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of multiphase flow in 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Effect of wettability and pore structure properties
1
作者 Xiangjie Qin Yuxuan Xia +3 位作者 Juncheng Qiao Jiaheng Chen Jianhui Zeng Jianchao Ca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127-1139,共13页
Multiphase flow in 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 is involved in numerou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However,a complete description of this proces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limited modeling scale and the ef... Multiphase flow in 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 is involved in numerou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However,a complete description of this proces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limited modeling scale and the effects of complex pore structures and wettability.To address this issue,based on the digital rock of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a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considering the interphase drag and boundary slip to clarify the microscopic water-oil displacement process.In addition,a dual-porosity pore network model(PNM)is constructed to obtain the water-oil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sample.The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as a recovery process is assessed under different wetting and pore structure properties.Results show that microscopic displacement mechanisms explain the corresponding macroscopic relative permeability.The injected water breaks through the outlet earlier with a large mass flow,while thick oil films exist in rough hydrophobic surfaces and poorly connected pores.The variation of water-oil relative permeability is significant,and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is high in the oil-wet system.The flooding is extensive,and the residual oil is trapped in complex pore networks for hydrophilic pore surfaces;thus,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is lower in the water-wet system.While the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s the worst in mixed-wetting systems for poor water connectivity.Microporosity negatively correlates with invading oil volume fraction due to strong capillary resistance,and a large microporosity corresponds to low residual oil saturation.This work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water-oil flow from different modeling perspectives and helps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plan for enhanced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 Water-oil flow WETTABILITY Pore structures dual porosity pore network model(PNM) Free surface model
下载PDF
Carbonate rocks resistivity determination using dual and triple porosity conductivity models 被引量:1
2
作者 Zeeshan Tariq Mohamed Mahmoud +1 位作者 Hasan Al-Youssef Mohammad Rasheed Khan 《Petroleum》 CSCD 2020年第1期35-42,共8页
The rocks may be classified as Archie rocks or Non-Archie rocks,depending on the link between pore structure and resistivity of the rock.For carbonate rocks,keeping this factor in view,the applicability of Archie'... The rocks may be classified as Archie rocks or Non-Archie rocks,depending on the link between pore structure and resistivity of the rock.For carbonate rocks,keeping this factor in view,the applicability of Archie's law tends to be unreasonable and employing Archie's equation will ultimately lead to inaccurate estimates of the water saturation.Numerous investigators have reported models that forms a link between laboratory results and field well logs to determine water saturation in intricate pore systems.In case of complex systems,Archie's law fails to correctly define the resistivity-index curves.In addition,it is imperative 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s at lower saturation values in order to elaborate the non-Archie characteristics.This brings the dual and triple porosity conductivity models into the equation.As these models are essential in defining the considerable changes of the resistivity-index curves,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The linkage between the two models is depicted electrically in series or in parallel.Moreover,it is possible to have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onfigurations.As a resul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be modeled accurately using least parameters.This work presents two models to determine water saturation in carbonate rocks,containing dual and triple porosity systems.This study also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influential parameters such as saturation exponents,conductivity ratios,and pore volume fraction of each network systems,on the new models.Finally,the effect of each parameter is individually studied and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the RI curves is produced.A new approach to apply these models is also explained which requires the use of NMR log,mercury injection capillary pressure(MICP)measurement,and simple plotting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the water saturation.The proposed new models help petrophysicists to estimate water saturation in Non-Archie rocks,containing double and triple porosity network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porosity Triple porosity carbonate rocks Water saturation models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wo-phase flow in fractured porous media using streamline simulation and IMPES methods and comparing results with a commercial software 被引量:7
3
作者 Mahmoud Ahmadpour Majid Siavashi Mohammad Hossein Doranehgar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630-2637,共8页
Streamline simulation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waterflooding in fractured reservoirs. Conventional reservoir simulation methods for fluid flow simulation in large and complex reservoirs are very costly and time consum... Streamline simulation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waterflooding in fractured reservoirs. Conventional reservoir simulation methods for fluid flow simulation in large and complex reservoirs are very costly and time consuming. In streamline method, transport equations are solved on one-dimensional streamlines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 time with less memory for simulation. First, pressure equation is solved on an Eulerian grid and streamlines are traced. Defining the "time of flight", saturation equations are mapped and solved on streamlines. Finally, the results are mapped back on Eulerian grid and the process is repeated until the simulation end time. The waterflooding process is considered in a fractured reservoir using the dual porosity model. Afterwards, a computational code i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same problem by the IMPES method and the results of streamline simulation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IMPES and a commercial software. Finally,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streamline simulator for simulation of two-phase flow in fractured reservoirs has been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phase flow porous media fractured reservoirs streamline simulation dual porosity implicit pressure-explicit saturation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藏冻胶调驱体系研究与效果评价
4
作者 徐文娟 周政君 季闻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7期40-44,共5页
针对双重介质碳酸盐岩油藏,研制了高强度耐温耐盐冻胶调驱体系,完成体系的系统性能评价。冻胶调驱体系封堵率在96.00%以上,热稳定性超过21个月,远远大于常规冻胶调驱体系;开展了裂缝封堵规律和提高动用程度规律研究,绘制冻胶调驱体系堵... 针对双重介质碳酸盐岩油藏,研制了高强度耐温耐盐冻胶调驱体系,完成体系的系统性能评价。冻胶调驱体系封堵率在96.00%以上,热稳定性超过21个月,远远大于常规冻胶调驱体系;开展了裂缝封堵规律和提高动用程度规律研究,绘制冻胶调驱体系堵剂黏度、注入线速度和注入量对最终提高动用程度的影响规律图版,图版工作范围为堵剂黏度:55~105 mPa·s、注入线速度:1~5 mm/min、注入量:0.1~0.5 FVV,对双重介质碳酸盐岩油藏调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 碳酸盐岩 耐温耐盐 冻胶 调驱机理
下载PDF
气体和气溶胶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铁良 张建鑫 +2 位作者 黄流兴 王占江 张自录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7-411,共5页
为了研究多孔介质对气体和气溶胶的封闭能力,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气体和气溶胶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考虑了渗透、吸附过滤、扩散、热传导等因素,在柱对称坐标下用双孔双渗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显示,多孔介质... 为了研究多孔介质对气体和气溶胶的封闭能力,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气体和气溶胶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考虑了渗透、吸附过滤、扩散、热传导等因素,在柱对称坐标下用双孔双渗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显示,多孔介质对气溶胶有较强的阻挡作用,模拟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多孔介质 迁移 数值模拟 双重孔隙度
下载PDF
碳酸盐岩洞穴型储层试井解释新模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蔡明金 张福祥 +2 位作者 杨向同 彭建新 牛新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8-101,155-156,共4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大型洞穴碳酸盐岩油气藏,以渗流和空腔流为基础,采用裂缝孔洞型储层渗流与洞穴空腔流动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并求解试井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大型洞穴油气藏早期压力导数曲线将出现一个凹子,其深浅受洞穴大小及与井筒... 针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大型洞穴碳酸盐岩油气藏,以渗流和空腔流为基础,采用裂缝孔洞型储层渗流与洞穴空腔流动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并求解试井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大型洞穴油气藏早期压力导数曲线将出现一个凹子,其深浅受洞穴大小及与井筒距离影响:洞穴越大,与井筒距离越近,凹子越深。之后,压力及其导数曲线呈现平行直线,表现为裂缝流特征。该研究为大型洞穴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试井解释 空腔流 洞穴 双孔复合
下载PDF
层间窜流的双孔介质双层油藏渗流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烈辉 王海涛 +1 位作者 贾永禄 刘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8-182,共5页
针对目前对层状油藏渗流规律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均质油藏方面,忽视对双孔介质层状油藏研究的现状,在Bourdet对具有层间窜流的单孔介质双层油藏渗流模型和Warren-Root对单层油藏双孔介质渗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具有层间窜流的双... 针对目前对层状油藏渗流规律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均质油藏方面,忽视对双孔介质层状油藏研究的现状,在Bourdet对具有层间窜流的单孔介质双层油藏渗流模型和Warren-Root对单层油藏双孔介质渗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具有层间窜流的双重孔隙介质双层油藏的复杂渗流机理,经过认真、严格、详细的推导,首次合理地建立了该类油藏的渗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正确求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和计算机编程,绘制了井底流压的典型曲线,最后从渗流机理和渗流过程上分析了地层参数对曲线形态的影响。所获得的结果有助于正确地认识此类复杂油藏的渗流机理,可用于试井分析、油藏产能研究等,为合理开发此类油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 窜流 双孔介质 压力动态 数值反演
下载PDF
基于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渗流–应力耦合并行数值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耀儒 杨强 +1 位作者 黄岩松 李晓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5-711,共7页
为模拟天然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不同渗透性能及应力耦合特性,基于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建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的迭代计算模型。岩石基质渗透系数和孔隙率通过体积应变进行更新。裂隙系统的耦合模型通过立方体单元模型来建立,渗透系数和孔... 为模拟天然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不同渗透性能及应力耦合特性,基于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建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的迭代计算模型。岩石基质渗透系数和孔隙率通过体积应变进行更新。裂隙系统的耦合模型通过立方体单元模型来建立,渗透系数和孔隙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进行更新。考虑到耦合分析时步多、计算量大的问题,采用基于element-by-element策略的有限元并行计算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编制相应的耦合分析并行程序CoupledGF,并在分布存储的并行机上实现。对包含一个生产井和一个注入井的封闭区域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拟约22 000个时步。计算结果表明,并行耦合分析模型对于渗流应力的耦合分析是很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渗流 应力 双重孔隙介质模型 耦合分析 并行计算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水驱过程中基质的动用程度及基质贡献率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胜来 李梅香 +3 位作者 陈浩 李凤琴 孙尚勇 李民乐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2,共4页
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渗流过程复杂、注水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快、开发难度大,针对注水能否有效采出基质中原油问题,研究基质动用机理、程度及规律。采用ECLIPSE油藏数模模拟软件,分析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的采出程度、基质产油量在总产油... 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渗流过程复杂、注水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快、开发难度大,针对注水能否有效采出基质中原油问题,研究基质动用机理、程度及规律。采用ECLIPSE油藏数模模拟软件,分析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的采出程度、基质产油量在总产油量中的比例,分析窜流系数、基质渗透率、裂缝渗透率、注水速度等因素对水驱基质贡献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裂缝越发育,基质渗透率越高,基岩的渗吸排油作用越明显,越有利于提高水驱油效果;注水速度越低,越能发挥基质的渗吸排油作用,水驱效果越好。该研究获得了基质贡献率和动用程度的数值范围及变化规律,建议对裂缝性油藏采取低速注水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油藏 基质贡献率 影响因素 窜流系数 注水速度
下载PDF
致密油层多区体积压裂产能预测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志强 赵金洲 +2 位作者 胡永全 任岚 李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38,共5页
致密油层物性极差,天然裂缝发育,体积压裂是实现该类油层有效开发的重要手段。为研究致密油层体积压裂缝网设计参数对产能的影响,基于缝网形成特征,将压裂的致密油层划分为支撑主裂缝、缝网区和未压裂区,缝网区又划分为支撑次裂缝区和... 致密油层物性极差,天然裂缝发育,体积压裂是实现该类油层有效开发的重要手段。为研究致密油层体积压裂缝网设计参数对产能的影响,基于缝网形成特征,将压裂的致密油层划分为支撑主裂缝、缝网区和未压裂区,缝网区又划分为支撑次裂缝区和未支撑次裂缝区,考虑致密油非达西渗流和油层应力敏感效应,将缝网区与未压裂区简化为双重孔隙系统和单一孔隙系统,建立致密油层体积压裂产能模型,模拟分析体积压裂裂缝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压裂可以大幅度提高致密油层产能,并且改造体积和支撑改造体积越大,开启天然裂缝越密,支撑主裂缝越长,支撑主裂缝、次裂缝导流能力越高,则致密油层产能越高,但存在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体积压裂 增产体积 缝网 双重介质 支撑裂缝 产能模拟
下载PDF
用变渗透率模量分析双重介质油藏压力动态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建忠 姚军 王子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8-290,共3页
实验研究表明,压力变化范围较大时,渗透率模量呈非线性变化。在研究渗透率模量随压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渗透率变化模型和变渗透率模量双重孔隙压敏介质油藏压力动态模型,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差分,迭代求解,并对各个参... 实验研究表明,压力变化范围较大时,渗透率模量呈非线性变化。在研究渗透率模量随压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渗透率变化模型和变渗透率模量双重孔隙压敏介质油藏压力动态模型,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差分,迭代求解,并对各个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模量 双重孔隙 介质 压力动态
下载PDF
低速非达西渗流动边界移动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建俊 鞠斌山 罗二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7,125-126,共7页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动边界的产生归因于启动压力梯度。在考虑动边界的基础上,建立包含表皮效应和井筒存储的单一、以Warren-Root模型为基础的双重和三重介质低速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并通过定义无量纲压力得到模型的Laplace解,利用Steh...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动边界的产生归因于启动压力梯度。在考虑动边界的基础上,建立包含表皮效应和井筒存储的单一、以Warren-Root模型为基础的双重和三重介质低速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并通过定义无量纲压力得到模型的Laplace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获得动边界的传播规律,对比动边界与无限大、封闭及定压等三类外边界条件下的压力及压力导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对于低速非达西渗流,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动边界向外传播越慢;在双重介质和三重介质中,动边界移动出现短暂的停滞,曲线上表现为水平段或平缓段;动边界主要影响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的中后期,而无限大、封闭及定压等三类外边界主要影响曲线的后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动边界 单一介质 双重介质 三重介质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数值模拟开采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辉 陈松 +2 位作者 黎运秀 杨丽容 杨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5-317,322,共4页
1998年底大港油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该气藏投产后,初期产量较高,但随着生产的继续进行,产量和压力不断下降,气油比和含水量上升很快:这些情况反映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复杂性。该项研究在流体相态评价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单... 1998年底大港油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该气藏投产后,初期产量较高,但随着生产的继续进行,产量和压力不断下降,气油比和含水量上升很快:这些情况反映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复杂性。该项研究在流体相态评价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单井模型。然后针对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单井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气藏产量的递减规律、气油比和水气比的变化规律、基质和裂缝间的渗流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认为,裂缝系统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建议对带有边底水的这类气藏的开采速度不宜过高,同时必须控制底水锥进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凝析气藏 数值模拟开采 碳酸盐岩 双重介质 组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洞穴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解释新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蔡明金 王宇 +3 位作者 牛新年 李东亮 田东江 强剑力 《油气井测试》 2015年第3期1-3,75,共3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建立并求解洞穴型储层油气藏试井解释模型,绘制了试井双对数典型曲线,并与常规试井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用实例井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洞穴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典型曲线与常规双重介质油藏大不相同,... 针对塔里木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建立并求解洞穴型储层油气藏试井解释模型,绘制了试井双对数典型曲线,并与常规试井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用实例井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洞穴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典型曲线与常规双重介质油藏大不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大型洞穴油藏压力导数曲线早期会出现一个凹陷,凹子的深浅受洞穴的大小及与井筒距离控制,洞穴越大、与井筒距离越近,凹子越深;之后,压力及其导数曲线呈现平行直线,表现为裂缝流特征。此将裂缝孔洞渗流与大型洞穴"空腔流"结合来建立的试井模型,弥补了前人建立的洞穴型储层试井解释方法的缺陷,可为大型洞穴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碳酸盐岩 试井 双重介质 空腔流
下载PDF
双重介质水平井产量递减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二辉 胡永乐 +1 位作者 王磊 曹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40-1444,共5页
水平井开发特殊类型油气藏有其独到优势,针对双重孔隙介质水平井复杂渗流,以Warren-Root双重介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水平井三维不稳定渗流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有限Fourier余弦变换及叠加积分等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定产条件下无量... 水平井开发特殊类型油气藏有其独到优势,针对双重孔隙介质水平井复杂渗流,以Warren-Root双重介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水平井三维不稳定渗流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有限Fourier余弦变换及叠加积分等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定产条件下无量纲井底压力解,再利用Duhamel褶积原理将定产条件压力解变换为井底定压条件下的产量解;通过重新定义无量纲量建立McCray型产量积分平均递减方程,结合Stehfest数值反演,获得无量纲产量积分平均递减曲线及其导数曲线图版。计算结果表明,产量积分平均导数曲线上出现双重介质特有的"凹子",应用该类图版拟合生产数据可方便进行产量预测及储层动态参数求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 水平井 产量递减 典型曲线
下载PDF
具有井筒储集的变形介质双孔模型压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丽娜 同登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2,i004,共4页
为更好地研究碳酸盐油藏和低渗流油藏的渗流问题, 引入渗透率模数, 考虑应力敏感地层中介质的变形, 介质的双孔隙度特征, 同时考虑井筒储集的影响, 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渗透率依赖于孔隙压力变化的流动方程是强非线性的, 模型采用Doug... 为更好地研究碳酸盐油藏和低渗流油藏的渗流问题, 引入渗透率模数, 考虑应力敏感地层中介质的变形, 介质的双孔隙度特征, 同时考虑井筒储集的影响, 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渗透率依赖于孔隙压力变化的流动方程是强非线性的, 模型采用Douglas—Jones预估校正法获得了无限大地层及有界封闭地层的数值解, 形成了新的理论图版, 利用这些图版对模型中的有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 变形 井筒储集 双重介质 数值解
下载PDF
非线性双重孔隙介质渗流 被引量:7
17
作者 黎水泉 徐秉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7-420,共4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介质参数随压力变化的双重孔隙介质非线性渗流模型 ,给出了有限元计算格式 ,并给出了算例。
关键词 双重孔隙介质 渗流 多孔介质 非线性
下载PDF
非饱和流固耦合双重孔隙介质模型控制方程 被引量:8
18
作者 孔亮 王媛 夏均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63-165,共3页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和流固耦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利用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在多孔介质弹性理论和广义有效应力的基础上,给出了双重孔隙介质非饱和流固耦合方程的数学推导,经过离散化后可以用于数值计算,最后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双重孔隙介质 流固耦合 非饱和渗流 控制方程
下载PDF
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勇 胡永乐 +2 位作者 李保柱 姜泽军 焦玉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7,共3页
通过建立单井双重介质组分概念模型,研究了地层流体性质、地层渗透率及地层压力降落速度对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流体性质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主要是由反凝析现象和气相粘度的变化造成的,当地层压力... 通过建立单井双重介质组分概念模型,研究了地层流体性质、地层渗透率及地层压力降落速度对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流体性质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主要是由反凝析现象和气相粘度的变化造成的,当地层压力与露点压力的比值为0.4~1时,气相粘度的变化占据主导作用,水平井产能有所上升;当地层压力与露点压力的比值小于0.4时,反凝析现象占主导作用,岩块系统渗透率降低导致产能明显下降。地层渗透率越低,产能升幅越小,降幅越大;对于致密碳酸盐岩凝析气藏,产能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反凝析导致产能降低的作用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地层压力降落速度越快,水平井产能上升幅度越小,降低幅度越大。地层流体性质和地层渗透率对产能变化规律影响比较敏感,地层压力降落速度对其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产能 双重介质 凝析气藏 碳酸盐岩
下载PDF
缝洞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产量递减曲线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罗二辉 胡永乐 +1 位作者 王磊 何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90,128-129,共5页
针对缝洞型低渗碳酸盐油藏,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动边界共同影响的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非线性非稳态渗流模型.鉴于数学模型的非线性和非齐次性,通过引入新定义的压力(量纲一)线性化压力扩散方程,应用Laplace变换和Duhamel原理结合Stehf... 针对缝洞型低渗碳酸盐油藏,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动边界共同影响的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非线性非稳态渗流模型.鉴于数学模型的非线性和非齐次性,通过引入新定义的压力(量纲一)线性化压力扩散方程,应用Laplace变换和Duhamel原理结合Stehfest数值反演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三重介质低渗油藏产量递减典型曲线,在产量递减双对数图上出现3个递减阶段和2个相对平缓稳定阶段;分析启动压力梯度、溶洞窜流系数、基质窜流系数、裂缝弹性储容比和溶洞弹性储容比与基质弹性储容比之比等敏感参数对产量(量纲一)的影响规律.计算分析表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中后期产量递减曲线下降幅度越大.通过绘制的产量递减曲线图版,可以预测缝洞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未来产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递减曲线 缝洞型碳酸盐岩 三重介质 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