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ssificatory updates in verrucous and cuniculatum carcinomas:Insights from the 5^(th) edition of WHO-IARC head and neck tumor classification
1
作者 Felipe Martins Silveira Lauren Frenzel Schuch Ronell Bologna-Molin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年第4期464-467,共4页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collaboratively produce the'WHO Blue Books'essential tools standardizing the diagnostic process for human cancers.Regular ...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collaboratively produce the'WHO Blue Books'essential tools standardizing the diagnostic process for human cancers.Regular updates in this classification accommodate emerging molecular discoveries,advances in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and evolving clinical insights.The 5th edition of the WHO/IARC classification of head and neck tumors refines the'Oral Cavity and Mobile Tongue'chapter,including sections for non-neoplastic lesions,epithelial tumors,and tumors of uncertain histogenesis.Notably,the epithelial tumors section is rearranged by tumor behavior,starting with benign squamous papillomas and progressing through potentially malignant oral disorders to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The section on OSCC reflects recent information on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and histological prognostic factors.Noteworthy is the specific categorization of verrucous carcinoma(VC)and carcinoma cuniculatum(CC),both associated with the oral cavity and distinct in clinical and histologic characteristics.This classification adjustment emphasizes the oral cavity as their predominant site in the head and neck.Designating specific sections for VC and CC aim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insights into these unique subtypes,elucidating their clinical features,distinct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revalence,significance,and clinical relevance.By categorizing these subtypes into specific sections,the 5th edition of the WHO classification aims to provide a more nuanced and detailed account,enh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specific variants within the broader spectrum of head and neck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 Verrucous carcinoma mouth neoplasms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model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the oral cavity in mice 被引量:6
2
作者 SUN Rui ZHANG Jian-gang GUO Chuan-b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1891-1895,共5页
Backgroun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is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t tumor in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 comprising more than 90% of all oral malignancies.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an animal model to study O... Backgroun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is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t tumor in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 comprising more than 90% of all oral malignancies.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an animal model to study OSCC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established and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three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s were compared. Methods After implanting three kinds of cell lines (GDC185, Tca8113, Tca83) into three different anatomical sites in nude mice, namely the tongue, floor of the mouth, and axillary fossa, we observed the tumorigenicity and the metastatic capacity, which was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y under a surgical microscope. Results The animal model injected with GDC185 cells in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had the highest rate of neck lymph node metastasis (55.6%) and the cell line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iological behaviors. Conclusions Nude mice injected with GDC185 cells in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could be used as a feasible animal model to study neck metastasis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 model lymphatic metastasi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outh neoplasm
原文传递
茶黄素调节Snail/Slug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绪高 杨文超 +1 位作者 刘彦杰 杨旭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4-1170,共7页
目的研究茶黄素调节Snail/Slug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25、50、100、150、175 mg/L茶黄素处理的人OSCC细胞SCC-25存活率,筛选出茶黄素的合适作用浓度。体外培养SCC-25细胞并构... 目的研究茶黄素调节Snail/Slug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25、50、100、150、175 mg/L茶黄素处理的人OSCC细胞SCC-25存活率,筛选出茶黄素的合适作用浓度。体外培养SCC-25细胞并构建OSCC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茶黄素低剂量组、茶黄素高剂量组、茶黄素高剂量+空载组、茶黄素高剂量+Snail过表达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Snail、Slug表达;采用MTT法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采用细胞划痕与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SCC-25细胞迁移、侵袭;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SCC-25细胞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检测各组裸鼠肿瘤体积、肿瘤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茶黄素低剂量组、茶黄素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迁移率、侵袭数、Snail mRNA及蛋白表达、Slug m RNA及蛋白表达、Bcl-2、N-cadherin蛋白表达、裸鼠肿瘤质量及体积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Bax、ZO-1及E-cadherin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高剂量茶黄素作用更强。与茶黄素高剂量组相比,茶黄素高剂量+空载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Snail可逆转茶黄素对细胞及裸鼠各指标的影响。结论茶黄素可下调Snail/Slug通路蛋白表达,从而抑制OSCC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增殖、迁移及侵袭,促使其凋亡,并可延缓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Snail家族转录因子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18)F-FDG PET/MR与PET/CT对比分析
4
作者 周子晴 程勇 +2 位作者 唐勇进 凌雪英 徐浩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PET/MR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CSCC)的图像,探讨PET/MR在口腔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同时接受体部PET/CT与头颈部MR检查的OCSCC患者,对PET阳性病灶在PET/CT、PET...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PET/MR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CSCC)的图像,探讨PET/MR在口腔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同时接受体部PET/CT与头颈部MR检查的OCSCC患者,对PET阳性病灶在PET/CT、PET/MR上的图像质量、融合准确度及病灶清晰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22例患者共有35个阳性病灶,包括阳性原发灶22个、阳性淋巴结13个。PET/CT、PET/MR T_(1)WI和PET/MR T_(2)WI在图像质量及融合准确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显示阳性原发灶的清晰度方面,PET/MR T_(1)WI和PET/MR T_(2)WI均优于PET/CT(P<0.05);在显示阳性淋巴结的清晰度方面,PET/CT、PET/MR T_(1)WI和PET/MR T_(2)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MR在OCSCC诊断中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PET/MR 鳞状细胞癌 口腔肿瘤
下载PDF
全外显子测序及相关指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谢尚 蔡志刚 单小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索全外显子测序及相关指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个性化精准治疗中的意义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OSCC根治手术并接受基因检测和免疫相关指标检... 目的:探索全外显子测序及相关指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个性化精准治疗中的意义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OSCC根治手术并接受基因检测和免疫相关指标检测的患者,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筛选潜在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以评估基因检测使患者受益的可能性。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基因突变数量、联合阳性分数(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微卫星序列状态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位点(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HLA-B)等。采用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0例患者,排除1例腺样囊性癌,9例OSCC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5.44±9.59)岁。肿瘤位置:颊部5例,舌部3例,牙龈1例。基因检测结果发现,3例(33.3%)患者肿瘤组织内未发现基因突变,5例(55.6%)存在唯一的TP53基因突变,1例(11.1%)存在TP53和CHEK1突变,但暂无上市药物可用于这些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结果发现,所有患者中均未发现遗传肿瘤基因存在,提示OSCC为遗传性肿瘤的可能性较低。在免疫疗效相关标志物检测方面,CPS检测结果发现8例患者CPS≥1;TMB检测结果发现,TMB中位数为0.72 mutations/Mb(0~4.32 mutations/Mb),均较低;微卫星序列状态检测结果发现阴性及阳性对照结果均正确,提示所检测肿瘤组织均为微卫星稳定性;HLA-B检测结果发现仅有1例患者存在B62基因突变,提示OSCC组织标本中HLA-B的B44和B62相关基因型非常低。结论:现有结果不支持基因检测和免疫相关指标检测在OSCC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口腔肿瘤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检测 精准医学
下载PDF
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中上皮糖蛋白40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孙芹芹 肖金庆 朱玉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糖蛋白40(EGP40)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两院收治的88例OSCC患者均行OSCC根治手术,术后随访3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EGP40表达情况,分析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上皮糖蛋白40(EGP40)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两院收治的88例OSCC患者均行OSCC根治手术,术后随访3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EGP40表达情况,分析癌组织中EGP40蛋白表达与OSCC患者病理特征参数的关系,分析OS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及EGP40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OSCC患者癌组织中EGP40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Ⅲ~Ⅳ期、浸润深度≥5 mm、低分化、累及脉管、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EGP40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浸润深度<5 mm、中高分化、未累及脉管、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截至随访结束,9例失访。Cox回归分析显示,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EGP40阳性是影响OSCC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EGP40阴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曲线优于EGP40阳性表达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CC患者癌组织中EGP40异常高表达,EGP40表达与患者病理情况、预后有关,EGP40阳性表达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病理学 鳞状细胞/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CD44v6与MMP-9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姚丽艳 施作霖 +1 位作者 李燕辉 张白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9相互关系及其在评估口腔鳞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以及转移等生物学特性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2 2例口腔鳞癌和 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D44v6和MMP 9的表达。结果...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9相互关系及其在评估口腔鳞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以及转移等生物学特性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2 2例口腔鳞癌和 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D44v6和MMP 9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呈强阳性表达 ;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明显弱于正常组织。高表达CD44v6的口腔鳞癌不仅分化程度较差而且易发生淋巴结转移。MMP 9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 ,癌组织中MMP 9的阳性表达高达 6 8 2 % (15 / 2 2 )。MMP 9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口腔鳞癌中MMP 9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多因素分析示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口腔鳞癌病理分化和颈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口腔鳞癌中CD44v6与MMP 9的表达密切相关。MMP 9和CD44v6可作为临床上评估口腔鳞癌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癌 金属蛋白酶类 CD44V6 MMP-9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p27^(kip)的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文书 张茹慧 +2 位作者 葛兮源 张伟 徐勇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目的 :研究 p2 7k ip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对 37例口腔鳞癌组织、 30例癌旁组织及 1 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 p2 7kip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 7kip蛋白在 37例口腔... 目的 :研究 p2 7k ip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对 37例口腔鳞癌组织、 30例癌旁组织及 1 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 p2 7kip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 7kip蛋白在 37例口腔鳞癌组织、 30例癌旁组织、 1 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 6 7.6 %、 93.3%、 1 0 0 % ,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增高 ,口腔鳞癌组织中 p2 7kip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p2 7kip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KIP 蛋白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9
9
作者 何家才 阮敏 +1 位作者 王元银 陈乔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62例口腔鳞癌中的VEGF和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结果VEGF在正...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62例口腔鳞癌中的VEGF和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结果VEGF在正常口腔黏膜中未见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较强,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病理分级无相关,但临床Ⅲ、Ⅳ期的VEGF表达明显较Ⅰ、Ⅱ期增强,且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VD明显较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致密,MVD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无相关关系,但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相关分析显示口腔鳞癌中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VEGF的表达以及MVD的测定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病理学 口腔肿瘤/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下载PDF
STAT-3抑制剂WP1066增强顺铂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能力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令平 刘爱芹 +4 位作者 周旋 任玉 黄媛媛 刘速 张仑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调控mi R-21增强化疗药物顺铂抑制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能力的作用。方法实验共分3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顺铂组(DDP组)、小分子抑制剂+顺铂组(WP1066+DDP组)。实时定量PCR检测mi R-21表达...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调控mi R-21增强化疗药物顺铂抑制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能力的作用。方法实验共分3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顺铂组(DDP组)、小分子抑制剂+顺铂组(WP1066+DDP组)。实时定量PCR检测mi R-2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TAT-3及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表达;用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生长形成球形克隆、侵袭能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 R-21的表达水平。结果WP1066+DDP处理组的STAT3/p STAT-3表达水平比DDP组低;WP1066+DDP组mi R-21表达比前两组低;通过Transwell小室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WP1066+DDP组少于DDP组;WP1066+DDP组细胞生长形成球的能力明显较DDP组减弱;TIMP-3蛋白表达较前两组升高;MMP-2/9表达水平较前两组明显下调。荧光素酶实验证明WP1066+DDP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DDP组和DMSO组。结论通过抑制舌癌细胞中STAT-3活性,下调mi R-21表达,可以增强化疗药物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能力,为使WP1066联合DDP化疗成为靶向治疗人口腔鳞状细胞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口腔肿瘤 肿瘤侵润 STAT3转录因子 顺铂 MIR-21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S100A4蛋白和E-cad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永锋 张令达 曹立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6-698,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中S100A4蛋白和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OSCC组织中S100A4、E-cad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中S100A4蛋白和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OSCC组织中S100A4、E-cad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100A4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E-cad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S100A4蛋白和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对OSCC的分化起重要作用;E-cad、S100A4蛋白和OSCC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S100A4蛋白和E-cad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进展密切相关,是判断口腔鳞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癌 S100A4蛋白 上皮钙粘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雷 王莉红 +1 位作者 刘婷娇 刘佩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64-3866,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p73、p63、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临床Ⅰ、Ⅱ期的过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p73蛋白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73蛋白与p53蛋白,p63蛋白与p53蛋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0.368,0.342,P<0.05)。结论: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73、p63和p53的过表达三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73和p63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P73 P63 p53
下载PDF
P16蛋白在口腔疣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邹萍 唐瞻贵 +2 位作者 冯德云 沈子华 姚志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 :研究P16蛋白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状况并与其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对比 ,探讨其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 8例正常口腔黏膜、13例疣状癌、10例高分化鳞癌、10例低分化鳞癌组织... 目的 :研究P16蛋白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状况并与其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对比 ,探讨其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 8例正常口腔黏膜、13例疣状癌、10例高分化鳞癌、10例低分化鳞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疣状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 2 3 .1% ( 3 /13 ) ,过度表达率为 69.2 % ( 9/13 ) ,其平均染色强度高于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组 (P <0 .0 5 )。结论 :P16基因变异在口腔疣状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疣状癌中P16蛋白过度表达提示疣状癌可能与HPV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蛋白 口腔疣状癌 蛋白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晚期口腔颌面部鳞癌术后复发的放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中和 竺涵光 +2 位作者 林国础 张志愿 邱蔚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9-31,共3页
对1988年7月1994年8月间接受放疗的67例晚期口腔颌面部鳞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放疗后完全缓解为29.9%(20/67),部分缓解为40.3%(27/67),无效为29.9%(20/67);总有效率为7... 对1988年7月1994年8月间接受放疗的67例晚期口腔颌面部鳞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放疗后完全缓解为29.9%(20/67),部分缓解为40.3%(27/67),无效为29.9%(20/67);总有效率为70.1%(47/67);放疗后已死亡50例,中位生存期16月;生存率:1年为56.7%(38/67),2年为20.9%(14/67),3年为4.5%(3/67);远处转移率31.3%,放疗并发症率11.9%。分析表明,照射50Gy以上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50Gy以下者(P<0.01);超分割连续放射的疗效优于分段放射(P<0.05)。本文对复发患者的放疗反指证及提高疗效的多模式治疗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癌 术后复发 口腔肿瘤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口腔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检测对分期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洪伟 李龙江 谢文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3 6例口腔鳞癌患者在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 ,运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 (CK)的表达 ,检测微转移灶的存在。分析CK+ 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3 6例患者中 ,CK+ 和CK-...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3 6例口腔鳞癌患者在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 ,运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 (CK)的表达 ,检测微转移灶的存在。分析CK+ 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3 6例患者中 ,CK+ 和CK-患者的生存期分别为 ( 3 6.76± 6.91)月、( 4 7.47± 11.3 5 )月 (P =0 .0 0 2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 :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有无、病理分级均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 (P值分别为 0 .0 44和 0 .0 40 ) ,而临床分期并不能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 (P =0 .2 3 6)。结论 :淋巴结中微转移灶的检测可以补充目前口腔鳞癌的分期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微转移 预后 肿瘤分期
下载PDF
口腔鳞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布静秋 步荣发 +1 位作者 徐文通 刘洪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6-427,共2页
目的评估γ探测仪检测口腔鳞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和预测能力,并确定前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是否能正确反映整个颈部淋巴结的状态。方法在20例口腔鳞癌患者瘤体周围的口腔黏膜下正常组织内注射99mTc标记的右旋糖酐,应用γ探测仪... 目的评估γ探测仪检测口腔鳞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和预测能力,并确定前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是否能正确反映整个颈部淋巴结的状态。方法在20例口腔鳞癌患者瘤体周围的口腔黏膜下正常组织内注射99mTc标记的右旋糖酐,应用γ探测仪术中定位放射性浓聚的SLN再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SLN的病理与其余颈清扫组织病理进行比较。结果SLN检出灵敏度为93%(16/20),6例患者证实有颈淋巴结隐匿转移,5例SLN是惟一肿瘤转移的淋巴结,1例SLN和非SLN都有隐匿转移,SLN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100%(6/6)。结论应用γ探测仪术中定位口腔鳞癌的SLN是可行的,SLN可以预测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有可能减少淋巴结转移阴性(CN0)患者颈清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鳞状细胞 口腔肿瘤 前哨淋巴结 肿瘤转移 放射性核素显像 SLN
下载PDF
DCL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建丽 谷峰 田燕晓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12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DCL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分析其... 目的探讨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12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DCL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CL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DCL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DCLK1 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关系。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DCL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CL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和64.3%(P<0.01)。口腔鳞癌组织中DCLK1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较癌旁组织上升(均P<0.01)。口腔鳞癌组织中DCL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表达与DCLK1 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均呈负相关(r=-0.767,P<0.01;r=-0.671,P<0.01)。DCL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口腔鳞癌患者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L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63.0%vs 43.4%,69.6%vs 47.0%,均P<0.05)。结论DCLK1去甲基化表达异常,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影响患者预后。DCLK1去甲基化状态可能通过参与调控DCLK1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在肿瘤发生和发展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病理学 口腔肿瘤/代谢 鳞状细胞/代谢 鳞状细胞/病理学 DNA甲基化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代谢 基因表达 预后
下载PDF
口腔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Fas/FasL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麟 陈乔尔 +2 位作者 何志良 胡芳芳 祖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Fas/FasL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TDT)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38例口腔鳞癌TIL的Fas/FasL表达及TIL和癌细胞的凋亡进行检...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Fas/FasL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TDT)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38例口腔鳞癌TIL的Fas/FasL表达及TIL和癌细胞的凋亡进行检测,观察TIL的Fas/FasL表达与TIL和癌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TIL的Fas和FasL均有广泛的表达,TILFas表达阳性组的TIL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Fas表达阴性组(P<0.05),TILFasL表达阳性组的癌细胞凋亡指数与FasL表达阴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腔鳞癌TIL的Fas阳性表达与其凋亡有密切关系,而FasL的阳性表达则与癌细胞凋亡无关。癌细胞可能通过Fas凋亡系统诱导TIL的凋亡并通过某种机制逃避TIL的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饮酒、吸烟及其交互作用与口腔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何保昌 陈法 蔡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饮酒、吸烟与口腔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相关资料,病例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经病理确诊的新发口腔癌病例206例,对照为体检人群及其他科室患者584例。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 目的探讨饮酒、吸烟与口腔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相关资料,病例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经病理确诊的新发口腔癌病例206例,对照为体检人群及其他科室患者584例。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估算饮酒、吸烟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饮酒与吸烟的交互作用。结果饮酒、吸烟可显著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调整OR值为2.06(95%CI:1.33~3.20),2.46(1.77~3.41);开始饮酒年龄越早、平均每天饮酒精量的增加和饮酒年限的延长,饮酒者患口腔癌的危险性增大。其中平均每天饮酒精量超过60g者与口腔癌有显著关联(P〈0.05),调整OR值为5.98(95%CI:3.26~10.95);吸烟且饮酒者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且不饮酒者的4.77倍(95%CI:2.71~8.39),烟酒乘积项的调整OR值为3.58(95%CI:2.45~5.24),调整后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为2.87(95%CI:0.73~5.02)、归因比(AP)为0.60(95%CI:0.33~0.87)、交互作用指数(S)为4.20(95%CI:0.95~18.66)。结论饮酒、吸烟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饮酒与吸烟二者有协同作用,可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吸烟 烟草 乙醇 鳞状细胞 口腔肿瘤 问卷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E-cd、LN-R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金海 周健 +1 位作者 龚西騟 孟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 了解上皮型钙依赖黏附蛋白 (E cad)、层黏连蛋白受体 (LN R)在口腔鳞癌 (OSC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E cad和LN R。结果  77例OSCC中E cad蛋白表达与OSCC的WHO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 目的 了解上皮型钙依赖黏附蛋白 (E cad)、层黏连蛋白受体 (LN R)在口腔鳞癌 (OSC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E cad和LN R。结果  77例OSCC中E cad蛋白表达与OSCC的WHO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P <0 0 5 ) ;LN R蛋白表达与OSCC的WHO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 (P <0 0 5 ) ;E cad蛋白表达与LN R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多因素分析表明 ,E cad是影响OSCC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测定OSCC组织中E cad和LN R蛋白表达 ,对阐述OSCC浸润与转移机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检测OSCC的E cad表达状况对临床判断患者预后及指道治疗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E-CD LN-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