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pothesis for metabolites of denitrifying 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 by the restriction of denitrifying bacteria in anoxic phase
1
作者 任南琪 陈鸣岐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verify a hypothesis that nitrite accumulation comes from the metabolites of denitrification 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 (DPAOs),not denitrifying bacteria.On the precondition of th...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verify a hypothesis that nitrite accumulation comes from the metabolites of denitrification 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 (DPAOs),not denitrifying bacteria.On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restriction of denitrifying bacteria in anoxic phase,static experimental test was designed using NO3-as electron acceptor,effluent was removed after sedimentation in anaerobic phase,and the same concentration solution of PO43--P was returned,so that TOC was excluded and denitrification was inhibited in the next phases.A parallel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normal anaerobic-anoxic progre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static test,by keeping the normal growth of DPAO and inhibiting denitrification of denitrifying bacteria,P-release in anaerobic and P-uptake in anoxic phase proceeded normally.DPAO had obvious effect on P-removal and the P-removal efficiency was 69%.The effluent concentration of NO3--N and NO2--N was 7.62 mg/L and 6.05 mg/L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parallel experiments,and nitrogen removal rate was lower.No nitrite residue was found in parallel test.Therefore,it can confirm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etabolites of DPAO are both nitrogen and nitrite when nitrate is taken as electron acceptor,and nitrite is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nitrogen by denitrifying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bolite denitrification 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 (DPAOs)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 nitrate NITRITE
下载PDF
Degradation of metabolites of benzo[a]pyrene by coupling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with KMnO_4 被引量:8
2
作者 ZANG Shu-yan LI Pei-jun +3 位作者 YU Xiao-cai SHI Kun ZHANG Hui CHEN J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38-243,共6页
Several main metabolites of benzo[a]pyrene (BaP) formed by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Benzo[a]pyrene-1,6-quinone (BP 1,6- quinone), trans-7,8-dihydroxy-7,8-dihydrobenzo[a]pyrene (BP 7,8-diol), 3-hydroxybenzo[a]pyr... Several main metabolites of benzo[a]pyrene (BaP) formed by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Benzo[a]pyrene-1,6-quinone (BP 1,6- quinone), trans-7,8-dihydroxy-7,8-dihydrobenzo[a]pyrene (BP 7,8-diol), 3-hydroxybenzo[a]pyrene (3-OHBP), were identifi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three metabolites were liable to be accumulated and were hardly further metabolized because of their toxicity to microorganisms. However, their further degradation was essential for the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BaP. To enhance their degradation, two methods, degradation by coupling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with KMnO4 and degradation only by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were compared; Meanwhile, the parameters of degradation in the superior method were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method of coupling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with KMnO4 was better and was the first method to be us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BaP and its metabolites; (2) the metabolite, BP 1,6-quinone was the most liable to be accumulated in pure cultures; (3) the effect of degradation was the bes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KMnO4 in the cultures was 0.01% (w/v), concentration of the three compounds was 5 mg/L and pH was 6.2.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novel concept with regard to the bioremediation of BaP-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was discuss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n environmental toxicity of the accumulated metabol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P metaboliteS accumulated COUPLING potassium permanganate
下载PDF
Biodegradation of 2-naphthol and its metabolites by coupling Aspergillus niger with Bacillus subtilis 被引量:8
3
作者 Shuyan Zang Bin Lian +1 位作者 Juan Wang Yanjie 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69-674,共6页
To explore biodegradation of 2-naphthol and its metabolites accumulated in wastewater treatment,a series of bio-degrad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Two main metabolites of 2-naphthol,1,2-naphthalene-diol and 1,2-na... To explore biodegradation of 2-naphthol and its metabolites accumulated in wastewater treatment,a series of bio-degrad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Two main metabolites of 2-naphthol,1,2-naphthalene-diol and 1,2-naphthoquinone,were identifi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standards.Combining fungus Aspergillus niger with bacterium Bacillus subtilis in the treatment enhanced 2-naphthol degradation efficiency,lowere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two toxic metabolites.There were two main phases during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by the kinetic analysis:2-naphthol was first partly degraded by the fungus,producing labile and easily accumulated metabolites,and then the metabolites were mainly degraded by the bacterium,attested by the degradation processes of 1,2-naphthalene-diol and 1,2-naphthoquinone as sole source of carbon and energy.Sodium succinate,as a co-metabolic substrate,was the most suitable compound for the continuous degradation.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of 2-naphthol was 50 mg/L.The overall 2-naphthol degradation rate was 92%,and the COD Cr removal rate was 80% on day 10.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 degradation rate of 2-naphthol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the sole desirable criterion for the bioremediation of 2-naphtholcontaminated soils/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NAPHTHOL metaboliteS IDENTIFY continuous degradation accumulation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稻曲病菌的致病因子
4
作者 伏荣桃 陈诚 +3 位作者 王剑 赵黎宇 陈雪娟 卢代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385,共11页
【目的】由稻曲病菌引起的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真菌病害,该病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探明稻曲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可为制定稻曲病防治策略和抗病分子育种开辟新思路。【方法】用稻曲病菌接种水稻幼穗,采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测序技... 【目的】由稻曲病菌引起的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真菌病害,该病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探明稻曲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可为制定稻曲病防治策略和抗病分子育种开辟新思路。【方法】用稻曲病菌接种水稻幼穗,采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测序技术对接种后9 d显症的样本(S)和未接种的PXD25菌丝(CK)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以稻曲病菌菌株UV-8b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对比,利用F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以|log2fold change|≥1且P≤0.05为条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以P≤0.05且VIP≥1为标准筛选差异代谢物(DAM)。【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S vs.CK有6708个DEG,通过GO富集和KEGG代谢途经分析,将DEG划分为GO功能下的3708个词条、110条代谢途径;DEG中有91个转录因子,分属23个转录因子家族,包括bZIP、C6、C2H2等;分析显著富集代谢途径发现,线粒体自噬、次生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途径显著富集,基因表达量都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次生代谢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都显著上调,推测这些基因在稻曲病菌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非靶代谢组共鉴定出392个差异代谢物(DAM),DAM分析发现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以及脂肪酸类物质(亚油酸、棕榈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等都显著积累。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苯丙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等氨基酸代谢途径与淀粉和蔗糖等与糖代谢相关途径显著富集,表明这些代谢物和基因可能与稻曲病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结论】线粒体自噬、次生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中DEG在稻曲病菌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以及脂肪酸类物质等代谢物与稻曲病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转录组 代谢组 差异表达基因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菠萝不同品种对低温胁迫响应差异的生理代谢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传和 贺涵 +8 位作者 何秀古 陈鑫 刘开 邵雪花 赖多 秦健 庄庆礼 匡石滋 肖维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9-230,共12页
为探明菠萝不同品种对低温胁迫响应差异的相关机理,本研究以耐寒性强的‘粤甜’和耐寒性弱的‘巴厘’品种为试材,对常温(25℃)及低温(5℃)处理48 h植株的叶片生理指标、基因相对表达量及差异代谢物等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 为探明菠萝不同品种对低温胁迫响应差异的相关机理,本研究以耐寒性强的‘粤甜’和耐寒性弱的‘巴厘’品种为试材,对常温(25℃)及低温(5℃)处理48 h植株的叶片生理指标、基因相对表达量及差异代谢物等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粤甜’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POD、SOD、CAT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巴厘’,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巴厘’;POD、CAT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巴厘’,ProDH基因显著低于‘巴厘’;内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茉莉酸、水杨酸及独角金内酯含量高于‘巴厘’,赤霉素、脱落酸含量低于‘巴厘’。代谢组分析表明,低温处理后‘粤甜’与‘巴厘’间共检测出差异代谢物262个,其中黄酮类代谢物最多。KEGG分析表明‘粤甜’‘巴厘’间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与黄酮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中。筛选出110个低温诱导的‘粤甜’与‘巴厘’差异代谢物,其中41个在常温下差异显著、低温处理后差异倍数增大,69个在常温下无显著差异、低温处理后差异显著;差异代谢物在‘粤甜’中的含量积累均显著高于‘巴厘’。由此可见,渗透调节及抗氧化活性、内源激素及代谢物积累的差异是‘粤甜’与‘巴厘’低温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耐寒性 不同品种 植物激素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热蕴结证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物的相关性
6
作者 隋国媛 权冬梅 +3 位作者 赵娜 黄艳阳 贾连群 杨关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69-3979,共11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湿热蕴结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血清代谢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NAFLD湿热蕴结患者,19例NAFLD肝郁脾虚患者,32例健康人,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肠道...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湿热蕴结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血清代谢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NAFLD湿热蕴结患者,19例NAFLD肝郁脾虚患者,32例健康人,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LC-MS/MS技术检测血清代谢物,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的联合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NAFLD湿热蕴结组志贺氏杆菌属和柯林斯氏菌属相对丰度较高,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较低,以上菌群在NAFLD肝郁脾虚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和NAFLD肝郁脾虚组比,NAFLD湿热蕴结组色氨酸水平显著升高;与健康人群比,NAFLD湿热蕴结患者黄尿酸水平升高。色氨酸与土壤杆菌属呈负相关,黄尿酸与不动杆菌属、明串珠菌属、柯林斯氏菌属呈正相关。与健康对照组和NAFLD肝郁脾虚组比,NAFLD湿热蕴结组甲状腺素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人群比,NAFLD湿热蕴结患者苯丙氨酸水平升高,NAFLD肝郁脾虚组比,其水平显著下降。甲状腺素与巨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Subdoligranulum呈负相关。与健康对照组和NAFLD肝郁脾虚组比,NAFLD湿热蕴结组水平Inosine 5’-Monophosphate、鸟嘌呤核苷均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尿酸水平均显著升高,与NAFLD肝郁脾虚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osine 5’-Monophosphate与明串珠菌属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属呈负相关,鸟嘌呤核苷与明串珠菌属呈正相关。结论NAFLD湿热蕴结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代谢紊乱。NAFLD湿热蕴结证肠道菌群失调与宿主色氨酸、苯丙氨酸、嘌呤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湿热蕴结 肠道菌群 血清代谢物
下载PDF
非生物胁迫对金龙胆草主要成分积累的影响及隶属函数分析
7
作者 高静雷 杨彩红 +1 位作者 孙蓉 刘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7期135-138,共4页
[目的]以中草药金龙胆草(Conyza blinii H.Lév)为材料,研究不同非生物胁迫对其重要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为高品质金龙胆草的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模拟非生物胁迫盆栽试验的方法,检测高盐、低温、干旱、紫外和茉莉酸甲酯(MeJA... [目的]以中草药金龙胆草(Conyza blinii H.Lév)为材料,研究不同非生物胁迫对其重要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为高品质金龙胆草的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模拟非生物胁迫盆栽试验的方法,检测高盐、低温、干旱、紫外和茉莉酸甲酯(MeJA)胁迫后金龙胆草皂苷、苦蒿素和黄酮含量的变化,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评价不同非生物胁迫的效果。[结果]在各非生物因素胁迫下3种次生代谢物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紫外胁迫对皂苷和苦蒿素含量积累作用较明显,胁迫48 h皂苷含量增加了1.06倍,苦蒿素含量增加了0.43倍,而对黄酮含量影响较大的为茉莉酸甲酯,胁迫48 h黄酮含量增加了3.68倍。隶属函数分析显示,5种胁迫的效果由强到弱为紫外>茉莉酸甲酯>低温>高盐>干旱。[结论]利用非生物胁迫选育高次生代谢物含量的金龙胆草植株是可行的,且紫外胁迫为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胆草 非生物胁迫 次生代谢物 含量积累 隶属函数
下载PDF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61
8
作者 张康健 马希汉 +2 位作者 马梅 王蓝 张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20,共6页
通过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对其生长积累动态作了以下有关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在略1中含量最高(407%),略49中含量最低(127%);桃叶珊瑚甙在略1中含量最高(398%)... 通过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对其生长积累动态作了以下有关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在略1中含量最高(407%),略49中含量最低(127%);桃叶珊瑚甙在略1中含量最高(398%),略49中含量最低(108%);京尼平甙酸在灌3中含量最高(012%),略49中含量最低(005%);总黄酮在略11中含量最高(167%),略41中含量最低(018%);杜仲胶在略1中含量最高(380%),略0中含量最低(176%);表明树木的遗传基因(决定个体生长发育)也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因素。在年周期中,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的动态变化为:绿原酸含量以6月、11月份最高,5月份最低;桃叶珊瑚甙在6月、11月份含量最高,7月、8月份最低;京尼平甙酸在6月份含量最高,5月、11月份最低;总黄酮以5月份含量最高,10月份最低;杜仲胶含量以5~6月份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似乎与树体年生长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次生代谢物 生长积累动态
下载PDF
苯并(a)芘及其代谢产物的连续降解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臧淑艳 李培军 +3 位作者 周启星 王新 林桂凤 王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31-2535,共5页
在以驯化过的芽孢杆菌(BA-07)降解BaP的过程中,鉴定出2个BaP的未开环代谢产物顺式-4,5-二氢-4,5-二醇-BaP(cis-BP4,5-dihydrodiol)和顺式-7,8-二氢-7,8-二醇-BaP(cis-BP7,8-dihydrodiol).由于该产物对微生物有一定毒性,所以难于进一步降... 在以驯化过的芽孢杆菌(BA-07)降解BaP的过程中,鉴定出2个BaP的未开环代谢产物顺式-4,5-二氢-4,5-二醇-BaP(cis-BP4,5-dihydrodiol)和顺式-7,8-二氢-7,8-二醇-BaP(cis-BP7,8-dihydrodiol).由于该产物对微生物有一定毒性,所以难于进一步降解.为提高BaP降解的同时,降低cis-BP4,5-dihydrodiol和cis-BP7,8-dihydrodiol的累积,对2种降解方法(即单纯用BA07降解和运用高锰酸钾与BA-07耦合的方法降解)进行了比较,并且优化了连续降解的参数.结果表明,①对BaP及其代谢产物的连续降解,化学氧化与微生物耦合(高锰酸钾与BA-07)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利用微生物(细菌BA-07)的降解;②在同一时间取样,cis-BP4,5-dihydrodiol的残留率均高于cis-BP7,8-dihydrodiol;③当BaP的浓度为40μg/mL,培养基的最佳pH为7.0,以琥珀酸钠为共代谢底物,可以显著提高BaP降解率,降低cis-BP 4,5-dihydrodiol和cis-BP7,8-dihydrodiol的累积.同时提出了化学氧化与微生物协同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中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连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累积 代谢产物 化学氧化 耦合 多环芳烃
下载PDF
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丽 杨扬 +3 位作者 陶然 钟胜强 张敏 王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利用垂直流串联水平潜流的组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有植物和无植物组合湿地对磺胺类抗生素母体及N 4 乙酰代谢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植物组合湿地的去除效率为72.31%,高于无植物组合湿地的59.71%;不同种类湿地植物... 利用垂直流串联水平潜流的组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有植物和无植物组合湿地对磺胺类抗生素母体及N 4 乙酰代谢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植物组合湿地的去除效率为72.31%,高于无植物组合湿地的59.71%;不同种类湿地植物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收累积能力存在差异,美人蕉积累量最大,其次为风车草,花叶芦竹最低;植物各部位对磺胺类抗生素的积累为地下组织(根)大于地上组织(叶和茎);基质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能力表现为有植物基质吸附量大于无植物基质,变化范围为0.34-1.59 ng/g dw,表明湿地植物的存在更有利于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垂直流-潜流组合湿地能较好地降解磺胺类抗生素,但其降解机理及植物在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磺胺类抗生素 乙酰代谢物 植物积累 基质吸附
下载PDF
杜仲次生代谢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亚琴 张康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36-836,U001,U002,U003,共4页
详细介绍了贵重药材杜仲所含的各种次生代谢物以及各自的功效 ,其中重要次生代谢物松脂素二葡萄糖苷是降压的主要成分 ,环烯醚萜类的桃叶珊瑚苷具有预防和治疗肿瘤、强效抗菌、利尿等功效 ,绿原酸抗菌作用明显 ,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 详细介绍了贵重药材杜仲所含的各种次生代谢物以及各自的功效 ,其中重要次生代谢物松脂素二葡萄糖苷是降压的主要成分 ,环烯醚萜类的桃叶珊瑚苷具有预防和治疗肿瘤、强效抗菌、利尿等功效 ,绿原酸抗菌作用明显 ,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均有药理作用 ;重点阐述了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法这一新兴生物技术生产杜仲有效成分 (桃叶珊瑚苷、绿原酸 )的研究现状 ,为解决杜仲药源紧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次生代谢物 合成 积累 组织培养
下载PDF
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8
12
作者 董娟娥 梁宗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979-1983,共5页
针对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规律研究中经常出现结论不相一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作者的研究实践和对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在采收分析样品时忽视了地域、立地、个体、品系、年龄、采样部位、采样时期、样品贮存时... 针对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规律研究中经常出现结论不相一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作者的研究实践和对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在采收分析样品时忽视了地域、立地、个体、品系、年龄、采样部位、采样时期、样品贮存时间等差异因素对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干扰,特别是对个体差异因素的影响认识不足。但是,这些因素所产生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差异性,是植物遗传学(基因型杂合)、生态学(环境差异)特性所引起的,是客观存在。如果在采样过程中忽视了上述因素,测试样品来源(采样)不在同一水平,其测试数据的分析比较就失去了一致性、可比性的前提条件,即使植物次生代谢物含量测试方法精确一致,其结论也不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在进行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规律研究时,排除上述干扰因素的样品来源(采样)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代谢物 合成积累规律 采样方法
下载PDF
杜仲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与物候期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惠玲 韩学文 +2 位作者 董娟娥 张博勇 张鞍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528-1532,共5页
通过对南温带和北亚热带生长的杜仲不同月份次生代谢物含量与物候期关系的研究,发现杜仲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的第一次高峰期出现在 芽开绽期 后的70d左右;第二次高峰期出现在 落叶盛期 .当掌握了杜仲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高峰期 最佳采收期... 通过对南温带和北亚热带生长的杜仲不同月份次生代谢物含量与物候期关系的研究,发现杜仲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的第一次高峰期出现在 芽开绽期 后的70d左右;第二次高峰期出现在 落叶盛期 .当掌握了杜仲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高峰期 最佳采收期 的物候期时,无论南方、北方,也无论高山、平原地区,就可根据这一物候期,大致估算出该地区杜仲的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次生代谢物 合成积累 物候期
下载PDF
江苏地产太子参代谢物的动态积累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邹立思 侯娅 +2 位作者 马阳 刘训红 罗益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时间江苏地产太子参代谢产物的动态积累变化。方法采用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样品进行测定,结合Mass数据等对总离子流图主要分子离子峰进行归属,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HPLC法测定太子参中指标性成分(主...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时间江苏地产太子参代谢产物的动态积累变化。方法采用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样品进行测定,结合Mass数据等对总离子流图主要分子离子峰进行归属,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HPLC法测定太子参中指标性成分(主要代谢差异标志物)环肽A、B的含量。结果共鉴定出12种化合物。主成分得分图显示,不同采收时间太子参样本能较明显地分开;通过载荷图筛选出差异显著的10种标志物,且这10种标志物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太子参环肽A(HA)和环肽B(HB)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含量较高。结论为揭示不同采收时间太子参中代谢物积累动态规律及确定其药材合理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UPLC-Triple TOF-MS/MS 代谢产物 积累动态
下载PDF
代谢产物积累对二氯甲烷生物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於建明 沙昊雷 +1 位作者 王家德 陈建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4-87,共4页
研究了代谢调节产物(NaCl)浓度积累对生物法降解二氯甲烷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一定浓度的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GD11)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摇瓶试验中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的抑制浓度为35.1g/L;当空塔气速91.7m/h、二氯甲烷进... 研究了代谢调节产物(NaCl)浓度积累对生物法降解二氯甲烷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一定浓度的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GD11)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摇瓶试验中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的抑制浓度为35.1g/L;当空塔气速91.7m/h、二氯甲烷进口浓度2.02g/m3、温度28.5℃、循环液流量0.06m3/h、pH值6.5~7.5时,生物滴滤塔中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的抑制浓度为23.4g/L,两者相比有一定差异。NaCl浓度对生物膜的厚度有一定影响,这从侧面反映了NaCl浓度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二氯甲烷 代谢产物
下载PDF
外源刺激对植物次生代谢的调节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春丽 梁宗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5-1065,共11页
在长期进化中,植物响应环境刺激,以初生代谢产物为底物,衍生出许多次生产物,参与植物生理代谢的调节、协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以及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外源环境因子对植物次生物质合成与积累... 在长期进化中,植物响应环境刺激,以初生代谢产物为底物,衍生出许多次生产物,参与植物生理代谢的调节、协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以及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外源环境因子对植物次生物质合成与积累的影响,外源刺激影响细胞不同区隔Ca2+浓度变化、活性氧(ROS)爆发的机理,Ca2+、ROS爆发与SA、ET、JA等植物激素生物合成的关系,以及SA、ET、JA等对植物次生物质合成的调节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系统归纳了植物响应外源刺激的次生代谢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刺激 次生物质的合成和积累 信号转导
下载PDF
不同修剪措施对薄壳山核桃枝条生长及枝条和叶片碳氮代谢物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翔 翟敏 +1 位作者 徐迎春 李永荣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93,共8页
以薄壳山核桃品种‘马罕’(Caryaillinoensis‘Mahan’)的5年生嫁接苗为实验材料,研究枝条短截(1/4、1/3和1/2短截)以及枝条和主干的环剥和环割对其枝条生长及枝条和叶片中碳氮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程度短截处理后,... 以薄壳山核桃品种‘马罕’(Caryaillinoensis‘Mahan’)的5年生嫁接苗为实验材料,研究枝条短截(1/4、1/3和1/2短截)以及枝条和主干的环剥和环割对其枝条生长及枝条和叶片中碳氮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程度短截处理后,枝条萌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未经任何修剪),新枝的数量、长度和直径也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而比叶质量及叶绿素含量总体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经1/2和1/3短截处理后,长度0-10cm和30cm以上的新枝比例明显提高;枝条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C/N比均高于对照、全N含量均低于对照,枝条中淀粉含量低于对照而叶片中淀粉含量高于对照。经枝条环剥和环割处理后,枝条萌芽率和比叶质量均高于对照但无显著差异,枝条平均长度增长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枝条平均直径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枝条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C/N比均高于对照,全N含量均低于对照。经主干环剥和环割处理后,枝条的萌芽率和平均直径增长量以及比叶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枝条平均长度增长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枝条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C/N比均高于对照,枝条中全N含量高于对照而叶片中全N含量则低于对照。此外,品种‘马罕’的结果枝长度为0-30cm,其中长度0-10cm的结果枝数量最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短截措施均能提高薄壳山核桃的萌芽率、促进新枝伸长和增粗;而枝条和主干的环剥和环割处理对枝条萌芽率无明显促进作用,但有利于枝条增粗;不同修剪措施总体上有利于其叶片及枝条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总体上,1/3短截及枝条和主干的适度环剥可促进品种‘马罕’结果枝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修剪措施 萌芽率 结果枝生长 比叶质量 碳氮代谢物积累
下载PDF
植物多药和有毒化合物排出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远双 宋毅豪 +1 位作者 吴宝尧 李昆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34-1544,共11页
植物在生长及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吸收很多有益或有害的物质,自身也会产生大量代谢物,植物对这些物质的转运是植物生长发育及适应环境的重要环节,有多种转运蛋白家族参与其中。多药和有毒化合物排出转运蛋白(MATEs)是生物体中重要的转运... 植物在生长及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吸收很多有益或有害的物质,自身也会产生大量代谢物,植物对这些物质的转运是植物生长发育及适应环境的重要环节,有多种转运蛋白家族参与其中。多药和有毒化合物排出转运蛋白(MATEs)是生物体中重要的转运蛋白家族之一,而植物中MATE基因的丰富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生物。根据植物MATEs的蛋白结构,这些基因被分为4个主要的亚家族,即MATE I,MATEⅡ,MATEⅢ和MATE IV。同一亚家族或同一MATE基因簇的基因还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植物MATEs定位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上,如细胞质膜、液泡膜、高尔基膜及囊泡膜等。此外,一些MATEs的表达还具有组织特异性,它们转运的底物也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使得MATEs呈现出多种生物学功能。它们在外源性物质的排出、次生代谢产物的转运和累积、铁转运、铝脱毒和植物激素信号传递及植物的抗病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对MATEs的发现、基因分类、亚细胞定位及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对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提供了思路,对该基因家族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MATEs 基因结构和分类 亚细胞定位 外源物质的排出 次生代谢产物的转运和累积 金属离子的转运 植物激素信号传递
下载PDF
乌桕毛状根培养与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素梅 石丸幹二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03-105,共3页
利用发根农杆菌ATCC15834诱导获得乌桕毛状根,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乌桕毛状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桕毛状根生产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第6周时达到最大产量(0.6668g/瓶,DW);1~4周内暗培养更利于毛状根的生... 利用发根农杆菌ATCC15834诱导获得乌桕毛状根,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乌桕毛状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桕毛状根生产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第6周时达到最大产量(0.6668g/瓶,DW);1~4周内暗培养更利于毛状根的生长,其后则光照培养更好;在相同培养时间内,毛状根在B5和1/2MS基本培养基上产量大于1/4MS、1/8MS及WP培养基;HPLC测定结果表明,1/4MS较其它培养基更利于多酚类代谢产物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毛状根 培养 次生代谢产物 累积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武穴野生山药及其零余子代谢物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靳晓杰 张静珍 杨新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735,共9页
为揭示武穴野生山药及其零余子中代谢物的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异,利用LC-MS/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采集自湖北省武穴市野生山药的山药肉、山药皮和零余子中代谢物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单变量统计分析筛选零余子与山药肉... 为揭示武穴野生山药及其零余子中代谢物的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异,利用LC-MS/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采集自湖北省武穴市野生山药的山药肉、山药皮和零余子中代谢物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单变量统计分析筛选零余子与山药肉间、山药皮与山药肉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武穴野生山药及其零余子中共检测到385种代谢物;在零余子与山药肉间共筛选到70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3种代谢物在零余子中相对含量较高,27种代谢物在山药肉中相对含量较高。在山药皮与山药肉间共筛选出8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6种代谢物在山药皮中相对含量较高,35种代谢物在山药肉中相对含量较高。武穴野生山药的山药肉中富含缬氨酸、甲硫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零余子中富含异柚葡糖苷、C-hexosyl-chrysoeriol 5-O-hexoside、扁蓄苷等18种黄酮类代谢物,山药皮中则富含反式玉米素-O-葡糖苷核苷、乙酰左旋肉碱、维生素B_(2)、C-hexosyl-chrysoeriol 7-O-hexoside、槲皮素-3-甲基醚等代谢物。综上,武穴野生山药的块茎及其零余子中含有丰富的代谢物,可根据代谢物种类、功能与用途合理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零余子 广泛靶向代谢组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