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保延 胡镜清 +20 位作者 谢雁鸣 翁维良 王融冰 张燕萍 李秀惠 张可 任爱民 李筠 王保国 唐旭东 汪卫东 倪青 张进萍 吴红金 周卫 耿直 何洋波 梁志伟 何丽云 高凡珠 彭锦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CWM) on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Methods:The non-random...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CWM) on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Methods:The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conducted on 447 SARS patients treated synchronously with wester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M group, n = 171) alone and ICWM (ICWM group, n = 276). The changes of the cases with normal level (≥95% ) or abnormal level (<95% ) SaO2 were observed dynamically. Results: In the 3rd-14th day of the therapeutic course,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SaO2 in the ICWM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M group (OR = 0.5178, P = 0.0038), and this tendency was more evident in patients of the severe type (OR = 0. 18, P = 0. 0001). However,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was only shown in patients for whom the ICWM treatment started in the early period after the onset (≤7 days after it, OR = 0.3803, P = 0.006), but not shown in those who received ICWM treatment later in the mid-late period of SARS ( P>0. 05). Conclusion: ICWM treatment, particularly when it is used for intervention in the early stage, is beneficial for maintaining normal SaO2 in SARS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下载PDF
术前中西医结合药物预处理在CSP患者宫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任宝红 赵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西医结合药物预处理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宫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宫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的CSP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8... 目的探讨术前中西医结合药物预处理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宫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宫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的CSP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8例)。B组患者实施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治疗后行宫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术前无药物预处理;A组患者在UACE治疗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药物预处理后行宫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术后血红蛋白(Hb)、甲氨蝶呤应用剂量]。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22.0±10.8)min短于B组的(79.2±22.0)min、治疗费用(10476.5±2003.2)元低于B组的(12960.5±2888.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β-hCG、术后Hb、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甲氨蝶呤应用剂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切除子宫,术后均无残留。结论CSP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进行预处理后再行宫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手术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药物预处理 宫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杜彩霞 赵君梅 蒋真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7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其恶心呕吐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TACE治疗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讨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其恶心呕吐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TACE治疗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医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在常规西医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比较2组的疼痛情况、恶心呕吐症状、肝功能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恶心呕吐症状得分,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肝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方面得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与术后1 d比较均更优(P均<0.05)。结论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改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效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中西医结合护理 恶心呕吐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邓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6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接收治疗的10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接收治疗的10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研究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每组50例。分析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血沉、全血黏度)、椎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度以及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血液流变指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48/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41/50)(P<0.05)。结论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应用于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脑动脉供血不足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孙伯扬教授应用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例
5
作者 寇焰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8期111-113,共3页
该文选择2010年5月2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诊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例进行研究,总结孙伯扬教授应用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经验。孙伯扬教授基于益肾平肝、化瘀通络原则给予中药辨证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后,血... 该文选择2010年5月2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诊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例进行研究,总结孙伯扬教授应用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经验。孙伯扬教授基于益肾平肝、化瘀通络原则给予中药辨证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保持正常与平稳,血脂恢复正常,颈动脉彩超显示颈动脉无斑块,双侧颈动脉结构清晰,双侧椎动脉血流频谱未见明显异常,总体血流动力学状况正常。孙伯扬教授应用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讲究辨证与整体的关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 中药 血脂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动脉狭窄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例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于菲 米杰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8期879-885,共7页
通过对1例表现为恶性高血压的先天性肾动脉狭窄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病例的分析,探讨发病关联、诊疗思路及预后。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瘀毒理论辨病、辨证结合论治,遣方用药遵循化瘀毒治则,兼顾补虚、滋... 通过对1例表现为恶性高血压的先天性肾动脉狭窄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病例的分析,探讨发病关联、诊疗思路及预后。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瘀毒理论辨病、辨证结合论治,遣方用药遵循化瘀毒治则,兼顾补虚、滋阴、荡涤之法,发挥中西医在治疗肾脏病上的各自优势,控制病情恶化,延长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 高血压肾损害 血栓性微血管病 发病关联 瘀毒理论 中西医治疗
下载PDF
桂龙止眩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成 张建华 《山西中医》 2023年第10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桂龙止眩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龙止眩汤口服,治疗14天后,... 目的:观察桂龙止眩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龙止眩汤口服,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量化评分(ESCV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相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组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龙止眩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肝肾阴虚 桂龙止眩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椎动脉狭窄球囊预扩联合支架置入术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宁宁 侯华玲 +3 位作者 王海霞 刘林林 时婧 黄捷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8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椎动脉狭窄球囊预扩联合支架置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球囊预扩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椎动脉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椎动脉狭窄球囊预扩联合支架置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球囊预扩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椎动脉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血管搏动指数及收缩期峰值流速水平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的负性反应、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焦虑、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及排便困难等负性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26.67%(8/30)](P<0.05)。护理后两组血管搏动指数及收缩期峰值流速较护理前显著上升(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椎动脉狭窄球囊预扩联合支架置入术后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降低负性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中西医结合护理 球囊预扩 支架置入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致严重并发症1例
9
作者 林忠智 周世勇 傅定然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4期186-189,共4页
本文报道了1例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致严重并发症患者:女性,57岁,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歇性隐痛,持续时间1~2 h,伴呃逆。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1)SMA栓塞;(2)小肠坏死并弥漫性腹膜炎;(3)腹主动脉多发溃疡并血肿、... 本文报道了1例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致严重并发症患者:女性,57岁,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歇性隐痛,持续时间1~2 h,伴呃逆。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1)SMA栓塞;(2)小肠坏死并弥漫性腹膜炎;(3)腹主动脉多发溃疡并血肿、主动脉硬化。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后在全麻下行经SMA切开Fogarty球囊扩张动脉成形+肠系膜动脉取栓术+肠切除吻合术,术中取出SMA中2 cm栓塞物,根据患者肠管坏死情况切除约200 cm小肠。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术后患者表现为典型的“断肠综合征”症状,门诊长期口服中药(辨证用药)治疗,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肠坏死 弥漫性腹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不稳定斑块的中西医结合认识现状及研究思路 被引量:52
10
作者 张京春 陈可冀 +1 位作者 张文高 史大卓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69-871,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S)稳定斑块向不稳定的转变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密切相关,如何稳定AS斑块成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粥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参与的漫长复杂的过程,炎性反应在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 动脉粥样硬化(AS)稳定斑块向不稳定的转变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密切相关,如何稳定AS斑块成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粥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参与的漫长复杂的过程,炎性反应在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方位治疗疾病且不良反应轻的特点,应该在稳定AS斑块方面具有潜在的疗效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学者们进行的不稳定斑块中西医结合的相关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并结合作者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提出了关于“毒、瘀致不稳定斑块”的设想,且正在运用解毒活血的方法进行不稳定斑块干预的研究。相信通过这一探索性研究工作,会为稳定AS斑块中医药治疗方法学提供客观的实验及临床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 中西医结合 炎性反应 毒瘀理论 解毒活血 不稳定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AS) 认识现状 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气血并治方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董国菊 刘剑刚 +1 位作者 史大卓 王永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1期29-31,47,共4页
目的:观察气血并治方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CA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血并治方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对... 目的:观察气血并治方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CA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血并治方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血瘀证积分统计,并测定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PG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气血并治方胶囊可以改善患者血瘀证积分,降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减少hs-CRP水平,抑制TXB2合成、增加PGF1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气血并治方胶囊能有效地改善CAS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脂质代谢,降低患者血浆炎性因子hs-CR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气血并治方 血府逐瘀汤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瘀证
下载PDF
化痰逐瘀通脉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赛忠 严立平 +4 位作者 陈卫元 屠明锋 孙杰 于佳卫 蔡斐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化痰逐瘀通脉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颈动脉斑块和中医痰瘀互结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化痰逐瘀通脉颗粒(半夏、陈皮、茯苓等,1剂/d)联合辛伐他汀(10 ... 目的探讨中药化痰逐瘀通脉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颈动脉斑块和中医痰瘀互结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化痰逐瘀通脉颗粒(半夏、陈皮、茯苓等,1剂/d)联合辛伐他汀(10 mg/次,1次/d)口服;对照组仅采用辛伐他汀口服,治疗6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IMT、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IMT和血脂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中药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能够起到消除或减缓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中西医结合疗法 化痰逐瘀通脉颗粒 辛伐他汀
下载PDF
从对动脉粥样硬化认识转变看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切入点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浩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共3页
如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现代医学研究领域的焦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AS的认识发生了几次重要的转变,即从重视“管腔狭窄”到强调“易损斑块”、从“脂质沉积”学说为主导到“炎症反应”学说... 如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现代医学研究领域的焦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AS的认识发生了几次重要的转变,即从重视“管腔狭窄”到强调“易损斑块”、从“脂质沉积”学说为主导到“炎症反应”学说的公认以及从“易损斑块”到“易损患者”的新概念这些转变带来了治疗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中西医结合 易损斑块 易损患者
下载PDF
改良口腔护理方法联合中药制剂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龚翠琴 肖勤 +2 位作者 姚旭 刘亚红 陆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12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口腔护理方法联合中药制剂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成对照组、干预Ⅰ组和干预Ⅱ组,各40例。3组患者在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措施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法,干预Ⅰ组采用改良口... 目的分析改良口腔护理方法联合中药制剂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成对照组、干预Ⅰ组和干预Ⅱ组,各40例。3组患者在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措施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法,干预Ⅰ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干预Ⅱ组在干预Ⅰ组基础上以中药制剂作为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对3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牙菌斑和口腔异味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干预Ⅱ组VAP发生3(7.50%)例,低于对照组的13(32.50%)例和干预Ⅰ组的9(22.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3天和第5天干预Ⅱ组的口腔异味评分和牙菌斑均低于对照组和干预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方法联合中药制剂在ICU口插管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清洁口腔,能降低口腔异味,减少牙菌斑,从而降低VAP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中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牙菌斑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冠心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薛金贵 张旭峰 +4 位作者 王玉琦 王倩 兰德辉 王肖龙 周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9期1487-1488,1514,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酒石酸美托洛尔、拜阿司匹林(1年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患者加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片、培哚...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酒石酸美托洛尔、拜阿司匹林(1年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患者加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片、培哚普利,剂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增减,疗程1个月。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每日1剂。治疗期3个月。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浓度。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均有非常显著变化(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有显著改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LDL-C、HDL-C和TG均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DL-C和TG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冠心病可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硝酸甘油的服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同时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化痰方 稳定型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付鹏 王玲玲 +7 位作者 陈学军 周凤军 高喆昕 李亭 吕靖 郭丽芳 张璇 张云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6期1078-1080,共3页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动脉斑块形成是引起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关键因素,伴随着日益升高的生活水平,跟动脉斑块相关的疾病发病也逐年升高,颈部动脉斑块的形成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疾病,它已引起了临床医学对其的高度重...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动脉斑块形成是引起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关键因素,伴随着日益升高的生活水平,跟动脉斑块相关的疾病发病也逐年升高,颈部动脉斑块的形成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疾病,它已引起了临床医学对其的高度重视。本文以综述的形式对该课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医生治疗颈动脉斑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西医研究 中医药防治 综述
下载PDF
化痰祛浊方治疗脾虚痰浊阻遏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权 张学新 刘艳军 《河北中医》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化痰祛浊方治疗脾虚痰浊阻遏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4例脾虚痰浊阻遏型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7例予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9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祛浊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2... 目的观察化痰祛浊方治疗脾虚痰浊阻遏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4例脾虚痰浊阻遏型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7例予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9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祛浊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易损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TC、TG、LDL-C均降低(P <0. 05),HDL-C均升高(P <0. 05),且治疗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P <0. 05),HDL-C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IMT、斑块数量、易损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均降低(P <0. 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IL-1、TNF-α均降低(P <0. 05),且治疗组IL-1、TNF-α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MDA均降低(P <0. 05),SOD均升高(P <0. 05);且治疗组MDA低于对照组(P <0. 05),SOD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化痰祛浊方治疗脾虚痰浊阻遏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增强调脂功能、降低炎性反应程度和氧化应激程度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及血清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宁群 李宗信 +1 位作者 黄小波 陈文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及血清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67例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7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92例)。运用“中风病辨证诊... 目的观察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及血清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67例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7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92例)。运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证候评估;检测患者血清E-选择素、P-选择素、L-选择素和ICAM-1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痰证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痰证(9.68±5.60)分比(7.78±4.76)分,NIHSS(4.42±2.87)分比(2.98±2.50)分,P〈0.05和P〈0.01];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69.01±27.74比79.55±23.42,P〈0.05);血清E-选择素、ICAM-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E-选择素(12.07±3.61)μg/L比(10.80±3.55)μg/L,ICAM-1(406.30±105.37)μg/L比(370.39±88.53)μg/L,P均〈0.05]。结论脑梗死伴不稳定斑块患者痰证证候突出,其血清E-选择素、ICAM-1水平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日常生活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选择素 细胞间黏附分子 中医证候
下载PDF
经方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建队 袁有才 刘淑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259-126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麝香保心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患者内皮细胞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晶 苏红玲 +3 位作者 马旭明 王璐珍 杨俊 朱岩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CI)后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PCI治疗的患者150例,按治疗方法不...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CI)后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PCI治疗的患者15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30 min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600 mg,每日1次,同时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推注,3 min内推完,然后以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静滴)36 h后停用,并于术后继续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3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开始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每次3丸(每丸22.5 mg)、每日3次,3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和肱动脉内径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T(TnT)、 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均较治疗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氧化氮(NO)均较治疗前升高,肱动脉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大,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CK(U/L):619.92±59.83比745.19±74.65,LDH(μmol·s-1·L-1):5.84±0.67比8.35±0.92,BNP(ng/L):379.54±39.23比760.42±29.37,TnT(U/L):0.16±0.04比0.49±0.07,LVEDV(mL):130.49±13.62比146.09±14.95,LVESV(mL):75.55±7.17比83.93±8.18,LVEF:0.59±0.06比0.53±0.05,vWF:(106.53±13.97)% 比(145.38±19.42)%,ET-1(ng/L):64.77±5.36比83.04±6.35,NO(μmol/L):73.14±11.25比60.47±10.44,肱动脉内径(mm):3.99±1.27比3.51±1.15,均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替罗非班可改善AMI患者PCI后心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增大肱动脉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功能 外周血微小RNA表达 血管内皮功能 肱动脉内径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