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马洪兵 刘国兴 +3 位作者 龚赛 张秀停 王庆华 姜淑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09-112,115,共5页
为明确板栗新病害褐缘叶枯病病原菌Phomopsis castaneae-mollissimae(Y1)与其共生菌板栗蛇孢日规壳Ophiognomonia castaneae(Y6)的关系,采用在发病不同时期组织分离、定期采样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对峙培养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病... 为明确板栗新病害褐缘叶枯病病原菌Phomopsis castaneae-mollissimae(Y1)与其共生菌板栗蛇孢日规壳Ophiognomonia castaneae(Y6)的关系,采用在发病不同时期组织分离、定期采样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对峙培养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病初期在褐缘叶枯病病健交界处只分离到Y1,随病斑扩展Y6的分离频率逐渐增加,发病后期Y6的分离频率略高于Y1;Y6的无性型和有性型子实体均生长在病斑上;离体叶片接种Y1易产生病斑,接种Y6很少产生病斑,两菌混合接种比单独接种产生的病斑症状明显且发病速度快,表现出Y1致病力强,Y6致病力弱,Y6具有协同Y1致病的作用;Y6和Y1的营养体表现出明显的完全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 板栗褐缘叶枯病 协同致病
下载PDF
封开县油栗产业发展概况与对策建议
2
作者 胡俊勇 蒋代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基于油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相关文献资料和历年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封开县油栗产业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封开县及其油栗产业的发展概况,厘清了封开县油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细化油栗种植管理、优化油栗... 基于油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相关文献资料和历年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封开县油栗产业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封开县及其油栗产业的发展概况,厘清了封开县油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细化油栗种植管理、优化油栗种植结构及种植面积、强化果园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产业 概况 问题 对策 广东省封开县
下载PDF
中国板栗自然居群微卫星(SSR)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8
3
作者 田华 康明 +2 位作者 李丽 姚小洪 黄宏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6-302,共7页
采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28个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在849个个体上扩增得到128个等位基因,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6。中国板栗居群的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678,平均观察杂合度(... 采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28个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在849个个体上扩增得到128个等位基因,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6。中国板栗居群的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678,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90。华中地区的中国板栗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A=8.112,HE=0.705,HO=0.618),其次为西北地区和华东地区,而西南地区遗传多样性最低(A=6.611,HE=0.640,HO=0.559)。基于无限等位基因模型(IAM)和基于逐步突变模型(SMM)的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FST=0.120和RST=0.208。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中国板栗野生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87.16%)。Mantel检测揭示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基因流不是主导中国板栗居群遗传结构的关键因素。华中地区(尤其是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板栗遗传多样性的现代分布中心,因而应该得到优先保护,同时该区域的野生板栗居群可优先作为栽培板栗遗传育种的材料和基因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ANEA mollissima 种质资源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居群遗传结构
下载PDF
树体结构对板栗冠层光照分布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熊欢 郭素娟 +4 位作者 彭晶晶 邹锋 李广会 吕文君 谢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4,共7页
以12年生河北迁西县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为试材,选择自然开心树形且主枝数和开张角度不同的样株,采用照度计测定树冠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光照强度,研究不同主枝数及开张角度下板栗冠层光照的分布特征,分析树体结构对板栗果实产量... 以12年生河北迁西县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为试材,选择自然开心树形且主枝数和开张角度不同的样株,采用照度计测定树冠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光照强度,研究不同主枝数及开张角度下板栗冠层光照的分布特征,分析树体结构对板栗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枝数和开张角度对板栗内膛光照强度、果实产量、品质有一定影响。当主枝数一定时,随开张角度增大,冠层内膛的光照强度逐渐增加。三主枝、主枝开张角度大于60°的树体其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的树冠体积占树冠总体积的比例最小,为42.857%。当开张角度一定时,主枝数的增加对果实产量及品质影响不显著。三主枝、主枝开张角度大于60°的树体产量最高,为0.225 kg/m2。综合分析可知,自然开心形板栗‘燕山早丰’理想的树体结构是三主枝且开张角度大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树体结构 冠层光照强度 CASTANEA mollissima BL
下载PDF
燕山板栗种质资源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同坤 柏素花 +3 位作者 董超华 胡彦江 齐永顺 张京政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1-127,共7页
为研究燕山板栗的遗传多样性,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对44份板栗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其中36份原产燕山地区的种质中有18份为野生种质和18份为栽培品种,另外8份为原产... 为研究燕山板栗的遗传多样性,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对44份板栗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其中36份原产燕山地区的种质中有18份为野生种质和18份为栽培品种,另外8份为原产山东的品种。共检测了384个AFLP位点,有217个是多态性位点,占56.5%,这表明了所检测的板栗材料中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软件对44份板栗种质进行聚类分析。所有材料聚成4个类群,其中燕山地区原产的板栗材料被聚为3个类群,山东起源的被聚类为1个独立的类群。在所分析的44份材料中,遗传距离在0.0292和0.2214之间。燕山板栗和外来板栗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与本实验室用RAPD技术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结果对这些板栗材料在育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遗传多样性 AFLP
下载PDF
罗田3个板栗栽培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姜德志 程水源 +3 位作者 王燕 李琳玲 程华 许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882-4884,共3页
以罗田3个不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栽培品种(六月暴、乌壳栗、中果早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3个不同品种板栗的干物质中,淀粉、糖类和蛋白质占较大比重;水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脂肪... 以罗田3个不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栽培品种(六月暴、乌壳栗、中果早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3个不同品种板栗的干物质中,淀粉、糖类和蛋白质占较大比重;水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脂肪、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含量则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乌壳栗营养成分高于六月暴和中果早栗,六月暴和中果早栗营养成分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营养成分 比较分析 罗田
下载PDF
板栗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芳 曹银 +2 位作者 廖绪标 周露 张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52-2555,共4页
以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处理功率、水浴提取时间对板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板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处... 以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处理功率、水浴提取时间对板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板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处理时间35 min、超声波处理功率100 W、水浴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13.94%,其中水浴提取时间对板栗多糖的提取工艺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多糖 超声波辅助提取
下载PDF
Mn^(2+)促进板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临界阈值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广会 郭素娟 +1 位作者 熊欢 吕文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6,21,共5页
试验以"燕山早丰"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CK)、0.50、1.00、1.50、2.00、2.50 g/L)Mn2+浸种对板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间板栗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Mn2+质量浓度为0~2.50 g/L... 试验以"燕山早丰"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CK)、0.50、1.00、1.50、2.00、2.50 g/L)Mn2+浸种对板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间板栗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Mn2+质量浓度为0~2.50 g/L时,随Mn2+质量浓度增大,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Mn2+质量浓度1.00和1.50 g/L处理的效果最好,可增强种子萌发期间新陈代谢能力,降低了萌发种子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Pro)质量分数,有效缓解了种子萌发时受到的逆境胁迫;2)在Mn2+质量浓度0~1.00 g/L时,随浸种液Mn2+质量浓度的升高,板栗幼苗苗高、地径、叶绿素质量分数、生物量逐渐增加,当浸种液Mn2+质量浓度大于1.50 g/L时,上述指标大幅降低。综上,浸种液Mn2+质量浓度为1.00、1.50 g/L均能显著促进板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从经济、有效、安全的角度出发,在板栗苗木培育时,建议采用Mn2+质量浓度为1.00 g/L的浸种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 萌发 生理特性 临界阈值
下载PDF
叶面喷肥对板栗地上器官氮磷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丽 郭素娟 +3 位作者 宋影 孙慧娟 谢明明 武燕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4-39,共6页
以板栗‘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Yanshanzaofeng’)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芽分化前期不同次数(1、2、3、4次,分别记为T1、T2、T3、T4,CK为对照)的叶面喷肥对展叶期和花期板栗地上器官氮、磷分配和雌雄花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板栗‘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Yanshanzaofeng’)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芽分化前期不同次数(1、2、3、4次,分别记为T1、T2、T3、T4,CK为对照)的叶面喷肥对展叶期和花期板栗地上器官氮、磷分配和雌雄花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花期板栗营养枝叶片的氮质量分数外,在展叶期、花期经T3处理板栗地上器官的氮、磷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处理的,且经T3处理的雌雄花序比最高。展叶期氮质量分数总体由大到小表现为花、叶片、顶梢、枝条,且花的磷质量分数也最高,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总体由大到小表现为叶片、花、顶梢、枝条;而花期以叶片氮质量分数最高,雌雄花的磷质量分数最高,叶片的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最高。且花期板栗地上各器官的氮、磷质量分数均低于展叶期,花期雌雄花、枝条的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也小于展叶期的,但叶片的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较展叶期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展叶期板栗花与枝条的氮、磷质量分数,花期雌花簇与雄花序的氮、磷质量分数,雌雄花序比与展叶期花、花期雌花簇的氮、磷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雌雄花发育与营养状况尤其磷质量分数密切相关。总之,T3处理,即在花芽分化前期叶面喷施3次对当地板栗地上器官氮、磷营养积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地上器官 叶面喷肥 氮磷分配 雌雄花序比
下载PDF
板栗总苞中的抗糖尿病活性成分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琳 高慧媛 +3 位作者 马场正树 奥山徹 冈田嘉仁 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0-532,538,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总苞中抗糖尿病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 目的分离鉴定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总苞中抗糖尿病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抑制活性实验。结果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没食子酸(gallic acid,2)、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3)、鞣花酸(ellagic acid,4)、苯甲基-6-O-β-D-吡喃葡萄糖苷(benzyl-O-β-D-glucopyranoside,5)、没食子酸正丁酯(n-butyl gallate,6)、2,4,6-三羟基苯甲酸(2,4,6-trihydroxy-benzoic acid,7)、没食子酸甲酯(methyl-gallate,8)、豆甾烷-4-烯-3,6-二酮(stig-mast-4-en-3,6-dione,9)。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结果显示9个化合物均显示不同程度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5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总苞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糖尿病活性
下载PDF
退化板栗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后土壤生物学性质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秋芳 田甜 +1 位作者 吴家森 姜培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0-184,共5页
为评价板栗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对土壤质量的影响,2009年在板栗林、茶树和毛竹林分别采集3个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10a后,表层0-20cm土壤总有机碳分别增加15.05%和10.47%,20-40cm的增幅分... 为评价板栗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对土壤质量的影响,2009年在板栗林、茶树和毛竹林分别采集3个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10a后,表层0-20cm土壤总有机碳分别增加15.05%和10.47%,20-40cm的增幅分别为60.37%和24.94%,40-60cm的增幅分别为76.34%和6.09%。表层0-20cm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22.17%和16.46%,20-40cm的增幅分别为9.87%和-6.89%,40-60cm的增幅分别为54.82%和23.93%。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后,表层土壤脂肪酸总量分别增加50.25%和36.69%,细菌比例增加,放线菌比例下降,真菌比例则茶树林最高,其次是板栗林,毛竹林最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能检测到近50种脂肪酸,但38~40种微生物脂肪酸为所有土壤所共有。以38种脂肪酸进行的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1)原板栗林土壤3个样地的微生物区系相似度高,而茶树和毛竹林3个样地之间土壤微生物则差异较大,说明尚未形成特征区系;(2)影响微生物生物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含量。结论: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均能改善土壤质量,且茶树略优于毛竹,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作为改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土壤质量 磷酯脂肪酸(PLFAs)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区系结构
下载PDF
板栗八月红花芽分化期相关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华 李琳玲 +2 位作者 王少斌 王燕 程水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502-5505,共4页
试验以罗田主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品种八月红为研究对象,分析板栗花芽分化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板栗叶片中高水平的可溶性糖能明显促进板栗的花芽分化;板栗花芽分化需要消耗大量的淀粉,高含量的... 试验以罗田主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品种八月红为研究对象,分析板栗花芽分化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板栗叶片中高水平的可溶性糖能明显促进板栗的花芽分化;板栗花芽分化需要消耗大量的淀粉,高含量的淀粉有利于板栗的花芽分化;形态分化前期,大量还原性糖的积累有利于花芽形态分化的进行;在板栗花芽分化过程中蔗糖含量呈波动性变化,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使芽体始终保持充足的物质基础;果糖是花芽形态发育时期首先被消耗的糖类,其较高含量水平有利于板栗的花芽分化;大量的蛋白质积累有利于花芽分化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花芽分化 营养物质 含量变化
下载PDF
3个板栗新品系授粉结实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在新 王宜雄 +2 位作者 李金秋 李友福 陈善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6年第2期119-122,129,共5页
用7个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新品系对特早熟系列新品系鄂栗1号、0212、0213进行了授粉结实试验.研究了其授粉结实特性。结果表明.3个新品系在自然授粉条件下结实率分别为75.0%、58.3%和62.5%;人工自花授粉结实率较... 用7个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新品系对特早熟系列新品系鄂栗1号、0212、0213进行了授粉结实试验.研究了其授粉结实特性。结果表明.3个新品系在自然授粉条件下结实率分别为75.0%、58.3%和62.5%;人工自花授粉结实率较低.分别为37.5%、33.3%和37.5%;雌花隔离不授粉(孤雌生殖)坚果无种仁;人工异花授粉结实率高.但不同组合问差异较大,在50.0%~i00.0%之间。10个新品系互交结果还表明.花粉生活率达到15.8%时即可作为授粉品种.坚果单粒重性状可以遗传.板栗种子直感现象明显.选配适宜的授粉品种可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坚果单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品系 授粉 结实率 坚果单粒重 种子直感
下载PDF
罗田板栗储存后期致腐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琳玲 李政 +4 位作者 华娟 程华 廖志琴 程水源 唐青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05-2308,2314,共5页
为了研究罗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储存过程中发生霉变的机理,从常温储存70 d后发生霉变的罗田板栗中分离其中的致腐真菌,经鉴定属于6个属,分别为束丝菌属(Ozonium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 为了研究罗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储存过程中发生霉变的机理,从常温储存70 d后发生霉变的罗田板栗中分离其中的致腐真菌,经鉴定属于6个属,分别为束丝菌属(Ozonium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根霉属(Rhiopu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 sp.)。对分离率大于10%的致腐真菌进行回接试验。结果表明,在无伤接种的条件下,除了青霉属导致较低的霉变率和较轻的病症外,其余真菌均无致病力;在有伤接种的条件下,各菌株导致的霉变率都在60%以上且大部分表现出较重的病症,其中束丝菌属和曲霉属导致的霉变率在80%以上。试验结果证明,板栗在有伤情况下更易腐烂,束丝菌属和曲霉属是板栗贮藏期腐烂的重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致腐真菌 分离鉴定 致病力 罗田县
下载PDF
栗属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继成 张新忠 +2 位作者 刘庆香 王广鹏 孔德军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植物的7个种分布广泛,不仅可用于木材生产,而且在坚果生产上也占有独特地位。基于形态学、同工酶、子叶储藏蛋白和RAPD数据,通过对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栗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中国板栗(Castan... 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植物的7个种分布广泛,不仅可用于木材生产,而且在坚果生产上也占有独特地位。基于形态学、同工酶、子叶储藏蛋白和RAPD数据,通过对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栗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中国板栗(Castaneamollissima)是世界栗属植物的原始种,长江流域是中国板栗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土耳其是欧洲板栗的起源中心之一。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已发表了基于形态学、同工酶、RAPD和ISSR数据的两张栗属植物的遗传连锁图谱,其中一个是用欧洲板栗种内杂交后代F1全部单株构建的,另一张是用美洲板栗与中国板栗种间杂交后代F2单株构建的,并已经定位了3个假定的栗疫病抗性位点;并且证明在多年生木本果树上同工酶基因可通过连锁关系分析与形态基因整合为1个单一基因图而无需另外的杂交。从栗属植物中已分离纯化了包括可抑制HIV-1反转录酶活性的Mollisin在内的几丁质酶等抗真菌蛋白、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热击蛋白、红血球凝集素、脱水素、花粉过敏原等功能蛋白质,并已经克隆了包括伤害应答基因在内的部分功能蛋白质相关基因。因此,作为具有独特性质的栗属植物,有必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就此本文对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功能蛋白纯化和有关基因克隆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位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属[Castanea(Tourn)L.]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功能蛋白 基因
下载PDF
叶面喷钾肥对板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佘远国 章承林 +2 位作者 白涛 高申红 宁卫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25-2829,共5页
为探讨营养元素钾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产量的影响,试验在板栗展叶期及以后叶面喷施钾肥溶液,比较了不同的喷施次数对板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展叶期及以后不同喷施次数对板栗的叶面积、叶重、雌花数、坐... 为探讨营养元素钾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产量的影响,试验在板栗展叶期及以后叶面喷施钾肥溶液,比较了不同的喷施次数对板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展叶期及以后不同喷施次数对板栗的叶面积、叶重、雌花数、坐果苞率、单果质量及单株产量等都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喷3次比没有喷施钾肥溶液的对照叶面积增加了27.3%、叶重增加了28.6%、雌花数增加了57.9%、坐果苞率提高了36.9%、空果苞率降低了70.9%、每苞坚果数提高了52.9%、坚果百粒重增加了30%、单株产量提高了130%,并且单株纯经济效益比对照增加了18元以上,枝条混合样的钾含量比对照提高了82%,树体的营养水平迅速提高,值得在山区板栗园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钾肥 叶面喷施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下载PDF
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继成 刘庆香 +2 位作者 王广鹏 孔德军 张新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1期129-132,共4页
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植物包括7个种,即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茅栗(CastaneaseguiniiDode.)、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Rehd.et Wils.]、日本板栗(Castanea crenataSieb.&Zucc.)、美洲板栗(Cas-tanea dent... 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植物包括7个种,即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茅栗(CastaneaseguiniiDode.)、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Rehd.et Wils.]、日本板栗(Castanea crenataSieb.&Zucc.)、美洲板栗(Cas-tanea dentateMarsh.)、美洲榛果栗(Castanea pumilaMill.)和欧洲板栗(Castanea sativaMill.)。不仅可用于木材生产,而且在坚果生产上也占有独特地位。基于同工酶、子叶储藏蛋白和RAPD数据,通过对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栗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世界栗属植物的原始种,长江流域是中国板栗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土耳其是欧洲板栗的起源中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属(Castanea(Toum.)L)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板栗雄花序生长发育规律及雄花结构解剖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娟 聂玉婷 +2 位作者 刘津 姚红艳 程水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090-3093,共4页
通过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雄花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雄花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同一枝条上基部雄花序首先形成,依次向上进行,同一枝条上从基部雄花序开始生长至最顶部一个雄花序发育完全需要50d左右;同一个雄花序上,基部... 通过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雄花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雄花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同一枝条上基部雄花序首先形成,依次向上进行,同一枝条上从基部雄花序开始生长至最顶部一个雄花序发育完全需要50d左右;同一个雄花序上,基部雄花簇首先开放,依次向上进行,而从基部雄花序开始开花至顶部雄花序完全开花需要20 d左右;一个雄花簇有雄花5~7朵,一般为单数,顶部一朵,下方四朵为两朵并列排列,同一雄花簇中最顶部一朵雄花最先开放,依次向下进行,并列排列的两朵同时开花;板栗雄花小孢子囊数量多,且发育进程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无限分化的趋势,小孢子囊两室,偶而有四室出现,内含大量花粉粒.总之,板栗雄花多,花粉数量大,开花散粉时间长,对于相对数量较少的雌花而言,是否为适应风媒传粉所需,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雄花序 雄花 解剖结构 小孢子囊
下载PDF
提取板栗DNA的CTAB法和SDS法的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少斌 程水源 +5 位作者 王燕 许锋 姜德志 陈慧娟 李琳玲 程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101-3103,共3页
分别采用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法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法提取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基因组DNA,取适量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所提取的DNA在260和280 nm的吸光度及其比值,利用Eco RⅠ和Mse... 分别采用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法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法提取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基因组DNA,取适量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所提取的DNA在260和280 nm的吸光度及其比值,利用Eco RⅠ和MseⅠ双酶切后进行随机扩增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从板栗中提取出一定质量的、比较完整的、纯度比较高的DNA,SDS法提取的板栗DNA的纯度更高、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DNA提取 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法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法 随机扩增长度多态性(AFLP)
下载PDF
板栗雄花序生长发育规律及雄花结构解剖观察(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娟 聂玉婷 +2 位作者 刘津 姚红艳 程水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6期1301-1305,共5页
通过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雄花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雄花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同一枝条上基部雄花序首先形成,依次向上进行,同一枝条上从基部雄花序开始生长至最顶部一个雄花序发育完全需要50 d左右;同一个雄花序... 通过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雄花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雄花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同一枝条上基部雄花序首先形成,依次向上进行,同一枝条上从基部雄花序开始生长至最顶部一个雄花序发育完全需要50 d左右;同一个雄花序上,基部雄花簇首先开放,依次向上进行,而从基部雄花序开始开花至顶部雄花序完全开花需要20 d左右;一个雄花簇有雄花5~7朵,一般为单数,顶部一朵,下方四朵为两朵并列排列,同一雄花簇中最顶部一朵雄花最先开放,依次向下进行,并列排列的两朵同时开花;板栗雄花小孢子囊数量多,且发育进程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无限分化的趋势,小孢子囊两室,偶而有四室出现,内含大量花粉粒。总之,板栗雄花多,花粉数量大,开花散粉时间长,对于相对数量较少的雌花而言,是否为适应风媒传粉所需,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雄花序 雄花 解剖结构 小孢子囊 CHESTNUT (Castanea MOL issima Blu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