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1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id-Stable CoWO_(4)/WO_(3)-Microrod Coated by a Thin Carbon-Layer as Efficient Pt Co-Catalysts for Methanol Oxidation and Oxygen Reduc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Jiahuan Li Jiahao Xie +6 位作者 Xinyu Wang Ying Dai Xiaoqin Xu Jin Liu Zhuang Cai Xin Meng Jinlong Zou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7期59-67,共9页
Insufficient activity and instability(poisoning)of Pt-based electrocatalysts for methanol oxidation an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s(MOR/ORR)impede the development of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Here,CoWO_(4) nanoparticl... Insufficient activity and instability(poisoning)of Pt-based electrocatalysts for methanol oxidation an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s(MOR/ORR)impede the development of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Here,CoWO_(4) nanoparticles-loaded WO_(3) microrods coated by a thin carbon-layer are used as Pt-supports/co-catalysts for MOR/ORR.WO_(3) grows along the(110)crystal plane to form microrod(diameter of~0.6 um),which is coated by a carbon-layer(~5 nm).Pt-CoWO_(4)/WO_(3)@NCL-mr(850℃)shows a higher mass activity(2208 mA mg^(-1)_(pt))than the commercial Pt/C(659.4 mA mg^(-1)_(pt)).CoWO_(4)/WO_(3) heterojunction on the microrod surface with abundant oxygen vacancies allows the generation of surface-adsorbed hydroxyl to facilitate CO elimin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the occupied Pt active-sites(promising stability).PtCo WO_(4)/WO_(3)@NCL-mr(850℃)has higher half-wave(0.46 V)and onset(0.54 V)potentials than Pt/C(0.41 and 0.50 V)for ORR.The microrod structure of Co WO_(4)/WO_(3)@NCL facilitates the dispersibility of Pt NPs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of Pt active sites and relieve the self-aggregation of Pt to obtain a promising synergy between Pt and CoWO_(4)(Co^(2+))for ORR in acid media.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not only into the synthesis of acid-resistant WO_(3)@NCL microrod as active Pt co-catalyst,but also into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urface oxygen vacancies and Co^(2+) for MOR/O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 resistance methanol-tolerance oxygen vacancies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thin carbon-layer
原文传递
大庆油田裸眼井测井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闫伟林 殷树军 +5 位作者 马宏宇 王雪萍 杨清山 文政 郑建东 覃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为了提高大庆油田裸眼井测井技术支撑能力和研究成果领先水平,全面回顾了大庆油田测井采集系列及解释技术的创新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解释、火山岩等复杂岩性测井评价、碎屑岩储量参数解释、非常规油气“甜点”分类、缝... 为了提高大庆油田裸眼井测井技术支撑能力和研究成果领先水平,全面回顾了大庆油田测井采集系列及解释技术的创新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解释、火山岩等复杂岩性测井评价、碎屑岩储量参数解释、非常规油气“甜点”分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等油田勘探开发测井评价技术。在客观分析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测井解释评价需求和面临瓶颈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油田测井评价对象规模小、物性差、埋藏深、地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指明了测井解释评价核心技术主攻方向。围绕新阶段测井采集及解释评价技术体系完善与建立,对高分辨率和成像测井采集、后油藏时期和非常规测井解释评价、新一代智能解释技术体系等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剩余油 水淹层 碳酸盐岩 页岩油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对寒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军 满秀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目的]探究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对寒温带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为我国寒温带森林土壤碳循环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北部3种典型森林(白桦林、樟子松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在3种林型中设置对照、去除凋落物、去... [目的]探究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对寒温带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为我国寒温带森林土壤碳循环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北部3种典型森林(白桦林、樟子松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在3种林型中设置对照、去除凋落物、去除草毡层以及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4种处理,于2021年9月对各处理不同土层(0—10 cm和10—20 cm)土壤进行取样,研究其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影响因子。[结果]在0—1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去除凋落物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白桦林和樟子松林中无显著变化,而在兴安落叶松林中显著降低了25.49%和39.40%;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中显著降低了19.26%和18.86%,而在樟子松林中无显著变化。去除草毡层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白桦林和樟子松林中显著降低了16.08%,60.69%和17.38%,17.33%,而在兴安落叶松林中的变化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3种林型中显著降低了19.47%~42.02%。同时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后3种林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极显著降低了22.03%~27.01%和52.22%~57.01%;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了11.25%~22.18%,其中白桦林和樟子松林达显著水平;在10—20 cm土层,不同去除处理对3种林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白桦林和樟子松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在去除草毡层以及同时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后显著降低,而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无明显变化。3种林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则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降低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凋落物和草毡层的存在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形成与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去除凋落物 去除草毡层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煤沥青交联改性处理对碳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程俊霞 满梦瑶 +5 位作者 褚宏宇 吴秋萍 宋帅超 文锡量 朱亚明 赵雪飞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沥青基炭制品的碳结构高度依赖前驱体沥青的性质。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对沥青进行改性处理时,尽管化学交联的反应机理为亲电取代反应,但交联剂、催化剂的种类不同,沥青改性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炭制品结构。以中低温煤沥青为原料,探索3... 沥青基炭制品的碳结构高度依赖前驱体沥青的性质。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对沥青进行改性处理时,尽管化学交联的反应机理为亲电取代反应,但交联剂、催化剂的种类不同,沥青改性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炭制品结构。以中低温煤沥青为原料,探索3种交联剂(对苯二甲醇(PXG)、苯甲醛(BA)、对苯二甲酰氯(TPC))、5种催化剂(对甲苯磺酸、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硼酸)对沥青交联改性后炭制品结构的影响。通过TG-DTG、FT-IR研究交联改性后沥青热稳定性及沥青官能团的变化;借助XRD、Raman表征改性后沥青炭制品的微观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交联剂和催化剂的存在促进了沥青分子的交联,有效阻止了热转化过程中轻组分挥发,提高了沥青的结焦值、软化点、热稳定等指标。以PXG为交联剂,沥青支链上亚甲基CH_(2)的H不易被取代;而以硼酸为催化剂时,支链末端甲基上的H易被取代;以BA为交联剂,取代氢的位置明显发生在芳香环上;以TPC为交联剂、浓硫酸为催化剂时,交联产品的C=0官能团含量增加,说明在这种组合下,TPC参加反应较多。无论与哪种交联剂相结合,浓盐酸为催化剂时,交联反应更易促进苯环上和支链上的C—H键发生取代反应。经过交联改性后的沥青,炭化过程中分子间较强的π-π相互作用减弱,有效阻止碳有序结构的形成,碳无序结构含量I_(D)/I_(G)增大。同时碳微晶层间距d_(002)明显增加,有序堆积平均堆积高度L_(c)减小,芳香层数降低,说明化学交联不仅影响有序碳结构排列,还可抑制碳微晶结构发育。其中硼酸作为催化剂时,催化效果更理想。获得的炭制品d_(002)在同组产品中最大。PXG、硼酸组合与沥青发生交联时,所得碳材料的d_(002)达0.377 nm。本研究为进一步定向调控和构筑沥青基碳材料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沥青 交联改性 催化剂 碳微观结构 层间距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C40混凝土高温后碳化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钟曦 张超 +4 位作者 张博超 李宇航 卢丽敏 秦钰雯 姬永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0,31,共6页
隧道衬砌混凝土的碳化问题尤为突出,而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作为适用于隧道结构的高性能混凝土,其在常温下和火灾后的碳化机理尚不明确。开展了C40混凝土和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高温试验和快速碳化试验,监测了BFRC碳化深度的发展规律。... 隧道衬砌混凝土的碳化问题尤为突出,而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作为适用于隧道结构的高性能混凝土,其在常温下和火灾后的碳化机理尚不明确。开展了C40混凝土和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高温试验和快速碳化试验,监测了BFRC碳化深度的发展规律。基于半经验半理论模型,引入混凝土高温烧损层深度和高温后碳化速率等参数,建立了BFRC高温后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分析了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高温后碳化深度发展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玄武岩纤维后,混凝土常温下碳化速率降低为原来的82%,高温烧损层深度大大降低,高温后碳化系数随温度的升高降低比例从21.5%达到37.5%,明显抑制了高温对混凝土碳化发展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高温 烧损层 碳化深度 碳化系数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温度影响下碳纤维导线分层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祝贺 袁鸣 郭鑫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0-711,共12页
为探明温度对碳纤维导线分层力学特性的影响,考虑拐点温度,利用电热模块施加不同电压得到多种温度,并计算分析不同温度和拉断力条件下碳纤维导线的各层、各股和各截面应力应变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拐点温度后,碳芯受到正向应力但铝绞线承... 为探明温度对碳纤维导线分层力学特性的影响,考虑拐点温度,利用电热模块施加不同电压得到多种温度,并计算分析不同温度和拉断力条件下碳纤维导线的各层、各股和各截面应力应变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拐点温度后,碳芯受到正向应力但铝绞线承受负向应力,使碳纤维导线失去了承担拉断力的作用;各股线的最大应力和应变均出现在线的两端,倒角位置的应力和应变结果略大于对应股线主体上的应力;碳纤维导线各个截面的最大应力均为正值,均出现在碳芯上,其靠近外力施加端截面的最大应力出现突然下降的现象;碳纤维导线更适用于各种温度条件,但应注意导线两端夹持位置和梯形截面中小截面的力学特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导线 温度效应 分层力学 温度-力学模型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调制周期对磁控溅射Cr/类石墨碳多层膜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迎春 杨更生 +2 位作者 杨明宣 邱明 范恒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12-218,共7页
海洋环境用关键运动部件在使用时承受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在其表面涂覆耐腐蚀-磨损防护涂层是提高其服役寿命的有效手段之一。本工作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在15-5PH不锈钢试样上制备调制周期为940 nm、375 nm和234 nm的Cr/GLC多层... 海洋环境用关键运动部件在使用时承受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在其表面涂覆耐腐蚀-磨损防护涂层是提高其服役寿命的有效手段之一。本工作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在15-5PH不锈钢试样上制备调制周期为940 nm、375 nm和234 nm的Cr/GLC多层膜(分别标记为S1、S2和S3),并通过微观形貌分析、电化学试验、腐蚀-磨损试验分析了调制周期对Cr/GLC多层膜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及耐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调制周期的缩短,薄膜柱状生长趋势逐渐减弱,膜层更加致密,同时sp^(2)键相对含量逐渐增大,石墨化程度加剧,力学性能更优。在人工海水介质中,随着调制周期的缩短,薄膜层间界面增多,抑制了裂纹的扩展和腐蚀通道的形成,阻碍了腐蚀介质的渗透,多层膜S3的耐腐蚀性能最优。在腐蚀-磨损过程中,由于载荷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具有致密结构、适宜调制周期的S2薄膜的磨损率仅为2.50×10^(-16)m^(3)/(N·m),表现出最优的耐腐蚀-磨损性能。因此,设计合适的调制周期是提高Cr/GLC多层膜耐腐蚀-磨损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Cr/类石墨碳(GLC)多层膜 调制周期 腐蚀-磨损
下载PDF
单脉冲平顶激光清洗CFRP的多物理场特性研究
8
作者 刘国春 陈光澳 +2 位作者 杨文锋 李绍龙 王文轩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907,共9页
为探究平顶激光清洗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考虑CFRP的组分对激光的吸收、反射特性差异显著,将激光载荷分层施加到CFRP的细观有限元模型上,引入热烧蚀-热应力双重作用效果,还原不同能量密度下单脉冲平顶激光清洗形貌... 为探究平顶激光清洗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考虑CFRP的组分对激光的吸收、反射特性差异显著,将激光载荷分层施加到CFRP的细观有限元模型上,引入热烧蚀-热应力双重作用效果,还原不同能量密度下单脉冲平顶激光清洗形貌,并完成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分层施加激光载荷较传统表面加载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仿真精度,采用热烧蚀-热应力双重判据能够进一步提升形貌还原效果,本研究模型的仿真形貌长轴贴合度不低于96.64%,面积贴合度达到80.00%,并通过高精度模型瞬时温度场分布能够指导激光清洗CFRP表面树脂的实际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脉冲激光 分层施加 碳纤维复合材料 多物理场 形貌还原
下载PDF
基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黑土层厚度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刘凯 戴慧敏 +4 位作者 刘国栋 梁帅 魏明辉 杨泽 宋运红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5期1368-1376,共9页
黑土层厚度是黑土的一项基本属性,是衡量土壤肥力和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其空间预测的研究对支撑我国黑土地保护工程、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考土壤系统分类中黑土层的诊断特征,将有机碳含量高于成土母质6×10~(-3)作为... 黑土层厚度是黑土的一项基本属性,是衡量土壤肥力和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其空间预测的研究对支撑我国黑土地保护工程、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考土壤系统分类中黑土层的诊断特征,将有机碳含量高于成土母质6×10~(-3)作为黑土层的判定标准,并利用有机碳在土壤垂向剖面上的指数分布规律,推算出黑土层厚度的计算公式。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62 896个表层土壤和15 687个深层土壤的有机碳测试数据,对松辽平原黑土层厚度进行了详尽的空间预测分析,并探讨了黑土层厚度与土壤类型和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松辽平原黑土层厚度在0~165 cm之间,中位数为23.33 cm。黑土层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质性,整体呈西南薄、东北厚的分布特点。沼泽土和泥炭土的黑土层平均厚度最大,在60~80 cm之间,其次为黑土,平均厚度为56 cm,白浆土和草甸土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在40~50 cm之间。黑土层厚度的空间分布与气候条件关系紧密,主要表现为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同时,研究发现年均温0℃是影响黑土厚度的一个重要温度阈值,当年均温高于0℃时,黑土层平均厚度在80 cm以上,并且不再随温度发生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年均温0℃等温线的南移可能对黑土层厚度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黑土层厚度 土壤有机碳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 中国东北
下载PDF
苏中地区蛋鸡养殖碳排放估算与技术效率分析
10
作者 吉训生 庄志豪 +1 位作者 王文郁 夏圣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3,共8页
为应对当前畜牧业减排形势,促进蛋鸡养殖业健康持续性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中部地区133个蛋鸡养殖场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计算蛋鸡养殖全过程碳排放的情况,利用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从经济与环境角度探究蛋鸡养殖的技术... 为应对当前畜牧业减排形势,促进蛋鸡养殖业健康持续性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中部地区133个蛋鸡养殖场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计算蛋鸡养殖全过程碳排放的情况,利用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从经济与环境角度探究蛋鸡养殖的技术效率。结果显示:该地区只均蛋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为48.55 kg,其中粪便处理是影响碳排放结果的最主要因素,占总排放量的38%。该地区蛋鸡养殖环境效率为0.619 4,低于技术效率(0.667 5),环境效率和技术效率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降低投入冗余,只均蛋鸡碳排放量可降低约9.03 kg。蛋鸡养殖具有一定的环境污染性,不同规模之间的蛋鸡养殖效率差异较大,中规模养殖场有明显的环境效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养殖 技术效率 碳排放 SBM模型 江苏
下载PDF
电容去离子碳基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转年 魏本龙 +1 位作者 张培平 苏广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30,共11页
电容去离子(CDI)技术具有能耗低、再生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易于操作等优点,在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方面应用广泛。开发具有高电化学性能和盐吸附能力的电极材料是CDI脱盐的关键。碳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优异的... 电容去离子(CDI)技术具有能耗低、再生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易于操作等优点,在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方面应用广泛。开发具有高电化学性能和盐吸附能力的电极材料是CDI脱盐的关键。碳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优异的导电性和良好的稳定性而被广泛用作CDI电极。本文在介绍CDI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5类典型碳基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是材料设计和改进的吸附性能。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电极材料之间的优缺点,探讨了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去离子 碳基电极材料 双电层 脱盐
下载PDF
考虑碳减排收益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定价模型
12
作者 王江锋 李秀东 +1 位作者 宋之凡 郭恩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2,共9页
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可以促进道路领域碳减排,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文中将碳减排收益作为高速公路效益的组成部分,基于同时考虑高速公路效益和物流企业成本的目标,构建了基于双层规划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定价模型。首先分析了货车路... 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可以促进道路领域碳减排,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文中将碳减排收益作为高速公路效益的组成部分,基于同时考虑高速公路效益和物流企业成本的目标,构建了基于双层规划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定价模型。首先分析了货车路径选择因素;然后利用Logit模型构建了基于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的转移车流量测算方法和基于转移车流量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并提出了影子价格下的碳交易定价模型;最后,考虑碳减排效益部分最大化和物流企业成本最小化,提出了差异化收费双层规划模型,同时利用山东省高速公路A和并行国省道的车流量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策略的调整,双层规划模型在保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最优化效益下可实现物流企业成本的最小化;在最优收费费率附近调整收费标准,对高速公路A的效益的影响较小,使得高速公路效益的波动影响低于1.5%,结果表现出良好的收益稳定性;文中所提出的差异化收费双层规划模型可实现高速公路碳减排效益最大化和物流企业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收费 双层规划模型 碳减排收益 最优化 实证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annakoopulou模型的MWCNT/GF/EP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13
作者 文湘隆 陈凯 +2 位作者 廖思凡 宋春生 张锦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22-10029,共8页
探究了加入不同质量分数多壁碳纳米管的多壁碳纳米管/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X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基于Giannakoopulou模型引入透波层,研究了吸波层和透波层两者的比例和分布状态对吸波材料整体的吸波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多... 探究了加入不同质量分数多壁碳纳米管的多壁碳纳米管/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X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基于Giannakoopulou模型引入透波层,研究了吸波层和透波层两者的比例和分布状态对吸波材料整体的吸波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多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2%的多壁碳纳米管/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厚度为3.0 mm时,最大反射损耗为-44.5 dB,有效吸收带宽为3.3 GHz(8.2~11.5 GHz);通过合理设计吸波层和透波层两者的比例和分布状态,得到具有不同有效吸收带宽和吸收损耗峰值的吸波材料,反射损耗峰值最高达到-62.1 dB,有效吸收带宽为3.1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玻璃纤维 环氧树脂 透波层 吸波性能
下载PDF
气体润滑减阻研究综述
14
作者 秦世杰 季盛 +1 位作者 伍锐 吴大转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966,共16页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气体润滑减阻作为一种流动控制节能与降碳方法,可有效降低船舶航行阻力,对我国船舶及航运业的低碳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气体润滑减阻研究的国内外背景及意义,阐述了气体润滑减阻的定义及分类方...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气体润滑减阻作为一种流动控制节能与降碳方法,可有效降低船舶航行阻力,对我国船舶及航运业的低碳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气体润滑减阻研究的国内外背景及意义,阐述了气体润滑减阻的定义及分类方式,特别是提出了基于气液两相界面形态与减阻机理的离散气泡减阻和连续气层减阻分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梳理了离散气泡减阻和连续气层减阻在减阻特性、减阻机理、两相流态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总结并展望了气体润滑减阻的研究现状和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润滑 离散气泡 连续气层 减阻 节能 降碳 船舶
下载PDF
白桦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其驱动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胜男 唐凯 +2 位作者 高海燕 魏一凡 张雷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5,共9页
为探究白桦林地上层土壤与下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细菌对上、下层土壤功能的驱动作用,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和土壤养分测定方法,对苏木山40 a白桦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桦林地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 为探究白桦林地上层土壤与下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细菌对上、下层土壤功能的驱动作用,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和土壤养分测定方法,对苏木山40 a白桦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桦林地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下层土壤显著提高75.25%和120.45%;上层土壤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5.83)较下层土壤Shannon多样性指数(5.74)显著提高;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15%)、黄杆菌科(相对丰度>7%)、慢生根瘤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土微菌属以及放线菌门的分枝杆菌属、类诺卡氏属、土壤红杆菌属和Gaiella属(相对丰度>1%)是白桦林地的优势细菌类群;疣微菌门(线性判别分析LDA值为4.07)和拟杆菌门(LDA值为3.80)以及放线菌门的类诺卡氏属(LDA值为3.72)和土壤菌属(LDA值为3.48)是白桦林地上层和下层土壤差异贡献度最大细菌门和属;多酚氧化酶活性、碱性蛋白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林地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并且显著影响放线菌门细菌类群。综上,白桦林地上层和下层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放线菌门作为白桦林地重要的细菌类群,通过促进土壤碳循环的方式提高林地肥力水平,促进白桦林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林 细菌群落 碳循环 土层 放线菌门
下载PDF
碳化硅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16
作者 刘慧敏 李克智 +3 位作者 张欣 殷学民 付前刚 李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75,共18页
超级电容器由于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性在众多储能器件中脱颖而出。在各类电极材料中,碳化硅(SiC)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因其高稳定性、优异的导电性等优势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首先... 超级电容器由于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性在众多储能器件中脱颖而出。在各类电极材料中,碳化硅(SiC)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因其高稳定性、优异的导电性等优势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SiC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的常用制备方法;然后,详细综述了SiC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在超级电容器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总结“高导电碳材料复合”、“杂原子掺杂”、“赝电容材料复合”、“多级孔结构的设计”、“化学活化”等电化学性能的提升策略;最后,对SiC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在超级电容器储能领域中应用存在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碳化硅衍生碳 双电层电容 赝电容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区不同深度土壤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紫豪 王迪 +5 位作者 吴祥文 李天瑞 郑智超 何俭翔 刘立新 臧淑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4-542,共9页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多年冻土退化严重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揭示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对于预测未来多年冻土区土壤碳库变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兴安岭高纬度多年冻土区...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多年冻土退化严重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揭示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对于预测未来多年冻土区土壤碳库变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兴安岭高纬度多年冻土区森林、森林沼泽、灌丛沼泽为研究对象,利用钻探法采集土柱(7~8m),对3种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碳(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进行测定,进一步分析土壤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深度增加,土壤碳含量降低,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4.55~95.98g/kg(森林沼泽)、17.48~132.93g/kg(森林)、2.58~396.50 g/kg(灌丛沼泽),但在多年冻土层中也存在较高碳含量的情况;活动层土壤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平均含量均表现为:灌丛沼泽>森林>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平均含量均表现为在森林沼泽>森林>灌丛沼泽;各组分碳在活动层的变异系数表现为30.31%~114.26%,各组分碳在多年冻土层的变异系数表现为30.23%~192.0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与深度和pH呈负相关,与土壤水分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活动层 多年冻土层 土壤碳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改性磁性生物质炭对酸性橙7的吸附
18
作者 刘传福 张晨 +4 位作者 吴正德 张健 於中烨 陈宏彬 邱祖民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以竹粉水热炭(BC)作为基底,负载Fe 3O 4磁性材料使其具有磁性,同时经共沉淀法在磁性水热炭表面生长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来提升吸附性能。将制备的材料用于吸附酸性橙7,探究了不同pH、离子浓度、水质、微塑料、腐殖酸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 以竹粉水热炭(BC)作为基底,负载Fe 3O 4磁性材料使其具有磁性,同时经共沉淀法在磁性水热炭表面生长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来提升吸附性能。将制备的材料用于吸附酸性橙7,探究了不同pH、离子浓度、水质、微塑料、腐殖酸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SEM、BET、XRD、FT-IR、VS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吸附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在40℃下,平衡吸附量能达到271.64 mg·g^(-1),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循环吸附效果,循环4次仍具有较好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水热炭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 酸性橙7
下载PDF
碳纳米管-铜复合薄膜材料的抗辐照损伤性能研究
19
作者 毛鹏燕 赵晖 +1 位作者 李宏达 邰凯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4-169,共6页
利用磁控溅射沉积技术获得的碳纳米管-金属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多孔材料,涂覆碳纳米管-金属复合材料的结构组件在新型核反应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的报道中对碳纳米管-金属复合材料抗辐照损伤性能的研究还很少。因此,... 利用磁控溅射沉积技术获得的碳纳米管-金属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多孔材料,涂覆碳纳米管-金属复合材料的结构组件在新型核反应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的报道中对碳纳米管-金属复合材料抗辐照损伤性能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工作通过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制备了两种不同厚度的碳纳米管-铜复合薄膜,结合室温下的He离子辐照对石蜡基矿物油有机蒸汽的脱氢效应在复合薄膜表面包覆碳层,研究了碳层包覆前后碳纳米管-铜复合薄膜的抗辐照损伤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和辐照温度升高,样品内逐渐产生孔洞等缺陷,且孔洞尺寸较小,这与碳纳米管-铜复合薄膜较高的晶界体积分数和比表面积以及降低的缺陷迁移速率有关。与平面基底上沉积的铜薄膜相比,复合薄膜在室温和高温辐照后,晶粒尺寸明显减小,这与一维碳纳米管基底可显著限制碳纳米管轴向垂直方向上的晶界迁移有关。碳层包覆后的碳纳米管-铜复合薄膜的高温结构稳定性和抗辐照损伤性能明显增强,这得益于碳包覆碳纳米管-铜复合薄膜较高的晶界体积分数和比表面积以及稳定的纳米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晶 碳纳米管 碳包覆层 抗辐照损伤性能 高温结构稳定性
下载PDF
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力学建模及其在开发中的应用
20
作者 蔡振忠 张辉 +5 位作者 徐珂 尹国庆 王志民 王海应 钱子维 张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8-879,共12页
为提高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效益,通过开展大尺寸岩样力学实验,揭示高角度—近直立断裂面变形与连通机理;基于高压注水提采的力学与流动耦合原理,通过地质力学建模,明确了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现今地应力场和断裂活动性分布规律;发现... 为提高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效益,通过开展大尺寸岩样力学实验,揭示高角度—近直立断裂面变形与连通机理;基于高压注水提采的力学与流动耦合原理,通过地质力学建模,明确了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现今地应力场和断裂活动性分布规律;发现不同方位的断裂活动性以及不同部位的缝洞体连通性有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不同井眼轨迹的开发效果,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方法,科学指导井眼轨迹设计和注水方案优化。结果表明:①走滑断裂变形中的大尺度破碎体和高角度裂缝系统是影响储层品质的关键因素,高压注水一方面能够激活先存裂缝,一方面还能在先存裂缝基础上发生延伸扩展,甚至可以产生新的裂缝,促进了断控缝洞体在纵横向上的互相连通;②高压注水过程中断裂体内部发生力学与流动之间的耦合变化,渗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循环举升,从而提高油气采收率;③根据断裂体形态、产状以及断裂面动态剪切变形连通性,可优选定向井最佳井点和井眼轨迹,并优化注水方案;④塔里木盆地断控油藏试验区通过高压注水,采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该方法为超深断控型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断控碳酸盐岩油藏 缝洞体 地质力学 断裂活动性 井眼轨迹 注水开发 地质工程一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