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cal absorption of ion irradi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sheets in the visible to terahertz ranges 被引量:2
1
作者 ISHAQ Ahmad YAN Long +2 位作者 HE Suixia ZHU Dezhang ZHOU Xingta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97-201,共5页
Optical absorption of Ar and H ion beam irradi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WCNT) sheets at various doses in the visible and terahertz spectral ranges was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cal absorption of... Optical absorption of Ar and H ion beam irradi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WCNT) sheets at various doses in the visible and terahertz spectral ranges was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cal absorption of MWCNT sheets in the visible range wa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on irradiation dose.Similar behavior was observed in terahertz range,where the optical absorption of MWCNT sheets in the range of 0 to 1.5 THz was also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on irradiation dose.The optical absorption decreases in irradiated MWCNT sheets can be ascribed to the increase of defects in the irradiated MWC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元素 离子照射 MWCNT 原子核物理学
下载PDF
Ultra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Cd<sup>2+</sup>, Cu<sup>2+</sup>and Pb<sup>2+</sup>after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dsorp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Ashraf Mohamed Abdel-Lateef Ramadan Abdel-Wahed Mohamed Hazem Hassan Mahmoud 《Journal of Analytical Sciences, Methods and Instrumentation》 2013年第1期8-12,共5页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re used as preconcentrating probes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admium, copper and lead in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sample using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re used as preconcentrating probes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admium, copper and lead in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sample using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of positively charged Cd+, Cu+ and Pb+ with the negatively charg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for the preconcentration and isolation of analytes from sample solutions. Effective preconcentration of trace cadmium, copper and lead was achieved in a pH range of 5 - 7, 5 - 7 and 4 - 7, respectively. The retained cadmium, copper and lead were efficiently eluted with 0.3 mol·L-1 HCl for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determination. Th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packed micro-column exhibited fairly fast kinetics for the adsorption of cadmium, copper and lead, permitting the use of high sample flow rates up to at least 3 mL·min-1 for the flow injection on micro-column preconcentration without the loss of the retention efficiency. The detection limits (3σ) were 0.03, 0.01 and 0.5 ng·mL-1 for Cd, Cu and Pb,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under optimum condition is less than 2.9% (n = 10).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d, Cu and Pb in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下载PDF
Optical visualization and polarized light absorption of the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 to verify intrinsic thermal applications 被引量:4
3
作者 Xiao Zhang Li Song +12 位作者 Le Cai Xuezeng Tian Qiang Zhang Xiaoying Qi Wenbin Zhou Nan Zhang Feng Yang Qingxia Fan Yanchun Wang Huaping Liu Xuedong Bai Weiya Zhou Sishen Xie 《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51-258,共8页
The predicted extraordinary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CNTs)from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many applications.However,reliable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intrinsic properties at the singl... The predicted extraordinary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CNTs)from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many applications.However,reliable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intrinsic properties at the single-tube level is currently a matter of concern,and many challenges remain because of the unhandled and nanoscale size of individual nanotubes.Here,we demonstrated a prototype to detect the intrinsic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WCNT)and verify the significant non-resonant optical absorption behavior on tiny nanotubes by integrating the nanotube and ice into a new core-shell design.In particular,a reversible optical visualiz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suspended ultra-long SWCNT was first developed by wrapping a nanotube with ice in the cryogenic air environment.The light-induced thermal effect on the hybrid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used tomelt the ice shell,which subsequently acted as a temperature sensor to verify the intrinsic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re-like nanotube.More interestingly,we successfully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hermal response phenomenon of the tiny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in SWCNT in the vertical-polarization configuration and the significant non-resonant absorption behavior in the parallel-polarization configuration.These investigations will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for the unique optical behaviors of CNT and enable the detection of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various on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s such as nanotubes,nanowires,and nanoribb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 optical visualization polarized laser resonant absorption
原文传递
Tailoring the Diameter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for Optical Applications 被引量:2
4
作者 Ying Tian Marina Y. Timmermans +5 位作者 Samuli Kivistoe Albert G. Nasibulin Zhen Zhu Hua Jiang OlegG. Okhotnikov Esko I. Kauppine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07-815,共9页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 with specific diameters are required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in electronics and photonics, since the diameter is an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determining their el...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 with specific diameters are required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in electronics and photonics, since the diameter is an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determining their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In this work, the selective growth of SWCNTs with a certain mean diameter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appropriate amounts of CO2 mixed with the carbon source (CO) into the aerosol (floating catalys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reactor. The noticeable shift of the peaks in the absorption spectra reveals that the mean diameters of the as-deposited SWCNTs are efficiently altered from 1.2 to 1.9 nm with increasing CO2 concentr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CO2 acts as an etching agent and can selectively etch small diameter tubes due to their highly curved carbon surfaces. Polymer-free as-deposited SWCNT films with the desired diameters are used as saturable absorbers after stamping onto a highly reflecting Ag-mirror using a simple dry-transfer technique. Sub-picosecond mode-locked fiber laser operations at -1.56μm and -2 μm are demonstrated, showing improvements in the performance afte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WCNT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diameter-controlled synthesis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saturable absorption mode-locked laser
原文传递
硅基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祥 文尚胜 姚日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6-293,共8页
采用传输矩阵法的光学模型以及MATLAB软件模拟了硅基有机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率和各层厚度的关系。模拟表明活性层对入射光的吸收率主要受其自身厚度影响,且由于微腔效应,这种结构的电池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活性层厚度;另外通过调... 采用传输矩阵法的光学模型以及MATLAB软件模拟了硅基有机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率和各层厚度的关系。模拟表明活性层对入射光的吸收率主要受其自身厚度影响,且由于微腔效应,这种结构的电池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活性层厚度;另外通过调节折射率匹配层厚度和传输层厚度也可以优化活性层对入射光的吸收率。在本文所讨论的厚度中,最佳传输层厚度为10 nm左右,最佳匹配层厚度为30 nm ZnS或者60 nm Alq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吸收率 传输矩阵法 光电场分布
下载PDF
二氧化钛/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刚 方俊飞 冯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0-793,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将TiO2和碳纳米管(CNTs)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TiO2/CNTs复合物纳米流体。利用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TEM)在内的测试方法对TiO2和CNTs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将TiO2和碳纳米管(CNTs)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TiO2/CNTs复合物纳米流体。利用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TEM)在内的测试方法对TiO2和CNTs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和自制光热转换装置对单组分纳米流体和复合物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表现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添加CNTs后纳米流体的光吸收性能得到有效增强,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碳纳米管 纳米流体 光吸收 光热转换
下载PDF
碳纳米管光学各向异性的解释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慧君 王蜀霞 +2 位作者 杨云青 牛君杰 饶早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11期125-126,共2页
碳纳米管对光的吸收与光的偏振方向有关,光偏振方向与碳纳米管管轴方向平行时光吸收最强,光偏振方向与碳纳米管管轴方向垂直时光吸收最弱。采用半经典理论处理光和碳纳米管的相互作用,计算了碳纳米管的光吸收与光偏振方向的关系,计算结... 碳纳米管对光的吸收与光的偏振方向有关,光偏振方向与碳纳米管管轴方向平行时光吸收最强,光偏振方向与碳纳米管管轴方向垂直时光吸收最弱。采用半经典理论处理光和碳纳米管的相互作用,计算了碳纳米管的光吸收与光偏振方向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光吸收速率与cos^2θ成正比,其中θ是光偏振方向和碳纳米管轴向夹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光学各向异性 光偏振 光吸收
下载PDF
电极对CuPc/C_(60)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祥 文尚胜 +2 位作者 贺前华 季飞 姚日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88-894,共7页
采用传输矩阵法的光学模型以及MATLAB软件模拟了电极对CuPc/C60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把微腔结构引入到双层异质结电池时,对于入射电极,发现活性层的吸光率主要受其反射相移的影响而非其透射率,并且... 采用传输矩阵法的光学模型以及MATLAB软件模拟了电极对CuPc/C60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把微腔结构引入到双层异质结电池时,对于入射电极,发现活性层的吸光率主要受其反射相移的影响而非其透射率,并且通过变化入射电极相移调节层到合适厚度可以使活性层吸光率相比于传统器件增加很多;而当把正负折射率交替的光子晶体引入到电池中作为背电极时,发现活性层的吸光率和背电极反射率、反射相移都有很大关系,在获得高反射率的同时可以通过调节背电极厚度从而使活性层在整个吸收光谱内的吸光率大于传统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 吸光率 传输矩阵法 电极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光吸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娜斯 邓宇翔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9期2420-2423,共4页
采用发展了的转移矩阵方法计算了碳纳米管的能带结构,计算并讨论了碳纳米管的吸收系数和介电函数。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吸收系数 转移矩阵
下载PDF
电极材料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龙拥兵 王建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18,共4页
利用基于传输矩阵法(Transfer matrix method,TMM)的光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电极材料(Ag、Al、Au)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传统铟锡化合物(Indium tin oxide,ITO)透明电极相比,以合适厚度的金属Ag膜作透明电极... 利用基于传输矩阵法(Transfer matrix method,TMM)的光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电极材料(Ag、Al、Au)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传统铟锡化合物(Indium tin oxide,ITO)透明电极相比,以合适厚度的金属Ag膜作透明电极,可提高活性层对入射光子的吸收效率;同时,以Ag膜作背电极时,其相应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优于以Al或者Au为背电极的电池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光学模型 透明金属电极 金属微腔 吸收效率 传输矩阵法
下载PDF
新型光学吸收池的设计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超 张玉钧 倪家正 《红外》 CAS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解决传统光学吸收池无法同时满足高光斑密度要求和低制造成本要求的问题,根据传输矩阵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镜和柱面镜组合的新型吸收池设计。通过数值计算模拟,分析了吸收池内光束传输次数与结构参数、镜面旋转以及出射光斜率之... 为解决传统光学吸收池无法同时满足高光斑密度要求和低制造成本要求的问题,根据传输矩阵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镜和柱面镜组合的新型吸收池设计。通过数值计算模拟,分析了吸收池内光束传输次数与结构参数、镜面旋转以及出射光斜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球面镜和柱面镜组合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给出了一种基长为65 mm、光程长为10 m的吸收池设计例子。该吸收池干涉效应较小,所占体积仅为0.29 L,适用于吸收光谱学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吸收池 柱面镜 多次反射 传输矩阵
下载PDF
碳纳米管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志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23期72-73,共2页
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国防民生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早期的吸波材料主要采用的是铁氧体、磁性金属微粉等,这些材料具有高密度,窄吸收频带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实现对电磁波"薄轻宽强"的吸收效果,研发新型高效吸波材... 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国防民生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早期的吸波材料主要采用的是铁氧体、磁性金属微粉等,这些材料具有高密度,窄吸收频带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实现对电磁波"薄轻宽强"的吸收效果,研发新型高效吸波材料意义重大。文章对近年来碳纳米管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未来碳纳米管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吸收 碳纳米管基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超细0.4nm直径单壁碳管的光学特性(英文)
13
作者 汤子康 李赵明 +1 位作者 萧旭东 葛惟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由于纳米碳管的优异机械特性及其丰富多采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它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青睐。纳米碳管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竞争最激烈的科学前沿领域之一。怎样才能把纳米碳管做得更细小,尺寸更均匀以及如何使... 由于纳米碳管的优异机械特性及其丰富多采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它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青睐。纳米碳管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竞争最激烈的科学前沿领域之一。怎样才能把纳米碳管做得更细小,尺寸更均匀以及如何使众多的纳米碳管排列规整,一直是纳米碳管研究中的难题。我们利用多孔的沸石晶体作为载体,首次成功地研制出了尺寸均一,排列规整的超细单壁纳米碳管。这些超细纳米碳管具有独特的性能,低温下(<20K)甚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维超导现象。详细介绍了这些超细单壁纳米碳管的制备过程,并着重介绍其在可见光区的光吸收,光发射以及二次谐波的倍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光学特性 偏振吸收 光致发光 超细单壁纳米碳管
下载PDF
基于光学Tamm态的广角度完美吸收
14
作者 陈宪锋 李淑娟 +1 位作者 张艳 金子涵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83-86,共4页
基于光学Tamm态设计了一个金属-DBR结构,利用传输矩阵理论,通过光子带隙中的反射谱dip位置来确定光学Tamm态(OTS)的本征波长,并进而研究了OTS的有关特征。在金属-DBR结构的界面处,存在着TE、TM模式的两种光学Tamm态,且可以用一般电磁波... 基于光学Tamm态设计了一个金属-DBR结构,利用传输矩阵理论,通过光子带隙中的反射谱dip位置来确定光学Tamm态(OTS)的本征波长,并进而研究了OTS的有关特征。在金属-DBR结构的界面处,存在着TE、TM模式的两种光学Tamm态,且可以用一般电磁波入射来激发。金属层厚度对OTS的本征波长及其相应的吸收率影响较大。随着金属层厚度的增加,OTS的本征波长将出现蓝移现象,即波长变短,最后逐渐趋近于一个稳定值,而结构对OTS的吸收率则出现一个峰值效应。当金属Ag层的厚度为39nm时,结构对OTS的吸收率接近于1,即完美吸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一结构参数的金属-DBR结构,可以实现广角度的完美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Tamm态 传输矩阵法 完美吸收
下载PDF
碳纳米管悬浮液对532nm激光限幅机理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许芹祖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9-824,共6页
通过光限幅、Z扫描、非线性吸收和散射能量分布实验,研究了碳纳米管悬浮液对532 nm激光的限幅机理以及样品厚度对光限幅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悬浮液的光限幅机理并非单纯的非线性散射,对低能量入射激光光限幅特性主要源于对入... 通过光限幅、Z扫描、非线性吸收和散射能量分布实验,研究了碳纳米管悬浮液对532 nm激光的限幅机理以及样品厚度对光限幅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悬浮液的光限幅机理并非单纯的非线性散射,对低能量入射激光光限幅特性主要源于对入射激光的非线性吸收;对高能量入射激光,碳纳米管的吸收效应和它电离形成的微等离子体以及液体汽化所形成气泡散射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其具有较强的光限幅能力,对浓度一定的悬浮液,增加样品厚度虽然会增强其限幅效果,但却会减弱其非线性散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多壁碳纳米管 非线性吸收 非线性散射
下载PDF
表面吸附碱金属原子的超短碳纳米管体系的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绍晨 于广涛 +1 位作者 陈巍 黄旭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90-2396,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系统研究了表面吸附碱金属Li原子的超短碳纳米管([8]cyclophenacene)体系的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在这些体系中,Li原子均能稳定地吸附在超短碳纳米管表面,其吸附能高达84.0-106.2 kJ/mol.当吸附1-2个Li原...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系统研究了表面吸附碱金属Li原子的超短碳纳米管([8]cyclophenacene)体系的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在这些体系中,Li原子均能稳定地吸附在超短碳纳米管表面,其吸附能高达84.0-106.2 kJ/mol.当吸附1-2个Li原子时,Li原子和碳纳米管之间发生了明显的电荷转移过程,使体系的一阶超极化率(β0)值明显改善,β0值从0迅速增加到3.42×10^3-8.29×10^3a.u.;当吸附的Li原子数增加到3时,体系内部产生了额外电子,有效地降低了体系最主要跃迁的跃迁能,使体系的一阶超极化率进一步提升(高达2.59×10^6a.u.).此外,Li原子之间的距离也是影响吸附体系β0值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原子 超短碳纳米管 一阶超极化率 电荷转移 额外电子 表面吸附 非线性光学性质
下载PDF
可溶性高聚物-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光限幅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雪琼 吴惠霞 +3 位作者 童睿 钱士雄 林阳辉 蔡瑞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49-1453,共5页
合成了三种可溶性高聚物嫁接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包括聚乙烯基咔唑-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MWNTs-PVK),聚苯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MWNTs-PS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MWNTs-PMMA)。合成样品的TEM图显示出高聚物成功地... 合成了三种可溶性高聚物嫁接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包括聚乙烯基咔唑-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MWNTs-PVK),聚苯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MWNTs-PS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MWNTs-PMMA)。合成样品的TEM图显示出高聚物成功地包裹在碳纳米管外。样品的氯仿溶液UV-Vis吸收谱显示,复合物的紫外区与纯的多壁碳纳米管不同,有一些复杂的特征吸收峰,反映了高聚物与碳纳米管共价连接的作用。利用Z扫描技术通过527nm的纳秒激光脉冲激发研究了这三种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光限幅性能。这三种复合物的氯仿溶液的光限幅性能很相似,并且优于纯多壁碳纳米管氯仿悬浮液和C60甲苯溶液。为解释观察到的结果,研究了样品的非线性折射,非线性吸收和非线性散射机制。结果显示,非线性吸收是引起样品光限幅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限幅 高聚物嫁接的多壁碳纳米管 Z扫描 非线性吸收
下载PDF
纳米阵列结构光吸收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波 程国安 郑瑞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7-50,共4页
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硅纳米线阵列、碳纳米管阵列和金属纳米阵列这几种典型的纳米阵列结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角度综述了其光吸收性能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纳米阵列结构 硅纳米线 碳纳米管 金属纳米棒 光吸收性能
下载PDF
利用光学微腔提高石墨烯的光吸收效率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文浩 龙拥兵 +2 位作者 王启汶 苏润梅 王锡苗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6-220,共5页
构建了结构为石墨烯/光学隔离层/银基底的光学微腔来提高石墨烯的光吸收效率。理论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设置光学微腔中光学隔离层的厚度,在正入射条件下,石墨烯的吸收光谱出现吸收峰而且最大光吸收效率可达8.5%,约为空气中单层石墨烯光吸... 构建了结构为石墨烯/光学隔离层/银基底的光学微腔来提高石墨烯的光吸收效率。理论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设置光学微腔中光学隔离层的厚度,在正入射条件下,石墨烯的吸收光谱出现吸收峰而且最大光吸收效率可达8.5%,约为空气中单层石墨烯光吸收效率(约2.3%)的3.7倍。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可以通过改变光学隔离层的厚度来调控吸收峰的位置和半高宽。在斜入射条件下,石墨烯对横电波(光电场方向垂直于入射面)入射光的光吸收效率可达42%,约为空气中单层石墨烯光吸收效率的18.3倍。计算结果对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光吸收效率 光学微腔 传输矩阵法 斜入射 增强
下载PDF
电场调控的碳纳米管非线性光学开关及其管径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慧敏 杨辉 +2 位作者 李莹 李祥辉 李志儒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0,共9页
本文借助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获得了五个不同管径碳纳米管在外电场作用下的最优几何结构和相应的性质,研究了外电场对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外电场导致了碳纳米管内部的电荷转移,引起了碳纳米管第一超极化率(β_(0))的... 本文借助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获得了五个不同管径碳纳米管在外电场作用下的最优几何结构和相应的性质,研究了外电场对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外电场导致了碳纳米管内部的电荷转移,引起了碳纳米管第一超极化率(β_(0))的急剧增大.例如CNT(6,3),当电场从0增大到工作电场F_(w)=80×10^(-4)au时,碳纳米管的β_(0)值从0 au可增大到最大83695 au,导致了极大的β_(0)对比,因此碳纳米管成为新型的非线性光学(NLO)开关.新型NLO开关的管径效应表明,较大管径的碳纳米管具有更优的NLO开关性质.除此之外,电子吸收光谱表明这些碳纳米管具有小于300 nm和大于2500 nm的光学工作区,因此碳纳米管可成为一类新的灵敏、快速、可逆的紫外兼红外的NLO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外电场 电荷转移 第一超极化率 非线性光学开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