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and Vibration of O Atoms on Fe Low-index and Fe(211) High-index Surfaces 被引量:2
1
作者 FENG Hui ZHANG Xue-na +2 位作者 WANG Ze-xin DIAO Zhao-yu QIAN Zhao-she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26-232,共7页
The 5-parameter Morse pntential(5-MP)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xygen atoms and iron surfaces was constructed. Th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O atoms on Fe low-index and Fe(211 ) high-index surfaces were invest... The 5-parameter Morse pntential(5-MP)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xygen atoms and iron surfaces was constructed. Th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O atoms on Fe low-index and Fe(211 ) high-index surfa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5-MP. All the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such as adsorption site, adsorption geometry, binding energy, and eigenvalues for vibration, were calculat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 atoms are located at the fourfold hollow site of the Fe(100) surface with an eigenvibration at437 cm^-1. Thes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obtained previously. With regard to the adsorption site of O-Fe(110) system, the authors of this study assume that the preferential adsorption state is the H3 site and not the LB site, which is not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inferences obtained earlier. However, on the Fe( 111 ) and Fe(211 ) surfaces, O atoms predominantly occupy the quasi-3-fold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e system 5-MP surface adsorption VIBRATION O-Fe(211 system
下载PDF
Mineral cleavage nature and surface energy: Anisotropic surface broken bonds consideration 被引量:18
2
作者 高志勇 孙伟 胡岳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2930-2937,共8页
The population of surface broken bonds of some typical sulfide, oxide and salt-type minerals which may belong to cubic, tetragonal, hexagonal, or orthorhombic system, were calculated. In terms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 The population of surface broken bonds of some typical sulfide, oxide and salt-type minerals which may belong to cubic, tetragonal, hexagonal, or orthorhombic system, were calculated. In terms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cleavage natures of these mineral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broken bonds density and surface energy was also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broken bonds properties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the cleavage nature of most of minerals, and the predicted cleavage planes agree well with those reported in previous literature. Moreover, this work explored a rule that, surface broken bonds dens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surface energy with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 of over 0.8, indicating that the former is a dominant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latter. Therefore, anisotropic surface broken bonds density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tability of mineral surface and the reactivity of surface a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broken bonds CLEAVAGE surface energy pyrite SPHALERITE cassiterite rutile HEMATITE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某低品位锡石浮选试验研究
3
作者 欧乐明 邓颖 +3 位作者 符海桃 吴维明 戴建豪 杨浩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0,184,共7页
对云南某低品位微细粒锡石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药剂用量的中值水平,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锡粗选药剂用量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药剂条件为:活化剂(KT-51)用量285 g/t、抑制剂(OL-1C)用量13 g/t、复合捕收剂(YK-Sn+SN-705... 对云南某低品位微细粒锡石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药剂用量的中值水平,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锡粗选药剂用量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药剂条件为:活化剂(KT-51)用量285 g/t、抑制剂(OL-1C)用量13 g/t、复合捕收剂(YK-Sn+SN-705)用量873 g/t,在该药剂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锡粗精矿中Sn品位和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1.460%和74.44%,与响应曲面法预测结果接近。为进一步探索试验效果,进行了闭路试验,获得了Sn品位5.45%、Sn回收率66.70%的锡精矿,有效实现了低品位锡石资源的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锡石 浮选 优化 捕收剂 活化剂 抑制剂
下载PDF
氧原子在Mo低指数表面及(211)高指数面上的吸附和振动 被引量:3
4
作者 刁兆玉 韩玲利 王泽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97-1404,FJ02,共9页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 5参数Morse势方法 ( 5 MP)对O Mo低指数表面体系及 ( 2 11)高指数面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 ,如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正则振动频率等 .计算结果表明 :在Mo( 10 0 )面 ,O...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 5参数Morse势方法 ( 5 MP)对O Mo低指数表面体系及 ( 2 11)高指数面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 ,如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正则振动频率等 .计算结果表明 :在Mo( 10 0 )面 ,O原子吸附在四重洞位 ,随着覆盖度增加 ,( 10 0 )面发生缺行重构 ,膺式三重位为稳定吸附位 ;在Mo( 110 ) ,( 111)及 ( 2 11)面 ,O原子均趋向于吸附在膺式三重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原子 氧-钼表面体系 氧-钼(211)表面体系 表面吸附 表面振动 5-MP势 催化剂
下载PDF
油酸钠在锡石(211)表面吸附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宫贵臣 韩跃新 +1 位作者 刘杰 朱一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4-688,共5页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油酸钠在锡石(211)表面上的吸附机理.通过模拟XRD图谱与实测XRD图谱验证了建立的锡石晶胞结构的合理性.收敛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锡石(211)表面结构厚度超过5.437×10^(-10)m,真空层深度大于10×10^(-1...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油酸钠在锡石(211)表面上的吸附机理.通过模拟XRD图谱与实测XRD图谱验证了建立的锡石晶胞结构的合理性.收敛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锡石(211)表面结构厚度超过5.437×10^(-10)m,真空层深度大于10×10^(-10)m时,表面结构趋于稳定.吸附能计算显示H_2O和OH-可以自发地吸附在(211)表面上,然而OL-在(211)表面上的吸附能最低,可以取代被吸附的H_2O和OH-.M ulliken电荷布局计算和差分电子密度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中油酸羧基中的两个O原子与锡石表面裸露的Sn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化学吸附,其中单键O与Sn原子形成的化学键键强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钠 锡石(211)表面 吸附能 Mulliken电荷布居 差分电子密度
下载PDF
氢原子在Fe低指数面及高指数面(211)上的吸附和振动 被引量:1
6
作者 丰慧 刁兆玉 +1 位作者 王泽新 张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7-302,共6页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5-MP)对H-Fe低指数表面体系及高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获得了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和正则振动频率等全部临界点特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Fe(100)面,H原子吸附在四重洞位,H...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5-MP)对H-Fe低指数表面体系及高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获得了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和正则振动频率等全部临界点特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Fe(100)面,H原子吸附在四重洞位,H-Fe的垂直振动频率为1 009 cm-1;在Fe(110)和Fe(211)表面,趋向于吸附在赝式三重位,H-Fe的垂直振动频率分别为1 054和1 046 cm-1;而在Fe(111)表面最稳定的吸附位是近桥位,频率为1 030 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e表面体系 5-MP势 表面吸附 表面振动 H-Fe(211)体系
下载PDF
锡石表面电子结构及羟基化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谭鑫 何发钰 +1 位作者 钱志博 付亚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6,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Materials Studio 7.0软件进行了锡石{100}、{110}、{101}解理面的电子结构及表面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氢氧根离子在锡石{100}表面上吸附的羟基化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101}面相比,{10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Materials Studio 7.0软件进行了锡石{100}、{110}、{101}解理面的电子结构及表面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氢氧根离子在锡石{100}表面上吸附的羟基化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101}面相比,{100}面和{110}面具有更低的表面能,是锡石最常见的解理面;氢氧根离子主要通过带负电的氧原子与表面上五配位的锡原子发生键合形成吸附,这种具有悬挂键的锡原子是锡石表面的活性位点。理论模拟计算能为新型锡石捕收剂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第一性原理计算 表面能 氢氧根
下载PDF
酵母菌对锡石、方解石和石英的浮选特性影响研究
8
作者 苏秀娟 杜婉薇 +3 位作者 莫伟 杨梅金 封金鹏 魏宗武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0,共5页
针对微细粒锡石难以浮选回收的问题,以酵母菌为捕收剂,系统研究了锡石、方解石、石英纯矿物一元体系和二元体系的浮选规律。结果表明,一元体系下,在培养时间24 h、pH=6、酵母菌浓度1.25 g/L、作用时间15 min条件下,锡石回收率为78.83%... 针对微细粒锡石难以浮选回收的问题,以酵母菌为捕收剂,系统研究了锡石、方解石、石英纯矿物一元体系和二元体系的浮选规律。结果表明,一元体系下,在培养时间24 h、pH=6、酵母菌浓度1.25 g/L、作用时间15 min条件下,锡石回收率为78.83%。酵母菌浓度0.125 g/L时,锡石和方解石二元混合体系中锡金属回收率为85.66%,锡石和石英二元混合体系中锡金属回收率为90.71%。测试结果表明,酵母菌可以大量吸附-5μm粒级锡石,但对+38μm粒级方解石和石英相互作用较小。酵母菌与锡石之间的吸附以化学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生物浮选 酵母菌 方解石 石英 捕收剂 化学吸附 表面吸附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磨矿速率影响参数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金林 周文涛 +1 位作者 马少健 杨晓静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2,共5页
基于磨矿动力学研究了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的磨矿速率,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分析磨矿时间、矿浆浓度、充填率等参数对矿石磨矿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磨矿速率影响显著程度从大至小依次是磨矿时间、充填率、矿浆浓度;矿浆浓度和充填率... 基于磨矿动力学研究了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的磨矿速率,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分析磨矿时间、矿浆浓度、充填率等参数对矿石磨矿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磨矿速率影响显著程度从大至小依次是磨矿时间、充填率、矿浆浓度;矿浆浓度和充填率的交互作用最显著,磨矿时间和充填率的交互作用次之,矿浆浓度与磨矿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磨矿最优化参数为:磨矿时间为5 min,矿浆浓度为75%,充填率为30%,最佳磨矿速率为96.92%,并能够降低能耗39.99%。因此,磨矿最优条件可靠性高,模型方程实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硫化矿 响应曲面法 磨矿速率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油酸在锡石(100)表面吸附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宫贵臣 刘杰 +3 位作者 韩跃新 朱一民 栗艳锋 袁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9-644,共6页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在原子尺寸上计算研究了油酸离子在锡石(100)表面的吸附机理.H_2O,OH^-和OL^-在锡石(100)表面上的吸附能分别是-124.90,-135.42和-195.29kJ/mol;吸附过程中羧基中的2个O原子(O1,O2)与锡石表面上的2个...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在原子尺寸上计算研究了油酸离子在锡石(100)表面的吸附机理.H_2O,OH^-和OL^-在锡石(100)表面上的吸附能分别是-124.90,-135.42和-195.29kJ/mol;吸附过程中羧基中的2个O原子(O1,O2)与锡石表面上的2个相邻的Sn原子(Sn1,Sn2)键合形成1个五元螯合环;Mulliken电荷计算以及差分电荷密度分析显示,在成键过程中Sn1,Sn2原子分别失去0.10,0.11单位的电荷,O1,O2原子分别得到0.01,0.09单位的电荷;生成的2个化学键O1—Sn1,O2—Sn2的Mulliken布居数分别是0.16,0.26.以上计算结果表明,H_2O和OH^-可以自发吸附在锡石表面上使其亲水并荷有负电;油酸离子在(100)表面上的作用最强,可以取代表面上的H_2O和OH^-;O1—Sn1和O2—Sn2两个化学键的布局数较低且生成过程中伴随着原子间的电荷转移,说明O1—Sn1键和O2—Sn2键为离子键,油酸离子在锡石(100)面上的吸附为伴有取代作用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锡石(100)面 吸附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Mulliken电荷 差分电荷密度
原文传递
响应曲面法优化某低品位细粒锡石浮选 被引量:4
11
作者 康博文 谢贤 +1 位作者 范培强 宋强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8,共8页
根据云南文山某多金属矿选锌尾矿的MLA工艺矿物学分析,初步确立了采用浮选回收其中锡石的工艺.为进一步明确浮选药剂制度,分别进行了捕收剂用量单因素试验及调整剂用量响应曲面优化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该选锌尾矿,捕收剂JSY-1... 根据云南文山某多金属矿选锌尾矿的MLA工艺矿物学分析,初步确立了采用浮选回收其中锡石的工艺.为进一步明确浮选药剂制度,分别进行了捕收剂用量单因素试验及调整剂用量响应曲面优化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该选锌尾矿,捕收剂JSY-19的最佳用量为1 200g/t,辅助捕收剂P86最佳用量为70 g/t.响应曲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调整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Na2CO3157. 75 g/t、CMC 40. 84 g/t、KT-51 362. 76 g/t,在该条件下,锡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可达3. 31%和72. 18%,实际浮选结果与软件优化拟合结果基本一致.采用上述试验确立的药剂用量进行浮选闭路实验,最终获得的锡精矿品位为6. 04%,回收率为85. 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锡石浮选 单因素试验 响应曲面法
原文传递
锡石及脉石矿物表面性质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宫贵臣 李朝明 +1 位作者 刘杰 韩跃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6-23,共8页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接触角检测、动电位分析和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锡石、石英、萤石的表面微观结构和电子性质对其宏观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锡石(110)面上的Sn原子、石英(101)面上的Si原子、萤石(111)面上的Ca离子带正...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接触角检测、动电位分析和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锡石、石英、萤石的表面微观结构和电子性质对其宏观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锡石(110)面上的Sn原子、石英(101)面上的Si原子、萤石(111)面上的Ca离子带正电,是可以与阴离子捕收剂作用的活性位点。石英(101)面具有最高的表面能,证明石英(101)面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因而石英表面的水化和羟基化作用最强,导致石英表面的润湿性和负电性最强。石英(101)面强烈的水化和羟基化作用,以及表面顶层分布的荷负电的O原子都阻碍了油酸阴离子在石英表面的作用,因此石英难以被油酸钠捕收。锡石表面的水化和羟基化作用较弱,萤石在较大范围内表面荷正电,在油酸钠作用下二者的浮游性较好。研究结果证明,锡石及其脉石矿物表面的微观性质会对其宏观表面性质和可浮性产生根本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石英 萤石 表面性质 可浮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