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OCUS-PDCA模式安全管理策略对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皮肤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韩敏 马如琴 +2 位作者 叶芳 林云 张爱红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192-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FOCUS-PDCA模式安全管理策略对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82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基于FOCUS-PDCA模式安全管理策略对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82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FOCUS-PDCA模式的安全管理策略。比较两组PICC置管并发症与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 d、第7 d、第14 d,观察组皮肤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OCUS-PDCA模式的安全管理策略可有效减少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保护患儿置管部位皮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US-PDCA模式 安全管理策略 PICC置管 并发症 皮肤损伤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 PICC 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王俊霞 杨苗苗 +2 位作者 孙川茗 代伟英 张慧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PICC风险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和多学科课题小组讨论,拟定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PICC风险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和多学科课题小组讨论,拟定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9、0.921,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45、0.380(均P<0.05)。第2轮指标变异系数为0.04~0.24。构建的血液病住院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含1级指标3个、2级指标15个和3级指标44个。结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科学性,可用于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及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导管插入术 外周 PICC 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 风险评估 专家函询法
下载PDF
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使用氯己定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梦娣 王征 马亚男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70-1372,1376,共4页
目的探讨氯己定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1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60例,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和B组(60例,采用0.5%... 目的探讨氯己定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1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60例,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和B组(60例,采用0.5%聚维酮碘消毒),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过敏性皮炎分度、12项瘙痒症严重程度量表(12-PSS)评分,临床疗效及PICC并发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过敏性皮炎分度、12-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过敏性皮炎分度、12-PS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进行皮肤消毒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过敏性皮炎红斑及瘙痒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皮肤消毒 氯己定醇 过敏性皮炎 聚维酮碘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皮肤过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蒋晓娟 史军艳 +1 位作者 魏燕芬 徐秀端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1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治疗对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皮肤过敏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PICC皮肤过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治疗对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皮肤过敏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PICC皮肤过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对症处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联合药物治疗PICC皮肤过敏患者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皮肤过敏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药物应用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皮肤过敏 置管时间
下载PDF
两种换药方法用于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处皮肤过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杰 张艳君 +2 位作者 冯丽芳 梁锡铭 侯惠如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8期139-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外涂加纱布固定与美皮康两种换药方法对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处周围皮肤过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38例中心静脉置管处局部皮肤过敏患者按发生的先后分为地塞米松组和美皮康组,每组各19例。地塞米松...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外涂加纱布固定与美皮康两种换药方法对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处周围皮肤过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38例中心静脉置管处局部皮肤过敏患者按发生的先后分为地塞米松组和美皮康组,每组各19例。地塞米松组采取常规复合碘局部消毒后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外涂加纱布固定;美皮康组在常规复合碘局部消毒后用美皮康固定。结果地塞米松组治愈5例(26.3%),缓解14例(73.7%),总有效率为100.0%,无无效病例。美皮康组治愈17例(89.5%),缓解1例(5.3%),总有效率为94.7%,无效1例(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美皮康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对皮肤过敏的有效率高,但起效时间较长;美皮康的治愈率显著且简便易行,但有过敏现象发生,且价格昂贵,需掌握应用对象和应用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皮肤过敏 美皮康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不同皮肤消毒剂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程莉莉 张秀月 +1 位作者 杨洪艳 于晓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2-84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皮肤消毒剂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比较2011年12月—2014年5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前使用复合型皮肤消毒剂、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剂患者CR... 目的研究不同皮肤消毒剂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比较2011年12月—2014年5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前使用复合型皮肤消毒剂、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剂患者CRBSI发病率差异。结果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剂的患者发生CRBSI 2例,其中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例,CRBSI发病率为0.44‰(2/4 546);使用复合型皮肤消毒剂的患者发生CRBSI 22例,其中13例革兰阴性菌感染,7例革兰阳性菌感染,2例真菌感染,CRBSI发病率4.11‰(22/5 349),两组CRBSI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0,P<0.01)。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前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的皮肤消毒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降低ICU患者CRBSI发病率,值得临床优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 皮肤消毒剂 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侧卧位导尿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黎桂芳 钟文慧 +4 位作者 翁丽芳 黄珠群 李丽华 黄丽萍 林丽芳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0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侧卧位留置导尿管操作流程及其效果。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手术时间的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于椎管内麻醉后置平卧位行导尿术,导尿后摆放手术体位;观察组椎管内麻醉后(患...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侧卧位留置导尿管操作流程及其效果。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手术时间的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于椎管内麻醉后置平卧位行导尿术,导尿后摆放手术体位;观察组椎管内麻醉后(患肢在上)不改变体位(侧卧位)实施导尿术。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尿道损伤、一次性导尿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口标记移位和手术准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后采取侧卧位导尿,有利于缩短手术准备时间,避免手术切口标记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侧卧位 导尿 椎管内麻醉 皮肤损伤 尿道损伤 标记移位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艳霞 周欣宇 +2 位作者 刘圣霞 徐玉洁 高伟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13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山东省某三甲医院PICC门诊置管的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收集带管期间MARSI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37例带管患者,MARSI总发...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山东省某三甲医院PICC门诊置管的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收集带管期间MARSI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37例带管患者,MARSI总发生率为5.5%(13/2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抗凝药物史、过敏史、维护医院等级为二级及以下与MARSI的发生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殖系统肿瘤、过敏史、维护医院等级为二级及以下是MAR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应警惕MARSI的发生,生殖系统肿瘤和有过敏史的PICC患者维护时应进行皮肤状态评估和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各级医院PICC维护水平,保障患者带管期间使用体验和导管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置管 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 PICC导管维护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的鼻部皮肤受损率 被引量:5
9
作者 倪逸倩 张伟英 姜春叶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52-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鼻部皮肤受损率的效果。方法 2013年8-10月,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查找分析留置胃管患者鼻部皮肤受损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实行品管圈活动后,留置胃管患者鼻部皮肤受损率由33.33%下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鼻部皮肤受损率的效果。方法 2013年8-10月,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查找分析留置胃管患者鼻部皮肤受损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实行品管圈活动后,留置胃管患者鼻部皮肤受损率由33.33%下降至8.33%,小组成员在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鼻部皮肤受损率的实践中效果显著,还使得团队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留置胃管 鼻部皮肤受损率
下载PDF
百克瑞纱布敷料联合3M透明敷料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桂荣 白雪景 +2 位作者 王芝云 郑红志 张硕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324-3326,共3页
目的观察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联合3M透明敷料用于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后局部皮肤感染的效果,观察对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疗效,总结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减少有创操作院内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ICU中心静脉置管的... 目的观察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联合3M透明敷料用于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后局部皮肤感染的效果,观察对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疗效,总结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减少有创操作院内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ICU中心静脉置管的重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中心静脉穿刺处给予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外敷联合3M透明敷料覆盖,对照组患者中心静脉穿刺处给予3M透明敷料覆盖。2组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中心静脉穿刺处局部皮肤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而观察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对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疗效,评价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局部皮肤感染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联合3M透明敷料覆盖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处,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局部皮肤感染率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从而有效降低有创操作的院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 中心静脉置管 局部皮肤感染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术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邓琴 易敏 +3 位作者 黄国会 张月 刘为 陈文均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PICC置管患者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行PICC导管维护的肿瘤患者581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1月1日至3月15日)305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3月16日至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PICC置管患者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行PICC导管维护的肿瘤患者581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1月1日至3月15日)305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3月16日至6月30日)280例。观察实施品管圈前后皮肤过敏情况,评价品管活动前后QCC成员个人能力及团队功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置管患者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由12.6%(38/301)降低到4.3%(12/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5,P<0.01);QCC成员个人能力及团队功能得以提升。结论通过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降低了PICC置管术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说明QCC是护理工作有效科学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皮肤 医院管理 品管圈 过敏率
下载PDF
婴幼儿桡动脉置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清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经桡动脉置管有效固定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9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经桡动脉置管的婴幼儿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直接用透明敷贴固定法;观察组水胶体敷料+透明敷贴+3MCoban自粘绷... 目的探讨婴幼儿经桡动脉置管有效固定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9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经桡动脉置管的婴幼儿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直接用透明敷贴固定法;观察组水胶体敷料+透明敷贴+3MCoban自粘绷带固定法。观察两组患儿在皮肤压伤、液体渗漏、导管滑脱等方面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皮肤压伤、液体渗漏、导管滑脱等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透明敷贴+3MCoban自粘绷带固定法较直接用透明敷贴固定法更加安全、牢固,能有效减少皮肤压伤、液体渗漏、导管滑脱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桡动脉置管 固定 皮肤压伤 液体渗漏 导管滑脱
下载PDF
镇静音乐对等待心导管检查患者焦虑水平与心率及皮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荣 刘皇军 +2 位作者 金立军 何小玲 黄敏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7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镇静音乐对等待心导管检查患者焦虑水平、心率(HR)及指端皮肤温度(ST)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心导管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音乐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镇静音乐疗法,即助患者从CD中选择自己喜欢... 目的探讨镇静音乐对等待心导管检查患者焦虑水平、心率(HR)及指端皮肤温度(ST)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心导管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音乐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镇静音乐疗法,即助患者从CD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镇静音乐播放,音乐节奏为40~60次/min,持续30min。结果两组干预后的HR与ST在每个时间点(T1~T6)均有明显改变(P<0.05,P<0.01),但音乐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镇静音乐可显著降低等待心导管检查患者的焦虑水平,减慢HR及提高指端ST,是对抗焦虑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导管术 镇静 音乐 焦虑 心率 指端皮肤温度
下载PDF
纯次氯酸喷涂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钟玲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8期123-125,140,共4页
目的探讨纯次氯酸喷涂治疗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64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碘伏湿... 目的探讨纯次氯酸喷涂治疗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64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碘伏湿敷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纯次氯酸喷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治愈时间及治疗费用、感染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换药次数、治愈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试验组患者在第1、2、3、4次换药时的细菌转阴率分别为28.13%、46.88%、81.25%和96.88%,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分别为6.25%、21.88%、56.25%和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局部皮肤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碘伏湿敷相比,纯次氯酸喷涂在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上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愈速度更快,治疗费用更低,治疗过程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纯次氯酸 穿刺点感染 局部皮肤并发症
下载PDF
深静脉置管和皮肤护理对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丽娜 李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6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和皮肤护理对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和试验组(100例,深静脉置管和皮肤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和皮肤护理对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和试验组(100例,深静脉置管和皮肤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往往需接受深静脉置管以便接受治疗。做好导管以及皮肤护理有助于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预后,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置管 皮肤护理 ICU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下载PDF
地塞米松溶液联合无菌纱布湿敷治疗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敏 《系统医学》 2020年第5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究地塞米松溶液联合无菌纱布湿敷治疗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017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共有84例患者在PICC置管后发生皮肤过敏,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安排到两个小组中,研究组利用地塞米松溶液和无菌纱布湿敷为... 目的探究地塞米松溶液联合无菌纱布湿敷治疗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017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共有84例患者在PICC置管后发生皮肤过敏,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安排到两个小组中,研究组利用地塞米松溶液和无菌纱布湿敷为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利用常规疗法为患者进行治疗,评估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程度,并调查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42.86%、95.24%、54.76%和97.62%,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26.19%、76.19%、23.81%和69.05%,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0、10.940、8.420、9.770,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0,P<0.05)。结论将地塞米松溶液联合无菌纱布湿敷应用于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的治疗当中,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无菌纱布 湿敷 置管 皮肤过敏
下载PDF
Local Cutaneous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Chlorhexidine-Impregnated Gel Dressing i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被引量:1
17
作者 Bruna Nogueira dos Santos Maria Carolina de Oliveira +3 位作者 Fernanda T. M. M. Braga Amanda Salles Margatho Laís C. C. Esparrachiari Renata C. de C. P. Silveira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8年第2期115-129,共15页
Introductio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often requires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for quick and safe vascular access. Currently, new technologies are available to protect the catheter inserti... Introductio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often requires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for quick and safe vascular access. Currently, new technologies are available to protect the catheter insertion site, such as chlorhexidine-impregnated gel dressings (CIGD). Objectives: To evaluate local cutaneous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CIG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SCT. Methods: In this cross-sectional, prospective study, we evaluated 25 HSCT patients who had a CVC inserted. Patients were visited daily to monitor the CIGD changing procedures and evaluate abnormalities of the underlying skin after dressing removal. Findings: Local erythema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abnormality, although usually transient and considered secondary to the mechanical trauma of dressing removal. The most severe lesions, consisting of areas of skin loss, erythematous plaques and/or vesicles were classified as skin irritation and presented in 11 (44%) of the 25 patients. An association test showed that skin irritation was more frequent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llogeneic HSCT (p = 0.03). Skin irritation was most frequently observed in areas of contact with the non-woven polyester adhesive tape (n = 22;88%), which made up the adhesive margins of the dressing. The CIGD was discontinued in 6 (54%) of the 11 patients who presented severe skin injuries.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we detected that skin irritation was more frequent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llogeneic HSCT. The most common skin manifestation was skin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DAGES catheterIZATIO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kin Abnormalities
下载PDF
影响早产儿PICC置管部位医用敷料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周燕梅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4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部位医用敷料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该院行PICC置管的202例早产儿,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方...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部位医用敷料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该院行PICC置管的202例早产儿,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方式更换敷料,观察组早产儿采取安尔碘消毒后0角度撕除更换敷料,比较两组患儿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性皮肤损伤率0.97%、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率0.97%、皮炎发生率1.94%、毛囊炎发生率0.97%均低于对照组的12.12%、8.08%、10.10%、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7、4.441、6.014、7.074,P=0.013、0.035、0.014、0.008);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9.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36),两组静脉炎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ICC置管后采取安尔碘消毒后0角度撕除方式更换敷料可减少皮肤损伤和静脉炎发生,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PICC置管 危险因素 医用敷料
下载PDF
薄型水胶体敷料在PICC置管后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素君 王娟 +1 位作者 刘丽华 程璇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0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究薄型水胶体敷料在PICC置管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后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0),对照组PICC置管后采用常规透明敷料,研究组PICC置管后采用薄型水胶体敷料,对比两组患者使... 目的探究薄型水胶体敷料在PICC置管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后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0),对照组PICC置管后采用常规透明敷料,研究组PICC置管后采用薄型水胶体敷料,对比两组患者使用敷料后效果评价及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出现渗血、局部疼痛、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研究组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贴敷3 d、7 d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应用薄型水胶体敷料后皮肤愈合时间及7 d内穿刺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操作简便,节约了护理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水胶体敷料 PICC置管 肿瘤患者 皮肤反应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置管继发皮肤损害处的菌群分析
20
作者 杨小英 杨蓉 +2 位作者 简峰 李小菊 冯爱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73-77,83,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插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继发皮肤损害处的菌群组成。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并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2例。其中31例患者PICC置管处继发皮肤损害,纳入PICC组...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插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继发皮肤损害处的菌群组成。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并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2例。其中31例患者PICC置管处继发皮肤损害,纳入PICC组;31例患者PICC置管处未发生并发症,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PICC置管处的皮肤微生物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和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对象皮肤微生物的丰度差异。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对最佳PICC组分类单元集进行变量重要性分析,并且分析皮肤微生物群对PICC置管处继发皮肤损害的鉴别价值。结果共鉴定出15243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鉴定水平为99.3%。移除罕见OTU后,保留1958个OTU。分析表明PICC组和对照组之间皮肤微生物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7个菌群变化最显著。Staphylococcus aureus在PICC组中的丰度显著增加,而代表严格厌氧菌的Burkholderia sp.、Finegoldia sp.、Staphylococcus sp.、Lactobacillus sp.、Pelomonas sp.、Propionibacterium acnes在PICC组中的丰度显著降低。此外,PICC组患者菌群多样性减少。随机森林特征选择和分类分析鉴定出26种可区分PICC组和对照组的微生物,其中最具鉴别性的分类群是葡萄球菌属,包括Staphylococcus aureus(Z=16.03,AUC=0.99)、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Z=4.14,AUC=0.98)、Staphylococcus sp.(Z=-7.21,AUC=0.98)、Burkholderia sp.(Z=-8.59,AUC=0.98)。结论PICC置管处继发皮肤损害的肿瘤患者其皮肤菌群失调,其中Staphylococcus aureus的丰度增加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ICC置管 皮肤微生物 皮肤损害 菌群 16S rRNA 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