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高温处理方式对草鱼肉理化性质及滋味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吴晓龙 涂宗财 +2 位作者 胡月明 王旭梅 王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4-93,共10页
本文旨在研究三种当前流行的高温处理方式(电烤、空气油炸和过热蒸汽)对草鱼肉理化性质及滋味品质的影响,理化性质通过测量鱼肉的pH、持水力、色度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和蛋白羰基含量进行分析,滋味品质通过测量鱼肉的游离氨基酸含量... 本文旨在研究三种当前流行的高温处理方式(电烤、空气油炸和过热蒸汽)对草鱼肉理化性质及滋味品质的影响,理化性质通过测量鱼肉的pH、持水力、色度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和蛋白羰基含量进行分析,滋味品质通过测量鱼肉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核苷酸含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的生草鱼肉,经不同高温处理加工过的草鱼肉其理化性质方面的各项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P<0.05),初步揭示了在不同的高温环境下鱼肉品质会发生不同的改变。之后通过对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这两种典型滋味物质的统计分析得出了草鱼肉在经过三种高温处理后其滋味物质的含量也会显著增加(P<0.05),其中空气油炸组变化的最为明显,其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的最高含量可达338.78 mg/100 g和1050.61 mg/100 g,这使其在后期具有最高的鲜味程度。综合评定得出,三种处理在理化性质方面均没有产生不良表现,在滋味品质方面空气油炸组的表现要较好,说明经空气油炸处理的草鱼肉其食用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肉 高温处理 理化性质 氧化分析 鲜味程度
下载PDF
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陈辰 滑少波 +7 位作者 李杰勤 姜华 黄鹤平 姜婉琦 姚敏学 李向飞 初晓辉 刘秦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90-2998,共9页
为了更好地在渔业中利用青贮饲料,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收获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调制而成的青贮饲料在南京秋季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肠道消化力和肉质等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ON组)、初花期(CH组)和盛花期... 为了更好地在渔业中利用青贮饲料,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收获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调制而成的青贮饲料在南京秋季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肠道消化力和肉质等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ON组)、初花期(CH组)和盛花期(KH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替代15%蛋白预混料。挑选150条初始体重为(1000±50)g的草鱼,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条,饲喂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CH组和KH组对草鱼最终体重、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CH组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KH组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CH组和KH组草鱼肌肉质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KH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CON组与CH组(P<0.05)。综上所述,初花期和盛花期紫花苜蓿青贮饲料替代15%蛋白预混料未影响秋季草鱼增重,呈现提高草鱼肉质的趋势,且初花期紫花苜蓿青贮饲料替代组提高了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因此,初花期紫花苜蓿青贮饲料替代15%蛋白预混料饲养草鱼的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青贮饲料 草鱼 消化酶 肌肉品质
下载PDF
不同生境来源的鳙鱼肉挥发性物质组成比较分析
3
作者 宁舒娴 曾金秀 +1 位作者 沙小梅 丁红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5-272,共8页
为探究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在挥发性物质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洪门水库、军山湖、柘林湖、大塘、南新养殖塘五种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 为探究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在挥发性物质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洪门水库、军山湖、柘林湖、大塘、南新养殖塘五种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五种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共检测到56种挥发性物质,分别是醛类12种,酮类8种、醇类15种、烃类8种、芳香类和其它类共13种。其中,己醛、庚醛、壬醛、正己醇、1-辛烯-3-醇、十七烷等六种物质为所有生境来源鳙鱼肉共有。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结果显示,鳙鱼肉主要关键气味成分为醛类、醇类和酚类物质。聚类(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结果表明,PC1和PC2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3.5%,大型水体生境来源的鳙鱼肉挥发性物质组成和气味相似,且气味显著优于高密度养殖生境来源鳙鱼肉。总体而言,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挥发性物质组成与含量及关键气味物质组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文可为鳙鱼养殖和产品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肉 生境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OAV)
下载PDF
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抑菌活性及对鳙鱼肉新鲜度的指示效应
4
作者 林润婷 梁家嘉 +1 位作者 莫雨杏 刘锴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1,共8页
本研究通过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采用药敏试纸抑菌圈检验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比较两种果皮红色素的抑菌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同时结合果皮红色素提取物对pH变化的响应和色差值评估指标,优选红色素提取物浓度制作... 本研究通过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采用药敏试纸抑菌圈检验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比较两种果皮红色素的抑菌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同时结合果皮红色素提取物对pH变化的响应和色差值评估指标,优选红色素提取物浓度制作指示卡。通过检测常温放置过程中鱼肉的pH、脂质过氧化值变化评估指示卡对鳙鱼鱼肉新鲜度的指示效果。结果表明,红肉红皮火龙果果皮红色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白肉红皮火龙果果皮红色素(P<0.05),且其红色素提取物水溶液对pH2~13具有较灵敏的呈色变化反应。应用10 g/L红肉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物制备的指示卡,评估鳙鱼鱼肉变化可知,25℃常温放置12 h过程中鱼肉的pH先微降后上升,TBA脂质过氧化值持续升高为0 h的1.96倍,揭示鱼肉的新鲜度下降;同期,放置鱼肉的指示卡色差值ΔE也从起始时1.40(0 h)上升到18.30(12 h),指示卡外围呈色从淡红色向玫红色及土黄色转变,对放置的鲜切鳙鱼肉新鲜度的衰减表现出较为直观的指示效应。本研究为火龙果果皮天然红色素的综合利用提供前期的科学依据,也为水产类预制菜行业的新型食品包装应用提供初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果皮红色素 抑菌活性 红色素提取物指示卡 鲜切鳙鱼肉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冻藏对青鱼品质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宋妍灵 王士桢 +2 位作者 董晓涵 陈康 金仁耀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8-1116,共9页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冻藏对青鱼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新鲜青鱼在-18、-30、-60、-80℃下冻藏,分别取冻藏后0、7、15、30、60、90 d样品测定盐溶性蛋白含量、钙ATP酶(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并结合质构、色差、十二烷...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冻藏对青鱼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新鲜青鱼在-18、-30、-60、-80℃下冻藏,分别取冻藏后0、7、15、30、60、90 d样品测定盐溶性蛋白含量、钙ATP酶(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并结合质构、色差、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电镜观察,分析4个温度梯度下冻藏青鱼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4组青鱼鱼肉的品质均出现下降,以30 d内检测指标的变化较为突出,说明冻藏1月的青鱼可食用价值发生改变。相同冻藏时间下,-80℃组冻藏青鱼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余3组,-60℃组品质次之,-18与-30℃组品质无明显差异,说明超低温可降低青鱼组织蛋白质的变性速率,更好地保持鱼肉品质。本研究可为研发青鱼冻藏新方式及辅助存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 鱼肉品质 冻藏温度 肌原纤维蛋白特性
下载PDF
迷迭香水提物对白鲢肉脱腥活性物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晨阳 黄丕苗 +3 位作者 段萍 王璐 冯西娅 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21-228,共8页
该文旨在探究迷迭香水提物中对白鲢肉起到脱腥作用的活性成分。分别脱除迷迭香水提物中多酚、多糖和蛋白质后对白鲢肉进行浸泡脱腥实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挥发性成分含量变化,以挥发性成分含量和感官腥味值变化确定迷迭香水提... 该文旨在探究迷迭香水提物中对白鲢肉起到脱腥作用的活性成分。分别脱除迷迭香水提物中多酚、多糖和蛋白质后对白鲢肉进行浸泡脱腥实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挥发性成分含量变化,以挥发性成分含量和感官腥味值变化确定迷迭香水提物的主要脱腥组分。液相色谱-质谱对迷迭香水提物中酚类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再使用不同浓度的酚类单体物质进行脱腥实验。结果表明,与未经过迷迭香水提物的处理组相比,使用迷迭香水提物处理后显著降低白鲢鱼肉的腥味值及挥发性物质含量,腥味值最高下降约为57%,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下降约为40%~45%,而脱除蛋白质组和多糖组其脱腥效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脱除多酚组中多酚含量越低脱腥效果越差。迷迭香水提物中检测到4种酚类物质,选择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RA)进行脱腥实验。RA对白鲢肉的脱腥效果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多酚是迷迭香水提物的主要脱腥组分,RA是迷迭香水提物的主要脱腥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肉 迷迭香水提物 脱腥 多酚 迷迭香酸
下载PDF
3种亲水胶对磷酸化鱼糜/蟹肉混合凝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亚军 叶韬 +6 位作者 鲁玉凤 夏立志 刘松昆 卢曜昆 姜绍通 林琳 陆剑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1-80,共10页
探索不同添加量(0.1%、0.2%、0.3%、0.4%、0.5%)圆苞车前子壳粉(psyllium husk powder,PHP)、结冷胶(gellan gum,GG)和魔芋胶(konjac glucomannan,KGM)3种亲水胶与磷酸化协同作用下的鱼糜/蟹肉混合凝胶(mixed gel,MG)特性变化,旨在为磷... 探索不同添加量(0.1%、0.2%、0.3%、0.4%、0.5%)圆苞车前子壳粉(psyllium husk powder,PHP)、结冷胶(gellan gum,GG)和魔芋胶(konjac glucomannan,KGM)3种亲水胶与磷酸化协同作用下的鱼糜/蟹肉混合凝胶(mixed gel,MG)特性变化,旨在为磷酸化鱼糜和其他亲水胶之间的互作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在磷酸化MG中,添加较少(0.1%)的PHP和GG,凝胶特性改善;随着亲水胶添加量的增加,相分离的发生导致凝胶性能无明显变化,甚至开始下降;而KGM的添加对破断力和凝胶强度无显著影响,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结果中没有出现相分离。此外,PHP和GG的添加提高了G′开始降低的温度,这有利于凝胶性质的改善。添加亲水胶的磷酸化MG体系中肌球蛋白的变性需要更高温度和更少能量,在变性过程中温度可能将成为主要影响因素。PHP和KGM的少量添加增强了MG的总体蛋白质结构稳定性,但PHP和GG对肌动蛋白存在一定破坏作用,相反,KGM在添加量较少时,可以增加肌动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然而肌动蛋白的稳定可能不利于形成更好的凝胶。在混合体系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之间的互作有利于增强总体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3种亲水胶在添加量为0.1%时有利于凝胶性质的改善,尤其GG存在时效果更佳,亲水胶的加入可能是提高磷酸化鱼糜/蟹肉混合凝胶品质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胶 鲢鱼糜 蟹肉 混合凝胶 磷酸化
下载PDF
鳙鱼头可食部位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婷 尤娟 +4 位作者 尹涛 刘茹 杜红英 赵思明 熊善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169,共7页
为研究鳙鱼头的食用价值并扩大其产品开发,选取鳙鱼头的鳃边肉、鱼脸肉、鱼脑3个组织部位,分别测定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鳙鱼头这三部位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鳙鱼头可食部分基本成分对比,蛋白质含量:鳃边... 为研究鳙鱼头的食用价值并扩大其产品开发,选取鳙鱼头的鳃边肉、鱼脸肉、鱼脑3个组织部位,分别测定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鳙鱼头这三部位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鳙鱼头可食部分基本成分对比,蛋白质含量:鳃边肉>鱼脸肉>鱼脑,脂肪含量:鳃边肉<鱼脸肉<鱼脑。鳙鱼头3个可食部位相比,鳃边肉中钾、磷、钙、锌元素含量均较高;鱼脑中各矿物元素的含量都比较低。鳙鱼脸肉和鱼脑中检出26种脂肪酸,鳃边肉中检出25种脂肪酸;鳙鱼头可食用部分的n-3/n-6值分别为1.80、1.83、1.86,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理想比值。鳙鱼头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色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为75.48,可作为蛋白质来源使用。结果表明:鳙鱼头营养丰富、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合理,是优质的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头 可食部位 鳃边肉 鱼脸肉 鱼脑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蒸制过程中草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9
作者 方心如 肖乃勇 +1 位作者 郭全友 施文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41-250,共10页
为提高蒸制草鱼的风味品质,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感官评定研究了草鱼白肉和红肉在蒸制过程中挥发性... 为提高蒸制草鱼的风味品质,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感官评定研究了草鱼白肉和红肉在蒸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在鱼肉中共鉴定出40种化合物,其中白肉(34种)和红肉(37种)共有的挥发性化合物有30种,主要是醛类、醇类、酮类和酯类。蒸制处理会促进鱼肉中挥发性化合物(异丁醛、戊醛、己醛、庚醛、2-乙基己醇和2-戊酮)的形成;蒸制后,红肉中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相对含量都高于白肉。PCA结果表明,在蒸制过程中,红肉的风味变化较白肉更为丰富。在蒸制时间到达9 min时,鱼肉整体的风味趋于稳定,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可以代表熟草鱼肉的风味。感官评定的结果也显示,蒸制9 min的草鱼肉具有较好的风味和整体可接受度。综上,HS-GC-IMS和PCA的组合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蒸制时间的草鱼白肉和红肉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并为确定草鱼适宜的蒸制时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蒸制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白肉 红肉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热加工技术对鱼肉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戴晓慧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3期149-152,156,共5页
本研究以草鱼为对象,采用质构仪、色差仪等仪器测定蒸、煮、空气煎炸后鱼肉的品质指标,探究不同热加工技术对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和煮后鱼肉的各项指标都较为接近,质量损失较少,含水量较高;而空气煎炸后鱼肉的色泽、质构、口感... 本研究以草鱼为对象,采用质构仪、色差仪等仪器测定蒸、煮、空气煎炸后鱼肉的品质指标,探究不同热加工技术对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和煮后鱼肉的各项指标都较为接近,质量损失较少,含水量较高;而空气煎炸后鱼肉的色泽、质构、口感和风味更为突出。综合来看,不同热加工技术对鱼肉的色泽、质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为草鱼的家庭烹饪及生产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鱼肉 热加工技术 质构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草鱼肉挥发性成分的检测 被引量:30
11
作者 施文正 陈青云 +1 位作者 尤其嘉 王锡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0,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草鱼背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操作条件:采用65μm PDMS/DVB萃取头,萃取时间40 min;色谱条件采用程序升温:柱初温40℃,保持2 min,以4℃/min升至160℃,而后以10℃/min升至...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草鱼背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操作条件:采用65μm PDMS/DVB萃取头,萃取时间40 min;色谱条件采用程序升温:柱初温40℃,保持2 min,以4℃/min升至160℃,而后以10℃/min升至250℃,保持5 min。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草鱼背肉在30、45、60、80、95℃分别确定出23、43、52、68、74种挥发性成分;随着温度的升高,草鱼背肉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也随之增多,醇类、醛酮类、烃类及芳香族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变化;80℃与95℃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大部分差异不显著,可以认为代表熟鱼肉的风味特征。挥发性成分中的1-己醇、1-辛烯-3-醇、己醛、2,3-辛二酮及其他饱和醛通常被认为对水产品风味有较大影响,当温度变化时,含量变化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草鱼肉 气质联用仪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鲤鱼肽的酶法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井喜 孙永杰 +1 位作者 冯印 闵伟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5-229,共5页
以鲤鱼肉为原料,采用酶解技术制备鲤鱼抗氧化肽,研究其制备工艺和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鲤鱼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筛选条件为:碱性蛋白酶酶用量100U/mL、酶解时间5h、酶解温度50℃、pH8.5,此条件下鲤鱼肉蛋白肽的最高水解度为15... 以鲤鱼肉为原料,采用酶解技术制备鲤鱼抗氧化肽,研究其制备工艺和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鲤鱼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筛选条件为:碱性蛋白酶酶用量100U/mL、酶解时间5h、酶解温度50℃、pH8.5,此条件下鲤鱼肉蛋白肽的最高水解度为15.22%。采用Sephadex G-50对鲤鱼水解产物进行分离,水解产物分成分子质量小于5000D和分子质量大于5000D两个部分,采用亚油酸-硫氰酸钾法、DPPH自由基法和邻苯三酚法分别测定鲤鱼水解产物的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发现分子质量小于5000D的鲤鱼蛋白多肽是水解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肉 酶解 小分子肽 抗氧化
下载PDF
鲢鱼肉相变区间的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鲁长新 赵思明 熊善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3,共5页
为提供淡水鱼加工的热特性参数,以鲢鱼肉为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鲢鱼肉在相变区间的不可冻结含水率、冰点、表观比热和热焓,以及食盐添加量对相变区间鲢肉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鱼肉的熔融相变温区为-2.8^-0.4℃,不可... 为提供淡水鱼加工的热特性参数,以鲢鱼肉为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鲢鱼肉在相变区间的不可冻结含水率、冰点、表观比热和热焓,以及食盐添加量对相变区间鲢肉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鱼肉的熔融相变温区为-2.8^-0.4℃,不可冻结含水率为13.76%,冰点为-0.8℃,相变热焓为203.2 J/g,表观比热峰值为84.186 J/(g.℃)。随着食盐含量的增加,鲢鱼肉的相变温区向低温方向偏移,不可冻结含水率增加,冰点呈线性降低,相变潜热减小,表观比热峰值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肉 差示扫描量热仪 不可冻结水 冰点 表观比热 热焓
下载PDF
投喂蚕豆对草鱼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志清 林建斌 +3 位作者 朱庆国 梁萍 陈度煌 李学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0-32,共3页
本试验以浸泡蚕豆、配合饲料(对照组)饲喂体重为(1540.9±57.5)g的草鱼以考察蚕豆对草鱼肉品质的影响。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投喂蚕豆使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和肌肉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胶原蛋白含量和肌原纤维长度显著增加(... 本试验以浸泡蚕豆、配合饲料(对照组)饲喂体重为(1540.9±57.5)g的草鱼以考察蚕豆对草鱼肉品质的影响。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投喂蚕豆使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和肌肉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胶原蛋白含量和肌原纤维长度显著增加(P<0.05)。蚕豆组草鱼肌肉肌原纤维长度、失水率均与喂养时间呈现指数关系,其中肌原纤维长度与喂养时间呈现正指数关系,方程式为y=25.789ln x+43.007(R2=0.9946),失水率与喂养时间呈现负指数关系,方程式为y=-7.4083ln x+28.441(R2=0.9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草鱼 肌肉品质
下载PDF
杜仲对异育银鲫肌肉品质和血清SOD、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冷向军 刘贤敏 +1 位作者 孟晓林 李小勤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3-34,37,共3页
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杜仲皮、1%杜仲叶和1%杜仲汁饲喂异育银鲫,考察对其肉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杜仲皮组、杜仲叶组、杜仲汁组异育银鲫肌肉失水率分别为25.17%、21.77%、26.57%和17.80%,肌原纤维长度(反映... 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杜仲皮、1%杜仲叶和1%杜仲汁饲喂异育银鲫,考察对其肉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杜仲皮组、杜仲叶组、杜仲汁组异育银鲫肌肉失水率分别为25.17%、21.77%、26.57%和17.80%,肌原纤维长度(反映肌纤维耐折力)分别为288.1、365.7、342.2和307.6μm,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132、0.222、0.168和0.185 mg/g,其中添加1%杜仲皮、1%杜仲汁可极显著降低肌肉失水率(P<0.01),提高羟脯氨酸含量(P<0.05);添加1%杜仲皮、1%杜仲叶可使肌纤维耐折力显著增加(P<0.05);在血清非特性免疫指标方面,添加1%杜仲叶、1%杜仲汁可提高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P<0.05),但对溶菌酶活性无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异育银鲫 肉质 免疫
下载PDF
鱼肉馅货架期预测的电子鼻评价与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盼 张坤生 任云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22-327,共6页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的储存温度下鲤鱼肉馅的的品质变化。对鲤鱼肉馅在不同的贮存温度(-4、2、8℃)和贮存时间下理化指标TVB-N﹑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建立2个指标的级动力学模型,与Arrhenius方程有很高的拟合度,鱼肉馅的货架期可以通过挥发盐...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的储存温度下鲤鱼肉馅的的品质变化。对鲤鱼肉馅在不同的贮存温度(-4、2、8℃)和贮存时间下理化指标TVB-N﹑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建立2个指标的级动力学模型,与Arrhenius方程有很高的拟合度,鱼肉馅的货架期可以通过挥发盐基氮的预测模型得到准确的预测。用电子鼻对鱼肉馅的挥发性气味的变化进行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传感器信号和主成分(PCA)分析,以样品响应的稳定值为特征值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表明S2(氨氧化物)、S3(氨类)2个传感器的响应信号的变化曲线符合1级动力学模型,挥发盐基氮和菌落总数与S2传感器的变化曲线趋势是一致的。PCA分析表明挥发性气味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改变,这种变化是非常显著的。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电子鼻对挥发性气味的分析与理化指标有良好的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馅 货架期 电子鼻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几种淡水鱼鱼糜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吴汉民 王海洪 +2 位作者 韩素珍 黄晓春 董明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5-19,共5页
几种淡水鱼(白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胖头鱼)[Aristichthys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鱼糜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各鱼种的生物学特性测量、一般营养成分分析、诸条件(不同漂洗液、不同加热温度与不同淀... 几种淡水鱼(白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胖头鱼)[Aristichthys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鱼糜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各鱼种的生物学特性测量、一般营养成分分析、诸条件(不同漂洗液、不同加热温度与不同淀粉添加量)对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并根据鱼糜凝胶化指数与凝胶劣化指数判定鳙属于难suwari与极易modori类型(鱼种),白鲢属于难suwari与易modori类型及草鱼属于suwari与modori皆难类型鱼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 鳙(花鲢) 草鱼 鱼糜 凝胶 特性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草鱼肉理化性质、质构与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唐建华 张秀南 +2 位作者 何小龙 贾亚娟 李光磊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67,共6页
以理化性质、质构和微观结构为指标,研究不同加热温度下草鱼肉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鱼肉蒸煮损失率显著增加(P<0.05);pH值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65℃时达到最大值7.36;色度L*值显著增大(P<0.05),a*值整体下降,b... 以理化性质、质构和微观结构为指标,研究不同加热温度下草鱼肉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鱼肉蒸煮损失率显著增加(P<0.05);pH值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65℃时达到最大值7.36;色度L*值显著增大(P<0.05),a*值整体下降,b*值先升后降;剪切力呈4阶段变化的趋势,即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再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加热温度对鱼肉硬度、内聚性、黏附性和咀嚼性均影响显著(P<0.05),对鱼肉弹性、恢复性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加热温度下草鱼肉肌纤维结构破坏程度、肌束膜和肌内膜收缩程度及肌纤维间隙不同,从微观结构上验证了加热温度对草鱼肉理化性质和质构的影响。75~80℃可能是草鱼肉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肉 加热温度 理化性质 质构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杜仲对异育银鲫肌肉品质和血清SOD、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孟晓林 冷向军 +1 位作者 田雪 伦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杜仲皮、杜仲叶、杜仲汁饲喂异育银鲫(115.8±5.0 g)60 d,考察对其肉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组、杜仲皮组、杜仲叶组、杜仲汁组肌肉失水率分别为25.17%、21.77%、26.57%、17.80%,肌原... 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杜仲皮、杜仲叶、杜仲汁饲喂异育银鲫(115.8±5.0 g)60 d,考察对其肉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组、杜仲皮组、杜仲叶组、杜仲汁组肌肉失水率分别为25.17%、21.77%、26.57%、17.80%,肌原纤维长度(反映肌纤维耐折力)分别为28.81 mm、36.57 mm、34.22 mm、30.76 mm,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132 mg/g、0.222 mg/g、0.168 mg/g、0.185 mg/g,其中添加1%杜仲皮、杜仲汁可极显著降低肌肉失水率(p<0.01),提高羟脯氨酸含量(p<0.05)。添加1%杜仲皮、杜仲叶可使肌纤维耐折力显著增加(p<0.05);(2)免疫性能方面,添加杜仲叶、杜仲汁可提高血清SOD 30.9%、28.2%(p<0.05),但对溶菌酶活性无影响。上述研究表明,杜仲具有改善异育银鲫肌肉品质和提高血清SO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异育银鲫 肉质 免疫
下载PDF
鲢鱼制作鱼肉面条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海洪 徐大伦 +2 位作者 王雷 徐斌 俞水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4-27,共4页
研究了以鲢鱼、淀粉及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鱼肉面条的工艺流程和最佳配料比例。其产品色泽洁白,成型性好,具有独特风味。
关键词 鲢鱼 鱼肉面条 面条 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