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of Enhancement Degree 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with Histopathology of Carotid Plaques and Serum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otid Endarterectomy 被引量:3
1
作者 熊莉 孙伟军 +3 位作者 蔡华英 杨园 朱江 赵博文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7年第3期425-428,共4页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nhancement degree 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with the histopathology of carotid plaques and the serum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nhancement degree 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with the histopathology of carotid plaques and the serum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level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Carotid CEUS was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in 115 patients who would undergo CEA, and the enhancement degree of the carotid plaques was evaluated by both the visual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quantitative time-intensity curve analysis. Serum hs-CRP levels were detected using the particle-enhanc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also before the operation. Additionally, the carotid plaque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postoperatively. The density of neovessels and the number of macrophages in the plaques were assess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115 patients, grade 0 plaque contrast enhancement was noted in 35 patients, grade 1 in 48 patients and grade 2 in 32 patients. The degree of plaque enhancement, the density of neovessels, the number of macrophages, and the hs-CRP levels were highest in the grade 2 patient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nhancement degree of the carotid plaque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plaques and the serum hs-CRP level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carotid plaque enhancement on CEU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vulnerability of carotid pla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otid 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arotid endarterectomy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下载PD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vasa vasorum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 被引量:12
2
作者 Ze-Zhou Song Yan-Mi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5年第6期131-133,共3页
The vasa vasorum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 is a novel marker of accurately evaluat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symptomatic cerebrovascula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pr... The vasa vasorum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 is a novel marker of accurately evaluat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symptomatic cerebrovascula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presence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in carotid artery plaque represents the presence of the vasa vasorum in carotid artery plaque because the ultrasoundcontrast agents are strict intravascular tracers. Therefor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is a novel and safe imaging modality for evaluating the vasa vasorum in carotid artery plaqu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ssues that needs to be assessed to embody fully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vasa vasorum in carotid artery plaque with C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A vasorum carotid ARTERY PLAQUE VULNERABILIT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与梗死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雪 李伟 +2 位作者 秦志平 喻红霞 崔智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的特征及与不同梗死部位、面积等梗死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02—2021-03诊治的135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另选取同期因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的特征及与不同梗死部位、面积等梗死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02—2021-03诊治的135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另选取同期因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的无症状中老年人11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超声造影参数,包括峰值强度比值(P)、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p)。将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分成不同亚组,分析不同亚组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相关参数。结果脑梗死患者P和AU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P和AUC值明显升高,Tp值明显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AUC值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Tp值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不同梗死部位间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皮质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完全闭塞发生率最高;不同梗死面积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面积梗死组完全闭塞发生率最高。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参数水平明显异于无症状有斑块者,且皮质部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完全闭塞发生率最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完全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声造影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斑块 相关性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烨 龚怡 魏梅梅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S参数[达峰时间(Tp)、平均渡越时间(MTT)、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t)、峰值强度比值(PI)],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EUS参数与ACI新生血管分级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参数在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EUS检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0级11例,1级33例,2级71例,占比分别为9.57%、28.70%、61.74%;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Tp、MTT与新生血管分级呈负相关(P<0.05),AUCt、PI与新生血管分级呈正相关(P<0.05)。CEUS检出软斑块(不稳定)85例,占比为73.91%,稳定斑块30例,其中硬斑块14例,占比为12.17%,混合斑块16例,占比为13.91%;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作ROC曲线分析从115例患者中预测软斑块的效能显示,Tp、MTT、AUCt、PI及联合检测(并联诊断)对ACI软斑块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78、0.724、0.830、0.817、0.833,单独检测中AUCt效能最高,但仍低于联合检测效能。结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与Tp、MTT呈负相关,AUCt、PI呈正相关,可通过检测Tp、MTT、AUCt、PI指导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且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的Tp、MTT均较稳定性好患者低,AUCt、PI均较稳定性好患者高,CEUS参数用于评估ACI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声造影 新生血管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崔前辉 郭元勋 +1 位作者 杨帆 袁国胜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斑块检出率、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斑块检查参数及诊断价值。结果320例脑梗死患者中共检出CAS斑块251例(78.44%);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CAS斑块检出率(98.41%)高于常规超声(87.65%)、颈部超声弹性(94.42%)、超声造影(94.82%);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和超声造影对软斑块检出率(98.11%、95.60%)高于常规超声和颈部超声弹性成像(86.16%、89.31%);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硬斑块检出率(97.22%)显著高于常规超声(77.78%);稳定性斑块组斑块厚度、弹性评分、增强密度均小于不稳定性斑块组;斑块厚度、弹性评分、增强密度单项及联合诊断脑梗死CAS不稳定性斑块的AUC分别为0.888、0.973、0.774、0.995,发现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均可诊断脑梗死CAS,同时其检查参数斑块厚度、弹性评分、增强密度可有效评估脑梗死CAS斑块稳定性,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部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造影、血清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6
作者 徐迎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9期65-68,共4页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造影、血清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6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对两组进行颈动脉超声、颈动脉...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造影、血清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6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对两组进行颈动脉超声、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掌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和分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对两组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常规组与研究组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颈动脉超声及超声造影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斑块类型患者、软斑块内新生血管不同分级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脂联素水平(472.76±44.78)μg/ml低于常规组的(750.59±30.41)μg/m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10.93±2.87)mg/L高于常规组的(5.01±1.08)mg/L(P<0.05)。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中46例检测出斑块,检出率为69.70%(46/66);其中硬斑块30例,软斑块16例。硬斑块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580.85±132.69)μg/ml高于软斑块患者的(394.01±115.24)μg/ml,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11.13±2.81)mg/L低于软斑块患者的(13.18±2.67)mg/L(P<0.05)。颈动脉超声造影对16例软斑块患者进行进一步超声造影增强检测,结果显示:新生血管分级1、2级斑块共计6例, 3、4级斑块共计10例。3、4级斑块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318.87±112.04)μg/ml低于1、2级患者的(519.46±118.48)μg/m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14.34±2.85)mg/L高于1、2级患者的(11.00±1.56)mg/L(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发生关系密切,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及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及超声造影结合血清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脑梗死的风险及指导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超声造影 血清脂联素 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段绍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92例(111个斑块)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92例(111个斑块)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取得病理结果。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斑块内部回声、表面形态、新生血管形成分级的检查情况;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造影检出斑块内部回声均匀24个,不均匀87个,超声造影对斑块内部回声的检查优于常规超声(P<0.001)。超声造影检出表面规则型18个、表面不规则型和溃疡斑块型93个,超声造影对斑块表面形态的检查优于常规超声(P<0.001)。超声造影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0级4个、1-3级107个,超声造影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分级的检查优于常规超声(P<0.001)。病理检出不稳定斑块破裂85例,超声造影检出不稳定斑块破裂81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6);超声造影诊断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95%、86.75%。结论超声造影对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 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Value of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in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被引量:17
8
作者 De-Bin Yang Jie Zhou +2 位作者 Lan Feng Rong Xu Ying-Chun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7期839-848,共10页
BACKGROUND Unstabl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re prone to cause ischemic stroke.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assessing plaque stability, but CEUS cannot be a method for screening ... BACKGROUND Unstabl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re prone to cause ischemic stroke.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assessing plaque stability, but CEUS cannot be a method for screening for unstable plaque. The emergence of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clinically screening for unstable plaqu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MI in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METHODS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luminal stenosis of 50%-70%) were enrolled into the present study. All patients received conservative medication.The patient's clinical baseline data, serological data, CEUS and SMI data were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 3-year follow-up. The follow-up endpoint was the oc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an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roke group and non-stroke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rognosis occurred or not.Subsequently,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data was compared, the correlation of SMI and CEUS was analyzed, and multiple Cox regression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MI and CEUS in predicting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in three years.RESULTS In this study, 43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roke group and 82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non-stroke group. Cox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SMI level(P =0.013) and enhancement intensity(P = 0.032) were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influencing ischemic stroke.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MI level and enhancement intensity(r = 0.737, P = 0.000). The area under curve of SMI level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was 0.878. The best diagnostic point was ≥ level Ⅱ, and i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as 86.05% and 79.27%. The area under curve of enhancement intensity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was 0.890. The best diagnostic point was 9.92 db, and i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as 88.37% and89.02%. As the SMI level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creased gradually(X^2 = 108.931, P = 0.000).CONCLUSION SMI can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method of screening for unstable plaques and may help prevent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schemic stroke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洁 李延皎 +2 位作者 李丽丽 郑桂霞 于士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1期62-65,共4页
目的 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实施颈动脉剥脱术治疗,手术证实颈动脉斑块176个,其中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易损斑块131个,稳定斑块45个。患者术前均采取实... 目的 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实施颈动脉剥脱术治疗,手术证实颈动脉斑块176个,其中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易损斑块131个,稳定斑块45个。患者术前均采取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比较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中不同性质斑块回声特征、弹性成像评分、新生血管强化程度分级情况,评估超声造影、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单独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效能。结果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中,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低回声比例51.1%高于稳定斑块的22.2%,检出强回声比例32.8%低于稳定斑块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混合回声比例16.0%与稳定斑块的1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易损斑块弹性成像评分(2.3±0.6)分低于稳定斑块的(4.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新生血管强化程度Ⅰ~Ⅱ级比例17.6%低于稳定斑块的84.4%,Ⅲ~Ⅳ级比例82.4%高于稳定斑块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93.3%、92.0%,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分别为77.1%、66.7%、74.4%,超声造影诊断分别为81.7%、73.3%、79.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与超声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可通过斑块内部回声、弹性成像评分及新生血管强化程度等指标对比,提升易损斑块及稳定斑块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三维超声灰阶中位数联合实时微血管超声造影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10
作者 宝波 徐世亮 +1 位作者 徐海霞 徐丹丹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灰阶中位数(3D-US GSM)联合实时微血管超声造影(CEUS)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并分析颈动脉斑块的灰阶中位数(GSM)...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灰阶中位数(3D-US GSM)联合实时微血管超声造影(CEUS)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并分析颈动脉斑块的灰阶中位数(GSM)、实时微血管CEUS的增强强度(EI)、新生血管密度,选取动脉斑块内关键帧及前后各三帧的GSM,根据强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分为钙化组、纤维结缔组织组、脂质坏死核心组,比较3组的GSM,并分析颈动脉斑块内部低回声、等回声GSM与新生血管密度的相关性。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US GSM、实时微血管CEUS及二者联合检查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36个颈动脉斑块中,不稳定斑块20个,稳定斑块16个,每平方毫米的平均新生血管密度为(6.62±2.73)条。3组的GS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回声斑块的GSM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无相关性(r=0.676,P﹥0.05);低回声斑块的GSM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呈负相关(r=-0.555,P﹤0.05)。对于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3D-US GSM诊断的准确度为58.33%(21/36),实时微血管CEUS诊断的准确度为61.11%(22/36),二者联合诊断的准确度为80.56%(29/36)。结论 应用3D-US GSM和实时微血管CEUS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既有优势,又有局限性,而二者联合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灰阶中位数 超声造影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与急性脑梗死面积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桂婷 井珍 +3 位作者 张华国 李金花 赖晓敏 钟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与急性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8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脑梗死组),无脑梗死患者24例(对照组)。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颅磁共振...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与急性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8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脑梗死组),无脑梗死患者24例(对照组)。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WI)显示脑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24例,小面积脑梗死组32例,比较大、小面积脑梗死组和对照组3组间的颈动脉斑块的超声造影特征差异。结果:颈动脉斑块的超声造影半定量参数显示,大面积脑梗死组Ⅰ级占比为8.33%,Ⅱ级占比为25.00%,Ⅲ级占比为66.67%;小面积脑梗死组Ⅰ级占比为21.87%,Ⅱ级占比为40.63%,Ⅲ级占比为37.50%;对照组Ⅰ级占比为37.50%,Ⅱ级占比为41.67%,Ⅲ级占比为20.83%,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P=0.01)。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显示,大面积脑梗死组、小面积脑梗死组、对照组3组间的增强强度(E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1,P=0.0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组的EI(4.23±3.06)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2.87±1.81)及对照组(1.95±1.1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的峰值强度(P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4,P=0.0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组为(5.69±2.71)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3.97±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面积脑梗死组(3.97±2.48)高于对照组(3.53±1.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半定量分级及定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梗死面积有关,颈动脉斑块造影有助于预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脑梗死 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应用价值研究
12
作者 李丽珍 陈成彩 +2 位作者 韦文娟 张淑名 曹兰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4期52-54,5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7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行颈动脉斑块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0例,术前均行SMI和CEUS检查,术后以病理诊断为金...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7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行颈动脉斑块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0例,术前均行SMI和CEUS检查,术后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通过对比分析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强度分级,验证SMI联合CEUS应用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效能。结果:7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共获得颈动脉斑块91个,病理结果中易损斑块78个,稳定斑块13个。SMI与CEUS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67%、75.00%、84.61%与90.91%、92.86%、91.21%。SMI联合CUES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4.87%、100.00%、95.60%。SMI联合CEUS评价易损斑块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单纯进行SMI或CEUS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MI联合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更佳,可有效预测斑块的性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超声造影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联合ABCD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嫒嫒 任伟利 +3 位作者 张力维 韩潮 马姝颖 温德惠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联合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ABCD)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关系。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脑梗死灶体积将其分为小体积组(28例,梗死灶最大体积<5 cm^(3))...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联合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ABCD)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关系。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脑梗死灶体积将其分为小体积组(28例,梗死灶最大体积<5 cm^(3))、中体积组(42例,梗死灶最大体积5~10 cm^(3))及大体积组(30例,梗死灶最大体积>10 cm^(3))。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记录斑块最大厚度;通过斑块造影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获得斑块造影峰值强度(PI);进行ABCD2(增加病史)评分和ABCD3(增加病史、脑缺血及颈动脉狭窄)评分。结果:大体积组斑块厚度和PI高于中体积组和小体积组,中体积组斑块厚度和PI高于小体积组,3组斑块厚度和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70,F=100.566;P<0.05)。大体积组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高于中体积组和小体积组,且中体积组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高于小体积组,3组两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494,F=158.830;P<0.05)。斑块厚度、PI、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与脑梗死灶大体积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价斑块厚度和PI及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呈线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 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ABCD)评分 急性脑梗死 体积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前 周剑锋 +3 位作者 皮永前 何欢 李辉碧 黄忠华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3例AIS患者,采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超声造影检查颈动脉...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3例AIS患者,采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超声造影检查颈动脉IPN。分析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颈动脉IPN分级,以及NIHSS评分与IPN的相关性。结果: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组颈动脉IPNⅢ级+Ⅳ级的占比80.8%,高于神经功能缺损轻度组的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颈动脉IPN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67(P<0.05)。结论:AIS患者颈动脉IPN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相关联,颈动脉IPN分级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声造影 NIHSS评分 颈动脉 斑块内新生血管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易损颈动脉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滢滢 康松 +3 位作者 梅雪 张赫 竹彬杨 姜双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836-840,845,共6页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颈动脉斑块的易损特征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易损斑块破裂的风险高,易引发脑血管事件,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生成是斑块易损的重要标志,以超声造影(CEUS)为代表的超声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颈动脉斑块的易损特征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易损斑块破裂的风险高,易引发脑血管事件,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生成是斑块易损的重要标志,以超声造影(CEUS)为代表的超声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生血管形成的检测中。本文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超声成像新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斑块内新生血管 颈动脉 易损斑块 心脑血管事件 超声新技术
下载PDF
青年与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病因分析及右心声学造影在评估高风险卵圆孔未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梅 刘金凤 张纯 《中国医药》 2023年第7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分析青年与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评价右心声学造影在评估高风险卵圆孔未闭(PFO)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20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年龄分为青年组(... 目的分析青年与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评价右心声学造影在评估高风险卵圆孔未闭(PFO)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20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70例)和中老年组(>45岁,134例)。比较2组的脑梗死相关因素、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分类,分析右心声学造影对不同风险PFO的评估作用及PFO阳性患者脑梗死相关与不相关组差异因素。结果中老年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收缩压、PFO阳性、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血管中⁃重度狭窄、颈动脉超声血管中⁃重度狭窄比例均高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针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0分的12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其中青年组(23例)血管病变2例(8.7%)、PFO 7例(30.4%)、其他原因14例(60.9%),PFO和其他原因是脑梗死主要病因;中老年组(100例)血管病变42例(42.0%)、PFO 38例(38.0%)、其他原因20例(20.0%),血管病变是脑梗死主要病因。右心声学造影阳性的青年脑梗死患者有血管病变范围小的特征,在评估高风险PFO方面有积极作用。PFO阳性患者中脑梗死相关组血糖高于脑梗死不相关组[(5.6±1.4)mmol/L比(4.9±0.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O和其他原因是青年组脑梗死患者的主要病因,血管病变是中老年组脑梗死患者的主要病因。血糖水平高者脑梗死与PFO阳性相关。右心声学造影在评估高风险PFO方面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右心声学造影 卵圆孔未闭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预测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张小航 金惠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2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嘉兴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10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行CEUS检查,评估斑块易损性。根据患者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嘉兴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10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行CEUS检查,评估斑块易损性。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分成卒中组(n=51)、非卒中组(n=57),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CEUS特征,包括新生血管分级、灌注方向、主要增强部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常规超声特征、CEUS特征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卒中组平均斑块长度、厚度高于非卒中组,斑块狭窄程度≥50%、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表面溃疡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卒中组0级、1级占比低于非卒中组,2级、3级占比高于非卒中组,且2级+3级总数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两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灌注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斑块肩部增强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常规超声评估斑块易损预测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12,敏感度为62.75%,特异性为59.65%。CEUS评估斑块易损预测脑卒中的AUC为0.788,敏感度为80.39%,特异性为77.19%。结论CEUS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易损情况,对脑卒中发生风险进行预测,敏感度与特异性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超声造影 脑卒中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造影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沈凤琴 马晓亮 +3 位作者 邱云 韩莉君 陈修洋 俞丽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5期1-4,16,共5页
目的研究联合颈动脉超声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前两种方案的联合诊断,对比... 目的研究联合颈动脉超声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前两种方案的联合诊断,对比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如特异度、准确率和灵敏度。结果联合诊断的阳性率明显优于颈脉动超声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检查方案明显优于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比较高,与单一应用的方案诊断效能更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造影 经颅多普勒超声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DSA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笑娟 黄雪兰 +6 位作者 王洪梅 史晓龙 唐维国 孙茂军 蒋勇 邹曙东 王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和DSA检查,分别在所获得的图像上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直径狭窄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超声造影共发现颈动脉血管狭窄39处,3...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和DSA检查,分别在所获得的图像上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直径狭窄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超声造影共发现颈动脉血管狭窄39处,37处与DSA分级相符合,假阳性2处,其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100%,97.8%~99.0%、97.9%~98.5%(K值=0.928~1)。结论:超声造影是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筛查、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的最佳检查方法,能基本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超声造影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敏 刘高飞 +1 位作者 李达文 丁蓉蓉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颈动脉狭窄并确定自愿选择DSA检查的患者,分别应用普通超声和超声造影对入组患者进行显像评估其狭窄的程度及部位,并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结果以...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颈动脉狭窄并确定自愿选择DSA检查的患者,分别应用普通超声和超声造影对入组患者进行显像评估其狭窄的程度及部位,并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结果以DSA的结果为金标准,应用普通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轻、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诊出率分别为67.9%vs 89.3%(P<0.05),66.7%vs 91.7%(P<0.05),60.0%vs 88.0%(P<0.05),72.7%vs 90.9%(P<0.05),其中超声造影检查和DSA检查共同检查出的颈动脉血管狭窄率计算值呈明显线性正相关(r=0.988,P<0.01)。结论超声造影检查用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优于普通超声,与DSA相关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声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