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TA-AI联合FFR-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许禹 耿云平 尤国庆 《右江医学》 2024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与人工智能(AI)联合心肌灌注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 目的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与人工智能(AI)联合心肌灌注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检查的间隔时间应在14天内,然后通过AI软件自动对CCTA的图像进行重建和计算,同时计算FFR-CT的数值。计算人工智能辅助的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CTA-AI)联合FFR-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80例患者经CAG检查确诊,72例患者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占比为90%;8例患者为非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占比为10%。CCTA-AI联合FFR-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AUC值均高于CCTA-AI、FFR-CT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CTA-AI联合FFR-CT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心肌灌注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基于CCTA研究房颤患者行胸腔镜下LAAL术后左心耳形态与残余分流的相关性
2
作者 程相宜 黄成锋 +5 位作者 熊雨美 陆华 廖胜杰 张晓慎 王昊 沈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9,共8页
目的:基于术后心脏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分析房颤(AF)患者行胸腔镜下左心耳缝扎术(LAAL)后残余分流(PDL)与左心耳(LAA)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成功实施LAAL的AF患者6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 目的:基于术后心脏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分析房颤(AF)患者行胸腔镜下左心耳缝扎术(LAAL)后残余分流(PDL)与左心耳(LAA)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成功实施LAAL的AF患者6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其术后CCTA图像并分析LAA形态学指标。根据LAAL术后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PDL组(n=34)及无PDL组(n=28)。对两组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结果:将LAA各项参数指标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AA短径(OR=0.393,95%CI:0.167~0.926,P=0.033)、LAA口长径(OR=0.330,95%CI:0.138~0.785,P=0.012)、LAA口短径(OR=0.083,95%CI:0.019~0.367,P=0.001)、LAA口周长(OR=0.078,95%CI:0.510~0.983,P=0.039)、LAA口面积(OR=0.499,95%CI:0.319~0.783,P=0.002)及LAA体积(OR=0.855,95%CI:0.768~0.953,P=0.005)均与术后PDL的发生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LAA口短径更长为PD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CCTA行LAA形态学评估对AF患者LAAL术后PDL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LAA口短径较长时,需警惕PD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成像(ccta) 胸腔镜 左心耳缝扎术(LAAL) 残余分流(PDL) 房颤(AF)
下载PDF
Utility of cardiac bioenzymes in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SARS-CoV-2
3
作者 Ali Osman Gulmez Sonay Aydin 《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 202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Therefore,cardiac biomarkers and cardiac imaging have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diagnostic phase.It is 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Therefore,cardiac biomarkers and cardiac imaging have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diagnostic phase.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relationship of biomarkers in COVID-19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the predicted course and results after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ac bioenzymes Coronavirus disease-19 Treatment Diagnosis 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血清指标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
4
作者 赵宇明 赵树媛 +2 位作者 侯鹏 王爽 纪俊雨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情况将其分为轻度组(0分≤Gensini积分≤20分)、中度组(20分<Gensini积分≤60分)及重度组(Gensini积分>60分),每组34例。对比3组患者冠状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狭窄面积百分比(%AS)、狭窄直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Lp-PLA2及ANGPTL3,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重度组MLA、MLD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AS、%DS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5、4.083、5.871、6.976、3.387、2.198、2.668、3.505,P<0.05)。重度组Lp-PLA2、ANGPTL3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4、8.220、2.575、3.05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LA、MLD、%AS、%DS、CCTA综合参数、LpPLA2以及ANGPTL3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38、0.690、0.742、0.801、0.904、0.808和0.807。灵敏度分别为91.20%、91.20%、64.70%、94.10%、97.10%、70.60%和88.20%;特异度分别为76.50%、57.40%、75.00%、50.00%、70.60%、97.10%和70.60%。CCTA综合参数的AUC分别高于LpPLA2和ANGPTL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及血清Lp-PLA2、ANGPTL3评估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具有一定效能,且CCTA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A2Lp-PLA2)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心律不齐患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触发窄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的可行性
5
作者 禹烜 李岩 +3 位作者 沈翀 祝小莲 郝俊琪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6-389,395,共5页
目的分析心律不齐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诊的心律不齐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 目的分析心律不齐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诊的心律不齐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研究组66例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情况。结果两组诊断准确率均在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一致,平均主观评分分别为4.16比4.07、3.98比4.22、4.03比4.01,但对比剂用量、有效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减少29%和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11、9.119,P=0.001)。结论对于心律不齐患者,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窄窗技术保证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回顾式扫描诊断准确性相当,同时能提高检查安全性,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CT血管造影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可行性
下载PDF
3D-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弥龙 李小华 +4 位作者 王军 姚远 刘旭东 涂蓉 施玉森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影像冠状动脉CT成像(3D-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5年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50例患者,年龄35~82岁,体质量指数(BMI)<30㎏/cm2,心率均<80次/min,行3D-CCTA检查,得到VR、MIP、MPR图像... 目的探讨三维影像冠状动脉CT成像(3D-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5年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50例患者,年龄35~82岁,体质量指数(BMI)<30㎏/cm2,心率均<80次/min,行3D-CCTA检查,得到VR、MIP、MPR图像。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冠状动脉15段分法,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狭窄情况进行统计,计算3D-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比较3D-CCTA与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结果 50例患者3D-CCTA检查共有640个可评价节段,其中,150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CAG共评价冠状动脉656段,其中,143段有不同程度狭窄,3D-CCTA和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符合者共127段,两者均诊断为正常者共478段。3D-CCTA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为92.3%、96.3%、88.3%和97.6%,正确率为94.5%。结论 3D-CCT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较大的优势,与CAG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 三维影像冠状动脉CT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联合CT下肺动脉造影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效能
7
作者 陈迪松 华群 +1 位作者 冯仁海 陈炯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48-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CT下肺动脉造影(CTPA)评价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PAH患者142例。根据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将PAH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105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CT下肺动脉造影(CTPA)评价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PAH患者142例。根据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将PAH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105例。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和CTPA检查有关参数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CTPA评价PAH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水平高于对照组,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肺动脉直径、右心室横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VEF、RVSP、TAPSE 3者联合预测心功能不全的AUC>3项指标单独预测的AUC。肺动脉直径、右心室横径两者联合预测心功能不全的AUC大于肺动脉直径、右心室横径单独的AUC。超声心动图联合CTPA预测心功能不全的AUC为0.913,大于超声心电图和CTPA单独预测。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CTPA有利于预测PAH患者的心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CT下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数学模型评价不同螺距冠状动脉CCTA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特点与验证
8
作者 刘潇 曾勇明 +2 位作者 郁仁强 王杰 孙静坤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37,共7页
收集61例采用双源CT Flash大螺距冠状动脉CCTA(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受检者资料,按WHO亚洲人体质量指数(BMI)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正常组(12例)、超重组(41例)和肥胖组(8例),应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数... 收集61例采用双源CT Flash大螺距冠状动脉CCTA(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受检者资料,按WHO亚洲人体质量指数(BMI)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正常组(12例)、超重组(41例)和肥胖组(8例),应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数学模型软件计算三组受检者大螺距与常规螺距行CCTA的器官剂量,比较两种螺距CCTA时受检者的器官剂量分布特点及两种螺距CCTA的有效剂量变化幅度,并与大螺距模式下CT设备直接读取法所得有效剂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蒙特卡罗软件计算的双源CT大螺距CCTA受检者的器官剂量比常规螺距技术的剂量降低约70%,其中心脏、胸腺的器官剂量下降最为明显,降幅最大约80%;三组CCTA受检者大螺距较常规螺距的有效剂量(E)均降低明显(p<0.05),正常组使用大螺距技术后有效剂量E降幅最为明显;大螺距模式下数学模型软件模拟有效剂量E与CT设备所测有效剂量E间的偏差度小于50%。说明Monte Carlo数学模型软件可用于检查前预估或回顾性分析CCTA扫描时受检者的器官剂量与有效剂量的分布情况,并预判CCTA大螺距模式对受检者的胸部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从而达到了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尤其对BMI较小的受检者(如儿童)控制辐射风险更具意义。对开展低剂量CT技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双源CT 体层摄影术 数学模型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和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对比观察
9
作者 余东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比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分为不良事件组(26例)和非不良事件组(8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MR与CT... 目的 探讨比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分为不良事件组(26例)和非不良事件组(8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MR与CT检查。对比两组CMR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 CT斑块特征。结果 CMR显示,不良事件组的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81.12±2.18)mm和内径(2.96±0.23)mm均显著小于非不良事件组的(84.36±3.29)、(3.45±0.69)mm,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CT成像方面,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为69.23%(18/26),其中钙化斑块3例(11.54%)、纤维斑块10例(38.46%)、混合斑块5例(19.23%);非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为26.25%(21/80),其中钙化斑块13例(16.25%)、纤维斑块3例(3.75%)、混合斑块5例(6.25%);不良事件组与非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斑块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斑块位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MR在评估心肌结构和功能以及检测微循环异常和冠状动脉痉挛方面表现出色,对于不耐受辐射暴露或对对比剂过敏的患者来说更为安全。CT在直接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疾病程度方面表现出色,是了解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冠心病 心脏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C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及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立 程琦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并对再狭窄支架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0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别行C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CAG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C...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并对再狭窄支架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0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别行C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CAG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C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并分析支架内再狭窄是否与支架部位、直径、长度及类型有关。结果(1)CCTA对106例患者的174枚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7.3%、91.7%、98.6%、84.6%,与CAG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860)。(2)支架内再狭窄与支架直径、狭窄性病变是否处于血管分叉处有关,与支架长度、支架所在冠脉节段、支架类型无关。结论CCTA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结果与CAG的诊断结果存在较高的一致性。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与支架直径及狭窄性病变是否处于血管分叉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为心肌的梗塞的心脏的计算断层摄影术 angiography 的诊断精确性
11
作者 Monvadi B Srichai Hersh Chandarana +4 位作者 Robert Donnino Irene Isabel P Lim Christianne Leidecker James Babb Jill E Jacobs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3年第8期295-303,共9页
AIM:To investigat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high,low and mixed voltage 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 for detection of p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MI).METHODS:Twenty-four consecutive patients(88% male,mean age 65... AIM:To investigat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high,low and mixed voltage 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 for detection of p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MI).METHODS:Twenty-four consecutive patients(88% male,mean age 65 ± 11 years old) with clinically documented prior MI(】 6 mo) were prospectively recruited to undergo late phase DECT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ir MI.Computed tomography(CT)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dual source CT system(64-slice Definition or 128-slice Definition FLASH,Siemens Healthcare) with initial first pass and 10 min late phase image acquisitions.Using the 17-segment model,regional systolic function was analyzed using first pass CT as normal or abnormal(hypokinetic,akinetic,dyskinetic).Regions with abnormal systolic function were identified as infarct segments.Late phase DE scans were reconstructed into:140 kVp,100 kVp,mixed(120 kVp) images and iodine-only datasets.Using the same 17-segment model,each dataset was evaluated for possible(grade 2) or definite(grade 3) late phase myocardial enhancement abnormalities.Logistic regression for correlated data was used to compare reconstructions in terms of the accuracy for detecting infarct segments using late myocardial hyperenhancement scores.RESULTS:All patients reported prior history of documen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with most occurring more than 5 years prior(n = 18;75% of cohort).Fiftyfive of 408(13%) segments demonstrated abnormal wall motion and were classified as infarct.The remaining 353 segments were classified as non-infarcted segments.A total of 1692 segments were analyzed for late phase enhancement abnormalities,with 91(5.5%) segments not interpretable due to artifact.Combined grades 2 and 3 compared to grade 3 only enhancement abnormalitie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imilar specificity for detection of infarct segments for all reconstructions evaluated.Evaluation of different voltage acquisitions demonstrated the highest diagnostic performance for the 100 kVp reconstruction which had higher diagnostic accuracy(87%;95%CI:80%-90%),sensitivity(86%-93%;95%CI:54%-78%) and specificity(90%;95%CI:86%-93%) compared to the other reconstructions.For sensitivit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noted between 100 kVp vs 140 kVp(P【0.0005),100 kVp vs mixed(P【0.0001),and 100 kVp vs iodine only(P【0.005) using combined grade 2 and grade 3 perfusion abnormalities.For specificit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noted between 100 kVp vs 140 kVp(P【0.005),and 100 kVp vs mixed(P【0.01) using combined grades 2 and 3 perfusion abnormalities.CONCLUSION:Low voltage acquisition CT,100 kVp in this study,demonstrates superior diagnostic performance when compared to higher and mixed voltage acquisitions for detection of prior 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SCHEMIC heart disease Late enhancement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研究
12
作者 高海超 李舒承 +4 位作者 孔凡强 王青松 李东阳 王喜冰 王珠秀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4D-CCTA)评价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例C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4D-CCTA检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对比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 目的:探讨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4D-CCTA)评价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例C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4D-CCTA检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对比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以及射血分数(EF)等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所测定结果的相关性以及4D-CCTA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功能检查中的价值。结果:4D-CCTA检查测定的EDV、SV及EF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ESV低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4D-CCTA与二维超声心动图两种检查方式测定的EDV、ESV、SV及EF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62,r=0.928,r=0.925,r=0.909;P<0.05)。4D-CCTA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及0.875。结论:4D-CCTA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CHD患者左心室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准确评估CHD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4D-ccta) 二维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CHD)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解剖形态及相关参数与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鑫焱 陈韬 +3 位作者 卢旭 刘奥 王晶 郭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5-700,共6页
目的探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解剖形态及相关参数与卒中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0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心脏CT血管造影和经食管超声检查的72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CT血... 目的探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解剖形态及相关参数与卒中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0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心脏CT血管造影和经食管超声检查的72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CT血管造影、经胸超声及经食管超声结果。根据既往有无卒中史分为卒中组105例和非卒中组616例,获取左心耳的解剖形态及相关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耳解剖形态及相关参数与卒中的关系。结果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t=-13.65,P<0.001)、心房颤动类型(χ^(2)=5.85,P=0.016)、左心耳开口平面与长径夹角(χ^(2)=5.483,P=0.009)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开口平面与长径夹角(OR=2.813,95%CI 1.526~5.184,P=0.001)、CHA2DS2-VASc评分(OR=3.497,95%CI 2.801~4.336,P<0.001)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耳开口平面与长径夹角是预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耳形态传统的四分类型不是卒中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形态 心脏CT血管造影 卒中
下载PDF
斑块对基于CTA虚拟计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柳丹 涂圣贤 +1 位作者 李泽杭 周旭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3-829,共7页
【目的】基于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计算虚拟血流储备分数使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无创评估成为可能,目前尚不清楚斑块是否会影响基于CTA虚拟计算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本研究以有创FFR为参考标准,分析斑块对CT-QFR值的影响。【方法】:回顾... 【目的】基于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计算虚拟血流储备分数使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无创评估成为可能,目前尚不清楚斑块是否会影响基于CTA虚拟计算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本研究以有创FFR为参考标准,分析斑块对CT-QFR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了在60 d同时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CCTA)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108例疑似CHD患者。通过虚拟血流计算相关软件分析CCTA图像,获得目标血管的虚拟血流储备分数(CT-QFR)、目标血管斑块的定量及定性分析,其中包括总斑块体积、斑块负荷、钙化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以及是否存在易损斑块。【结果】:纳入108名患者的137支目标血管进行分析,在血管水平按照CT-QFR与FFR之间的差值分为高估组(差值>0.03,n=29)、参考组(-0.03≤差值≤0.03,n=88)和低估组(差值<-0.03,n=20),低估组(14.81)的LPV(mm^(3))大于高估组(1.97,P<0.05)。分析显示LPV与差值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当使用CT-QFR来估算冠状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时,脂质斑块的存在将低估血流储备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功能学 斑块 定量分析
下载PDF
术前心脏CT血管成像左心耳形态学评价对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斌 丁宁宁 +3 位作者 刘哲 王星烨 刘辉 荐志洁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究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残余分流(PDL)发生率,分析基于术前心脏CT血管成像(CCTA)左心耳形态学指标中与房颤患者LAAC术后PDL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成功实施LAAC的房... 目的探究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残余分流(PDL)发生率,分析基于术前心脏CT血管成像(CCTA)左心耳形态学指标中与房颤患者LAAC术后PDL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成功实施LAAC的房颤患者7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术前CCTA图像左心房与左心耳形态学指标。根据LAAC术后45 d复查结果将其分为有PDL组(n=29)及无PDL组(n=43)。对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结果有PDL组LAA孔口长径[(35±5)mm vs.(31±7)mm,P<0.01]、短径[(26±6)mm vs.(22±4)mm,P<0.01]、着陆区面积[(576±166)mm^(2) vs.(480±161)mm^(2),P<0.05]均大于无PDL组,梳状肌发达率也较无PDL组高(P<0.05)。PDL组左心房及左心耳体积、着陆区直径、左心耳深度较无PDL组大,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左心耳孔口形状、左心耳形态及分叶等定性指标在两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AA孔口长径(OR=1.118,95%CI:1.024-1.220,P<0.05)、短径(OR=1.200,95%CI:1.073-1.343,P<0.01)、着陆区面积(OR=1.004,95%CI:1.000-1.007,P<0.05)及梳状肌发达程度(OR=3.580,95%CI:1.314-9.756,P<0.05)均与术后PDL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LAA孔口短径与梳状肌发达程度为PD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CCTA左心耳形态学评估对房颤患者LAAC术后PDL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梳状肌较发达、左心耳口部短径较大时,需警惕PD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ccta 左心耳封堵术 残余分流
下载PDF
256层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及追踪冻结技术在不同心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波 陈亚明 +2 位作者 靳革革 马亚 张浩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256排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同心率患者单个心动周期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行256层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的127例患者,根据扫描的实时心率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256排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同心率患者单个心动周期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行256层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的127例患者,根据扫描的实时心率将其分为<65次/min组(56例)、65~100次/min组(41例)和>100次/min组(30例)。比较3组之间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冠状动脉追踪冻结(SSF)技术和标准(STD)算法两种不同重建方法的图像质量;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结果: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的分析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95,P<0.001)。<65次/min组图像的质量评分(4.78±0.34)分,高于65~100次/min组和>100次/mi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56,t=12.365;P<0.05)。<65次/min组、65~100次/min组和>100次/min组应用SSF算法重建图像质量明显优于STD重建图像质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06,Z=3.162,Z=2.828;P<0.05)。<65次/min组、65~100次/min组和>100次/min组有效辐射剂量中位数分别为1.83 mSv、2.06 mSv和2.46 mSv,且3组有效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57,F=2.875,F=2.218;P>0.05)。结论:256层能谱CT在不同心率患者采用单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具有可行性,且可降低心率>100次/min患者的辐射剂量,在不同心率患者中采用SSF技术均可以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 追踪冻结(SSF)技术 心率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术前心脏疾病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文磊 栗光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5-611,共7页
随着肝移植疾病谱和器官分配体系等因素的改变,越来越多伴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进入移植等待名单。手术应激、严重感染、免疫抑制药物不良反应等亦会导致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影响受者短期及长期生存。因此,术前对受者心脏... 随着肝移植疾病谱和器官分配体系等因素的改变,越来越多伴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进入移植等待名单。手术应激、严重感染、免疫抑制药物不良反应等亦会导致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影响受者短期及长期生存。因此,术前对受者心脏结构及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对改善肝移植预后尤其重要。本文就肝移植围手术期心脏疾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肝移植受者心脏疾病风险评估的时机和方法进行综述,介绍当前肝移植术前常见心脏疾病的评估手段,以期为进一步降低肝移植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改善临床预后结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心脏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脏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CT造影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成本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黎炜 邱英鹏 +6 位作者 顾柏洋 罗南 杨正汉 游茂 刘克军 付强 肖月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22-27,共6页
目的/意义测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ded diagnosis technology for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I-CCTA)临床使用成本,开展样本机构技术应用运行分析。方法/过程 采用作... 目的/意义测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ded diagnosis technology for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I-CCTA)临床使用成本,开展样本机构技术应用运行分析。方法/过程 采用作业成本法对样本医院AI-CCTA成本进行测算分析,采用本量利分析法对技术应用进行运行分析。结果/结论 AI-CCTA利用AI技术可节省宝贵的诊断医师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次均检查成本,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优势,随着AI应用范围的扩大,可改善医疗机构经济运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成本测算 本量利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临床和CT血管造影特征分析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心功能不全危险因素
19
作者 马帅 王新宁 +4 位作者 闫淯淳 辛海燕 孟念 刘海霞 袁新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基于临床和CT血管造影(CTA)特征分析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并发心功能不全(C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TA患儿,男9例、女30例,年龄1个月~15岁、中位年龄8岁。39例中,7例伴CD(CD组),均为女性,年龄2~15岁、中位年龄13岁;32例... 目的基于临床和CT血管造影(CTA)特征分析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并发心功能不全(C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TA患儿,男9例、女30例,年龄1个月~15岁、中位年龄8岁。39例中,7例伴CD(CD组),均为女性,年龄2~15岁、中位年龄13岁;32例无CD(无CD组),男9例、女23例,年龄1个月~14岁、中位年龄7岁;对比分析2组患儿性别、年龄及主动脉受累部位等。结果2组患儿年龄分布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升主动脉受累是TA患儿伴发C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高血压及升主动脉受累TA患儿发生CD的概率分别为非高血压及无升主动脉受累者的14.493和13.889倍。结论高血压及升主动脉受累均为TA患儿伴发CD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予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高血压 CT血管造影 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Progress in the study and treatment of peri-device leak after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20
作者 Ying-Bo Qi Hui-Min Ch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5期5857-5862,共6页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and contraindications to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percutaneous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to long-ter...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and contraindications to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percutaneous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to long-term oral anticoagulation.Incomplete closure of the LAAC during the procedure leads to faster blood flow in the interstitial space around the device,resulting in peri-device leak(PDL),which is not uncommon.Studies are still inconclusive in determining the incidence,long-term safety,and management of PDL.Therefore,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made in the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PDL after LA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Peri-device leak THROMBOEMBOLISM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reat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