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body-platinum(IV)prodrugs conjugates for targeted treatment of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
作者 Xiangye Yin Yingjie Zhuang +9 位作者 Haiqin Song Yujian Xu Fan Zhang Jianxin Cui Lei Zhao Yingjie Yu Qixu Zhang Jun Ye Youbai Chen Yan H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89-400,共12页
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are a new type of targeting antibodies that conjugate with highly toxic anticancer drugs via chemical linkers to exert high specificity and efficient killing of tumor cells,thereby attrac... 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are a new type of targeting antibodies that conjugate with highly toxic anticancer drugs via chemical linkers to exert high specificity and efficient killing of tumor cells,thereby attract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precise oncology therapy.Cetuximab(Cet)is a typical antibody that offers the benefits of good targeting and safety for individuals with advanced and inoperable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however,its anti-tumor activity is limited to a single use.Cisplatin(CisPt)shows good curative effects;however,its adverse effects and non-tumor-targeting ability are major drawbacks.In this study,w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a new ADC based on a new cytotoxic platinum(IV)prodrug(C8Pt(IV))and Cet.The so-called antibody-platinum(IV)prodrugs conjugates,named Cet-C8Pt(IV),showed excellent tumor targeting in cSCC.Specifically,it accurately delivered C8Pt(IV)into tumor cells to exert the combined anti-tumor effect of Cet and CisPt.Herein,metabolomic analysis showed that Cet-C8Pt(IV)promoted cellular apoptosis and increased DNA damage in cSCC cells by affecting the vitamin B6 metabolic pathway in tumor cells,thereby further enhancing the tumor-killing ability and providing a new strategy for clinical cancer treatment using antibody-platinum(IV)prodrugs conjug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NA damage Platinum drug Targeted therapy
下载PDF
Role of deubiquitinase JOSD2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2
作者 Wen-Peng Wang Dan Shi +7 位作者 Duo Yun Jun Hu Jie-Fu Wang Jia Liu Yan-Peng Yang Ming-Rui Li Jun-FengWang Da-Lu K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4年第6期565-578,共14页
BACKGROU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is a deadly malignancy with limited treatment options.Deubiquitinases(DUBs)have been confirmed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 tumors.JOSD2 is ... BACKGROU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is a deadly malignancy with limited treatment options.Deubiquitinases(DUBs)have been confirmed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 tumors.JOSD2 is a DUB involved in con-trolling protein deubiquitination and influencing critical cellular processes in cancer.AIM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JOSD2 on the progression of ESCC.METHODS Bioinformatic analyses were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prognosis,and enriched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JOSD2 in ESCC.Lentiviral transduction was utilized to manipulate JOSD2 expression in ESCC cell lines(KYSE30 and RESULTS )Preliminary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JOSD2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ESCC tissues,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Furthe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JOSD2 was upregulated in ESCC cell lines compared to normal esophageal cells.JOSD2 knockdown inhibited ESCC cell activity,including proliferation and colony-forming ability.Moreover,JOSD2 knockdown decreased the drug resistance and migration of ESCC cells,while JOSD2 overexpression enhanced these phenotypes.In vivo xenograft assays further confirmed that JOSD2 promoted tumor prolifera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in ESCC.Mechanistically,JOSD2 appears to activate the MAPK/ERK and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s.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identify crucial substrate proteins that interact with JOSD2,which identified the four primary proteins that bind to JOSD2,namely USP47,IGKV2D-29,HSP90AB1,and PRMT5.CONCLUSION JOSD2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 drug resistance of ESCC,suggesting that JOSD2 i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E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OSD2 UBIQUITINATION BIOMARKER Targeted therapy drug resistance
下载PDF
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 evolution in disease and management 被引量:3
3
作者 Marc C Osborne Justin Maykel +1 位作者 Eric K Johnson Scott R Steel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36期13052-13059,共8页
Anal cancer represents less than 1% of all new cancers diagnosed annu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Yet, despite the relative paucity of cases, the incidence of anal cancer has seen a steady about 2% rise each year over t... Anal cancer represents less than 1% of all new cancers diagnosed annu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Yet, despite the relative paucity of cases, the incidence of anal cancer has seen a steady about 2% rise each year over the last decade. As such, all healthcare providers need to be cognizant of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ile chemoradiation remains the mainstay of therapy for most patients with anal cancer, surgery may still be required in recurrent, recalcitrant and palliative disease. In this manuscript, we will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an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 cancer squamous cell cancer Nigro protocol A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hemoradiation therapy Anal neoplasm RADIOtherapy Cancer screening drug therapy
下载PD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Radiotherapy Plus TCM Treatment Observed in Senile Non-Parvicellular Lung Cancer Patients at the Late Stage
4
作者 蓝孝筑 姜玉华 王薇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47 senile non-parvicellular lung cancer patients at stage Ⅲ or Ⅳ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26 cases) treated by radiotherapy pl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a control group (21 cases)... 47 senile non-parvicellular lung cancer patients at stage Ⅲ or Ⅳ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26 cases) treated by radiotherapy pl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a control group (21 cases) treated only by radiotherapy for observ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rally took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and after the radiotherapy.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short-term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but the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Conclusion:radiotherapy plus TCM can prolong the survival period for senile non-parvicellular lung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therapy Aged Carcinoma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squamous cell 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drugs Chinese Herbal Female Follow-Up Studies Humans Lung Neoplasms Male
下载PDF
基于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的药敏分析与初步临床应用
5
作者 陈霖 陈寅瑜 +3 位作者 李欣然 葛良玉 王守鹏 孟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5-721,共7页
目的:基于所建立的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对相应患者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效与实验结果的匹配性。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活检或根治手术获得新鲜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建立患者源性类器官模型,依托... 目的:基于所建立的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对相应患者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效与实验结果的匹配性。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活检或根治手术获得新鲜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建立患者源性类器官模型,依托此模型对6种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药物(顺铂、紫杉醇、5-FU、西妥昔单抗、阿培利司、Nutlin-3)的敏感性进行测定,并对其中4例活检患者参考实验结果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观察两个疗程后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10例OSCC类器官(成功率10/12,83.3%),均可稳定传代、扩增达4代以上,且与亲本肿瘤组织表现出高度一致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在药敏实验结果中表现出个体化差异,4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肿瘤控制结果均达到部分缓解标准,与实验结果一致。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高度还原了同源亲本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基于该模型的体外药敏实验与相应患者临床治疗反应一致,为建立个性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精准药物治疗新体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源性类器官 口腔鳞状细胞癌 体外药敏实验 精准治疗 临床转化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癌化疗前后SCC、Ki-67和核分裂数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向梅 李静波 +2 位作者 李健 董文辉 王占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9-451,共3页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化疗效果与组织标本中的核分裂数、 Ki- 6 7及血清 SCC值的关系。方法 :以肿瘤直径大于 4 cm的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 1 2例 ( b期 :3例 , 期 :9例 )为对象 ,采用奈得铂、异环磷酰胺、硫酸培洛霉素 (SIP疗法 )治...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化疗效果与组织标本中的核分裂数、 Ki- 6 7及血清 SCC值的关系。方法 :以肿瘤直径大于 4 cm的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 1 2例 ( b期 :3例 , 期 :9例 )为对象 ,采用奈得铂、异环磷酰胺、硫酸培洛霉素 (SIP疗法 )治疗 1~ 2个疗程 ,MRI判断疗效 ;采用 HE染色法、免疫组化法 (L SAB法 )及放射免疫法测量组织标本中的核分裂数、 Ki- 6 7及血清 SCC值。结果 :1 2例患者治疗 1个疗程 (6例 )或 2个疗程 (6例 )后 ,有效 7例 ,无效 5例 ,有效率 5 8.8% ,有效病例 1疗程结束时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血清SCC值明显降低 ,组织核分裂数 1疗程后减少 ,Ki- 6 7无明显变化 ;无效病例组织核分裂数 1疗程后无明显变化 ,Ki- 6 7及血清 SCC有增加倾向。结论 :1疗程结束后 MRI、血清 SCC值、组织标本中的核分裂数、 Ki-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 鳞状细胞/药物疗法 KI-67 核分裂数
下载PDF
口腔鳞癌化疗前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变化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杰 张建国 赵福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对口腔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 1位口腔癌患者 ,给予联合或单一的药物进行化疗 ,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其化疗前后mdr1mRNA的表达。结果 :化疗后患者的平均mdr1mRNA拷贝较化疗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联...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对口腔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 1位口腔癌患者 ,给予联合或单一的药物进行化疗 ,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其化疗前后mdr1mRNA的表达。结果 :化疗后患者的平均mdr1mRNA拷贝较化疗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联合化疗组增加明显 (P <0 .0 1) ,单一化疗组无增加。结论 :化疗药物可诱导口腔癌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鳞状细胞癌 多药耐药基因 药物疗法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光动力联合5-FU缓释剂治疗兔VX-2口腔鳞瘤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娟 朱坤鹍 +4 位作者 陈殿良 王世亮 许文华 陈新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光动力学疗法(PDT)联合5-氟尿嘧啶(5-FU)在治疗口腔鳞癌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建立100只VX-2口腔鳞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通过肿瘤体积测量、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评价肿瘤抑瘤率、生长状态、p53蛋白表达情况来反应PDT联... 目的研究光动力学疗法(PDT)联合5-氟尿嘧啶(5-FU)在治疗口腔鳞癌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建立100只VX-2口腔鳞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通过肿瘤体积测量、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评价肿瘤抑瘤率、生长状态、p53蛋白表达情况来反应PDT联合5-FU的疗效,各组数据比较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第5周观察:①各组抑瘤率分别为静脉给药组39.9%±15.9%;5-Fu缓释剂组73.8%±22.3%;PDT组50.6%±21.8%;联合治疗组93.6%±19.5%,联合治疗组抑瘤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HE染色镜下观察联合治疗组较其他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核分裂像罕见,细胞大量死亡或凋亡。③免疫组化测得联合治疗组p53阳性表达率为1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口腔鳞癌治疗上PDT与5-FU缓释剂联合应用较其单独应用疗效显著,可能成为治疗口腔鳞癌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药物疗法 氟尿嘧啶/投药和剂量 口腔肿瘤/药物疗法 光化学疗法
下载PDF
诱导性动脉内灌注化学治疗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江刚 闵华庆 +1 位作者 张锦明 黄以乐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 明确诱导性区域动脉灌注化学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将病理确诊的 12 1例晚期 (III~IV期 )初治NPC患者于放射治疗前随机分成两组 ,6 1例进行区域性动... 目的 明确诱导性区域动脉灌注化学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将病理确诊的 12 1例晚期 (III~IV期 )初治NPC患者于放射治疗前随机分成两组 ,6 1例进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学治疗 (intra arterialchemotherapy,IACT) ,6 0例采用全身化学治疗 (systemicchemotherapy ,SCT) ,对比化学治疗完全缓解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放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IACT组化学治疗的全身性毒副反应发生率较SCT组低 ,口腔炎的发生率较高 (P值分别为 <0 0 5或 <0 0 0 5 )。IACT组有 6例因血管闭塞不能进行第 2疗程的化学治疗。IACT组化学治疗完全缓解率及 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7 9%(17/ 6 1)和 6 3 9%(39/ 6 1) ,而SCT组分别为 11 7%(7/ 6 0 )和 45 0 %(2 7/ 6 0 ) ,两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值均 <0 0 5 ) ;两组间无瘤生存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以IACT行诱导化学治疗对III~IV期局部晚期NPC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鳞状细胞癌 肿瘤转移 药物治疗 局部灌注 NPC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2例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晓阳 叶爱和 +1 位作者 陈爱民 尤冬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1-553,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有明确的病理和(或)细胞学诊断的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吉西他滨1g/m2静脉滴注,d1、d8;顺铂30mg/m2静脉滴注,d1~d3。每21天为一周期,治... 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有明确的病理和(或)细胞学诊断的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吉西他滨1g/m2静脉滴注,d1、d8;顺铂30mg/m2静脉滴注,d1~d3。每21天为一周期,治疗2周期以上评价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1例(腺癌),部分缓解17例,稳定16例,进展8例,有效率为42.9%。主要毒副反应为Ⅰ、Ⅱ度骨髓抑制71.4%(30/42)及恶心呕吐,但没有严重的Ⅳ度损害;无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肿瘤/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 顺铂
下载PDF
口腔鳞癌化疗价值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朱明 王顺兰 +3 位作者 张晶 张诠 魏茂文 曾宗渊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849-851,共3页
目的:探讨化疗在口腔鳞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远期影响。方法:对住院治疗的510例口腔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按治疗分组,观察口腔癌化疗的近期疗效,对比单纯手术组与诱导化疗加手术综合治疗组的生存率、复发率及局部控制率。结... 目的:探讨化疗在口腔鳞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远期影响。方法:对住院治疗的510例口腔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按治疗分组,观察口腔癌化疗的近期疗效,对比单纯手术组与诱导化疗加手术综合治疗组的生存率、复发率及局部控制率。结果:完成了诱导或单纯化疗的患者185例,近期疗效为67.6%(125/185)。29例首诊时因局部晚期而不能手术的患者经化疗后重新获得手术机会。25例化疗有效的患者缩小了手术切除范围。单纯手术治疗组与诱导化疗加手术综合治疗组预后比较,两组早期病例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对于晚期病例后者可提高生存率约1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的复发率、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鳞癌化疗近期疗效较好,但诱导化疗不能提高患者总的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药物疗法 诱导化疗 鳞状细胞癌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下载PDF
头颈部中晚期鳞癌大剂量滴注化疗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天鸿 曾宗渊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71-173,共3页
对36例初治头颈部中晚期鳞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第一组(20例)为大剂量顺铂(pDD)加5-氟脲嘧啶(5-Fu)120小时连续滴注组(连续组)。另一组(16例)为PDD加5-Fu常规点滴组(常规组)。连续组和... 对36例初治头颈部中晚期鳞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第一组(20例)为大剂量顺铂(pDD)加5-氟脲嘧啶(5-Fu)120小时连续滴注组(连续组)。另一组(16例)为PDD加5-Fu常规点滴组(常规组)。连续组和常规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完全缓解20%,部分缓解70%)和43.8%(完全缓解6,3%,部分缓解37.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39)。二组副作用相似且临床可接受(各项P值均大于0.05)。认为2~3段大剂量PDD+5-Fu120小时连续滴注化疗是高度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药物疗法 鳞癌 顺铂 5-氟脲嘧啶
下载PDF
大剂量5-FU持续96小时静脉输注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55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绍锋 胡建新 劳逸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评价大剂量5-FU(4000mg/m2)持续96小时静脉输注联合方案对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上述5-FU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55例,其中联合DDP+PYM(PPF方案)35例,联合DDP(... 目的评价大剂量5-FU(4000mg/m2)持续96小时静脉输注联合方案对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上述5-FU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55例,其中联合DDP+PYM(PPF方案)35例,联合DDP(PF方案)20例。结果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11例,进展(P)9例,有效率(CR+PR)63.6%。全组中位生存期13.1月。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85.5%),白细胞降低(36.4%),血小板降低(9.1%),口腔粘膜溃疡及腹泻(60.0%),外周静脉炎(69.1%)等。结论本方案对头颈部鳞癌有较好疗效,骨髓抑制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药物疗法 5-氟尿嘧啶 静脉输注
下载PDF
蜂胶体外诱导人喉癌细胞Hep-2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菊香 门金娥 +1 位作者 郑海平 张向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8-419,430,共3页
目的:探讨蜂胶对喉癌细胞珠Hep-2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及凋亡形态、凋亡率变化。结果:MTT测得细胞抑制率随时间、剂量而增大,透射电镜下见到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形成,原... 目的:探讨蜂胶对喉癌细胞珠Hep-2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及凋亡形态、凋亡率变化。结果:MTT测得细胞抑制率随时间、剂量而增大,透射电镜下见到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形成,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出细胞凋亡率亦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蜂胶能够抑制喉癌细胞生长,其抑制作用是通过诱导喉癌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药物疗法蜂胶/治疗应用 细胞凋亡 @Hep-2细胞
下载PDF
头颈鳞状细胞癌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阮林 林小峰 +1 位作者 黄素宁 韦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972-976,共5页
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人体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复发或转移是制约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传统治疗方式已到达瓶颈期,靶向药物的出现为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表皮生长... 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人体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复发或转移是制约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传统治疗方式已到达瓶颈期,靶向药物的出现为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单克隆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制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等已日益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将综述HNSCC靶向治疗的现状及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鳞状细胞癌 靶向药物 靶向治疗
下载PDF
Satraplatin提高头颈部鳞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雪官 LUKA Milas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观察satraplatin是否能提高移植性FaDu头颈部鳞癌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建立裸鼠肿瘤模型70只,当位于每只裸鼠右大腿的肿瘤直径达到8.0 mm(7.6~8.3 mm)时开始实验。实验共分成7组(每组10只),分别是对照组、satra- platin组、放... 目的:观察satraplatin是否能提高移植性FaDu头颈部鳞癌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建立裸鼠肿瘤模型70只,当位于每只裸鼠右大腿的肿瘤直径达到8.0 mm(7.6~8.3 mm)时开始实验。实验共分成7组(每组10只),分别是对照组、satra- platin组、放疗(radiotherapy,RT)组、satraplatin+RT(6 h后)组、satraplatin+RT(24 h后)组、RT+satraplatin(6 h后)组和RT+satraplatin(24 h后)组。观察指标为肿瘤生长延迟时间(肿瘤直径从8.0 mm生长至12.0 mm所需时间)和肿瘤治愈的情况。结果:3只荷瘤鼠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其余67只无治愈。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发现satraplatin组和放疗组的绝对延迟时间分别为(0.7±0.4)d和(5.5±1.1)d,而satraplatin+RT(6 h后)组、satraplatln+RT(24 h后)组、RT+satraplatin(6 h后)组和RT+satraplatin(24 h后)组的绝对延迟时间则分别为(8.1±1.3)、(7.8±1.1)、(6.6±1.1)和(4.3±0.6)d,其标准化的延迟时间分别为(7.4±1.3)、(7.1±1.1)、(5.9±0.6)和(3.6±0.6)d,增益因子分别为1.30、1.25、1.04和0.63。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在放疗前6或24 h应用satraplatin能提高移植性FaDu头颈部鳞癌的放射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Satraplatin小鼠
下载PDF
E1A基因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和化学治疗的增敏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雷 千新来 +2 位作者 赵清正 徐震纲 唐平章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9-412,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E1A基因对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化学治疗 (化疗 )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通过裸鼠致瘤实验 ,观察了E1A基因的抑瘤作用。通过模拟E1A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裸鼠实验 ,观察E1A基因及其... 目的 探讨E1A基因对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化学治疗 (化疗 )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通过裸鼠致瘤实验 ,观察了E1A基因的抑瘤作用。通过模拟E1A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裸鼠实验 ,观察E1A基因及其与博来霉素联合应用在动物体内的疗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1A基因对HER 2 /neu表达的影响。结果 裸鼠致瘤实验结果显示 :6 86LN 1 E1A细胞形成的肿瘤较 6 86LN 1和 6 86LN 1 vect的出瘤时间晚 ,生长慢 ,瘤重小 ,抑瘤率为 71 8%。模拟E1A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裸鼠实验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博来霉素组、E1A基因组和E1A基因加博来霉素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5 3 1%、76 8%和 96 7% ,与博来霉素组相比 ,E1A基因加博来霉素组的抑瘤率为 :92 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1A基因能抑制HER 2 /neu的表达。结论 E1A基因能够明显抑制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显著增加其对博来霉素敏感性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该作用可能与E1A基因抑制HER 2 /neu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A基因 裸鼠移植瘤 生长抑制 化学治疗 增敏作用 人舌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晚期子宫颈癌同时放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玉芝 李文艺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颈癌同时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方法:84例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时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两组均给全盆外照25Gy,盆腔四野照射25~30Gy,腔内A点量35~40Gy。同时放化疗组于放射治...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颈癌同时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方法:84例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时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两组均给全盆外照25Gy,盆腔四野照射25~30Gy,腔内A点量35~40Gy。同时放化疗组于放射治疗的同时给予DDP50mg/m2静脉滴注,每3周1次,共4次,观察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长期随访。结果:同时放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单纯放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5.9%(P<0.05);同时放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51.43%,单纯放疗组为45.45%(P>0.05)。同时放化疗组的白细胞下降率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和P<0.01),腹泻、血便和血尿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时放化疗是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Ki-67和Survivin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相关性的探讨
19
作者 高碧燕 杨毅 +2 位作者 魏万里 吴星娆 李岚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1572-1574,共3页
目的:探讨Ki-67和Survivin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意义。方法: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宫颈癌组织Ki-67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化疗前后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9%(31/32)和84.4%(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Ki-67和Survivin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意义。方法: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宫颈癌组织Ki-67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化疗前后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9%(31/32)和84.4%(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68.8%(22/32)和56.3%(1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不同年龄段、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化疗前后Ki-67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Ki-67(-)和(+)组与(++)和(+++)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1.1%(1/9)和52.2%(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化疗前Survivin(-)和阳性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0.0%(7/10)和27.3%(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Ki-67和Survivin表达与化疗敏感性和疗效显著相关,与年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两者的表达和变化是否能做为预测宫颈鳞癌化疗敏感性和判断疗效的指标尚无法确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药物疗法 鳞状细胞 KI-67抗原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下载PDF
口腔鳞癌对CPM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预测研究
20
作者 杨凯 陈睿 +1 位作者 吴明军 李雅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卡铂联合平阳霉素和甲氨蝶呤化疗方案(CPM方案)敏感性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6例T2-T4口腔鳞癌患者用CPM方案行两疗程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卡铂联合平阳霉素和甲氨蝶呤化疗方案(CPM方案)敏感性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6例T2-T4口腔鳞癌患者用CPM方案行两疗程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①化疗前口腔鳞癌PCNA高表达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PCNA低表达患者(P<0.05)、p53表达阴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p53表达阳性患者(P<0.05);②化疗前PCNA高表达同时P53表达阴性患者行CPM方案化疗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其他表达类型(P<0.05),化疗前PCNA低表达同时p53表达阳性的患者,CPM方案化疗的有效率为14.29%,显著低于其他表达类型(P<0.05)。结论化疗前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CPM方案对口腔鳞癌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记物,但用PCNA和p53两项指标的表达水平来联合预测显著高于单项指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辅助疗法 药物疗法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 口腔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