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联手打造辉煌——秦统一论纲(三) 被引量:1
1
作者 艾荫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秦统一结束了西周种姓贵族等级分封制,开辟了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二千年统治历史。史家把这一变革从根本上归结为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贵族统治的胜利。秦帝国承袭并发展了春秋以来中原列国的许多创造,但它也把北方的草原文化... 秦统一结束了西周种姓贵族等级分封制,开辟了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二千年统治历史。史家把这一变革从根本上归结为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贵族统治的胜利。秦帝国承袭并发展了春秋以来中原列国的许多创造,但它也把北方的草原文化融进了缔造帝国、构建社会的制度、习俗和观念种种创新之中。因此,从某种意义或别一角度说,秦汉帝国乃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联手打造的辉煌。用经济——文化类型学或民族学去透视这一历史变革及其前因后果,将可能拓宽我们的眼光,改变成见,作出许多新的有价值的结论。这里只想略陈陋见,就正方家,因此只粗列纲目,展示秦民族、秦帝国体现游牧文化精神的若干现象,并援引其他游牧民族相同或相近的习俗加以佐证,只求说明问题,点到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石颂德 帝王野死 皇权继统
下载PDF
唐代帝陵中的纪念性石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双怀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0-83,88,共5页
唐代帝王陵园中的战马石刻、蕃臣石刻和碑石,均带有纪念的性质。"昭陵六骏"反映了唐太宗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武功。"十四国君长像"和"六十一蕃臣像"体现了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的民族关系、国际关... 唐代帝王陵园中的战马石刻、蕃臣石刻和碑石,均带有纪念的性质。"昭陵六骏"反映了唐太宗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武功。"十四国君长像"和"六十一蕃臣像"体现了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的民族关系、国际关系,以及唐王朝的崇高地位。至于"述圣纪"和"无字碑"则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等人的纪念碑。这些石刻既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弥足珍贵的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帝陵 纪念性石刻 史料价值
下载PDF
桂林石刻所见桂林宋代山水游览活动 被引量:6
3
作者 谌世龙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3期73-76,共4页
桂林近城名山洞府分布大量以摩崖为主的石刻,其中以宋代为最,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山水纪游石刻占主要地位的宋代石刻遍布桂林各风景点的山崖洞壁上,数量众多的宋代石刻是当时游览活动盛极一时的直接表现,刻石纪游成为宋代桂林山水... 桂林近城名山洞府分布大量以摩崖为主的石刻,其中以宋代为最,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山水纪游石刻占主要地位的宋代石刻遍布桂林各风景点的山崖洞壁上,数量众多的宋代石刻是当时游览活动盛极一时的直接表现,刻石纪游成为宋代桂林山水游览的一种时尚和普遍现象;桂林宋代山水游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具特色,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奠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历史文化基础。宋朝时期桂林政治地位的上升、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大规模、大范围的山水开发营建是宋代桂林山水游览兴盛的主要原因。桂林石刻的兴衰历程也正是桂林山水游览活动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宋代 摩崖石刻 山水游览 刻石纪游
下载PDF
闽南城市石雕的文化价值
4
作者 刘琴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14期9-12,共4页
闽南地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赋予城市石雕不同的文化价值,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与气质。该文认为闽南城市石雕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纪念性城雕增强了市民认同感与归属感;城标性石雕从艺术角度外化出了一座城市的地域特点及文... 闽南地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赋予城市石雕不同的文化价值,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与气质。该文认为闽南城市石雕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纪念性城雕增强了市民认同感与归属感;城标性石雕从艺术角度外化出了一座城市的地域特点及文化脉络;观赏性石雕一方面提升了城市的艺术格调,另一方面成了连接大众与艺术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城市石雕 纪念性 城标性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