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Modeling and Mapping of Soil Carbon Content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Hyperspectral Satellite Data and Field Spectroscopy 被引量:4
1
作者 Sudheer Kumar Tiwari Sudip Kumar Saha Suresh Kumar 《Advances in Remote Sensing》 2015年第1期63-72,共10页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an important and reliable indicator of soil quality. In this study, soil spectra were characterized and analysed to predict the spatial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 using multivariat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an important and reliable indicator of soil quality. In this study, soil spectra were characterized and analysed to predict the spatial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 using multivariate predictive modeling technique-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EO1-Hyperion (400 - 2500 nm) hyperspectral image, field and laboratory scale data sets (350 - 2500 nm) were generated which consisted of laboratory estimated SOC content of collected soil sample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eflectance data of SOC sensitive spectral bands (predictive variables). For each data set, ANN predictive models were developed and all three datasets (image-scale, field-scale and lab-scale) revealed significant network performances for training, testing and validation indicating a good network generalization for SOC content. ANN based analysis showed high prediction of SOC content at image (R2 = 0.93, and RPD = 3.19), field (R2 = 0.92 and RPD = 3.17), and lab scale (R2 = 0.95 and RPD = 3.16). Validation results of ANN indicated that predictive models performed well (R2 = 0.90) with RMSE 0.070.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NN methods had a great potential for estimating and mapping spatial SOC content.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ANN model was potential tools in predicting SOC distribution in agricultural field using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 at image-scale, field-scale and lab-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arb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HYPERSPECTRAL IMAGINE Spectroscopy HYPERION
下载PDF
Measurement and correlation study of silymarin solubility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with and without a cosolvent using semi-empirical models and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2
作者 Gang Yang Zhe Li +1 位作者 Qun Shao Nianping Feng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7年第5期456-463,共8页
The solubility data of compounds in supercritical fluid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solubility data and predicted solubility data are cru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critical technologies. In the ... The solubility data of compounds in supercritical fluid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solubility data and predicted solubility data are cru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critical technologies.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olubility data of silymarin(SM) in both pure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 and SCCO2 with added cosolvent was measured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308 to 338 K and pressures from 8 to 22 MPa.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fit with three semi-empirical density-based models(Chrastil, Bartle and Mendez-Santiago and Teja models) and a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BPANN) model. Interaction parameters for the models were obtain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average absolute relative deviation(AARD%) in each calculation was determined. The correlation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 comparison among the four models reveal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solubility data were more fit with the BPANN model with AARDs ranging from 1.14% to 2.15% for silymarin in pure SCCO2 and with added cosolvent. The results provide fundamental data for designing the extraction of SM or the preparation of its particle using SCCO2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YMARIN SOLUBILIT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OSOLVE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下载PDF
Solving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Estimation Problem: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3
作者 Abdel Karim Baareh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3年第7期338-342,共5页
Climate Pollution due to the Carbon Emission (CO2) from the different fossil fuels is considered as a great and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challenge to many researchers. In this paper we are providing a solution to forec... Climate Pollution due to the Carbon Emission (CO2) from the different fossil fuels is considered as a great and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challenge to many researchers. In this paper we are providing a solution to forecast the poison CO2 gas emerged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Four inputs data were considered the global oil, natural gas, coal, and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to build our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use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s successful and powerful tool in handling a time series modeling problem. The proposed ANN model was used to train and test the yearly CO2 Emission. The data were trained from year 1982 to 2000, and tested for the year 2003 to 2010.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we can see that ANN performance was Excellent and proved its efficiency as a useful tool in solving the climate pollution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SIL Fuels carbon EMISSION Forecast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ACK PROPAGATION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层相控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如冰 高严 张元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8,共9页
碳酸盐岩储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大,孔隙-喉道结构复杂,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低,渗透率预测难度较大,常规以线性关系为主的预测方法结果不理想。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储层渗透率综合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方法主要... 碳酸盐岩储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大,孔隙-喉道结构复杂,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低,渗透率预测难度较大,常规以线性关系为主的预测方法结果不理想。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储层渗透率综合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方法主要分3步。首先对岩心数据和测井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然后结合地质特征,优选预测测井曲线参数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建立预测模型;最后综合多来源资料,进行预测结果质量控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东地区碳酸盐岩A油藏,渗透率预测结果较好。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复杂,孔、洞、缝均发育,岩心塞的渗透率测量只能代表局部位置,而试井资料的动态有效渗透率测量范围较大,可以体现储集空间特征,加之储层黏土矿物含量低,不存在储层敏感性问题和各向异性较弱等因素,最终导致试井动态渗透率数值一般高于岩心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碳酸盐岩 渗透率预测 质量控制 动态渗透率
下载PDF
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下道路碳排放浓度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丽莉 唐明冬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以湖南省永州市永州大道基本路段CO_(2)浓度时序数据为研究对象,旨在实现道路CO_(2)浓度的实时预测。测得用于模型训练和预测精度计算的路段CO_(2)浓度数据,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数据进行平滑去噪,在调试并建立循环神经网络最优... 以湖南省永州市永州大道基本路段CO_(2)浓度时序数据为研究对象,旨在实现道路CO_(2)浓度的实时预测。测得用于模型训练和预测精度计算的路段CO_(2)浓度数据,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数据进行平滑去噪,在调试并建立循环神经网络最优模型结构的基础上,引入多元预测模型(MLR、SVR、BP)和时序预测模型(BP、RF、RNN、LSTM、GRU)进行预测性能对比,为路段CO_(2)浓度的实时预测提供参照。结果表明:时序预测模型相比于多元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特别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中的GRU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其次是LSTM,最后是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在处理路段CO_(2)浓度时序数据的训练和预测任务中具备突出性能,能够实时且精准预测道路路段CO_(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碳排放浓度 循环神经网络 时序数据 交通碳排放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热导率和黏度
6
作者 李凯 魏鹤琳 +6 位作者 尹志凡 左夏华 于晓宇 尹宏远 杨卫民 阎华 安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38-4147,共10页
纳米流体由于其独特的强化传热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热导率和黏度直接影响纳米流体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因此在考察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特性前首先要分析研究其热导率和黏度。本研究利用炭黑和胶原蛋白,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水基... 纳米流体由于其独特的强化传热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热导率和黏度直接影响纳米流体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因此在考察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特性前首先要分析研究其热导率和黏度。本研究利用炭黑和胶原蛋白,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实验分析了炭黑和胶原蛋白质量分数、温度对纳米流体热导率和黏度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这些参数的权重进行了数学计算,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三输入两输出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GA)对BP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预测输出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好的稳定性,回归系数和最大偏差分别为0.99918和0.002。本研究不仅对于理解和控制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能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工程设计和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炭黑 胶原蛋白 BP神经网络 热导率 黏度
下载PDF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河北省碳排放预测
7
作者 王永利 李颐雯 +4 位作者 王欢 董鹏旭 滕越 蔺媛 刘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河北省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改变、以往预测模型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等问题。论文根据统计年鉴数据,研究河北省能源消费趋势和分行业碳排放特征,并借助脱钩指数探究河北省碳排放动态变化趋势,选取IPCC二氧化碳排放... “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河北省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改变、以往预测模型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等问题。论文根据统计年鉴数据,研究河北省能源消费趋势和分行业碳排放特征,并借助脱钩指数探究河北省碳排放动态变化趋势,选取IPCC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基于6项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建立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河北省碳排放模型,对河北省2021—2030年碳排放量进行仿真预测。结果显示:河北省能源效率低于全国水平,河北省工业碳排放量最高;河北省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主要呈弱脱钩态势;GA-BP模型预测结果比BP模型更加稳定,误差较小,更适合用于碳排放量的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河北省未来碳排放量呈缓慢增长趋势,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助力河北省“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预测 BP神经网络 脱钩分析 河北省
下载PDF
用于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检测的GWO-CS-BP算法及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琼 张宇 石林坤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3-845,共13页
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裂隙是油气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和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检测的难题,提出灰狼布谷鸟优化BP算法(GWO-CS-BP),该算法是将GWO-CS(grey wolf-cuckoo search algorithm)... 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裂隙是油气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和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检测的难题,提出灰狼布谷鸟优化BP算法(GWO-CS-BP),该算法是将GWO-CS(grey wolf-cuckoo search algorithm)与BP(back propagation)相结合形成的裂隙检测方法。将含裂缝信息的相干、曲率、倾角、方位角和构型张量等属性作为GWO-CS-BP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在工区地质资料约束下根据测井数据获得裂缝发育水平评价指标,进而对研究区裂缝发育水平进行评价并划分等级。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水平检测结果表明,GWO-CS-BP算法能够综合各属性特点对研究区的裂缝发育水平特征进行二次误差控制,获得裂缝发育水平评价指标f s并将研究区裂缝发育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及4个裂缝存在区域。其中,当研究区裂缝发育水平参数的值适中时,即f s的值大于4.0且小于5.8时,C区域最有利于油气的聚集,高产井的分布数量较多。利用GWO-CS-BP算法对研究区的裂缝发育水平进行了精细评价,并得出裂隙发育水平参数f s,实现了GWO-CS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裂缝检测中的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裂缝检测 GWO-CS优化算法 BP神经网络 碳酸盐岩储层
下载PDF
油田联合站水源热泵能效比软测量方法及节能效果研究
9
作者 刘鑫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8期38-41,46,共5页
油田联合站水源热泵的应用既有效减少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加热炉碳排放量,又解决了采暖伴热和机泵冷却的问题。但如何能精准方便测量和提高其能效比(COP)值,对水源热泵在油田推广应用有着重大意义。为此,采用BP神经网络对油田在运水源热... 油田联合站水源热泵的应用既有效减少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加热炉碳排放量,又解决了采暖伴热和机泵冷却的问题。但如何能精准方便测量和提高其能效比(COP)值,对水源热泵在油田推广应用有着重大意义。为此,采用BP神经网络对油田在运水源热泵的COP进行建模,测得与实际运行参数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证明这种基于BP神经网络建模的水源热泵COP值软测量方法是可行的;另外,通过仿真模型分析,提出将水源热泵间接式单蒸发工艺改进为直进式双蒸发工艺,水源热泵COP值由3.6~4.2提高到4.5~4.8,年节约电耗174.1×104 kWh。研究结果对油田水源热泵的推广应用和系统节能降耗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碳排放 BP神经网络 COP 直进式双蒸发工艺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碳排放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川江 王超 +2 位作者 常昊 杜若岚 任宏洋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准确预测碳排放量有利于碳减排措施的制定。由于碳排放本身模型具有动态变化性、非线性、社会性等特点,传统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碳排放时间系列数...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准确预测碳排放量有利于碳减排措施的制定。由于碳排放本身模型具有动态变化性、非线性、社会性等特点,传统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碳排放时间系列数据的非线性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国家、区域、行业等层面的碳排放量变化。其中,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备受关注。在模型预测过程中,通过识别目标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类型、提高输入层数据的准确性、构建适宜的线性—非线性耦合的组合模型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碳排放预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为碳排放预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构建 优化
下载PDF
中国碳酸锂经济安全预警研究
11
作者 郑明贵 刘丽珍 +1 位作者 陶思敏 彭群婷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为深入研究碳酸锂经济安全,文章从资源禀赋、进口依赖、获取成本和地缘政治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中国碳酸锂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常权和变权模型评估了2009—2020年中国碳酸锂经济安全状况,采用GM(1,1)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21—... 为深入研究碳酸锂经济安全,文章从资源禀赋、进口依赖、获取成本和地缘政治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中国碳酸锂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常权和变权模型评估了2009—2020年中国碳酸锂经济安全状况,采用GM(1,1)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21—2035年中国碳酸锂经济安全进行预警研究。结果表明:1.进口集中度、对外依存度及运输风险是影响碳酸锂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2.2009—2020年中国碳酸锂经济安全总体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黄色—基本安全等级波动下降至橙色—不安全等级,资源禀赋和进口依赖是导致碳酸锂安全等级较低的主要原因;3.2021—2035年中国碳酸锂经济安全评分不断下降,除2021年和2026年处于黄色—基本安全等级外,其余年份均处于橙色—不安全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锂 经济安全 预警 GM(1 1)模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在土壤属性数字制图中的应用
12
作者 伍维模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2期11-15,共5页
为提高土壤属性数字制图预测精度,以及随着遥感环境变量数据量的增加、算力的增强和开源深度学习框架的普及,数字土壤制图正在从传统的知识驱动模型向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转变。该文以土壤关键属性有机碳为例,分析归纳土壤... 为提高土壤属性数字制图预测精度,以及随着遥感环境变量数据量的增加、算力的增强和开源深度学习框架的普及,数字土壤制图正在从传统的知识驱动模型向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转变。该文以土壤关键属性有机碳为例,分析归纳土壤有机碳数字制图深度学习模型的理论基础、模型结构、亟待解决的有关环境变量空间上下文信息和多模态数据整合及模型可解释性等问题,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属性制图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土壤制图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土壤属性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S-CO_(2)箔片气体动压轴承静动态特性分析
13
作者 曲智旭 郝开元 +4 位作者 杨靖贵 朱鹏程 刘水华 李文俊 冯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1-141,共11页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O_(2))为介质的动力循环系统因其结构紧凑、效率高、能源清洁等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S-CO_(2)介质径向箔片气体动压轴承建立力学计算模型,通过物性数据库获取S-CO_(2)物性数据...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O_(2))为介质的动力循环系统因其结构紧凑、效率高、能源清洁等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S-CO_(2)介质径向箔片气体动压轴承建立力学计算模型,通过物性数据库获取S-CO_(2)物性数据并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训练S-CO_(2)物性模型,与变黏度变密度的湍流气体润滑雷诺方程进行耦合。利用热平衡计算轴承气膜的平均温升,计算S-CO_(2)径向箔片气体动压轴承的静态特性并对程序进行验证。基于小扰动法计算动态刚度与阻尼系数,分析雷诺数、静态承载和轴承名义间隙对S-CO_(2)介质径向箔片轴承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利用神经网络训练获得的S-CO_(2)物性模型,获取到的不同温度与压力状态下的S-CO_(2)物性值可靠性相当高。适当增大局部雷诺数,减少名义间隙,提高静态载荷,可以获得更好的轴承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径向箔片轴承 神经网络 静态特性 动态特性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参数的变电站碳储量预估方法
14
作者 陈巳阳 韩利 +5 位作者 方济中 丁五行 成诚 李文 张源 钱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0-210,共11页
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pow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PMS)SF6气体量数据不全且误差较大,无法为电网企业核算碳储量以及实现待建变电站碳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针对上述情况,研究了计及母线和断路器的变电站碳储量核算方法,并结... 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pow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PMS)SF6气体量数据不全且误差较大,无法为电网企业核算碳储量以及实现待建变电站碳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针对上述情况,研究了计及母线和断路器的变电站碳储量核算方法,并结合宁夏电网现场实测数据,通过MIC法筛选神经网络输入参数,构建了6输入参数的GA-BP、PSO-BP、HPO-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HPO-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估指标及预估结果相对误差(6.28%)均优于其余2种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核算断路器SF6气体量。针对参数不确定情况,根据PCCs法分析不同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构建了3输入参数的HPO-BP神经网络模型,预估结果相对误差为9.72%。通过遍历输出方式,在参数不确定情况下输出多组断路器SF6气体量预估数据,利用求和累积方法获取变电站总SF6气体量,并量化为变电站碳储量,从而为电网企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气体量 碳储量 神经网络模型 PSO 不确定参数
下载PDF
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TOC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15
作者 尚亚洲 许多年 +2 位作者 张兆辉 刘建宇 赵雯雯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438-452,共15页
有机碳含量是评价烃源岩潜力的主要参数,常用的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反演模型难以深度剖析测井曲线之间的复杂共线性关系,制约了多维测井信息的综合评价效果。利用玛湖凹陷三叠系白碱滩组泥岩的热解实验结果和常规测井曲线资料,建立了... 有机碳含量是评价烃源岩潜力的主要参数,常用的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反演模型难以深度剖析测井曲线之间的复杂共线性关系,制约了多维测井信息的综合评价效果。利用玛湖凹陷三叠系白碱滩组泥岩的热解实验结果和常规测井曲线资料,建立了一种基于PCA-BP(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有机碳含量智能预测方法。该方法以敏感测井曲线的加权平均值和TOC测试结果为原始数据集,首先利用方差膨胀因子检测测井曲线之间共线性,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技术对原始数据集进行去共线性和降维处理,确定出2个主成分,最后结合中子、自然伽马、密度、声波时差曲线值,建立出6个输入节点的3层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研究区三叠系白碱滩组烃源岩潜力进行精细评价。3口取心井累积410m井段的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79,预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分别为0.220和0.107,平均相对误差为16.1%。研究结果为准噶尔盆地勘探领域优选提供了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BP神经网络 有机碳含量 测井评价 降维 去共线性
下载PDF
类金刚石结构的分子动力学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研究
16
作者 石湛杨 陈志立 杜广煜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掺氮类金刚石薄膜(N-DLC)可以改善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近些年来对N-DLC薄膜摩擦学特性研究的热度居高不下。由于计算资源与计算机运行时间有限,难以获得大量数据对N-DLC薄膜摩擦实验中界面结构演化规律进行微观模拟。为了探究分子动... 掺氮类金刚石薄膜(N-DLC)可以改善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近些年来对N-DLC薄膜摩擦学特性研究的热度居高不下。由于计算资源与计算机运行时间有限,难以获得大量数据对N-DLC薄膜摩擦实验中界面结构演化规律进行微观模拟。为了探究分子动力学和人工神经网络交叉使用的可行性,全面了解N-DLC的摩擦学性质及规律,将BP神经网络、KELM神经网络引用到N-DLC的研究中。通过LAMMPS软件对N-DLC进行建模,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数据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数据来源,对两种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验证样本对训练好的两种模型进行验证,将两种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选出性能最佳的网络模型。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可以预测N-DLC内部杂化键的变化趋势,且效率更高,所需计算资源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为人们提供进一步的分析判断。研究为促进分子动力学与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方法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分子动力学 神经网络 计算资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混积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关键参数计算——以四川盆地蓬莱气区寒武系沧浪铺组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泽宇 赖强 +6 位作者 吴煜宇 李淑荣 殷榕 王海青 谌丽 陈邦定 黄劲松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2期35-44,共10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北斜坡蓬莱气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一段为清水浅水陆棚和混积浅水陆棚交替沉积,硅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物在纵向上互层或平面上交替沉积,发育泥质、硅质、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等多种矿物,组成岩石...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北斜坡蓬莱气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一段为清水浅水陆棚和混积浅水陆棚交替沉积,硅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物在纵向上互层或平面上交替沉积,发育泥质、硅质、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等多种矿物,组成岩石类型多样。储层岩性纵横向变化快,且低孔低渗,不同岩性的孔渗关系迥异,传统的双矿物计算模型难以满足混积岩复杂矿物成分计算要求,相应的孔隙度计算精度也无法保证。为解决混积型碳酸盐岩储层复杂矿物含量和孔隙度两个关键参数计算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应用大量的全岩X衍射、物性、压汞实验分析数据和岩化分析、岩性扫描测井标定的常规测井信息,形成降维法、神经网络分析法、元素反演矿物组分法和最优化处理法4种计算沧浪铺组复杂岩石矿物组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4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全岩分析和岩性扫描均具有一致性,其中最优化处理结果最佳,降维法可操作性最强;在获得准确矿物组分含量基础上,建立基于三孔隙度曲线的变骨架参数孔隙度计算模型,用于混积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型碳酸盐岩 降维法 神经网络方法 元素反演矿物 最优化法 变骨架参数
下载PDF
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达峰分析
18
作者 李佳佳 邹艳 王淑平 《节能》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以西部地区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对碳排放测算方法进行优化,在合理量化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两个角度探究其达峰情况。结果显示:... 以西部地区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对碳排放测算方法进行优化,在合理量化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两个角度探究其达峰情况。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量在2000~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具有“中低、外高”的空间分布特征;西部地区中四川、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地区可能在2030年前实现达峰,内蒙古、青海、陕西、广西、宁夏、重庆地区的达峰时间可能晚于203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方面,预测西部地区中仅内蒙古、新疆、青海地区不能完成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碳排放 排放因子法 BP神经网络 时空特征 碳达峰
下载PDF
转炉炼钢终点碳温预测与控制模型优化研究
19
作者 孙大成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3期132-134,共3页
为提高转炉炼钢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出以改进神经网络学习极限机的预测模型为基础,引入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作为终点碳温控制优化模型。经过研究表明,转炉炼钢温度偏差在15℃左右的样本有89个,命中率为62.676%。碳含量w(C)偏差在0.015... 为提高转炉炼钢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出以改进神经网络学习极限机的预测模型为基础,引入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作为终点碳温控制优化模型。经过研究表明,转炉炼钢温度偏差在15℃左右的样本有89个,命中率为62.676%。碳含量w(C)偏差在0.015左右的样本有105个,命中率为72.112%。由此可见,预测模型及控制模型对转炉炼钢终点碳温控制的有效性以及降低能源消耗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终点碳温 神经网络 学习极限机
下载PDF
基于GA-BPNN算法的碳纸原纸性能指标建模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梦 黄依可 +3 位作者 袁其栋 赵浩轩 黄良宇 郭大亮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本研究通过改变碳纤维长度、碳纤维占比、分散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制备不同碳纸原纸,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其抗张强度、孔隙率、透气性、电阻率的影响,采用遗传算法改进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GA-BPNN算法),构建了碳纸原纸性能预测模型。结... 本研究通过改变碳纤维长度、碳纤维占比、分散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制备不同碳纸原纸,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其抗张强度、孔隙率、透气性、电阻率的影响,采用遗传算法改进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GA-BPNN算法),构建了碳纸原纸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碳纤维长度与碳纸原纸抗张强度、孔隙率、透气性呈正相关,与电阻率呈负相关;碳纤维占比与碳纸原纸抗张强度呈负相关,与孔隙率、透气性、电阻率呈正相关;分散剂用量与碳纸原纸抗张强度、电阻率呈正相关,与孔隙率、透气性呈负相关;碳纸原纸抗张强度、孔隙率、透气性、电阻率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5.49%、5.75%、5.21%、5.54%,预测模型MRE均小于10%,与实验得到的工艺参数对碳纸原纸性能的关系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纸原纸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