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大气环境下碳钢点蚀演化及速率预测模型
1
作者 姜绍飞 林金星 +2 位作者 宋华霖 王威 陈敏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31-237,共7页
为揭示大气环境下碳钢点蚀演化规律,基于电化学腐蚀机理,耦合三次电流分布、物质传递和变形几何多物理场建立碳钢点蚀演化的数值模型。基于此,分析pH值、NaCl浓度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对点蚀速率的影响并建立点蚀速率预测... 为揭示大气环境下碳钢点蚀演化规律,基于电化学腐蚀机理,耦合三次电流分布、物质传递和变形几何多物理场建立碳钢点蚀演化的数值模型。基于此,分析pH值、NaCl浓度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对点蚀速率的影响并建立点蚀速率预测模型。研究表明:点蚀形态由初始圆锥形向半球形转变,最后发展成圆柱状;pH值处于6.0~7.0范围内,碳钢点蚀速率出现明显下降,最大降幅为23.96%;NaCl浓度在0.5%~1%(质量分数)时,增加NaCl浓度对点蚀速率提升明显,最大增幅为10%;碳钢点蚀速率在RH为72%~77%内存在极值;点蚀速率预测值与试验值误差在5%以内。以上表明本工作建立的数值模型和预测公式可用于碳钢点蚀演化和速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蚀演化 COMSOL MULTIPHYSICS 大气环境 碳钢 腐蚀速率
下载PDF
拟干酪乳杆菌发酵生产L-乳酸过程中在线生理参数CER和RQ用于指导发酵过程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悦 田锡炜 +3 位作者 王永红 储矩 庄英萍 张嗣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3-236,319,共5页
生理参数二氧化碳释放速率(CER)和呼吸商(RQ)对于深入理解生物过程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拟干酪乳杆菌发酵生产L-乳酸过程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发酵过程中CER和RQ变化与细胞生长和代谢之间关系,结果表明,CER与细胞生长速率密... 生理参数二氧化碳释放速率(CER)和呼吸商(RQ)对于深入理解生物过程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拟干酪乳杆菌发酵生产L-乳酸过程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发酵过程中CER和RQ变化与细胞生长和代谢之间关系,结果表明,CER与细胞生长速率密切相关,能够有效表征菌体的生长状态,而RQ值能很好地反映过程中代谢途径的变化。将CER和RQ作为在线指导参数,通过分阶段氮源添加策略,使得L-乳酸产率和转化率较原始发酵工艺分别提高了5.9%和3.0%,而且副产物乙酸和乙偶姻的浓度分别下降了31.3%和24.7%。因此,通过生理参数CER和RQ的变化对发酵过程进行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L-乳酸的发酵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干酪乳杆菌 乳酸 二氧化碳释放速率(cer) 呼吸商(RQ)
下载PDF
摇瓶发酵过程中OUR,CER和RQ的在线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文洲 俞俊棠 吴保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用一种特制摇瓶可在线检测摇瓶发酵过程中N2,O2,CO2的浓度变化,继而能进一步得出过程中摄氧率(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ER)和呼吸商(RQ)随发酵时间的变化,并以酵母菌为对象菌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该实验... 用一种特制摇瓶可在线检测摇瓶发酵过程中N2,O2,CO2的浓度变化,继而能进一步得出过程中摄氧率(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ER)和呼吸商(RQ)随发酵时间的变化,并以酵母菌为对象菌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该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摄氧率 二氧化碳释放率 摇瓶 呼吸商
下载PDF
以CER为判据从摇瓶到反应器的ATP放大生产
4
作者 朱文洲 徐茜 +1 位作者 邱蔚然 俞俊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9-64,共6页
在Y-Z型多功能摇瓶中由固定化啤酒酵母将腺苷转化成ATP,得到一组过程参数曲线;以摇瓶转化过程中的CO2释放率(CER)-转化时间曲线为参照曲线,在液流循环式固定化啤酒酵母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放大试验。对比实验结果,表... 在Y-Z型多功能摇瓶中由固定化啤酒酵母将腺苷转化成ATP,得到一组过程参数曲线;以摇瓶转化过程中的CO2释放率(CER)-转化时间曲线为参照曲线,在液流循环式固定化啤酒酵母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放大试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以CER为判据进行固定化啤酒酵母生产ATP从摇瓶到反应器的放大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瓶 放大判据 固定化酵母 ATP
下载PDF
N、P/RC@Pb复合材料在铅碳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5
作者 谢发之 张梦 +5 位作者 张道德 杨少华 宋恒帅 马钰佳 方亮 邵永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9,共9页
为改善铅碳混合不均和负极析氢的问题,以D418大孔螯合磷酸树脂为碳源,制备出与Pb复合的N、P掺杂碳材料(N、P/RC@Pb)。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对添加N、P/RC@Pb复合材料的负极板和铅碳电池进行了研... 为改善铅碳混合不均和负极析氢的问题,以D418大孔螯合磷酸树脂为碳源,制备出与Pb复合的N、P掺杂碳材料(N、P/RC@Pb)。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对添加N、P/RC@Pb复合材料的负极板和铅碳电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均匀分布在树脂碳表面,以Pb复合物的形式与树脂碳紧密结合。线性伏安(LSV)测试表明:N、P/RC@Pb的添加能有效抑制析氢反应(HER),在-0.46 V下1%N、P/RC@Pb电极板拥有最小的析氢电流(-0.087 A/cm^(2)),更接近空白组(-0.053 A/cm^(2))。在电池循环测试中,添加1%N、P/RC@Pb的模拟电池的循环寿命为1834次,而空白电池循环寿命为837次。在容量测试中,含量为1%的N、P/RC@Pb的电池容量为241.0 mAh,较空白电池(157.8 mAh)提升了53%。N、P/RC@Pb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价格低廉,改善了铅碳混合不均问题,有效抑制了碳上的析氢反应,在铅碳电池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倍率部分充电状态(HRPSoC) 铅碳电池 多孔碳材料 析氢反应(HER)
下载PDF
暖通空调用钢的热变形行为与组织研究
6
作者 曾国安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0-46,共7页
采用Gleeble 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暖通空调用钢进行了变形温度950~1100℃、应变速率0.01~5 s^(-1)的热压缩变形,观察了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为1150℃,应变速率为1 s^(-1)及以上时,暖通空调用钢中的等... 采用Gleeble 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暖通空调用钢进行了变形温度950~1100℃、应变速率0.01~5 s^(-1)的热压缩变形,观察了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为1150℃,应变速率为1 s^(-1)及以上时,暖通空调用钢中的等轴晶晶粒尺寸分布均匀且较为细小;当应变速率为1 s^(-1),变形温度达到1100℃及以上时,暖通空调用钢的软化机制主要以动态再结晶为主;暖通空调用钢的热压缩变形适宜在应变速率≥1 s^(-1)、变形温度≥1100℃的热变形条件下进行。暖通空调用钢的变形激活能Q为729.266 kJ/mol,通过热压缩变形建立了暖通空调用钢的流变应力方程;当应变速率为0.01~5 s^(-1)、变形温度950~1150℃时,暖通空调用钢的峰值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均在10%以内,表明暖通空调用钢的流变应力方程在实际热压缩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通空调用钢 变形温度 应变速率 组织演变 本构方程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和碳纳米管掺量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质与能量演化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山秀 陈小羊 +1 位作者 张传祥 郭佳奇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1,共10页
为研究应变率(加载速率)和多壁碳纳米管掺量对碳纳米管混凝土试样力学性质、能量演化规律及损伤破坏特征的影响,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不同应变率下不同碳纳米管掺量的混凝土试样开展了系列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碳纳... 为研究应变率(加载速率)和多壁碳纳米管掺量对碳纳米管混凝土试样力学性质、能量演化规律及损伤破坏特征的影响,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不同应变率下不同碳纳米管掺量的混凝土试样开展了系列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混凝土试样的延性随着多壁碳纳米管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应变率恒定时,多壁碳纳米管掺量为0.1%的改性碳纳米管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最大;当多壁碳纳米管掺量恒定时,应变率为5×10−3 s−1(0.5 mm/s)时碳纳米管混凝土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最大;当应变率较大时,在试样峰值应力处,碳纳米管混凝土的能量耗散值占总能量的28.29%;当应变率较小时,试样峰前阶段的能量耗散现象显著,峰值应力处耗散能占比平均高达37.34%;当应变率和多壁碳纳米管掺量均较小时,碳纳米管混凝土在破坏前所吸收的能量大量转化为耗散能,峰后试样能量释放率较小,表现为局部张拉与剪切混合破坏特征;当应变率和多壁碳纳米管掺量均较大时,碳纳米管混凝土在破坏前所吸收的能量主要储存为可释放弹性应变能,在破坏时混凝土试样的能量释放速率较高,碳纳米管混凝土试样破坏时较为破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冲击破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碳纳米管 应变率 力学性质 能量演化 破坏模式
下载PDF
降雨对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毛亮 于青春 +3 位作者 王敬霞 李洪辉 赵帅维 贾梅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本文在构建有降雨入渗及河流补给的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的概念模型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利用裂隙渗流立方定律及Dreybort(1996)经过实验总结出的碳酸钙溶蚀经验公式,定量地计算了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经过10 000年溶蚀的演化形态... 本文在构建有降雨入渗及河流补给的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的概念模型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利用裂隙渗流立方定律及Dreybort(1996)经过实验总结出的碳酸钙溶蚀经验公式,定量地计算了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经过10 000年溶蚀的演化形态及岩溶泉的变化。模拟发现,岩溶含水系统的溶蚀主要发生在降雨入渗面处、河流补给处和岩溶泉的出露点附近。随着溶蚀的进行,岩溶含水系统的潜水位不断下降部分岩溶泉被疏干,通过计算岩溶泉汇流管道的隙宽变化,发现岩溶含水系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性溶蚀。在模拟过程中调节降雨量的大小发现降雨入渗对有河流补给的岩溶含水系统的演化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演化 裂隙渗流 碳酸盐溶蚀速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并联型混合建模方法在诺西肽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强大 王福利 +1 位作者 常玉清 张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针对诺西肽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的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并联型混合建模方法。该混合模型分两部分:机理模型部分和误差补偿模型部分。利用二氧化碳释放率方程与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推导出了一种新的菌体生长动态模型,并以此作为混合模型的... 针对诺西肽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的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并联型混合建模方法。该混合模型分两部分:机理模型部分和误差补偿模型部分。利用二氧化碳释放率方程与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推导出了一种新的菌体生长动态模型,并以此作为混合模型的机理模型部分;利用神经网络构成误差补偿模型部分,其中该部分的辅助变量是在分析与诺西肽发酵过程对应的非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隐函数存在定理选取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混合建模 神经网络 二氧化碳释放率 耗氧分批发酵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碳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西和 蒋劢博 +1 位作者 王志豪 刘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99-230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探明灰漠土有机碳含量提升及定向培育指标。【方法】依托始于1990年的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分析耕层与剖面土壤有机碳(SOC)的动态演变特征,拟合有机碳SOC...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探明灰漠土有机碳含量提升及定向培育指标。【方法】依托始于1990年的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分析耕层与剖面土壤有机碳(SOC)的动态演变特征,拟合有机碳SOC(g/kg)与试验持续时间t(a)的线型回归方程,确定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特征值。【结果】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施肥年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配施有机肥(1.5NPKM、NPKM)和PK处理达极显著相关;施用有机肥(1.5NPKM、NPKM)土壤有机碳的增加速率分别是秸秆还田(NPKS)的28.8和15.2倍。除NP处理表现为增碳外,其他施用化肥处理均表现为减碳。NK、NPK、N、PK处理土壤有机碳下降速率依次为0.024、0.027、0.031和0.059 g/(kg·a)。灰漠土有机碳投入的平均转化效率为23.6%(线性方程:Ssoc=0.236C-0.306(R2=0.894,P<0.001)),维持新疆灰漠土有机碳的碳投入量为1.3 t/(hm^2·a)。【结论】与不施肥或长期施用化肥相比,在干旱区灰漠土采用有机无机配施固碳效应显著,其碳投入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增加土壤碳投入(有机肥或秸秆)仍然是提升或维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有机碳 演变特征 有机碳储量 固碳速率
下载PDF
中国种植业碳补偿率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伍国勇 陈莹 孙小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74-1785,共12页
农业碳排放阻碍绿色农业转型,探索种植业碳补偿率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可为低碳农业良性发展提供有益指导。本文同时考虑碳源和碳汇,测算2002—2018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种植业碳补偿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地区差异,... 农业碳排放阻碍绿色农业转型,探索种植业碳补偿率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可为低碳农业良性发展提供有益指导。本文同时考虑碳源和碳汇,测算2002—2018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种植业碳补偿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地区差异,采用非参数估计中的核密度估计动态演进过程,借助σ收敛、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检视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1)种植业碳补偿率整体相对差异扩大趋势明显。东部地区相对差异扩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变化较小;东—西部、东—中部地区之间增加,中—西部地区之间减小;地区间差距是造成种植业碳补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2)中国种植业碳补偿率整体呈逐年增大的变动态势,碳补偿率高值省份有所增多,省域种植业碳补偿率差异有先减后增的趋势。东部各省种植业碳补偿率在逐渐上升,绝对差距有所减少,从两极分化演变为单极化;中部各省种植业碳补偿率在逐渐上升,绝对差距有所减小;西部各省种植业碳补偿率变化较为稳定。3)全国及东、西部地区的种植业碳补偿率不存在σ收敛,而中部地区不甚明显;全国、东、中及西部地区绝对和条件β收敛均显著。本文的结论强调,中国种植业碳补偿率的区域异质性凸显,其时序变化趋势总体上升;省域间的“追赶效应”显现,地区间碳补偿率增长的趋同态势明显。因此,合理制定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策略,积极发挥区域减排潜力是提高种植业碳补偿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碳补偿率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收敛性
下载PDF
发酵过程中比生长率的在线估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桑海峰 何大阔 张大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79-108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可测的二氧化碳释放率的需氧发酵过程中比生长率的在线估计方法,并且采用优化的方法进行模型中重要参数的选择.由于二氧化碳释放率容易检测,所以这种估计方法非常容易实现.在诺西肽发酵过程的应用中,利用所提出的方... 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可测的二氧化碳释放率的需氧发酵过程中比生长率的在线估计方法,并且采用优化的方法进行模型中重要参数的选择.由于二氧化碳释放率容易检测,所以这种估计方法非常容易实现.在诺西肽发酵过程的应用中,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得到比生长率,进而计算生物量,得出的估计值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表明了该估计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生长率 发酵 在线估计 二氧化碳释放率(cer) 生物量
下载PDF
川西拗陷须二段断裂演化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世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川西拗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断层作为天然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对须家河组天然气高产富集至关重要。通过梳理盆缘动力特征,建立盆内3类断裂与盆缘动力可能的对应关系,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裂缝充填物稳定碳... 川西拗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断层作为天然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对须家河组天然气高产富集至关重要。通过梳理盆缘动力特征,建立盆内3类断裂与盆缘动力可能的对应关系,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手段,探讨了须二段断裂活动期次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川西拗陷须二段主要发育EW向、NE-SW向和SN向3组走向的断层,NE-SW向断裂活动时间为晚印支期、晚燕山-喜马拉雅早期和喜马拉雅晚期,SN向断裂活动时间为喜马拉雅晚期,EW向断裂活动时间为早中印支期;根据断裂活动时间,划分为多期持续充注、晚期一次充注、早期封闭3类不同的成藏模式。其中多期持续充注与晚期一次充注为有利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拗陷 断裂演化 断裂活动速率 稳定碳氧同位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固定化酵母催化的ATP生产与CO_2释放率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朱文洲 徐茜 +1 位作者 邱蔚然 俞俊棠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37-441,共5页
用Y-Z型多功能摇瓶,考察了固定化酵母转化腺苷生产三磷腺苷(ATP)过程中CO2释放率(CER)与葡萄糖、腺苷、腺苷二磷酸、磷酸腺苷在反应液中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CER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可分为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和下降... 用Y-Z型多功能摇瓶,考察了固定化酵母转化腺苷生产三磷腺苷(ATP)过程中CO2释放率(CER)与葡萄糖、腺苷、腺苷二磷酸、磷酸腺苷在反应液中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CER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可分为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和下降3阶段。根据CER的变化可很快估算出葡萄糖的消耗状况,分析判断出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固定化酵母 CO2释放率 三磷腺苷 生产
下载PDF
多功能摇瓶及在线参数检测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15
作者 朱文洲 俞俊棠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4-178,共5页
使用Y-Z型多功能摇瓶及在线参数检测系统,可在线同时检测摄氧率(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ER)、呼吸商(RQ)、溶解氧(DO)、体积氧传递系数(KLa)等摇瓶发酵过程的工程参数,并能实现在位接种、取样、补料等操作... 使用Y-Z型多功能摇瓶及在线参数检测系统,可在线同时检测摄氧率(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ER)、呼吸商(RQ)、溶解氧(DO)、体积氧传递系数(KLa)等摇瓶发酵过程的工程参数,并能实现在位接种、取样、补料等操作,为摇瓶发酵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实验仪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瓶 发酵 在线检测 摄氧率 cer 呼吸商
下载PDF
缅甸若开盆地海域生物气成藏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芝尧 钱茂路 +2 位作者 苏俊清 胡俊刚 王瑀 《中国煤炭地质》 2016年第9期37-42,共6页
以缅甸若开盆地海域范围内的生物气藏为实例,通过采用地球化学、地震正演建模、沉积学理论、实例比对等方法,总结出生物气成藏三大因素,进而指明勘探方向。(1)依托地化分析及已知地质实例比对,提出生物气烃源岩“三低一高弱成岩”的... 以缅甸若开盆地海域范围内的生物气藏为实例,通过采用地球化学、地震正演建模、沉积学理论、实例比对等方法,总结出生物气成藏三大因素,进而指明勘探方向。(1)依托地化分析及已知地质实例比对,提出生物气烃源岩“三低一高弱成岩”的地质特征,明确上新统泥岩、中新统泥岩、峡谷泥岩具备形成生物气的烃源岩条件,而上新统之上的泥岩不具备形成生物气的烃源岩条件;(2)对比热成因油气理论,结合地震正演剖面,采用气体动力平衡方程,分析其运聚因素,给出排烃模式及有利聚集区的地震响应特征;(3)结合海域实际地质情况,利用重力流沉积理论,对单井样品进行实验分析,给出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下的储盖组合及盖层评价标准。通过单井实例,获得缅甸若开海域岩性油气藏的三种主要类型,提出具有构造背景的岩性地震异常反射区是该区生物气藏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藏 天然气水合物 地震异常反射区 深水重力流
下载PDF
基于生理学参数的低糖酵母发酵过程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奔 李啸 +6 位作者 许超群 黄聪 李建华 郑念 李勇 谈亚丽 匡金宝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21-26,共6页
以低糖酵母发酵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发酵过程中的生理参数呼吸商(RQ)、二氧化碳释放速率(CER)和氧气吸收速率(OUR)等参数变化进行了检测和分析。以RQ值作为主要在线指导参数,通过耦合RQ优化发酵过程中的碳源流加速率,使得低糖酵母干物质... 以低糖酵母发酵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发酵过程中的生理参数呼吸商(RQ)、二氧化碳释放速率(CER)和氧气吸收速率(OUR)等参数变化进行了检测和分析。以RQ值作为主要在线指导参数,通过耦合RQ优化发酵过程中的碳源流加速率,使得低糖酵母干物质总量由1 125 g提高到了1 650 g。通过这种优化控制生理参数RQ的方法实现了低糖酵母发酵过程的优化,有效提高了低糖酵母的发酵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糖酵母 活力 呼吸商(RQ) 二氧化碳释放速率(cer) 氧气吸收速率(OUR)
下载PDF
铅炭电池用活性炭的改性与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海涛 蒋良兴 +1 位作者 黎朝晖 吕晓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205,共4页
以硝酸铅[Pb(NO3)2]和柠檬酸(C6H8O7)为原料,在活性炭表面沉积柠檬酸铅[Pb(C6H6O7)·H2O],经过热解处理得到改性活性炭。改性活性炭的析氢阻抗增加,析氢电流减小。用该材料制备的铅炭电池与普通铅酸电池相比,1 h快速充电接受能力提... 以硝酸铅[Pb(NO3)2]和柠檬酸(C6H8O7)为原料,在活性炭表面沉积柠檬酸铅[Pb(C6H6O7)·H2O],经过热解处理得到改性活性炭。改性活性炭的析氢阻抗增加,析氢电流减小。用该材料制备的铅炭电池与普通铅酸电池相比,1 h快速充电接受能力提高18.1%,高倍率部分荷电态(HRPSoC)循环寿命延长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炭电池 活性炭 析氢 高倍率部分荷电态(HRPSoC)
下载PDF
代谢参数指导补料速率提升糖化酶发酵水平
19
作者 李迎凯 张健 胡江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72-178,共7页
为改善黑曲霉发酵后期产糖化酶速率,通过二氧化碳生成速率(carbon evolution rate,CER)指导补料,对发酵后期的补料方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中后期CER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并持续36 h后停止补料,直至CER反弹为峰值时恢复补料能够明显... 为改善黑曲霉发酵后期产糖化酶速率,通过二氧化碳生成速率(carbon evolution rate,CER)指导补料,对发酵后期的补料方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中后期CER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并持续36 h后停止补料,直至CER反弹为峰值时恢复补料能够明显提升氧消耗速率,糖化酶在发酵后期依然保持较高的合成速率,最终糖化酶酶活性达到20895 AGI/mL,比优化之前提高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生成速率 糖化酶 补料方式 黑曲霉 发酵代谢参数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Low Night and High Day Temperatures on Photosynthesis in Tomato
20
作者 Arne B.Hückstadt A.Suthaparan +1 位作者 L.M.Mortensen H.R.Gislerod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12期2323-2331,共9页
If low night temperatures can be combined with high day temperatures, providing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for plants, a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 can be achieved in greenhouses. Lowering the night temperature from 18&... If low night temperatures can be combined with high day temperatures, providing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for plants, a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 can be achieved in greenhouses. Lowering the night temperature from 18°C to 10°C-11°C for 8 h had no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O2 exchange rate (CER) during the following light period in tomato. This was found both in plants grown in artificial light on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daylight. Allowing the temperature to increase from 20°C to about 40°C, in parallel with an increasing solar photon flux density (PFD) from 0 up to about 800 μmol·m-2·s-1 in the greenhouse during summer,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CER when the CO2 concentration was maintained at 900 μmol·mol-1. At 400 μmol·mol-1 CO2, maximum CER was reached at about 600 μmol·m-2·s-1 PFD combined with a temperature of 32°C, and leveled out with a further increase in PFD and temperature. Maximum CER at high CO2 concentration was around 100% higher than at low CO2 level. Under early autumn conditions, CER increased up to about 500 μmol·m-2·s-1 PFD/32°C at low CO2 and up to about 600 μmol·m-2·s-1 PFD/35°C at high CO2. An elevated CO2 level doubled the CER in this experiment as well. Measurement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howed no effect of low night temperature, high day temperature or CO2 concentration on the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nthesis, indicating that no treatment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night temperatures may be combined with very high day temperatures without any loss of daily photosynthesis particularly in a CO2 enriched atmosphere. If this can be combined with normal plant development and no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yield,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s can be achieved in greenho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Exchange rate(cer)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O2 Concentration Day Temperature Night Temperature Photon Flux Density(PFD) Solanum lycopersicon 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