煤样相比,刘家煤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高的单位压降下的解吸率,但置换效率相差不大,主要原因是二者的二氧化碳对甲烷分离因子差别较小。注气试验时应该充分考虑注入压力点和气体注入量才能保证满意的置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二氧化碳注气置换 采出率 阜新煤田 吸附-解吸
下载PDF
深部煤层封存CO_2过程中的煤基质溶胀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浩浩 张登峰 +2 位作者 王倩倩 彭健 霍培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31-2038,2069,共9页
强化煤层气甲烷(CH4)采收率的深部煤层封存二氧化碳(CO2)技术能够将主要人为温室气体(CO2)进行有效的地质存储。考虑到CO2流体和煤体的自身特性,封存过程中的CO2流体将会诱导煤基质发生溶胀效应。溶胀效应将会对煤层封存CO2技术构成潜... 强化煤层气甲烷(CH4)采收率的深部煤层封存二氧化碳(CO2)技术能够将主要人为温室气体(CO2)进行有效的地质存储。考虑到CO2流体和煤体的自身特性,封存过程中的CO2流体将会诱导煤基质发生溶胀效应。溶胀效应将会对煤层封存CO2技术构成潜在的影响。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归纳了流体诱导煤基质溶胀的规律,指出了煤基质溶胀对煤层封存CO2过程的影响,介绍了流体诱导煤基质溶胀的分析手段,提出了封存过程中煤基质溶胀的研究趋势。分析表明:1煤基质溶胀程度与流体种类、压力、温度和煤的变质程度有关;2CO2诱导煤基质溶胀效应将会降低煤层的渗透性能,进而影响CO2等流体在煤层内部的有效运移;3溶胀效应会影响煤层的CO2封存性能,建立涉及溶胀效应的煤吸附理论模型是溶胀效应研究的重要课题;4煤基质溶胀机理及其可逆性能研究目前存在争议,研究人员需要从煤体理化结构的研究出发以明确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存埋 二氧化碳 煤基质 溶胀
下载PDF
补连塔煤矿上覆采空区大面积火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辛亥 李昊 张立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54,共3页
补连塔煤矿三盘区2-2煤层22305工作面回采放顶时,上覆1-2煤层12306采空区内浮煤发生自燃,导致了22305工作面CO超限,工作面停产。在进行火区状况分析后,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火区治理,但由于采空区漏风严重、火区面积大、火区发展速度快,前... 补连塔煤矿三盘区2-2煤层22305工作面回采放顶时,上覆1-2煤层12306采空区内浮煤发生自燃,导致了22305工作面CO超限,工作面停产。在进行火区状况分析后,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火区治理,但由于采空区漏风严重、火区面积大、火区发展速度快,前期治理并未收到明显成效。后期针对火区特点,对22305工作面进行封闭并采取从地面向采空区灌注液态氮气和液态二氧化碳的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22305工作面上覆采空区高温区域,使得22305工作面启封后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采空区 大面积火区 防灭火 灌注液态氮气 灌注液态二氧化碳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作用下有效应力对煤体渗透性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岳立新 孙可明 +2 位作者 张凤嘉 刘禹含 郝志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7-1160,共4页
为了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煤层渗透性的影响,利用自制的三轴渗透仪,在恒定温度和恒定孔隙压力下,不同有效应力条件下,进行三轴渗流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和孔隙压力一定的条件下,煤样渗透率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呈现负指数递减规律,有一定... 为了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煤层渗透性的影响,利用自制的三轴渗透仪,在恒定温度和恒定孔隙压力下,不同有效应力条件下,进行三轴渗流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和孔隙压力一定的条件下,煤样渗透率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呈现负指数递减规律,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式.同一有效应力下,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孔隙压为7.9 MPa时的渗透率高于孔隙压为7.7 MPa和7.5 MPa的渗透率,该研究成果将为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改造低渗透煤层的渗透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有效应力 孔隙压力 渗透率 渗流实验 三轴渗透仪 煤层 低渗透
下载PDF
易自燃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注二氧化碳自燃区域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余陶 卢平 +1 位作者 姚尚文 孙金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了防治易自燃大采高工作面自然发火,采取采空区注二氧化碳抑制遗煤氧化自燃。通过数值模拟与束管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采空区注二氧化碳前后的自燃区域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进风侧自燃带最宽,更容易发生煤自燃,注二... 为了防治易自燃大采高工作面自然发火,采取采空区注二氧化碳抑制遗煤氧化自燃。通过数值模拟与束管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采空区注二氧化碳前后的自燃区域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进风侧自燃带最宽,更容易发生煤自燃,注二氧化碳后自燃区域显著减小。其中,压注口距工作面20 m时,采空区中部和回风侧自燃区域分别减小68 m和65 m;距工作面40 m时,采空区进风侧、中部和回风侧自燃区域分别减小50 m、50 m和61 m;距工作面60 m时,采空区进风侧自燃区域减小82 m。模拟结果和现场观测结果一致,证明了注二氧化碳可显著减小自燃危险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矿防火 注二氧化碳 采空区自燃 自燃区域 易自燃
下载PDF
不可采煤层CO2封存断层活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军平 田时锋 +2 位作者 鲜学福 龙莉 刘木晗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2-1369,共8页
基于断裂力学和莫尔-库伦准则,建立了不同初始应力状态下CO2注入煤层后储层、盖层岩石破裂准则以及断层活化失稳判据,对封存系统地层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定CO2临界注入压力的解析方法,并对影响CO2封存安全性的参数(Shmin/Sv、储... 基于断裂力学和莫尔-库伦准则,建立了不同初始应力状态下CO2注入煤层后储层、盖层岩石破裂准则以及断层活化失稳判据,对封存系统地层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定CO2临界注入压力的解析方法,并对影响CO2封存安全性的参数(Shmin/Sv、储层盖层岩石弹模、泊松比、断层倾角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地层稳定性预测时,应充分考虑煤层初始应力状态、吸附引起的差异性膨胀效应以及储层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煤岩泊松比越小,储层滑动倾向性越小;当Shmin/Sv(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接近于1时,断层滑动的风险大为降低。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可采煤层CO2封存工程储层压力控制以及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采煤层 CO2封存 煤层气 断层活化 莫尔-库伦准则
下载PDF
松散煤体注CO_2置驱CH_4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1 位作者 李珍宝 王伟峰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139-141,共3页
为了研究现场试验"液态CO_2致裂煤体-置驱瓦斯"过程中相变成气态CO_2气体置换与驱替煤体CH_4主要机理及其主导作用。利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煤体注CO_2气体置驱瓦斯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注气初期0~50 mi... 为了研究现场试验"液态CO_2致裂煤体-置驱瓦斯"过程中相变成气态CO_2气体置换与驱替煤体CH_4主要机理及其主导作用。利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煤体注CO_2气体置驱瓦斯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注气初期0~50 min,2种气体组分浓度迅速上升,此过程中置换效应明显;50~300 min,气体浓度变化逐渐趋于平稳,主要依据CO_2自身特性优势,将吸附在煤体吸附域中的CH_4气体驱替出来使其沿着煤体孔裂隙渗流扩散,这一过程中驱替效应占主导作用;300 min后处于置换与驱替效应相互作用的低效置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CO2 置换效应 驱替效应 主导作用
下载PDF
深煤层二氧化碳埋存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毅 白鸽 +2 位作者 张松航 郑贵强 周龙飞 《资源与产业》 2012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在CO2的捕获和埋存技术中,深煤层CO2埋存技术堪称非零和博弈的典范。CO2在深煤层的埋存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同时可以驱替煤层中的CH4气体,达到煤层气增产目的。然而,由于目前对深部煤层储层特性的研究还较为局限,深煤层CO2埋存技术还... 在CO2的捕获和埋存技术中,深煤层CO2埋存技术堪称非零和博弈的典范。CO2在深煤层的埋存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同时可以驱替煤层中的CH4气体,达到煤层气增产目的。然而,由于目前对深部煤层储层特性的研究还较为局限,深煤层CO2埋存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阐述了深煤层CO2埋存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目前主要存在的4大技术难题,即流固耦合问题、CO2超临界吸附问题、埋存安全问题和地质工程整合问题,并初步探讨了解决以上问题的研究方向,强调进一步补充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是目前技术攻关的当务之急,提出"建立深煤层CO2可封存性评价体系"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埋存 深煤层 技术难题 解决方案
下载PDF
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在东荣二矿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孙久政 栾玉涛 张辛亥 《陕西煤炭》 2007年第6期52-53,共2页
分析了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的特点,采用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成功治理了东荣二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自燃火灾,表明该技术具良好的降温和惰化功能,能够充填满整个易燃的煤层破碎带空间,是一种良好的煤层自燃防灭火技术。
关键词 煤层群 自燃 防灭火 液态二氧化碳
下载PDF
大倾角“三软”易自燃煤层采空区大面积火区治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方明 邱吉龙 +2 位作者 刘文永 金永飞 郭军 《陕西煤炭》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宝鸡秦源煤矿为典型的大倾角"三软"易自燃煤层,N105工作面回采时发生采空区浮煤自燃,导致CO超限,工作面停产。经对火区情况初步分析后,采用了多种方法对火区进行了治理,但由于采空区漏风严重、火区面积大、火区发展速度快,前... 宝鸡秦源煤矿为典型的大倾角"三软"易自燃煤层,N105工作面回采时发生采空区浮煤自燃,导致CO超限,工作面停产。经对火区情况初步分析后,采用了多种方法对火区进行了治理,但由于采空区漏风严重、火区面积大、火区发展速度快,前期治理并未收到明显的成效。后期针对火区特点,对N105工作面进行了封闭,并采取向采空区灌注高分子胶体和液态二氧化碳的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N105工作面采空区高温区域,确保了工作面启封后的安全回采。秦源煤矿采空区火区治理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对大倾角"三软"易自燃煤层自燃火灾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燃煤层 大面积火区 高分子胶体 液态二氧化碳
下载PDF
二氧化碳爆破增透技术的试验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付涛 《煤》 2016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解决低透气性煤层较难抽采的难题,赵庄矿南苏风井揭煤应用二氧化碳爆破技术来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效果,试验证明了该技术在煤层卸压增透中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的优点,为二氧化碳爆破增透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强化抽采的推广应... 为解决低透气性煤层较难抽采的难题,赵庄矿南苏风井揭煤应用二氧化碳爆破技术来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效果,试验证明了该技术在煤层卸压增透中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的优点,为二氧化碳爆破增透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强化抽采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二氧化碳爆破 相变致裂
下载PDF
低渗透性煤层井下低压液态CO_2促抽瓦斯工程实践 被引量:9
19
作者 文虎 樊世星 +3 位作者 马砺 郭军 魏高明 郝健池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0-537,共8页
针对韩城矿区3#煤层渗透率较低,瓦斯抽采难度大、抽采效率低等难题,在理论分析液态CO_2低温相变增渗和驱替置换煤层瓦斯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低压(2~3 MPa)液态CO_2顺层钻孔压注增透技术,研发了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低压液态CO_2压注系统和工... 针对韩城矿区3#煤层渗透率较低,瓦斯抽采难度大、抽采效率低等难题,在理论分析液态CO_2低温相变增渗和驱替置换煤层瓦斯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低压(2~3 MPa)液态CO_2顺层钻孔压注增透技术,研发了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低压液态CO_2压注系统和工艺,确定了压注过程的关键参数。桑树坪2号井3#煤层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整个CO_2压注过程大致可分为相态平衡建立、注液和保压3个阶段;液态CO_2在3#煤层中的渗流扩散半径超过18 m,此半径范围内瓦斯抽采浓度整体得到提高,抽采活跃期至少一个月。距压注孔6,12和18 m的抽采孔单孔瓦斯浓度平均值分别达41.66%,35.43%和24.14%,且随距压注孔间隔的增大,单孔瓦斯抽采浓度呈逐渐减小趋势,与钻孔内CO_2浓度变化趋势一致。整个抽采活跃期内,支管平均瓦斯抽采浓度和纯量分别达48.49%和1.42 m3/min,明显高于水力割缝后的瓦斯抽采效果,压注后32~40 d,衰减至29.37%和0.88 m3/min,仍高于原始煤层瓦斯抽采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性煤层 低压 液态CO2 煤层增渗 瓦斯抽采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煤气同采技术体系构想及内涵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树刚 张静非 +5 位作者 尚建选 林海飞 王苏健 丁洋 侯恩科 赵泓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6-1429,共14页
“双碳”的确定对煤气同采发展理念提出了绿色低碳的新要求。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特点,针对煤矿CH_(4)-CO_(2)双重碳减排技术难题,通过探究煤矿瓦斯高效精准抽采、煤矿瓦斯全浓度梯级利用及煤层CO_(2)捕获-封存-利用等关键技术问... “双碳”的确定对煤气同采发展理念提出了绿色低碳的新要求。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特点,针对煤矿CH_(4)-CO_(2)双重碳减排技术难题,通过探究煤矿瓦斯高效精准抽采、煤矿瓦斯全浓度梯级利用及煤层CO_(2)捕获-封存-利用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以煤矿CH_(4)-CO_(2)近零碳排放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煤气同采技术体系构想,从低碳融合技术与负碳技术两方面阐述了该构想体系,并简化分析了相应的碳源汇机制。煤矿瓦斯高效精准抽采涵盖瓦斯含量精准原位测定、瓦斯涌出量精准预测、瓦斯高效抽采区域精准辨识、瓦斯抽采精准施工设计、瓦斯抽采精准增透及瓦斯抽采精准调控;在瓦斯全浓度梯级利用方面,提出了高浓度瓦斯直接利用、乏风瓦斯及低浓度瓦斯提浓增效技术为主的阶梯式综合利用体系;煤层CO_(2)封存作为典型负碳排放技术已处于商业运行阶段,笔者及其团队则聚焦煤矿CH_(4)-CO_(2)近零碳排放核心,提出了CO_(2)煤矿采空区吸储与植被固碳理念。最后阐述了双碳目标下煤气同采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①“地质透明化-抽采智慧化”与瓦斯精准抽采深度融合技术;②瓦斯富集-提浓-利用一体化技术及装备;③“CCUS+生态碳汇”全域负碳排放技术;④煤气同采全生命周期CH_(4)-CO_(2)动态监测及管控技术体系。通过该构想的逐步实施,为我国煤炭行业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煤气同采 精准抽采 梯级利用 煤层CO_(2)捕获-封存-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