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a case report
1
作者 Yi Bao Lixia Ma +2 位作者 Xiaodong Liu Guangjian Liu Ying Wang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2019年第2期31-38,共8页
Acute ischemic strok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disability,lethality and recurrence rate,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health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 Acute ischemic strok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disability,lethality and recurrence rate,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health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as the main clinical feature and discusses its treatment strategy.Treatment remedies:clinical diagnosis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present medical history,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craniocerebral CT(computed tomography).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improved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cerebrovascular angiography was used to clarify cerebrovascular occlusion,cerebral blood supply was identified by CT perfusion,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was followed up.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the patient’s consciousness turned clear and the right limb muscle strength recovery was not obvious,but the patient did not receive bridging therapy.Cerebral angiography showed about 90%stenosi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ef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and the blood flow terminated at the C7 segment.Cerebral CT perfusion imaging showed decreased perfusion in the left cerebral hemisphere,but the patient did not receive carotid endarterectomy and vascular bypass treatment.Post treatment evaluating:follow-up showed that 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scor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limb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stored.Conclusion:early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can help reduce the area of ischemic penumbra and improve long-term prognosis.Severe vascular stenosis can stimulate vascular compensation,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ange of ischemia when thrombus occurs,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without bridging therapy.Whether vascular stenosis and occlusion are treated by vascular bypass,etc.,individualized plans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 to vascular compens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schemic PENUMBRA
下载PDF
CAS and CEA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2
作者 Ling Yao Jing Yi +2 位作者 Lixin Xu Jun Wen Siwei Qu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1年第4期22-26,共5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arotid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CAS)and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Methods:88 patients with severe...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arotid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CAS)and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Methods:88 patients with sever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ho underwent CAS and CEA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de City(hereafter referred as "our hospital")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CAS group(n=43)and CEA group(n=45).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two surgical schemes by compar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cerebral blood flow,MMSE scale,MOCA scale score and serum miR-145,IGF1R levels of the two surgical schemes.Conclusions:CAS and CEA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have good curative effec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erebral blood flow,regulate serum miR-145,IGF 1R levels,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ognitive function,but relatively speaking,the incidence of stroke and hypotension after CAS is higher,and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after CEA is hig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stenosi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Cerebral blood flow MIR-145
下载PDF
CAS与CEA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春华 汪晶 +1 位作者 韩莹 刘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5期12-15,共4页
目的比较CAS与CEA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拟行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AS组与CEA组,分别采用CAS治疗与CE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比较CAS与CEA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拟行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AS组与CEA组,分别采用CAS治疗与CE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30天内死亡率、急性脑卒中发生率以及心肌梗死发生,1年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CAS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CAS组急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CEA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CE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CAS组非致残性脑卒中发生率低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CAS组共19例发生心肌梗死,CEA组共9例发生心肌梗死,CAS组显著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与CEA治疗颈动脉狭窄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法,并积极预防近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 cea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改变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艳艳 郭雨 +1 位作者 黄旭 张晓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改变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吉林省前卫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观察组(颈内动脉狭窄≥50%)与对照组(颈内动脉狭窄<50%),各20...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改变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吉林省前卫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观察组(颈内动脉狭窄≥50%)与对照组(颈内动脉狭窄<50%),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眼科裂隙灯检查、眼底照相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眼底病变情况、双侧黄斑区视网膜参数及视盘区视网膜参数。结果:观察组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视网膜动脉硬化、眼底棉絮斑、眼底出血斑、眼底微血管瘤、视网膜硬性渗出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周围环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盘血流密度和视盘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发生风险较高,且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眼底病变发生风险升高,黄斑区和视盘区视网膜参数异常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视网膜神经病变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f 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5
作者 Dong-Hai Wang Zhen-Qiang Li +1 位作者 Cheng-Feng Sun Bo-Ding Wang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2020年第3期20-26,共7页
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ICAO)is a chron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hich,from various causes,leads to progressive stenosis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lumen and finally to complete occlusion.With ... 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ICAO)is a chron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hich,from various causes,leads to progressive stenosis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lumen and finally to complete occlusion.With an aging society,the detection rate of CICAO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CICAO in elderly men.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ICAO are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Drug therapy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asymptomatic CICAO,and surgical treatment is an optional means of improving prognosis for symptomatic CICAO that cannot be controlled by drugs.The selection of indications needs further stud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epidemiology,etiology,clinical features,imaging analysis,and treatment of CICAO in order to guid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stroke 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carotid endarterectomy Endovascular therapy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勤奕 张茁 展红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3-676,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发生破裂时,会堵塞血管管腔,影响血流通过。颈动脉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血流受限严重将会导致中风发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将堵塞在颈动脉内的斑块取出,使血流通过得以通畅,从而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发生破裂时,会堵塞血管管腔,影响血流通过。颈动脉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血流受限严重将会导致中风发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将堵塞在颈动脉内的斑块取出,使血流通过得以通畅,从而预防中风。本文阐述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发展过程、循证之路、风险和并发症等,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在中国不断推广这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曾而明 徐春华 +4 位作者 陈超 周小平 唐斌 严剑 洪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在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病人的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结果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术侧...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在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病人的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结果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术侧多发小梗塞灶1例,颈部血肿保守治疗后恢复2例,未见肢体瘫痪、神志不清等严重并发症;术后CTA、DSA检查示颈动脉通畅;随访6月~2年未见血管再狭窄、严重脑缺血表现。结论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内动脉狭窄 外科治疗 脑卒中
下载PDF
TCD诊断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惠品晶 惠国桢 +1 位作者 刘春风 张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循环障碍的实用价值。方法用TCD检测16例一侧颈内动脉(ICA)颅外段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结果发现这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改变,14例存在侧枝循环,其中10例以前交通动脉为主,4...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循环障碍的实用价值。方法用TCD检测16例一侧颈内动脉(ICA)颅外段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结果发现这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改变,14例存在侧枝循环,其中10例以前交通动脉为主,4例后交通动脉参与,且有7例眼动脉同时参与,2例未见侧枝循环。侧枝循环良好的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MCAVm)为50.3±6.2cm/s;侧枝循环较差的患者,患侧MCAVm为43±6.8cm/s。随访发现,侧枝循环良好者,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侧枝循环较差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TCD可准确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判断侧枝循环的建立情况,对脑循环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颈内动脉狭窄 侧枝循环 缺血性中风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期效果比较: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林 刘建林 +1 位作者 祁光裕 周红艳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型术(CA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近中期效果及围术期并发症。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将颈动脉重度狭窄病例随机入组(CEA组71例,CAS组108例),比较两组围术期卒中、死亡、心梗及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随访...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型术(CA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近中期效果及围术期并发症。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将颈动脉重度狭窄病例随机入组(CEA组71例,CAS组108例),比较两组围术期卒中、死亡、心梗及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随访记录卒中、死亡、心梗及再狭窄率,比较两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100%,CEA组30天总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CAS组(2.82%vs 12.04%,P=0.029),两组大卒中、小卒中各自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天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仅出现在CAS组。CEA和CAS组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7%vs 13.89%,P=0.61);CEA组术后高血压发生率高(8.45%vs 2.78%,P=0.04),CAS组低血压发生率高(1.41%vs 10.19%,P=0.046)。两组切口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3%vs 9.26%,P=0.38)。平均随访24.7月,两组总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同侧卒中、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S组总卒中/死亡率高于CEA组(13.55%vs4.22%,P=0.045)。CAS组再狭窄(>50%)发生率明显高于CEA组(13.46%vs 4.22%,P=0.043),再狭窄多引起非致残性卒中复发。结论 CEA和CAS均可有效预防卒中,CAS有更高的围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CEA具有更低的再狭窄率,术后再狭窄往往导致术后非致残性卒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平 陈晓斌 +5 位作者 杜浩 蔡强 罗明 阮航 吴京雷 段发亮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527-529,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5年7月采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18例,所有病人均经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或MRA筛选,头颈部CTA或DSA确诊,均在全麻下进行CEA。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5年7月采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18例,所有病人均经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或MRA筛选,头颈部CTA或DSA确诊,均在全麻下进行CEA。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7例,1例术后6 d死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17例随访1-24个月,2例手术部位再狭窄(其中1例因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支架治疗好转);3例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12例无明显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敏 仝现州 仝麟龙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经验。方法对196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均为单侧。术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47例,阻断血流149例。术前均经颈动脉造影检查,选择颈内动脉狭窄〉70%者133例,〉95%者63例。71例患者...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经验。方法对196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均为单侧。术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47例,阻断血流149例。术前均经颈动脉造影检查,选择颈内动脉狭窄〉70%者133例,〉95%者63例。71例患者并存冠状动脉病变,17例同台行冠状动脉搭桥。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满意191例,术后1周内出现脑出血3例,经开颅止血引流,痊愈1例,死亡2例。出现颈部切口内血肿12例,再手术清创止血获愈。随访6~60个月,获得随访166例,失访28例,死于其他疾病或灾祸38例,元脑缺血症状再发作128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一种有效、安全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转流管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继梅 徐忠宝 +3 位作者 陈学明 高凤玲 张春玲 徐彬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评估颅外段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患者均由经颅多普勒(TCD)筛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其中21例为有症状颈动脉狭窄... 目的:评估颅外段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患者均由经颅多普勒(TCD)筛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其中21例为有症状颈动脉狭窄。22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24侧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随访并行TCD检查。结果:21例(23侧次)手术过程顺利,随访2~30个月,未再发TIA或脑梗死,19例症状减轻或缓解。1例术后死于脑栓塞和肺部感染。随访期复查TCD1~2次,20例未发现明显再狭窄。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治疗重度颈内动脉狭窄,预防TIA和缺血性卒中有效。TCD可作为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预防 治疗 缺血性卒中 疗效分析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辉 王兵 +2 位作者 崔文军 李金旭 吴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脑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对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CEA治疗,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均有改善,未出现1例脑卒中和死亡病例,78例随访0.5~1.5a未发生卒中病例。结论 CEA...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脑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对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CEA治疗,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均有改善,未出现1例脑卒中和死亡病例,78例随访0.5~1.5a未发生卒中病例。结论 CEA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对预防卒中、改善各种脑缺血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对眼部血流频谱形态的影响及颈内动脉切除术后眼部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琳 魏世辉 +2 位作者 安立春 陈洁 朱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1159-1163,F0003,F0004,共7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狭窄对眼部血流频谱形态影响及颈动脉切除术后眼部血流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住院至少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并拟行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患者20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核磁...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狭窄对眼部血流频谱形态影响及颈动脉切除术后眼部血流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住院至少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并拟行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患者20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了颈内动脉狭窄率≥60%。入选患者均用超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眼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峰值,同时记录频谱形态。其中,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后第7 d再次行上述检查。结果:74.2%患侧眼动脉频谱出现改变,83.9%患侧视网膜中央动脉频谱形态出现改变。行手术治疗患者,与术前相比,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术后均有增加(P〈0.05)。结论:当颈内动脉狭窄率≥60%时,眼部的球后血流频谱形态已经出现改变。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和频谱形态分析,CEA可以改善眼部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缺血性眼病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疗效
15
作者 张宝国 尹震 +3 位作者 马宏伟 黄永安 程钢戈 董连强 《武警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疗效与经验。方法对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1例同期进行了椎动脉内膜切除术。所有病例经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 目的总结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疗效与经验。方法对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1例同期进行了椎动脉内膜切除术。所有病例经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颈动脉狭窄。早期13例采用全麻插管,后期22例采用局部麻醉。颈总动脉阻断时间30~55 min[平均(45±10.23)min]。结果术后30 d无死亡和卒中发生。术后出现舌下神经损伤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均为短暂的轻度损伤。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术前DSA检查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新发脑梗死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欢 王健 +7 位作者 李龙 杨斌 谌燕飞 王亚冰 高鹏 陈健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8-463,481,共7页
目的研究术前DSA检查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新发脑梗死发生特点及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由CT血管成像(... 目的研究术前DSA检查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新发脑梗死发生特点及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由CT血管成像(CTA)或DSA检查评估。所有患者分别于CEA术前7 d、术后3 d内行MR检查。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CTA组和DSA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新发脑梗死MR特征进行组间比较;并进一步对CTA组和DSA组内术后新发脑梗死发生与否进行亚组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新发脑梗死组与无新发脑梗死组,并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临床资料。将术后有无新发脑梗死组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相关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1)2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CTA组163例(69.1%),DSA组73例(30.9%)。与CTA组比较,DSA组患者既往卒中史和多血管病变比例更高,CEA手术时间更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2%(33/73)比26.4%(43/163),χ^(2)=9.722;82.2%(60/73)比52.1%(85/163),χ^(2)=8.511;(147±47)min比(127±54)min,t=19.526;均P<0.01]。CTA组与DSA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吸烟、饮酒、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前后交通开放、重度狭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DSA组患者术后新发脑梗死、Ⅳ型脑梗死、梗死同侧、对侧、双侧发生率高于CT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2%(33/73)比11.7%(19/163),χ^(2)=6.723;41.1%(30/73)比7.4%(12/163),χ^(2)=38.219;24.7%(18/73)比10.4%(17/163),χ^(2)=8.081;11.0%(8/73)比0;9.6%(7/73)比1.2%(2/163),χ^(2)=7.467;均P<0.01]。(3)术后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为22.0%(52/236)。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CEA术后新发脑梗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多血管狭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术前DSA均与术后新发脑梗死相关(OR=3.52,95%CI:1.574~7.943;OR=2.87,95%CI:1.386~5.929;OR=2.15,95%CI:1.134~4.084;OR=6.25,95%CI:3.218~12.150;均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术前DSA是CEA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2.90,95%CI:1.168~7.174;OR=5.56,95%CI:2.543~12.176;均P<0.05)。结论术前行DSA检查发生术后新发脑梗死以同侧病变为主,同时还有对侧和双侧病变。术前DSA检查可能在CEA患者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发生中参与了主要的作用。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先综合评估再选择是否行术前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缺血性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体积及颈内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梅鹃 王滔 +2 位作者 刘乐梅 文雯 王利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体积及颈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为颈内动脉...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体积及颈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为颈内动脉正常组69例和颈内动脉狭窄组131例。根据梗死病灶体积大小将患者分为小体积组(梗死病灶体积≤1 cm^(3)) 108例、中体积组(1 cm^(3)<梗死病灶体积<20 cm^(3)) 48例和大体积组(梗死病灶体积≥20 cm^(3)) 44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梗死体积以及颈内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颈内动脉狭窄率和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颈内动脉狭窄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颈内动脉正常组,而25(OH)D水平明显低于颈内动脉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25(OH)D是其保护因素(P<0.05);大体积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体积组和小体积组,而25(OH)D水平明显低于中体积组和小体积组,中体积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组,而25(OH)D水平明显低于小体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体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25(OH)D是其保护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颈内动脉狭窄率和脑梗死体积均呈负相关性(r=-0.593、-0.562,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以及脑梗死体积较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下降,且25(OH)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体积与颈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5羟维生素D 脑梗死体积 颈内动脉狭窄 相关性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钱海 石祥恩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16,28,共3页
目的 讨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 对 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超声多普勒及DSA检查后施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对术后患者用超声及DSA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8例手术患者无脑卒中发生 ,并且无手术后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 目的 讨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 对 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超声多普勒及DSA检查后施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对术后患者用超声及DSA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8例手术患者无脑卒中发生 ,并且无手术后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适用于有症状、狭窄程度 >5 0 %的患者。但因其为预防性手术 ,对无明确颈动脉狭窄患者不宜过于积极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及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改变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祉帆 马桂贤 +6 位作者 李昌茂 刘春玲 吴光宇 谢洁 吕正 吴希宇 孟倩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4-458,共5页
目的对比单侧颈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双眼视网膜厚度及血流密度(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探讨颈内动脉狭窄及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的变化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2月至2... 目的对比单侧颈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双眼视网膜厚度及血流密度(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探讨颈内动脉狭窄及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的变化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单侧ICAS≥70%(狭窄侧眼组)、对侧颈内动脉无狭窄或狭窄<50%(对侧眼组)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眼科常规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对比观察双眼视网膜厚度、VD、RNFL厚度及GCC厚度,并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ICAS≥70%的患者狭窄侧眼组黄斑区浅层、深层视网膜及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面积周围300μm环内的VD均较对侧眼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狭窄侧眼组的视盘下颞区及颞下区VD均较对侧眼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ICAS患者狭窄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和深层VD、视盘下颞及颞下区VD、下半部GCC厚度均较对侧眼组显著降低(P<0.05)。不合并脑卒中的ICAS患者狭窄侧眼组与对侧眼组黄斑区及视盘的VD、RNFL厚度、GCC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重度及以上ICAS的患者已经出现视网膜微循环障碍,且在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表现更明显,并出现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提示ICAS合并视网膜微血管和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有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视网膜血流密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何小辉 周楷 +3 位作者 孟召友 刘娟 龚昌雄 杨清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 4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历以及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报告。结果 2 434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 4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历以及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报告。结果 2 434例患者中,1 958例(80. 4%)有脑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814例(33. 4%)为单纯颅内狭窄,297例(12. 2%)为单纯颅外狭窄,847例(34. 8%)为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2 423例患者中共有5 352支狭窄病变,3 656支(68. 3%)位于前循环,1 696支(31. 7%)位于后循环,952支(39. 1%)位于大脑中动脉,为最常见受累血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颅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及老年是颅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年、老年为颅内外同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比颅外狭窄更常见,前循环狭窄多于后循环狭窄,大脑中动脉为最常见的受累血管。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颅内狭窄、颅外狭窄及同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