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ical Firms and Their Knowledge Development Regimes
1
作者 BRINK Johan MCKELVEY Maureen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6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regimes and growth dynamics amongst four ideal types of knowledge based firms are analyzed. Two aspects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appropriability are traditiona...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regimes and growth dynamics amongst four ideal types of knowledge based firms are analyzed. Two aspects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appropriability are traditionally seen as vital to understand the incentiv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firms. However, they do not fully define the technology regimes, when one asks how the knowledge based firm competes. Therefore, the dynamic nature of firm capabilities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expansion and in terms of deepening are also discussed. These two additional aspects of knowledge implies that even if all firms in an industry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knowledge intensive these firms do also differ. Using cases of entrepreneurial start-up firms in Sweden, we illustrate whether our conceptual ideas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help us understand the diversity and contradictions of firm evolution. Our finding is that firm evolution and capability development is dependent upon both the potential for expanding knowledge, such as by innovations, and by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within established knowledge, such as by learning. This implies that the shaping of a science based industry must be seen in relation both to the value of current knowledge and capabilities together with the sometimes only limited and temporarily advantages of radical inno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regimes firm evolution BIOSCI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下载PDF
Leapfrog Technology and How It Applies to Trackless Tram 被引量:1
2
作者 Vinnet Ndlovu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0年第3期198-213,共16页
Rapid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th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ing economies to technological leapfrog. In particular, rather than going through all the learning curve and costly pr... Rapid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th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ing economies to technological leapfrog. In particular, rather than going through all the learning curve and costly process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xperienc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emerging economies instead can ta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ies presented by technological shifts. However,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 is the cause of most challenges that these developing economies presently face. Energy, road, transport an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are the most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needed to drive a sustainabl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s seen in many emerging economie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mall private cars are still dominating the public transport sector, even though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t is evident that they are congesting the poorly managed and crumbling road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frastructure. Most emerging economies’ cities are currently experiencing rap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d urbanisation that is leading to massive population explosion. These rapidly growing cities should adopt latest technologies, such as Trackless Trams Systems (TT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TS can probably help in dealing with most of the transport problems experienced in rapidly growing urban area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within emerging economies.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ore the opportuniti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presented by TTS to bring about the needed technological leapfrogging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are resource constrained to build modern and expensive mass public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 ideal example of a recent successful technological leapfrog in emerging economies is the low-cost mo</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ile phones and increasingly expanding wireless access in urban areas. A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uch, countries have been able to eliminate the challenge of building fixed-line 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which is capital-intensive. In this study we are undertaking a literature appraisal on technological leapfrogging, and demonstrate how TTS measure up as a potential technology to aid the leap</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rogging for the urban transport systems more so in developing countri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study discusses the features, quality, and proficiencies of the new technology. To consider technology for leapfrogging, it ought to be economical enough, less technical, lends itself to partnership, lends itself to communit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ngagement, allows co-development, and fulfil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The paper is organiz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introduction, liter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ure appraisal, experiential evidence and debate on Trackless Trams, and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nclu</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io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ical Leapfrogging Trackless Trams Socio-technological regime
下载PDF
The use of carbon-based particle electrodes in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de reactor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3
作者 LU Hua-yu LIU Wei-feng +1 位作者 QIN Lei LIU Xu-gua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2024年第5期973-991,共19页
Th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3D)electrodes in water treatment is competitive because of their high catalytic efficiency,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mising development.The use of particle electrodes is a key research... Th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3D)electrodes in water treatment is competitive because of their high catalytic efficiency,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mising development.The use of particle electrodes is a key research focus in this technology.They are usually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that fill the space between the cathode and anode,and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used is important.Carbon-based materials are widely used because of their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good adsorption performance,high chemical stability and low cost.The principles of 3D electrode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and recent research on its use for degrading organic pollutants using carbon-based particle electrodes is summarized.The classification of particle electrodes is introduced and the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arbon-based particle electrod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de technology carbon-based materials carbon-based particle electrode
下载PDF
美国推行对外科技投资审查政策及中国应对
4
作者 张路 张心志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58,共8页
[研究目的]梳理美国对外科技投资审查政策的演进和机制构成,研判政策未来走向,为中国相关情报应对工作提供思路。[研究方法]以相关法律法规、行政命令以及拟议规则作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法总结归纳美国对外科技投资审查政策的基本内容... [研究目的]梳理美国对外科技投资审查政策的演进和机制构成,研判政策未来走向,为中国相关情报应对工作提供思路。[研究方法]以相关法律法规、行政命令以及拟议规则作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法总结归纳美国对外科技投资审查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未来走向,并据此提出应对之策。[研究结论]美国对外科技投资审查政策经过早期酝酿、国会立法和政策落地三个阶段演进,其审查机构、审查程序和审查范围等核心内容已日趋明朗。未来美国或将进一步精准定位审查内容,科学优化审查程序,构建多边投资审查机制,以提高政策效力。对此,建议中国从优化情报收集机制、培训情报人员和跨部门情报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应对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对外科技投资 投资审查 审查政策 审查机制 国家安全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在水情测报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崔利祥 韦家勇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9期25-27,共3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水情测报系统逐渐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情测报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对水情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为水资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水情测报系统逐渐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情测报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对水情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和早期预警服务。同时,还深入探讨了系统的设计原理、架构、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该系统的成功应用将为水情监测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水情测报系统 数据传输与处理 用户界面设计
下载PDF
技术体制、研发努力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被引量:17
6
作者 焦少飞 张炜 杨选良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44,共8页
区别于传统的"结构—创新"分析框架,本文主要从行业技术发展特征的角度,分析技术体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的数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体制的各个维度不仅显著地影响了企业的研发努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 区别于传统的"结构—创新"分析框架,本文主要从行业技术发展特征的角度,分析技术体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的数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体制的各个维度不仅显著地影响了企业的研发努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绩效。本研究还发现盈利水平也影响研发努力程度;我国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还是非创新竞争;与港澳台资本相比,外商资本的知识溢出效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体制 研发努力 创新绩效
下载PDF
“碳锁定”的形成机理与“碳解锁”的模式、治理体系——基于技术体制的视角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宏伟 郭红梅 屈锡华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1,共8页
本文认为"碳锁定"是指在一系列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下,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碳基技术体制主导经济社会发展路径,阻碍低碳技术应用和扩散的现象.碳基技术体制的形成要经过碳基技术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相继形成技术锁定... 本文认为"碳锁定"是指在一系列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下,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碳基技术体制主导经济社会发展路径,阻碍低碳技术应用和扩散的现象.碳基技术体制的形成要经过碳基技术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锁定,进而导致"碳锁定"的出现."碳解锁"的实质是实现碳基技术体制的替代或低碳化转型,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治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本文从技术体制的视角定义了"碳锁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碳锁定"形成的机理,以及"碳解锁"的基本模式和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体制 “碳锁定” “碳解锁” 缝隙创新 治理体系
下载PDF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模式的协同演进机制——基于云南斗南花卉产业技术追赶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程郁 郑风田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91-1598,共8页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具有协同性。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进满足反向双驼峰模型,即第一轮的发展高峰是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而第二轮的高峰是以技术推动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由市场主导向技术主导的转...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具有协同性。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进满足反向双驼峰模型,即第一轮的发展高峰是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而第二轮的高峰是以技术推动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由市场主导向技术主导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集群升级和技术追赶的关键转折点。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市场的扩张发展带动产业集群的配套完善和技术的适应性创新,而后以自主品种的开发推动集群由生产基地向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模式 市场主导 技术主导 技术追赶
下载PDF
脆性材料延性域加工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玉周 皮钧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38-47,共10页
从脆性材料延性域加工机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综述了当前的研究状况,主要内容包括:脆性-延性转变机理、临界加工尺度分析模型及影响因素、MD仿真技术的应用以及脆性材料延性域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脆性材料... 从脆性材料延性域加工机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综述了当前的研究状况,主要内容包括:脆性-延性转变机理、临界加工尺度分析模型及影响因素、MD仿真技术的应用以及脆性材料延性域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脆性材料可以通过塑性变形的方式被去除,得到无微裂纹的高质量表面.最后,对未来的研究重点提出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材料 延性域 形变机理 加工技术
下载PDF
财政科技投入周期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方卉 李翠霞 樊斌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7,共6页
基于三阶段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科技投入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动态过程进行阶段性变迁识别与协同性分析。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投入周期与GDP周期中存在着低速增长、适度增长和高速增长三种区制,并以一定的概率水平相互... 基于三阶段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科技投入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动态过程进行阶段性变迁识别与协同性分析。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投入周期与GDP周期中存在着低速增长、适度增长和高速增长三种区制,并以一定的概率水平相互转化;财政科技投入处于低速增长和高速增长阶段的持续性与波动性强于同一阶段上的GDP,而处于适速增长阶段的持续性和波动性则弱于该阶段上的GDP;20世纪90年代初是财政科技投入周期与GDP周期同步与否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财政科技投入周期与GDP周期是非协同的,在此之后,先表现出静态协同关系,后呈现出动态协同关系,但是与财政科技投入周期相比,宏观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周期 经济周期 协同性 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下载PDF
技术标准化联盟产权激励机制:剩余控制权配置博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耀吾 陈立勇 胡志勇 《软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4-7,共4页
对2个参与方的一次静态博弈分析结论表明,具有双边否决权的共同控制所有权配置,是唯一能同时引致双方披露隐性知识和选择较大投入的产权模式。与此同时,知识溢出和外部性问题等因素使得博弈模型的均衡结论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所以充分... 对2个参与方的一次静态博弈分析结论表明,具有双边否决权的共同控制所有权配置,是唯一能同时引致双方披露隐性知识和选择较大投入的产权模式。与此同时,知识溢出和外部性问题等因素使得博弈模型的均衡结论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所以充分的知识共享和最大投入还需要具备其它的组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标准化联盟 激励机制 合作剩余 控制权配置 博弈分析
下载PDF
中美页岩油气开采工程技术对比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3
12
作者 雷群 翁定为 +5 位作者 管保山 师俊峰 才博 何春明 孙强 黄瑞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4-831,共8页
通过对比中美在页岩油气开发理念、储集层改造对策、压裂施工参数、压裂装备工具与材料、采油采气技术、数据成果共享6个方面的技术进展及差距,系统总结了中国页岩油气资源开发在渗流规律认识、油气储量动用、复杂裂缝监测、重复改造技... 通过对比中美在页岩油气开发理念、储集层改造对策、压裂施工参数、压裂装备工具与材料、采油采气技术、数据成果共享6个方面的技术进展及差距,系统总结了中国页岩油气资源开发在渗流规律认识、油气储量动用、复杂裂缝监测、重复改造技术、采油采气技术、套变防治技术、井筒维修技术7个方面存在的短板。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页岩油气的地质要素与工程要素,从宏—细观角度提出了建设基础创新工程、开采技术工程、油气稳产工程、配套提效工程这“四大工程”的发展建议,以促进页岩油气产业链与创新链快速、高效、稳定、绿色和规模化发展,从而实现“稳油增气”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储集层改造 采油采气技术 油气开发理念 储集层改造对策 渗流规律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后生产管理与排采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杜洋 雷炜 +3 位作者 李莉 赵哲军 倪杰 刘通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1期95-101,116,共8页
川南深层页岩气井采用测-采-输一体化作业模式,实现了降成本、减排放、快投产、早收益的开发目标,但在一体化作业实施中大量采用矿场经验做为决策依据,缺乏通用指导性。针对压后焖井、返排制度及排采对策三方面内容开展了覆压核磁共振... 川南深层页岩气井采用测-采-输一体化作业模式,实现了降成本、减排放、快投产、早收益的开发目标,但在一体化作业实施中大量采用矿场经验做为决策依据,缺乏通用指导性。针对压后焖井、返排制度及排采对策三方面内容开展了覆压核磁共振渗吸、渗透率应力敏感及气液两相渗流实验,模拟计算了井筒流态及压力剖面分布,并开展了现场30余口气井排采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液渗吸进入储层有利于提高页岩裂缝复杂程度,川南页岩气井最优焖井参考周期为4~10 d;形成6阶段返排优化方案,建立了压后排采指导图版。确定以流态转变时机为下油管及人工举升工艺介入时机,油管最佳下入位置为井斜70°~85°,提出了排水采气对策。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深层页岩气井压后生产管理及排采技术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核磁共振 应力敏感 井筒流态 排采技术 油管设计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专有化体系效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皎卉 蔡虹 张洁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9,共8页
获取创新收益并实现良好创新绩效的预期是企业参与并产生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之一,构建专有化体系是企业实现该预期的现实选择.从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源观的角度,利用220家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企业的横截面数据,分析了专有化体系内外部效度... 获取创新收益并实现良好创新绩效的预期是企业参与并产生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之一,构建专有化体系是企业实现该预期的现实选择.从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源观的角度,利用220家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企业的横截面数据,分析了专有化体系内外部效度形成之间的交互效应,检验了专有化体系的内外部效度以及总体效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专有化体系内外部效度的形成之间存在矛盾性;专有化体系的内外部效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不同;专有化体系的总体效度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专有化体系 效度 创新绩效
下载PDF
相控阵雷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6
15
作者 邵春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2,共5页
概述了相控阵雷达从诞生至今的发展变化,总结了国外现役主战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在研新型相控阵雷达体制、性能、架构等特点。以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和相关作战概念为背景,展望了相控阵雷达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国外相控阵雷达重要预研项目的... 概述了相控阵雷达从诞生至今的发展变化,总结了国外现役主战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在研新型相控阵雷达体制、性能、架构等特点。以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和相关作战概念为背景,展望了相控阵雷达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国外相控阵雷达重要预研项目的开展情况和相控阵雷达基础支撑技术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新体制 新材料 新工艺
下载PDF
考虑技术体制和需求结构下破坏性创新与产业演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郁培丽 石俊国 +1 位作者 Bert Sadowski 向涛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493,509,共10页
通过构建考虑技术体制与需求结构下破坏性创新与产业演化多主体仿真模型,考察技术体制与需求结构在破坏性创新驱动产业演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随着技术机会不断增加、专有性不断下降,市场结构趋于竞争,破坏性创新对市场的颠覆程度更高... 通过构建考虑技术体制与需求结构下破坏性创新与产业演化多主体仿真模型,考察技术体制与需求结构在破坏性创新驱动产业演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随着技术机会不断增加、专有性不断下降,市场结构趋于竞争,破坏性创新对市场的颠覆程度更高,在位企业存活数目和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企业的平均年龄不断下降。并且,在需求异质性较高的市场,破坏性创新对产业演化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产业演化 技术体制 需求结构
下载PDF
技术体制框架下FDI影响产业技术边缘化的研究——以中国手机行业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健 吴晓波 黄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我国经济的突出贡献和潜在威胁,在有关FDI溢出效应和技术体制理论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构建了技术体制框架下FDI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着力从技术... 基于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我国经济的突出贡献和潜在威胁,在有关FDI溢出效应和技术体制理论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构建了技术体制框架下FDI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着力从技术体制这一新的视角探讨外资在中国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并通过FDI表现非常突出的手机行业对该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本研究对于如何防范企业技术边缘化风险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体制 FDI溢出效应 技术边缘化
下载PDF
干燥制度对ZnO压敏电阻片复合添加剂颗粒团聚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玉平 李盛涛 《电瓷避雷器》 CAS 2005年第1期20-24,共5页
对采用籽晶分步包膜技术制备氧化锌压敏电阻片粉体所获得的添加剂复合粉体前驱体聚沉物的干燥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半干'干燥技术处理聚沉物的思路,试验证明聚沉物经清洗净化'半干'处理,即半干状态(水分约20%... 对采用籽晶分步包膜技术制备氧化锌压敏电阻片粉体所获得的添加剂复合粉体前驱体聚沉物的干燥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半干'干燥技术处理聚沉物的思路,试验证明聚沉物经清洗净化'半干'处理,即半干状态(水分约20%~30%)直接煅烧分解,可以获得无团聚或弱团聚的添加剂氧化物复合粉体颗粒;煅烧分解温度与其颗粒细度密切相关,得出(600~650)℃下煅烧分解效果最佳.由此得到的添加剂氧化物复合粉体与ZnO混合烧成所得压敏电阻片的电位梯度约(2.1~2.6)kV/cm和能量耐受能力提高近1倍的优异性能.半干思路与技术为解决湿法制备粉体,避免颗粒团聚尤其是避免形成硬团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压敏电阻片 干燥制度 复合添加剂 颗粒团聚 半干技术 聚沉物
下载PDF
“碳锁定”与“碳解锁”研究:技术体制的视角 被引量:55
19
作者 李宏伟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9,共11页
本文在对Unruh"碳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碳基技术体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锁定",并且指出了"碳锁定"与碳基技术体制演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碳基技术体制逐渐形成,并... 本文在对Unruh"碳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碳基技术体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锁定",并且指出了"碳锁定"与碳基技术体制演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碳基技术体制逐渐形成,并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系统锁定和社会锁定,最终导致"碳锁定"的出现。只有通过社会技术景观、关联体制和缝隙创新等外部力量与碳基技术体制的内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碳解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碳解锁"战略管理体系是由战略层、计划层和操作层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构成的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锁定” “碳解锁” 技术体制 “碳解锁”战略管理体系
下载PDF
知识产权制度影响技术创新的中介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蔡跃洲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27,共6页
本文从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产权制度实践出发,就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诸多中介因素所共同决定,包括R&D活动、跨国技术转移、信息披露扩散、经... 本文从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产权制度实践出发,就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诸多中介因素所共同决定,包括R&D活动、跨国技术转移、信息披露扩散、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创新能力等。完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须平衡各种因素,适应国情把握好保护力度;结合现实中存在问题弥补制度漏洞、遏制负面因素,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制度 技术创新 中介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