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Reduction under Double Carbon Background
1
作者 Zhao Xinrui Hao Lei +2 位作者 Wu Yiling Xu Hong Dong Jinxi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51-163,共13页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and propor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nstallations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reduce both CO_(2) emissions and reliance on fossil-fuel-based power supplies.Solar energy is a clean ...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and propor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nstallations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reduce both CO_(2) emissions and reliance on fossil-fuel-based power supplies.Solar energy is a clean and renewable power source with excellent potential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In 2021,the global solar installed capacity was about 749.7 GW.Establish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solar power generation,standard coal equivalent,carbon sinks,and green sinks is crucial.However,there have been few reports abou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tracking solar photovoltaic panels and the above parameters.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increased power generation achievable through the use of tracking photovoltaic panel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ixed panels and establish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wer generation,standard coal equivalent,and carbon sinks,providing a basis for attempts to reduce reliance on carbon-based fuels.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power generation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by about 26.12%by enabling solar panels to track the sun's rays during the day and from season to season.Through the use of this improved technology,global CO_(2) emissions can be reduced by 183.63 Mt,and the standard coal equivalent can be reduced by 73.67 Mt yearly.Carbon capture is worth approximately EUR 15.48 billion,and carbon accounting analysis plays a vital role in carbon tr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carbon accounting carbon sink emission reduction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carbon sink potential and methane reduction scenarios of marine macroalgae(Gracilaria)cultivation
2
作者 Yifan XU Huanping LIU +7 位作者 Yufeng YANG Hongtao SHEN Ruimin ZHANG Cheng WANG Zhijian HUANG Jianguo HE Zhili HE Qingyun Y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047-1061,共15页
Marine macroalgae cul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ffort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through carbon sinks.Gracilaria,especially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and Gracilaria lichenoides are the major macroalgae cultiv... Marine macroalgae cul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ffort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through carbon sinks.Gracilaria,especially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and Gracilaria lichenoides are the major macroalgae cultivated in China.This study proposes a method to assess the net carbon sink of marine macroalgae(Gracilaria)cultivation.First,the net carbon sink of Gracilaria cultivation in China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yield of annual cultivated Gracilaria recorded in China Fishery Statistical Yearbook from 2011 to 2020.Next,we predict the net carbon sink trend of Gracilaria cultivation from 2021 to 2030 using the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Finally,the potential carbon sink increase and methane reduction related to Gracilaria cultivation in China is explored through a scenario analysis.We find that the net carbon sink of Gracilaria cultivation in China was about 32.1-92.4 kilotons per year from 2011 to 2020,and shows a great annual growth trend.Moreover,the predicted net carbon sink of Gracilaria cultivation would increase to 77.8-191.4 kilotons per year from 2021 to2030,thereby could contribute considerably in the achievement of China's carbon peak goal.Under a scenario of producing ruminant green feed with additional Gracilaria cultivation,each ton of macroalgae is predicted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i.e.,methane)by 0.33-0.68 tons.Thus,marine macroalgae cultivation might form a synergistic chain of"carbon sink increase-water purification-economy-methane reduction".This study proposes a synergistic new model that operates through marine macroalgae cultivation,economic aquaculture,and green feed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mactoalgae GRACILARIA carbon sink increase Methane reduction Synergistic efficency
原文传递
水土保持碳汇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3
作者 曹文洪 张晓明 张永娥 《中国水利》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水利行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入手,着重阐述水土保持碳汇内涵与机理、碳汇能力评估与核算、碳中和潜力与碳交易实践、碳汇能力提升路径等问题。水土保持碳汇通...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水利行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入手,着重阐述水土保持碳汇内涵与机理、碳汇能力评估与核算、碳中和潜力与碳交易实践、碳汇能力提升路径等问题。水土保持碳汇通过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实现,具有碳增汇、保土固碳和减蚀减排作用。基于全国尺度碳汇核算,2021年以水利部门为主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碳汇量(不包括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碳汇)为1395万~1699万tC,约占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总量的4%~6%,这一部分尚未纳入国家碳汇核算体系。为提升水土保持碳汇能力和贡献度,应持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水土保持拦沙减淤、净化过滤、调节反补、开源引流、减排增汇等生态多功能协调,推进水土保持提质增效,并优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充分挖掘水土保持固碳增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土固碳 减排 碳增汇 关键问题
下载PDF
森林碳汇的碳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4
作者 徐新扩 王丽君 宋增禄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39,共6页
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评价其经济价值是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将碳资产价值理论引入森林碳汇领域,提出一种评估森林碳汇碳资产价值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敏感性的方法,继而通过实例估计某森林碳汇项目碳资产价值的... 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评价其经济价值是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将碳资产价值理论引入森林碳汇领域,提出一种评估森林碳汇碳资产价值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敏感性的方法,继而通过实例估计某森林碳汇项目碳资产价值的合理值,并对该项目碳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1)森林碳汇具有较高的、可度量的碳资产价值;(2)碳资产理论能够为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的评估和计量提供一种新的方法;(3)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主要取决于项目碳汇量和碳汇价格,与碳汇价格变动相比,项目碳汇量变动对森林碳汇碳资产价值具有更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碳资产 碳减排 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下载PDF
低碳农业发展的制度困境与法治构建
5
作者 闫海 朱少兵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紧、任务重与领域窄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亟需拓展减排降碳增汇的途径和方法。农业生产活动既是主要碳源,又是重要的碳汇主体,低碳农业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农业低碳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主体减排能力... 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紧、任务重与领域窄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亟需拓展减排降碳增汇的途径和方法。农业生产活动既是主要碳源,又是重要的碳汇主体,低碳农业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农业低碳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主体减排能力弱、土壤固碳效果差、绿色金融匮乏及农业碳汇交易市场缺乏等诸多制度困境,低碳农业发展亟待从技术命题拓展到法治命题。我国需要通过培育低碳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土壤碳汇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绿色金融支农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以及农业碳汇交易规范体系的构建,提升农业减排固碳增汇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农业 经营主体 农业碳汇 绿色金融 自愿减排交易
下载PDF
中国草地碳汇功能提升的挑战和行动对策
6
作者 张一然 赵依杨 +3 位作者 倪义平 张雅楠 丁勇 刘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7-994,共8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草地资源丰富,碳汇潜力巨大,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如何发挥和提高草地碳汇能力,助力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显得尤为迫切。目前,草地碳汇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草地碳汇功能稳定提升的行...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草地资源丰富,碳汇潜力巨大,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如何发挥和提高草地碳汇能力,助力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显得尤为迫切。目前,草地碳汇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草地碳汇功能稳定提升的行动对策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相关研究成果及碳源汇特征,阐明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汇作用的关键因素,系统分析了草地碳汇能力提升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均衡协调草地保护与利用、科学修复退化草地、扶持草地开发低碳增碳产业、强化政策指引、推动草地碳汇交易兑现以及倡导牧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等草地碳汇能力提升的行动对策,以期通过人类有序的行为活动来挖掘草地固碳潜力,充分发挥其碳汇能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草地作用,为全球草地碳汇管理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碳汇 功能提升 碳中和 固碳增汇 放牧利用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核算的CCUS源汇匹配和部署研究
7
作者 汪芳 马建国 +2 位作者 李明卓 高明 张法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1期78-85,共8页
针对不同碳源捕集能耗、不同运输地貌和距离的压缩功耗,以及CO_(2)驱不同开发阶段能耗和泄漏的差异,以CCUS项目能耗和泄漏、散逸排放为约束条件,项目周期全流程净减排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碳减排量核算约束下符合油藏动态开发规律的CCU... 针对不同碳源捕集能耗、不同运输地貌和距离的压缩功耗,以及CO_(2)驱不同开发阶段能耗和泄漏的差异,以CCUS项目能耗和泄漏、散逸排放为约束条件,项目周期全流程净减排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碳减排量核算约束下符合油藏动态开发规律的CCUS源汇匹配方法,可为“双碳”目标下CCUS技术产业布局和项目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以中国石油在鄂尔多斯盆地的CCUS产业规划为例,综合考虑现有煤电、煤化工碳源运行和装置服役时限、CO_(2)捕集能耗预测、CO_(2)驱注入倍数与循环气量,以及盆地内煤基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等限制因素,按2025年、2030年、2040年、2050年和2060年5个阶段完成鄂尔多斯盆地CCUS项目源汇匹配优化和阶段部署,匹配的CCUS/CCS项目群在2025—2060期间累计注入CO_(2)约3.96×10^(8)t(含循环气0.48×10^(8)t),扣除各工艺能耗和泄漏排放后的CO_(2)净减排量可达2.54×10^(8)t,净减排效率约为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减排量核算 源汇匹配优化 管道部署规划
下载PDF
自愿减排机制下海洋碳汇交易的双重效益与影响因素
8
作者 魏震昊 孙国茂 姚中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9,共12页
中国提出由能耗双控(控总量、控强度)转向碳排放双控,彰显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坚定决心与大国担当。身为第一大碳排放国,中国不仅需要以控碳为目标进行强制减排,更需要鼓励广泛“增汇”以实现社会化负排放。作为强制减排市场的有益补充... 中国提出由能耗双控(控总量、控强度)转向碳排放双控,彰显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坚定决心与大国担当。身为第一大碳排放国,中国不仅需要以控碳为目标进行强制减排,更需要鼓励广泛“增汇”以实现社会化负排放。作为强制减排市场的有益补充,自愿减排市场兼顾全民参与和市场运作,两者互补协同、双轮驱动,是未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该研究聚焦海洋碳汇(蓝碳)交易,构建了包含海洋碳汇的DSGE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判断基于自愿减排机制的海洋碳汇交易是否兼顾“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通过敏感性分析,考察双重效益的波动情况;结合福利分析,探索双重效益与社会福利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①基于自愿减排机制的海洋碳汇交易能够实现双重效益,其中环境效益更显著。②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和适度加大政府补贴后,双重效益波动收敛,有助于海洋碳汇市场的平稳运行,海洋碳汇效率对环境效益的提升作用明显,而碳汇价格对双重效益的影响微弱。③实施海洋碳汇交易后社会福利改善明显,并且海洋产值占比的福利提升效果最显著,政府激励性补贴对福利提升的效果次之,交易价格与碳汇效率对福利的影响较弱。建议进一步强化“海洋强国”“海洋命运共同体”战略实施,加快海洋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碳汇方法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持续提升碳汇效率;政府适度提高激励性补贴,通过完善区域性自愿减排市场体系建设,加速推动海洋碳汇市场的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碳交易 自愿减排 DSGE DICE
下载PDF
降碳减污视角下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李垚 赵林 +2 位作者 宋小语 张春霆 焦新颖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基于降碳减污视角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Super-EBM模型、核密度估计、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面板Tobit模型分析2001—2021年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研究期... 基于降碳减污视角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Super-EBM模型、核密度估计、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面板Tobit模型分析2001—2021年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研究期内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呈“W”形演变轨迹,规模效率平稳上升,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由规模驱动转为由规模、技术共同驱动;②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格局由低水平交错分布向高水平均衡分布演变,纯技术效率的高水平均衡分布特征趋于显著,规模效率仍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形成“东西高、中部低”的带状空间格局;③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缓慢上升,缘于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提高,其中以后者贡献为主,而规模效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④居民富裕程度、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农业绿色发展规模效率具有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减污 净碳汇 农业绿色发展效率 Super-EBM 山东省
下载PDF
我国林业碳汇担保制度的完善
10
作者 曹文欣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76-80,86,共6页
林业碳汇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善,我国各地实践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林业碳汇担保作为其中的新型项目,虽然法律保障尚不完全,但现实中已经在摸索实践。由此,联系我国林业碳汇担保发展的现状与现实需求,在参考国外发展的情况下,对林业... 林业碳汇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善,我国各地实践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林业碳汇担保作为其中的新型项目,虽然法律保障尚不完全,但现实中已经在摸索实践。由此,联系我国林业碳汇担保发展的现状与现实需求,在参考国外发展的情况下,对林业碳汇担保面临的权利未定性、法律体系不健全、风险与成本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权利属性,同时在法律范围内注意风险规避与成本保护,完善林业碳汇担保在碳汇经济中的地位等建议,以推动低碳减排,促进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担保 立法 国际经验 低碳减排 碳汇权
下载PDF
森林碳汇助力碳中和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文发 朱建华 +2 位作者 曾立雄 简尊吉 雷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森林碳汇不是“杯水车薪”,而是国之重器,森林碳汇功能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已成为全球共识,森林碳汇的形成、提升、监测、计量、核证、交易等已成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本研究探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人碳关系变化特点,梳理森林... 森林碳汇不是“杯水车薪”,而是国之重器,森林碳汇功能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已成为全球共识,森林碳汇的形成、提升、监测、计量、核证、交易等已成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本研究探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人碳关系变化特点,梳理森林碳汇全链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森林定义对碳汇计量的影响,森林碳的源-汇关系,碳汇计量边界,碳汇的监测、报告和核算,以及碳汇项目开发、碳汇交易的基本要求等,分析我国森林碳汇提升面临的挑战、潜力和路径。研究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碳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入认识生态修复、森林经营、森林利用过程中的碳汇机制;要进一步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相关的社会制度和规则、技术和文化体系的设计和应用,支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监测与核算 增汇减排 干扰 碳汇交易 森林认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数字化对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焦萍 张帅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3,共9页
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显示,数字化具有减排红利,能够显著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且该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西部和高碳排放强度地区更为明显。机制检验... 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显示,数字化具有减排红利,能够显著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且该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西部和高碳排放强度地区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改善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拓展分析显示,数字化减排红利的长期效应依然显著,且随着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减排红利呈现边际效用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交通运输 减排红利 边际效用递增 碳排放
下载PDF
双碳视角下乡村地域系统碳效应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千禧 曹智 王介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6-1274,共19页
乡村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减排增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乡村碳效应包括碳排放效应和碳汇效应,因核算范畴、方法、指标等不同,各研究结果间差异较大,尚未达成一致结论。本文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构建乡村碳循环体系... 乡村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减排增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乡村碳效应包括碳排放效应和碳汇效应,因核算范畴、方法、指标等不同,各研究结果间差异较大,尚未达成一致结论。本文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构建乡村碳循环体系,使用Meta分析方法综述乡村碳效应定量研究成果,以期为形成乡村空间碳效应的系统认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碳排放占乡村碳排放总量的20%,作物种植和禽畜养殖碳排放分别占农业碳排放的30%和70%。少施1 t氮肥可减排9.526 t CO_(2),相当于节约9555 kWh电,可用于生产27 t大米;减少1%的牛羊数量可减少4.48%的养殖业碳排放。2)乡村居民生活碳排放占乡村碳排放总量的80%,其碳减排潜力高于农业生产;燃煤占直接碳排放的80%,若将1%煤炭消费替换为生物质能,乡村生活将减排3624.8万t CO_(2),节电3636 kWh。3)1990—2022年间,我国乡村净碳汇呈增长态势,乡村年均净碳汇50025.8万t,相当于节约7.36亿t标准煤,123亿元固碳成本。建议增加新型长效肥料研发投资,推广种养一体化生态农业模式,加大低碳生活理念宣传力度,推进乡村数字化能源系统建设,以充分发挥乡村减排增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乡村地域系统 碳效应 碳排放 碳汇 碳减排 碳增汇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域种植业碳源/汇测算与农业园区空间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龚钰 陆建飞 +3 位作者 罗云建 田坤 李晓明 蔡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3-972,共10页
现代农业园区对推动地区种植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统筹兼顾园区发展和减排固碳是种植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基于县域视角测算了2020年江苏省77个县级行政单元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净碳汇量以及净碳汇强度,刻画了其... 现代农业园区对推动地区种植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统筹兼顾园区发展和减排固碳是种植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基于县域视角测算了2020年江苏省77个县级行政单元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净碳汇量以及净碳汇强度,刻画了其空间分布格局,通过了解不同县域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作物种植结构及品种,对园区合理聚类并测算其碳汇强度,结合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定量识别园区建设与地区净碳汇强度的空间关联模式。结果表明:(1)2020年江苏省各县域种植业净碳汇量均为正值,呈现出碳生态盈余状态,碳排放量、碳汇量、净碳汇量与净碳汇强度均呈现出苏北>苏中>苏南的特征,且不同县域之间差异较大。(2)依据主导产业作物类型,可将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划分为7类,其碳汇强度大小排序依次为粮油作物主导型园区>粮油-花果作物主导型园区>粮油-蔬菜作物主导型园区>花果作物主导型园区>多类作物主导型园区>蔬菜-花果作物主导型园区>蔬菜作物主导型园区。(3)园区建设规模与地区净碳汇强度具有显著空间负相关关系,且局部空间格局呈现低-高集聚连片分布,低-低、高-高和高-低集聚分散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现代农业园区 减排固碳 净碳汇强度 空间相关性
下载PDF
中国草地固碳减排研究现状及其建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紫晶 高翠萍 +1 位作者 王忠武 韩国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逐渐增加,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减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达到新高,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中国草地碳汇资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逐渐增加,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减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达到新高,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中国草地碳汇资源得天独厚,发展草原碳汇经济成为履行国际承诺、打造碳汇新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综述中国草地固碳减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草地碳汇和家畜生产减排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草地碳汇、人工草地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中国草地固碳减排发展建议,以期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及草地固碳减排的贡献提供理论基础,为推动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碳汇 碳中和 碳达峰 气候变化 放牧管理 固碳减排
下载PDF
基于塞罕坝CCER项目视角的林业碳汇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海燕 郑爽 +1 位作者 孙艺珈 于胜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1-388,共8页
我国“双碳”目标下明确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目标的任务,提出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12年以来,我国建立了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实现林业碳汇等自愿减排项目... 我国“双碳”目标下明确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目标的任务,提出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12年以来,我国建立了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实现林业碳汇等自愿减排项目备案及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签发。由于林业碳汇项目在开发、运行、交易等各阶段存在的挑战以及2017年主管部门暂停自愿减排相关申请等原因,我国CCER碳汇项目开发相对不足,备案项目数量占比仅为2%。文中基于塞罕坝CCER项目视角,调研分析了碳汇项目开发关键技术、综合效益、问题挑战等,提出了推动林业碳汇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 核证自愿减排(CCER)项目 自愿减排 市场机制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煤炭发展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珏 王俊 《中国矿业》 2023年第9期22-31,共10页
煤炭作为我国储量最大、最经济、最安全的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体系的基石,长期以来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用能的需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我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 煤炭作为我国储量最大、最经济、最安全的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体系的基石,长期以来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用能的需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我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双碳”战略是党中央落实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同时也对煤炭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双碳”目标倒逼煤炭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炭兜底保供和支撑新能源发展的责任更为重大。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研究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原因,指出需立足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的基本国情,以“双碳”目标为指引,聚焦煤炭增产、保供、维稳工作,推动煤炭低碳转型发展,统筹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加快构建煤炭发展新格局,为夯实煤炭能源“压舱石”基础,助推煤炭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生态和谐共进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增产保供 能源安全 “双碳”目标 降碳 节能减排 清洁利用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矿山生态修复减排增汇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迅 张爱伟 +2 位作者 黄磊 赵士阳 张文星 《中国煤炭》 2023年第6期109-115,共7页
“双碳”目标下,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一方面能使矿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矿区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在分析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减排增汇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从地灾治理、土壤改良、植被重构、... “双碳”目标下,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一方面能使矿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矿区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在分析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减排增汇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从地灾治理、土壤改良、植被重构、矿区固废、能源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对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减排增汇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研究了碳汇能力巩固技术;阐述了开展矿区自身能源循环利用、引进并发展新能源助力减排增汇等措施;简要介绍了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的减排增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矿山生态修复 减排增汇 碳源 碳汇
下载PDF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下我国节水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继群 王爽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7期29-32,共4页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与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碳汇能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路径等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关注问题息息相关。基于当前节水管理现状,从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节水标准与定额、节水技术推广...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与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碳汇能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路径等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关注问题息息相关。基于当前节水管理现状,从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节水标准与定额、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与创新集成、污水处理与回用、节水政策与宣传科普五个方面,提出低碳节水管理的思考建议,为水利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 碳达峰 碳中和 减碳增汇
下载PDF
基于减排增汇潜力评价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20
作者 卞新寅 胡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6-1126,共11页
区域尺度减排增汇目标实现亟需城市协同治理和空间多要素统筹。本研究将城市尺度的减排增汇潜力评价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进行有效衔接,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建立“城市尺度减排增汇潜力评价——栅格尺度生态安全格局重要性评价——区域... 区域尺度减排增汇目标实现亟需城市协同治理和空间多要素统筹。本研究将城市尺度的减排增汇潜力评价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进行有效衔接,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建立“城市尺度减排增汇潜力评价——栅格尺度生态安全格局重要性评价——区域国土空间生态源地识别与廊道判定”的多尺度融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宣城、淮安、马鞍山、镇江减排增汇潜力较大,在区域分工中需承担更多减排增汇责任。②以减排增汇潜力评价结果作为空间修正依据进而识别出南京都市圈重要生态基底,主要分布于南部大片林地和大型湖泊、北部林草混合片区和大型湖泊,以及横穿都市圈中部的长江。③在都市圈内识别生态源地和廊道,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空间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增汇 生态安全 潜力评价 格局优化 南京都市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