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白永杰
张笑娜
+3 位作者
王浏瑛
李昕
赵昱倩
黄丽娜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间隙(EPVS)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定义为重度狭窄。基底节区...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间隙(EPVS)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定义为重度狭窄。基底节区EPVS(EPVS-BG)和半卵圆中心区EPVS(EPVS-CSO)评分0~1分定义为无或轻度EPVS组,2~4分为重度EPVS组,单因素分析分别比较不同部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EPV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239例患者,其中重度EPVS-BG患者106例,重度EPVS-CSO患者76例。重度EPVS-BG和EPVS-CSO组患者分别较无或轻度EPVS组具有较高的年龄、高血压病史、颅内外大血管狭窄以及腔隙性梗死和重度脑白质损伤比例(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内动脉狭窄(OR=3.44,95%CI 1.32~8.49;P=0.011)和大脑中动脉狭窄(OR=2.87,95%CI 1.22~6.73;P=0.016)是EPVS-BG的独立预测因素。大脑中动脉狭窄(OR=3.51,95%CI 1.29~9.50;P=0.014)是EPVS-CSO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基底节区EPVS独立相关,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半卵圆中心区EPVS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小血管病
脑血管间隙
颈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
1
2
作者
廖鸿帆
文明
+2 位作者
张竹
刘丹
徐婧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5日经病理证实的位于颈Ⅱ~Ⅳ区的淋巴结源性(26例,其中淋巴结结核7例,淋巴结转移8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5日经病理证实的位于颈Ⅱ~Ⅳ区的淋巴结源性(26例,其中淋巴结结核7例,淋巴结转移8例,淋巴瘤7例,淋巴结炎4例)及神经源性(7例,其中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病变共33例,除了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直接征象外,还重点观察颈动脉间隙血管受压移位的方向。结果:2组病灶的大小(Z=-1.456,P=0.145)、边界(χ2=0.480,P=0.652)、形态(χ2=2.257,P=0.190)、密度(χ2=1.451,P=0.378)、强化方式(χ2=1.188,P=0.664)、强化程度(χ2=5.579,P=0.084)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淋巴结源性病变的颈动脉间隙血管向内移位为26例(100%),神经源性病变的颈动脉间隙血管向外移位6例(85.7%),向内移位1例(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8,P=0.000)。结论: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可作为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的重要鉴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肿块
颈动脉间隙血管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淋巴结
神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急性脑梗死患者单侧颈内动脉狭窄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不对称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
4
3
作者
见秀丽
张敏
恽文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85,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单侧颈内动脉(ICA)狭窄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不对称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单侧ICA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头颅磁共振检查和C...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单侧颈内动脉(ICA)狭窄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不对称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单侧ICA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头颅磁共振检查和CT血管成像检查。利用3D Slicer软件定量分析EPVS体积。按照ICA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三组,比较患者ICA狭窄同侧和对侧的EPVS体积。计算基底节区EPVS(BG-EPVS)和半卵圆中心EPVS(CSO-EPVS)的不对指数(AI),将AI≥0.2的患者纳入EPVS不对称组,其余为EPVS对称组,比较组间单侧ICA狭窄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与BG-EPVS不对称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2例患者,年龄(70±10)岁,其中男性96例,女性26例,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组81例(重度狭窄46例,闭塞35例),中度狭窄组41例。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组患者的BG-EPVS体积[(4.08±0.76)mm^(3)]以及BG-EPVS不对称分布比例[75.3%(61/81)]大于中度狭窄组[(3.12±0.85)mm^(3),39.0%(16/41)](均P<0.001)。单侧ICA狭窄侧和对侧EPVS体积比较,重度狭窄组、闭塞组狭窄同侧的BG-EPVS体积[(3.34±0.86)mm^(3),(3.93±0.60)mm^(3)]大于对侧[(2.65±1.28)mm^(3),(3.21±0.88)mm^(3)](均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侧ICA狭窄程度与狭窄侧BG-EPVS体积呈正相关(r=0.62,P<0.001)。进一步比较EPVS对称组与不对称组患者的单侧ICA狭窄程度,结果显示BG-EPVS不对称组的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比例高于对称组[79.2%(61/77)比44.4%(20/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OR=4.280,95%CI:1.743~10.508,P=0.002)和年龄(OR=1.055,95%CI:1.001~1.112,P=0.044)是BG-EPVS不对称分布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和年龄是BG-EPVS不对称分布的危险因素,单侧ICA狭窄同侧EPVS体积大于对侧,ICA狭窄程度与BG-EPV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内动脉狭窄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不对称性
脑小血管病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题名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白永杰
张笑娜
王浏瑛
李昕
赵昱倩
黄丽娜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部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89-593,共5页
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8020277)。
文摘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间隙(EPVS)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定义为重度狭窄。基底节区EPVS(EPVS-BG)和半卵圆中心区EPVS(EPVS-CSO)评分0~1分定义为无或轻度EPVS组,2~4分为重度EPVS组,单因素分析分别比较不同部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EPV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239例患者,其中重度EPVS-BG患者106例,重度EPVS-CSO患者76例。重度EPVS-BG和EPVS-CSO组患者分别较无或轻度EPVS组具有较高的年龄、高血压病史、颅内外大血管狭窄以及腔隙性梗死和重度脑白质损伤比例(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内动脉狭窄(OR=3.44,95%CI 1.32~8.49;P=0.011)和大脑中动脉狭窄(OR=2.87,95%CI 1.22~6.73;P=0.016)是EPVS-BG的独立预测因素。大脑中动脉狭窄(OR=3.51,95%CI 1.29~9.50;P=0.014)是EPVS-CSO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基底节区EPVS独立相关,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半卵圆中心区EPVS独立相关。
关键词
卒中
脑小血管病
脑血管间隙
颈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Keywords
stroke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
brain perivascular
space
s
carotid
stenosis
intracranial arteriosclerosis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743.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
1
2
作者
廖鸿帆
文明
张竹
刘丹
徐婧梅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0-1413,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5日经病理证实的位于颈Ⅱ~Ⅳ区的淋巴结源性(26例,其中淋巴结结核7例,淋巴结转移8例,淋巴瘤7例,淋巴结炎4例)及神经源性(7例,其中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病变共33例,除了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直接征象外,还重点观察颈动脉间隙血管受压移位的方向。结果:2组病灶的大小(Z=-1.456,P=0.145)、边界(χ2=0.480,P=0.652)、形态(χ2=2.257,P=0.190)、密度(χ2=1.451,P=0.378)、强化方式(χ2=1.188,P=0.664)、强化程度(χ2=5.579,P=0.084)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淋巴结源性病变的颈动脉间隙血管向内移位为26例(100%),神经源性病变的颈动脉间隙血管向外移位6例(85.7%),向内移位1例(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8,P=0.000)。结论: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可作为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的重要鉴别指标。
关键词
颈部肿块
颈动脉间隙血管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淋巴结
神经
Keywords
cervical mass
carotid space vessel
computed tomography
lymph node
nerve
分类号
R445.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脑梗死患者单侧颈内动脉狭窄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不对称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
4
3
作者
见秀丽
张敏
恽文伟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85,共8页
基金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面上项目(H2019051)
常州市卫生健康青苗人才培养工程(CZQM2020073)
文摘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单侧颈内动脉(ICA)狭窄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不对称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单侧ICA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头颅磁共振检查和CT血管成像检查。利用3D Slicer软件定量分析EPVS体积。按照ICA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三组,比较患者ICA狭窄同侧和对侧的EPVS体积。计算基底节区EPVS(BG-EPVS)和半卵圆中心EPVS(CSO-EPVS)的不对指数(AI),将AI≥0.2的患者纳入EPVS不对称组,其余为EPVS对称组,比较组间单侧ICA狭窄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与BG-EPVS不对称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2例患者,年龄(70±10)岁,其中男性96例,女性26例,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组81例(重度狭窄46例,闭塞35例),中度狭窄组41例。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组患者的BG-EPVS体积[(4.08±0.76)mm^(3)]以及BG-EPVS不对称分布比例[75.3%(61/81)]大于中度狭窄组[(3.12±0.85)mm^(3),39.0%(16/41)](均P<0.001)。单侧ICA狭窄侧和对侧EPVS体积比较,重度狭窄组、闭塞组狭窄同侧的BG-EPVS体积[(3.34±0.86)mm^(3),(3.93±0.60)mm^(3)]大于对侧[(2.65±1.28)mm^(3),(3.21±0.88)mm^(3)](均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侧ICA狭窄程度与狭窄侧BG-EPVS体积呈正相关(r=0.62,P<0.001)。进一步比较EPVS对称组与不对称组患者的单侧ICA狭窄程度,结果显示BG-EPVS不对称组的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比例高于对称组[79.2%(61/77)比44.4%(20/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OR=4.280,95%CI:1.743~10.508,P=0.002)和年龄(OR=1.055,95%CI:1.001~1.112,P=0.044)是BG-EPVS不对称分布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单侧ICA重度狭窄/闭塞和年龄是BG-EPVS不对称分布的危险因素,单侧ICA狭窄同侧EPVS体积大于对侧,ICA狭窄程度与BG-EPV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内动脉狭窄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不对称性
脑小血管病
横断面研究
Key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s
Asymmetricity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ross-sectional study
分类号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白永杰
张笑娜
王浏瑛
李昕
赵昱倩
黄丽娜
《广东医学》
CAS
2020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
廖鸿帆
文明
张竹
刘丹
徐婧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急性脑梗死患者单侧颈内动脉狭窄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不对称分布的相关性
见秀丽
张敏
恽文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